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 是运动的、运动是有 规律的;意识对物质 有能动作用、意识是 物质决定的、想问题 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唯 物 论 辩 证 法
哲学
人的认识应该从哪里 来?认识世界的过程 怎样?怎样检验认识 的正确?人类认识世 界的目的是什么呢?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 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 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 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 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 ——毛泽东
• 8、“造烛为照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 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收获。”这一论断 是在强调( ) • A.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B.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 C. 认识是实践的惟一来源 • D. 认识对实践有促进作用
(1) 实践 具有 原因 客观 物质 性
构成 要素 的客 观性
实践活动的过程及结果受制约——具有客观性
二、实践的特点
• 愚公移山(有改动): 愚公为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出行要移开太行、王屋二山, 全家使用榔头、畚箕等工具,经数代人的努 力终将二山移走。 实践的主体(愚公――人) 实践的手段(畚箕等―工具、设备) 实践的对象(太行、王屋二山―自然界) 实践活动的过程及结果受制约——具有客观性
• 7、(单项)对火星的种种猜测,只到今日终于有 了结果。美国宇航局于2004年3月2日公布“机遇” 号火星探测车对火星进行探测的详细资料,现有明 确的证据表明,火星过去曾有丰富的水资源;这个 红色星球上可能存在过生命。这段材料表明 ( ) • A、猜测都是符合规律的 • B、认识是实践发展的根本动力 • C、客观是主观研究的对象与结果 •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5、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 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对这段 话的正确理解是( ) • A认识不断发展 • B认识的需要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 6、下列关于实践和认识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有( ) • A实践决定认识,认识依赖于实践 • B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是实践的根本目的 • C认识是实践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 D实践和认识互为基础,互相依赖
一 、实践及其特点
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性历史性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 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原理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决定认识)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 作用,科学理论对 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方法论
坚持实践第一的观 点;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 结合。 坚持科学理论的指 导作用
认 识 论
人生观和价值观
6.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自主探究
1、什么是实践?(2层基本含义)
2、实践有哪些特点?(3个特点)
3、实践与认识的关系?(4个关系)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 “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 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 革梨子,亲口吃一吃”。 (毛泽东) 以上诗文说明了什么的重要性?
实践的社会性和历史性是指( A ) A.它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是不 断变化发展的活动 B.它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C.它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D.它是处理人类社会关系的活动
知识总结
一、实践及其特点
• 1、含义:
实践就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 2、实践的基本特征:
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性历史性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亚里士多德 :不同重量 的物体下落 速度不同。 伽利略:不 同重量的物 体下落速度 相同。
做实验——实践 事实胜于雄辩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为什么?
认识本身无法 成为判断标准
(主观认识)
客观事物本身无法 回答认识是否正确 反映了它
(认识对象)
主观和客观联系起 来加以比较和对照 的东西(实践)
(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二、实践的特点
1961年人类首次升 入太空(前苏联)
1969年人类首次登月 (美国)
2004年勇气号登陆 火星(美国)
思考:探索宇宙的实践能单靠一个人来完成吗?
A.科学家的实践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
B.科学家也是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他们离不开与社 会各方面的联系; C.他们的实践活动要受历史条件的制约.
三、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与认识是什么的关系?) 材料二:李 时珍吞服草本植 物曼陀罗,直到 精神恍惚、失去 知觉,终于认识 到这种植物的入 药麻醉作用。
问:这两则材料说明实践与认识的什 么关系?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三、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与认识是什么的关系?)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1)获得认识的 途径 直接经验 间接经验
比较不同的哲学观点:P42 杜威观点: 否定了人的主体性特征
费尔巴哈观点:将理论活动与实践活动分割开来
黑格尔观点: 把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混为一谈。
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把主客观联系起来.
