太湖新城核心区地下空间新立方_建筑设计_经典资料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概况
•前期规划:
苏州市太湖新城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用地规划图
设计概况
太湖新城CBD核心区城市设计的核心理 念,就是通过地下空间与地上建筑景观 一体化设计,来强调中央商务区的中心 轴,使各个街区与地下连接,使得地下 商业空间更加具有活力。通过构建地下 停车场系统提高整体的服务水平,来实 现都市整体价值的提升。
设计概况
项目概况
•城市设计理念
1、成为太湖新城中央商务区 发展的起点,创建吸引人们聚 集的都市中心轴
2、根据连接中心轴和城市的 网络,制作城市整体的骨架
3、创建适合苏州太湖湖畔新 中央商务区风格的街景
4、通过交通基础设施的导入, 创建以步行者和公共交通为中 心的城市
5、创建与太湖丰富的自然环 境共存的城市
•二、地下空间开发
一体化设计策略的探索与实践
•三、轨道交通衔接
一体化设计策略的探索与实践
城市轨道交通无缝对接
地铁4 号线溪霞路站大体位于中央商务区的中心、中轴大道和 东太湖路交叉路口的下方。车站中轴大道的地下以南北方向分 隔的形式配置,但是,在地下1 层检票的水平线上能够设置南 北向地下商业间的联络通道。作为将车站与商业、各街区整体 联合的总建筑面积230万平方米的中央商务区中心,提议构建 一个符合上述特点且具有充足面积的地铁站。地面部分有2 处 地铁站的主要出入口,东太湖路两侧的屋顶框架呈门式相连。 以具有船形特征的外观强调中央商务区的中心性。
•三、轨道交通衔接
一体化设计策略的探索与实践
城市地下轨道交通无缝对接
主干道下部剖面图 车站与商业连接的主体部分位于主干道路的东太湖路下部,道 路正式施工开始后的工程课题很多。因此道路下部应尽可能与 地铁同时施工。此外,在车站与地下商业的设计深化阶段,需 要注意共同管道、地下车道坡道与车站主体之间的相互影响, 也需要讨论施工工期和方法。确保车站和商业连接部分的高度、 地板楼板应确保检票水平线、天花板应确保道路所需最低限度 的堆土厚度,尽可能确保顶棚高度。
综合管 廊连通
九 安全防灾系统:地下疏散、消防系统、结构抗震。
周边地 块联接
生态城 市建设
智慧城 市完善
一体化设计策略的探索与实践
项目概况
•一、市政设施建设
市政设施建设:交通规划、道路系统、综合管线一体化设计;
一体化设计策略的探索与实践
项目概况
•一、市政设施建设
市政设施建设:交通规划、道路系统、综合管线一体化设计;
P出口 P入口 P出入口
驶入流线 驶出流线
一体化设计策略的探索与实践
项目概况 地下商业和停车场一体化设计
由下沉式广场·天窗构成的充满阳光和绿色的地下商业・街区网络 以城市和自然的融合为设计概念,作为中央商务区的核心骨架,通过车站、
各街区和地下商业设施的合作,发挥协同效应。通过感受光照、绿色和自然 风,形成与自然融合的富有魅力的地下商业街道,提高整个新城的活力。
•二、地下空间开发
一体化设计策略的探索与实践
项目概况 地下商业空间的构成
在主轴基础上设置辅助轴,店铺分割及辅助通道灵活变化,通过 车站、各街区和地下商业设施的协同效应,形成与自然融合的富 有魅力的地下商业街道。
•二、地下空间开发
一体化设计策略的探索与实践
项目概况 以行人、公共交通为中心的交通网络
地下空 间开发
市政设 施建设
城市景 观提升
三 轨道交通衔接:立体交通、无缝衔接、客流组织;
四 综合管廊连通:超前规划、建设预留、灵活衔接; 轨道交 通衔接
五 周边地块联接:地下动脉、预留接口、人车共享;
一体化 设计
安全防 灾系统
六 生态城市建设:绿色三星、自然环境、海绵城市; 七 智慧城市完善:BIM、智能化系统、集中能源站; 八 城市景观提升:国际视野、时代精神、苏州特色;
设计概况
项目概况
建筑意向
城市设计理念
设计概况
项目概况
• 源点
作为城市源点的地下空间出入口 玻璃门庭与采光天窗,外观让人 联想起水流与波浪,拥有跃动感 的设计。
城市设计理念
设计概况
项目概况
• 天窗 波浪
街区中心的中轴大道两侧两边的人行道旁设置地下空间的天窗,其外观为如 波浪,让地下的人产生在沿水流流动的感觉。天窗会将自然阳光引入地下的 同时,也使地上空间丰富多彩。。
引进公交车等的公共交通
在地面水平层,在充足的行人空间的基础上,引进公交车等 的公共交通,形成以公共交通为中心的交通网络。
直接连接地铁的街区建设
