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SH原油油污清洗剂通用技术条件

合集下载

内衬油管通用技术条件(QSH1020 1889-2011)

内衬油管通用技术条件(QSH1020 1889-2011)

Q/SH1020 1889—2011
内衬油管通用技术条件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内衬油管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 HSE 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油田采油、注水井用聚乙烯材料内衬油管的制造和验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表 1 内衬油管用接箍长度
接箍最小长度
序号
代号
mm
外加厚油管
不加厚油管
1
2 7/8
158
151
2
3 1/2
171
166
3
4 1/2
186
182
4.2.2.2 内衬油管所用接箍内壁中部应喷涂环氧粉末进行防腐处理,涂层厚度为 0.2mm~0.4mm,并不 影响油管螺纹的连接性能,环氧粉末防腐涂层应符合 Q/SH1020 1718 的规定。如果采用其他防腐处理, 其防腐性能不应低于环氧粉末涂层防腐性能。 4.2.3 衬管 4.2.3.1 衬管表面应光洁,无夹渣、凹坑等缺陷,其壁厚应均匀。 4.2.3.2 衬管性能要求见表 2。
表 7 抽样方案表
批量

1200
抽样数量 根
2~15
2
16~25
3
26~90
5
91~150
8
151~280
13
281~500
20
501~1200
32
1201~3200
50
3201~10000
80
4
Q/SH1020 1889—2011
6.2 出厂检验 内衬油管须经检验部门按照表8规定的项目检验后方可出厂。 表 8 出厂检验项目及检验方法

油田用采油助剂中有机氯含量检测影响因素

油田用采油助剂中有机氯含量检测影响因素

油田用采油助剂中有机氯含量检测影响因素近年来,各大油田对助剂中有机氯的含量要求非常严格。

结合实际工作,对目前有机氯含量检测方法进行了仔细分析,找出了影响测定结果准确度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一种更加精确实用的检测方法,供相关检测人员进行参考。

标签:油田助剂;有机氯;检测前言目前油田用来测定有机氯含量的标准主要参照SY/T6300-2009《采油用清、防蜡剂通用技术条件》、GB/T18612-2011《原油有机氯含量的测定》以及中石化的Q/SH0052-2007《采油用清防蜡剂技术要求》、Q/SHCG39-2012《油田化学剂中有机氯含量测量方法》。

这几个标准中的测定方法都是:称取样品0.005~0.05g 在石英氧气燃烧瓶燃烧,使有机氯变成无机氯,NaOH溶液吸收,用微库伦法测定氯离子的浓度,得到样品中的总氯含量,再减去直接测得的无机氯含量,即得到样品中的有机氯含量。

经过对标准的长期应用,发现很多油田助剂的技术要求中,有机氯要求是零,而对氯含量很低的产品,实际测量误差是很大的,所以在有机氯含量检测过程中应尽量提高准确度。

1化学药剂有机氯检测方法的干扰影响研究目前油田用化学剂中有机氯检测的现行最新标准是Q/SHCG39-2017,该标准规定了三种检测方法,分别是氧燃烧瓶法、微库仑法和单波长X射线荧光光谱法,后两种方法是2017年8月在旧标准氧燃烧瓶法基础上新提出的,其中微库仑法主要包括甲苯萃取、水洗、离心、测定等步骤;单波长X射线荧光光谱法是基于氯元素电子跃迁产生特定波长0.473nm处的X射线原理,使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进行测定。

油田化学药剂涉及种类多,有表面活性剂、降粘劑、酸化解堵剂、缓蚀剂等,在有机氯检测过程中,发现部分样品检测结果相对偏差大。

对全年检测结果准确度不达标的16个样品的影响因素类型的数量进行了分类统计,可以看出影响化学药剂有机氯检测准确度的主要因素有5方面:①样品燃烧不充分;②高含无机氯样品检测结果准确性差,检测时间长;③样品基线不稳,转化率较低;④微库仑法分离水洗时,乳化现象严重;⑤干扰离子影响,凡是与Cl-或Ag+反应的离子均有可能干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如Br-、I-、MnO4-、NO2-、SO42-、NH4+等。

