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新教材高一地理必修二第四单元第二节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知识点总结(2020打印版)
4.2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学案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学习目标】1.能够说出长江经济带的地理位置、范围。
并认识其基本概况。
(区域认知)2.能够运用不同类型的专题地图。
分析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地理背景。
(综合思维)3.能够通过查阅或搜集相关资料,全面认识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基本概况。
(地理实践力)4.能够从人地关系、区域联系的角度。
分析某项重大发展战略在实施的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
(人地协调观。
区域认知)【学习重难点】1.能运用不同类型的专题地图,说明其地理背景。
2.能够从人地关系、区域联系的角度。
分析某项重大发展战略在实施的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
【学习过程】模块一必备知识•素养奠基一、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优势1.范围:覆盖_____、江苏、浙江、安徽、江西、______、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个省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总面积的____。
2.地位: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是我国__________最强、战略支撑作用最大的区域之一,也是一条面向国内外开放合作的重要走廊。
3.区位优势:(1)从长江经济带内部看。
(2)从全国范围看。
(3)从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看。
【思考】据图推断,长江经济带城市群中哪个城市群经济最发达,并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及人口、产业结构等角度说明该城市群发展的地理背景。
三、长江生态环境保护1.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总体要求:(1)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_______,不搞_______;(2)在改革创新和发展新动能上做“加法”,在淘汰落后过剩产能上做“减法”,走_____________发展之路。
2.长江水资源利用及保护:(2)主要问题:中下游地区水污染及_________。
(3)保护措施:加快推进水污染治理、___________和水资源保护。
3.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和措施:(1)机制:综合治理和建立地区间、上下游间的__________机制,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模块二关键能力•素养形成能力1区域经济发展的地理【知识检测】依据国家区域发展新棋局,要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
(新教材)2020鲁教版必修二4.2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三、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
1.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 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独特作用→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沿江产业结构 优化升级→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使长江经济带成为充 分体现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内河经济带
知识拓展:3、河流航运价值的分析思路
பைடு நூலகம்
太湖平原、 江淮地区
淡水 水稻 鱼、 等小
麦 、 棉 花 、 油 菜 、 蚕 丝 、
城市化水平较高
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支持了流域内180余万平方公里土地上,4亿多人口的温饱和 经济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发达地区。 作为重要战略资源之一的水资源,其开发利 用对于长江流域乃至整个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自然环境特征 长江流经哪些地形区 ?
青藏高原
横断山区 四川
盆地
云贵高原
长江中下 游平原
地形:上游:高原、山地、盆地为主,地势落差较大;中下游:丘陵、平 原为主,地势低平。
气候:源区为高原高山气候;多数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 润,但年降水量差异大,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上游
下游
中游
30°N
知识概括:流域综合开发的地理条件评价
流域既是一个自然区域,又是一个经济区域,区域内自然因素之间、自然因 素与经济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由此构成了流域的整体 性。
合作探究一
长江流域工农业发展的优势因素和限制性因素有哪些?
提示:(1)从自然因素来看,长江流域工农业发展的优势因素: ①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网密布,水资源丰富; ②大多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热量和水资源充足; ③矿产资源丰富,为工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料; ④水能丰富,发展工业的动力充足。 限制性因素主要表现在:中上游地区地形崎岖,生态较为脆弱,工农业发展受 地形条件限制;季风气候区洪涝灾害频繁。 (2)从社会经济因素来看,长江流域工农业发展的优势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 方面: ①长江航运价值高,沿岸港口众多,水陆交通便利;②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农业开发历史悠久;③经济发达,城镇化水平高,社会协作条件好。 限制性因素主要表现在:部分地区人口压力大,人地矛盾突出;资源分布不均 ,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较发达地区环境污染严重,资源和能源短缺。
2024年高考地理考前速背核心知识点第四单元区域发展战略()

地理高考考前速背【必修二】第四单元区域发展战略核心知识点主题10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1.大型集装箱海运运输、集装箱铁路运输(如中欧班列)的出现,体现了现代交通运输方式朝着大型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的出现体现了现代交通运输方式朝着高速化方向发展。
2.交通技术的进步和运输方式变革带来的意义有:提高了运量,缩短了运输时间,降低了运输成本,扩大了人们的活动空间、城市的辐射范围,使区域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案例】跨江造桥技术、江底隧道技术的应用,建成上海长江大桥崇启大桥后,使得原来依靠“轮渡”(内河运输)往来于上海市区、崇明岛、江苏启东三地的状况,变成高速公路(涉及到等),带来的意义有缩短三地之间运输时间,提高了运量,降低了运输成本,突破了长江对公路交通的限制,方便了三地货物和民众往来,改善了崇明岛、启东市的投资环境,扩大上海市对外辐射范围,使三地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越来越密切。
