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面结合--场面描写的好方法教学设计doc

点面结合--场面描写的好方法教学设计doc
点面结合--场面描写的好方法教学设计doc

“点面结合”——场面描写的好方法

一、教材分析: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语文素养是“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旨在体会写场面时,既注意整体面貌的勾勒,也注意局部细节的刻画,感受二者是如何有机结合的。并建议学生把这种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二、学情分析:

虽然写场景对于学生而言并不生疏,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场景描写的写作技巧,但对于“点面结合”这种方法还是比较陌生的,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我让学生在阅读感悟中领会“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把场景片段写具体,写清楚。

三、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

2.运用这些方法把场景片段写具体,写清楚。

四、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在阅读感悟中领会“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把场景片段写具体,写清楚。

五、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体验场景

1、出示国庆阅兵式等的图片,同学们,生活中这些精彩的画面总是转瞬即逝,我们只有把他们完整的记录下来,才能成为永恒的回忆.除了视频记录设备,我们还有一件留住精彩的工具,那就是文字。所以,我们今天这堂课的主题就是“点面结合”——场面描写的好方法。

2.那什么叫场面描写呢?场面描写,就是对一个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内许多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的描写。

3.点面结合又指什么呢?“点”指是的对个别人或物的细致刻画;“面”指的是全场情景的总的概括的描绘。“点面结合”:既要描写整个场面,又要突出主要人物。

二、通过阅读明方法。

1、首先我们先来阅读《开国大典》片段。

2、课件出示短文:

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接着是炮兵一个师、野炮、山炮、榴弹炮、火箭炮,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了一字形的横列前进。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五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以上这些部队,全都以相等的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当战车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了人字形,飞过天空。

A、片段是怎样描写阅兵这一场面的?(按照各方阵的行进顺序写的。)

B、找一找总体描写阅兵的句子。(以上这些部队,全都以相等的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这就是对“面”描写。

C、在本片段中哪些是对“点”的描写?(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连各兵种的部分是具体的“点”的描写。)

D、点面结合的写法有什么好处?(这样的写法,能让人感受到整个阅兵式的庄重、隆重,更突显了各个队伍的特色,也表达了人民军队的赞美和为人民军队感到自豪的感情)

三、小试牛刀

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补写拔河比赛精彩场面。

课件出示:

“嘟——”哨声响了,一场紧张刺激的比赛正式开始了。我们双方队员互不相让,大家都使出吃奶的力气往后拉。其中,我班的小明最引人注目。只见他大汗淋漓,脸上的青筋像一条条蚯蚓冒了出来。比赛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四、课堂总结:

写场面时,既要注意对整体“面”的勾勒,也要注意局部“点”的刻画,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写出好场面来!

点面结合-场面描写

“王励勤,加油,中国队,雄起!”随着观众此起彼伏的呐喊声,中国对韩国的世界杯乒乓赛决赛被王励勤与韩国柳承敏的几个大力远拉推向高潮,场内翻滚着一股热浪,坐在电视机前的我们,也目不转睛地看着电视,我、爸爸、哥哥戴着头巾,挥舞着乒乓拍,用力捶着茶几当起场外拉拉队来,王励勤又胜一局,在加油声中一路高歌,这时,对方柳承敏奋起反击,几个短摆,直线,反手对拉,利用王励勤侧身过多,迎头赶上,观众的叫声更响亮了,震耳欲聋,把电视机前的观众的心深深地震撼了。我们一家也急得直跺脚,索性脱掉衣服在此挥舞,终于,王励勤不负众望,在掌声与欢呼中尽显他的王者风范,一声大叫,一个手势,又使他崛起赢得了比赛,我们也抑制不住兴奋之情,相互拥抱起来。 二、一面带多点,就是要有整体的概括,又有重点的具体描写。 一般采用先总述再分述的方法。这也是我们进行场面描写时所常用的手法。如《十里长街送总理》第一段的描写。 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那样长,人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人们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都佩着白花,眼睛都望着周总理的灵车将要开来的方向。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一对青年夫妇,丈夫抱着小女儿,妻子领着六七岁的儿子,他们挤下了人行道,探着身子张望。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 作者为了把送总理的人很多这一特点写出来就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 其中“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那样长,人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这是面的描写;“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一对青年夫妇,丈夫抱着小女儿,妻子领着六七岁的儿子,他们挤下了人行道,探着身子张望。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这是点的描写。这样,我们一读文章就能够深刻感受到来总理的自发群众是那样的多。细读之后,我们更能够感受到人民对总理的爱戴和无限悲思。难能可贵的是在这一段中,没有一

点面结合 场面描写

点面结合场面描写 场面描写指的是在某一特定时间和特定地点范围内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生活画面的描写。场面描写一般由“人”、“事”、“境”构成,它是叙事性作品的基本构成单位,是刻画人物、展开情节、表现主题的主要手段。常见的有劳动场面、战斗场面、运动场面以及各种会议场面等。那么如何写好场面呢?点面结合是进行场面描写最好的选择。 所谓“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场面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场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点面结合一般有以下三种形式: 一、视角笔触横向化,就是要把观察的视线向横的方向展开。要看到整个场面在同一个时间里所发生的事,不能只集中看一点。如下面一段场面描写: “王励勤,加油,中国队,雄起!”随着观众此起彼伏的呐喊声,中国对韩国的世界杯乒乓赛决赛被王励勤与韩国柳承敏的几个大力远拉推向高潮,场内翻滚着一股热浪,坐在电视机前的我们,也目不转睛地看着电视,我、爸爸、哥哥戴着头巾,挥舞着乒乓拍,用力捶着茶几当起场外拉拉队来,王励勤又胜一局,在加油声中一路高歌,这时,对方柳承敏奋起反击,几个短摆,直线,反手对拉,利用王励勤侧身过多,迎头赶上,观众的叫声更响亮了,震耳欲聋,把电视机前的观众的心深深地震撼了。我们一家也急得直跺脚,索性脱掉衣服