QSH10201518-2013油层清洗剂通用技术条件

QSH10201518-2013油层清洗剂通用技术条件

QSH10201518-2013油层清洗剂通用技术条件Q/SH1020 1518-2013代替 Q/SH1020 1518-2006油层清洗剂通用技术条件2013-07–05 发布 2013-07–15 实施Q/SH1020 1518-2013I前言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Q/SH1020 1518—2006《油层清洗剂通用技术条件》。

本标准与 Q/SH1020 1518—2006 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变化如下:——标准适用范围由“实验室评价和质量检验”改为“采购和质量检验” ;——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删除作废标准,增加新标准;——技术要求中增加了“有机氯含量”项目及其指标;——技术要求中将“pH值”项目的指标由“5~10”改为“6~8” ;——技术要求中对“凝点”的指标增加了特殊备注;——试验方法中 4.4中的引用标准改为“GB/T 21615” ;——试验方法中4.7.1 中删除了“医用脱脂棉” ,增加对蒸馏水、三角漏斗、塑料洗瓶的要求;——试验方法中4.7.2.4 增加了对油砂贮存条件和保质期的要求;——试验方法中 4.7.2.6 完善了油砂清洗步骤;——检验规则等表述更加规范,“安全和环保要求”改为“HSE 要求” 。

本标准由胜利石油管理局油气采输专业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任卓琳、蒋绍辉、张阳、张云芝、牟英华。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Q/SL 1518—2001、Q/SH1020 1518—2006。

Q/SH1020 1518-20131 油层清洗剂通用技术条件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油层清洗剂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HSE 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油层清洗剂的采购和质量检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QSH高温稠油降粘剂通用技术条件

QSH高温稠油降粘剂通用技术条件

Q/SH1020 2193-2013高温稠油降粘剂通用技术条件2013-07–05 发布 2013-07–15 实施Q/SH1020 2193-2013前 言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胜利石油管理局油气采输专业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胜利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贺文媛、曹秋芳、宋 丹、赵晓红、王善堂。

IQ/SH1020 2193-20131高温稠油降粘剂通用技术条件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水溶性高温稠油降粘剂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以及 HSE 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水溶性高温稠油降粘剂的采购和质量检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6678-2003 化工产品采样总则GB/T 6679 固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GB/T 6680 液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Q/SH1020 2093 油田化学剂中有机氯含量测定方法3 技术要求高温稠油降粘剂的质量要求应符合表 1的规定。

表 1 高温稠油降粘剂的质量要求 指标 项目液体 固体 外观均匀液体,无机械杂质 自由流动粉末及颗粒,无结块 水溶性溶于水 pH 值(1.0%的水溶液)7.0~9.0 固含量≥30.0% 2000~5000 ≥95.0% 5000~10000 ≥98.0% 降粘率(50℃或油层温度) 原油粘度 mPa·s10000~50000 ≥99.0% 耐温性能(300℃、24h 处理)降粘率保持在原有的92%以上 乳液状态油滴均匀分散在水中,未见透明水层 高温后沉降脱水率≥80% 有机氯含量 0.0%Q/SH1020 2193-201324 试验仪器a)分析天平:感量 0.01g;b)恒温干燥箱:室温~350℃,控温精度±2℃;c)高温高压热处理容器:内径 25mm,长度 150mm;d)BROOKFIELD 粘度计或同类产品:精度 1mPa·s;e) 搅拌器;f)精密 pH 试纸;g)恒温水浴:可控制在(50±1)℃。

油田助剂有机氯含量测定

油田助剂有机氯含量测定

一、引言现阶段,我国针对于油田当中有机氯含量所进行的测定,主要的标准通常都是以SY/T 6300 2009 9《采油用清、防蜡剂通用技术条件》、GB/ T 18612-2011《原油有机氯含量的测定》以及中石化的Q/SH 0052-2007《采油用清防蜡剂技术要求》、Q/SHCG 39-2012《油田化学剂中有机氯含量测量方法》为参照。

在这些标准当中,对油田有机氯含量的定的方法均为:先称取0.005~0.05g的样品,将其置于石英氧气燃烧瓶内燃烧,从而让有机氯变为无机氯,NaOH溶液吸收,通过微库伦法来对氯离子浓度进行的定,从而明确样品内的总氯含量,之后减去所测到的无机氯含量,就能够获取到样品内有机氯的具体含量。

