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子轴承系统动力学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合集下载

转子-轴承系统动力学特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转子-轴承系统动力学特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转子-轴承系统动力学特性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转子-轴承系统是旋转机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动力学特性对机械的性能和寿命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对转子-轴承系统的动力学特性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可以为旋转机械的设计、制造、维护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本文旨在研究转子-轴承系统的动力学特性,主要包括以下目标和内容:(一)研究转子-轴承系统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性,包括旋转、振动、摩擦等方面的特性;(二)通过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对转子-轴承系统的动力学特性进行模拟和仿真,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并探讨其应用价值;(三)研究转子-轴承系统的稳定性和自振特性,包括转子的临界转速和共振等问题;(四)探讨转子-轴承系统的优化设计方法,包括轴承参数、转子质量分布、减振措施等方面的优化。

三、研究方法本文将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实验测试等方法,综合研究转子-轴承系统的动力学特性。

具体方法包括:(一)建立转子-轴承系统的数学模型,包括运动学模型、动力学模型、摩擦模型等;(二)通过数值计算、仿真和实验测试等方法,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并探讨其应用价值;(三)利用数学工具和分析方法,分析转子-轴承系统的稳定性和自振特性,包括临界转速、共振等问题;(四)通过对转子-轴承系统参数的优化设计,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四、研究计划和进度安排本文的研究计划和进度安排如下:阶段一:文献调研和理论分析(1-2个月)主要任务为收集文献资料,了解转子-轴承系统的研究现状和前沿,掌握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

阶段二:数学模型的建立和仿真分析(3-4个月)主要任务为建立转子-轴承系统的数学模型,并通过数值计算和仿真等方法,对系统的动力学特性进行分析和研究。

阶段三:实验测试及数据处理(2-3个月)主要任务为进行实验测试,获得实验数据,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验证数学模型的准确性。

阶段四:优化设计和方案提出(2-3个月)主要任务为根据研究结果,提出转子-轴承系统的优化设计方案,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单圆盘对称粘弹性转子轴承系统的动力分析

单圆盘对称粘弹性转子轴承系统的动力分析

摘 要 :采 用单 圆盘对 称粘 弹性转 子轴 承 系统 的运 动模 型 , 计算 了有 限 长滑动轴 承 的非线 性油膜 力.
利用 四阶龙 格一 库塔 法 求解其运 动 方程 . 拟 出轴 颈 与 圆盘 的运 动 状 态 ( 模 位移 和 速 度 ) 采 用线性 油 .
膜 力分 析 了系统的 线性 失稳 转速 . 用非 线性 油膜 力分析 了平衡 转 子在 不 同转速 下的稳 态解 , 算 采 计 了转 子轴 承 系统 的不平衡 响应 . 并分 析 了偏 激励 对 远行 状 态 影响 的 复 杂性 . 究表 明 , 研 只有 在 小 偏心 激励 的情 况 下 . 用线性 油膜 力计 算不 平衡 响应 才是 可行的. 采 关键 词 :有 限长 滑动轴 承 ; 线性 油膜 力 ; 弹性 转子 ; 定性 ; 非 粘 稳 系统 响应
o ds e d b s d o ie r t e r sgv n Dy a i b h vo so aa c d r t ra d r s o s so l p e a e n l a h o y i ie . n n m c e a ir fb ln e o o n e p n e f u b ln e o o r n e t a e e p ciey Th o lxt fi f e c fe c n rct ls n aa c d r t ra e i v si td r s e t l. g v e c mp e iy o n l n e o ce tii Ia s u yT
Zh oS n i g,Ma Xi h , XuH u a a . n r zi a,Z uJu h n
Th o yo h ialn a d Be rn ] tt t .Xi& lo o ie st e r fLu rc tc n a ig nsiu e ’nJa t n Unv r iy.Xi n 7 0 49.Chia) g ’ 10 a n

滚动轴承-转子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分析

滚动轴承-转子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分析
Zh n q n Z a g Xi ln , Ch n n h i a g Li i , h n a o g o a g Yi g u Ab t a t T ee e t f a i lne a la a c , sr c : h f c r d a t r l e r n e wh c o n a c o , nt esi n s f l n e rn si C n o i n c ih i n n l e rf t r o f e s r l gb a i g O - s i a h tf oo i s sd r d, dt ema e t a d l fh t r y t m p o t db l n e r g s b ih d T eb f r ai nc a - ie e a t ma i lmo e t er o se s p r y r l gb a i s s t l e . n h h c o o s u e o i n ie a s h i c t h u o r a tr t n d c a sb h v o o t er t r y tm a t est a i no d f r n it r a la a c n dd f rn t t g s e d cei i s ca h o e a i r f o s h o s e t i t h u o f i e t n e n l e r n ea e c ie e t oai e r n p o b a i g a eb e t d e . y me n f t d n en n l e y a c f er t r se i ec s f a hi tm a f e r s v n s id B a s s yigt o n a d n mi s t o t m t a eo e c e l n h e u o u h i r oh o s y nh n

含故障滚动轴承-转子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分析

含故障滚动轴承-转子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分析

含故障滚动轴承-转子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分析含故障滚动轴承-转子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分析摘要:滚动轴承在转子系统中起着重要的支撑和传动作用。

然而,由于操作条件不良或材料疲劳等原因,滚动轴承可能出现故障,导致转子系统的性能下降甚至发生严重事故。

本文通过对含故障滚动轴承-转子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分析,探讨了故障对系统稳定性和振动响应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1. 引言滚动轴承是一种常见的机械传动元件,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中。

在转子系统中,滚动轴承承担着支撑和传动的作用,对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然而,由于工作条件的变化和材料疲劳等原因,滚动轴承可能会出现故障,如疲劳裂纹、卡滞、磨损等,从而导致转子系统的性能下降。

2. 故障滚动轴承的动力学模型故障滚动轴承的动力学模型需要考虑轴承几何形状、材料特性和故障类型等因素。

在本文中,我们以单个滚动轴承为研究对象,将其建模为多自由度系统,考虑了转子和轴承的非线性特性。

3. 故障对转子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故障滚动轴承会引起转子系统的不稳定振动,影响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通过分析系统的特征根和相平面图,可以得到故障滚动轴承的振动特性和稳定性边界。