通过直接连接地铁溪霞路站和作为南北主行人动线的地下商 业空间,提高地铁的便利性,推进车站街区一体化的街区建 设。
地下停车场网络
建设以中轴大道的地下2层、地下3层水平层的公共地下停 车场为中心的地下停车场网络,通过减少地面的道路交通量, 形成以行人为中心的街区建设。
设计概况 苏州、太湖新城、核心区CDB、中轴大道
•前期规划: 太湖新城坐落于苏州南部的吴中经济开发区,投资区域为 太湖湖畔约10 平方公里。
位于苏州老城区南面,太湖边的新城区,充 分发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势,形成金 融中心。
距老城区约15公里,拥有和金鸡湖工业区不 同的独特地理环境魅力。
设计概况
城市一体化设计探索与实践
——苏州太湖新城地下空间设计解析
2018/10/12
前言
城市设计的一体化策略
一体化——全面系统、整体协同、 贯穿始终的城市设计
二理念——全过程咨询的理念 全生命周期的理念
四方面——功能完善的城市设计 形态优美的城市设计 绿色生态的城市设计 智慧超前的城市设计
前言
项目概况
从城市一体化设计策略到管理策略,从设计理念到探索实践
城市设计理念
设计概况
项目概况
• 太湖平台边的天窗 湖畔
中轴大道向太湖延伸的道路尽头,为规模庞大的水盘天窗。利用 具有开放感的玻璃屋顶和投影技术将椭圆形水盘的下方投影太湖 水底景象,使人们在地下感受到太湖的灵动与神秘。
城市设计理念
一Baidu Nhomakorabea化设计策略的探索与实践
项目概况
一 市政设施建设:交通规划、道路系统、综合管线; 二 地下空间开发:商业开发、交通组织、停车系统;
城市设计效果图
施工阶段航拍图
设计概况
•设计背景:苏州进入太湖时代的标志——吴中太湖新城建设
建设和设计理念:
定位:高起点、高标准、可持续; 方针:科学性、系统性、创新性; 策略: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
先生态后业态、先配套后居住;
苏州吴中太湖新城各项规划完成后,进入大规模 建设阶段,一座以“智慧”与“绿色”为名片的 新城在“苏州湾”崛起。赢得了“省级建筑节能 和绿色建筑示范区”、“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 试点”等一系列荣誉。
•前期规划:
苏州市太湖新城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用地规划图
设计概况
太湖新城CBD核心区城市设计的核心理 念,就是通过地下空间与地上建筑景观 一体化设计,来强调中央商务区的中心 轴,使各个街区与地下连接,使得地下 商业空间更加具有活力。通过构建地下 停车场系统提高整体的服务水平,来实 现都市整体价值的提升。
设计概况
项目概况
•城市设计理念
1、成为太湖新城中央商务区 发展的起点,创建吸引人们聚 集的都市中心轴
2、根据连接中心轴和城市的 网络,制作城市整体的骨架
3、创建适合苏州太湖湖畔新 中央商务区风格的街景
4、通过交通基础设施的导入, 创建以步行者和公共交通为中 心的城市
5、创建与太湖丰富的自然环 境共存的城市
•二、地下空间开发
一体化设计策略的探索与实践
•三、轨道交通衔接
一体化设计策略的探索与实践
城市轨道交通无缝对接
地铁4 号线溪霞路站大体位于中央商务区的中心、中轴大道和 东太湖路交叉路口的下方。车站中轴大道的地下以南北方向分 隔的形式配置,但是,在地下1 层检票的水平线上能够设置南 北向地下商业间的联络通道。作为将车站与商业、各街区整体 联合的总建筑面积230万平方米的中央商务区中心,提议构建 一个符合上述特点且具有充足面积的地铁站。地面部分有2 处 地铁站的主要出入口,东太湖路两侧的屋顶框架呈门式相连。 以具有船形特征的外观强调中央商务区的中心性。
•三、轨道交通衔接
一体化设计策略的探索与实践
城市地下轨道交通无缝对接
主干道下部剖面图 车站与商业连接的主体部分位于主干道路的东太湖路下部,道 路正式施工开始后的工程课题很多。因此道路下部应尽可能与 地铁同时施工。此外,在车站与地下商业的设计深化阶段,需 要注意共同管道、地下车道坡道与车站主体之间的相互影响, 也需要讨论施工工期和方法。确保车站和商业连接部分的高度、 地板楼板应确保检票水平线、天花板应确保道路所需最低限度 的堆土厚度,尽可能确保顶棚高度。
综合管 廊连通
九 安全防灾系统:地下疏散、消防系统、结构抗震。
周边地 块联接
生态城 市建设
智慧城 市完善
一体化设计策略的探索与实践
项目概况
•一、市政设施建设
