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性化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文理科大学生人格特质比较 (见表 2)
表 2 文理科大学生人格特质比较 (n = 906)
专业 性别
双性化 男性化 女性化
文男
人数 百分比
16
142
44
719 701wenku.baidu.com 2118
科女
人数 百分比
19
75
159
715 2916 6218
理男
人数 百分比
31
139
1215 56100
78 3115
11 双性化气质的形成受文化观念和地域环境 的影响
宝鸡文理学院的大学生主要来自陕西省 ,农村 学生居多 。宝鸡文理学院又是宝鸡地区惟一的一所 高等院校 。竞争性 、可比性较差 ,相对闭塞 ,教师以 及学生传统的男女性别观念较为浓厚 。在访谈中发 现 ,大多数大学生认为男性应该具有独立 、进取 、自 信 、果断 、有支配性等特点 ,女性应该有温柔 、依赖 、 善解人意 、善良的特点 。学生对关于人格发展变化 的内涵知之甚少 ,甚至有两位具有双性化特质的男 大学生认为 ,当他们表现出敏感 、依赖感和体贴关心 别人时 ,自己发生了困惑 ,自己怎么像个女性呢 ? 这 表明大学生受传统的性别角色观念的影响 ,在性别 特质发展过程中 ,刻板地将自己的人格特质向同性 别归属 。
我国也有一些关于双性化人格的研究 ,但样本 不大 ,或只是理论探讨 。方俊明《性别差异与两性化 人格》研究认为 ,双性化人格是一种综合的人格类 型 ,即个体有既独立又合作 ,既果断又沉稳 ,既敏感 又豁达的特点 。李少梅在对 300 余名大学生的性度 测试 (BSRI) 和访谈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被调查的大 学生中有 23. 1 %的男生 、15. 4 %的女生 、平均共计 19. 4 %的大学生具有双性化的人格特质 ,这些大学 生思维敏捷 ,适应能力强 ,自信心 、恒心明显高于其 他群体 ,还具有广泛的兴趣和健康的心理 。
宁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第 23 卷 2001 年第 5 期 (总第 99 期)
双性化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马 莹 ,王红瑞
(海南大学 旅游学院 ,海南 海口 570228)
摘要 :国内外有关双性化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研究表明 ,双性化人格特质是保证心理健康的理想人格 模式 。但我国有关此项研究的样本不大 。据宝鸡文理学院调查结果表明 ,双性化人格特质的发展因受环境 、文化 、 专业 、年龄等因素的影响 ,双性化特质得分与双性化特质者行为之间有一定的差异 ,因此 ,不能简单地以双性化测 量来评价人格特质的优劣 。 关键词 :双性化人格特质 ;心理健康 ;调查研究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B8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 - 5744 (2001) 05 - 0116 - 03
一 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在陕西宝鸡文理学院 5000 名大学生中 选取政法 、中文 、物理 、数学 、教育共 5 个系的一年级 至四年级 1030 名大学生为测试对象 ,其中有效男性 被试 462 人 ,女性被试 444 人 ,有效被试共 906 人 。 21 调查方法 本研究采用贝姆性度量表 (BSRI) ,共 60 个问 题 ,分 3 个方面的内容 ,即男性化 、女性化 、未分化 , 采取 7 级记分制 。“心理卫生自测量表”(SCL - 90) , 共 90 个问题 ,分 9 个方面的内容 ,采取 5 级记分制 。 在一周内进行团体测试 。
但国外也有不少研究发现 ,男性化与自尊和心 理适应相关 ,即拥有男性化特质的人适应性强 ,自尊 程度高 。荷尔姆瑞彻的研究发现 ,男性化的人比其 他类型的人在各种任务中显得更自如 ,双性化者并 不是主要的 。
本研究调查结果表明 :宝鸡文理学院大学生中 具有双性化人格特质的大学生群体所占总人数百分 比是 8. 5 % ,比美国大学生的比例低 (贝姆对美国大 学生的测验 ,大约有 1/ 3 的美国大学生有双性化特 质) 。另外 ,与李少梅 1998 年在陕西师范大学的调 查结果也不一致 。以上结果表明 :
