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课程的公共性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19
代表:希尔斯的‚文化素养‛
(P91)
1.‚文化素养‛是指所有美国人必须具备的‚国民常识‛, 意味着有教养的读者所拥有的共同的‚信息网络‛,它 是人们顺利地阅读书报或是在公司、社区进行沟通乃至 包括洞察事物的‚背景知识‛。
2.特点:否认知识的情境依存性与认识的相对性及文化多 元主义社会。 3.批判:以西方文化为唯一基础的‚国民素养‛的形成, 在多种族与文化构成的社会里,势必产生有悖于文化的 公共领域形成的功能。
7
8
功能性扫盲
(P88)
1.产生:20世纪30年代 罗斯福新政下组织的‚公民 服来自百度文库军团‛ 2.功能性文盲——指的是受过传统教育,会原始的、 基本的读、写、算,而不能识别现代信息符号及 图表,但是缺乏处理某些现代讯息的能力,利用 现代信息时代的产物的能力受到限制。 3.特点:功能性扫盲所规定的的‚素养‛标准是接 受一定年限的学校教育。
19
20
(四)‚人文教养‛与‚通识教育‛形成了不
同质的‚共同教养‛的概念。(P93-94)
1.‚人文教养‛中的‚共同教养‛:
它以人文教养为中心的学术传承 为基础,意味着 ‚解放个人使之获得自由‛的教养。 这种共同教养显示出了具有历史传统的基础 学科 内容所规定的特征。‚七艺‛
2.‚通识教育‛中的‚共同教养‛:
13
14
三、本节话语
课程的公共性 共同教养 重构公共性 文化素养 课程再定义
14
15
四、主要观点
(一)、学校公共性的危机出现原因(P86)
1、教育的私事化与商品化的学校市场化;
2、满足企业与个人需求之装置先于公共领域之 维持的政治权利; 3、私人生活本身加以绝对化的大众社会的意识 形态。
15
16
学习经验的总体——意味着学习的经历,意 味着儿童在学校里经验的知性的、文化的、 社会的、政治的、伦理的经验的总体。 (通识教育)
24
25
2、再定义课程:(P98)
其一,课程有可能不再是实体性的知识内容,而 是在知识的教育实现功能上,亦即在知识教育 的政治、文化、社会、伦理功能上去加以探讨
其二,学习经验所带来的发展的多元价值。 其三,关注学习经验所构成的学校知识与社会知 识的关联,或是知识与自我经验之意义关联, 省思并构成这种知识的学习所生成的人际关系。
1
2
学校的公共性
(P86)
理解:学校教育的公共性是作为公共事务的学校教育 的本质属性之一,它所表明的是,学校教育基于公正 性,通过公共教育资源的公正分配、教育信息的公开、 公众的民主参与而向全体公民提供平等的教育,从而 实现社会公共利益。
2
3
学校公共性的具体内涵
第一,教育的公益性 教育作为一种促进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活动,其公益性已经为世界所 公认,它要求政府、学校及学校共同体中的每个公民都以社会公共福祉为指 向。 第二,教育的平等性 教育平等意味着尽管每个学生在事实上存在着差异,但他们都应当无一 例外地享有基本的教育权利和教育资源,并在形式上得到保证。 第三,教育的公正性 学校教育公正性‚关注的是在教育实践领域中如何贯彻应用‘公正’这 一价值原则,从而使得教育机会、资源、条件、利益等分配能够符合某些 ‘应得’原则并在不同的群体之间实现某种‘相称’关系‛ 第四,教育的公开性 教育的公开性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通过各种渠道向家长、公众公开 教育信息,使其参与学校教育,从而对学校教育起到监督与激励作用。
26
27
五、质疑
1、(P89)现代国家的建设与产业社会的发展 要求摆脱了日常生活共同体的新的‚素养‛ 领域的扩大,要求授受这种新的素养的独 自的体制与大纲。
27
28
六、知识链接
课程公共性危机的解决出路