在此挥舞,终于,王励勤不负众望,在掌声与欢呼中尽显他的王者风范,一声大叫,一个手势,又使他崛起赢得了比赛,我们也抑制不住兴奋之情,相互拥抱起来。 二、一面带多点,就是要有整体的概括,又有重点的具体描写。一般采用先总述再分述的方法。这也是我们进行场面描写时所常用的手法。如《十里长街送总理》第一段的描写。 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那样长,人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人们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都佩着白花,眼睛都望着周总理的灵车将要开来的方向。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一对青年夫妇,丈夫抱着小女儿,妻子领着六七岁的儿子,他们挤下了人行道,探着身子张望。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 作者为了把送总理的人很多这一特点写出来就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其中“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那样长,人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这是面的描写;“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一对青年夫妇,丈夫抱着小女儿,妻子领着六七岁的儿子,他们挤下了人行道,探着身子张望。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这是点的描写。这样,我们一读文章就能够深刻感受到来总理的自发群众是那样的多。细读之后,我们更能够感受到人民对总理的爱戴和无限悲思。难能可贵的是在这一段中,没有

四年级数学-《角的分类》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 《角的分类》教学设计 教材第42页相关内容及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1直角=90度,1平角=180度,1周角=360度,以及钝角与锐角的读数范围,并能根据角的度数区分这几类角,理解这几类角的关系。 2.经历动态认识各类角的形成过程和角的分类过程,体验从直观到抽象的认知过程和数学中的分类思想。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丰富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教学重点】认识平角和周角,能根据角的度数区分不同角。 【教学难点】理解平角和周角的动态形成过程及五种角之间的关系 【教法】演示示范 【学法】观察思考、动手操作。 【教具准备】量角器、三角尺、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角的定义,什么是角?还学习了用量角器量角,请大家拿出手中的三角尺,量出最大角的度数。 2.学生独立量角后,指名说方法,汇报度数。 二、探究新知 (一)动态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 1.这个90°的角叫什么角?所以说1直角=90°(板书) 2.这个90°的直角,我们是不是还可以这样理解: 演示:直角是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90°所成的角。 3.除了直角,我们还学习了哪些角?(锐角和钝角) 4、什么是锐角?当然,锐角也可以看作是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一定角度形成的,比如说30°的角,谁能说说怎么形成的?那么锐角的度数范围是多少呢? 5、什么是钝角?135°的钝角又是怎样形成的?钝角的度数又是多少呢?

预设:学生会说大于90°的角。 师质疑大于90°的都是钝角吗?下面咱们来继续来认识角。 (二)认识平角 1.请大家用手中的活动角旋转至半周位置,指名黑板演示。你能指一指这个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吗? 你有什么发现?指名学生回答。 2. 演示,教师:当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半周后,形成的这个角已经不是钝角了,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平角。(齐读定义) 3.提问:1平角等于多少度?能说说是怎么知道的吗? 预设:生1:用量角器量出180°; 生2:2个直角合起来就是一个平角,所以是180°。 板书:1平角=180° 4.那说钝角是大于90°的角严谨吗?为什么?所以说钝角的度数范围是多少? 5.思考:平角就是一条直线,对吗? 指名说原因,引导学生得出:平角具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是一个角不是一条直线。(三)认识周角 1.谈话:刚刚我们认识了平角,如果继续旋转活动角,还能组成什么新的角呢? 2.拿出活动角旋转至一周的位置,这个图形同样是一个角,叫做周角。你能指一指这个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吗?这两条边怎么了? 3.谁能试着给出周角的定义?演示,师: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一周,形成的角叫做周角。 4.提问:周角多少度?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生1:半周是180度,一周就是2个180度,是360°。 生2:4个直角合起来就是一个周角,所以是360°。 板书:1周角=360° 5.思考:周角就是一条射线,对吗? 指名说原因,引导学生得出:周角具有一个顶点,两条边重合在一起,是一个角不是一条射线。 (四)角的分类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进一步动态认识了直角、锐角、钝角这三个老朋友,还

角的分类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角的分类》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41页例2、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根据角的度数区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并知道直角、平角和周角的关系。 2.初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 3.通过观测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平角和周角的形成过程,并根据角的度数加以区分。 4.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根据角的度数区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 教学难点: 周角的概念。 教学用具: 各种角 学习方法: 探讨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进入新课 师:出示大小不同的角(事先画在小黑板上) 师:你们认识这些图形吗??谁能说一说?(要求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和大小) 师:这些角如何分类? 今天老师与你们一起来探讨角的分类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认识直角。 (1)学生动手,量一量学具三角板上最大的那个角 提问:这个的角是什么角?这个角有多少度?从而得出:直角是90度。板书:直角90度 (2)量一量三角板其他的角各是多少度记下来。你能说出身边有哪些角是直角吗? (3)用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又对折,折成什么角? 2.认识平角。 (1)学生动手,把刚才折成的直角纸打开来。两个直角组成一个新的角,这个角有什么特点?(角的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了。) (2)请你指出这个新的角的边和顶点各在哪里?(顶点没有变动,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了。) (3)这个角是多少度?(180度,因为是两个直角组成的。) (4)教师:角的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这样的角叫做平角。板书:平角=180度。 (5)演示:自制的活动角,旋转一边使其成为直角,再旋转成一个平角。(让学生了解平角的形成) (6)计论平角与直角有什么关系? (要让学生说说理由) 板书: 1平角=2直角 (7)讨论平角与直线的区别 引导:(1)形状(2)特点(3)名称 3.认识锐角和钝角。