一、实践的含义
主体 人 (人们) 对象 改造客观世界 范畴 一切物质性活动
实践是人类 特有的活动
自人 然类
不同于人的 纯主观意识活动
三、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与认识是什么的关系?)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① 人们实践
推动 遇到
新问题
产生
新要求 认识的发展 认识的发展
新探索和研究
提供
促进
② 实践的发展 ③ 实践
锻炼 提高
认识工具
促进
人的认识能力
促进
认识的发展
“由于战争的需要,古代人设烽火台,用烽火 和狼烟为信号传递军情。同样的原因,促使现 代人创造了无线电波发报、雷达等科学技术去 探测和传递军情。”这说明( )
认识的目的是把认识应用于实践,指导实践
课堂探究
• 教材P46材料:这位归国博士为什么要 来到草原?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 探究提示: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这位归国博士来到草原,就是为了把 自己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改变草 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 原的面貌,造福于草原人民。这启示 我们,知识只有应用于实践才能真正 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 实现其价值,才能实现认识的目的。 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这是对每个 个体的人而 言
(2)实践才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这是对人类 认识的整体 认识是什么?——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根本而言 怎样完成对事物的认识?——主体和客观相互作用 怎样才能使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实践 所以:实践才是认识的来源
判断:实践是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 来源
关于认识来源正确的说法是( C ) A.客观事物是人类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的主要来源之一。 C.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D.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认识 的来源。
学以致用
1、第一次输羊血成功,从而发 现输血可以救治病人。表明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输羊血的成功以及大量受血者 死亡和输人血的再次成功以及又 一次输血医疗热带来惊人的死亡, 直到终因发现血型系统而使输血 问题得以成功解决。这表明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3、从输羊血到终于解决输血问 题。这说明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如何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实践 认识(主观) 实践结果(客观)
相符合
认识正确反映了客观事物 真理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从认 识论角度看,其哲学寓意( ) 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
C、一切真知都来自于实践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3、有人学习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寓公真蠢, 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用车运呢?这种观点主要 错在否认了( ) • A实践的历史性 B实践的能动性 • C实践的客观性 D实践的主观性 • 4、马克思说:“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 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东西。”这说明 ( ) • A思想观念不能说明实践 •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C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 D主观必须符合客观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4、为救人而输血,并探寻输血失 败的的原 因,直到发现人的血型 系统,从而解决输血问题。表明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1、下列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 ①农民种地 ②科学家进行科学试验 ③工人做工 ④教师讲课 ⑤学生学习 ⑥经济体制改变 ⑦加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 A、①②③④⑥ B、①③④⑥⑦ C、①③④⑤⑥ D、①③⑥⑦ 2、8、鲁滨逊流落到荒岛上一心想回陆地,于是找到了岛 上最大的一棵树,制成独木舟,但他一个人无力把它搬入 大海。他制作独木舟的活动是否属于实践活动,有无社会 性?正确的回答是( ) A是实践活动,但无社会性,因为它是独立的个人活动 B不是实践活动,它不过是人的求生本能的表现 C是实践活动,也具有社会性,因为制作独木舟的工具和 技能都是社会赋予的 D不是实践活动,因为他已经远离社会,回归自然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二、实践的特点
◇(2)主观能动性 实践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改造自然:创造新的物质生活资料 改造社会:创造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 愚公移山(有改动): 愚公为方便出行要移开太行、王屋二山, 全家使用榔头、畚箕等工具,经数代人的努 力终将二山移走。 愚公移山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1、“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 不知地之厚也。”这句话包含的哲理是( )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联系主观与客观的桥梁 ③实践出真知 ④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 本的观点 A、 ① ② B、 ② ③ C、 ① ③ D、 ① ③ ④
C
2006年8月,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投票决议, 部分通过将冥王星列入“矮行星”。有关专家认 为:冥王星之所以被“降级”,一是新天体“齐 娜”的出现,使人们对冥王星的行星地位提出了 质疑;二是借助于新的观测工具,人们对冥王星 的认识越来越全面。三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 自身的认识能力也有了大大的提高。 人们对冥王星的认识为什么会变化发展呢?
电磁场理论的奠 基者:法拉第
电磁波的发 现者:赫兹
完成电磁理论的 麦克斯韦
人们根据法拉第、麦克斯韦和赫兹等科学家创立 的电磁理论发明了无线电报、电话、电视、卫星摇撼 技术及现代互联网技术等,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 式;又如,人们根据万有引力规律和宇宙速度将人造 地球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送上了太空,为人 类探索宇宙的奥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A、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B、人类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 发展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不断给人们的认识活动提供必要的物 质手段。
走近真理
用权威人士 观点检验
用多数人的 观点检验
用客观事物 自身检验 用实践 来检验
上述观点谁是正确的?为什么?
三、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与认识是什么的关系?)
形式多样
社 会
最基本:生产实践
下列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 最基本 ①蜜蜂酿蜜 的形式 生产实践 ②农民种庄稼 ③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④鹦鹉学舌 科学实验活动 ⑤到南极进行科学考察 变革社会的实践 ⑥经济体制改革 ⑦修身养性
A.①②③ B.②⑤⑥ C.③④⑤ D.⑤⑥⑦
二、实践的特点
实践的主体 运 用 实践的手段 ---工具、设备的客观的 改 造 实践的对象 —自然界和社会是客观的 由客 观条 件决 定的 —人是客观的
思考题
• 据医学史料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一位医生 给一个生命垂危青年输羊血,竞奇迹般地挽救 了该青年的生命。其他医生纷纷仿效,结果造 成大量受血者死亡。此后,输血医疗手段也被 禁止使用。19世纪80年代,北美洲一位医生给 濒临死亡的一位产妇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 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导致惊人的死 亡。直到1901年维也纳医生莱因茨坦发现了 人的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 • 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这个道理?