4. 故障对转子系统振动响应的影响故障滚动轴承的存在将引起转子系统的非线性振动响应。

通过数值仿真和实验分析,可以研究故障滚动轴承对系统振动频谱、幅值和相位的影响。

5. 改进措施为了提高含故障滚动轴承-转子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①改善润滑条件,减少摩擦和磨损;②使用可调节补偿机构,自动调整轴承间隙;③监测和检测系统的工作状态,及时发现和处理轴承故障。

6. 结论通过对含故障滚动轴承-转子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分析,可以得到故障对系统稳定性和振动响应的影响规律。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应该重视滚动轴承的工作状态和健康监测,及时采取合理的预防和维护措施,以确保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7.综上所述,故障滚动轴承对转子系统的稳定性和振动响应产生重要影响。

滚动轴承-转子系统动力学特性分析

滚动轴承-转子系统动力学特性分析

T e r s l h w t a : h oai nfe u n y o oo l y x ssi h y tm ,te v r ig si n s e u n yo u ・ h e u t s o h t T e rt t q e c f trawa s e it te s se s o r r n h ay n t f e sf q e c fs p f r
i g g o t c p a tr n r i g c n i o so h y a c c a a trsiso e rn n e me r a mee s a d wo kn o d t n n te d n mi h ce t f ai g— r trs se a ea ay e . i r i r i c b oo y tm r n l z d
径 向载荷的增大而增强 ; 在一个最佳转速 区间 , 存 在此区 间内 , 系统的非线性特性较弱。 关键 词 : 滚动轴承 ; 转子系统 ; 动力学特性 ; 动频 率 ; 刚度振 动 转 变
中 图分 类 号 :H13 3 ;H17 1 T 3 .3 T 1 . 文 献 标 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00—36 ( 0 2 1 00 — 6 10 7 2 2 1 ) 0— 0 1 0
C N4l一1 4 / H 18 T
0 墨 Q 鱼 Be rn 0 2 No. 0 璺 = Z 轴承 g2 1年 1期 a i 21 0 2, 1
1—6. 2 4
●产 品设 计与 应 用
滚 动 轴 承 一转 子 系统 动 力 学 特 性 分析
魏彬 李建 华 邓 四二 , ,
b ain fe u n y c mp n n s e it g i e s se a e c n t n e a d e so e c a g f o v u v t r a i sC — r t r q e c o o e t x si n t y t m r o sa t g l s ft h n e o o ec r au e r du O o n h r r h r g efce t fi n ra d o trrn s t e n n i e r y o e s se i we k n d w t h n r a e o aln mb r n r ・ f in s o n e n u e g ;h o l a i f h y tm s a e e i t e i c e s fb l u e sa d p e i i n t t h la o c n n a c d w t ei c e s f a i o c ;h r n o t l oain s e d z n ,nwh c en n i e r o d f r ea d e h n e i t n r a e o d a f r e t e e i a p i hh r l s ma rt t p e o e i ih t o l a - o h n

轴承转子系统动力学

轴承转子系统动力学

轴承转子系统动力学
轴承转子系统动力学是研究轴承和转子在运转过程中的力学行为和相互作用的学科。

它涉及到转子的旋转、振动、稳定性以及与轴承之间的力学相互作用等方面。

在轴承转子系统中,转子是通过轴承支撑并旋转的。

转子的旋转会引起离心力和惯性力的产生,同时也会受到悬挂系统和轴承的约束。

轴承则起到支撑和导向转子的作用,并承受着由转子旋转所带来的力和力矩。

在动力学分析中,需要考虑转子的质量、惯性特性、几何形状以及受力情况等因素。

常见的分析方法包括刚体动力学、弹性动力学和有限元分析等。

这些方法可以用来计算转子的振动模态、共振频率、振型等,并评估转子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此外,轴承转子系统动力学还包括对转子系统进行故障诊断和故障预测的研究。

通过监测转子系统的振动、声音和温度等信号,可以检测到转子系统中的故障,并进行相应的维修和保养,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总之,轴承转子系统动力学是对转子和轴承在运转中力学行为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学科,它对于提高转子系统的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1。

储能飞轮转子轴承系统动力学设计与试验研究

储能飞轮转子轴承系统动力学设计与试验研究

储能飞轮转子轴承系统动力学设计与试验研究储能飞轮是一种高效的能量储存设备,具有快速响应、长寿命、高能量密度等优点,因此在能源储备、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而储能飞轮转子轴承系统是储能飞轮中最核心的部分之一,其性能直接影响整个储能飞轮的性能。

本文将围绕储能飞轮转子轴承系统的动力学设计与试验研究展开论述。

一、储能飞轮转子轴承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储能飞轮转子轴承系统由转子、轴承和支撑结构三部分组成。

转子是储能飞轮的核心部分,其由高强度材料制成,具有高速旋转的能力。

轴承是支撑转子的关键部件,其主要作用是减小转子与支撑结构之间的摩擦力,同时保证转子的平衡性和稳定性。

支撑结构是连接转子与外部机械部件的部分,其主要作用是保证转子的运动轨迹与稳定性。

储能飞轮转子轴承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当外界需要能量时,通过电机等装置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带动转子高速旋转,将机械能转化为转子的动能。

当外界需要储能时,通过电机等装置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将转子的动能转化为电能储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二、储能飞轮转子轴承系统的动力学设计储能飞轮转子轴承系统的动力学设计是保证储能飞轮正常运转的关键之一。

其设计需要考虑到转子的动力学特性、轴承的摩擦系数、支撑结构的材料强度等因素。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转子的动力学特性设计。

转子的动力学特性是指转子的惯性、刚度、阻尼等特性,其中惯性和刚度对转子的稳定性和振动响应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设计时需要针对不同的工作条件确定转子的惯性和刚度参数,以保证转子的稳定性和振动响应。

2、轴承的摩擦系数设计。

轴承的摩擦系数是指轴承与转子之间的摩擦力大小,直接影响转子的运动阻力和能量损失。

因此,在设计时需要选择合适的轴承材料和结构,以保证摩擦系数的合理范围,同时满足转子的运动要求。

3、支撑结构的材料强度设计。

支撑结构是连接转子与外部机械部件的部分,其材料强度需要满足转子旋转时的受力要求。

因此,在设计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和结构,以保证支撑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齿轮传动转子—轴承系统动力学的研究进展

