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庭图景:审视脆弱荒凉人性
1)、颠覆母爱《金锁记》
2)、解构父爱《心经》、《花凋》 《花凋》中把女婿当作“她死灰生命中的 一星炭火”的郑夫人。把父亲当成性爱对 象的许小寒,无处不透露出生命的清冷和 苍凉,生命无意义的凋零是无法挽回的现 实。
(六)张爱玲小说艺术特点
(1)意象化 一是孤独文学的意象:如镜子、月亮等,显得陈旧而 迷茫;二是意象充满了丰富的象征意味;三是对颜色、 声音等独特的感觉与强调,充满了视觉性;四是以具 体的意象写抽象的感情;五是意象具有鲜明的视觉性。 (2)语言感官化 既具有古典小说的根底,又具有市井小说的特点,具 有浓郁的《红楼梦》风格。作品充满了世俗的华丽与 热闹,在浮华热闹的世俗背景下展示惊心动魄的人性 的委顿与失落。张爱玲的小说是“旧小说情调与现代 趣味的统一”。华丽、通俗,充满张力。
一个天真无邪的女学生蜕变成一个堕落的交际花。
爱情是一个撩人、缠人、醉 人也毁人的生命情结,也是 文学创作永恒的主题 。
张爱玲感叹道:“生在这世 上,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 百孔的。” 她用一副看透了 世界的眼光,冷静地展现社 会与人生,解构了爱情的神 话。
《倾城之恋》( 双城故事)
《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不惜牺牲自己淑女的 身份和青春,不惜当情妇而由沪到港,投入范柳 原的怀抱。实际上这是一场金钱和色相交易与诱 惑,(金钱代表了世俗,色相代表着本能,而人 的理想是缺失的)势利而苍凉的倾城之恋。 白流苏委身于范柳原实际上有“饮食”的需求, 为了改变生存环境而寻求安全而稳定的依靠—— 婚姻。这是无爱婚姻的根源,也是女人世俗命运 的悲哀。哀怨、惆怅、宿命。展现了人在战争和 爱情面前的脆弱与无奈。
1947年与胡兰成离婚
1952年避居香港 1955年秋天离港赴美 1956年8月,36岁的张爱玲与65岁的赖雅结 婚 1967年赖雅去世 1995年9月8日逝世于洛杉矶公寓
与胡兰成 与赖雅
张爱玲爱情故事
张爱玲与胡兰成,一个是当时上海最负盛 名的女作家,一个是汪伪政府的要员。在 乱世之中,他们的相识、相知、相恋,及 至最后的分手,都堪称是一场“传奇”。
张爱玲(1920——1995)
一、生平简介 奇家 奇人 奇事 奇文
张爱玲
一 传奇而苍凉的身世
从创作主体心态的 角度来看,张爱玲 早年的身世影响了 其人格心理的发展, 进而影响到她对外 部世界的感受和体 验。
苍凉的身世
孤独、敏感的内省个 性,对人对事的否定 性情绪,习惯于以审 慎怀疑的态度注视着 周围的世界。
张爱玲主要作品
一、小说 《传奇》小说集 《沉香屑第一炉香》 《沉香屑第二炉香》 《茉莉香片》 《心经》 《倾城之恋》 《琉璃瓦》 《金锁记 《花凋》 《红玫瑰与白玫瑰》 卷一:长篇小说 半生缘 卷二:长篇小说 怨女
二、散文 《流言》 《张看》 三、电影剧本 《未了情》,1947年。 《太太万岁》1947年。 《情场如戏场》(改编),1956年摄制,收入《惘然记》。 四学术论著 《红楼梦魇》,台湾皇冠出版社,1976年。《〈海上花列传〉 评注》,台湾《皇冠》杂志刊出,1981年。 五、译文 《海上花列传》(汉译英)。《美国现代七大小说家》(与 人合译,英译汉)。 她的小说《色· 戒》被著名导演李安拍成电影
代表作:
《沉香屑 第一炉香》
《封锁》 《金锁记》
《红玫瑰与白玫瑰》
《倾城之恋》《十八春》
