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内容摘要:本文以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为研究对象,依据教育学基本理论,提出了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的基本目标和特点,认为课余体育训练作为学校体育环境中的一部分,是学校体育工作取得优异成绩的必要条件。本文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在理论上论述了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的基本目标和特点、存在问题、发展课余训练的对策建议。旨在为中小学体育课余训练科学有序地开展,培养和输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的力度,为相关主管部门制定政策和深化中小学课余体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中小学体育的课余训练是基础训练,其主要任务是发现和选拔体育的后备人才,是学生打好全面的身体素质基础并不断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同时也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的阶段。但我国现行的学制、教学方式以及考核方法等,有许多值得思考的地方。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课余体育训练存在问题对策
现代体育运动竞争的实质,是体育人才的竞争,特别是体育后备人才成长速度及人才储备的较量,而中小学是培养强大体育后备人才的启蒙训练基地,通过课余体育训练,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对未来实现和保持竞技体育强国起着长期的、全局性的作用,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一个战略重点.纵观世界体育强国,无一不把中小学体育的课余训练作为重点来抓,这已成为当前体育发展的趋向.近几年,我国中小学的课余体育训练有了较大发展,特别是传统项目开办以来,向国家、省运动队、体育运动学校和体育学院输送了大批的优秀后备人才,为我国体育事业的振兴做出了贡献,充分显示了它的优势.然而必须看到,课余训练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训练缺乏长期性和系统性.特别是课余体育训练与文化学习,两者之间的协调关系仍然没有很好地解决,不少人存在着重智轻体的现象长此以往,势必影响课余体育训练的发展,挫伤训练的积极性.本文试对当前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中表现出来的问题作剖析,并探索解决的对策,以供大家参考。
一、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目标和特点
1.1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目标
1.1.1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提高运动能力。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主体是学生,为了使其身心全面发展,应该加强身体训练,促进其身体正常发展,提高生理功能,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同时注意培养学校的体育运动骨干并为参加高一级别的竞技比赛准备坚实的后备力量。保证做到全面发展体能,提高运动能力;输送后备力量,提高群体骨干;塑造良好品质,提高适应能力。
1.1.2重视学生平时的教育。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文化课的学习。由于课余体育训练的活动特点,不可避免地在学习上、精力上会对文化课的学习以及其他活动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一定要及时和班主任、任课教师积极联系,共同做好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体育训练与文化学习两不误,从而取得共同进步,达到学校体育业余训练教育的根本目标。
二、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
2.1学校体育训练与一般运动训练的共同特点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同普通训练过程比较,既有共性又有不同之处。其共性表现为训练内容具有专门性、训练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实施过程中的针对性、承担运动负荷的极限性、运动竞赛成绩的表现性。
他们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提高专项运动的技术水平,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而最终的结果都是要使运动员在各类比赛中发挥最佳的运动水平,创造优异的成绩。
2.2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自身特点
首先学校课余运动训练具有业余性。因为是学生在课业之外进行的训练,是以学期和学年来进行的,同时也是以学生自愿为原则的。要求运动员在课内学好文化课,并上好体育课,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同时,在课外完成训练任务,所以较之一般的运动训练还有存在差异的。
2.3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具有基础性。学校的课余体育训练主要是进行基础性的训练,这一阶段主要是抓好身体素质和基本技术的训练。所以要求内容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包括身体上,技术上,战术和思想上的,还要注重思想和心理上的培养。
三、目前中小学体育课余训练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3.1 轻培养输送,重比赛名次
中小学时期是选好苗子从小培养,系统训练,打好基础,输送后备人才的关键阶段.但是,由于少数人注重本校在体育比赛中的成绩和名次,存在着严重的急功近利思想,忽视了系统训练和培养输送.具体表现在,选才时注意运动成绩,大量的早熟运动员虽然比赛成绩相对较好,但是输送率低.在训练过程中忽视了基础训练,向成年化发展,使训练缺乏系统性,未能发挥学校课余训练的作用。
3.2 追求升学率,课余训练得不到保证
有部分中小学领导对体育认识不足,对学校开展课余训练不够重视,“重智轻体”的思想严重,唯恐运动队训练拖了升学的后腿,不愿开展课余训练,认为参加训练或比赛,影响学习,旧的功课不巩固,新的功课无法补,同时补课与训练时间发生冲突,造成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影响了运动员课余训练的积极性。
3.3 家长不支持,造成业余体校生源不足
许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成为明星,但又不愿让子女从事体育运动,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固然不想进行课余训练,有体育专长的学生也怕受到家长的责难.更怕万一体育出不了成绩,又没学到文化,吃亏的是自己.有些家长把子女送到业余体校,目的仅仅是增强健康,增强体质,而并不希望有所建树,只有那些认为自己子女不是学习的料,文化课较差,又顽皮的家长才将子女送到训练队,希望他们能有一技之长,在体育上有所成就.这些现象,造成业余体校生源的不足。
3.4 教师年轻化,训练经验不足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迎合评估的要求,各级中小学都把引进高学历人才作为学校发展的重点,使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但是体育教师队伍呈现年轻化又成为新的问题,加上老教师呈阶段性的退休,体育教师队伍青黄不接的现象严重,在没有专业知识的指导和老教师的指点下,青年教师缺乏课余训练和比赛经验,严重影响了运动员竞技成绩的提高和队伍的发展。
3.5 缺乏敬业精神和责任心、职业素质不高
体育教师缺少一定的敬业精神和责任心,职业素质不高,训练不同程度的存在不科学、无大纲、随意性明显、不系统,有的老师还身兼数职,对训练听之任之,严重影响了课余训练的发展和学生的前途。
3.6 竞赛问题
体育竞赛是推动体育发展的一个杠杆,促进学校间的交流与沟通,检验课余体育训练的发展情况和水平,对运动员成绩的提高起决定性作用。但是在体育竞赛中存在很多问题,一是少数尖子运动员重复参加各类比赛,疲于应付,影响学习,遭到老师和家长的反对,二是为取得好成绩,弄虚作假,冒名顶替,谎报年龄,严重影响了学校课余体育竞赛的质量,挫伤了一些学校课余训练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