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不能淫(公开课经典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孟子对大丈夫的阐述精髓是什么?
富贵不能淫———高官厚禄不能乱我心 贫贱不能移———家贫位卑不能改变我志向 威武不能屈———威力相逼不能使我卑躬屈膝
3.怎样才能做到有大丈夫之道呢?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贯彻儒家倡导的仁义礼 )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有‚用之则 行,舍之则藏‛的立身处世态度)
句意 富贵不能使其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其改 变节操,威武不能使其屈服意志。这就是人们 所说的大丈夫(或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译文
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 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 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 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 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 家里,一定要恭敬. 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 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 至于大丈夫,则应该 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 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 同前 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使 其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其改变节操,威武不能使其屈服 意志。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丈夫(或这样才叫做大丈 夫)!‛
孟子认为,真正的大丈夫有两个标准: 一是要有‚行天下之大道‛的远大志向和 抱负,并能将此大道推行到广大人民中 去; 二是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 武不能屈‛的道德操守。只有这样,才 算得上是大丈夫。
纵横家 纵横家,出自《汉书·艺文志》后因称凭辩才 进行政治活动者为‚纵横家‛。 纵横即合纵连横。 他们朝秦暮楚,事无定主,反复无常,设第划谋多 以国家政治需要出发。合纵派的主要代表是苏秦, 连横派的主要代表是张仪。 《资治通鉴·周显王 三十六年》‚ 张仪者, 魏人,与苏秦俱事鬼谷先 生 ‛。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 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母命之, 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 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 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 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 淫,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 夫。‛
留神,当心。
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
介词,把。 道理。
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正理。
பைடு நூலகம்
句意 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 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 原则的,是妾妇之道。‛
动词,居住。
名词,居所。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
道路。
行天下之大道。
句意 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 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 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
得到,实现。
实行。
固守,坚持。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志向。 原则。
句意 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 同前进; 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 原则。
动词使动用法,使… …迷惑。
动词使动用法,使… …屈服。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威胁暴力。 动词使动用法,使… …改变。
此之谓大丈夫。”
理解精髓
1、公孙衍、张仪是大丈夫吗?
妾
妇 妻
苏秦使锥子扎腿的时候,自己发狠道:‚哪有游说 人主不能得金玉锦绣,不能取卿相之尊的道理!‛这 正是战国策士的心思。他们凭他们的智谋和辩才,给 人家画策,办外交;谁用他们就帮谁。他们是职业的, 所图的是自己的功名富贵;帮你的时候帮你,不帮的 时候也许害你。翻覆,在他们看来是没有什么的。本 来呢,当时七雄分立,没有共主,没有盟主,各干各 的,谁胜谁得势。国际间没有是非,爱帮谁就帮谁, 反正都一样。苏秦说连横不成,就改说合纵,在策士 看来,这正是当然。张仪说舌头在就行,说是说非, 只要会说,这也正是职业的态度。他们自己没有理想, 没有主张,只求揣摩主上的心理,拐弯儿抹角投其所 好。 ——《经典常谈·<战国策>第八》
怎么。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代词,这,这个。
子未学礼乎? 句意:
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 你没有学过礼吗? ”
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
代词,他。
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
句意: 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 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
训导,告诫。
原文: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人名,纵横家的信徒。 公孙衍:人名,即魏国人犀首,著 名的说 客。张仪:魏国人,与苏秦同为纵横家的 主要代表。致力于游以路横去服从秦国, 与苏泰“合纵”相对。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安静 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
句意:
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 大丈夫吗?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 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
公孙衍、张仪大丈夫哉! 公孙衍、张仪诚大丈夫哉! 公孙衍、张仪岂不大丈夫哉?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是 非大丈夫也! 是焉为大丈夫乎?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标红的字体为课下注解中的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 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母命之, 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 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 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 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 淫,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 夫。‛
《孟子》
富 贵 不 能 淫
剧作家田汉赋诗大加称赞,诗云:
八载留须罢歌舞, 坚贞儿辈出伶官。 轻裘典去休相虑, 傲骨从来耐岁寒。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
-----《孟子•万章下》
作者知多少
孟子(前372年-前 289年),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期邹国人。中国古 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著有《孟子》一书。孟子 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 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 家宗师,有‚亚圣‛之称, 与孔子合称为‚孔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