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密纺集落细纱机方案

合集下载

K45紧密纺细纱机论文:紧密纺特细号耐磨棉纱的工艺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

K45紧密纺细纱机论文:紧密纺特细号耐磨棉纱的工艺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

K45紧密纺细纱机论文:紧密纺特细号耐磨棉纱的工艺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中文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服装面料的要求亦越来越高,轻薄、合身、舒适、柔软、弹性已经成为服装面料追求的新目标之一,纯棉产品向高档产品发展将是一种必然趋势。

紧密纺高支纱能提高织物表面的光洁度、清晰度和滑爽度,改善织物的外观,因此优质的纯棉紧密纺高支纱产品开发将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本文在总结紧密纺纱成纱质量优越性的基础上,利用国际领先的瑞士立达紧密纺纱生产线开发高支耐磨纯棉纱,研究开发了7.3tex和9.7tex纯棉紧密纺精梳纱线,对紧密纺纱的前纺工序工艺设计过程及工艺特点进行了详尽的叙述。

本文除了分析K45紧密纺集聚纺纱原理及相应的紧密纺装置、紧密纺特有的关键件及紧密纺纱工艺过程外,研究了K45紧密纺细纱机工艺参数(如负压大小、细纱捻系数、后区牵伸倍数等)对紧密纺成纱质量的影响,利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分析了不同的工艺参数对纱线性能影响的规律及原因,为生产实践奠定了基础。

应用正交试验对集聚负压大小、细纱捻系数、后区牵伸倍数这三个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处理,并应用极差分析法及方差分析法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了成纱综合性能最优的工艺参数。

其结果表明了集聚负压大小对成纱质量的影响较大,后区牵伸倍数和细纱捻系数次之。

纺制7.3tex纯棉紧密纺精梳纱线的最优工艺参数为:负压为2500Pa,细纱捻系数为400,后区牵伸倍数为1.09。

用光学显微镜,并在计算机辅助下观察用相同粗纱纺制得到的紧密纺纱线和普通环锭纺纱线的纵向和横向结构,并对纱线耐磨性、成纱强力及毛羽等性能与普通环锭纺纱线进行了分析对比。

并利用origin8.0分析软件对成纱条干、成纱细节与成纱强力的试验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找出了两者之间的多项回归方程结果表明成纱细节对成纱强力的影响非常大。

【英文摘要】With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 living, requirements people have on fabric becomeincreasingly strict, Light, fit, comfortable, soft, elastic have become one of the new goals thatclothes fabric are pursuing,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high-grade product, it will be a necessarytrend. Due to the unique advantages of compact spinning yarn, the fabric surface smoothness,clarity, refreshing smooth feeling and appearance of the fabric will be improved, so highquality cotton compact spinning product will become more and more popular.Based on summarizing quality superiority of compact spinning yarn,Use theinternational leading Swiss Rieter compact spinning production line to develop highwear-resisting yarn, mainly research 7.3tex and 9.7tex pure cotton compact spinning combedyarn, and give a detailed narration for technological design of the preparative of spinning.In this paper, in addition to analyzing the compact spinning principle, themechanismand characteristics of compact devices, the advantages and applications of compact yarn,meanwhile, mainly researched and analyzed K45 spinning compact spinning processparameters (such as negative pressure size, draft multiple in back zone, the coefficient oftwist)that how to impact on compact spinning yarn quality .Use the method of analysis of range and variance analysis to conduct parametersoptimization design about negative pressure size, draft multiple in back zone and thecoefficient of twist ,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fluence that negative pressure size on the yarnquality is most prominent ,draft multiple in back zone and spun yarn twist factor take secondplace. And get the optimal technological parameters: negative pressure was 2500 Pa, thecoefficient of twist was 400, draft multiple in back zone was 1.09.Finally, with the help of computer, we used the optical microscope to observe andanalyze the longitudinal and transverse structure of the compact spinning yarn and ordinaryring spindle spinning. Besides, conduct a comparative analysis in yarn wear resistance, yarnhairiness and strength of the yarn between compact spinning yarn and ring spindle spinning.By using origin8.0 analysis software,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made for yarn unevenness, yarndetails and yarnstrength. Find out the multiple regression equation between them, and drawthe corresponding regression curve,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details of the yarn had a greateffect on strengthof yarn.【关键词】K45紧密纺细纱机工艺研究产品开发耐磨性纱线性能成纱结构【英文关键词】K45 compact spinning machine Process parameters Product development Wear resistance Yarn properties Yarn structure【目录】紧密纺特细号耐磨棉纱的工艺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摘要4-5ABSTRACT5 1 绪论9-19 1.1 引言9 1.2 紧密纺技术的优势9-10 1.3 紧密纺系统的分类10-13 1.3.1 气流集聚型紧密纺系统10-12 1.3.2 机械集聚型紧密纺系统12-13 1.4 紧密纺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现状13-14 1.4.1 紧密纺技术的研发现状13 1.4.2 紧密纺技术的应用现状13-14 1.5紧密纺产品的开发现状14-15 1.5.1 紧密纺在精梳毛纺产品的开发应用14-15 1.5.2 紧密纺在针织产品的开发应用15 1.6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研究意义15-17 1.7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及创新点17-19 1.7.1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7 1.7.2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17-18 1.7.3 本课题的创新点18-19 2 前纺工序的工艺设计19-27 2.1 原料的选择19 2.2 紧密纺纱工艺路线19 2.3前纺工序的工艺设计19-25 2.3.1 清梳联工艺设计19-22 2.3.2 精梳工艺设计22-24 2.3.3 并粗工艺设计24-25 2.4 本章总结25-27 3 立达 K45 紧密纺装置及工艺设计27-43 3.1 K45 紧密纺装置27-28 3.2 紧密纺与环锭纺不同的关键件28-30 3.2.1 吸风集聚机构28 3.2.2 集聚罗拉28-29 3.2.3 气流导向元件29-30 3.2.4 输出机构30 3.3 紧密纺纱的工艺特点30-32 3.3.1 紧密纺纱工艺过程30-31 3.3.2 细纱工序主要工艺设计31-32 3.4 紧密纺工艺的单因素分析32-42 3.4.1 集聚负压大小对紧密纺成纱质量的影响32-35 3.4.2 后区牵伸倍数对紧密纺成纱质量的影响35-38 3.4.3 细纱捻系数对紧密纺成纱质量的影响38-42 3.5 本章总结42-43 4 K4 5 紧密纺工艺参数的优化43-56 4.1 正交试验设计的概述43 4.2 正交试验设计43-45 4.2.1 试验目的43 4.2.2 制订因素水平表43-45 4.3 对断裂强力的极差与方差分析45-54 4.3.1 对断裂强力的极差分析45-46 4.3.2 对断裂强力的方差分析46-49 4.3.3 对成纱毛羽的极差与方差分析49-52 4.3.4 对成纱条干的极差与方差分析52-54 4.4 本章总结54-56 5 紧密纺成纱结构性能的研究56-63 5.1 纱线结构的测试与分析56-57 5.1.1 纱线结构试验56 5.1.2 纱线纵向结构的分析比较56-57 5.1.3 纱线横向结构的分析比较57 5.2 纱线性能的比较57-60 5.2.1 强力58 5.2.2 毛羽58-59 5.2.3 耐磨性59-60 5.3 成纱条干、成纱细节与成纱强力的关系60-61 5.4 本章总结61-63 6 总结63-65 6.1 本文的主要结论63-64 6.2 本文存在的不足64-65致谢65-66参考文献66-69附录69【备注】加好友索购全文:1.39.9.3.8848同时提供一对一论文写作指导和论文发表委托服务。