齿轮传动转子—轴承系统动力学的研究进展

冲击 理 论 模 型 l 。 _ 5 ]
随着 科 技 进 步 和 发 展 高 速 机 械 的 要 求 , 齿 轮 对
动 载 荷 的分 析 、 算 精 度 要 求 不 断 提 高 。此 时 , 械 计 机
振 动 理 论 得 到 了 较 大 发 展 , 齿 轮 动 载 荷 的 分 析 逐 对
活 的各 个 方 面 。 型 化 工 企 业 停 产 一 天 , 损 失 就 会 大 其
维普资讯
第 1 第 3期 5卷
20 0 2年 9月
V o1 N O. .15 3 Sep.200 2
齿 轮 传 动 转 子 一 承 系 统 动 力 学 的 研 究 进 展 轴
季 明 孙 涛 胡 海 岩
( 京 航空 航天 大学 振动 工程研 究 所 南 南 京 , 1 0 6 2 0 1)
特性上来看有齿 轮间隙 、 承油膜力等非线性因素 。 轴 这 些 都 给 系 统 动 力 学 分 析 与 设 计 带 来 了 巨 大 的 困
难 。
在 齿 轮 系 统 动 力 学 的 研 究 中 , 于 研 究 问 题 的 由 侧 重 点不 同 , 因此 也 就 有 不 同 的 分 类 方 法 I 。 关 齿 7 有 ] 轮 动 力学 研 究 的 文 献 非 常 丰 富 , 是 总 的 来 说 , 要 但 主
的动力 学具有重要意义 。
渐 从 冲击 理 论 过 渡 到振 动 理 论 。 此 , 轮 本 身 的 动 因 齿
力 学 特 性 以 及 对 转 子 一 承 系 统 动 力 学 的 影 响 成 为 轴

个 令 人 关 注 的 问题 。 解 决 这 一 问 题 中 , 须 确 定 在 必
齿 轮 轮 齿 的 变 形 和 刚度 。5 O年 代 , 名 学 者 Tu l 著 pi n 建 立 一 个 简 单 的 质 量 一 簧 模 型 I 。 然 该 模 型 在 后 弹 6 虽 ] 来 的 齿 轮 动 力 学 分 析 中 并 不 常 被 直 接 采 用 , 他 所 但 提 出的 等 效 轮 齿 啮 合 刚 度 概 念 奠 定 了齿 轮 系 统 动力

转子-轴承-密封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研究

转子-轴承-密封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研究
2y 一
【 =【一 ̄ 一 -。 ] mo r9 f 2
2 数值计算结果
rw


r . ,


]] 【一 Y 2
o是 Sm efl 正数 , 中 : 为 润滑 油 粘度 , r o m r d修 e 其 c 为轴 承半 径间 隙 , 为轴 承 长度 , R为轴 承 半 径 无量 纲油 膜力分 量 。 13 非线 性密 封力 .
由文献[ ]列出非线性油膜力 : 6,
^= = () 2
中心 ;: 0 为圆盘的几何 中心 ; 0 为圆盘 的质心 。密封 力 , , 等 效 作 用 在 圆 盘 上 , 膜 力 , 作 用 在 轴 , 油
颈上。
J 2 吖
式 = ㈢ ㈤
二 尘: ( ) )± ± :
维普资讯
振 第2 5卷第 5期




J R A B A I N A HO K OU N L OFVI R T O ND S C
转 子 一轴 承 一密 封 系统 的非 线性 动 力 学研 究
成 玫 荆建平 孟 光
20 3 ) 00 0
() 1
究基本上都是考虑单一非线性 因素 的作用 。这样 , 只 要 得到单 一 非 线性 因 素 的作 用效 果 , 得 结 果 具 有 局 所 限性 。因此 , 必 要 综 合 考 虑 几 种 非 线 性 激 励 因素 的 有 联合作 用 。为此 , 文研 究 了在 非 线性 油 膜 力 、 封力 本 密 联合 作 用 下 , 使 转 子 的 运 动 呈 现 出 新 特 征 。 由 于 将 Muznk sysa模 型 较 好 地 反 映 了密 封 力 的 非 线 性 特 征, 简洁 概 括 , 有 明 确 的物 理 意 义 。 因 此 本 文 采 用 具 Muznk 模 型描述 密封 力 ; 非 线性 油 膜 力 则采 用 文 sysa 而 献[ ] 6 中的短轴 承 非线性 油膜 力模 型 。

高速转子-轴承系统的复杂动力学行为研究

高速转子-轴承系统的复杂动力学行为研究
张 楠 窦 唯 吴乃 军
( 京航天 动力研 究所 , 京 10 7 ) 北 北 0 06 S u y o o pe y a c c in o i h s e d r t r b a ig s s e t d n c m lx d n mis a t s f r g - p e o o - e r y t m o h n
Z A G N n D U We. a jn H N a . O iWU N i u -
( e igA rsaePo us nIstt,e ig10 7 , hn ) B in eop c rp l o tueB in 0 0 6 C ia j i ni j
【 摘 要 】 高速旋转机械的故障诊断研究中,实际转子 系统具有复杂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 , 在 为 此 , 于非线 性转 子动 力 学理论 建 立 高速 泵 转子 系统 动 力 学有 限元模 型 , 究 了非 线性 油膜 力作 用下 基 研 的轴承 阻尼和 刚度 确定 方法 , 分析 了陀螺力矩 和 滑动轴承 油膜 力作 用等 因素 对转子 系统 动 力学特性 的 影响 , 研究了转速 、 偏心距和轴段直径等 因素对转子 系统不平衡响应的影响 , - 实际应用中的转子 为2程 _ 轴承 系统的优化设计 、 故障诊 断、 振动控制等提供 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 转子一 承 系统 ; 力学特性 ; 轴 动 仿真 【 bt c】 ui fu i ns sa ho g —p e t i ahnr,eas e o pe A s at D r g ahd goi r er h h sedr a n m c i ybcue ft m l r n a se c f i o tg e o hc x n n l erd nmi h atr t so eata o r ytm, nmi nt ee e t d lo t — o -i a y a c cac ei i ft u l t s n s r sc h c r o s e ad a c f i lm n e fr o y s i e mo o r bai s mf r i -p e u pi etbi e ip p r ae nten nier y a c ter. e n s t o g se dp m s l h di t s a e sdo o l a n mi h o I r g ye hh s a s nh b h n d s yn w ih teme o o o r n e ig d pn n t ns u d rtep esr o o l erol l hc h t df rc mi b a n a i a d sf es n e h rsuef n ni a i m h g r m g i f n f rei s de ,n ee et p nted n mi h r tr t so t — e igss m apidb yo oc t i a dt f c u o a c c aa ei i r o b a n t l ygr— s u d h f hy s c sc f o r r ye p e so i m m n n i mf reo do ? a cb aig sa a zda el h fet ntei b — cpc o e t do l o c h rd mi e r si n ye w l a tee c m a a f y n n l s s f o h l a c e os o rb aigss m apidb t ese d e cnr i a c n i t s at e- n ers neo t - e n t l yr a e , ce t cds n ea dda e o h g p fr o r ye p e o t p i t me r f fs