点面结合写场面

点面结合写场面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点面结合写场面一、什么是点面结合? 点:典型人物 面:当时的场面,观众的反应 如:向水面投一粒石子,一圈圈波纹就从石子入水的“点”向外漾开,渐去渐远,这圆形的“面”和“点”组成一幅和谐的图景。二、什么样的作文可以进行点面结合的作文 升国旗仪式、班级联欢会、做值日工作、课外活动 三、这类作文的问题 1、缺少活动环境以及活动中人物的具体描写,尤其是活动中人 物与人物之间的活动联系基本没有(不会点面的结合) 2、缺乏条理和重点,常常是记流水账(重点不突出) 四、如何写好此类作文 面: 1、比赛场地的情况(设施、布置、环境……) 2、双方啦啦队的情况 3、场上观众的气氛(紧张的、欢乐的……) 4、双方运动员的整体情况(身材、着装、斗志……) 点:

1、运动员的的姿势、表情、发出声音等先说具体,重点写一两 个典型人物,(排在第一位和最后一位的同学,或者班级力 气最大的同学) 2、观众中个别同学的动作、神情、语言 3、“我”的表现 1)是观众,则写心情、语言为主 2)是运动员,以写自己的动作和心情感受为主 点面结合: 1.以比赛顺序为纵线,先写赛前的兴奋和激动,再写比赛中的热 烈和紧张,最后写感想 2.写比赛的情况,先写运动员的总体表现再具体写某个运动员的 表现,再插写观众及自己的表现。 五、品析片段 1、竞选活动 竞选活动开始了。20位候选人按照年纪顺序排好,等待主持人让我们一一登台亮相。几分钟对我来说像是几个小时一样。终于,“欢迎他们”的声音响起,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第一次登台了。我们按照之前的抽签顺序,排好队,我是第16号,早着呢!还有很多时间准备。看到前面的同学,有的自信满满,有的侃侃而谈,有的滔滔不绝,我为自己捏了把汗。前面15位选手都一一演讲完,就要轮到我啦!不知怎么的,心中的紧张忽然没有了,剩下的都是整个身体的力量,我走上了讲台,敬了个队礼,并轻轻地向大家鞠了个躬,便开始演讲。我不敢注视大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角的分类》教学设计

《角的分类》 一、教案背景 师生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好三角板、直尺、活动角、一张长方形的纸 (2)教师准备盲人摸角游戏料具(大的纸盒箱和各种硬纸角) (3)教师准备好课件、与本课角相关的网络资源 《角的分类》一课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教材第7册教学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射线、角、角的度量基础上展开,是对角的进一步深化认识。 教材的编排思路的第一个环节是直接出示扇子明出平角和周角。通过这个环节找出生活中的平角周角。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动手认识锐角、钝角、直角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试图对本课的教学思路进行教学设计。一方面,通过拓展空间,将学生进一步置身于探索者、发现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自主展开对角分类探索,并在师生,生生互动完善相应的认知结构;另一方面,我又借助媒体联系生活,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 二、教学课题《角的分类》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四年级上册 P41页 三、教材分析: 《角的分类》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中的教学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分类,掌握直角、平角、周角和锐角、钝角的特征,能判断一个角是什么角;帮助学生建立不同角的空间观念。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2.通过结合生活实际的活动,在学习新知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建立直角、锐角和钝角的概念。 2、教学难点:区别周角与射线,平角与直线 四、教学方法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2、课堂上坚持以生为本,创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民主平等,情感交融的课堂氛围。 3、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技能,使其自觉地思考,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谜语引入 “有风不动无风动,不动无风动有风”,打一生活用品,通过猜谜 语让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扇子) (二)、新课学习 前面几节课,我们理解并掌握了角的概念,角的大小可用量角器来度量,角有很多种,今天我们就学习角的分类。(板书:角的分类) (三)、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1.认识直角 (1)、学生动手,用准备好的长方形纸先横着对折,再竖着对折。提问:折出的角是什么角?用量角器量一量这个角有多少度? 从而得出:直角是90度。 (2)、你能说出身边有哪些角是直角吗?学生汇报(数学课本的角、黑板的四个角、作业本的四个角……) 2、认识平角

点面结合-留住精彩-—场面描写片断写作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描写一个精彩片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确场面描写的内涵,通过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切实具备进行场面描写的能力。 2、在课上自主探究得出场面描写的方法、写好场面中的“点”的方法,使文章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而且也有助于描写人物行为,展现人物性格。 3、引导学生用心观察生活,多思考,通过展现生活中经历的场面引发对社会的深入思考,使作文有深度。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课型】单课时作文指导课 教学过程: 一、前置导入:(5) 同学们,作文是我们语文学习的必修课,那么在写作中我们写的最多的一类文体是什么?——对,记叙文,特别是叙事性记叙文。我们现在写记叙文,大多数写自己熟悉的生活,有的同学感到很顺手,写的具体生动,内容充实;有的同学却觉得无话可写,绞尽脑汁也只能三言两语,写的干巴乏味,空洞无物。同样处于生活的海洋,面对同样的写作素材,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呢?其实,一方面是因为你能否留心观察生活,如果你是生活的有心人,能认真观察事物,你就有话可写,写的具体生动;另一方面是因为你没有掌握生动描写的写作方法,不能对观察积累的生活素材进行巧妙加工,自然你就无从下笔。

