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式教学模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支架式教学法的最直接理论基础源至于前 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Vygotsky, 1978)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 1.皮亚杰的建构论 • 皮亚杰(Jean Piaget)认为智力的本质是适应, “智慧就是适应”,“是一种最高级形式的适 应”。他用四个基本概念阐述他的适应理论和 建构学说,即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 • (1)图式 • 图式即认知结构。“结构” 是指心理组 织,是动态的机能组织。图式具有对客体信息 进行整理、归类、改造和创造的功能,以使主 体有效地适应环境。认知结构的建构是通过同 化和顺应两种方式进行的。
• “支架式教学”所隐含的意义就是指教师引 导着教和学的进行,使学习者掌握、建构 和内化所学的知识技能,从而使他们进行 更高水平的认知活动。简言之,是通过支 架(教师的协助)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 师转移给学习者自己,最后撤去支架。
二、支架式教学的4个理论
• 支架式教学法的间接理论基础:J.Piaget 的结构与建构观 、L.Vygotsky的心理发展 理论和 J.Bruner的认知结构理论。
五、支架类型
• 1. 范例支架
• 范例即是举例子,它是符合学习目标要求的学习 成果(或阶段性成果),往往含纳了特定主题的学 习中最重要的探究步骤或最典型的成果形式。 • 如,教师要求学生通过制作某种电子文档(多媒 体演示文稿、网站、新闻稿等)来完成学习任务时, 教师可以展示前届学生的作品范例,也可以自己从 学生的视角出发制作范例来展示,好的范例在技术 和主题上都会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引导作用。 • 范例展示可以避免拖沓冗长或含糊不清的解释,帮 助学生较为便捷地达到学习目标。
• Wood(1976)最先借用这个术语来描述同 行、成人或有成就的人在另外一个人的学 习过程中所施予的有效支持 。 • Pressly( 1996)等人的定义是:根据学生 的需要为他们提供帮助,并在他们能力增 长时撤去帮助。
• 2.支架式教学
• 支架式教学被定义为“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 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 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 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 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 解逐步引向深入。 • 伍德等人(wood,Bunrer&Ross,1976)认为,支 架式教学是一种儿童或新手在更有能力的他人帮 助下解决问题、完成任务或达到他们在没有支持 的情况下不能达到的目标的过程。
• 4.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 维果斯基认为在儿童智力活动中,所要解决的问 题和原有能力之间可能存在差异,通过教学儿童在教 师帮助下可以消除这种差异,这个差异就是“最近发 展区”。换句话说,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独立解决问 题时的实际发展水平和教师指导下解决问题时的潜在 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 • 可见,实际发展水平也就是不需要任何帮助学生就可 以独立完成的已有的知识水平;潜在发展水平就是学 生自己不能独立完成,但在教师或他人的合理帮助下 可以达到的发展水平;潜在发展水平以外区域则是在 教师的帮助下学生也不能达到的知识水平,完全超出 了学生的能力。这里的合理的帮助就是指教学中在最 近发展区所做的工作——搭建恰当的支架。
支架式教学模式