唯 物 论 辩 证 法
哲学
人的认识应该从哪里 来?认识世界的过程 怎样?怎样检验认识 的正确?人类认识世 界的目的是什么呢?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 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 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 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 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 ——毛泽东
• 8、“造烛为照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 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收获。”这一论断 是在强调( ) • A.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B.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 C. 认识是实践的惟一来源 • D. 认识对实践有促进作用
(1) 实践 具有 原因 客观 物质 性
构成 要素 的客 观性
实践活动的过程及结果受制约——具有客观性
二、实践的特点
• 愚公移山(有改动): 愚公为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出行要移开太行、王屋二山, 全家使用榔头、畚箕等工具,经数代人的努 力终将二山移走。 实践的主体(愚公――人) 实践的手段(畚箕等―工具、设备) 实践的对象(太行、王屋二山―自然界) 实践活动的过程及结果受制约——具有客观性
• 7、(单项)对火星的种种猜测,只到今日终于有 了结果。美国宇航局于2004年3月2日公布“机遇” 号火星探测车对火星进行探测的详细资料,现有明 确的证据表明,火星过去曾有丰富的水资源;这个 红色星球上可能存在过生命。这段材料表明 ( ) • A、猜测都是符合规律的 • B、认识是实践发展的根本动力 • C、客观是主观研究的对象与结果 •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5、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 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对这段 话的正确理解是( ) • A认识不断发展 • B认识的需要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 6、下列关于实践和认识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有( ) • A实践决定认识,认识依赖于实践 • B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是实践的根本目的 • C认识是实践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 D实践和认识互为基础,互相依赖
一 、实践及其特点
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性历史性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 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原理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决定认识)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 作用,科学理论对 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方法论
坚持实践第一的观 点;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 结合。 坚持科学理论的指 导作用
认 识 论
人生观和价值观
6.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自主探究
1、什么是实践?(2层基本含义)
2、实践有哪些特点?(3个特点)
3、实践与认识的关系?(4个关系)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 “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 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 革梨子,亲口吃一吃”。 (毛泽东) 以上诗文说明了什么的重要性?
实践的社会性和历史性是指( A ) A.它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是不 断变化发展的活动 B.它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C.它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D.它是处理人类社会关系的活动
知识总结
一、实践及其特点
• 1、含义:
实践就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 2、实践的基本特征:
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性历史性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亚里士多德 :不同重量 的物体下落 速度不同。 伽利略:不 同重量的物 体下落速度 相同。
做实验——实践 事实胜于雄辩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为什么?
认识本身无法 成为判断标准
(主观认识)
客观事物本身无法 回答认识是否正确 反映了它
(认识对象)
主观和客观联系起 来加以比较和对照 的东西(实践)
(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二、实践的特点
1961年人类首次升 入太空(前苏联)
1969年人类首次登月 (美国)
2004年勇气号登陆 火星(美国)
思考:探索宇宙的实践能单靠一个人来完成吗?
A.科学家的实践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
B.科学家也是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他们离不开与社 会各方面的联系; C.他们的实践活动要受历史条件的制约.
三、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与认识是什么的关系?) 材料二:李 时珍吞服草本植 物曼陀罗,直到 精神恍惚、失去 知觉,终于认识 到这种植物的入 药麻醉作用。
问:这两则材料说明实践与认识的什 么关系?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三、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与认识是什么的关系?)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1)获得认识的 途径 直接经验 间接经验
比较不同的哲学观点:P42 杜威观点: 否定了人的主体性特征
费尔巴哈观点:将理论活动与实践活动分割开来
黑格尔观点: 把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混为一谈。
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把主客观联系起来.
