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常规试井分析方法详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不稳定试井的基本原理和有关概念
不稳定试井的分类
不稳定试井
单井试井 多井试井
压降试井
恢复试井
探边测试
干扰试井
脉冲试井
第一节 不稳定试井的基本原理和有关概念 常规试井分析
针对不同的油藏地质模型,建立相应的数
学模型。求解其数学模型,获得能反映该地质
模型的解析解。然后,设法在某一种坐标系上
表现出一直线规律,求取其斜率与截距,进而
3 3
可称为“压降公式”
图 形
第一节 不稳定试井的基本原理和有关概念
压降分析图形
Pw
0.00212 q B m Kh
-2
-1
0
1
2
Lg t
第一节 不稳定试井的基本原理和有关概念 二、叠加原理
试井问题的叠加原理
油藏中任一点的总压降,等于油藏中每一口井
的生产在该点所产生的压降的代数和。
注 意
各井都应在同一水动力学系统
第一节 不稳定试井的基本原理和有关概念
1、多井系统的应用 假设一个油藏中有 井A dAC
3口井A、B和C,分别
以产量qA、qB、qC同时
dAB
开始生产,已知B和C
与A的距离分别为dAB、 dAC,要计算井A的压力 变化。
井C 井B
第一节 不稳定试井的基本原理和有关概念
2、变产量系统的应用

p 1 p 1 p 2 r r r 3.6 t
2
第一节 不稳定试井的基本原理和有关概念 定解条件:
初始条件
p( r ,0) pi
p( , t ) pi
p 1842 . 10 q B (r )r r r Kh
3
w
外边界条件
内边界条件
第一节 不稳定试井的基本原理和有关概念
第一章常规试井分析方法
第一节 不稳定试井的基本原理和有关概念
第一节 不稳定试井的基本原理和有关概念
Q 井筒
原始压力Pi
开井生产时压力波传递示意图
第一节 不稳定试井的基本原理和有关概念
Q 原始压力Pi
井筒
关井时压力波恢复示意图
第一节 不稳定试井的基本原理和有关概念
不稳定试井的基本原理
当油藏中流体的流动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稳定状
反求地层参数。
第一节 不稳定试井的基本原理和有关概念 一、基本微分方程和压降公式
单相弱可压缩且压缩系数为常数的液体在水平、等厚、
各向同性的均质弹性孔隙介质中渗流,其压力变化服从如下 偏微分方程(扩散方程):
p 1 p Ct p 2 r r r 3.6 K t
2
3、可以使得在某种前提下进行的讨论具有普遍
的意义。
第一节 不稳定试井的基本原理和有关概念 四、井筒储集效应及井筒储集常数
油井刚开井或刚关井时,由于原油
具有压缩性等多种原因,地面产量 q1 与
井底产量 q2 并不相等的现象。
第一节 不稳定试井的基本原理和有关概念
Q 井筒 原始压力Pi q
地面产量q1
如果井以若干不同产量生产,也可看作多井系统的
问题,但此时井间距离为零。
设某井:从 0 时刻到 t1 时刻以产量 q1 生产,
从 t1 时刻到 t2 时刻以产量 q2 生产,
从 t2 时刻起用产量 q3 生产。
q2 q q1
q3
t1 t2
0

第一节 不稳定试井的基本原理和有关概念
三、无因次量
为了一定目的,常常把某些具有因次的物理量无因次化
态)时,若改变其中某一口井的工作制度(流量或压力) ,则在井底将造成一个压力扰动,此压力扰动将随着时间 的不断推移而不断向井壁四周地层径向扩展,最后达到一 个新的平衡状态。 因此,在该井或其它井中用仪器将井底压力随时间的 变化规律测量出来,通过分析,就可以判断井和油藏的性 质。这就是不稳定试井的基本原理。
符号说明
P=P(r,t)-距离井r(m)处,在t(h)时刻的压力,MPa Pi-原始地层压力,MPa r-离井的距离,m t-从开井时刻起算的时间,h K-地层渗透率,m2 h-地层厚度,m -流体粘度,mPa•s -地层孔隙度,无因次 Ct-地层及其中流体的综合压缩系数,MPa-1
Ct=Cr+CoSo+CwSw+GgSg
2
pD ( rD ,0) 0
pD ( , t D ) 0
p( , t ) pi
p q B (r )r r r 172.8 Kh
w
pD ( )r rD
D 1
1
第一节 不稳定试井的基本原理和有关概念
2、由于使用的是无因次量,所以导出的公式不
受单位制的影响和限制,因而使用更为方便。
,即引进新的无因次量,或称为无因次量纲。用下标“D”表
示“无因次”。
无因次压力:
无因次时间:
Kh pD p 3 1842 . 10 q B
无因次井筒储集常数:
3.6 K 3.6 tD 2 t 2 t Ct rw rw
无因次距离:
C CD 2 2 Ct hrw
r rD rw
第一节 不稳定试井的基本原理和有关概念
无因次的定义不是唯一的。
无因次时间 tD的定义: 用井的半径定义 用折算半径定义 用油藏面积定义
3.6 Kt tD 2 Ct rw
3.6 Kt tD 2 Ct rwe
3.6 Kt tD Ct A
用裂缝半长定义
3.6 Kt tD 2 Ct rf
第一节 不稳定试井的基本原理和有关概念
无因次化的优点:
1、关系式变得很简单,易于推导、记忆和应用
p 1 p Ct p 2 r r r 36 . K t p( r ,0) pi
2
pD 1 pD pD 2 rD rD rD tD
rw-井的半径,m q-井的地面产量,m3/d B-原油的体积系数,无因次
第一节 不稳定试井的基本原理和有关概念
K Ct
-导压系数,m2•MPa/(mPa•s)
表征地层和流体“传导压力”的难易程度的物理量 。
第一节 不稳定试井的基本原理和有关概念
上述数学模型的解:
2.121 10 q B 2.121 10 q B p pi p wf (t ) lg t Kh Kh K (lg 0.9077 0.8686S ) 2 Ct rw
井底产量q2 PWBS
t
开井生产时井筒卸载效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