湖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向光富
• 内容提要 • 一、支架式教学的概念 • 二、支架式教学的4个理论 • 三、支架式教学的5个教学环节 • 四、提供学习支架的6个原则 • 五、6种支架类型 • 六、支架教学的4个作用
一、支架式教学的概念
• 1.支架 • “支架”(Scaffold)原是建筑行业的术语, 又译作“脚手架”,是建筑楼房时施予的暂时 性支持。当楼房建好后,这种支持就撤掉了。 • Wood Bunrer和Ross最初把支架用来作为一 种隐喻,即用来描述在一个人的学习过程中同 伴、成人和有能力的人对其学习所进行的有效 干预。
• 3.独立探索 • 让学生独立地进行探索。探索内容包括: 确定与给定概念有关的各种属性,并将各种属 性按其重要性大小顺序排列。探索开始时要先 由教师启发引导(例如演示或介绍理解类似概 念的过程),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过 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 步攀升。起初的引导、帮助可以多一些,以后 逐渐减少——愈来愈多地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 最后要争取做到无须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能在 概念框架中继续攀升(见图)。
• (2)同化 • 同化是主体将环境中的信息纳入并整合到已有的 认知结构的过程。同化过程是主体过滤、改造外界 刺激的过程,通过同化加强并丰富原有的认知结构。 同化使图式得到量的变化。 • (3)顺应 • 顺应是当主体的图式不能适应客体的要求时,就 要改变原有图式,或创造新的图式,以适应环境需 要的过程。顺应使图式得到质的改变。
图解
三、支架式教学的5个教学环节
支 架 式 教 学 组 成 环 节
1.搭脚手架 2.进入情境 3.独 立探 索 4. 协作 学习
3-4.探索认知
5.效果评价
• 1.搭脚手架 • 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围绕当前学习主题, 分解学生的学习任务,按“最邻近发展区” 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 • 2.进入情境 • 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概念框架中的 某个节点)。
六、支教式教学的作用
• 1.学习支架使得学习情境能够以保留了复杂 性和真实性的形态被展示、被体验。离开了 学习支架,一味强调真实情境的学习是不现 实、低效率的。 • 2.学习支架让学生经历了一些更为有经验的 学习者(如教师)所经历的思维过程,有助 于学生对于知识,特别是隐性知识的体悟与 理解。学生通过内化支架,可以获得独立完 成任务的技能。
知 识 水 平
支架(支持)
学习者的水平
时间
• 4.协作学习 • 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讨论。讨 论的结果有可能使原来确定的、与当前所学 概念有关的属性增加或减少,各种属性的排 列次序也可能有所调整,并使原来多种意见 相互矛盾、且态度纷呈的复杂局面逐渐变得 明朗、一致起来。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 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 理解,即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 如,在学生做杭州大运河的网站时,教师事先提供了一个向 导评价,要求学生所做的网站包括运河的历史、运河的文化、 运河的现状,表现形式上既要有图片,还要有方便的超链接 等。
• 5.工具支架 • 在以学为主的教学活动中,为了保证学生学习 过程的顺利实施,而提供的认知、会话、协作、 展示平台、共享平台等都可以算是工具支架, 如知识库、语义网络、专家系统、概念图、 BBS、电子白板、新闻组、PPT等。
• 如:(1)学生在比较全国各主要城市的安全性时,不知从哪个方面入手。 教师问:各个城市的犯罪比例是多少?在过去的10年间是如何变化的? • (2)学生在检验某资源的可靠性时,教师问:这个资源的最后更新日期 是什么时候?是哪个部门或个人创建的此资源?他们是否带有某种政治 偏见?
