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_《蜀道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蜀道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诵读品味语言,探

究问题的能力,掌握诗歌的艺术特色

2.过程和方法:采用反复诵读、品读、合作探究的方法,品

评体会诗歌的艺术特色,探究诗歌意蕴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领会诗歌豪迈飘逸的气势,培养

学生的审美意识,领略诗人的情怀

二、重点难点

1.重点:品味语言,体会艺术特色。

2.难点:探究诗歌的丰富意蕴。

三、教法学时及课时

1.拟采用诵读法,合作探究和点拨法

2.课时: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我国诗歌文学的天空中,有这么一颗璀璨的明星,他“笔若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他“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他狂放中有着真情,飘逸间挥洒着浪漫,他就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代表作《蜀道难》,

(二)整体感知

1.初读体验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需要细细品读,品读的第一步就是朗读。首先要读准字音,把握节奏。先请一位同学读一下,大家初步感知一下这首诗的风格。(豪迈、雄浑、飘逸)。

2.再读感知

请同学们一起诵读,把握内容,理清思路,找出这首诗的主旨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3.提出问题:主旨句反复出现是简单的重复么?

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诵读,体味其一唱三叹,循环往复,层层深入,感情强烈的特点。

教师范读,让学生体味强烈咏叹的感情。

(三)品读鉴赏

李白在诗中反复咏叹蜀道难,蜀道到底难在哪呢,选择你认为最精彩的句子加以品读赏析。

示例:“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用夸张的手法,写出蜀道高入云天,行人似乎可以触摸经过天上的星宿。行人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等细节描写,寥寥数语,刻画了行人惶恐的神情,困危之状如在眼前。

(四)审美体验

蜀道如此高峻,如此险阻,猛兽如此凶恶,如果让你们进蜀山,走蜀道,会有什么感受?

结合诗句,展开想象,用你认为最恰当的语言描述出来。

例如:“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我仿佛听到了五个大力士奋力拽蛇时的大力呼喊,随后一声巨响,山河改观,又仿佛看到无数勇敢勤劳的人在悬崖峭壁之上开辟山路,架设栈桥。

同学们想象丰富,可谓出口成章,读了这首诗,我们仿佛看到了那雄奇的山峰,那汹涌的河流,那古木荒凉的森林,这些意象为我们营造了怎样的意境(雄奇,阔大,奇美,壮美)

请同学们带着感情再读这首诗。(男女轮读齐读)

(五)研读探究

透过这首诗奇丽峭拔的山川景物,你读出了李白怎样的情怀,结合文本和相关材料,探究学者的写作意图,在诗中找出依据。

(六)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领略到了《蜀道难》不但具有多种艺术手法,而且情感丰富,意蕴深刻,透过奇丽峭拔的山川景物,我们仿佛看到了李白“落笔摇五川”的高大形象,通过探究作品的丰富意蕴,我们又看到了诗人重情重义的古道热肠,真可谓“一番奇语倾吐一腔忧虑之情,一副狂态难掩一颗赤子之心。”带着感情齐读回味。

(七)布置作业。

背诵默写这首诗

五、板书设计:

蜀道难---李白

学情分析:

古代诗歌距离我们年代久远,感受古人的情感世界、领略古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对我们的学生来说是件不容易的事,与此同时,高一的学生对诗词又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鉴赏能力, 学生对文学作品已经有一定的独特体验和看法,并且有表达个人观点的欲望。他们对古典诗歌并不陌生,但他们的认识和理解只停留在表层,因此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去品味,感悟,反复咀嚼体验诗歌这一含蓄细腻力情感见长的文体,帮助他们进入诗歌的情景,激发审美情趣,增强诗歌的鉴赏能力。所以我把教学重难点确立为

教学重点:通过吟咏朗诵和评点,品味本诗的意境美,鉴赏本诗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理解本诗的言外之意;探究诗歌的丰富意蕴。

教学效果分析

一、情景导入,以激情介绍李白引入课题,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指明一诵读水平高的学生朗读,目的是让学生们感知这首歌雄浑豪放的

风格,并矫正字音。

三、学生齐读,目的是让学生感知内容,把握行文脉络,要出主旨句。

四、分析主旨句的反复叠现,让学生反复读,目的是让体味,一唱三叹,层

层递进的感情节奏。

五、教师范读、目的是让学生加深理解,体味情感节奏。

六、品读鉴赏、目的是让学生能领略这首诗丰富的艺术手法,提高诗歌的分

析鉴赏能力。

七、审美体验,目的是丰富学生的审美感受,培养审美意识。

八、男女生轮读美读,目的是让学生体味诗文的意境美。

九、情感探究、目的是让学生领略本诗丰富的意蕴,并训练提高学生的探究

能力。

十、学生齐读、目的是让学生体味情感,领略本诗丰富的意蕴。

教学反思

高一的学生,阅读的古体诗并不多,加上诗歌本身比较抽象难懂,学生可能会产生畏难心理,对课文不感兴趣,只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而已,难以抓住重点,深入体会诗歌的情感。因此我把诗歌的诵读和鉴赏作为本课的重点,把走进诗人心灵,体会诗歌情感作为难点。学习诗歌,要在反复吟诵的基础上,体会李白热情奔放的感情和豪放飘逸的艺术风格。因此我抓住这一教学重点,设计了四个小环节:指名诵读,集体诵读,感知诗文内容和风格;范读和轮读美读体味强烈感情;通过品读,情读领略艺术特色,探究情感;通过引发想象,感受图片,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学生领略了诗歌的意境美。学生尝试诵读全诗,体味诗句所流露的情感基调,揣摩诵读的语速、语调和情感表露。在读的过程中,我在语速、重音、停顿方面再加以指导。遗憾的是限于时间,不能对学生的朗诵做更细致的指导、点拨。在授课过程中,我采取多样的诵读方式来把握诗歌,让学生从多方面接受朗诵这一艺术表现手法,进而能够主动的去诵读。这样既起到引导学生敢于诵读的作用,又能够有一定深度的理解诗歌。

课堂时间较紧,就使得一些内容教得不够透彻,诵读教学使用的方式多样,但学生的诵读兴趣与诵读能力被调动得还不够,应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诵读。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努力,总结反思,不断进步。

教材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