在对相关标准的实际应用当中能够发现,在许多油田助剂的技术要求内,对于有机氯的要求都是0,但实际上,针对氯含量非常低的产品,其测量误差往往较大。

因此,在对测定标准进行执行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充分把握其中的要点,做好检测工作,以此来有效确保所测得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

二、油田助剂有机氯含量测定的影响因素在实践操作以及对比实验当中能够得知,在对油田助剂的有机氯含量进行测定的过程中,必须要高度重视样品称量、样品燃烧、冲洗移液等环节当中的内容,否则就很容易导致最总的检测结果受到影响。

1.样品称量许多油田助剂都有着易挥发的特点,在对样品进行称量的过程当中,样品损失的可能性较大,倘若不做好对此方面问题的处理,就将会导致所检测到的数据变得不再可靠。

此外,在标准当中规定于0.06g脱脂棉中滴加0.005~0.05g 样品,要知道,0.05和0.005有着十倍的差距,范围很大,这就容易使得检测人员出现困惑,在实际称量过程中,哪个范围段最为合理,必须要对此进行明确。

2.样品燃烧必须要严格控制脱脂棉于燃烧瓶支持杆上缠绕的松紧程度,从而有效确保样品能够实现充分而良好的燃烧,保证测定过程的顺利进行。

此外,还要高度重视固态化学助剂的燃烧问题。

厨房油垢清洗剂执行标准

厨房油垢清洗剂执行标准

厨房油垢清洗剂执行标准1.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厨房油垢清洗剂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和质量保证。

本标准适用于由表面活性剂、有机溶剂、助剂等成分组成的厨房油垢清洗剂。

2. 引用标准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标准:GB/T 6682-2008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T 13174-2020 表面活性剂洗涤剂试验方法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厨房油垢清洗剂kitchen grease cleaner适用于清洗厨房内各种表面油垢的清洁剂。

4. 产品分类4.1 产品按成分和用途分为以下三类:a) 水基型清洗剂;b) 半水基型清洗剂;c) 有机溶剂型清洗剂。

5. 技术要求5.1 外观:产品应为清澈透明液体,无悬浮物、沉淀物。

5.2 气味:产品应具有温和的芳香味,无明显刺激性气味。

5.3 pH值:产品pH值应在6.0-8.0之间。

5.4 去污力:产品去污力应不低于标准值的80%。

5.5 安全性:产品应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标准,无毒无害。

6. 试验方法6.1 外观:用目视法检查产品的清澈度,以及是否有悬浮物和沉淀物。

6.2 气味:用鼻闻法检查产品的芳香味,以及是否具有明显刺激性气味。

6.3 pH值:用pH试纸或数字pH计测量产品的pH值。

6.4 去污力:按照附录A进行去污试验,比较样品与标准值的去污能力。

6.5 安全性:按照国家相关安全标准进行检测。

7. 检验规则7.1 出厂检验:每批产品均应进行外观、气味、pH值、去污力和安全性的检测。

7.2 型式检验:每半年进行一次型式检验,检测所有技术要求的项目。

7.3 不合格项目判定:若有一项指标不合格,则判定该批次产品为不合格产品。

7.4 取样规则:每批产品按照1%的比例进行取样,但不得少于5瓶(件)。

7.5 判定规则:若出厂检验或型式检验中,有不合格项目,则对该项目进行复检,若复检仍不合格,则判定该批次产品为不合格产品。

QSH1020 1518-2013油层清洗剂通用技术条件

QSH1020 1518-2013油层清洗剂通用技术条件

Q/SH1020 1518-2013代替 Q/SH1020 1518-2006油层清洗剂通用技术条件2013-07–05 发布 2013-07–15 实施Q/SH1020 1518-2013I前 言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 Q/SH1020 1518—2006《油层清洗剂通用技术条件》。

本标准与 Q/SH1020 1518—2006 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变化如下:——标准适用范围由“实验室评价和质量检验”改为“采购和质量检验” ;——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删除作废标准,增加新标准;——技术要求中增加了“有机氯含量”项目及其指标;——技术要求中将“pH值”项目的指标由“5~10”改为“6~8” ;——技术要求中对“凝点”的指标增加了特殊备注;——试验方法中 4.4中的引用标准改为“GB/T 21615” ;——试验方法中 4.7.1 中删除了“医用脱脂棉” ,增加对蒸馏水、三角漏斗、塑料洗瓶的要求; ——试验方法中 4.7.2.4 增加了对油砂贮存条件和保质期的要求;——试验方法中 4.7.2.6 完善了油砂清洗步骤;——检验规则等表述更加规范, “安全和环保要求”改为“HSE 要求” 。

