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六十四卦图”解(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才高职论坛 2006年第4期(总第5期)The Forum of Yingcai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2006 No.4(Serial No.5)

36

《周易》“六十四卦图”解(上)*

常光明

(山东英才职业技术学院 学报编辑部,山东 济南 250104)

摘要:本文通过论证“龟甲九宫”与“八卦图”组成“九宫八卦图”,进而揭示出“八卦相重(八乘八)成六十四卦”

的生成原理,纠正了《易》学界流传至今的宋代邵雍、朱熹所谓“八卦变十六卦变三十二卦变六十四卦”错误理论。

关键词:龟甲;洛书;八卦图;九宫图;九宫八卦图;六十四卦图

一、宋儒成卦论质疑

关于《周易》中“六十四卦”的形成,宋代大儒朱熹在《周易本义》卷首按语中说:“邵子曰: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也。……若逐爻渐生,则邵子所谓八分为十六,十六分为三十二,三十二分为六十四者,尤见法象自然之妙也。”[1]为形象说明,朱熹在《周易本义》的扉页,用黑白色块画出了“六十四卦生成图”(见图1)。此“六十四卦生成论”及“六十四卦生成图”,自宋至今被易学家们奉为真理,似乎已成定论。但笔者却不以为然。20年前,笔者写作论著《周易图解》时,已破解“六十四卦”的生成,并扬弃了邵雍、朱熹“六十四卦生成论”。因种种原因《周易图解》未得出版,只有其中两章在学术刊物上单独发表:一为《河图洛书解》[2],二为《太极图、八卦图解》[3]。而其中的另一章《六十四卦图解》,至今未能发表。没想到20多年后的今天,易学界依然信奉邵、朱的“六十四卦生成论”之教条,其错误观点仍无人纠正。%

邵雍、朱熹所说的“六十四卦”形成次序,实际是根据《系辞》所言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4][P62]的规律,延伸推演出来的。由“太极”到“八卦”,似乎均属二倍关系:太极1×2=2仪,2仪×2=4象,4象×2=8卦。于是,邵雍与朱熹便想当然地依此类推:8卦×2=16卦,16卦×2=32卦,32卦×2=64卦;而“六十四卦生成图”的画法,也是“一分为二”法,按两倍数率渐多生成。表面看上去,此“六十四卦生成图”颇有规律,似近完美。所以,自古以来无人对大儒邵、朱敢生怀疑。% 笔者以为,由“太极”到“八卦”,固然有二倍关系,但由“八卦”到“六十四卦”却未必然。由“八卦”变为“十六卦”、“三十二卦”、“六十四卦”的“二倍变法”,纯属邵、朱二人主观臆造的错误说法。因为自古至宋,就只有“八卦”和“六十四卦”两种说法,而从未听说过“十六卦”和“三十二卦”;而且,自古以来,不管是《连山易》、《归藏易》,还是《周易》,“八卦”和“六十四卦”均有卦象与卦名,也

从未见过“十六卦”和“三十二卦”的卦象与卦名。%《系辞》所言的“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规律,并非只是数学关系,其中蕴涵着远古先民对宇宙自然运行规律的观测总结,体现出天文、地理、气象、物候、时节等等,而且是随着认识的由浅入深,逐渐细化而来的,绝非像宋儒眼中的数字游戏。%

《史记・太史公自序》说:“夫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各有教令,顺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则亡。”[5][P989]《周易・乾凿度》:“孔子曰:《易》始于太极,太极分而为二,故生天地;天地有春夏秋冬之节,故生四时;四时各有阴阳刚柔之分,故生八卦。八卦成列,天地之道立,雷风水火山泽之象定矣。”[6][P168]*%

初民根据天地、日月、昼夜、寒热、上下、左右、大小等时空的简单两极,先有了“阴阳”两分法;到商周时已有了“四时”(春夏秋冬)和“四方”(东南西北)的“四分法”;春秋之前也有了“八节”(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和“八方”(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的“八分法”;此后,《春秋》中有一年“十二月”的划分,即“十二分法”;《管子・幼官图》和《淮南子・天文训》中又有了“二十四节气”的划分与名称,可谓“二十四分法”。汉前的《周髀算经》也说:“凡八节二十四气”。赵爽注:“二至者,寒暑之极;二分者,阴阳之和;四立者,生长收藏之始,是为八节。节三气,三而八之,故为二十四。”[7][P157]可见《史记》之言,是有古史根据的。同时,我们可知,自古有“二分法”、“四分法”、“八分法”,乃至“十二分法”和“二十四分法”,而独独没有“十六分法”和“三十二分法”。

孔颖达《周易正义》引东汉马融说:“易有太极,谓北辰也。太极生两仪,两仪生日月,日月生四时,四时生五行,五行生十二月,十二月生二十四气。”[8][P168]汉《易》中,有用“十天干”配“八卦”,而称“纳甲”的;有用“十二地支”配“六十四卦”,称“十二消息卦”,代表十二月或十二时辰;还有将“八节”三分,“三而八之,为二十四”,称“二

* 收稿日期:2006-08-10

作者简介:常光明(1954- ),男,山东英才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讲师。

37

山易》、《归藏易》,还是后期的《周易》,从未见过“十六卦”和“三十二卦”的卦象与卦名,所以说,所谓的“十六卦”和“三十二卦”,历史上从未有过。只是到了宋代,邵雍和朱熹为解释“六十四卦”的来历,牵强附会出了“十六卦”和“三十二卦”。%

那么,“六十四卦”到底是如何演变出来的呢?《周礼・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

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9][P66]

