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堂的情感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课堂的情感教育
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和心灵沟通的过程,这一过程要重视情感的注入,使学生与教师之间产生心理上的共鸣。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他们求知欲和好奇心,师生情感相互交流与激荡,为课堂增添了丰富的内涵。创设了明快、爽朗、感人的氛围。
关键词:创设历史情境;情感教育
情感,是人们对外界事物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如喜欢、愤怒、悲伤、厌恶等。这种心理活动能够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积极地与学生之间进行情感交流,能促进学生认识和情感的共同发展,把课堂变成师生进行思想交流和心灵沟通的场所。
一、将情感教育注入历史课堂
历史课堂不能脱离情感,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心理活动包括智力因素和情感因素,因此每一堂课的教学过程,教师都要将教学与情感有机结合,促进学生情感的同步发展。
纵观中学历史课本,不管是中国历史还是世界历史,每一单元、每一节课都带有情感色彩。如中国古代史上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能激发学生对杰出科学文化成果的敬仰,激励他们要发扬民族精神,振兴祖国。实现中华名族的伟大复兴。中国近代,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挽救国家挺身而出,为了抗击列强的入侵,他们掀起了一场从器物变革到制度变革的近代话的探索之路。在这条路上我们看到
了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谭嗣同,看到了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孙中山,他们使中国人民认识到了民主、共和。
教师入情入景,深挖教材,使学生的心灵触动,达到情感与心灵的共鸣,从而获得良好的课堂效果,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也领悟了历史告诉他们的道理,从而认识到了人类自身发展的规律。
二、历史课堂要利用各种因素进行情感教育
在历史课堂上,学生的认知因素是产生情绪的主要因素,只有接触到一定的环境才会产生相应的情感,随着环境的改变情感也在发生变化。历史课堂上教与学的过程,也正是师生之间进行情感交流的过程。否则教师作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素质教育成了一句空话。
历史课堂的情感教育,我认为可以这样做。
(一)创设情境进行教学
课堂教学是变化动态的,教师要依靠自己的智慧,挖掘出课堂教学点。教育的基本组成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与手段。教师要找准契机,因势利导。创设历史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把学生们带进历史课堂,使他们真正成为学生的主人。鲜明逼真的历史情境能够唤起学生的情感,丰富他们的想象空间。比如在讲《西安事变》时,我们可以播放“西安事变”的历史纪录片,再现“西安事变”的历史过程,学
生们通过纪录片就能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使他们认识到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的抉择。而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不计前嫌,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高瞻远瞩和把民族利益放在首位的博大胸怀。增强了学生对党的热爱和为我们生活在这样的政党领导下的自豪感、幸福感。
(二)教师利用自己的情感来感染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教师通过自己的神态、语言等来感染学生。教师授课时喜怒哀乐等情感的流露,对学生的情感激发有着直接的影响。一个情感饱满的教师,往往会给学生以情感的振奋,如讲授红军长征一课时,教师在分析长征的原因和长征初期红军面临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时用悲愤的语调与学生进行
交流:当介绍到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的正确领导,用喜悦的语气告诉学生红军有了转机,然后利用雄壮气魄的语气描绘毛泽东写的《长征》这首诗,最后用欣喜的口气讲述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二万五千里长征最终取得了胜利。师生在情感交流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对长征精神的领悟,对老一辈革命家的无限爱戴之情。
(三)利用历史知识点拨进行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一定要有针对性,做到恰到好处、恰如其分,用史实说话,这样才不会空洞乏味,师生情感交流在历史课堂上才会水到渠成。如在讲授《贞观之治》一课时,教师让学生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有哪些,最后小组形成了一些意见如:李世民的轻徭薄
赋、重视教育、广纳良谏等等。学生说到这里教师要进行点拨,李世民的这些治国大略与我们党今天的政策有无相似之处呢?学生们马上会想到党的一系列亲民惠民的政策。教师小结,我们今天处在经济发展的大繁荣时期与党的这些政策是分不开的,从而使学生产生了对党的热爱之情,对自己生活在这样时代而自豪。
(四)为人师表的作用
历史课堂教学,师生在进行情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教师要努力用高标准要求自己,做一个高尚的、博爱的人,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其求知欲和好奇心。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研读教材,深入领会教材中的潜在的情感因素,而不是空洞地喊口号,让学生的情感水到渠成地发挥出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情感素养。
苏霍姆林斯基曾形象地描述:“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种子就会萌发出幼苗来,儿童边认识边干得越多,对劳动快乐的激动情感体验得越深,他就想知道的更多,他的求知渴望、钻研精神、学习劲头也就越强烈。”可见情感的体验对认识有能动的推动作用。所以历史课堂要重视情感的有效发挥,让情感教育注入历史课堂,让师生情感达到共鸣。
参考文献:
1.李伯黍、燕国材,《教育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2.[苏]苏霍姆林斯基著,《帕夫雷什中学》,教学科学出版社,1983
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