转子-滚动轴承系统非线性动力学分析

转子-滚动轴承系统非线性动力学分析

o c n ea dT c n l y u yn e a 7 3, hn f i c n e h o g ,L o agH n n4 0 C ia) Se o 1 0
Ab t a t T e e ln n i e r d n mi h r ce it so h o o s s s m _t e d n mi d f r n il sr c : o r v a o l a y a c c a a t r i ft e r tr y t n sc e h y a c i ee t f a e u t n a e n n n i e r y o o tc n la a c Se t b ih d h y tm q a in r u r q ai s b s d o o l a t fc n a t d c e r n e i sa l e .T e s se e u t sa e n me . o n i a s o i
转 子一 轴 承系 统 的运行 稳 定性 问题 一直 是转 子 动 力学 研 究 中 的 重 要 课 题 之 一 。 随 着 转 子 向 大 功 率、 高转 速 方 向发展 , 系统运 行 中 出现 了许多 线性 理 论 无法 解 释 的异 常 振 动 , 动 力 学 特 性 引 起 了人 们 其 的关 注 。国 内外 许 多 学 者 在 这 方 面 做 了很 多工 作 ,
但大部分是基于滑动轴承的转子系统非线性动力学 特 性 _ 3 ; 于工 程 中广 泛 应 用 的转 子一滚 动 轴 承 1 对 I
系统 的研 究 还 不 多 , 主 要 是 由 于滚 动 轴 承结 这 构 和运 动 的复杂 性 , 得 符 合 实 际 的数 学模 型 较难 使 建 立 ] 。本文 基 于 滚 动 轴 承 的接 触 非 线 性 和 间 隙 非线 性对 刚性 转 子 系统 的非 线性 动力 学行 为进 行 了 研究 , 现 了一些 复 杂 的非线 象 。 发 I 生现

600 MW汽轮发电机组转子-轴承系统的动力学研究

600 MW汽轮发电机组转子-轴承系统的动力学研究
维普资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0 0 6年 6月
润滑与密封
L UBRI CATI ON ENGI NEERI NG
J n 0 6 u e2 0
第 6期 ( 总第 18期 ) 7
N . (e a N .7 ) o6 sr l o 18 i
6 0M 汽 轮 发 电机 组转 子 一 承 系统 的 动 力 学 研 究 0 W 轴

e e to o ain p e n e c u a i g c mp iae e p n e . e ru e r m u ip ro i p ro — o bi g,n emi— f c fr tt a s e d o n o r gn o lc td rs o s s T o tsfo q a — e d c, e d d u ln itr t o l h s i i tn y c a s,mpa t o c a s rs e tv l wee d s u s d. e c h o i cst h o , p ciey, r ic se e

c a t d q a ip ro i i rto s a c e t ct h g s M e n ie,h i ee tc a t go s s o h i e n h oi a u — e d c vb ain , e c nr i c a e . a wh l te df r n h oi r in h w te df r t cn s i s i y n ce fe
李万祥 何 玮 黄 云
( 兰州交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甘肃兰州 7 0 7 ) 30 0
摘 要 :应用 非 线 性 动力 学 理 论 ,对 含 摩 擦 的 6O M 汽 轮 发 电机 组 转 子 一 承 系 统 模 型 进 行 了综 合 的 分 析 和 研 究 。 0 W 轴 通 过 对 积 分得 到 的 Picr 射 图 、相 图 以及 轴 心轨 迹 图的 分析 ,发 现 发 电机 组 转 子在 不 同 工 作状 态 下 ,具 有 周 期 、拟 o a n 6映 周 期 、混 沌运 动交 替 出 现 的现 象 ;和其 它 一 些 系统 一样 ,也 具 有 通 向 混 沌 的倍 周 期 道 路 、拟 周 期 道 路 和 阵 发 性 混 沌 道 路 ;在 不 同 的混 沌 区域 内 ,吸 引 子表 现 为 不 同 的形 状 。揭 示 了转 子偏 心 距 对 系 统复 杂运 动 的影 响 和其 它 参 数 的变 化 使 系 统运 动 进 一 步 复杂 化 等 现象 。 关 键 词 :转 子一 承 系统 ;动 力学 ;分 岔 ;混 沌 轴

球轴承涡轮增压器轴承-转子系统动力学分析与应用

球轴承涡轮增压器轴承-转子系统动力学分析与应用

球轴承涡轮增压器轴承-转子系统动力学分析与应用∗刘大诚;史立伟【摘要】相比于普遍使用的浮动轴承,在涡轮增压器中使用球轴承具有机械效率高和加速响应快的优势。

以车用球轴承涡轮增压器为研究对象,用有限元法对轴承-转子系统进行了转子动力学特性的研究,对轴承-转子系统的临界转速进行了计算与分析,这是判断转子工作转速是否稳定和涡轮增压器工作是否可靠的重要依据;建立了增压器模型,并对比了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证明了方法的可行性。

通过整机试验表明,球轴承涡轮增压器能够满足当前车用发动机的需求,能够提高发动机的工作性能。

%Turbochargers in ball bearings have much advantage than floating busing bearings,such as high mechanical efficiency and fast accelerate response.The paper studied obj ect that was ball bearing turbocharger of vehicle,researched on rotor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bearing-rotor system,and used finite element method to analyze the critical speed of bearing-rotor system which is the very important basis to j udging whether the rotor work is stable and turbocharger work is reliable. Comparing and analyzing the computing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it proves the feasibility and accuracy of setting up model on bearing-rotor system of ball bearing turbocharger.After the test of prototype,it was proved that ball bearing turbo-charger can meet the current needs of vehicle engine and improve the working performance of the engine.【期刊名称】《新技术新工艺》【年(卷),期】2014(000)012【总页数】3页(P53-55)【关键词】涡轮增压器;球轴承;转子动力学;临界转速【作者】刘大诚;史立伟【作者单位】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江苏淮安 223003;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山东淄博 2550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347.6随着各国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和排放法规的日益严格,进一步降低内燃机排放和发展节能汽车成为当前社会与环境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而涡轮增压器既能满足降低排放和提高燃油经济性的要求,又能提高动力性和驾驶性能,成为提高车辆动力性,改善经济性和排放性能的必备措施。