市政设施建设:交通规划、道路系统、综合管线一体化设计;
一体化设计策略的探索与实践
项目概况
•一、市政设施建设
市政设施建设:交通规划、道路系统、综合管线一体化设计;
P出口 P入口 P出入口
驶入流线 驶出流线
一体化设计策略的探索与实践
项目概况 地下商业和停车场一体化设计
由下沉式广场·天窗构成的充满阳光和绿色的地下商业・街区网络 以城市和自然的融合为设计概念,作为中央商务区的核心骨架,通过车站、
各街区和地下商业设施的合作,发挥协同效应。通过感受光照、绿色和自然 风,形成与自然融合的富有魅力的地下商业街道,提高整个新城的活力。
•二、地下空间开发
一体化设计策略的探索与实践
项目概况 地下商业空间的构成
在主轴基础上设置辅助轴,店铺分割及辅助通道灵活变化,通过 车站、各街区和地下商业设施的协同效应,形成与自然融合的富 有魅力的地下商业街道。
•二、地下空间开发
一体化设计策略的探索与实践
项目概况 以行人、公共交通为中心的交通网络
地下空 间开发
市政设 施建设
城市景 观提升
三 轨道交通衔接:立体交通、无缝衔接、客流组织;
四 综合管廊连通:超前规划、建设预留、灵活衔接; 轨道交 通衔接
五 周边地块联接:地下动脉、预留接口、人车共享;
一体化 设计
安全防 灾系统
六 生态城市建设:绿色三星、自然环境、海绵城市; 七 智慧城市完善:BIM、智能化系统、集中能源站; 八 城市景观提升:国际视野、时代精神、苏州特色;
设计概况
项目概况
建筑意向
城市设计理念
设计概况
项目概况
• 源点
作为城市源点的地下空间出入口 玻璃门庭与采光天窗,外观让人 联想起水流与波浪,拥有跃动感 的设计。
城市设计理念
设计概况
项目概况
• 天窗 波浪
街区中心的中轴大道两侧两边的人行道旁设置地下空间的天窗,其外观为如 波浪,让地下的人产生在沿水流流动的感觉。天窗会将自然阳光引入地下的 同时,也使地上空间丰富多彩。。
引进公交车等的公共交通
在地面水平层,在充足的行人空间的基础上,引进公交车等 的公共交通,形成以公共交通为中心的交通网络。
直接连接地铁的街区建设
通过直接连接地铁溪霞路站和作为南北主行人动线的地下商 业空间,提高地铁的便利性,推进车站街区一体化的街区建 设。
地下停车场网络
建设以中轴大道的地下2层、地下3层水平层的公共地下停 车场为中心的地下停车场网络,通过减少地面的道路交通量, 形成以行人为中心的街区建设。
设计概况 苏州、太湖新城、核心区CDB、中轴大道
•前期规划: 太湖新城坐落于苏州南部的吴中经济开发区,投资区域为 太湖湖畔约10 平方公里。
位于苏州老城区南面,太湖边的新城区,充 分发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势,形成金 融中心。
距老城区约15公里,拥有和金鸡湖工业区不 同的独特地理环境魅力。
设计概况
城市一体化设计探索与实践
——苏州太湖新城地下空间设计解析
2018/10/12
前言
城市设计的一体化策略
一体化——全面系统、整体协同、 贯穿始终的城市设计
二理念——全过程咨询的理念 全生命周期的理念
四方面——功能完善的城市设计 形态优美的城市设计 绿色生态的城市设计 智慧超前的城市设计
前言
项目概况
从城市一体化设计策略到管理策略,从设计理念到探索实践
城市设计理念
设计概况
项目概况
• 太湖平台边的天窗 湖畔
中轴大道向太湖延伸的道路尽头,为规模庞大的水盘天窗。利用 具有开放感的玻璃屋顶和投影技术将椭圆形水盘的下方投影太湖 水底景象,使人们在地下感受到太湖的灵动与神秘。
城市设计理念
一Baidu Nhomakorabea化设计策略的探索与实践
项目概况
一 市政设施建设:交通规划、道路系统、综合管线; 二 地下空间开发:商业开发、交通组织、停车系统;
城市设计效果图
施工阶段航拍图
设计概况
•设计背景:苏州进入太湖时代的标志——吴中太湖新城建设
建设和设计理念:
定位:高起点、高标准、可持续; 方针:科学性、系统性、创新性; 策略: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
先生态后业态、先配套后居住;
苏州吴中太湖新城各项规划完成后,进入大规模 建设阶段,一座以“智慧”与“绿色”为名片的 新城在“苏州湾”崛起。赢得了“省级建筑节能 和绿色建筑示范区”、“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 试点”等一系列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