3.公路、水运、航空、铁路构成立体化的现代交通运输网络,其意义有促进了人口和产业的集聚,形成城市群;网络化交通布局,促进了区域之间的沟通,缩小了区域发展的不平衡。
【案例】长三角地区内城际高铁网、高速公路网建成后,形成以上海为中心的3小时交通圈,其意义有促进长三角地区之间人口和产业的集聚,形成城市群;网络化交通布局,促进了区域之间产业互补,扩大上海等特大城市对周边小城镇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缩小了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促进区域整体均衡可持续发展。
4.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是交通运输发展的源动力。
区域高质量发展需要拓展交通设施建设的空间,加快完善安全高效、智能绿色、互联互通的现代交通运输网络。
【案例】上海港口的迁移与拓建过程传统的上海港区位于黄浦江沿岸和长江沿岸,但因泥沙淤积,港口水深和航道条件逐渐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航运需求,为此国家耗资700亿,于2005年开工在杭州湾建造世界级港口洋山港,主要目的是为把上海建设成为世界航运中心奠定基础。
4.2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课件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二

(1)(地理位置:)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中点;长 江入海口;水陆交通便捷。( 地 形 :)地势平坦开 阔;腹地宽广; ( 经 济 : ) 腹地内经济发展水平高 。(劳动力状况:)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 劳动力素质高;(对外开放)城市群对外开放程度 高,能吸纳大量国内人口和海外移民。 市 场 、 产 业 基础、经济状况、政策.......
二、长江经济带的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问题情境六:
材料一:上海市地处江海交汇 之处,开埠至今仅170多年历 史,却迅速发展成2400多万人 口的超大城市。下表示意上海 市不同发展阶段主导产业的变 化。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和南 通两地联系日益紧密。生物医药、 工业机器人等领域高端制造环节加 快向南通转移。不少项目与上海知 名高校、科研院所深化科技研发合 作,在南通实现产业化。部分企业 把总部营销窗口设在上海,而金融 后台、呼叫中心、工业设计等配套 产业逐步在南通集聚。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和南 通两地联系日益紧密。生物医药、 工业机器人等领域高端制造环节加 快向南通转移。不少项目与上海知 名高校、科研院所深化科技研发合 作,在南通实现产业化。部分企业 把总部营销窗口设在上海,而金融 后台、呼叫中心、工业设计等配套 产业逐步在南通集聚。
(1)与1990年相比,说出2014年上海市对长三角 周边城市辐射功能强度的变化,并说明其影响因 素。
问题情境二: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如图)位于“一带一 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处,是西部陆海新通 道的起点,总面积达18.5万平方千米。该区 域自然资源丰富,人口密集,城镇密布,是 我国西部产业基础最雄厚、市场空间最广阔 的区域之一。但与珠三角经济圈相比,其在 发展和建设中,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 (1)说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发展优势。
鲁教版必修二第四单元第二节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②创新开放模式,促进优势互补
③培育内陆开放高地,加快同周边 国家和地区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
④加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衔接互动
02 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 • 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①统筹江河湖泊丰富多样的生态要素,推 进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
4.2
2018年8月26日,中国邮政发行《长江经济带》特种邮票一套6枚, 小全张1枚。全套邮票面值为7.80元,小全张售价11.70元。
目录
CONTENTS
1
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优势
2
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
3
长江生态环境保护
01 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优势
01 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优势
• 长江经济带覆盖11个省市; • 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1%; • 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
开发现状
三峡水利枢纽具有发电、航运、防洪 等效益,是西电东送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重庆为中心形成电力、钢铁等工业 中心 成都平原成为重要商品粮基地 重要商品粮、棉、油、肉类和水产品 生产基地
重要制造业基地
鱼米之乡、丝绸之乡
沪宁杭综合性工业基地
01 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优势
合作探究: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地理背景
• 具有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
③推动沿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④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⑤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
02 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 • 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
02 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 • 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
02 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 • 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
02 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 • 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
新教材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第四单元 环境与发展 学案 知识点考点提炼汇总