转子-轴承系统动力学特性分析系统研究

转子-轴承系统动力学特性分析系统研究

tes et m i a ert ese dp aea w l a a p i d n m eaueo ert o ra e ig h p cr g , a p e ,h el lu ea dt p rtr f t oo j un b a n u m ot s s m t s e h r l r
魏 塬 徐武彬 曾海景 张宏献
( 广西工学 院 机械工 程系 , 柳州 5 5 0 ) 4 0 6 St d fNo l e rDy a is An lss Sy t m fRo o - o r aI a ig u y o ni a n m c ay i se o t r J u n n Be r s n
ss m, r e a s fnnie ya i ol ec r dot ne e cp a tr,h hp0 yt f t r l io ol a dn c cudb a i u udrp c a meesw i r一 e uh a y s n nr m s r e s r c
rdsa h oei ai i cnrln e r t ns eo t dd n i ei . ie e rt a bs n o t l gt i i a r o a y a c d s t c l s o i h f co r f o r t n m s g n
周期 响应 、 转子 系统轴心轨 迹 、 频谱 图像 、 转速 、 相位 、 幅值 、 温度 , 可以进一 步分析 系统特定 参数下 的非 线性 动力 学特性 , 为控制 转子的摩擦状 态及动 力学设计提供 了理论基础 。
关键词 : 转子动 力学 ,a V E ; I b IW 模块设 计 ; L 分析
机 械 设 计 与 制 造
23 6 文 章 编 号 :0 13 9 ( 0 2 0— 2 6 0 10 — 9 7 2 1 )6 0 3 — 3

转子-滑动轴承系统动力学相似性研究

转子-滑动轴承系统动力学相似性研究

转子-滑动轴承系统动力学相似性研究王永亮;崔颖;韩聿;曾之禄【摘要】针对转子-滑动轴承系统缩比模型与原型是否满足动力学相似的问题,采用量纲分析法建立了考虑陀螺力矩和滑动轴承非线性油膜力的转子-轴承系统相似准则,确立了模型与原型各物理量相似比。

理论研究表明,通过采用模化转子滑动轴承静载荷补偿措施,可使转子-轴承系统满足动力学相似要求。

补偿处理后的模型和原型转子系统的临界转速、失稳转速、不平衡响应均具有相似性。

并通过算例对比分析转子几何比、材料密度模化比和弹性模量模化比对轴系不平衡响应特性相似性的影响规律,验证了所推导的转子动力学相似准则的正确性。

%Ar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a rotor-sliding bearing system scaled model similar to those of the original system?To answer this problem,dynamic similarity criteria for rotor-sliding bearing systems considering gyroscopic moment and nonlinear oil film force were derived by using the dimensional analysis method,and the similarity ratios of physical variables of the scaled model to those of the original system were obtained.The theoretical study showed that the dynamic similarity requirements of rotor-sliding bearing systems can be met by using the static load compensation measures of sliding journal bearings of the scaled rotor system;the critical speed,stability threshold speed and imbalance response of the scaled system after compensation and those of the original system have a similarity;the correctness of dynamic similarity criteria of rotor systems proposed here is verified using comparative analysis for imbalance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caled system model and those of theoriginal system with different rotor geometric ratios,material density ratios and elastic modulus ratios.【期刊名称】《振动与冲击》【年(卷),期】2017(036)001【总页数】9页(P153-160,193)【关键词】动力学相似;转子动力学;陀螺效应;滑动轴承;非线性油膜力【作者】王永亮;崔颖;韩聿;曾之禄【作者单位】大连海事大学轮机工程学院,大连 116026;大连海事大学轮机工程学院,大连 116026;大连海事大学轮机工程学院,大连 116026;中核集团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海盐 314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H133.3转子是大型汽轮发电机组、给水泵、风机、重型燃气轮机等旋转机械的核心部件,其动力学行为关系到设备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

径向滑动轴承—转子系统动力学行为分析

径向滑动轴承—转子系统动力学行为分析

分类号TH133.3UDC密级学号**********硕士学位论文径向滑动轴承-转子系统动力学行为分析刘万万学科名称:机械电子工程学科门类:工学指导教师:吕延军教授张永芳副教授申请日期:2018年6月目录目录1绪论 (1)1.1本文研究目的与意义 (1)1.2滑动轴承-转子系统动力学的研究概况与发展趋势 (1)1.2.1轴承非线性油膜力的研究现状 (1)1.2.2转子动力学的研究现状 (2)1.3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3)2径向滑动轴承非线性油膜力求解 (5)2.1引言 (5)2.2非线性油膜力模型建立 (5)2.3轴承非线性油膜力的计算方法 (6)2.3.1基于有限差分法的非线性油膜力计算 (6)2.3.2基于近似解析法的非线性油膜力的计算 (9)2.4不同计算方法承载特性的对比 (11)2.5本章小结 (12)3径向滑动轴承-刚性转子动力学分析 (15)3.1引言 (15)3.2轴承-刚性转子系统动力学模型 (15)3.3运动微分方程的计算方法 (16)3.4数值算例 (19)3.4.1轴承-转子随偏心率变化的动力学响应 (20)3.4.2轴承-转子随转速变化的动力学响应 (24)3.5本章小结 (28)4径向滑动轴承-柔性转子动力学分析 (29)4.1引言 (29)4.2转子运动方程 (29)4.3轴承-转子系统组成和矩阵定义方法 (32)4.4数值算例及分析 (35)4.4.1轴承-转子随转速变化的动力学响应 (36)4.4.2扭矩对转子振幅的影响 (40)4.5本章小结 (42)5径向滑动轴承-曲轴系统模态及瞬态动力学分析 (43)5.1引言 (43)5.2曲轴的模态分析 (43)i西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ii5.2.1模态分析的求解方法 (43)5.2.2曲轴的模态分析求解过程及结果分析 (43)5.3曲轴的瞬态动力学分析 (46)5.5本章小结 (49)6结论与展望 (51)6.1本文结论 (51)6.2展望 (51)致谢 (53)参考文献 (55)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59)绪论1绪论1.1本文研究目的与意义轴承-转子系统是机械设备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航空、航天、动力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非线性Jeffcott转子-滚动轴承系统动力学分析