其实,记事为主的记叙文其生动与否,关键取决于场面的描写。那么如何对观察积累的生活素材进行巧妙的加工创造,从而写出精彩场面,成就自我记叙佳作呢?大家想不想跟王老师学一招?——好,那我们共同走进今天的作文指导课——点面结合,留住精彩(板书课题)。 二、个例分析 1.、范例感知: (1)先看下面一段文字:片断(一) 一堆人正拼命地拥挤着,只见一只只白皙的手、古铜色的手、粗糙的手、柔软的手,本能地向前伸,本能地挥舞着,都希望抓住车门。一位胖大嫂粗而短的右腿刚踏上车阶,左脚便不停地往外蹬,她使出吃奶的劲儿用力地扭动着肥胖的身躯,一双臃肿的大手拼命地抓住车门扶手。任凭她怎么努力,结果那屁股还是被车门狠狠地挤压了一下,疼得她直叫“我的妈呀!”挤车可真是一场不同寻常的战斗呀! (2)提出问题:这段文字写了一个怎样的场面?从哪些方面描写这个场面的? ——挤车;一大堆人和胖大嫂,重点写了胖大嫂挤车的镜头。 (3)、引出概念: 场面描写实际上就是事情发生过程中人物活动的画面描写,比如师生一同庆祝教师节,生日聚会,一场比赛等,其实生活中只要有事件发生,就会有场面出现。一家人一起吃饭,和朋友一块儿赶集逛街,甚至我们的课堂课间都在演绎着数不清的故事,回放着精彩的场面,真可谓“事件发生中,场面时时在”。那么如何写好场面,再现事件

角的分类教案

一、复习(1分钟) 1.角的组成(角是由两条边和一个顶点组成的) 2.角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角张开的程度) 二、导入(1分钟) 师:看来角是有大有小的,那么根据它们的大小能分成几类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角的分类(板书:角的分类) 三、新授 1.课件出示谜语:有风不动无风动,不动无风动有风(扇子) (5分钟) 师:同学们都太聪明了,今天老师也带来了把扇子,我们一块研究一下这把扇子上都藏有哪些数学知识,好不好? 师演示锐角、直角、钝角(学生回答) 师:那什么样的角是锐角?什么样的角是钝角?什么样的角是直角呢? 学生回答课件演示:锐角<90度,直角=90度,钝角大于90度小于180度 2.认识平角 师继续展开扇子的两条边转成一条直线,你觉得这个是不是角? 学生回答(是) 师:以往认识的角似乎都是尖尖的,但是这个图形它是没有尖尖的顶点,它到底是不是角呢? 学生活动:(学生四人一组讨论)

汇报:通过角的定义我们知道:角是从一个顶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只要满足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这两个条件那它就是角。师:当角的两边成一条直线时,这样的角叫做平角。(课件出示平角概念,同学们齐读两边理解并记忆) 学生试着用自己手里的活动角摆出一个平角。 师:我们平时所见的角都有它的度数,你有什么办法知道一个平角的度数呢? 学生回答:(量角器量,直角拼)得出平角=180度(板书)3.认识周角 师继续展开扇子的两条边重合,你觉得这个是不是角? 学生回答(是) 师质疑:每一个角都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这个角为什么只有一条边呢?(两条边重合在了一起。) (教师黑板画周角) 师:像这样一条射线绕着端点旋转一周所形成的角叫做周角。(课件出示周角角概念,同学们齐读两边理解并记忆) 学生试着用自己手里的活动角摆出一个周角。 师:周角多少度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反馈师板书:周角=360度 4.说说直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 学生反馈并板书 1周角=2平角1平角=2直角1周角=4直角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义卖》——点面结合写场面

《义卖》——点面结合写场面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场面概念及场面写作的要素 (2)品读文段,探讨场面的写作方法 (3)运用场面写作的方法进行写作训练 教学过程: 一、营造气氛,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场景训练 1、师:同学们,听,这首歌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再看看这些人,谁能用几句话来描述你的所见? 2、师:同学们喜欢篮球吗?今天老师带来三个非常精彩的NBA进球,让喜欢篮球的同学一饱眼福,让不喜欢篮球的同学感受篮球的魅力,请看大屏幕。 3、师:他是谁?(林书豪)同学们,生活中这些精彩的画面总是转瞬即逝,我们只有把他们完整的记录下来,才能成为永恒的回忆.除了视频记录设备,我们还有一件留住精彩的工具,那就是文字。所以,我们今天这堂课的主题就是学习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 二、初步认知场面描写 1、要学习写场面描写,首先我们应该明确什么叫场面描写,请同学们阅读文段一 走进车站,人潮涌动,沉闷的空气让人呼吸不过来,一个并不宽敞的车站将近容纳了几百人。我坐在车站的一个角落里,看到无数的人头在攒动,目光最终落到了一个老人身上。她衣衫褴褛,佝偻着那沉淀着岁月的身躯,艰难前行。一个穿西装的男人过来了,箭步如飞,不小心撞了老人一下,头也没回匆匆地走了。一个年轻人过来了,看着老人脏兮兮的衣服,捂着口鼻,快速地走了。一个衣着华丽的女人过来了,瞟了一眼老人凌乱的头发和满脸的皱纹,冷笑了一声,扭着那婀娜的身躯走了。一位农民工过来了,他将老人仔细打量了一番,小心翼翼地将她扶到最近的座位上,把手里剩下的矿泉水也递给了她,似乎又说了什么,然后带着最朴实的微笑走了。看到这里,心里悲喜交加。悲,是因为老人受到了无尽的委屈;喜,是因为这世上仍然有爱在传承。 (1)师让学生阅读后回答,场面描写的要素是什么? 时间、地点、人物活动、气氛 (2)明确:什么是场面描写?就是对一个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内许多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的描写。 三、进入场景训练教学 (一)第一步:品读文段,探讨写作方法: 师展示文段二 科代表拿着试卷,刚进教室门,同学们立刻蜂拥而至,好像是狗仔队见着了寻觅已久的大明星。科代表随即淹没在人群之中。“曾琴,98分!”“哇!!”教室里一片惊叹。曾琴满脸笑容的拿到试卷回到座位。拿到试卷的人,有的伸长脖子到处问:“你考了多少分?”;有的语带讽刺夸奖别人:“你考得好好哦!”;还有的后悔的说:“早知道就不该改答案呀!”。最后拿到试卷的林小雨,不断摆头,似乎在后悔不已,又似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他怀疑老师将分数算错了,翻着卷子,念念有词的算分,结果丝毫不差。他气得把试卷揉成一团,觉得不妥,又打开,这时试卷就像泡菜坛子里的咸菜一样。他“唉”的一声趴在了桌上。“死得惨哦”,“看来不怎么样”,他后面的同学小声议论,“回去有笋子炒肉吃了”……在分数的指挥下,