1952年去香港,写两部小 说《秧歌》《赤地之恋》 1955年移居美国。1973年 开始研究《红楼梦》,写 成《红楼梦魇》 1995年在美国去世。
二、《传奇》简介
张爱玲自己说:书名为传奇,目的是在 传奇里面寻找普通人,在普通人里寻找 传奇。其实,传奇无需寻找,张爱玲奇 家奇人奇事奇文便是。 张爱玲是感悟型作家,她所热衷表现 的主题就是她对人生的切身体验和感悟。 张爱玲的小说是关于文明和人性的哀 歌。她的作品有一个共同的总背景,那 就是衰落中的文化,这也是时代冲击下 不断委顿的中国封建文化的缩影。
“三个月的工夫,她对于这里的生活已经上了瘾了。她要离开这儿,
只能找一个阔人,嫁了他。一个有钱的,同时又合意的丈夫,几乎是
不可能的事。” “她对爱认了输”。——《沉香屑 第一炉香》
葛薇龙,最终是用肉体换来了金钱和婚姻。“把自己整个卖给了梁太
太和乔琪,整天忙着,不是替梁太太弄钱,就是替梁太太弄人”,由
张爱玲的年表
1921年9月30日出生上海麦根路(今康定东路),取名张瑛。原籍河北丰润。 她是清末洋务派名臣李鸿章的曾外孙女。 1922年迁居天津。 1924年开始私塾教育,在读诗背经的同时,就开始小说创作。如果说第一 篇小说写一个家庭悲剧,可以看出家庭环境对她的影响,那么第二篇小说写 一个女郎失恋自杀的故事,则充分显示了她的文学创造力。 1925年母亲黄逸梵出洋留学 1927年,7岁的张爱玲随家回到上海,不久,母亲回国,她又跟着母亲学画 画、钢琴和英文。张爱玲对色彩、音符和文字都极为敏感,她曾说:"我是 一个古怪的女孩,从小被目为天才,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生存的目标。 1928年由天津搬回上海读《红楼梦》《三国演义》。 1930年改名张爱玲,父母离婚。 1931年秋就读上海圣玛利亚女校。 1939年考进香港大学。 1943年「紫罗兰」杂志连载中篇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第二炉香》 「杂志」月刊刊载《茉莉香片》《到底是上海人》《倾城之恋》《金锁记》。
《半生缘》
两性景观:解构爱情神话 1)、拆解“倾城”的神话:谋爱与谋生 2)、消解爱情的诗意:“蚊子血”与“饭粘 子”
展示家庭本身的缺陷,寻找内部的“裂 隙”。
在传统文化中,父亲 是个不同寻常的概念, 不仅表现一个男人在 家族血缘中的位置, 还意味着在社会文化 中所拥有的特权:对 家庭的主宰、对女性 的占有。
(3)意蕴苍凉 张爱玲的小说在日常生活的庸常中展示精神的 不安,在华丽的景致里揭示心灵的梦魇,是乱 世中说不完的苍凉故事。“他们唱歌走了板, 跟不上生命的胡琴”(《倾城之恋》),“日 常的一切都有点儿不对”《自己的文章》,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张满了虱子”。 生命里有着惘惘的威胁。
张爱玲经典语录
2、《金锁记》(上海传奇)曹七巧
《金锁记》:被傅雷誉为“我们文坛最美的 收获之一”,作品描写了一个富家寡妇因为 保护财产以及情欲未遂而产生的种种变态心 理和行为,揭示了金钱毁灭人性的罪恶,黄 金的枷锁永远禁锢着人的灵魂的自由,同样 也禁锢着整个家庭。
3.上海传奇
《红玫瑰与白玫瑰》
佟振保 // //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要遇见的人。于千 万年之中,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 步,也没有迟一步,遇上了也只能轻轻地 说一句:“哦,你也在这里吗?”