非线性Jeffcott转子-滚动轴承系统动力学分析

K taF lb r 算 法 对 其 求 解 。利 用 分 岔 图 、 ona6映 射 图 和 频谱 图 , 析 了 参 数 、 迫 联 合 激 励 的 Jf ot 子 一 ut—eh eg P icr 分 强 ef t 转 c 滚 动 轴 承 系 统 的 响 应 、 岔 和 混 沌 等 非 线 性 动 力 特 性 。 结 果 表 明 , f o t 子 一 动 轴 承 系 统 有 多 种 周 期 和 混 沌 响 分 J f t转 ec 滚
s a朝的分 析 表 明 ,变 柔 度 频 率 等 于 系统 的 固有 频 hE 率 时 转子 系统 会 发 生强 烈 振 动 。Jn 建 立 了考 虑 a g6 L 波 纹 度 的 五 自由度 转 子 一 动 轴 承 系 统 振 动 模 型 。 滚 Ki C o d uy。 mE 和 h u h r E 的研 究 只考 虑 强 迫振 动 , 没有

非线 性 刚性 特性 [3 1 。为 了保 证 滚 动轴 承支 承 的转 子 2
系 统稳 定 安 全 运 转 , 必 要研 究 滚 动 轴 承 非 线 性 刚 有
性对 系统 分 岔 、 混沌 等 动力 特 性 的影 响 。 文针 对 深 本 沟球 轴 承 支 承 的水 平 刚性 转 子 系 统 , 虑 滚 动 轴 承 考
内外 圈 滚道 间 的非 线 性 接 触 变形 载荷 Q 与 接 触 弹 性 变形 的关 系为
应 形 式 , 振 动 频 率 不 仅 有 参 数 振 动 频 率 成 分 和 强 迫 振 动 频 率 成 分 , 且 有 二 者 的 倍 频 成 分 和 组 合 频 率 成 分 ;ef 其 而 Jf — ct 转 子一 动 轴 承 系 统 的 非 线 性 特 性 随着 径 向 游 隙 的增 大 而 加 剧 。 ot 滚

不平衡-碰摩-不对中故障耦合作用下柔性转子-滚动轴承系统动力学分析与实验

不平衡-碰摩-不对中故障耦合作用下柔性转子-滚动轴承系统动力学分析与实验
函数 , 义 为 =T 定 —V, T和 分 别表 示 柔性 体 的动
立 了简化模 型进行计算 , 而文献[ 采用有限元迭代 6 ] 法对不 同轴承间隙 、 轴承宽度 、 润滑油黏度及变载荷
作 用 下 曲轴 一 承 系 统 的动 力学 行 为 进行 研 究 , 轴 但耦
合 的故障种类较少. 因此 , 笔者基于有限元与数值计 算联合仿真方法 , 建立了耦合故障下柔性转子. 轴承
力; F Q 为作 用 在 柔性 体 上 除 变 形 引起 的弹 性 力 以外 的全 部主 动力 的广义 力.
12 滚动 轴承模 型 .
1 系统模型 与基本理论
11 柔性 多体 系统 动 力学模 型 . 在 研 究 故 障 下 转 子 . 动 轴 承 系 统 动 力 学 问 题 滚
统动 力学模型 ,并 自行编程 建立非线性轴承 力、碰摩 力与不对 中激振 力模 型.分析对 比 了系统在 各种故障耦合作 用
下的振 动特征 图.结果表 明,不对 中故 障对转子 系统的整体振动影 响较 明显 ,不对 中故 障较严 重时 ,整个 系统振动 形式 更加 复杂 ,并且仿 真分析结果 与实验结果 能够较 好的吻合 ,因此该方 法可有效研 究转子一 轴承 系统 的不平衡 . 碰 摩一 不对 中耦合故 障特征.






第4 5卷
第 1 期 0
系统的控制系统模型 , 并分析了该系统变载荷作用下 的动力学行为. 文献【】 4基于有限元分析 的迭代计算 方 法 , 多支 承轴 系 的超 静定 和受力 分 配 问题 进行 分 对
析 . 献 [] 文 5运用 有 限元 结 合模 态 缩减 法 研究 了转 子 . 滑动 轴承 系统轴 心 轨迹 和载荷 响应 , 用数值 求解 建 采

基础振动作用下转子·轴承·密封系统动力学分析

基础振动作用下转子·轴承·密封系统动力学分析

第34卷第6期2021年12月振动工程学报Journal of Vibration EngineeringVol.34No.6Dec.2021基础振动作用下转子⁃轴承⁃密封系统动力学分析张恩杰1,2,焦映厚2,陈照波2,武祥林2,张赛2,王治易1(1.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上海201109;2.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摘要:针对受不平衡质量、轴承油膜、密封流体及基础振动多激励共同作用的转子系统,采用Lagrange法建立其动力学模型,以Runge⁃Kutta法求解系统非线性状态方程,绘制频谱图、分岔图和轴心轨迹来分析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并引入振动烈度评估转子的振动水平。

对比分析了基础振动对转子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及失稳转速的影响,并研究了基础振动的形式、频率及幅值对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基础振动使得系统稳定性降低,其对转子系统动力学响应的影响具有明确的方向性。

关键词:非线性动力学;转子;基础振动;振动烈度;迷宫密封中图分类号:O322;O347.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4523(2021)06-1169-08DOI:10.16385/ki.issn.1004-4523.2021.06.008引言船舶汽轮机安装在易变形的船体基座上,受风浪或爆炸冲击等作用的影响,基础振动易由轴承传递至轴径,给转子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隐患。

而狭窄间隙中的高温高压流体,作为汽轮机转子系统的主要激励源,对转子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影响显著。

多年来,科研人员对基础振动或密封流体激振的转子系统开展了大量研究。

Duchemin 等[1]、Driot等[2]分析了基础振动频率对简支转子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特性的影响规律。

Ying等[3]建立了涡轮增压器转子系统的集总参数模型,分析了经由轴承油膜传递至转子的发动机激励对系统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的影响。