细纱机紧密纺负压管下计划的解决方法和原因

细纱机紧密纺负压管下计划的解决方法和原因

细纱机紧密纺负压管下计划的解决方法和原因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1. 问题背景。

在细纱机紧密纺生产中,负压管的运行问题成为一大挑战。

新型纺纱技术之紧密纺

新型纺纱技术之紧密纺

新型纺纱技术之紧密纺一、简介紧密纺首次出现在巴黎ITMA’99(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暨ITMA亚洲展览会)上,目前国际上有5种不同结构的紧密纺纱系统,分别是Rieter,Sussen,Mal,Zinser和TOYT公司的产品,它们在集聚方式上有所不同,但集聚原理均相同。

A)瑞士Rieter公司的Com4集聚纺纱系统:其核心技术是将前罗拉改为尘笼式实现抽风,并内置不回转的斜管使空气具有缩合作用以达到集聚纱条的目的。

B)其他几种均是在原来的细纱牵伸系统中加了一个气动集束区,负压形式均是采用网格圈或带孔皮圈来实现凝聚。

由于专利权的因素,各公司通过不同的主、被动传动形式和凝聚纱条的上、下形式来避免雷同,但由于凝聚槽的长度、角度、方式不同,以致最终效果也有所不同。

综合分析,认为Sussen的Eliter集聚方式、凝聚时间、凝聚长度及进入加捻握持点最近,又同原纺纱形式差异最小,特别对设备改造较为理想。

二、原理2.1原理紧密纺纱系统多数采用空气动力学原理,在纺纱三角区位置,通过一组集聚元件,使牵伸后的松散纤维须条经过负压吸聚管表面时,利用空气导向作用使纤维紧密地抱合在一起,经导向胶辊输出加捻成纱,纺纱过程中加捻三角区变得很小,基本消失,大大减少浮游外露纤维(即毛羽)的数量。

2.2环锭纱与紧密纱形成机理的异同在传统的环锭纺生产中,粗纱在牵伸系统的主牵伸区须条被牵伸至所要求的纱支,主牵仲区中的须条宽度是所纺纱线直径的数倍。

此时各根纤维抵达前针口线时呈自由状态,当这些纤维离开前钳几线后,即被捻合在一起形成根纱线,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纺纱三角区。

在这个三角区中,纤维几乎完全失控,边缘纤维在加捻之前脱离主体形成飞花,或者纤维一段被捻入纱体,而另一端形成毛羽。

因此此,加捻三角区对纱线表面毛羽的形成及飞花的产生有着重要影响。

另外,纤维在加捻时,处于三角区外删的纤维受到的张力最大,而在中心的纤维受到的张力最小,故成纱时这些纤维的初始张力不等,使后续工序及最终产品受到拉伸时,预张力大的纤维会首先断裂,从而影响到纱线及成品的强力(见图一)。

紧密纺环锭细纱机生产中的实用技术

紧密纺环锭细纱机生产中的实用技术
1 环 境
导 纱 喇 叭是 控制 须 条喂 人 点 的零件 , 普纺 中导纱 喇叭 的 位 置要 求 不 很 严 格 , 由此 , 紧密 纺 细纱 机 上 在
也 习惯 性 地 常常 不 被重 视 , 出现导 纱 喇叭 安装 较偏 的 现 象 。 图 4 使得 喂入 的须条 不能 正确 地经 过 紧密 区 如 . ( 槽 ) 影 响紧密 效果 。 斜 ,
1 7・ 2
第 2 卷 第 2期( 5 总第 14期) 1
机 械 管 理 开 发
21 0 0年 4月
虽然 以上 现象 ,表面上看 起来是 由于纺 织车 间的
小龙带 跑偏 、 断裂等等 。 风扇 的维 护保养 是 比较辛 苦 的 ,但为 了收到效果 必须做 好 。必 要时进 行负压 系统 的改 造 。
紧密纺环锭细纱机生产中的实用技术
周永刚 . 王 洁
( 纬纺机股份榆次分公司 , 西 经 山 榆次 000 ) 3 6 1
【 摘 要 】 文 章 简要 叙 述 紧 密纺 系统 运 行 的环 境 要 求及 运 行 中经 常 出现 的 问题 、 意 事项 及 针 对 问题 的 处 理 方 法。 注 【 关键 词 】 紧密 纺 ; 负压 ; 型 管 ; 异 牵伸 系统
第2 5卷 第 2期 f 第 14期) 总 1
Vo.5 No2 fU No1 4 1 2 . S M . 1 )
机 械 管 理 开 发
ME CHANI AL C MANAGE ME A NT ND D EVE J ME I 0P NT
21 0 0年 4 月
Apr 2 0 . 01
进行 仔 细地调 整 。
仅 会严 重 影 响紧 密纺 系 统 的正 常运 行及 运 行效 果 , 而

细纱机整体解决方案

细纱机整体解决方案

细纱机整体解决方案Compact Solution案例精选集――细纱机整体解决方案细纱工序是纺纱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它将粗纱纺成具有一定线密度、符合质量标准或客户要求的细纱,供捻线、挑织或针织等使用。