第四单元环境与发展第一节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 - 1 - 第二节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 13 - 第三节海洋权益与海洋发展战略.............................................................................. - 25 - 第四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 34 - 单元活动人文地理社会调查...................................................................................... - 44 -第一节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一、运输方式与区域发展1.交通运输的作用:是联系区域之间经济与社会活动的重要纽带,并为区域发展提供基础性保障。
2.现代主要交通运输方式: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运输等。
3.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运输方式深刻地影响着聚落形态及其延伸方向。
(2)运输方式的发展变化加强了区际联系,推动了区域发展,而区域发展也促进了交通运输的进一步发展。
(3)运输方式的发展和变化增强了客货运输的选择性,扩大了地区影响力,推动了区域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特别提醒]五种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各有优缺点,在选择交通运输方式时往往要考虑时间、物品性质、重量、运输距离和价格等因素。
4.2长江经济带发展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二

第四单元 第二节
一 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优势
1、长江概况
2. 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优势 (97)
vv位置优势:承东启西,接南济北,通江达海vv ①从经济带内部看: 横贯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带,具有海陆双向开放的区位优势。
②从全国范围看: 连接北部沿海的环渤海经济区及南部沿海的 珠三角经济区。
102 播放视频
2.建拦江大坝(如三峡
102
大坝)有防洪、发电、
灌溉、航运、养殖、供
水的作用,促进了长江
沿江地带经济的发展。
跨江大桥的建设连接了 南北两岸交通,方便了 两岸人员的物资交流, 极大地促进了长江沿江 地带经济发展。
但是也对长江的生态环 境带来不利的影响,例 如会影响长江鱼类的洄 游等。
③从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看: 衔接“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2. 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优势
交通优势:①水运运量大,价格低,流域广阔,支流众多,无结冰期,通航时间长
长江经济带的气候&地形
2. 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优势
9自然资源优势9
2. 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优势
90产业优势00
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利于农作物生长(农业生物资源丰富)
(1)长江经济带人口密度和单位面积的GDP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 )
(2)长江经济带与长江流域范围一致。( ✖ ) (3)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完全独立。( ✖ )
(4)长江经济带具有沿海、沿江和沿边的多种区位优势。( ✔ )
思考题
思考:
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案: ①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②有利于优化沿江产业结构和城镇化布局,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③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④有利于形成长江流域优势互补、协作互动格局,缩小地区发展差距; ⑤有利于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合理开发长江资源; ⑥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民族复兴等。
高中地理 新教材鲁教版必修二4、2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共50张ppt)

2020/4/1
歌曲:长江之歌
•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用甘甜的 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 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啊,长江!啊,长江!”
• 长江沿岸有哪些丰富 资源? • 新时代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战略有哪些?
二:长江经济带的定位
【自主探究】课本P101课本知识窗 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格局 格局
““一两轴翼””::以指长发江挥黄长金江水主道 为轴依线托的,辐发射挥带上动海作、用武,汉向、 “重南三庆北极的两”核侧:心腹指作地长用延江,伸三以拓角沿展洲江,城主市 群要提、城升长市南江为北中节两游点翼城,支市构撑群建力、沿。成江南渝绿城 市色翼群发以为展沪主轴瑞体,运,推输发动通挥经道辐济为射由依带沿托动海,作 用溯北,江翼打而以造上沪长梯蓉江度运经发输济展通带,道三实为大现依增长长 极江托。上,中促下进游交协通调互发联展互。通, “夯多实点发”展,基指础发。挥三大城市群 以外地级城市的支撑作用,以 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不断 完善城市功能,发展优势产业、 建设特色城市,加强与中心城 市的经济联系与互动,带动地 区经济发展。
转到课本上
(三):长江经济带的区位优势
③水能资源
• 从水电站的布局来看,多集 中于长江干支流的上游地区。
• 本区的水能资源占到全国所 开发水能总数的40%,其中 80%在上游。
• 其上游水能丰富的原因是 • ①地势高低悬殊,落差大。
②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水量大。
(三):长江经济带的区位优势
④森林资源
②重庆、武汉分别是长江上游和中游航运中心,南京港是长江下游水陆
4.2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教学设计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个别辅导。
(3)教师批改练习,反馈学生掌握情况,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性和挑战。
2.教学过程: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长江经济带的概念、发展目标等关键知识。
1.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可能对长江经济带的地理范围、发展现状和潜力认识不够清晰,需要通过生动的案例、形象的图表等形式,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认识。
2.学生在探讨长江经济带发展过程中,可能对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师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可持续发展。