21 双性化的人格特质有性别差异 男性的双性化者占 10. 2 % ,女性的双性化者占 6. 8 %。这说明男女大学生仍然受传统的性别角色 观念的影响 ,女大学生更多地关注自己能否成为一
— 117 —
个传统道德意义上的女性 ,而忽视了在精神上应确 立真正的独立人格和独立自主意识 。
31 双性化人格特质有年级差异性 大学一年级比例较低 ,二年级以后逐渐增高 ,这 说明双性化人格特质的发展受到文化程度的影响 。 41 双性化人格特质有专业差异性 理科大学生中男性双性化者比例高 ,为12. 5 % , 女性男性化者比例也较文科女性男性化者高 ,为 32. 2 % ;而文科大学生中 ,女性双性化者比例较理科女 大学生高 ,为 7. 5 % ,男性女性化者比例却比理科男 性女性化者比例低 。 理科注重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培养 ,因此理科女 性男性化者比例较高 。但由于理科学习任务比文科 学习任务繁重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较少 ,加之 就业竞争增强 ,可能会给部分理科男生增加了心理 压力 ,使得理科男生自卑 、怯懦 ,内向性增强 ,理科男 性女性化者比例增高 。理科男性双性化者比例高的 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 在访谈中发现 ,具有女性男性化特质的大学生 , 表现出充满自信 ,不愿意承认女性不如男性的偏见 。 在实际生活中 ,性格活泼 、兴趣广泛 、情感丰富 、为人 热情 、独立自主意识强 ,愿意接受挑战 ,有更强的自 尊心 。具有双性化特质的大学生 ,独立性较强 ,比男 性化者有礼貌 ,善于自我控制 。具有女性化特质的 大学生多愁善感 、内向 、谨小慎微 、情感易波动 。男 性男性化者观念较为刻板 ,冲动性强 ,传统的性别观 念浓厚 。这说明大学生们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 ,部
人格是个体总的精神面貌 ,是个体心理特征的 总和 。由于人格差异 ,个体在不同环境中表现出各 自不同的稳定而持久的行为模式 ,如在面对应激事 件时 ,人格健全者能够很好应付 ,而人格脆弱者 ,易 发生神经性障碍 。国内外学者进行的大量研究表 明 ,具有双性化人格特质者的适应能力强 ,有利于心 理健康的发展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大学生双性化人 格特质与心理健康的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 ,研究以 下问题 : (1) 大学生中具有双性化人格特质的人群比 例 。(2) 双性化人格特质形成的影响因素 。(3) 双性 化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4) 双性化人格特 质是否是理想的人格特征 。
— 116 —
化比例 。
格特质 ,其次是男性化特质 ,再次是女性化特质 。女
31 双性化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因素的相关比 性化特质在强迫 、人际关系 、忧郁 、恐怖方面 ,均分明
较 (见表 3)
显高于男性化特质和双性化特质者 ,分别是 0. 01 和
从表 3 可看出 ,双性化人格特质是较理想的人 0. 0001 水平上的显著差异 。
表 3 双性化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因素的相关比较
因 素
双性化
男性化
女性化
T1
T2
躯体化 强迫症状 人际关系敏感 忧 郁 焦 虑 敌 对 恐 怖 偏 执 精神病性
1. 644 ±0. 414 2. 116 ±0. 558 1. 799 ±0. 498 2. 291 ±0. 623 1. 674 ±0. 429 1. 064 ±0. 305 0. 967 ±0. 265 1. 178 ±0. 392 1. 582 ±0. 428
科女
人数 百分比
11 6100
59 3212
113 6117
从表 2 看出 ,大学生性别特质有专业差异性 。 理科专业中男性双性化比例高于文科男性双性化比 例 ;文科专业中女性双性化比例高于理科女性双 性化比例 ;文科女性男性化比例高于理科男性女性