主要任务有牵伸、加捻、卷绕成形。

细纱是纺部非常重要的工序,棉纺厂生产规模的大小常用细纱机总锭数表示,细纱产量是判断纺纱厂各工序机器配备数量的依据。

细纱机锭子速度分段变速,落纱从起动→分段升速→稳速→分段降速→停止,一般分为8~10段速度运行:升速为4~6段、降速为3~5段。

这样有利于提高纺纱速度,减少断(纱)头率,提高纺纱质量。

整体解决方案及其优势:在四电机传动粗纱机的控制系统中,我们采用了欧姆龙公司的高性能、高精度3G3RV系列带PG的矢量型变频器,将CP1H作为主站,完成数学模型计算、逻辑控制,并通过DeviceNet总线控制四台3G3RV变频器(插入DeviceNet通讯扩展卡,作为从站)采用编码器反馈的矢量控制模式进行调速和同步控制。

这样不但简化了复杂的机械结构,取消了锥轮、三自动成形机构、计长装置等,还使得系统稳定可靠,编程简单,主机速度和生产效率提高,断头减少,粗纱条干水平提高。

同时配置彩色STN触摸屏NS5进行操作和系统监控。

在本控制方案中,我们通过PLC来储存多品种的最佳工艺,可以快速地进行产品切换。

PLC:OMRON板式PLC CPM2BCPM2B是欧姆龙公司听取客户对细纱机的各项性能要求而开发的专用控制器,该控制器系统功能和CPM2A一致,设备尺寸为110×240 mm;程序容量4k 字,数据容量2k 字;指令执行时间为0.64μs (LD指令);输入24点,包括20 kHz高速计数一路;输出共16点,均为继电器输出。

通信接口为RS-232C 和RS-485。

CPM2B基于OMRON稳定的PLC硬件平台,系统可靠性高,质量稳定。

与之匹配的OMRON成熟的PLC软件平台提供了通用的指令系统,便于程序开发和维护。

紧密赛络纺成纱机理及.

紧密赛络纺成纱机理及.
(3)紧密塞络纺纱中设置附加张力牵伸既可以使纤维 进一步伸直,促进纤维有效集聚,减少纱线毛羽, 另外附加牵伸可以纺制高支纱。附加张力牵伸倍数 范围一般控制在1.050~1.065较好。
(二)纱线对比研究
加捻纱线的纵向结构分析(350倍)
紧密塞络纺棉纱
紧密纺棉纱
赛络纺棉纱
普通环锭纺棉纱
退捻后纱线的纵向结构(100倍)
紧密赛 络纱 赛络纱 紧密纱 传统环 锭纱
紧密赛 络纱 赛络纱 紧密纱 传统环 锭纱
小结
自制紧密赛络纺纱装置结合了集聚与合股的 双重作用,可有效减小加捻三角区,成纱毛 羽明显减少,尤其是长毛羽可基本消除;纱 线的同向同步加捻,使其结构更加清晰紧密, 表面纤维排列整齐顺直,截面形状也更圆, 退捻后有明显的双股结构;成纱强伸性能和 条干得到了较好的改进。与普通环锭纺单纱、 赛络纱、紧密纱相比,紧密赛络纱突显其优 越性。
10 310 335 360 385 410 捻系数
粗细节和棉结/个
30 25 20 15 10
5 0
310 335 360 385 410 捻系数
断裂强力/cN
吸风负压对纱线性能的影
440 430 420 410 400 390 380
1500
2100 2700 吸风负压/Pa
断裂伸长率/%
5.4 5.2
14.5×2/29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4.5×2/29
9.7×2/19.4 纱线细度/tex
9.7×2/19.4 纱线细度/tex
7.3×2/14.6 7.3×2/14.6
紧密赛 络纱 赛络纱
紧密纱
传统环 锭纱
9.7×2/19.4 纱线细度/tex

紧密赛络纺装置在国产细纱机的改造建议及工艺探讨_王亚芳

紧密赛络纺装置在国产细纱机的改造建议及工艺探讨_王亚芳

紧密赛络纺装置在国产细纱机的改造建议及工艺探讨王亚芳(南通市中等专业学校南通226001)[摘要]紧密赛络纺是紧密纺和赛络纺相结合的一种组合纺纱法。

本文通过两种紧密赛络装置的成纱质量及器材消耗的对比分析,对国产细纱机紧密赛络纺改造提出了一定的建议,同时对影响紧密赛络纱的几个关键工艺参数进行了认真的分析。

[关键词]紧密赛络纺;质量;消耗;改造;工艺配置[中图分类号]TS103.27紧密赛络纺是紧密纺和赛络纺相结合的一种组合纺纱法,该技术所纺制的纱线秉承了两种纺纱法的优异特性和品质,与传统环锭纺单纱及赛络纱、紧密纺纱相比,紧密赛络纱毛羽更少,强力更高,更具有赛络纺合股的效果,是纺制高档织物的理想原料,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1紧密赛络纺改善毛羽、强力机理分析传统的环锭纺尽管自诞生以来一直保持着纱线生产的统治地位,但其存在着不可克服的弱点———加捻三角区。

由于加捻三角区的存在,致使加捻区纤维应力应变分布不均匀,纤维发生内外转移,伸直平行度较差,从而毛羽增加,强力降低以及飞花散失,所以,消灭加捻三角区是使传统环锭纺达到更加完善的关键。

紧密赛络纺则是针对影响强力、毛羽的加捻三角区进行的创新,它采用创新方式,增设了机构彻底地解决了加捻三角区问题。

它不仅利用气流对纤维积极控制减少三角区,而且还利用了股线减少毛羽提高强力的机理,通过两根或多个单纱之间加捻过程中对长毛羽的捕捉,使长毛羽卷入纱线的内部,变成较短的毛羽,从而达到减少毛羽,提高强力的目的。

尽管在紧密赛络纺系统中,双须条的喂入会形成一定的加捻三角区,但由于两根须条先进行了集聚,结构紧密,不会发生纤维从纱条中偏离出来的现象,且两纱条间的距离保持很小,在控制罗拉钳口处,低捻区范围相当小,其对毛羽的影响微乎其微,因此,紧密赛络纺对毛羽、强力的改善相当明显。