本标准由胜利石油管理局油气采输专业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任卓琳、蒋绍辉、张阳、张云芝、牟英华。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Q/SL 1518—2001、Q/SH1020 1518—2006。

Q/SH1020 1518-20131油层清洗剂通用技术条件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油层清洗剂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HSE 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油层清洗剂的采购和质量检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QSH0236-2008《原油破乳剂技术要求》

QSH0236-2008《原油破乳剂技术要求》

原油破乳剂技术要求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发布ⅠQ/SH 0236—2008前 言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开发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化采油助剂与机电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技术检测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曹金林 周海刚 王亭沂 隋林 杜灿敏 张娜 张志振IIⅠQ/SH 0236—2008原油破乳剂技术要求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原油破乳剂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原油破乳剂的质量检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61 石油产品闪点测定法(闭口杯法)GB/T 1884 原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密度实验室测定法(密度计法)GB/T 6678-2003 化工产品采样总则GB/T 6680 液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SY/T 5329 碎屑岩油藏注水水质推荐指标及分析方法SY/T 5402 石油含水量的测定 电脱法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轻质原油本标准中的轻质原油是指脱水原油20℃密度ρ≤865kg/m3的原油。

3.2中质原油本标准中的中质原油是指脱水原油20℃密度为865kg/m3<ρ<916kg/m3的原油。

3.3重质原油本标准中的重质原油是指脱水原油20℃密度ρ≥916kg/m3的原油。

3.4含聚原油本标准中的含聚原油是指聚合物驱采出原油。

4 技术要求原油破乳剂应符合表l的技术要求。

1Q/SH 0236—20082表1 技术要求项目 质量指标外观 均匀液体、无杂质闭口闪点,℃ ≥20轻质原油 ≥90中质原油 ≥90重质原油 ≥80脱水率,%含聚原油 ≥80自然原油乳状液 不低于1级水相清洁度人工原油乳状液 不低于2级注:聚合物驱采出原油“脱水率”均执行“含聚原油”指标。

油垢清洗剂

油垢清洗剂

油垢清洗剂
简单描述
用途:
本品主要用于循环水系统新装置开车等脱脂处理和炼油厂开车前清洗油垢 , 同时也可作为炼油系统发生泄漏后为溢油处理剂。

详细介绍
性能:
本品主要由多种表面活性剂及助剂组成 , 有较强的渗透、乳化、去油垢性能 , 不含无机酸碱 , 故对设备元腐蚀性。

用途:
本品主要用于循环水系统新装置开车等脱脂处理和炼油厂开车前清洗油垢 , 同时也可作为炼油系统发生泄漏后为溢油处理剂。

质量指标:
(a) 外观 : 无色透明液体
(b) 密度(20 ℃ ),g/cm3:0.90-1.10
(c)PH(1% 水溶液): ≤8.0
使用方法:
按系统保有水量计 , 新装置开车投用脱脂处理有预膜前清洗处理时, 一次性于循环水泵吸入口50-l00mg/L, 最多可投加200-300mg/L,PH6.0-8.0, 循环 8-12 小日才 ; 作漏油处理时 , 一般用量 50-100mg/L, 维持 2-3 天 , 如有大量泡沫产生 , 可添加10-2Omg/L 消泡剂。

金属管。

QSH1020 0888-2013原油油污清洗剂通用技术条件

QSH1020 0888-2013原油油污清洗剂通用技术条件

Q/SH1020 0888-2013代替 Q/SL 0888-1999原油油污清洗剂通用技术条件2013-07-05 发布 2013-07-15 实施Q/SH1020 0888-2013前 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Q/SL 0888—1999《原油油污清洗剂通用技术条件》。

本标准与Q/SL 0888—1999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修订了pH值指标的要求;——修订了腐蚀性指标的检测,用标准N-80钢代替了原标准中的45号钢、Z30铸铁、H62黄铜和LY12硬铝 四种材质,并确定了新的外观和腐蚀量要求;——删除了防锈性、高温稳定性和低温稳定性三项指标;——增加了有机氯含量指标;——增加了HSE要求。