3.学生在合作学习、讨论交流过程中,可能存在观点分歧,教师应把握时机,引导学生进行辩证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2)强调长江经济带发展过程中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区域协调等问题的重要性。
(3)鼓励学生在课后关注长江经济带的时事动态,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为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知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课堂所学内容,绘制一张长江经济带的地图,标注出其主要城市、地理特征、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现状,以加深对长江经济带地理范围和经济发展状况的理解。
5.选择一个长江经济带沿线的城市,深入了解其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情况,撰写一份研究报告,为该城市的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6.针对本章节所学内容,制作一份思维导图,梳理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知识体系,以便于复习和巩固。
作业要求:
1.作业内容要结合学科知识和课本内容,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 环境与发展 第二节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课件 鲁教版必修第二册

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 1.具有全球影响力的 内河经济带 。 2. 东中西 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 3.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 4. 生态文明 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人均收入水平相对较高,对于国内外投资者有很强 的吸引力
3.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格局——“一轴”“两翼”“三极”“多点”
指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发挥上海、武汉、重 “一轴” 庆的核心作用,以沿江主要城镇为节点,构建沿江绿
色发展轴
指发挥长江主轴线的辐射带动作用,向南北两侧腹地
延伸拓展,提升南北两翼支撑力。南翼以沪瑞运输通
在 2019 年 3 月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做《政府 工作报告》时强调,要把长江经济带打造成我国的高质量发展经 济带。与此同时,有关长江经济带的议案、提案也再次被代表们 带上两会。这表明,在中国高质量发展进程中,长江经济带的浪 潮从未退场,并且会愈发“汹涌”。
1.“区域认知”的角度探讨长江经济带所涉及的 11 个省市 中属于东部经济地带的有哪些?
提示: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
2.运用“综合思维”分析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的主要发展 轴线是什么?
提示:长江“黄金水道”。 3.国家明确提出长江经济带发展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 发。运用“人地协调观”探讨该项定位体现的发展理念是什么? 提示: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 量发展。
[知识生成] 1.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时代背景和战略意义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主动适应把握引领 经济发展新常态,科学谋划中国经济新棋局,作出的既利当前又 惠长远的重大决策部署,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4.2+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二

游 破坏;②水能开发程度低 开发;③建设三峡工程
中 ①洪水严重;②毁林开荒 ①退耕还湖,疏浚河道;②加强和完善荆江分洪工程;③
游 和乱砍滥伐;③围湖造田、以水土保持为中心,营造中游地区防护林,综合开发和治
湖泊萎缩、河床抬高
理山区;④修建水利工程,发挥水利工程的拦洪治沙功能
下 大气和水体污染严重 游
①调整并优化产业结构,淘汰或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高新 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②加强环境保护,通过推广各种环 保技术、加大执法力度等途径,对环境污染加以控制
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 2.长江经济带是我国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
立足长江上中下游地区的比较优势,统筹人口分布、经济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发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辐射引领作用,促进中上游地区有序承接产业转移,提高要素配置 效率,激发内生发展活力,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示范带。
完善交通体系 优化产业结构 统筹城乡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
发展策略
长江经济带发展 战略
长江经济带发展 的区位优势
长江经济带发展 的战略定位
长江生态环境保护 (问题、措施)
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
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 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
内对外开放带 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知识拓展: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3.[综合思维]长江“黄金水道”的价值体现在哪
些方面?
长江航线与铁路运输相比,具有运量大、投资小、成本低的优点;长江流域资源丰富,农
业发达,长江沿岸有众多的工业城市,运输需求量大;众多支流也能通航,长江干支流航
线能沟通内地和沿海。
【合作探究三】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面积约占全国21%,人口和GDP均超过全国 40%。长江经济带主要依托甲、乙、丙三大经济圈,推进长江中上游的腹地开发,促进上 海的国际化开发。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长江经济带时,提出要以“不搞大开发、 要搞大保护”为导向,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建设成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 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下图为 长江经济带示意图。
4.2+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二

占工业总产值 30.6%
“化工围江”
人才不足 产品结构单一 深加工能力欠缺 附加值不高
3.作为长江经济带的工业城市代表,宜昌政府 和化工企业该如何破解困局?
