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钢、不锈钢电弧焊焊接工艺规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GRSX—JW—002—2014
碳钢、不锈钢电弧焊
焊接工艺规范
类别姓名日期
拟制
审核
批准
版本
受控号Q/GRSX—JW—002—2014
南京国睿三信机械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Q/GRSX—JW—002—2014
2013年06月05日
相关变更内容及细节
日期版本变更章节变更内容备注2014年6月5日A创建创建
Q/GRSX—JW—002—2014
碳钢、不锈钢电弧焊焊接工艺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碳钢、不锈钢电弧焊焊接操作规程。
本工艺规范适用于板厚为3mm-40mm的所有牌号的碳钢不锈钢材料焊接。
2、引用文件
Q/GRSX-QA(HJ)-2014焊接质量手册
GJB481-1988焊接质量控制要求
QZ/AL2025-2012钢熔化焊生产外协通用要求(十四所)
GB/T324-2008焊缝符号表示法
GB/T8110-2008气体保护电弧焊用碳钢、低合金钢焊丝
GB/T19418-2003钢的弧焊接头缺陷质量分级指南
GB/T10045-2001碳钢药芯焊丝
GBT985.1-2008气焊、焊条电弧焊、气体保护焊和高能束焊的推荐坡口GBT15169-2003钢熔化焊焊工技能评定
GBT19869-1/ISO15614-1钢、镍及镍合金的焊接工艺评定试验
3、一般要求
3.1、焊接设计
对焊缝的设计,应能保证易于施焊。
接头形式和坡口尺寸要求根据GBT985.1-2008《气焊、焊条电弧焊、气体保护焊和高能束焊的推荐坡口》。
3.2、焊工
3.2.1焊工必须是技校焊接专业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历,经过焊接理论和操作培训,按规
定GBT15169-2003《钢熔化焊焊工技能评定》考试合格并持有资格的焊工考试委员会
的有效合格证书或按《特种设备焊接操作人员考核细则》要求考试合格,具备相应的
焊接资格.
3.2.2焊工只能在考试合格项范围内施焊。
3.2.3焊工要严格按焊接工艺规程或焊接作业指导书施焊,自检合格后在焊缝附近标明
焊工钢印号或进行标记(如果要求)。
3.2.4持证焊工中断焊接工作在六个月以上,重新担任焊接工作时,必须重新考试。
3.2.5建立焊接人员动态管理台帐,对焊接人员进行动态管理,项目部质量检验人员填
写特种作业人员汇总表,对现场焊接人员进行管控。
Q/GRSX—JW—002—2014 3.3、焊接设备
焊接生产所用设备必须按时经过周期鉴定合格,而且在鉴定有效期内。
不允许将有问题的焊接设备应用到生产中,其他要求根据标准GJB481-1988《焊接质量控制要求》中第6条的相关规定及Q/GRSX-QA(HJ)-2014《焊接质量手册》中第8条关于焊接设备的规定要求。
3.4、焊丝/焊条
焊丝应贮存于干燥环境中,使用时方取出。
焊接时未用完的焊丝,若长时间不用(隔夜),应从送丝机上卸下,挂上标牌,密封保存,采用焊条电弧焊焊接时,焊接用的焊条按要求进行烘干操作,酸性焊条要求烘干150--200℃,1小时,碱性焊条要求烘干200-250℃,1-2小时,其他根据Q/GRSX-QA(HJ)-2014《焊接质量手册》中第10条关于焊接材料的规定要求。
3.5、安全要求
气体保护焊操作应满足以下要求:
a).操作人员应持有上岗资格证书;
b).操作时,焊工应穿工作服,戴面罩和手套;
c).气瓶在充满气时有爆炸的危险,不得受热和强烈振动,气瓶应固定在指定位置并做好相应的标识分类摆放,区分出空瓶和实瓶。
d).打开气瓶气阀时,操作人员应站在减压器或阀门出气口的背后。
3.6、工作环境要求
3.6.1焊接场地必须具有良好的通风,或具有抽风设施,以及足够的照明,应符合GJB481《焊接质量控制要求》的规定。
3.6.2施焊现场由专人负责监测施焊环境条件,并做好详细记录。
施焊现场采用可靠的防护措施(搭设临时防风棚,防雨棚等),保证施焊环境符合下列规定:
3.6.2.1风速:焊条电弧焊时<8m/s,气体保护焊时<2m/s;
3.6.2.2相对湿度不大于90%;
3.6.2.3无雨、雪影响。
3.6.2.4焊接环境温度要求:
Q235碳含量在0.18-0.22时,厚度≥30mm,环境温度≤0℃时,焊前应考虑预热温度
在100-150℃。
Q/GRSX—JW—002—2014 Q345碳含量在0.18-0.22时,厚度≥20mm,环境温度≤0℃时,焊前应考虑预热温度
在100-150℃。
高碳钢属于焊接性能不好的类种,如果要进行焊接的话,应在预热条件下进行焊接,
焊后须进行消除应力热处理,其他具体要求根据相应的焊接工艺文件。
3.7,工艺评定
1首次使用的材料、工艺和技术应进行焊接工艺评定,满足产品的技术性能后方可进行正式使用。
2工艺评定要求根据标准:GBT19869-1/ISO15614-1《钢、镍及镍合金的焊接工艺评定试验》并根据产品焊接的接头形式、母材规格、材料类别等进行相应的工艺评定试验,