点面结合写场面(写作指导)2014.2

点面结合写场面 什么是场面呢?我们这里所说的场面,指的是较多人物在一定场合相互发生关系而构成的活动场景。如升旗仪式、课堂讨论、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等等,都有多人参加,而且相互发生关系,所以它们就构成一定的情景,也就是场面。把这些情景用语言文字描绘下来,就是场面描写。场面描写往往将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现手法综合运用,把场地环境和人物活动集中表现出来,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达到渲染气氛、突出中心的作用。 构成场面的要素有两个:一个是场地环境,一个是人物活动,其中人物活动是重点要素。因此要想写好场面,必须注意以下三点:第一,要写好出现某一场面的典型环境,用环境衬托人物的活动。 第二,写好形成场面的活动群体,因为既然是场面,就不是一两个人的活动所能形成的,而是较多人的话动才能形成的,所以写好活动的群体是场面描写的基本内容,也就是场面描写中的“面”。 第三,写好场面中的主要人物和主要活动,一个场面中的人物是众多的,活动也是多样的,不能面面俱到,要抓住个别典型人物和活动进行详细描写,这样才能重点突出,具体生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就是场面描写中的“点”。 点面结合,环境衬托,是写好场面的基本方法。下面这篇小学生习作中,场面描写就非常精彩。 比赛场上 我们学校春季田径运动会正在顺利进行,操场上热闹非凡。主席台四周插满了五颜六色的彩旗,广播喇叭里不时传出雄壮欢快的乐曲声和打破记录、创造良好成绩的报喜声。操场中间,各种比赛正在紧张进行。操场四周坐满了观众,“加油”声,欢呼声,鼓掌声此起彼

伏。 “砰!”一声发令枪响,运动会中最紧张的一个项目——百米决赛开始了。6名小运动员像6支离弦的箭,从起跑线上冲出去。“加油!加油!”“张小红,加油!”“王莉,加油!”……在操场四周观看的同学们挥舞着拳头,为运动员们呐喊助威。发令抢一响,我的双眼就紧紧盯住那位穿一身红色运动衣的运动员。她叫李莹,是我们班有名的短跑“健将”,每次运动会她都能为班争到三个第一。你看她,快速地摆动双臂,两腿生风,一开始就处于领先地位。我和我们班的同学高兴地扯着嗓子高喊:“李莹,加油!李莹,加油!” 忽然,意外的情况发生了。只见正在飞跑的李莹一个踉跄,一下子摔倒在地上。我“啊”地惊叫一声,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已经有3个运动员趁此机会超过李莹。我心中焦急地想:完了,这一下全完了!谁知,李莹毫不迟疑,一纵身从地上爬起来,用尽全身力气拼命地向前追去。多么勇敢,多么顽强啊! 这时,全场的气氛更加热烈。老师们和同学们全都冲着李莹喊加油。好,超过一个,又超过一个!冲线!李莹终于以自己敢于拼搏的精神夺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这篇习作比较成功地描述了一个体育比赛的场面。首先,它典型环境描写比较好。文章的第一段,小作者用简洁的笔墨,交待了时间、地点,然后按照“主席台——操场中间——操场四周”的顺序,写出了召开运动会的典型环境,烘托出了紧张激烈的比赛气氛。其次,活动群体的描写也比较好。对6名小运动员的描写,对操场四周老师和同学的描写,都非常具体形象地表现出了比赛场面的紧张和激烈。最突出的是对典型人物和典型活动的描写。在运动会的众多项目中,小作者选取了最紧张的一个项目——百米比赛。在6名参加比赛的小运动员中,重点写了本班的李莹。在众多的观众中,重点写了自己。写

《角的分类》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

《角的分类》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角的分类》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角的分类》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第41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角的分类,掌握直角、平角、周角和锐角、钝角的特征,能判断一个角是什么角;帮助学生建立不同角的空间观念。 2.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观察比较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明确建立各种角的概念;难:区别周角与射线,平角与直线。 突破方法:通过教具的演示和学生的实际操作来建立清晰的概念。 教学用具:活动角和自制折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量出下面各角的度数。 (1) 什么叫做角?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2)角的大小是由什么来决定的? 二、学习新课 我们理解并掌握了角的概念,角的大小可用量角器来度量,角有很多种,今天我们就学习角的分类。(板书:角的分类) 1.认识直角。 (1)学生动手,用准备好的长方形纸先横着对折,再竖着对折。 提问:折出的角是什么角?量一量这个角有多少度? 从而得出:直角是90度。板书:直角90度 (2)复习题图中哪个角是直角?根据什么?

