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与设计美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设计与设计美学
1、设计美学与装饰
一个好的产品必须满足造型美观、方便使用、节约材料、便于加工、满足功能需求、符合市场流行趋势等要求。
产品设计中过多的装饰往往掩盖了产品自身固有的形态、材质、色彩等美的因素。
人们与生俱来就喜欢美的东西,但如果不懂得设计美学的规律,过度的装饰产品就会让人感觉杂乱无章、繁琐不堪,从而失去美的本质。
产品需要给人以美感,工业设计的过程包含了艺术创造,但艺术并不是它的全部内容,工业设计师的工作还与人们的生活方式有关、与材料资源有关、与生产工艺有关、与科学技术有关、与市场销售有关、与经济文化有关。
因此设计美学的范畴远远大于简单的装饰与表面的美化。
装饰产生于手工业时代,原始的手工艺品通过描摹自然形态的纹样对物品进行表面的美化,手工艺的加工手段决定了当时的产品功能比较单一,装饰和美化能使那些产品更加完美,更加惹人喜爱。
后来,在欧洲工业革命时代,机器在很多方面代替了手工业的生产方式,然而由于当时原始的工业手段和机械化目的的不明确,导致了很多产品的粗制滥造。
在这一时期,可以供普通人使用的美观的产品少得可怜,所以用机器大批量制造的复古的、模仿手工艺表面化装饰的产品开始进入中低收入阶层的用户家里,人们购买这些产品希望能够赶上或者超过上层阶级。
这样的想法与当时工厂生产的粗制滥造的廉价装饰物的步调是一致的。
所以总的来说当时多数的设计师还是愿意模仿手工业时代的设计风格,他们设计了过分雕琢和盲目装饰的产品,因而没有发现适合于机器时代的全新设计方法。
人类对于装饰和审美的欲望也许会永远存在,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完全抛弃简洁适度的装饰。
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装饰可以是好的或是不好的,时尚而受人喜爱的或是令人讨厌的。
有些人喜欢过度雕琢的产品也是可能的,这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审美趣味与艺术修养。
从市场的角度来看,有些时候适当的装饰和美化也许有助于促销产品,满足一部分消费者的需要。
但是以放弃产品的本质功能和自身美感为特征的过多的装饰,毕竟是一种过了时的设计观念,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分析装饰的性质,把装饰美的视觉形式与产品功能的实用性结合起来,巧妙、合理、适度的利用装饰来美化产品。
2、工业产品造型设计与功能美
一个好的设计从根本上来说是追求美的。
人的美感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文化,它有先天继承的因素,也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和训练得来。
我们对美的形式的鉴赏,比如形态、色彩、材质、气味和声音等,都是我们人类的认知和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产品造型设计的美与纯艺术的美有着不同的法则,艺术美是一种纯自然的美,它可以是自然形成的,也可以由艺术家的灵感而产生。
艺术美只要被少数知音所理解,就可以视为成功。
设计美则必须满足某一特定人群大多数人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视觉审美素质的提高,人们对设计美的概念有了新的认识。
设计美不是在别人已经完成的产品上加以点缀来装饰,或者只是纯视觉形式上的花样翻新。
它是美学形态与产品功能结构的完美结合。
现代工业设计摒弃了旧时代的那种虚浮的装饰以及繁琐堆砌的外部纹样,开始重视物质材料本身所固有的质地感和色彩感,综合考虑形态、材料和构造之间的合理关系,追求一种简洁单纯的艺术感觉,和整体的、理性的、富有时代气息的美感。
也就是说,提倡一种以功能为
主导的全新设计意识,功能美学。
更确切的讲,是无装饰的有机装饰。
这里的有机装饰是指人的装饰意识和装饰行为,而不仅仅是指某种具体的美的形式和风格。
所以功能美学并非是对传统意义上的美的定义或者是某一产品的具体视觉外观而言的。
事实上,结构合理、满足功能的产品通常都是美的。
美与生俱来就与产品的形态结构和功能联系在一起。
功能美学不是为了美而美,或者说不是为了美而去装饰。
功能美使产品的实用性与视觉形式的有机联系,它明显区别于繁琐堆砌的画蛇添足式的装饰。
有人说装饰的最大特点是视觉上的愉悦性和表面性,以及功能上的无用性。
而功能美学里所指的装饰则不同,它对产品的装饰和美化本身就是一种功能,我们可以把它视为产品的审美功能。
审美功能虽然严格的讲似乎与产品的使用功能无关,有人也说它是无功能的功能,但实际上它在很多情况下也具有相当重要的使用功能,如小轿车精致的尾灯与麦当劳漂亮的大M标志就具有明显的视觉识别功能和指示功能。
一个没有任何夸张纹饰乃至浓艳色彩的苹果手机,其外形结构本身就能体现出某种简洁大方的功能美。
这种强调产品结构美和功能美的设计观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并在现代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