本标准由胜利石油管理局油气采输专业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胜利油田分公司技术检测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红霞、张 娜、杜灿敏、孙凤梅、曹金林。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Q/SL 0888—1993、Q/SL 0888—1999;——Q/SL 0925—1994。

IQ/SH1020 0888-20131原油油污清洗剂通用技术条件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原油油污清洗剂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 HSE 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原油油污清洗剂的采购和质量检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494 建筑石油沥青GB/T 6678—2003 化工产品采样通则GB/T 6680 液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GB/T 8170 数值俢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GB/T 13173—2008 洗涤剂发泡力的测定(Ross-Miles法)Q/SH1020 2093 油田化学剂中有机氯含量测定方法3 技术要求原油油污清洗剂应符合表 1 的技术要求。

中石油清洗剂标准

中石油清洗剂标准

中石油清洗剂标准一、清洗剂类型中石油清洗剂标准规定了以下几种类型的清洗剂:1. 酸性清洗剂:适用于清除金属表面的锈迹和油污。

2. 碱性清洗剂:适用于清除油污和油脂,对某些酸性物质也有较好的清洁效果。

3. 溶剂型清洗剂:适用于清除顽固污渍和油污,具有较强的渗透和溶解能力。

4. 乳液型清洗剂:适用于清洁轻度的油污和尘埃,具有一定的防锈作用。

5. 半水基清洗剂:适用于清洁轻度油污,具有快干、防锈等特点。

二、清洗剂性能指标中石油清洗剂标准规定了清洗剂的性能指标,具体如下:1. 外观:清洗剂应清澈透明,无明显杂质和沉淀物。

2. 气味:清洗剂应无刺激性气味,对人和环境无害。

3. 酸碱度:酸性清洗剂的PH值应在2-4之间,碱性清洗剂的PH值应在9-11之间。

4. 溶解性:清洗剂应具有良好的溶解性,能够快速均匀地分散在水中。

5. 防锈性:清洗剂应具有一定的防锈性,能够保护金属表面在清洗过程中不被腐蚀。

6. 稳定性:清洗剂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不易分解变质。

7. 安全性能:清洗剂应无毒、无害、不燃、不爆,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标准。

三、清洗剂安全性中石油清洗剂标准规定了清洗剂的安全性指标,具体如下:1. 清洗剂应无毒、无害,对皮肤和眼睛无刺激,不会引起过敏反应。

2. 清洗剂的成分应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规定,不含有有毒有害物质。

3. 清洗剂在使用过程中应不产生有害气体和烟尘,不会污染环境。

4. 清洗剂应易清洗,不留残渣,防止对设备和管道造成堵塞或腐蚀。

5. 清洗剂应储存安全,不燃、不爆,不易分解变质。

四、清洗剂环保要求中石油清洗剂标准规定了清洗剂的环保要求,具体如下:1. 清洗剂的成分应符合国家环保法规和标准的规定,无毒、无害、无刺激性气味。

2. 清洗剂在使用过程中应不产生有害气体和烟尘,不污染环境。

3. 清洗剂的包装应采用可回收利用的材料,减少资源浪费。

4. 清洗剂在使用后应易于处理和排放,不会对水源和土壤造成污染。

内衬油管通用技术条件(QSH1020 1889-2011)

内衬油管通用技术条件(QSH1020 1889-2011)

图 2 衬管结合性能检测方法示意图 5.8 通径检测
采用通径规进行全长检测,通径规尺寸见表 6,两端倒圆角不小于 R3。 表 6 内衬油管用通径规尺寸
单位为毫米
序号
代号
通径规直径
通径规长度
1
2 7/8
51
1200
2
3 1/2
64
1200
3
4 1/2
86
6 检验规则
6.1 取样规则
内衬油管出厂检验按生产批次进行抽检,抽样方案见表 7。
Q/SH1020 1889-2011
代替 Q/SH1020 1889-2010
内衬油管通用技术条件
2011-10–31 发布
2011-11–15 实施
Q/SH1020 1889-2011
前言
本标准代替 Q/SH1020 1889—2010《内衬抗磨抗腐油管通用技术条件》。 本标准与 Q/SH1020 1889—2010 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由《内衬抗磨抗腐油管通用技术条件》改为《内衬油管通用技术条件》; ——范围中“本标准适用于油田采油、注水井用内衬油管的制造和验收”改为“本标准适用于油田
内衬油管在运输过程中应轻吊轻放,防止油管变形和损伤。其它运输要求应符合 GB/T 17745 的规定。 7.4 贮存
内衬油管应按内衬类型及油管尺寸规格分类存放,存放处应通风。应尽量避免阳光的长期照射, 在空气中的存放时间不宜超过 12 个月。其它贮存要求应符合 GB/T 17745 的规定。 8 质量合格证
无缝钢管
钢级 J55
重量代号 6.50
规格代号 2 7/8
2009 年 7 月生产
API 会标标志