一、自我觉醒、社会转型 二、发展可能性的论述 三、培养多元素养和能力 四、加强伙伴关系 五、发展新形式的组织和学习 —— http://wenku.baidu.com/view/5edfd7d626fff70 5cd170a01.html
11
12
步行商店街高中
(P95)
起源:要素主义学校联盟 《步行商店街高中》 理解:指大量店铺构成的巨大的商业街,由 百人以上的教师(店员)和数千学生(顾 客)组成,庞杂的选修学科和教材(店铺 和商品)所构成的高中的隐喻。 特点:批判以选修课程为中心构成的高中。
12
13
二、本节课题
(P87)
重新探讨课程中的公共性问题,以共同教 养与共同学习的原理为基础,探讨重建现 代学校公共性的方略。
10
11
新保守主义
(P91)
时间:在1960年代的美国开始出现,并于1970年代成型 特点:新保守主义是政治动向及运动的一种 主要主张:民间力量、政府不干预、自由竞争,推行减 税、削减社会福利、小政府主义等。
其它主张有:反对多元文化社会、强调爱国主义、以 战争制裁恐怖份子等。 美国总统 罗纳德·威尔逊·里根及乔治·沃克·布什 执政期间,均推崇‚新保守主义‛。
3
4
课程的公共性
。 1.公开性 表现在课程的方方面面,例如课程目标的确立依据、课程内容的 选择、课程实施的具体步骤以及课程评价的制定过程等,都以一 种公开的姿态呈现在公众面前,接受公众对课程的批评、建议或 者意见。 2.实在性 表现在课程上,是人们在以课程为议题而形成的公共空间中,就 课程问题而表达自己的想法、思想,而彰显自我的存在价值。 3.共同性 是指课程应成为公众‚共同‛的追求,不同文化背景、不同阶层、 不同性别的主体才能以更加合理和开放的心态与观念展开对话协 商,从而实现有效的改造课程。
(二)公立学校制度与大众素养的关系(P
公立学校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 大众素养的提高
89)
作者话语: 第一个问题,是现代学校的制度化形成的‚素养‛概念 所隐含的悖论。 第二个问题,现代的学校把‚素养‛作为公共知识重新 加以界定,并且把准备这种共通知识而结成的社会, 作为自己的中心使命加以定位。
16
17
第七组
课程的公共性
——恢复学习中的关联性与协同性
第七组 张化爽(学科英语) 赵 梦(学科语文)
一、本节概念
公共性
(P86)
公共性是人们之间公共生活的本质属性。
理解:从利益诉求来看,它体现为利益的共享; 从价值取向来看,它体现为公共资源分配的公正 与平等; 从公共权力运用来看,它体现为公共部门行动的 合法性; 从运行来看,它体现为公共事务的公开与公众的 参与。
25
26
(六)公共性再建构的补充(P99-100)
一、再建构的原因 1、公共领域的式微所意味的是主动参与、干预该领域的 民主型主体的丧失。 2、学校教育的公共性的式微,亦即学校中作为政治、 文化、社会、伦理的主体行动、学习的制度性空间缩 小了,这种缩小本身就是教育中的民主主义危机的表 现。 信念危机 ‚个性化‛狂热 二、展望: a.对抗教育的私事化,维护学校的公共领域,把学校 建设成学习共同体; b.开辟互补型,互动地形成共同意识与共同体的道路。
21
22
◆第二、 谋求学科知识的相关与整合。 以主题和问题为统整之核心的各门学科知识 的整合。
◆第三、由‚共同体‛领域所构成的课程旨在 形成‚学习共同体‛。 课程所组织的知识不仅表现同该知识所属 的制度化的学科关系,也表现在以知识为媒 介所组织的人际关系,亦即表现同该知识所 参与的知识共同体的关系。
8
9
学校化素养
P89
学校化素养是由非情境化的知识技能所构成的, 是截然不同于日常生活性质的学习方式的开发所 支撑发展起来的,是学校课程的形成。
情境化知识:
(1)、将知识置于其发生和应用的真实世界情境之 中,恢复知识其所指、发生和应用情境之间的本 然联系 (2)、将知识与学习者已有知识和经验构成的主体 情境结合起来,是知识成为学习者动态复杂的知 能结构中强有力的部分。
4
5
(P87)
教育的私事化
(P86)