(3)你能说出身边有哪些角是直角吗?(课本的角、黑板的四个角) 2.认识平角。 (1)学生动手,把刚才折成的直角纸打开来。两个直角组成一个新的角,这个角有什么特点?(角的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了。) (2)请你指出这个新的角的边和顶点各在哪里?(顶点没有变动,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了。) (3)这个角是多少度?(180度,因为是两个直角组成的。) (4)教师指出:角的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这样的角叫做平角。平角是180度。(板书) (5)请你们用自己的活动角操作,旋转一根硬纸条,使其成为直角,再旋转成一个平角。 (6)你能说说平角与直角有什么关系吗?(一个平角等于2个直角。) 板书:1平角=2直角 (7)右面图形哪个是平角? ① ② 引导学生明确:图①是一条直线,它没有端点, 也就不是平角;图②是两边在一条直线上,而且有一个端点,所以它是平角。 3.认识锐角和钝角。 (1)教师演示。 先出示直角,然后将角的一条边向右移动,这时两边所夹的角就小于90度,可以得到60度,30度..... 再将角的一条边向左移动,这时两边所夹的角就大于90度,可以得到120度,150度但一定不超过180。。 2.学生操作。 利用自己的活动角,同样把角的一条边向左、有移动,观察移动后角的大小。

点面结合的作文300字

点面结合的作文300字 点面结合经常用在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中,可以更全面更详尽地描写对象。下面我们来看看点面结合的作文300字,欢迎阅读借鉴。 点面结合的作文300字1 话说的好,新年新气象,因此每年我们家家都要进行大扫除,已表示对新年的渴望,今年我亲自干起了新年大扫除。 中午我家热闹起来,只听见刷子刷地声,流水声,擦玻璃的”吱吱”声……我刚开始就十分认真,在地上一遍一遍的刷,我这一刷那一刷可连一点污点都没除去,这时我不高兴了,问爷爷:爷爷为什么地刷不干净呢?因为你用力太小说着就给我示范只见污点少了不少,我立马从罢工线上用心了,我用力的刷呀刷,这下污点果然少了一大半,我那来水,弯下腰一群污水终于回家了。 可我又发现了我的新困难___在地上以久住的口香糖”住户”。不管用多大力气他们还是久久不愿离去我可生气了,突然我脑子里又蹦出了好办法(用小刀)我立刻冲上楼,一下又跑下楼,还是找不到小刀,一问才知道,原来小淘气在抽屉里,我用小刀一下一下。一点一点轻轻的划着,这办法真好!三两下就搞定了,这下口香糖侵略者终于被我一手赶走了哈哈我干完了,只听扑通一声,我被摔了个四脚朝天,原来我这个冒失鬼忘了把肥皂泡沫冲掉了这下我吃到了我一不小心 种下的苦果。

做事一定要小心谨慎,不可大意,不可疏忽,古人云: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应的果,第一次过年大扫除真棒! 点面结合的作文300字2 今天是腊月22,早上我出去运动回来,看到我们家楼上和楼下都在家里大扫除。我回家跟妈妈说,我刚说完,妈妈就说:“对了,我差点忘记了,今天我们家也要大扫除。”来,先冲厕所 洗起,我一听到厕所,就赶快跑,但是还是被抓回来了。 我和妈妈洗了一个上午的厕所,才洗完了。我的腰都快直不起来了,可真累啊!看看时间已经中午了。我们得先吃中午饭,休息一下,等会再接着干。妈妈又说:“今天我们随便吃一点一人一份炒面。” 我们吃饱了也休息好了,妈妈有带我到阳台上,妈妈叫我把阳台上的这几盆花端到盘边的地板上顺便浇一下水,浇好水,在跟我一起擦阳台。 阳台可真脏啊!我和妈妈费了很多力气才擦完阳台,我小心翼翼的把花放好生怕把地弄脏了。妈妈又对我说:“就剩地板了,加油啊!” 我在想每年都只有妈妈一个人在大扫除,我都不知道大扫除的辛苦,今年我亲自体会了一下,我才知道妈妈每年大扫除都很累,我以后每年都要帮助妈妈大扫除,平时还要做一些力所人及的是情。 点面结合的作文300字3 今天,是我校一年一度的秋季运动会。 首先是开幕式,走在前面的是彩旗队的大哥哥大姐姐。他们昂首挺胸,那气势,如王一般让人激动不已,他们跑到操场周围,满意地

角的分类教案

角的分类 马家小学秦文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角的分类,使学生学会根据角的度数区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并知道直角、平角和周角的关系。2.初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平角和周角形成过程,并根据角的度数加以区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区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 第3课时 一、创设情境 一、导入: 师:最近讲了什么知识?(角的知识) 谁愿意说说什么叫做角? 学生汇报。 师印发练习(见ppt),里面是各种角: 师:我们每组都准备了许多角,面对这些角,你们打算怎么研究?(分类)设计意图:复习角的有关知识,为学习新知识作准备。 二、探究新知 1.以小组为单位把每组的角进行分类。 师: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你们知道比直角大的角、比直角小的角叫什么角吗? 学生边小结什么是直角、锐角、钝角。 板书:锐角:小于90°直角:等于90°钝角:大于90° [设计意图]:通过将角进行分类,加深对角的理解 2.你们是按角的度数进行分类的吗? 师:你们量了吗?量一量。这些角各有什么特点?在这三类角中,哪一类角比较特殊?(直角)你能说出身边有哪些是直角? 3.请选择适当的学具,每人画一个直角。 指名汇报,你选择了什么学具?怎么画的? 4.用最快的速度画一个锐角、一个钝角。 指出你用什么方法帮同学检查的?(板书:目测、量、比三角板) 5.小结:以90°的直角为标准,来判断锐角、钝角,所以直角很重要。(出示一个直角贴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使学生掌握画角的方法