• 3.建议支架 • 即当学生在独立探究或合作学习遇到困 境时,教师提出恰当的建议,以便于学生的 学习顺利进行。当设问语句改成陈述语句时, “问题”支架就成为了“建议”支架。与“问题”支 架的启发性相比,“建议”支架的表现方式更 为直接。
• 同化是主体改造客体的过程,顺应是主体得到改造的过程。通过同化和顺 应建构新知识,不断形成和发展新的认知结构。 • 皮亚杰强调主体在认知发展建构过程中的主动性,即认知发展过程是主体 自我选择、自我调节的主动建构过程,而平衡是主动建构的动力。
• (4)平衡 • 平衡是主体发展的心理动力,是主体的主 动发展趋向。皮亚杰认为,儿童一生下来就是 环境的主动探索者,他们通过对客体的操作, 积极地建构新知识,通过同化和顺应的相互作 用达到符合环境要求的动态平衡状态。皮亚杰 认为主体与环境的平衡是适应的实质。
如,学生在比较全国各主要城市的安全性时,采用 “主要城市”+“安全性”进行搜索,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教师建议可以通过关键字“犯罪比例”+“司法部”+“主要 城市”进行更具针对性的搜索。
• 4.向导支架 • 向导(亦可称为指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是问题、建议等片段性 支架根据某个主题的汇总和集合,关注整体性 较强的绩效。如观察向导可以避免学生错过关 键细节;采访向导可以帮助学生收集特定信息; 陈述向导可以帮助学生组织思维等等。
• 2.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观 • 维果斯基探讨了“发展”的实质,提出 其文化—历史的发展观。他认为就心理学 家看来,发展是指心理的发展。所谓心理 的发展就是指一个人的心理(从出生到成年), 是在环境与教育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 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的转化过 程。
• 心理机能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标志是: • ①心理活动的随意机能; • ②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机能,也就是说各种 机能由于思维(主要是指抽象逻辑思维)的参与 而高级化; • ③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地变化、组合, 形成间接的、以符号或词为中介的心理结构; • ④心理活动的个性化。
• 5.效果评价 • 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个 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的 集体评价,评价内容包括: ①自主学习能力; ②对小组协作学习所作出的贡献; ③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教学环节概略图
四、提供学习支架的6个原则
• 1.多元性原则 • 多元主要是指提供支架角色的多元,支架可 以由老师、同学、家长、专家、本人提供。 • 2.引导性(启发性)原则 • 学习支架的提供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努力逐渐 接近目标(答案),而不是给出答案或者代 替学生完成。 • 3.个性化原则 • 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需要提供不同程度的学 习支架。
比如,在高中化学中,分子、原子、离子都是很难触及到 的一些微观粒子,我们可以借助于多媒体工具加以展示。当 然这仅仅是支架式教学中工具支架的一种形式,工具支架的 形式是多样的。
• 6.图表支架 • 图表包括各种图式和表格。图表用可 视化的方式对信息进行描述,尤其适合支 持学生的高级思维活动,如解释、分析、 综合、评价等。 • 图表的形式变化多端,包括概念地图、 维恩图、归纳塔、组织图、时间线、流程 图、棱锥图、射线图、目标图、循环图、 比较矩阵等。
• 3.布鲁纳认知结构理论 • 布鲁纳认为学习就是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 织。知识学习就是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各学科知 识的知识结构。 • 学习包括三个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⑴获得新 信息,这种新信息或者与人的知识经验相同或 相悖,或者是对已有信息的提炼。⑵转换,把 知识整理成另一种形式,以便超越所给予的信 息。⑶评价,评估人们处理信息的方式 。 • 因此,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是: 为了促进学生最佳地学习,提供信息是必要的; 但是,掌握这些信息本身并不是学习的目的, 学习应该超越所给的信息。
• 心理机能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原因是: • (1)起源于社会文化—历史的心理发展受不 同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 • (2)从个体发展来看,儿童与成人的交往过 程中通过掌握高级的心理机能的工具─语言符 号这一中介环节,使其在低级的心理机能的基 础上形成了各种新质的心理机能。 • (3)是高级的心理机能是不断内化的结果。
• 4.动态性(发展性)原则 • 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会随着学习的进展而发生动 态的变化,支架提供者所提供的支架也要随之 发生变化。 • 5.适时性(及时性)原则 • 支架的提供要在学生恰恰需要帮助时,提供适 当的帮助。 • 6.渐退性(渐撤)原则 • 当学习者能够独立承担更多的学习任务时,支 架就要逐渐移走,以给学生更多的意义建构 (成长)的空间。
• 2.问题支架
• 问题是学习过程中最为常见的支架,相对“框架 问题”而言,支架问题的系统性较弱,有经验的教师 会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自然地、适时地提供此类支 架。同时,在特定主题的学习中,“支架问题”往往比 “框架问题”更具结构性,更加关注细节与可操作性。 当教师可以预期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时,对支架问 题进行适当设计是必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