大众社会急剧发展,教育被视为私人的自由领域, 学校的公共性只局限于保障私人需求的政治权利 关系之中。
教育目的取向的私事化 教育机会选择的私事化 教育内容实施的私事化
教育服务关系的私事化
5
6
教育的商品化
(P86)
所谓‚教育商品化‛就是‚教育市场化‛与 ‚教育企业化‛,也有‚教育产业化‛之称。 教育商品化是教育被公共组织( 公立学校等) 、 私人组织( 私立学校等) 和个人作为一种商品进 入市场进行交易的过程。
6
7
素
养
(P87)
1.一般被译为‚读写能力‛,理解为狭义的‚识字能力‛ 的概念。 2.由来:1883年 马塞诸塞州 教育杂志《新英格兰教 育杂志》。伴随着公立学校制度的整顿而问世的,意味 着学校教育所处置的公共的知识与技能。 ‚素养‛——它是表述准备参与公共生活世界的学校教 育的共通知识的概念。 3、素养: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技巧或能力 教养:表现在行为方式中的道德修养状况。是社会影 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个人修养的结果,尤指在家 庭中从小养成的行为的道德水准。
17
18
(三)文化素养:其批判性探讨
(P91)
新保守主义教养论 开展时间: 20世纪80年代 代表人物及观点:布鲁姆、贝内特—‚人文素养‛ 的复兴 雷维奇—‚历史素养‛ 希尔斯—‚文化素养‛ 共同点:批判文化多元主义与相对主义的认识论 标榜:基于西方文明的人文主义传统的共同教养 与国家意识的确立。
9
10
公共领 域
(P88)
代表人物:哈贝马斯(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 ) 理解:意指一种介于市民社会中日常生活的私 人利益与国家权利领域之间的机构空间和时 间,其中个体公民聚集在一起,共同讨论他 们所关注的公共事务,形成某种接近于公众 舆论的一致意见,并组织对抗武断的、压迫 性的国家与公共权力形式,从而维护总体利 益和公共福祉。
关于第二个问题的两种修辞:(P89-90)
第一种修辞: 现代国家的建设与产业社会的发展要求摆脱 了日常生活共同体的新的‚素养‛领域的扩 大,要求授受这种新的素养的独自的体制与 大纲。这就是学校教育的制度化,是‚学校 化素养‛的形成。 第二种修辞: 学校的改革是在同民主主义社会建设相结合的 运动中形成的。(杜威‚壮大的共同体‛)
22
23
(五)课程的再定义 (P97)
1、含义变更:竞技场跑道(古罗马) (P97) ↓ 学科课程 and 人生阅历 (16-17世纪 含有管理、控制之意) ↓ 学习经验的总体(20世纪 初 美国进步主义教育)
24
23
课程定义的双重性
(P98)
学科内容的组织——课程意味着学科知识的 组织。(希尔斯等人)
a.意味着多样的职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基础统整这 些多样的知识领域的一般性教养。 b.意味着整合的知识,以具有社会价值与含义的广 泛的知识,多样的主题与课题为中心。
20
21
"通识教育"理念中的‚共同教养‛的探究(P96)
整合知识的特点:
◆第一,"通识教育‛的课程不是‚学科(学问)‛领域, 而是‚学习‛领域,更确切的说,是由种种主题的 ‚共同学习‛领域所构成。 学习领域构成的课程: a. 学生自主合作的,展开能动的活动式的学习。 b. 活动中学科的知识是结合具体的情景经验和整合。 c. 各门学科知识以特定的主题与问题为核心加以整合。 d. 这种学习同校外学习和终身学习是贯通的。
28
29
学校教育公共性的保障策略
第一,推进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 第二,鼓励家长、公众积极参与学校事务。 第三,营造学校公共生活。
——http://wap.cnki.net/qikanJHLT201205022.html
29
30
Thank you !