一、实践的含义
主体 人 (人们) 对象 改造客观世界 范畴 一切物质性活动
实践是人类 特有的活动
自人 然类
不同于人的 纯主观意识活动
三、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与认识是什么的关系?)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① 人们实践
推动 遇到
新问题
产生
新要求 认识的发展 认识的发展
新探索和研究
提供
促进
② 实践的发展 ③ 实践
锻炼 提高
认识工具
促进
人的认识能力
促进
认识的发展
“由于战争的需要,古代人设烽火台,用烽火 和狼烟为信号传递军情。同样的原因,促使现 代人创造了无线电波发报、雷达等科学技术去 探测和传递军情。”这说明( )
认识的目的是把认识应用于实践,指导实践
课堂探究
• 教材P46材料:这位归国博士为什么要 来到草原?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 探究提示: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这位归国博士来到草原,就是为了把 自己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改变草 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 原的面貌,造福于草原人民。这启示 我们,知识只有应用于实践才能真正 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 实现其价值,才能实现认识的目的。 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这是对每个 个体的人而 言
(2)实践才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这是对人类 认识的整体 认识是什么?——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根本而言 怎样完成对事物的认识?——主体和客观相互作用 怎样才能使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实践 所以:实践才是认识的来源
判断:实践是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 来源
关于认识来源正确的说法是( C ) A.客观事物是人类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的主要来源之一。 C.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D.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认识 的来源。
学以致用
1、第一次输羊血成功,从而发 现输血可以救治病人。表明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输羊血的成功以及大量受血者 死亡和输人血的再次成功以及又 一次输血医疗热带来惊人的死亡, 直到终因发现血型系统而使输血 问题得以成功解决。这表明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3、从输羊血到终于解决输血问 题。这说明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如何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实践 认识(主观) 实践结果(客观)
相符合
认识正确反映了客观事物 真理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从认 识论角度看,其哲学寓意( ) 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
C、一切真知都来自于实践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3、有人学习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寓公真蠢, 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用车运呢?这种观点主要 错在否认了( ) • A实践的历史性 B实践的能动性 • C实践的客观性 D实践的主观性 • 4、马克思说:“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 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东西。”这说明 ( ) • A思想观念不能说明实践 •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C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 D主观必须符合客观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4、为救人而输血,并探寻输血失 败的的原 因,直到发现人的血型 系统,从而解决输血问题。表明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1、下列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 ①农民种地 ②科学家进行科学试验 ③工人做工 ④教师讲课 ⑤学生学习 ⑥经济体制改变 ⑦加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 A、①②③④⑥ B、①③④⑥⑦ C、①③④⑤⑥ D、①③⑥⑦ 2、8、鲁滨逊流落到荒岛上一心想回陆地,于是找到了岛 上最大的一棵树,制成独木舟,但他一个人无力把它搬入 大海。他制作独木舟的活动是否属于实践活动,有无社会 性?正确的回答是( ) A是实践活动,但无社会性,因为它是独立的个人活动 B不是实践活动,它不过是人的求生本能的表现 C是实践活动,也具有社会性,因为制作独木舟的工具和 技能都是社会赋予的 D不是实践活动,因为他已经远离社会,回归自然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二、实践的特点
◇(2)主观能动性 实践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改造自然:创造新的物质生活资料 改造社会:创造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 愚公移山(有改动): 愚公为方便出行要移开太行、王屋二山, 全家使用榔头、畚箕等工具,经数代人的努 力终将二山移走。 愚公移山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1、“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 不知地之厚也。”这句话包含的哲理是( )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联系主观与客观的桥梁 ③实践出真知 ④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 本的观点 A、 ① ② B、 ② ③ C、 ① ③ D、 ① ③ ④
C
2006年8月,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投票决议, 部分通过将冥王星列入“矮行星”。有关专家认 为:冥王星之所以被“降级”,一是新天体“齐 娜”的出现,使人们对冥王星的行星地位提出了 质疑;二是借助于新的观测工具,人们对冥王星 的认识越来越全面。三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 自身的认识能力也有了大大的提高。 人们对冥王星的认识为什么会变化发展呢?
电磁场理论的奠 基者:法拉第
电磁波的发 现者:赫兹
完成电磁理论的 麦克斯韦
人们根据法拉第、麦克斯韦和赫兹等科学家创立 的电磁理论发明了无线电报、电话、电视、卫星摇撼 技术及现代互联网技术等,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 式;又如,人们根据万有引力规律和宇宙速度将人造 地球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送上了太空,为人 类探索宇宙的奥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A、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B、人类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 发展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不断给人们的认识活动提供必要的物 质手段。
走近真理
用权威人士 观点检验
用多数人的 观点检验
用客观事物 自身检验 用实践 来检验
上述观点谁是正确的?为什么?
三、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与认识是什么的关系?)
形式多样
社 会
最基本:生产实践
下列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 最基本 ①蜜蜂酿蜜 的形式 生产实践 ②农民种庄稼 ③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④鹦鹉学舌 科学实验活动 ⑤到南极进行科学考察 变革社会的实践 ⑥经济体制改革 ⑦修身养性
A.①②③ B.②⑤⑥ C.③④⑤ D.⑤⑥⑦
二、实践的特点
实践的主体 运 用 实践的手段 ---工具、设备的客观的 改 造 实践的对象 —自然界和社会是客观的 由客 观条 件决 定的 —人是客观的
思考题
• 据医学史料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一位医生 给一个生命垂危青年输羊血,竞奇迹般地挽救 了该青年的生命。其他医生纷纷仿效,结果造 成大量受血者死亡。此后,输血医疗手段也被 禁止使用。19世纪80年代,北美洲一位医生给 濒临死亡的一位产妇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 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导致惊人的死 亡。直到1901年维也纳医生莱因茨坦发现了 人的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 • 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