场面描写中的点和面1-

一.作文中的场景描写(点面结合) 我们写作文时应该注意点、面结合。点面结合是以个别表现一般艺术规律在文学描写中的具体表现,是个别和一般的辩证统一. (一)所谓“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 所谓“面”,一般指一个场景的全貌包括天气、景物、人物、气氛等.运用叙述或概括性描写。 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 在写作中,写人物是常用的是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肖像描写。这属于点的范畴,而面的表现则较多地使用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环境和场面就决定我们可以按什么顺序来写。我们一般可以由高到低、由远到近、由内到外等顺序来描写。 (二)点.面结合的方式有: 1、突出式先描写某个场面,再描写某个点。从一个场面写到某一个点,使这个点突出出来就是突出式。要在面中构建几个景物流,再在景物流(移动或流动的景物)中点染点。 2.枣糕式 3、点、面的作用面用来交代背景,交代事件发生的事件、地点、环境和气氛等背景要素。让读者在接触细节之前有一个总体印象。点用来刻画细节,突出作者着重写的部分,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例一. 1.①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②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那样长,人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③人们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都佩着白花,眼睛都望着周总理的灵车将要开来的方向。║▲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一对青年夫妇,丈夫抱着小女儿,妻子领着六七岁的儿子,他们挤下了人行道,探着身子张望。▲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 夜幕开始降下来。几辆前导车过去以后,总理的灵车缓缓地开来了。灵车四周挂着黑色和黄色的挽幛,上面装饰着大白花,庄严,肃穆。人们心情沉痛,目光随着灵车移动。好像有谁在无声地指挥,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约而同地站直了身体,摘下帽子,眼睁睁地望着灵车,哭泣着,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十里长街送总理》 2.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②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故乡》鲁迅 景物流:1.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天/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街/人们的手臂上都缠着黑纱, 胸前都佩着白花.----人.(点:老奶奶,年轻夫妻和孩子,一群红领巾三个点构成一个面) 2.天空圆月沙地西瓜(点:闰土举叉刺猹)

《角的分类》教学设计及反思

《角的分类》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学习角的分类,使学生学会根据角的度数区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并知道直角、平角和周角的关系。 2、初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 3、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平角和周角形成过程,并根据角的度数加以区分。 4、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 区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 难点:平角和周角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最近我们学了有关角的知识,并且学会了量角,谁愿意说说什么叫做角?那有谁能说说怎么量角?(课件出示量角的步骤。) 2、你认为角的大小和与什么有关呢? 二、探究新知: 师: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有关角的知识——角的分类。(课件出示课题,并板书课题)其实,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可以得到许多大小不同的角。(出示各种角)。 师:这里是各种角,请大家仔细观察。那现在就请你们用量角器测量出各个角的度数。(完成后同桌交流) 现在我们来根据要求分类: 等于90度的角有

等于180度的角有 小于90度的角有 大于90度小于180度的角有 1. 讲解90度角叫做直角,直角要用直角号表示。(让学生说说我们教室里面有哪些角是 直角。) 2. 接着讲解180度的角叫平角,用课件演示一个直角等于两个直角,谁来说说生活中有 哪些平角? 3. 你们知道比90度小的角叫什么角吗?比90度大的但比180度小的角? 4.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锐角、钝角、直角和平角。那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请大家 拿出活动角,听老师的要求,组成各种不同的角。 (1)锐角。(同学操作)师:大家组成的角与老师的角都有些不一样,这些是锐角吗?请你想一想我们能够组成多少个不同大小的锐角? (2)钝角。我们能组成多少个不同大小的钝角? (3)直角。我们能组成多少个不同大小的直角? 5、利用活动角,还能组成哪些特殊的角呢?请大家看这边(课件出示角的变化图) (1)这条边刚好转了一周,我们就把它叫做周角。 (2)那么周角有几度呢?周角=360度=2平角=4直角,课件演示。 6.、我们今天一共认识了几个角?(5个)你们能把这些角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吗?马上动手。 7、现在谁能说出这几个角有什么特点?(分别指名说出,并完成板书)学生回答后,分组进行比赛,是学生都能熟练掌握。 三、巩固应用: .师:看来大家都会了,那老师现在来考考你们,好吗? 1、比眼力:看图说一说下面各角属于哪一类角? 2、比听力:听角的度数,说出这个角属于哪一类。 79度 91度 180度 45度 135度 90度 360度 89度+1度 150度 1 2 4