• 政府:整治关停一部分污染大、效益低的企业;搬离沿
江地区和主城区;法律法规保护,行政管理、监控;建专
业产业园等;
• 企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
许家 冲村
我国主体功能区分布示意图
(地图出自必修二人教版112页)
三、区域共发展:明确发展方向
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城市可以在哪些方面形成协同发展?
2020年,南通市与
宜长昌江经市济公带共发资展源的交战易略定中位3: 心东中对西口互支动援合,作向的协宜调昌发共展带
享专家资源284人,完
成亿元以上项目 5个,
三峡
•“化工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与 原 料 、 水 源 、 能 源 、 交 通 、
市场等因素有关,缺少统一规划
2.结合宜昌的地理位置,分析宜昌
化工企业对长江经济带的不利影响。
宜昌化工企业早期分布图
(地图出自宜昌发展规划政府文件)
•危害下游水质 •影响生态环境 •制约社会经济发展
“秉承上游意识, 严格生态管控”
宜昌第一个产值 过千亿元的产业
“宜昌样板”推广全区域
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1: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
成重 都庆
宜 昌
武 汉
长排南京江放经格杭州济局上海带工业污染成都
重 庆
宜 昌
武
南 京
上 杭海
汉州
工业废水排放量(亿t)
工业SO2排放量(亿
(地图出自长江经济带重点城市环境监测报告 自绘) t)
(新教材)2020鲁教版必修二4.2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精准培优

4.2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精准培优一、选择题近年来,长江经济带东西部地区之间由“移民就业”向“移业就民”(把产业转移到劳动力富余的地方)的新模式转换初见成效。
据此完成1~2题。
1.如图示意甲、乙、丙、丁四个工业部门投入要素对比。
实行“移业就民”最有利的工业部门是( )A.甲B.乙C.丙D.丁2.长江经济带“移业就民”带来的影响有( )①促进东部地区产业升级②加快中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③增加东部地区就业④有利于中西部地区产业培育⑤降低东部地区环境压力⑥增加长江经济带春运压力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②④⑤⑥D.②③⑤⑥答案:1.C 2.B解析1.从题干材料可知,“移业就民”是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到劳动力富余的地方,丙为劳动力密集型工业,故为最适合“移业就民”的部门。
2.“移业就民”使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出,东部地区就业率降低,但产业结构得到升级,环境压力也有所减轻;长江经济带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西部民工不需要再到东部打工,从而降低了春运的压力,也促进了中西部地区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
长江经济带既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战略支撑作用最大的区域之一,也是一条面向国内外开放合作的重要走廊。
据此回答3~4题。
3.有关长江经济带农业基地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长江流域有5个全国性商品粮基地,都分布在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上②长江流域是我国油菜、棉花的重要分布地区③长江流域蚕桑基地主要分布在太湖平原和四川盆地④长江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甜菜、甘蔗、长绒棉分布基地A.②③B.③④C.①③D.①②4.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优势说法正确的是( )①可连接环渤海经济区和珠三角经济区②横贯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③在全国经济格局中仅次于珠江三角洲地区④具有海陆双向开放的区位优势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3.A 4.C解析:3.成都平原分布在第二级阶梯上,故①错误;甜菜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等地,长绒棉分布在新疆,故④错误。
鲁教版新教材必修二第四单元第二节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知识点复习总结(2020打印版)

第四单元环境与发展第二节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知识点总结(打印版)☆1.长江经济带的概况(1)范围: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个省市,约占全国面积的21%,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
(2)地位: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战略支撑作用最大的区域之一,也是一条面向国内外开放合作的重要走廊。
☆2.长江经济带区位优势(1)从长江经济带内部看,具有海陆双向开放的区位优势,可带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2)从全国范围看,连接环渤海经济区及珠三角经济区,在全国经济格局中地位举足轻重。
(3)从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看,建设长江经济带有利于与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衔接互动,形成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3.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1)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
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独特作用,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沿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
(2)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
发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辐射引领作用,促进中上游地区有序承接产业转移,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示范带。
(3)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用好海陆双向开放的区位资源,创新开发模式,促进优势互补,培育内陆开放高地,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互联互通,加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衔接互动,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横贯东中西、连接南北方的开放合作走廊。
(4)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构建以长江干支流为经脉、以山水林田湖为有机整体,江湖关系和谐、流域水质优良、水土保持有效、生物种类多样的生态安全格局。
☆10.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格局(1)“一轴”: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构建沿江绿色发展轴。
(2)“两翼”:南翼以沪瑞运输通道为依托,北翼以沪蓉运输通道为依托。