31
19
代表:希尔斯的‚文化素养‛
(P91)
1.‚文化素养‛是指所有美国人必须具备的‚国民常识‛, 意味着有教养的读者所拥有的共同的‚信息网络‛,它 是人们顺利地阅读书报或是在公司、社区进行沟通乃至 包括洞察事物的‚背景知识‛。
2.特点:否认知识的情境依存性与认识的相对性及文化多 元主义社会。 3.批判:以西方文化为唯一基础的‚国民素养‛的形成, 在多种族与文化构成的社会里,势必产生有悖于文化的 公共领域形成的功能。
7
8
功能性扫盲
(P88)
1.产生:20世纪30年代 罗斯福新政下组织的‚公民 服来自百度文库军团‛ 2.功能性文盲——指的是受过传统教育,会原始的、 基本的读、写、算,而不能识别现代信息符号及 图表,但是缺乏处理某些现代讯息的能力,利用 现代信息时代的产物的能力受到限制。 3.特点:功能性扫盲所规定的的‚素养‛标准是接 受一定年限的学校教育。
19
20
(四)‚人文教养‛与‚通识教育‛形成了不
同质的‚共同教养‛的概念。(P93-94)
1.‚人文教养‛中的‚共同教养‛:
它以人文教养为中心的学术传承 为基础,意味着 ‚解放个人使之获得自由‛的教养。 这种共同教养显示出了具有历史传统的基础 学科 内容所规定的特征。‚七艺‛
2.‚通识教育‛中的‚共同教养‛:
13
14
三、本节话语
课程的公共性 共同教养 重构公共性 文化素养 课程再定义
14
15
四、主要观点
(一)、学校公共性的危机出现原因(P86)
1、教育的私事化与商品化的学校市场化;
2、满足企业与个人需求之装置先于公共领域之 维持的政治权利; 3、私人生活本身加以绝对化的大众社会的意识 形态。
15
16
学习经验的总体——意味着学习的经历,意 味着儿童在学校里经验的知性的、文化的、 社会的、政治的、伦理的经验的总体。 (通识教育)
24
25
2、再定义课程:(P98)
其一,课程有可能不再是实体性的知识内容,而 是在知识的教育实现功能上,亦即在知识教育 的政治、文化、社会、伦理功能上去加以探讨
其二,学习经验所带来的发展的多元价值。 其三,关注学习经验所构成的学校知识与社会知 识的关联,或是知识与自我经验之意义关联, 省思并构成这种知识的学习所生成的人际关系。
1
2
学校的公共性
(P86)
理解:学校教育的公共性是作为公共事务的学校教育 的本质属性之一,它所表明的是,学校教育基于公正 性,通过公共教育资源的公正分配、教育信息的公开、 公众的民主参与而向全体公民提供平等的教育,从而 实现社会公共利益。
2
3
学校公共性的具体内涵
第一,教育的公益性 教育作为一种促进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活动,其公益性已经为世界所 公认,它要求政府、学校及学校共同体中的每个公民都以社会公共福祉为指 向。 第二,教育的平等性 教育平等意味着尽管每个学生在事实上存在着差异,但他们都应当无一 例外地享有基本的教育权利和教育资源,并在形式上得到保证。 第三,教育的公正性 学校教育公正性‚关注的是在教育实践领域中如何贯彻应用‘公正’这 一价值原则,从而使得教育机会、资源、条件、利益等分配能够符合某些 ‘应得’原则并在不同的群体之间实现某种‘相称’关系‛ 第四,教育的公开性 教育的公开性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通过各种渠道向家长、公众公开 教育信息,使其参与学校教育,从而对学校教育起到监督与激励作用。
26
27
五、质疑
1、(P89)现代国家的建设与产业社会的发展 要求摆脱了日常生活共同体的新的‚素养‛ 领域的扩大,要求授受这种新的素养的独 自的体制与大纲。
27
28
六、知识链接
课程公共性危机的解决出路
一、自我觉醒、社会转型 二、发展可能性的论述 三、培养多元素养和能力 四、加强伙伴关系 五、发展新形式的组织和学习 —— http://wenku.baidu.com/view/5edfd7d626fff70 5cd170a01.html