2国内紧密赛络纺纱装置的研制现状及性能对比从2000年起,国内对紧密纺的研究就已经起步,现在紧密赛络纺结构形式尽管有多种形式,但主要还是集中在气流集聚装置上,而气流集聚装置又分为两种:一种是仿绪森式,一种是仿丰田式。

K44型细纱机的集聚纺改造实践

K44型细纱机的集聚纺改造实践

K44型细纱机的集聚纺改造实践•••原文刊自:2022年4月第50卷(总第606期)•摘要探讨K44型细纱机集聚纺的改造实践。

介绍了K44型细纱机的结构特点以及经常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改造方案。

保持原机部分优势,牵伸系统采用四罗拉集聚纺结构,对电气控制系统进行优化并优先选配通用产品,对与设备配套的吸排风系统进行了相应的改造。

结果表明:改造后设备故障率大幅降低,使用维护成本减小。

认为:根据设备特点进行系列改造可明显增强其适纺性,改善纺纱质量。

关键词K44型细纱机; 前罗拉; 集聚纺; 吸风槽; 牵伸系统; 电气系统; 能耗•K44型细纱机(滚筒式前罗拉集聚纺)使用若干年后,随着滚筒式前罗拉表面磨损、电子元器件老化、用户纺纱品种变化等原因,经常发生各种故障;由于设备配件采购供应周期较长,维修难度较大,难以满足正常生产需求。

我们通过对原电气系统改造,将滚筒式前罗拉集聚纺改为国产四罗拉集聚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将改造方案的设计思路和改造后的设备使用效果做以介绍。

1 改造背景1.1 细纱机的结构特点K44型细纱机是国际上较为优秀的细纱长车产品之一,同时也是较早使用电子牵伸的细纱主机,配有可靠的集体落纱装置,整机自动化程度高,工艺操作简单。

该设备整体运行稳定,优点明显,尤其是负压式集聚纺装置,吸风滚筒式前罗拉的结构设计巧妙,内部镶嵌可更换的吸风槽插件,方便品种切换。

滚筒上方的有导流盖板,优化了集聚气流方向,气流从须条两侧进入集聚槽。

侧向气流确保了所有纤维可靠集聚,从而形成强力高、毛羽少的纱线,不但保证了纱线品质,还有效地降低了能耗,提高了集聚效率。

滚筒式前罗拉维护保养操作简单方便,没有常规集聚纺易损件网格圈,使用成本低。

牵伸胶辊和输出胶辊同时压在吸风滚筒式前罗拉上,线速度不发生变化,有效地保证了集聚过程无意外牵伸,满足了集聚纺集聚不牵伸的设计理念。

牵伸系统主要参数。

三列罗拉直径配置:吸风滚筒式前罗拉直径59 mm,中罗拉直径27 mm,后罗拉直径27 mm;四列胶辊直径配置:输出胶辊直径30 mm,牵伸前胶辊直径30 mm,中铁辊直径27 mm,后胶辊直径30 mm;各罗拉之间尺寸设计:输出胶辊和牵伸前胶辊中心距46 mm~46.5 mm,牵伸前胶辊后冲0.5 mm,前胶辊和中铁辊中心距54 mm,后胶辊后冲量3.5 mm,中铁辊后冲4 mm,滚筒式前罗拉和中罗拉中心距50.5 mm。

细纱机的紧密纺技术改造

细纱机的紧密纺技术改造
等硬 件设施 不 足 , 以上 种 种 原 因 限 制 了 紧密 纺 技 术 在 国 内的发展 和推广 。 1 3 现有 紧密 纺装 置 的技术 分析 .
好地 被捻 入纱 中而 形 成 毛 羽 , 也是 目前 环 锭纱 毛 羽 这
问题 不 能得 到根本 解决 的关 键 。
近 年来在 环锭 纺基 础上 开发 了减少 毛 羽的新 型纺
可替 代股 线 、 毛 纱 和 精 梳 纱 , 烧 降低 了配 棉 的 等 级 长 度 , 而 降低 了成本 , 高 了生产 效率 和 经济效 益 一 从 提 。
1 2 紧密 纺 技术在 中国发展 的 制约 .
紧密 纺技 术独 到 的成纱 原理 和优 点使 许多 纺纱 企
业 将 紧密 纺细 纱机 列 入 了采 购 计 划 , 是 国外 设 备 价 但
纱技术 , 其中主要以机械卷绕减少 毛羽 的索罗纺 ( o s—
l pn 和 以气 流 减少 毛羽 和消 除纺纱 三角 区 的紧密 纺 o i) s
( o a t pn ig 为代表 。 C mpc sinn )
11 紧 密纺 的优点 . () 1 减小 了加捻 三 角 区 , 大 幅 度 地 减 少 了毛 羽 较 主体 一 短 毛羽 , 为 明显地 减少 了有 害长毛 羽 J 极 。 () 2 纱线伸长 、 强力 等 机 械 物 理性 能 提 高 , 而 减 从
传 统环锭 纺存 在两 大缺 点 : () 1 由于 加 捻 三 角 区 的存 在 , 捻 过 程 中须 条 纤 加 维 的应 力应变 分 布不 均匀 , 响 了纱 线 的机 械物 理 性 影 能, 如单纱 强力 、 裂强 力 、 维 的强力 利用率 等 。 断 纤
( ) 捻三 角 区造成 了须条 中纤 维 的两 端不 能 很 2加

紧密赛络纺纱技术在棉纺中的应用探讨_杨丽丽 (1)

紧密赛络纺纱技术在棉纺中的应用探讨_杨丽丽 (1)

紧密赛络纺纱技术在棉纺中的应用探讨杨丽丽谢春萍王兰兰黄晶全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中国)摘要:介绍了紧密赛络纺技术的原理及其特点。

将自行研制的具有不同吸风双槽的紧密赛络纺集聚装置应用于国产棉纺细纱机,分别纺制相同线密度的棉纱,并与相同工艺条件下的紧密纺和赛络纺纱线进行纱线结构与性能的比较分析。