(3)“三极”: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单元环境与发展4.2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课件鲁教版必修第二册

【素养探究】 《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了“中三角”特
大型城市群,“中三角”是指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 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下图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示意 图。
(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该区域依托矿产资源优势 发展起来的有色冶金工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指出 该产业发展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提示:环境污染(或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生态破坏(或 水土流失、酸雨等)。
三、长江生态环境保护 1.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总体要求: (1)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共抓_大__保__护__,不搞_大__开__发__; (2)在改革创新和发展新动能上做“加法”,在淘汰落 后过剩产能上做“减法”,走_绿__色__低__碳__循__环__发展之路。
2.长江水资源利用及保护:
(2)主要问题:中下游地区水污染及_富__营__养__化__。 (3)保护措施:加快推进水污染治理、_水__生__态__修__复__和水 资源保护。
战略定位 区位
生态文明 建设的先 行示范带
江河湖 泊丰富 多样的 生态要 素
途径
推进长江经济带_生__态__
_文__明__建设,构建以长江
干支流为经脉,以山水 林田湖为有机整体、江 湖关系和谐、流域水质 优良、水土保持有效、 生物种类多样的生态安 全格局
目标
成为水 清、天 蓝、地 绿、产 业优的 _生__态__廊 道
【补偿训练】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我国政府的重大决策。长江经 济带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据 此完成(1)、(2)题。
(1)长江经济带的开发中,采取“退田还湖”的举措体
现了流域开发“人水和谐”的理念,其根本目的是
()
A.增加灌溉水源
B.促进工业发展
C.修复生态系统
2019(秋) 地理 必修 第二册 鲁教版(新教材)第二节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4
知识导学
素养导学
@《创新设计》
知识清单二 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 1.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
(1)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 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独特作用,构建现代化__综__合___交通运输体系,推动沿 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 (2)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 发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辐射_引__领____作用,促进中上游地区有序承接产业转移, 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示范带。
解析 第(1)题,从题干材料可知,“移业就民”是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到劳动 力富余的地方,丙为劳动力密集型工业,故为最适合“移业就民”的部门。第(2) 题,“移业就民”使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出,东部地区就业率降低,但产业结构得 到升级,环境压力也有所减轻;长江经济带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经济欠发达的 中西部地区,西部民工不需要再到东部打工,从而降低了春运的压力,也促进了 中西部地区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
11
知识导学
素养导学
数读长江经济带
@《创新设计》
12
知识导学
素养导学
当前长江经济带面临的难题
@《创新设计》
13
知识导学
素养导学
@《创新设计》
14
知识导学
素养导学
共舞长江经济带·生态篇
@《创新设计》
15
知识导学
素养导学
1.那柯里:“世界茶园”中一条情歌悠悠的茶马古道 2.贵州: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 3.宜宾:数万条长江鲟放流维稳长江生态 4.宜昌市夷陵区黄柏河:探索水生态治理,全面推行“河长制” 5.洞庭湖湿地:复绿引生机 6.湖南南县:发展生态农业开启稻虾共养新模式 7.杭州富阳:产业转型换回一江清水 8.益阳垃圾发电厂:能变废为宝的城市花园
第二节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2019版)教案

第二节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2019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长江经济带的基本情况和特点,理解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意义。
2.掌握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优势和不足,了解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3.了解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实施情况和成效,掌握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基本经验。
4.培养学生对于地区发展的全局意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长江经济带的基本情况和特点2.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优势和不足3.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机遇和挑战4.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实施情况和成效5.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基本经验三、教学重点1.理解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意义。
2.掌握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优势和不足。
3.了解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实施情况和成效。
四、教学难点1.了解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2.培养学生对于地区发展的全局意识。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PPT和教材对于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进行说明和介绍。
2.课堂讨论:通过提出问题和探讨共同解决问题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3.研究法:通过分组让学生对于某一方面的长江经济带发展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信息素养。