你问我爱你值不值得,其实你应该知道,爱就是 不问值得不值得——出自张爱玲的小说《半生缘 笑,全世界便与你同笑,哭,你便独自哭——出 自张爱玲的小说《花凋》你年轻么?不要紧,过 两年就老了。女人……女人一辈子讲的是男人, 念的是男人,怨的是男人,永远永远。
娇蕊 烟鹂
振保的生命里有两个女人,他说一个是他的白玫瑰,一个 是他的红玫瑰。一个是圣洁的妻,一个是热烈的情妇——普通 人向来是这样把节烈两个字分开来讲的。 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 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 “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 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在振保可不是这样的。他是有 始有终,有条有理的,他整个地是这样一个最合理想的中国现 代人物,纵然他遇到的事不是尽合理想的,给他心问口,口问 心,几下子一调理,也就变得仿佛理想化了,万物各得其所。
(一) 张爱玲小说的题材特点
“香港的传奇” 《沉香屑· 第一炉香》 《沉香屑· 第二炉香》 《茉莉香片》
“上海传奇” 《金锁记》 《红玫瑰与白玫瑰》 《花凋》 《封锁》 《倾城之恋》上海与香港间的双城故事。
1、《沉香屑· 第一炉香》
(1)言情小说的外衣 《沉香屑》给人的第一印象是:鸳鸯蝴蝶 派的言情小说。 开头:请您寻出家传的霉绿斑斓的铜香炉, 点上一炉沉香屑,听我说一支战前香港的 故事,你这一炉香点完了,我的故事也该 完了。 结尾:这一段香港故事,就在这儿结 束„„薇龙的一炉香,也就快完了。
《金锁记》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事易时移,“旧时王谢堂前 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在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地位上,旧 时世家已经没有任何优势,但他们从前贵族的优越形态还 相当严重,对新的时代和新的生活方式,既从心眼里看不 起,又不得不屈从于现实。他们就这样成为了一群夹杂着 高雅骄傲气、陈旧腐朽气和新的势利形态的特殊人群。 张爱玲以其世家生活的经验积累,对这个特殊人群生活方 式、情感形态的熟悉,以她过人的文学才华将这个特殊时 期的特殊阶层展现在读者面前。 小说所展示的20世纪30年代,门户之争已经渐渐被金钱 的争夺所取代。
1、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这是张爱玲对胡兰成说的话。
2、“死生契阔,与子成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一首悲哀的诗,然而它的 人生态度又是何等肯定。我不喜欢壮烈。我是喜欢悲壮,更喜欢苍凉。壮烈只 是力,没有美,似乎缺少人性。悲哀则如大红大绿的配色,是一种强烈的对 照。——出自张爱玲的散文《自己的文章》
张爱玲曾对胡兰成说:“我将只是萎谢 了。”萎谢的不仅仅是爱情吧,还有文采, 此后张爱玲的创作也进入了低谷。
晚年的凄凉
张爱玲的性格中聚集了一大堆矛盾
她是一个善于将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享乐主 义者,又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悲剧感的人;她是名门 之后,贵府小姐,却骄傲的宣称自己是一个自食其 力的小市民;她悲天怜人,时时洞见芸芸众生“可 笑”背后的“可怜”,但实际生活中却显得冷漠寡 情;她通达人情世故,但她自己无论待人穿衣均是 我行我素,独标孤高。她在文章里同读者拉家常, 但却始终保持着距离,不让外人窥测她的内心;她 在四十年代的上海大红大紫,一时无二,然而几十 年后,她在美国又深居浅出,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以至有人说:“只有张爱玲才可以同时承受灿烂夺 目的喧闹与极度的孤寂。”
(2)现代式的人生悲悯
小说展示了葛薇龙三部曲式的毁灭过程:
第一部:爱情信念的崩溃
第二部:爱情与欲望纷争——物质欲望、身体欲 望与纯洁爱情之间的矛盾。 第三部:欲望放纵——先是身体欲望爆发,然后 是物质欲望的膨胀
葛薇龙曾经是个有上进心的少女,其最终的堕落,客观上看是姑母利 诱;主观上则是葛薇龙对于奢靡物质生活的迷恋。止不住的欲望,人 性的弱点。
3、我是一个古怪的女孩,从小被目为天才,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生存的目 标。然而,当童年的狂想逐渐褪色的时候,我发现我除了天才的梦之外一无所 有——所有的只是天才的乖僻缺点。世人原谅瓦格涅的疏狂,可是他们不会原 谅我——出自张爱玲的散文《天才梦》 4、有一天我们的文明,不论是升华还是浮华,都要成为过去。然而现在还是清 如水明如镜的秋天,我应当是快乐的——出自张爱玲的《传奇》再版序 5、对于不会说话的人,衣服是一种语言,随身带着的袖珍戏剧——出自张爱玲 的散文《更衣记》
张爱玲用这样一个故事对“倾城之恋”的 阐释,不能不说是对古往今来男性文本建 构的爱情神话的嘲讽。 小说在苍凉的二胡声中展开,进而成为贯 穿始终的节奏和旋律,形成一种典型的 “中国情调”,最后又在二胡声中结束。 前呼后应,浑然一体,给人以艺术的整体 美。
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但是在这不可理喻的世 界里,谁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谁知道呢? 也许就因为要成全她,一个大都市倾覆了。成 千上万的人死去,成千上万的人痛苦着,跟着 是惊天动地的大改革……流苏并不觉得她在历 史上的地位有什么微妙之点。她只是笑吟吟的 站起身来,将蚊香盘踢到桌子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