最后,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对结构不同的吸风双槽进行综合性能评判。

关键词:紧密赛络纺纱技术,棉纺,纱线结构,纱线性能,模糊数学纱线性能主要受纤维的性能和纱线结构的影响,而纱线结构主要是由纺纱过程所决定的。

事实上,每种纺纱过程都会生产出不同于其他纱线的结构。

近些年来,纺纱技术的改良使纱线质量有了很大的进步,赛络纺、紧密纺等新纺纱工艺的出现,为环锭纺纱技术在扩大品种适应性、改善纱线结构、提高纱线质量等方面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赛络纺纱工艺,是对传统细纱机加以改进而直接纺出类似于双股线结构纱线的一种纺纱方法,赛络纺纱线条干均匀、毛羽少、手感柔软、透气性好;紧密纺纱工艺,通过有效缩小纱线成形区的纤维须条宽度,缩小或消除加捻三角区,从而进一步改善纱线结构,大幅度提高纱线品质,紧密纺成纱结构最为紧密,纱线外观光洁、毛羽少[1~3]。

因此,两者的结合可获得符合特定使用要求、性能优越、具有全新效果的低线密度纱线,紧密赛络纺纱技术也正是在此基础上应运而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1紧密塞络纺纺纱原理如图1所示,两根粗纱以一定的间距经过双喇叭口平行喂入环锭细纱机的同一牵伸机构,以平行状态同时被牵伸,从前罗拉夹持点出来后进入气动集聚区。

在每个纺纱部位开有双槽且内部处于负压状态的异型管表面套有网格圈,网格圈受输出罗拉摩擦传动。

由前罗拉输出的两根须条受负压作用吸附在网格圈表面对应双槽的位置,须条在受集聚控制的同时随网格圈向前运动,由输出钳口输出。

集聚后的两束纤维获得较为紧密的结构,分别经轻度初次加捻后,在结合点处结合,然后再加强捻,卷曲到纱管上,成为具有类似股线结构的紧密赛络纱。

DTM149型紧密纺细纱机集聚原理和使用事项

DTM149型紧密纺细纱机集聚原理和使用事项
为确保正常的生产需求,在使用DTMl49型
·332·
紧密纺细纱机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合理配棉并优化工艺。 因紧密纺纱线价格相对较高,一般都用在质
量及档次较高的品种上,所以对纱线质量要求非 常高。常规的工艺思路往往难以满足要求,因此, 必须进行系统性考虑,在原料及工艺上不断优化, 最大限度地发挥紧密纺的优势。
网格圈形式的输出,上胶辊表面转动线速度 略大于前罗拉输出线速度(张力比例为1:1. 0429),使得须条在凝聚过程中产生一定的张力, 将弯曲的纤维拉直,有利于纤维凝聚,且在凝聚过 程中,须条在倾斜方向的气流作用下绕其轴向作 一定角度的回转,凝聚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DTMl49型紧密纺细纱机装置将传统的细纱 机牵伸装置前罗拉钳口输出的纤维须条通过负压 吸附使纤维凝聚在一条线上,消除了纺纱加捻三 角区,提高了纱线条干质量和成纱强力,减少了毛 羽,该装置安装较为方便。
DTMl49型紧密纺细纱机是在前罗拉出口处 加装了一组合件,由输出上胶辊、柔性材料制成的 输入网圈(4500孔/锄2左右)和异型截面负压吸 管组成。异型吸管与负压源直接相联,吸管上的 每个纺纱位置上开一个与输入方向有一定角度的 负压凝聚狭槽,狭槽长度与须条和输送网圈的接 触长度相适应,狭槽末端和输出上胶辊与异型管 组成的输出钳口非常接近,以近可能延长集聚管 的长度,输送网格圈套在吸附外面,由输出上胶圈 传导,输出上胶圈通过齿形带轮和齿形带由前上 胶辊传动,输出上胶辊的加压由摇架作用在前胶 辊加压延伸而来,须条离开前罗拉钳口受负压作 用,补吸附在输送网圈对应斜向狭槽的位置上,在 集聚区内。纤维被斜向的气流凝聚,顺着狭槽的偏 斜角度输送至输送钳口。
·应对上罗拉皮壳进行逐个 检查。
如发现张力皮壳有绕粗纱、绕回丝现象应及 时进行清理;如发现引起打顿现象,应找维修工进 行及时处理,以保证纱线质量整体一致。

细纱机整体解决方案

细纱机整体解决方案

细纱机整体解决方案
摘要:
本文旨在提出一套完整的超细纱机整体解决方案,以满足技术要求,提高产品质量和加工精度,提高纱线的质量标准化及产量提升。

解决方案结合材料、纱线加工技术、自动化技术、电气控制系统等多种元素,形成一个完备的系统解决方案。

1、超细纱机材料选择
精密纺织加工要求的材料必须具备柏油型弹性体的加工性能。

当今市场上提供的合成纤维材料范围较广,可满足纺织行业的不同需求。

主要有尼龙、聚酰胺、氨纶、聚苯乙烯、聚乙烯等。

超细纱机加工尼龙纤维时,可以采用PA6、PA66以及PA1010系列尼龙柔性和硬度良好,加工比较方便,PA66系列的耐磨性良好,PA1010拥有更高强度。

2、纱线加工技术
纱线加工技术分为机械加工技术和计算机控制技术。

机械加工技术包括机械结构设计、纱线细度、偏差控制和自动调节等;计算机控制技术包括纱线计数、结构控制和多轴控制等。

这些技术可以帮助获得更高精度的纱线,更好地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3、自动化技术
动化技术采取当前最先进的系统控制技术,实现对织物加工过程的实时监控和控制,确保纺织品的质量稳定性和运行稳定性。

国产细纱长车改造紧密纺及提高集体落纱效率

国产细纱长车改造紧密纺及提高集体落纱效率

国产细纱长车改造紧密纺及提高集体落纱效率国产长车1008锭,改造了紧密纺,目前细纱锭速在16500RPM~17500RPM。

为了保证质量稳定,同时还要提高产量,在使用改造紧密纺和提高集体落纱方面做了以下分析:一、紧密纺改造方面1、网格圈1.1网格圈要做到每次随揩车周期清洁,一般10天。

网格圈因清洁原因会造成网眼堵塞,造成纱线有规律的条干不匀;网格圈内层积花,造成网格圈间歇运行,使纤维须条积聚成一团,形成疙瘩纱。

另外,在清洁过程中,做到轻拿轻放,防止因磕碰造成网格圈损坏,网格圈有破洞,破洞位置正好位于与集聚槽配合进行集聚的位置,部分纤维头端被吸风弯曲,造成纱线条干不匀,形成大量棉结。