最新点面结合写场面教案

点面结合写场面教案 泸州外国语刘桦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明确场面描写的内涵,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切实具备进行场面描写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课上探究得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写好场面中的“点“的方法,使文章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而且也有助于描写人物行为,展现人物性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用心观察生活,多思考,通过展现生活中经历的场面引发对社会的深入思考,使作文有深度。 教学重点:通过赏析经典场面描写,让学生掌握点面结合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把握场面描写的要求,并通过写作进一步掌握点面结合的方法和技巧。 教具准备: 多媒体、学生学案 教学过程: 一、营造气氛,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场景训练 引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表达欲望,把学生带入场景的氛围中,给课堂教学一个轻松活跃的开端: 1、师引导:请同学们环顾四周,看今天上课与平时有什么不同?请用一个词形容今天教室的情形。 生自由回答。 2、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将这一个词细节化、具体化,比如:整个教室的氛围,同学们的表情、语言、动作…… 3、师指出:同学们对教室画面的展现就是场面描写,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进行场面描写 二、初步认知场面描写 1、师多媒体展示文段一: 走进车站,人潮涌动,沉闷的空气让人呼吸不过来,一个并不宽敞的车站将近容纳了几百人。我坐在车站的一个角落里,看到无数的人头在攒动,目光最终落到了一个老人身上。她衣衫褴褛,佝偻着那沉淀着岁月的身躯,艰难前行。一个穿西装的男人过来了,箭步如飞,不小心撞了老人一下,头也没回匆匆地走了。一个年轻人过来了,看着老人脏兮兮的衣服,捂着口鼻,快速地走了。一个衣着华丽的女人过来了,瞟了一眼老人凌乱的头发和满脸的皱纹,冷笑了一声,扭着那婀娜的身躯走了。一位农民工过来了,他将老人仔细打量了一番,小心翼翼地将她扶到最近的座位上,把手里剩下的矿泉水也递给了她,似乎又说了什么,然后带着最朴实的微笑走了。看到这里,心里悲喜交加。悲,是因为老人受到了无尽的委屈;喜,是因为这世上仍然有爱在传承。 (1)师让学生阅读后回答,场面描写的要素是什么? 时间、地点、人物活动、气氛 (2)明确:什么是场面描写?就是对一个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内许多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的描写。场面描写要表现出一种特定的气氛(如激烈紧张、欢呼雀跃、嬉笑怒骂等等),单一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是不够的,要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以及映衬、象征等多种表现手法,这样才能使场面变成一幅生动而充满感染力的图画。 三、进入场景训练教学 (一)第一步:品读文段,探讨写作方法: 师展示文段二

方法与技能8_场面描写有特写和全景式描写

第二十一课时 场面描写有特写和全景式描写 ●自然界没有风风雨雨,大地就不会春华秋实。 ●只会幻想而不行动的人,永远也体会不到收获果实时的喜悦。 ●勤奋是你生命的密码,能译出你一部壮丽的史诗。 ●对于攀登者来说,失掉往昔的足迹并不可惜,迷失了继续前时的方向却很危险。 ●奋斗者在汗水汇集的江河里,将事业之舟驶到了理想的彼岸。 ●忙于采集的蜜蜂,无暇在人前高谈阔论。 春天是花儿的舞台,花儿在这里竞相开放,炫耀自己的美丽;夏天是 ;秋天是 ;冬天是 。 例文解析: 精彩的课间十分钟 “叮铃铃!叮铃铃!下课了,我们又迎来了欢乐的课间十分钟。 同学们一窝蜂似得跑出了教室。整齐的站在操场上,个个精神抖擞,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活跃的舞曲想起,同学们时而挥动手臂,时而快乐的跳跃,时而疯狂的旋转。此时,绿茵茵的操场成了同学们欢快的乐园。 大家最喜欢的自由十分钟到了,同学们像小兔子一样一蹦一跳的奔赴自己的活动区域,操场上顿时热闹非凡。看这边,那些玩跳大绳的同学们,一个个都跃跃欲试、胸有成竹!看那边,踢毽子、跳皮筋、打蓝球??????同学们个个玩的热火朝天。 让我最兴奋的是我们的游戏——丢沙包。我和魏雨非,穆延喜一组,我们是中间人。张馨媛和张雨柔一组,她们两个是边边人。游戏规则是选出几个中间人和两个边边人,边边人其中的一个用沙包砸中间人,砸到那个人,那个人就和她交换身份,被砸中的变成边边人,而刚才的边边人就成了中间人。 游戏开始了,只见张雨柔拿着沙包,瞄准了魏雨非,魏雨非丝毫没有发现张雨柔在打她的主意,张雨柔使出了吃奶的劲儿扔了过去,毫无疑问,魏雨非被砸中了。魏雨非开始找目标了,她竟瞄准了我,我来不及躲闪,也被砸中了,终于该我了,我使出浑身的劲儿将沙包一扔,沙包“嗖”地一声向穆延喜砸出去,她被砸中了,站在操场上发呆。“我砸中了”我欢呼起来?????? 真是多彩的课间生活呀! 看谁背的快 看谁写得好 场面描写和特写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分类》教案

认识锐角和钝角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认识直角的基础上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2、在认识角的教学活动中,初步了解三种角的大小,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经历观察、比较、操作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想象思维。 4、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难点:能区分锐角、钝角和直角的特征。 教学准备: 直尺、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启发导入 (1)谈话激趣。 (2)观察图片,并与同桌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学生汇报,引入“角”。

。 二、自主探究,导入新知的学习。 1、出示例5情境图,请大家认真观察,在图中,你们能找出角吗?指一指它在什么地方? 2、采用回忆的方式,进一步的加深对新知的认识理解。并进行板书。 ①、一个是锐角,一个是钝角。(板书“锐角”和“钝角”) ②、说一说锐角与直角的关系。(在锐角的下方板书“比直角小”);在回忆钝角与直角的关系。(在钝角的下方板书“比直角大”) ③、按照学过的方法请学生分别在“锐角”和“钝角”字样上方板演两个直角。 ④、根据概念用不同色彩的笔在一个直角上画出锐角,在另一个直角上画出钝角。以加深对锐角和钝角的理解。 ⑤、读一读,加深记忆。并在练习本上分别画一个锐角和钝角,教师巡视。 ⑥、抢答。教师根据锐角和钝角概念的不同说法进行提问。活跃课堂气氛。 例:A、锐角比直角() B、比直角大的是()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更清晰地把握锐角和钝角的本质属性,在合作中解决问题,正是新课标倡导的全新学习方式。 三、巩固实践阶段,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实行小组活动教学,在合作中完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