QSH1020 1452-2013油田采出水处理用防垢剂通用技术条件

QSH1020 1452-2013油田采出水处理用防垢剂通用技术条件

Q/SH1020 1452-2013代替 Q/SHSLJ 1452-2002油田采出水处理用防垢剂通用技术条件2013-07-05 发布 2013-07-15 实施Q/SH1020 1452—2013前 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Q/SHSLJ 1452—2002《油田采出水处理用防垢剂通用技术条件》。

本标准与Q/SHSLJ 1452—2002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增加了“凝点”检测要求;——增加了“有机氯含量”技术要求;——删除了“专用于防硫酸钙垢的防垢剂”的技术指标。

本标准由胜利石油管理局油气采输专业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胜利油田分公司技术检测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 松、周海刚、孙凤梅、郑 重、王炳升、董晓通、代海鹰。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Q/SL 1452—1988、Q/SHSLJ 1452—2002。

IQ/SH1020 1452—20131油田采出水处理用防垢剂通用技术条件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油田采出水处理用防垢剂(以下简称防垢剂)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 志、包装、运输、贮存及 HSE 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碳酸钙、硫酸钙垢型防垢剂的采购和质量检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本。

GB/T 510 石油产品凝点测定法GB/T 601 化学试剂 滴定分析(容量分析)用标准溶液的制备GB/T 603 化学试剂 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GB/T 6678—2003 化工产品采样总则GB/T 6680 液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Q/SH1020 2093 油田化学剂中有机氯含量测定方法3 技术要求防垢剂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1规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SH1020 0888-2013代替 Q/SL 0888-1999原油油污清洗剂通用技术条件2013-07-05 发布 2013-07-15 实施Q/SH1020 0888-2013前 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Q/SL 0888—1999《原油油污清洗剂通用技术条件》。

本标准与Q/SL 0888—1999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修订了pH值指标的要求;——修订了腐蚀性指标的检测,用标准N-80钢代替了原标准中的45号钢、Z30铸铁、H62黄铜和LY12硬铝 四种材质,并确定了新的外观和腐蚀量要求;——删除了防锈性、高温稳定性和低温稳定性三项指标;——增加了有机氯含量指标;——增加了HSE要求。

本标准由胜利石油管理局油气采输专业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胜利油田分公司技术检测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红霞、张 娜、杜灿敏、孙凤梅、曹金林。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Q/SL 0888—1993、Q/SL 0888—1999;——Q/SL 0925—1994。

IQ/SH1020 0888-20131原油油污清洗剂通用技术条件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原油油污清洗剂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 HSE 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原油油污清洗剂的采购和质量检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494 建筑石油沥青GB/T 6678—2003 化工产品采样通则GB/T 6680 液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GB/T 8170 数值俢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GB/T 13173—2008 洗涤剂发泡力的测定(Ross-Miles法)Q/SH1020 2093 油田化学剂中有机氯含量测定方法3 技术要求原油油污清洗剂应符合表 1 的技术要求。

表 1 技术要求 项 目指 标 液体产品均匀,不分层,无沉淀 浆状产品膏体均匀,无结块,无明显离析现象 外观 粉(粒)状产品松散,无结块 溶解性 3%水溶液均匀无杂质 液体产品≤80% 浆状产品≤50% 水份 粉(粒)状产品≤30% pH值(3%水溶液)7~11 清洗力(3%水溶液,60℃)≥90% 泡沫性能 * (50℃±2℃),mm (即时高度)≤80,(5min高度)≤20外观 0级腐蚀性 (80℃±2℃,2h) 腐蚀量,mg ≤2漂洗性能 无可见清洗剂残留物有机氯含量0.0% * 对泡沫性能的要求,只适用于压力喷洗用的清洗产品。