1.2网格圈使用周期,使用时间长,表面发毛,就是网格圈发生了“磨损”,严重影响到透气率。

另一方面就是“变形”,网格圈两边周长不一致。

一般看网格圈是否有明显的荷叶边,运行过程中是否存在网格圈不平,不贴服于异型管负压槽上,纱线紧密效果差,造成纱线条干不匀。

使用周期一般不超过半年。

1.3网格圈张力架,一种采用单锭扭簧式结构,网格圈的张紧力均匀柔和,网格圈在运行过程中能自动找正,不会出现跑偏现象。

需要注意清洁张力架积花。

另一种采用单簧支撑,优点在于张力架不易积花,但是需要注意弹簧弹性,弹性小,对网格圈不易张紧,运行过程中易造成网格圈跑偏、移位,与前罗拉不同步,造成纱疵高。

1.4网格圈目数的选择与原料和纱支有关,40S~80S一般使用140目/英寸,40S以下低支纱使用120目/英寸,毛纺、麻纺、染棉及低级棉使用80目/英寸。

高支纱用低目数网格圈,紧密效果差。

低支纱用高目数网格圈,会堵塞网眼。

1.5阻捻皮辊加压轻,造成网格圈打滑,调整摇架高低位置或加压;阻捻皮辊压在负压管上,造成网格圈打顿,向前调整阻捻皮辊位置;主牵伸皮辊压在负压管上,造成网格圈打顿,向后调整主牵伸皮辊位置;2、异型管2.1检查紧密纺阻捻罗拉是否两头窜动,是异型管管头铝键磨损所致。

细纱机的紧密纺技术改造(1)

细纱机的紧密纺技术改造(1)
接技术,合理控制集聚程度和中短纤维。对纺纱器材的适应性问题要大力研究,针对国产 机型的优劣和市场潜力,确定合理的方案,进行国产化开发,即所谓的反求工程。力争开 发出自主知识产权的紧密纺技术。并且对于自己的产品,应该建立自己的产品渠道进行扩 展,扩大影响力的同时,提升技术水平u引,最大化地降低运行成本,赢得更广大的市场, 提升我国纺织水平。
一96.
“¨Ⅱ杯”2008年仝圆接管纺纱技术"发&川研讨eⅪi集

潘j
“同和杯”2008年全国紧密纺纱技术开发应用研讨会论文集
大多相关的纺纱企业资金和厂房等硬件设施不足;国外紧密纺设备价格昂贵,该技术对清 洁工作和环境和络筒工序等生产条件要求高;投入成本、纺纱器材和能源消耗等费用较大, 适纺品种有限(纯棉精梳纱等)。诸上原因等限制了紧密纺技术在国内推广。我们的创新 紧密纺技术面向并且适合大多数中等企业(约占纱厂总数50%)的细纱机改造。 紧密纺纱设备的国产化创新是紧密纱纺纱技术在国内普及的关键一环,能够使紧密纱
“同和杯”2008年全国紧密纺纱技术开发应用研讨会论文集
细纱机的紧密纺技术改造
刘心雄韩琪王安民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摘要本文针对特定的市场,探讨适合此类型客户的细纱机紧密纺思路。从纺纱原理和机械功能角度对 国内外的紧密纺设备进行分析和反求,并进行了优化设计和验证。 关键词环锭纺紧密纺优化设计细纱机
具体内容是在原牵伸装置前加一组气动集聚装置在前罗拉前增加一个控制罗拉其上装有控制胶辊和中罗拉相似的皮圈套在胶辊和支架上组成一个类似方向相反的中罗拉的上胶圈其尖端即探入前罗拉和前胶辊间其下装有一异形截面吸聚管作为负压的吸聚管和一个异型机械集聚部件一集束块以托住上胶圈的尖端共同组成一套凝聚系统按照牵伸不集聚集聚不牵伸纺纱设计原则类似牵伸装置中下胶圈的下销棒并夹住前罗拉输出的须条以便于经牵伸后的须条立即被机械机构集束初步将纱线集聚然后在控制罗拉和控制皮辊的传动下通过负压的吸聚管对纱线进行附加集聚纱线横截面积减小加捻三角区大大减小

紧密纺细纱机控制系统

紧密纺细纱机控制系统

紧密纺细纱机掌控系统细纱工序是成纱的最后一道工序,是将粗纱进一步牵伸30~50倍并加捻,纺成具有肯定特数、符合相关质量标准的细纱,供捻线、机织或针织使用。

纺织厂生产规模的大小是以细纱机总锭数表示的;细纱产量是决议各工序数量的依据;细纱的质量水平、原材料物料耗电量等指标、劳动生产率等是技术和管理水平的体现,因此,细纱工序在纺织厂中占有紧要的地位。

传统细纱机的牵伸原理与粗纱机基本相同,而卷绕和加捻则是由钢领和钢丝圈来完成的,所以称为环锭细纱机。

环锭细纱机和传统粗纱机一样由一台电机传动,通过齿轮箱变换各机构需要的速度。

在环锭细纱机各构成部分中,牵伸系统是反映细纱机性能和影响纱线质量的最关键因素,而新型的紧密纺纱技术通过对牵伸部分进行制造性改造,将牵伸区和集合区分别,在环锭纺罗拉牵伸与加捻之间叠加对纤维须条的气动凝集或集聚技术,加添了须条的紧密度,毛羽削减约20%,强力则提高约10%,同时,条干均匀度、机器效率等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不仅可以降低加工成本,同时可以削减后加工工序。

紧密纺的另一优点是与原细纱机完全一致,只多出一对集聚罗拉,在原环锭细纱机上也可进行改装,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紧密纺细纱机的掌控系统较环锭细纱机多而杂很多,首先是前后罗拉的严格同步,实现牵伸倍数和捻度的精密掌控,保证高支数纱线的成纱质量;其次是通过取消钢领和钢丝圈的传动齿轮,采纳先进的伺服掌控技术实现卷装的电子成形技术,从而实现了机械机构的简化、生产速度的提高、纱线支数和管纱成形的自动调整。

掌控系统方案在紧密纺细纱机的掌控系统,我们采纳了三套施耐德电气公司的TwinLine系列伺服驱动系统和无刷伺服电机,分别掌控前、后罗拉以及钢领板;采纳两台ATV31系列变频器,分别掌控主传动电机和风机;整个系统采纳MicroPLC掌控,同时采纳XBT—G5.7”黑白触摸屏进行系统操作和监控。