11
12
步行商店街高中
(P95)
起源:要素主义学校联盟 《步行商店街高中》 理解:指大量店铺构成的巨大的商业街,由 百人以上的教师(店员)和数千学生(顾 客)组成,庞杂的选修学科和教材(店铺 和商品)所构成的高中的隐喻。 特点:批判以选修课程为中心构成的高中。
12
13
二、本节课题
(P87)
重新探讨课程中的公共性问题,以共同教 养与共同学习的原理为基础,探讨重建现 代学校公共性的方略。
10
11
新保守主义
(P91)
时间:在1960年代的美国开始出现,并于1970年代成型 特点:新保守主义是政治动向及运动的一种 主要主张:民间力量、政府不干预、自由竞争,推行减 税、削减社会福利、小政府主义等。
其它主张有:反对多元文化社会、强调爱国主义、以 战争制裁恐怖份子等。 美国总统 罗纳德·威尔逊·里根及乔治·沃克·布什 执政期间,均推崇‚新保守主义‛。
3
4
课程的公共性
。 1.公开性 表现在课程的方方面面,例如课程目标的确立依据、课程内容的 选择、课程实施的具体步骤以及课程评价的制定过程等,都以一 种公开的姿态呈现在公众面前,接受公众对课程的批评、建议或 者意见。 2.实在性 表现在课程上,是人们在以课程为议题而形成的公共空间中,就 课程问题而表达自己的想法、思想,而彰显自我的存在价值。 3.共同性 是指课程应成为公众‚共同‛的追求,不同文化背景、不同阶层、 不同性别的主体才能以更加合理和开放的心态与观念展开对话协 商,从而实现有效的改造课程。
(二)公立学校制度与大众素养的关系(P
公立学校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 大众素养的提高
89)
作者话语: 第一个问题,是现代学校的制度化形成的‚素养‛概念 所隐含的悖论。 第二个问题,现代的学校把‚素养‛作为公共知识重新 加以界定,并且把准备这种共通知识而结成的社会, 作为自己的中心使命加以定位。
16
17
第七组
课程的公共性
——恢复学习中的关联性与协同性
第七组 张化爽(学科英语) 赵 梦(学科语文)
一、本节概念
公共性
(P86)
公共性是人们之间公共生活的本质属性。
理解:从利益诉求来看,它体现为利益的共享; 从价值取向来看,它体现为公共资源分配的公正 与平等; 从公共权力运用来看,它体现为公共部门行动的 合法性; 从运行来看,它体现为公共事务的公开与公众的 参与。
25
26
(六)公共性再建构的补充(P99-100)
一、再建构的原因 1、公共领域的式微所意味的是主动参与、干预该领域的 民主型主体的丧失。 2、学校教育的公共性的式微,亦即学校中作为政治、 文化、社会、伦理的主体行动、学习的制度性空间缩 小了,这种缩小本身就是教育中的民主主义危机的表 现。 信念危机 ‚个性化‛狂热 二、展望: a.对抗教育的私事化,维护学校的公共领域,把学校 建设成学习共同体; b.开辟互补型,互动地形成共同意识与共同体的道路。
21
22
◆第二、 谋求学科知识的相关与整合。 以主题和问题为统整之核心的各门学科知识 的整合。
◆第三、由‚共同体‛领域所构成的课程旨在 形成‚学习共同体‛。 课程所组织的知识不仅表现同该知识所属 的制度化的学科关系,也表现在以知识为媒 介所组织的人际关系,亦即表现同该知识所 参与的知识共同体的关系。
8
9
学校化素养
P89
学校化素养是由非情境化的知识技能所构成的, 是截然不同于日常生活性质的学习方式的开发所 支撑发展起来的,是学校课程的形成。
情境化知识:
(1)、将知识置于其发生和应用的真实世界情境之 中,恢复知识其所指、发生和应用情境之间的本 然联系 (2)、将知识与学习者已有知识和经验构成的主体 情境结合起来,是知识成为学习者动态复杂的知 能结构中强有力的部分。
4
5
(P87)
教育的私事化
(P86)
大众社会急剧发展,教育被视为私人的自由领域, 学校的公共性只局限于保障私人需求的政治权利 关系之中。
教育目的取向的私事化 教育机会选择的私事化 教育内容实施的私事化
