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桥——自然的纽带

中国是桥的故乡,自古就有“桥的国度”之称,发展于隋,兴盛于宋。遍布在神州大地的桥、编织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连接着祖国的四面八方。我国古代桥梁的建筑艺术,有不少是世界桥梁史上的创举,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与才能。

在广袤的神州大地上,桥梁遍布各地。它们或浮于江河湖海上,或悬于深山峡谷中,或显现于平川大地,或隐藏于群楼琼宇。桥梁既是一种交通工具,同时又将建筑、艺术和科学和谐的融在一起,从桥梁的历史来看,中国最先建造的是梁桥。时至今日,许多简单的小型梁桥,仍然普遍存在于乡村和山区。由于受攀藤而渡的启发,古人创建了索桥。又因受乘船过河的启发,古人创建了较为耐久的浮桥。人们把建造城门用的拱券结构用于建桥,拱桥因此而诞生。梁桥、拱桥、浮桥、索桥便成了中国桥梁的“四大兄弟”。

由于各地的地型不同,因此建桥大多就地取材。有的桥梁使用石墩木梁,也有的砖石混用、竹木混用、竹藤混用等等。就是纯石桥中,往往也要使用铁钳等铁质构件。用不同建筑材料建造的木桥、石桥、竹桥、藤桥、铁桥等,又使整体中国桥梁显得丰富多彩。

中国古代桥梁很多都曾走在世界桥梁建筑的前列,许多桥梁样式仍继续对世界近代桥梁建筑产生影响。同时,它又是活的文物瑰宝,记载着许多珍贵的资料。古桥不仅自身很美,而且还和周围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又一幅美不胜收的图画,因此向来是人们笔下描写、歌咏的景物。其实一座桥,就是一个故事,一段历史,一种民俗文化,一种精神!

时至今日,桥梁的发展日新月异,各种大跨度的桥梁利用钢筋水泥的力量一次又一次创造着历史的神话,将“天堑变通途”的描述发挥到了极致。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江阴长江公路大桥、青马大桥、苏通大桥……在中国国境内,他们见证了祖国的蓬勃发展,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建筑热潮。

然而,说到桥梁之美,比起那些摩天级大桥所释放出的恢弘,我更青睐于中国古桥的细致韵味与历史气息。那时,工业化程度还很低,桥梁的建造施工也是采用较为原始的手段方法,很多时候没有像如今建筑师与结构师的分工。正是这样的“技艺不分”让桥梁在工匠们的手中玩味成了一件艺术品,很值得寻味。桥梁之美也从他们手中穿过时空传到了我们的心里:“自作新词韵更娇,小红低唱我吹萧。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这大概是古桥意境的最好描绘吧。

既然谈美,那就必须在文化的层次谈,谈中国美学的基础,谈中国美学的内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深层次地看到中国桥梁之美。

中国文化是一个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个体人生、人格理想的全面和谐的音乐性、艺术性、审美性的文化。简而言之,中国文化之独特个性、美丽精神正在于这种注重和谐的音乐性、艺术性、审美性,艺术不仅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更是整个文化理想的特性。中国美学本质上以儒家为主导的,兼融道、释思想的人生美学体系。儒家美学思想以其入世哲学为指导,看重人的客观生活,追求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的审美境界,强调美与善的统一,重视审美与艺术道德伦理的作用,在建筑美学的追求,可概括为“致用,目观,比德,畅神”八个字,即坚持效用为美。讲求目观之美,看重社会伦理,追求精神满足,在美的观念产生之初,人们就以致用为美。在周朝也出现了和谐为美的概念,即建筑只有与周围的

环境协调和谐,才谓之为美。道家的美学看重人的自然本性和人所处的自然环境,在审美方向追求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的统一境界追求一种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自然之境。道家和儒家有机接近的辨证哲学体系是中国哲学思想的基础。

桥梁是人类生活中的必需品,也可以是一种艺术品。设计一座既科学、适用又具艺术美的桥梁,需要设计者在获得桥梁构造的各种知识和广博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深刻的研究,展开丰富的想象,付出再造性与创造性的劳动。特别是古时,人们从桥梁艺术中获得美的感受,通过桥梁美的形象产生出许多美的联想。人们将桥梁比作虹,比作龙,比作玉带,比作玉琏等,无论是对桥梁细节美还是整体美的观赏,人们都在体味着不同于音乐,不同于美术,不同于舞蹈,但却又可以获得同音乐、美术、舞蹈相媲美的桥梁建筑艺术感受。

中国古桥给人的是那种贴近自然,能让人释放心扉的美感,在我看来也是艺术的结晶。

古桥,连接着大自然的两岸,释放着大自然的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