掌控系统简介TwinLine系列是施耐德电气公司推出的宽范围的伺服驱动器和无刷伺服电机产品,集成了先进和优化的无刷电机掌控技术,并具备IEC61131—3标准的编程功能和各种开放的接口,通过脉冲/方向、I/O 或现场总线等方式掌控,电机功率范围为0.3~13.8Nm,速度范围为4500~12000rpm,可以快捷充足各种实时应用要求,实现经济化、智能化的应用解决方案。

紧密纺细纱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紧密纺细纱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紧密纺细纱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核心提示:紧密纺细纱机项目投资环境分析,紧密纺细纱机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紧密纺细纱机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紧密纺细纱机行业竞争格局分析,紧密纺细纱机行业财务指标分析参考,紧密纺细纱机行业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紧密纺细纱机项目建设条件与选址方案,紧密纺细纱机项目不确定性及风险分析,紧密纺细纱机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提供国家发改委甲级资质专业编写:紧密纺细纱机项目建议书紧密纺细纱机项目申请报告紧密纺细纱机项目环评报告紧密纺细纱机项目商业计划书紧密纺细纱机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紧密纺细纱机项目节能评估报告紧密纺细纱机项目规划设计咨询紧密纺细纱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批地,融资,贷款,申请国家补助资金等【关键词】紧密纺细纱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申请报告【交付方式】特快专递、E-mail【交付时间】2-3个工作日【报告格式】Word格式;PDF格式【报告价格】此报告为委托项目报告,具体价格根据具体的要求协商,欢迎进入公司网站,了解详情,工程师(高建先生)会给您满意的答复。

【报告说明】本报告是针对行业投资可行性研究咨询服务的专项研究报告,此报告为个性化定制服务报告,我们将根据不同类型及不同行业的项目提出的具体要求,修订报告目录,并在此目录的基础上重新完善行业数据及分析内容,为企业项目立项、上马、融资提供全程指引服务。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在制定某一建设或科研项目之前,对该项目实施的可能性、有效性、技术方案及技术政策进行具体、深入、细致的技术论证和经济评价,以求确定一个在技术上合理、经济上合算的最优方案和最佳时机而写的书面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内容是要求以全面、系统的分析为主要方法,经济效益为核心,围绕影响项目的各种因素,运用大量的数据资料论证拟建项目是否可行。

对整个可行性研究提出综合分析评价,指出优缺点和建议。

为了结论的需要,往往还需要加上一些附件,如试验数据、论证材料、计算图表、附图等,以增强可行性报告的说服力。

矿产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紧密纺长车细纱机控制系统方案施耐德电气纺织和服装行业市场部石彦丽2012.5文档包括以下内容1.细纱机简介2.细纱机控制系统要求3.施耐德电气控制系统方案4.可视化能源管理单元简介5.主要元件清单1.细纱机简介细纱机是环锭纺纱工艺中的最后一道工序,其任务是将粗纱的纱条进行牵伸和加捻形成细纱,并卷绕到纱管上。

长车细纱机大多为1008锭的配置,最多的也可达到1200锭。

集体落纱的长车细纱机需要有自动落纱的人字臂结构,当纱管满纱后,自动落下满纱管,换上空管。

卷绕成型质量是细纱机管纱的重要质量指标,成型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后道络筒工序的退绕过程,对络筒机的生产效率有很大的影响。

目前大部分细纱机仍采用机械凸轮成型,在管纱的各个卷绕阶段通过固定的凸轮外形,调整刚领板的速度和升降位置,使之卷绕成标准的管纱。

随着纺纱技术的发展,良好的成型和灵活地工艺调整方法越来越成为细纱机的重要发展方向,高性能的细纱机均采用电子凸轮取代机械凸轮箱,使成型的过程更灵活可控,也使管纱的质量上升到新的高度。

2. 细纱机控制要求2.1 长车细纱机的设计要求该细纱机设计锭数为1008或1200锭,锭子采用一个主轴电机集中传动,电机功率为45kw,紧密纺风机采用变频驱动,电机功率为11kw。

刚领板部分要求实现电子凸轮成型,成型曲线中各部分参数可以通过人机界面设定,刚领板采用伺服驱动,要求系统掉电时实现位置的记忆,保证下次上电时仍从当前位置卷绕。

长车细纱机采用集体落纱,落纱部分采用人字臂机构,其驱动来自于伺服电机,要求伺服位置定位精确,参数调整灵活。

主电机和刚领板电机要求共直流母线连接,最好能实现掉电受控停车。

HMI采用触摸屏,10”彩色。

触摸屏编程口和通讯口独立,通过串口与PLC通讯,部分高端机型需要有以太网。

3.施耐德电气长车控制系统方案3.1 高性能控制系统方案:运动控制器集中控制方案3.1.1 方案框图如下3.1.2 方案一说明整体方案采用运动控制器,通过CANopen总线控制集落伺服电机、主轴和紧密纺变频器。

主轴编码器脉冲输入到运动控制器LXM058的主轴脉冲接口,运动控制器内置电子凸轮曲线,通过Motionbus总线控制刚领板伺服,实现电子成型。

锭子变频器和刚领板伺服驱动器实现共直流母线连接,当系统失电时,通过CANopen 总线检测到电压降低后启动主变频母线电压保持功能,通过主电机能量回馈实现两电机同步停车,保证系统失电时不断纱,减少重新启动时的工作量。

注:上述掉电停车需要根据主轴传动部分的机械承受力确定停车时间,测试回馈能量能够保持母线电压的最长时间,效果待测试。

3.1.3 方案一的硬件配置主控制器LMC058内置CANopen、Motionbus、RS485、以太网接口和USB、MiniUSB等通讯接口。

内置两轴电子凸轮控制器,内置主轴编码器接口,支持USB下载,支持MiniUSB口编程。

本体内置42个IO,26DI,包括10路快速输入,最高可配置8路高速计数输入,最高200KHz,16路晶体管输出,包括4路快速输出,可配置为两路PWM输出,频率100KHzATV71变频器驱动锭子电机,高性能电机,可速度或力矩模式运转,可扩展多种卡,可做闭环,可驱动同步电机等ATV32变频器驱动紧密纺电机,紧凑型书本式,可与伺服等并排安装,高性能变频器,可扩展,并内置简单逻辑控制功能LXM32伺服控制集落人字臂和刚领板成型,BMH电机反馈精度高达13万,可实现精确的定位3.2 高性价比的方案:两个PLC分散控制方案3.2.1 方案二控制系统框图3.2.2 方案二说明整体方案两个PLC控制器,分别位于车头和车尾,两个PLC控制器都内置以太网接口,可以通过以太网连接触摸屏,或两个PLC直接通讯,实现车头和车尾的数据交换。