教育服务关系的私事化
5
6
教育的商品化
(P86)
所谓‚教育商品化‛就是‚教育市场化‛与 ‚教育企业化‛,也有‚教育产业化‛之称。 教育商品化是教育被公共组织( 公立学校等) 、 私人组织( 私立学校等) 和个人作为一种商品进 入市场进行交易的过程。
6
7
素
养
(P87)
1.一般被译为‚读写能力‛,理解为狭义的‚识字能力‛ 的概念。 2.由来:1883年 马塞诸塞州 教育杂志《新英格兰教 育杂志》。伴随着公立学校制度的整顿而问世的,意味 着学校教育所处置的公共的知识与技能。 ‚素养‛——它是表述准备参与公共生活世界的学校教 育的共通知识的概念。 3、素养: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技巧或能力 教养:表现在行为方式中的道德修养状况。是社会影 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个人修养的结果,尤指在家 庭中从小养成的行为的道德水准。
17
18
(三)文化素养:其批判性探讨
(P91)
新保守主义教养论 开展时间: 20世纪80年代 代表人物及观点:布鲁姆、贝内特—‚人文素养‛ 的复兴 雷维奇—‚历史素养‛ 希尔斯—‚文化素养‛ 共同点:批判文化多元主义与相对主义的认识论 标榜:基于西方文明的人文主义传统的共同教养 与国家意识的确立。
9
10
公共领 域
(P88)
代表人物:哈贝马斯(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 ) 理解:意指一种介于市民社会中日常生活的私 人利益与国家权利领域之间的机构空间和时 间,其中个体公民聚集在一起,共同讨论他 们所关注的公共事务,形成某种接近于公众 舆论的一致意见,并组织对抗武断的、压迫 性的国家与公共权力形式,从而维护总体利 益和公共福祉。
关于第二个问题的两种修辞:(P89-90)
第一种修辞: 现代国家的建设与产业社会的发展要求摆脱 了日常生活共同体的新的‚素养‛领域的扩 大,要求授受这种新的素养的独自的体制与 大纲。这就是学校教育的制度化,是‚学校 化素养‛的形成。 第二种修辞: 学校的改革是在同民主主义社会建设相结合的 运动中形成的。(杜威‚壮大的共同体‛)
22
23
(五)课程的再定义 (P97)
1、含义变更:竞技场跑道(古罗马) (P97) ↓ 学科课程 and 人生阅历 (16-17世纪 含有管理、控制之意) ↓ 学习经验的总体(20世纪 初 美国进步主义教育)
24
23
课程定义的双重性
(P98)
学科内容的组织——课程意味着学科知识的 组织。(希尔斯等人)
a.意味着多样的职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基础统整这 些多样的知识领域的一般性教养。 b.意味着整合的知识,以具有社会价值与含义的广 泛的知识,多样的主题与课题为中心。
20
21
"通识教育"理念中的‚共同教养‛的探究(P96)
整合知识的特点:
◆第一,"通识教育‛的课程不是‚学科(学问)‛领域, 而是‚学习‛领域,更确切的说,是由种种主题的 ‚共同学习‛领域所构成。 学习领域构成的课程: a. 学生自主合作的,展开能动的活动式的学习。 b. 活动中学科的知识是结合具体的情景经验和整合。 c. 各门学科知识以特定的主题与问题为核心加以整合。 d. 这种学习同校外学习和终身学习是贯通的。
28
29
学校教育公共性的保障策略
第一,推进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 第二,鼓励家长、公众积极参与学校事务。 第三,营造学校公共生活。
——http://wap.cnki.net/qikanJHLT201205022.html
29
30
Thank you !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