收稿日期 :2001 - 07 - 28 作者简介 :马莹 (1966 - ) ,女 (回族) ,甘肃天水人 ,海南大学旅游学院讲师 ,主要从事人格的发展与培养研究 。
T3
0. 273 4. 316 3 3 3 5. 344 3 3 3 4. 064 3 3 3 3. 146 3 1. 999 3 6. 329 3 3 3 0. 522
1. 297
三 讨论
什么样的人格有利于心理的健康发展呢 ? 国内 外学者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其中贝姆认为 ,具有 双性化人格特质者适应能力强 ,并能在各种情景中 取得成功 。她认为 ,双性化的人格特质能构成理想 的心理健康模式 。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了 性别特质双性化理论 。她的研究表明 ,现实生活中 的个体可能既有男性化的特质 ,又有女性化的特质 , 即是双性化的 ,具有双性化特质的人更具有灵活性 和适应性 。贝姆发明了已被广泛使用的性别角色量 表 (BSRI) ,采用 7 级记分制 ,用双相性度测量来充分 反映人们的气质和其他心理特征 。BSRI 量表显示 , 当男性化的特质明显高时 ,可称为男性化个体 ;当女 性化特质高时 ,称为女性化个体 ;男性特质和女性特 质在一个人身上表现都较高时 ,可称为“双性化”型 个体 ;而当男性化特质和女性化特质都表现得比较 低时 ,称之为“未分化型”个体 。贝姆的双性化理论 既提出了一个理想的人格模式 ,又建构了一个心理 健康的新标准 。
分大学生 ,尤其是女大学生重新审视自己的性别角 色特征 ,抛弃那些旧有的落后的传统意识 ,改变那些 所谓内向 、脆弱 、自抑的不良特征 ,既发展自己优秀 的女性特质 ,又发展自己男性化的人格特质 ,使个人 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
51 双性化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有显著的相关 性
表现为双性化特质者 ,心理健康水平最高 ,其次 为男性化者 ,女性化特质心理健康水平最低 ,在强 迫 、人际关系敏感 、忧郁 、恐怖等方面有显著的差异 。 这个结果与其他相关调查结果一致 。说明双性化人 格特质是理想的心理健康的标准 。由于双性化特质 者具有男女双性化的人格特质 ,因此当男性特质适 宜时 ,能够表现得男子气十足 ,而当女性特质适宜 时 ,又能表现出女性特征 ,在实际问题中能应付自 如 ,故而使内心冲突减少 ,人际关系较为协调 ,能更 好地应付多种处境 ,心理健康水平也较高 。
1. 756 ±0. 546 2. 120 ±0. 589 1. 791 ±0. 545 2. 417 ±0. 996 1. 678 ±0. 507 1. 159 ±0. 620 0. 995 ±0. 315 1. 189 ±0. 598 1. 694 ±1. 063
1. 754 ±0. 543 2. 310 ±0. 637 2. 005 ±0. 589 2. 681 ±0. 853 1. 797 ±0. 564 1. 087 ±0. 361 1. 150 ±0. 376 1. 170 ±0. 367 1. 771 ±0. 532
2. 062 0. 58 0. 11 1. 459 0. 76 2. 057 0. 821 0. 205 1. 58
1. 860 2. 671 3 3. 227 3 4. 703 3 3 3 2. 126 3
0. 615 5. 120 3 3 3
0. 147 3. 395 3
注 T1 :双性化与男性化之比较 ; T2 :双性化与女性化之比较 ; T3 :男性化与女性化之比较 。 3 P < 0. 05 3 3 P < 0. 01 3 3 3 P < 0. 0001
二 结果
11 男女大学生人格特质分类比较 (见表 1)
表 1 男女大学生人格特质分类统计 (n = 906)
性别
双性化 男性化 女性化
人数 男
47
281
122
百分比
1012
6018
2614
人数 女
百分比
30
134
272
618
3017
6113
合计
人数 百分比
77
415
394
817
4618
4415
从表 1 可以看出 ,在 906 名男女大学生中 ,男性 双性化者 47 人 ,占 10. 2 % ;女性双性化者 30 人 ,占 6. 8 % ;男女共计 77 人 ,占 8. 5 %。男性双性化者比 例大于女性双性化者 ;女性男性化者比例大于男性 女性化者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