六、课堂设计第一步: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长江经济带是什么?2.长江经济带有哪些特点?3.长江经济带发展有什么战略意义?第二步:讲授(20分钟)1.长江经济带的基本情况和特点(5分钟)–介绍长江经济带的位置和范围–介绍长江经济带的地理环境和人口情况2.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优势和不足(5分钟)–介绍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优势和不足–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发展利用长江经济带资源3.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机遇和挑战(5分钟)–介绍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对挑战,抓住机遇4.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实施情况和成效(5分钟)–介绍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实施情况和成效–分析其中的原因和关键因素第三步:讨论和研究(25分钟)1.分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随机分组,每组4人–每组就长江经济带的一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和讨论,如交通、环境、文化等2.研究报告(15分钟)–每组派代表汇报研究结果和总结第四步: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和方法,并为下一节课预习做好准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环境与发展
第二节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知识点总结(打印版)
☆1.长江经济带的概况
(1)范围: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个省市,约占全国面积的21%,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
(2)地位: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战略支撑作用最大的区域之一,也是一条面向国内外开放合作的重要走廊。
☆2.长江经济带区位优势
(1)从长江经济带内部看,具有海陆双向开放的区位优势,可带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2)从全国范围看,连接环渤海经济区及珠三角经济区,在全国经济格局中地位举足轻重。
(3)从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看,建设长江经济带有利于与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衔接互动,形成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3.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
(1)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
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独特作用,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沿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培育具有国际竞争
力的城市群。
(2)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
发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辐射引领作用,促进中上游地区有序承接产业转移,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示范带。
(3)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用好海陆双向开放的区位资源,创新开发模式,促进优势互补,培育内陆开放高地,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互联互通,加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衔接互动,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横贯东中西、连接南北方的开放合作走廊。
(4)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构建以长江干支流为经脉、以山水林田湖为有机整体,江湖关系和谐、流域水质优良、水土保持有效、生物种类多样的生态安全格局。
☆10.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格局
(1)“一轴”: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构建沿江绿色发展轴。
(2)“两翼”:南翼以沪瑞运输通道为依托,北翼以沪蓉运输通道为依托。
(3)“三极”: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
(4)“多点”发挥三大城市群以外地级城市的支撑作用。
☆4.河流水力资源的分析思路
☆5.长江流域工农业发展的优势因素和限制性因素
提示:(1)从自然因素来看,长江流域工农业发展的优势因素主:①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网密布,水资源丰富;②大多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热量和水资源充足;③矿产资源丰富,为工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料;④水能丰富,发展工业的动力充足。
限制性因素主要表现在:中上游地区地形崎岖,生态较为脆弱,工农业
发展受地形条件限制;季风气候区洪涝灾害频繁。
(2)从社会经济因素来看,长江流域工农业发展的优势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长江航运价值高,沿岸港口众多,水陆交通便利;②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农业开发历史悠久;③经济发达,城镇化水平高,社会协作条件好。
限制性因素主要表现在:部分地区人口压力大,人地矛盾突出;资源分
布不均,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较发达地区环境污染严重,资源和能源
短缺。
☆6.河流航运价值的分析思路
长江“黄金水道”
「自然条件」
1.地形:平坦,流经平原,水流平缓
2.气候:降水丰富均匀,河流流量大,季节变化小,
3.河道:宽阔平直,水深
4.长江流程长,支流众多,流经亚热带地区,无结冰期,丰水期长,通航时间和里程长「社会经济条件」
流域内人口多,经济发达,联系密集,运输量大;运输方向与河流流向一致
☆7.分析长江中游洪灾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8.三峡工程有利的影响
积极的影响:
1、减轻洪水对中下游生态环境的破坏
2、利于吸血虫病的防治
3、减轻湖泊泥沙的淤积
4、增加中下游枯水期的流量
5、改善枯水期的水质
6、调节气候
7、可缓解华中、华东电力紧缺状况等
8、改善上游川江航运条件
消极影响
1、淹没土地、文物古迹等
2、可能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
3、可能诱发地震
4、库区泥沙淤积加重
5、自然景观受到一定影响
6、库区蚊虫滋生,给人们健康带来影响
7、影响水生生物和珍稀物种的生存环境等
8、入海河水减少,海水倒灌,海水上溯,海水侵蚀加强
9、入海泥沙减少,河口鱼类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
☆9.长江上、中、下游地区在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整治措施
☆10.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总体要求
(1)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2)要在改革创新和发展新动能上做“加法”,在淘汰落后过剩产能上做“减法”,走低碳循环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