4 仪器设备Q/SH1020 0888-20132 仪器设备应符合以下要求:a) 称量瓶:Φ40 mm×25 mm,扁形带盖;b) 恒温干燥箱:室温~300℃,温度误差±2℃;c) 500 mL 烧杯或Φ90 mm×90 mm搪瓷药物缸,带盖;d) 试片架;e) S 形挂钩:用不锈钢丝弯制;f) 缸口横梁:用Φ2 mm不锈钢条弯成;g) 摆洗机:摆动频率(40±2)次/min,摆动距离(50±2)mm;h) 分析天平:感量 0.0001g、0.01g;i) 电热恒温水浴:精度±1℃;j) 温度计:0℃~100℃;k) 秒表。

5 试剂和材料试剂和材料应符合以下要求:a) 原油:外输混合油;b) 石油沥青:符合 GB/T 494 要求;c) 凡士林:医药用;d) 石蜡:60#精蜡;e) 钙基润滑脂:工业用;f) 丙酮:化学纯;g) 无水乙醇:化学纯;h) 石油醚:化学纯;i) 无水氯化钙(GaCl2):分析纯;j) 硫酸镁(MgSO4.7H2O):分析纯;k) N-80 钢试片:50 mm×10 mm×3 mm;用N-80 油管加工而成;l) 1Cr18Ni9Ti不锈钢试片: 50 mm×25 mm×3 mm。

6 试片的制备240#砂布铺在平板上,将试片(N-80 钢试片、不锈钢试片)打磨光亮,打磨方向平行于试片的 长边,打磨好的试片先用脱脂纱布或脱脂棉擦净,吊挂在 S 形钩上,浸入无水乙醇中,再用镊子夹 脱脂纱布或脱脂棉擦洗,然后把试片移至丙酮或(30~60)℃石油醚中漂洗,用热风吹干,把干净 试片连 S 形钩吊挂在试片架上备用。

7 试样制备用 250mg/L硬水(含无水氯化钙 0.165g/L,硫酸镁 0.247g/L)配制 3%的样品溶液作为试验溶液。

8 试验方法8.1 外观自然光下目测原样。

8.2 溶解性Q/SH1020 0888-20133取按第7章配制的试验溶液50 mL倒入具塞量筒内,室温下静置1 h后观察,溶液应均匀无杂质。

8.3 水份称取约2 g清洗剂样品(准确至0.0001g)于已恒量的称量瓶中,置于105℃±2℃烘箱内,微开 盖烘4 h,移入干燥器内冷却到室温,盖严称量。

水份含量按式(1)计算:1 100 A X m=´ %………………………………………(1) 式中: 1 X —— 水份含量;A —— 试样烘干后减少的质量;m ——试样的质量,g。

8.3.1 两个平行试验结果之差应小于0.5%,取其算数平均值为测定结果。

测试结果的数值俢约依 据 GB/T 8170 进行。

8.4 pH 值的测定蒸馏水配制 3%的样品溶液,用精密 pH 试纸测定溶液pH 值。

8.5 清洗力8.6 原理用清洗剂溶液浸泡、摆洗涂覆人造油污的金属试片,由洗去的油污量计算清洗力。

8.6.1 测定步骤8.6.1.1 人造油污的配制人造油污的配方比例如下(质量比):——原油:78%;——石油沥青:10%;——凡士林:5%;——石蜡:5%;——钙基润滑脂:2%。

按照配方比例,将原油、凡士林、钙基润滑脂混合,然后倒入称量好的石油沥青和石蜡,置于 电炉上慢慢加热,并不断搅拌,使固体沥青和石蜡熔解并混合均匀,即为人造油污。

8.6.1.2 人造油污的涂覆将按第6章准备好的试片,连试片架置于烘箱中,40℃±2℃温度下干燥30min,移至干燥器内, 冷却后称量。

将称量后的试片平放在干净的滤纸上,用小刮刀摄取人造油污(预热至80℃),均匀 地涂覆在试片一面的规定部位,其余表面不涂覆,如图1所示,并将试片两侧和底边多余的油污用滤 纸擦去,称量。