EI⁃Saeidy等[4]分析了线弹性轴承和非线性轴承支承的转子系统在基础振动影响下的频响特性,研究指出应以轴径而非轮盘的响应幅值作为系统振动的评价参数。

电磁轴承转子系统动力学特性研究

电磁轴承转子系统动力学特性研究

电磁轴承转子系统动力学特性研究摘要:电磁轴承转子系统是一种新型的轴承技术,其具有无摩擦、无磨损和高速运转等优点,逐渐被广泛应用于高速机械设备中。

本文通过对电磁轴承转子系统的动力学特性进行研究,探讨了其振动响应、稳定性和动态特性等方面的问题,为电磁轴承转子系统的设计与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电磁轴承转子系统;动力学特性;振动响应;稳定性;动态特性一、引言电磁轴承转子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轴承技术,具有传统轴承所不具备的优点,如无摩擦、无磨损和高速运转等。

其工作原理是通过电磁力和磁悬浮来支撑转子,从而实现对转子的无接触支持,提高了机械设备的工作效率和可靠性。

因此,研究电磁轴承转子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对于提高机械设备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振动响应分析电磁轴承转子系统在运转过程中会产生振动,对振动响应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其动力学行为。

通过建立电磁轴承转子系统的振动模型,可以计算出其固有频率、模态形态和振动幅值等参数。

振动响应分析结果表明,电磁轴承转子系统存在多个固有频率,其中包括转子的刚性模态频率和弯曲模态频率等。

三、稳定性分析稳定性分析是研究电磁轴承转子系统是否发生不稳定运动的关键。

通过对转子系统的非线性特性进行分析,可以确定系统的稳定性边界。

稳定性分析结果显示,电磁轴承转子系统的稳定性受到转子的转速、质量和几何参数等因素的影响,需要合理设计这些参数以保证系统的稳定。

四、动态特性研究电磁轴承转子系统的动态特性研究可帮助了解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变化。

通过对转子系统的动态响应进行分析,可以得到其振动幅值、相位和频谱等参数。

动态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电磁轴承转子系统的振动响应随着转速和质量分布的变化而变化,需要通过改变控制策略来优化系统的动态性能。

五、结论本文通过对电磁轴承转子系统的动力学特性进行研究,探讨了其振动响应、稳定性和动态特性等方面的问题。

研究结果表明,电磁轴承转子系统具有多个固有频率和稳定性边界,其动态特性受到转速和质量分布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子轴承系统动力学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朱爱斌1,张锁怀2,丘大谋1,谢友柏1(1.西安交通大学 润滑理论及轴承研究所,陕西西安 710049; 2.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上海 200235)摘 要: 分析了如何基于Matlab和VB开发齿轮啮合的转子轴承系统动力学分析系统的问题,介绍了系统的总体设计和具体实现途径,提出将Matlab和VB的三种集成方法混合应用,并通过实例说明系统的使用方法和计算分析内容。

该系统能够有效缩短齿轮啮合的转子轴承系统的设计开发周期,优化系统的性能。

关键词:转子轴承;齿轮;动力学分析;Matlab中图分类号: TH12;TP312 文献标识码:ADesign and Realization of Rotor-Bearing System's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nalyzing SystemZHU aibin1 ZHANG suohuai2 QIU damou1 XIE youbai1(Theory of Lubrication and Bearing Institute,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710049, China) Abstract : Issue of how to develop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nalyzing system of geared rotor-bearing system with Matlab and Visual Basic was analyzed, framework design and realized approach was introduced, and method of mixed application of three integration ways between Maltab and VB was proposed. A case was given to show the computing and analyzing process. The analyzing system can efficiently short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time of geared rotor-bearing system, and optimize the performance of geared rotor-bearing system.Key words : rotor bearing; gear;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nalyzing; matlab齿轮耦合的转子轴承系统即多个转子-轴承系统通过齿轮耦合联系在一起[1][2]。

这种系统既保留了单个转子-轴承系统的某些动力学特性,又具有齿轮传动所引起的一些新特性。

某一转子-轴承系统的动力学性能的改变,通过齿轮的耦合作用,必将影响另一转子-轴承系统的动力学性能;横向振动通过齿轮传递后,将引起转子产生扭转振动,也就是说,弯曲振动和扭转振动将同时发生,即发生弯扭耦合振动[3];齿轮参数的改变,必将导致整个系统的动力学性能发生变化,这是该系统所独有的特性。

具有齿轮啮合的转子轴承系统在风机、压缩机、增速器等机器中广泛存在,由于齿轮的啮合作用,使原本相互独立的多个转子轴承系统联接在一起,从而使各转子轴承系统的动力特性相互影响,整个系统的动力特性与单个子系统的动力特性大不一样[4]。

在齿轮耦合的转子轴承系统的研究基础上,基于Matlab和VB开发了齿轮啮合的转子轴承系统动力学分析系统,可以用于压缩机、风机等流体机械及增速器、减速器等具有齿轮传动的平行轴系的转子系统动力学分析。

分析内容包括稳定性、临界转速、强迫振动响应、系统特征值及振型的计算和分析。

同时本系统也能够完成转子轴承系统中任意单根转子的动力学分析。

1 总体框架设计1.1 系统设计原则系统是面向具有转子轴承系统动力学一般知识的企业或者科研院所用户而开发的,基本的设计原则包括:(1) 建立考虑齿轮啮合因素的平行轴系的转子轴承系统的数学模型,使其计算结果能够与实际情况的误差较小;(2) 提供简单、合理和方便的使用界面,适应不同使用水平的用户;(3) 提供包括数据,图形,XML文档等多种形式的丰富的参数表示形式,给用户直观,丰富的信息;(4) 结合Matlab的数据处理,矩阵计算和图形1显示的强大功能和VB在图形用户界面开发方面的优势;1.2 系统总体框架收稿日期:2004 - 09 - 14基金项目: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030698005,20050698016)图1 系统总体框架系统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

通过对转子轴承系统功能的分析,将计算内容分为两部分,即1)特征值及强迫振动响应计算,和2)临界转速及失稳转速计算。

利用VB在图形用户界面开发方面的优势,开发了数据输入界面和计算分析结果显示界面。

针对系统实现中的不同问题,综合应用Matlab 和VB的三种集成方式,即1)Matlab的ActiveX 对象服务,2)Windows应用程序的DDE(Dynamic Data Exchange,动态数据交换)技术,和3)调用伪代码p文件。