并根据根据工艺评定结果结合实际产品的制定相应的焊接工艺文件(WPS),产品的焊
接根据制定的焊接工艺文件进行焊接。
4、详细要求
4.1材料、工具和设备
4.1.1材料:
4.1.1.1焊接材料
气体要求根据制定的工艺文件要求。
药芯焊丝符合GB/T10045-2001要求。
气体保护电弧焊用碳钢、低合金钢焊丝符合GB/T8110-2008要求。
4.1.1.2母材
材料必须具有生产厂的质量证明书,其质量不得低于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
4.1.1.3辅助材料
丙酮化学纯工业酒精脱脂棉纱飞溅液
4.1.2工具
焊接工作台、尖口钳、钢丝钳、防护面罩、活络扳手
不锈钢丝刷(金属丝直径不大于0.15mm)
细铜丝刷(金属丝直径不大于0.15mm)
磨光机、砂轮片
切割机
4.1.3设备
Q/GRSX—JW—002—2014气体保护焊机(包括电源、送丝机构、焊枪及辅助设备)
各种规格导电嘴、钨棒。
带有浮标流量计的减压器
4.2工艺流程简图(图一)
焊前清理装配焊接检验修整及返修焊
图一气体保护焊工艺流程图
4.3工艺过程详细说明
4.3.1焊前清理
在焊接前,应采用化学清洗或机械清理的方法去除工件待焊处得油脂、污物及氧化膜。
主要清洗坡口两侧各25mm范围内的部位,包括钝边,清洗(理)过的工件在24小时内没有使用时,必须重新清洗。
a)化学清洗
1)、化学清洗适用于清洗尺寸不大、成批生产的工件。
2)、化学清洗按QZ/AL204要求进行。
b)机械清理
1)、在工件尺寸较大、生产周期较长、多层焊及化学清洗后又沾污时,采用机械清理法。
2)、先用有机溶剂(丙酮或汽油)擦拭表面以除油,然后用磨光机打磨到露出金属光泽为止。
也可以采用刮刀、锉刀清理。
4.3.2装配和定位焊
根据图纸和工艺要求,对清理后的工件进行装配,固定工件间的相互位置,保证坡口形式和坡口尺寸,点固焊引弧板、收弧板和垫板。
有三种方式可以对工件进行定位:自定位、定位焊和采用焊接工装。
如果工件不能自定位而且没有焊接工装,则须进行定位点固焊。
点固焊缝应设在坡口反面,焊点长度一般为15mm~40mm,焊点间距离为150mm~200mm。
如在坡口内进行点固焊,堆高不得超过坡口面的2/3,否则,应在正式施焊前铲除。
如果定位点表面有缺陷或成形不良时,必须铲除修整并重新定位。
正式施焊前应彻底清除由于定位焊而出现的氧化物等附着物。
Q/GRSX—JW—002—2014 4.3.3焊接
4.3.3.1焊前准备
焊前作以下准备:
a)焊接设备应工作正常,接地可靠,气路无渗漏;
b)根据工艺要求选择合适的焊丝;
c)根据工艺要求选择合适的导电嘴、钨棒;
d)按送丝钮使焊丝送出导电嘴,确定送丝机构运转平稳、顺畅;
e)按制定的工艺文件焊接参数,预通气和滞后通气时间5~15秒钟。
注1:选择的参数应通过试焊,进行适当调整,选定合适的参数;
4.3.3.2焊接
按以下要求焊接:
a)根据制定的焊接工艺文件要求进行焊接;
b)可采用左焊法操作,以提高可见度。
焊枪与焊缝垂直平面倾角为10~20°。
喷嘴端部与焊件表面间距应保持在14mm~22mm,焊丝伸出长度为12mm左右。
c)在焊接时,应采取工艺措施减少焊接变形,其方法包括采用夹具,及采用正确的装焊次序。
d)焊接完成时,应减小焊接电流,或加快焊枪移动速度,然后熄弧(采用合适的收弧方法防止弧坑的产生如反复息弧法、划圈法等);滞后通气5s~15s,等熔池完全
凝固后再移走焊枪。
e)分段焊时,后段焊缝应重熔前段焊缝的起端和末端。
f)对要求水密、气密的焊缝、应尽量采用双面焊缝,或多道焊缝(具体要求根据工艺文件要求)。
多道焊时,在熔敷下一个焊道之前,用不锈钢丝刷清理前道焊缝表
面。
若前道焊缝表面存在裂纹、气孔、夹杂物等缺陷,应采用风铲进行清除。
g)双面焊时,在焊接背面焊道之前,应对正面焊缝进行淸根,清除焊根表面上的所有裂纹、气孔、夹杂物、氧化膜等。
4.3.4检验
4.3.4.1工序检验
按设计图纸和4.3.1条的要求,对焊前清理质量进行检验。
按设计图纸和4.3.2条的要求,对装配质量进行检验,重点检查坡口形式和尺寸。
Q/GRSX—JW—002—2014多道焊或双面焊焊缝在焊接下一道或背面焊道以前,应按GB/T19418-2003的规定对焊道表面上的裂纹、气孔、夹钨等缺陷进行检查。
4.3.4.2产品检验
按图纸要求和GB/T19418-2003规定对产品焊接质量进行检验。
4.3.5修整及返修焊
根据检验结果,按图纸要求和GB/T19418-2003规定对接头进行修整和返修焊。
修整按GB/T19418-2003规定进行。
返修焊按本工艺第4.2条、第4.3条规定进行。
返修焊后的工件按4.3.4.2条要求重新进行检验。
4.4标注示例
设计和工艺文件中标注,其他根据GB/T324-2008《焊缝符号表示法》。
4.5规范
碳钢、不锈钢电弧焊工艺规范按Q/GRSX—JW—002—2014进行。
相关的试验检验规范按文件:Q/GRSX—JW-HFJC-2014《焊缝检测工艺规程》
外观检验工艺规范按文件:Q/GRSX—JW-001/2-2014-VT《外观检测工艺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