主轴编码器脉冲输入到车头控制器M218的高速输入接口,M218的输出脉冲采用多点位置模式控制刚领板伺服,模拟电子凸轮曲线,实现电子成型。

车尾控制器负责整机逻辑控制及主轴变频、紧密纺风机变频和集体落纱伺服电机的控制和调速,其中变频器采用模拟量输出控制,伺服采用脉冲输出,实现落纱伺服的多段位置精确定位。

3.2.3 方案二硬件配置主控制器M218M218控制器,内置40点DI/O,最多有4通道高速计数,2路脉冲输出,内置以太网和两路串行总线ATV71变频器驱动锭子电机,高性能电机,可速度或力矩模式运转,可扩展多种卡,可做闭环,可驱动同步电机等ATV32变频器驱动紧密纺电机,紧凑型书本式,可与伺服等并排安装,高性能变频器,可扩展,并内置简单逻辑控制功能LXM32伺服控制集落人字臂和刚领板成型,BMH电机反馈精度高达13万,可实现精确的定位3.3 两种控制系统方案的特点3.3.1 方案一的优势●性能优异,LMC058内置电子凸轮,方便实现任何形状的凸轮曲线,如下图,最多可设置256个点。

●LMC058控制器内置多路通讯总线◆内置CANopen总线控制变频器和集落伺服,节省硬件连线,方便读取驱动器的各种运动状态◆内置Motionbus运动控制总线,可以精确跟随主轴位置,实现电子凸轮曲线◆内置串口,可连接人机界面或任意串口设备◆内置以太网接口,可以实现编程和下载、设备联网,内置webserver,可以远程访问CPU,如果选择以太网接口的人机界面,可以通过以太网连接人机界面●LMC058为双核CPU,处理速度快,64MRAM,128M flash,可以实现复杂机器控制,可以实现快速响应。

3.3.2 方案一的劣势●与M218相比,LMC058的成本略高●布线较复杂,由于车头车尾采用一个控制器,需要长距离接线3.3.3 方案二的优势●车头车尾分别采用独立的控制器,使机身部分的布线简单,减少长距离走线带来的信号不稳定等问题●两PLC都内置以太网,方便联网●性价比高,PLC成本较低,还可以采用脉冲型伺服驱动器,降低驱动器的成本3.3.4 方案二的劣势●M218无内置的电子凸轮曲线,通过多点位置模式实现模拟的电子凸轮曲线,是开环的控制模式●M218无内置CANopen总线,不能通过总线实现变频器等的控制和监控4. 施耐德电气控制系统方案的可视化能源管理方案(推荐)作为能效管理专家,施耐德电气有完整的能源管理解决方案。

针对纺织机械,可视化的能源管理平台是一个性价比优异的附加模块,只需要少量成本,就可以让机器的耗能看得见,并可以帮助用户监测电能的使用效率。

可视化的能源管理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硬件部分需要一个测量电表,测量机器用电情况,包括消耗的电量、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等信息,通过串行接口将数据传送到控制器。

软件部分包括somachine平台的专用电能管理功能块,在somachine平台导入该模块,就可以方便的实现能源可视化管理。

可视化能源管理的硬件配置:带串行输出接口的专用电表带串行输入的PLC控制器能源管理页面如下图:5. 方案配置清单方案一清单:类别型号描述数量备注LMC058LF42 26DI,16晶体管输出 1TM5SDI12D 12DI输入模块 1TM5ACBM11 输入模块总线基座 1TM5ACTB12 输入模块接线端子 1TM5SDO4R 4点继电器输出 4TM5ACBM12 输出模块总线基座 4 PLCTM5ACTB32 输出模块接线端子 4ATV71HD55N4Z 主变频,55KW 1 变频器ATV71HD15N4Z 紧密纺风机变频器,15KW 1BMH1402P12A1A刚领板伺服电机3.5KW,3000RPM,11.2Nm 1LXM32AD72N4 刚领板伺服驱动器 1VW3M5102R500 刚领板电机动力电缆50米 1VW3M8102R500 刚领板电机反馈电缆50米 1 伺服BMH1402P11F1A集落电机3.5KW,3000RPM,11.2Nm,抱闸 1LXM32AD72N4 集落伺服驱动器 1 VW3M5102R100集落动力电缆10米1 VW3M8102R100 集落反馈电缆10米1 VW3CANTAP2 CANopen 分线盒,1入2出 1 VW3M3805R010 CANopen 预制电缆1米 1 VW3 CAN CARR1CANopen 预制电缆1米 3 CANopen 附件 TCSCAR013M120终端电阻 1HMIHMIGXO550210.2寸触摸屏,USB 接口,RS485接口等1方案二清单:类别 型号描述数量备注 PLC TM218LDAE40DRPHN 40点PLC 本体模块,4HSC ,2PTO ,以太网 2 总点数:48点入,32点出 ATV71HD55N4Z 主变频,55KW1 变频器ATV71HD15N4Z 紧密纺风机变频器,15KW1 BMH1402P12A1A 刚领板伺服电机3.5KW,3000RPM,11.2Nm 1 LXM32MD72N4 刚领板伺服驱动器1 VW3M5102R500 刚领板电机动力电缆50米 1 VW3M8102R500 刚领板电机反馈电缆50米1 BMH1402P11F1A 集落电机3.5KW,3000RPM,11.2Nm ,抱闸 1 LXM32CD72N4 集落伺服驱动器 1 VW3M5102R100集落动力电缆10米1 伺服VW3M8102R100 集落反馈电缆10米1 VW3CANTAP2 CANopen 分线盒,1入2出 1 VW3M3805R010 CANopen 预制电缆1米 1 VW3 CAN CARR1 CANopen 预制电缆1米 3 CANopen 附件 TCSCAR013M120 终端电阻 1HMIHMIGXO550210.2寸触摸屏,USB 接口,RS485接口等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