有些文献也提出了使用MatrixVB 组件的方法[5,6]。

由于MatrixVB所提供的函数有限,不能满足系统计算的需要,所以在本系统中没有采用。

对于复杂数据处理,大运算量的矩阵计算和分析图形生成问题,采用Matlab计算引擎完成。

2系统的实现2.1 数学模型的建立和Matlab的实现有很多方法可以用近似方法建立一个转子轴承系统的数学模型,如有限单元法、集总参数法、传递矩阵法等。

建立本系统模型的关键是如何考虑齿轮啮合这一因素。

文[1]首先建立转子轴承系统的数学模型,然后按照实际齿轮参数计算确定齿轮啮合刚度和啮合阻尼,并考虑斜齿圆柱齿轮传动时,轴向力对系统动力特性的影响,通过齿轮间的啮合力,将多个转子轴承系统联系起来,形成该系统的数学模型,并使用Matlab实现方程的求解和稳定性、临界转速、强迫振动响应、系统特征值及振型的计算和分析。

2.2 Matlab和VB的集成Matlab的优势在于数据处理,矩阵计算和图形显示,VB的优势在于图形化界面,系统实现的关键在于实现Matlab和VB的无缝集成。

系统针对实现中的不同问题,综合应用了三种集成方式,在1)对于Matlab和VB的矩阵数据存取交换的问题,采用调用Matlab的ActiveX对象服务。

其主要是使用VB的CreateObject方法,创建Matlab的ActiveX对象;然后使用该对象的Execute 方法,接收Matlab的字符串命令并在Matlab中执行,使用GetFullMatrix和PutFullMatrix方法,直接从工作空间存贮和取出矩阵数据。

在2)对于Matlab和VB的图形数据交换问题,采用Windows 应用程序的DDE技术。

先建立DDE会话,然后对会话进行初始化和进行响应,将Matlab计算所得的模态,强迫振动响应等相关图形,拷贝到VB的剪贴板,并显示在系统界面中,这样可以充分利用Matlab强大的分析图形生成能力。

在3)对于文件运行效率和m文件保密问题,采用调用伪代码p文件的方法。

由于m文件运行效率较低,而且无法保密源文件内容,系统采用pcode命令将m文件生成预分析的伪代码文件p文件,这样可以提高运行效率,同时可以保密原有的m文件内容。

2.3 XML格式的输入参数图2 XML格式的系统输入参数由于一次计算必须输入系统的总体参数和转子轴承的参数,参数比较多,为了方便用户输入,系统不仅提供了图形界面输入,同时也提供了XML 格式的输入参数,如图2所示。

其不仅提供了层次分明的系统输入参数,并且系统也根据XML文档的结构,可以实现将现有的输入参数保存为XML 文档,便于以后重新导入文件进行参数修改和性能分析计算。

3 实例分析某型减速器,该平行轴系的转子轴承系统动力学性能分析通过本系统进行分析。

在总体参数界面中,按需要选择特征值及强迫振动响应计算或临界转速及失稳转速计算。

同时,可选择考虑齿轮耦合的转子系统分析或只进行某一单根转子的动力学分析。

所分析的系统的转子数最多为三根转子。

在转子参数界面中,输入各转子及其轴承的有关参数,包括轴段参数,附加质量参数,不平衡质量参数,齿轮参数,以及轴承参数。

在转子参数输入界面中,将所有转子轴承相关的参数输入安排在同一界面,方便输入,并避免多个输入界面的频繁交替。

转子轴承参数输入界面如图3。

参数在完成参数输入后,可以选择绘制整体图形,根据实际结构尺寸,缩小相应比例绘制出平行轴系的转子系统结构示意图,如图4。

图中空心圆为附加质量位置,实心圆为不平衡质量的位置,三角形为轴承位置。

图3 转子轴承参数输入界面选择特征值及强迫振动响应计算部分,图5为其计算结果。

其包括左上角的8阶复振型(模态)的总图,右上角的可选择的8阶中任一阶复振型(模态的图形,左下角的强迫振动响应沿轴向的分布图,以及右下角的给定转速下的前8阶特征值的实部(即对数衰减率)、虚部(即固有涡动频率)的数值。

选择临界转速及失稳转速计算部分,图6为其计算结果。

左,右上角图形为给定转速范围内各阶特征值虚部及实部与主动轴(耦合系统分析时)或某一轴(单根转子分析时)转速的关系曲线。

图中红色实线表示各根转子的转速与主动轴(或该转子)转速的关系曲线,红线与特征值虚部曲线交点的横坐标值,就是系统的一个阻尼临界转速。

特征值实部曲线与横坐标的交点,其值就是失稳转速。

只要选择转速范围、第几根转子、第几阶特征值,就可计算获得在该转速范围内的系统的阻尼临界转速及对应的对数衰减率;或系统的失稳转速。

从图6中计算可得在517rpm 和4017rpm 转速范围内,第二根转子在第4阶特征值,存在582.2rpm ,969.7 rpm 和3194.6 rpm三个临界转速。

图4 平行轴系的转子系统结构示意图图5 特征值及强迫振动响应计算结果图6 临界转速及失稳转速计算结果 4 结束语通过对齿轮耦合的转子轴承系统的研究,基于Matlab和VB开发齿轮啮合的转子轴承系统动力学分析系统。

Matlab是集数值分析、矩阵运算、信号处理和图形显示于一体的高性能数学软件,为了将其强大的计算功能与VB在图形用户界面开发方面的优势结合起来,系统综合使用三种不同的集成方式,解决系统实现中的不同问题,实现系统的无缝集成。

该系统能够有效缩短齿轮啮合的转子轴承系统的设计开发周期,优化系统的性能。

参考文献[1] D. C. Johnson. Modes and Frequencies of ShaftsCoupled by Straight Spur Gears, Journal of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nce,1962, 4: 241~250[2] H. Fukuma, T. Furukawa and T. Aida.Fundamental Research on Gear Noise and Vibration,Bulletin of JSME, 1973,16:1094~1107[3] L. D. Mitchell and D. M. Mellen.Torsional-Lateral Coupling in a Geared High SpeedRotor System, ASME paper,1975,75-DET-75[4] 张锁怀. 齿轮耦合的转子轴承系统的动力特性研究[D].西安.西安交通大学,2000.[5] 胡智文,邓铁如,余增亮.在VB应用程序中集成MATLAB.计算机工程与应用[J].2003(7):104~106[6] 郇义鹏,虞水俊.VB 与MATLAB 编程接口应用.电脑开发及应用[J].2003,16(5):34~38______________作者简介:朱爱斌(1975-),男,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设计理论及方法,现代设计及知识获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