油污涂覆量应控制在0.08 g~0.19 g之间。

Q/SH1020 0888-20134图1 试片的涂覆8.6.1.3 摆洗取两个烧杯或搪瓷药物缸,分别倒入400mL蒸馏水和400mL试验溶液,将烧杯放置于恒温水浴锅 中,在60℃±2℃温度下恒温1h,将涂覆油污的试片夹持在摆洗机的摆架上,使试片表面垂直于摆动 方向。

在清洗剂溶液中浸泡3min后,立即开动摆洗机摆洗3min,取出试片在60℃±2℃,400mL蒸馏 水中摆洗30s,取出试片用滤纸擦去背面、两侧底边及夹具处沾上的油污,挂于试片架上,室温下冷 却吹干,称量。

8.6.2 结果计算清洗力按式(2)计算:12 102 100% m m X m m - =´ - ……………………………………(2) 式中: 2 X —— 清洗力;0 m —— 试片质量,g;1 m —— 涂覆油污试片清洗前的质量,g;2 m —— 涂覆油污试片清洗后的质量,g。

8.6.3 用三个试片做平行试验,所得结果中至少有两片结果相差不超过 3%,取算数平均值为测定 结果。

测试结果的数值俢约依据 GB/T 8170 进行。

8.7 泡沫性能按GB/T 13173—2008的规定,用按第7章配制的试液进行测定。

8.8 腐蚀性8.8.1 原理将金属试片浸入规定温度的清洗剂水溶液中,经规定时间后,以金属试片的外观变化和腐蚀量 评定清洗剂对金属的腐蚀性。

8.8.2 测定步骤8.8.2.1 在药物缸中加入按第7 章配制的试验溶液 400mL,放入恒温水浴锅中,使试液恒温在 80 ℃±2℃。

Q/SH1020 0888-201358.8.2.2 将按第 6 章准备好的N-80 钢试片连同试片架一起置于 40℃±2℃烘箱中干燥 30min, 冷却 后称量。

8.8.2.3 将试片吊挂于横放在药物缸口的横梁上, 并让试片全部浸在试液中 (下不触底上不露面)。

每个药物缸中放 2 片N-80 钢试片,浸泡 2h。

8.8.2.4 将试片取出后,用新煮沸冷却的蒸馏水漂洗(摆洗 10 次),再用丙酮或无水乙醇脱水, 吹干后检查外观。

8.8.2.5 将试片连同试片架置于 40℃±2℃烘箱中干燥 30min,冷却后称量。

8.8.3 结果计算试片腐蚀量按式(3)计算:34 3 ()1000 X m m =-´ (3)式中:3 X ——试片腐蚀量,mg;3 m ——试片腐蚀试验前的质量,g;4 m ——试片腐蚀试验后的质量,g。

8.8.4 结果评定8.8.4.1 腐蚀量测定中每个试样做两个平行样,取算数平均值为测定结果,平行数据之差不大于 0.4 mg。

8.8.4.2 N-80 试片的外观评定依据下面的评级标准:——0 级 表面无锈,无明显变化;——1 级 表面无锈,轻微变色或失光;——2 级 表面轻锈或不均匀变色;——3 级 表面大面积腐蚀。

8.9 漂洗性能8.9.1 测定步骤8.9.1.1 取两个烧杯分别倒入400mL 蒸馏水和 400mL 试验溶液 (按第7 章配制) 放入恒温水浴锅中, 使试液恒温在 60℃±2℃。

8.9.1.2 将按第 6 章准备好的不锈钢试片挂在 S 形挂钩上,全部浸在试液中 5min 后取出,立即用 滤纸吸去试片下端及孔眼的液体,垂直悬挂在试片架上。

将试片连同试片架置于 40℃±2℃烘箱中 干燥 30min。

8.9.1.3 取出试片在 60℃±2℃,400mL 蒸馏水中摆洗 10次(往返为 1 次),摆洗时间不应超过 10s,用热风吹干后检查试片表面有无清洗剂残留物。

8.9.1.4 用两片试片做平行试验。

8.9 有机氯含量按 Q/SH1020 2093 规定执行。

9 检验规则9.1 油污清洗剂按批检验,每供货一次的产品为一批。

9.2 按GB/T 6678—2003中7.6的规定确定抽样数量,按GB/T 6680的规定进行抽样。

抽样总量不应 少于1000 mL。

Q/SH1020 0888-20139.3将抽到的样品充分混合后, 等量分装于两个清洁、 干燥的瓶中, 密封并贴上标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