工业设计与设计美学
1、设计美学与装饰
一个好的产品必须满足造型美观、方便使用、节约材料、便于加工、满足功能需求、符合市场流行趋势等要求。
产品设计中过多的装饰往往掩盖了产品自身固有的形态、材质、色彩等美的因素。
人们与生俱来就喜欢美的东西,但如果不懂得设计美学的规律,过度的装饰产品就会让人感觉杂乱无章、繁琐不堪,从而失去美的本质。
产品需要给人以美感,工业设计的过程包含了艺术创造,但艺术并不是它的全部内容,工业设计师的工作还与人们的生活方式有关、与材料资源有关、与生产工艺有关、与科学技术有关、与市场销售有关、与经济文化有关。
因此设计美学的范畴远远大于简单的装饰与表面的美化。
装饰产生于手工业时代,原始的手工艺品通过描摹自然形态的纹样对物品进行表面的美化,手工艺的加工手段决定了当时的产品功能比较单一,装饰和美化能使那些产品更加完美,更加惹人喜爱。
后来,在欧洲工业革命时代,机器在很多方面代替了手工业的生产方式,然而由于当时原始的工业手段和机械化目的的不明确,导致了很多产品的粗制滥造。
在这一时期,可以供普通人使用的美观的产品少得可怜,所以用机器大批量制造的复古的、模仿手工艺表面化装饰的产品开始进入中低收入阶层的用户家里,人们购买这些产品希望能够赶上或者超过上层阶级。
这样的想法与当时工厂生产的粗制滥造的廉价装饰物的步调是一致的。
所以总的来说当时多数的设计师还是愿意模仿手工业时代的设计风格,他们设计了过分雕琢和盲目装饰的产品,因而没有发现适合于机器时代的全新设计方法。
人类对于装饰和审美的欲望也许会永远存在,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完全抛弃简洁适度的装饰。
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装饰可以是好的或是不好的,时尚而受人喜爱的或是令人讨厌的。
有些人喜欢过度雕琢的产品也是可能的,这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审美趣味与艺术修养。
从市场的角度来看,有些时候适当的装饰和美化也许有助于促销产品,满足一部分消费者的需要。
但是以放弃产品的本质功能和自身美感为特征的过多的装饰,毕竟是一种过了时的设计观念,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分析装饰的性质,把装饰美的视觉形式与产品功能的实用性结合起来,巧妙、合理、适度的利用装饰来美化产品。
2、工业产品造型设计与功能美
一个好的设计从根本上来说是追求美的。
人的美感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文化,它有先天继承的因素,也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和训练得来。
我们对美的形式的鉴赏,比如形态、色彩、材质、气味和声音等,都是我们人类的认知和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产品造型设计的美与纯艺术的美有着不同的法则,艺术美是一种纯自然的美,它可以是自然形成的,也可以由艺术家的灵感而产生。
艺术美只要被少数知音所理解,就可以视为成功。
设计美则必须满足某一特定人群大多数人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视觉审美素质的提高,人们对设计美的概念有了新的认识。
设计美不是在别人已经完成的产品上加以点缀来装饰,或者只是纯视觉形式上的花样翻新。
它是美学形态与产品功能结构的完美结合。
现代工业设计摒弃了旧时代的那种虚浮的装饰以及繁琐堆砌的外部纹样,开始重视物质材料本身所固有的质地感和色彩感,综合考虑形态、材料和构造之间的合理关系,追求一种简洁单纯的艺术感觉,和整体的、理性的、富有时代气息的美感。
也就是说,提倡一种以功能为主导的全新设计意识,功能美学。
更确切的讲,是无装饰的有机装饰。
这里的有机装饰是指人的装饰意识和装饰行为,而不仅仅是指某种具体的美的形式和风格。
所以功能美学并非是对传统意义上的美的定义或者是某一产品的具体视觉外观而言的。
事实上,结构合理、满足功能的产品通常都是美的。
美与生俱来就与产品的形态结构和功能联系在一起。
功能美学不是为了美而美,或者说不是为了美而去装饰。
功能美使产品的实用性与视觉形式的有机联系,它明显区别于繁琐堆砌的画蛇添足式的装饰。
有人说装饰的最大特点是视觉上的愉悦性和表面性,以及功能上的无用性。
而功能美学里所指的装饰则不同,它对产品的装饰和美化本身就是一种功能,我们可以把它视为产品的审美功能。
审美功能虽然严格的讲似乎与产品的使用功能无关,有人也说它是无功能的功能,但实际上它在很多情况下也具有相当重要的使用功能,如小轿车精致的尾灯与麦当劳漂亮的大M标志就具有明显的视觉识别功能和指示功能。
一个没有任何夸张纹饰乃至浓艳色彩的苹果手机,其外形结构本身就能体现出某种简洁大方的功能美。
这种强调产品结构美和功能美的设计观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并在现代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