由此话可知,“六十四卦”为“别卦”,是由“八经卦”演变而来的,即“六十四别卦”是直接由“八经卦”变化而来,其间并未经过“十六卦”和“三十二卦”两个阶段。《汉书・律历志》:“人者,继天顺地,序气成物,统八卦,调八风,理八政,正八节,谐八音,舞八佾,监八方,被八荒,以终天地之功,故八八六十四。其义极天地之变,以天地五位之合终于十者乘之,

为六百四十分,以应六十四卦。”[10][P385]

可见汉代易学专家也是认为“六十四卦”直接由“八卦”变来。%

那么,这“六十四别卦”是如何由“八经卦”变来的呢?这得从“九宫八卦图”谈起,因为“六十四卦”,就是由“九宫八卦”变化而来。而“九宫八卦图”又源于“神龟洛书”,所以,还得先说说“神龟”。%

二、“神龟”与“洛书”%

《周易・系辞》:“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11][P63]

《周易集解》:“郑玄曰:春秋纬云,河以通乾,出天苞,洛以流坤,吐地符。河龙图发,洛龟书成。河图有九篇,洛书

有六篇也。”[12][P8]

古史传说,“洛书”是由“神龟”自洛水中背负而出的。何以非由“神龟”来“背负洛书”呢?这实际与“洛龟”的“神体”有关。%《拾遗记》云:“昆仑山有昆陵之地,其高出日月之上。

山有九层,每层相去万里。……第五层有神龟,长一尺九寸,有四翼,万岁则生木而居,亦能言。”又云:“员峤山……西有星池千里,池中有神龟,八足六眼,背负七星日月八方之

图,腹有五岳四渎之象,时出石上,望之煌煌如列星矣。”[13][P300]

刘向《说苑・辨物》:“灵龟文五色,似玉似金,背阴向阳。上隆象天,下平法地,磐衍象山,四趾转运应四时,文著象二十八宿。虵头龙脰,左精(睛)象日,右精(睛)象月,

千岁之化,下气上通。能知吉凶存亡之变。”[14]

“神龟”的背甲呈圆形,而腹甲呈方形,上圆下方,正合古天文学说“天圆地方”。“龟背甲”象“天”,“龟腹甲”象“地”,两眼如日月,四肢应四时,有翼能飞,长命万岁,并“能知吉凶存亡之变”,如此神灵,所以古人常用龟甲占

卜,名曰“龟卜”。《尚书・金縢》:“乃卜三龟。”[15][P178]

《周礼・宗伯》:“凡国大贞,卜立君,卜大封,则视作龟。大祭祀,则视高命龟。凡小事,涖卜。国大迁,大师,则贞龟。凡旅,陈龟。凡丧事,命龟。……卜师,掌开龟之四兆,……凡卜,辨龟之上下、左右、阴阳,以授命龟者而诏相之。……龟人,掌六龟之属,各有名物,……若有祭事,则奉龟以往。……占人掌占龟,以八筮占八颂,以八卦占筮之八故,

以视吉凶。”[16][P66]

大龟又叫“鳌”,《淮南子・览冥训》:“断

鳌足以立四极。”[17][P126]

《列子・汤问》:“龙伯国有大人,举

“神龟”不仅“能知吉凶存亡之变”,传说还曾帮助大禹治水。《拾遗记》卷二:“禹尽力沟洫,导川夷岳。黄龙曳尾于前,玄龟负青泥于后。玄龟,河精之使者也。龟颔下有印,文皆古篆字,作九州山川之字。禹所穿凿之处,皆以青泥封

记其所,使玄龟印其上。今人聚土为界,此之遗象也。”[19][P137]

“玄龟”又称“玄鱼”,据说为大禹的父亲“鲧”(又作“鮌”,即“玄鱼”合字)所变,“尧命夏鲧治水,九载无绩。鲧自

沉于羽渊,化为玄鱼,时扬须振鳞,横修波上,见者谓为河精。羽渊与河海通源也。海民于羽山中修立鲧庙,四时以致

祭祠。”(《拾遗记》卷二)[20][P138]

《尸子》卷下:“禹理洪水,观于河,见白面长人,鱼身,出曰‘吾河精也’。授禹河图,

还于渊中。”[21][P167]

大禹就是根据“玄鱼”授予的“河图”或“玄龟”背负的“洛书”,治理水土,以定“九州”的,看来这“河洛图书”与“神龟”确有渊源,很可能就是取“图象”于龟。%

《左传・僖公十五年》载韩简对晋侯说:“龟,象也;筮,

数也。物生而有象,象而后有滋,滋而后有数。”[22][P128]

所谓“龟象”,便是“龟背甲”圆形以“象天”,“龟腹甲”方形以“象地”,龟眼“象日月”,龟足“象四时”。再具体说,龟甲“纹著象二十八宿”,“背负七星日月八方之图,腹有五岳四渎之象”。因“龟象”体现天地自然之象,所以大禹根据“龟象”治水土,而传说伏羲也是根据“龟象”画“八卦”的。

伏羲、神农均曾建都于宛丘县,《太平寰宇记》卷十:“宛丘县……八卦坛在县西北一里,即伏羲于蔡水得龟,因画八卦之坛。”《太平御览》卷九引《王子年拾遗记》:“伏羲坐于

方坛之上,听八方之气,乃画八卦。”[23][P9]

《太平广记》卷二二六“水饰图经”条引《大业拾遗记》云:“有神龟负八卦

出河,进于伏牺、禹治水。”

[24][P103]

笔者曾于《八卦图解》述及,所谓“八卦”,即指时、空上的“八节”与“八方”。也就是围绕“中央”,环配“八方(面)”,画成平面图,则酷似一副“龟甲”,加上头、尾、四足,便活脱脱一只“乌龟”,(“乌”为玄黑色,“乌龟”即“玄龟”)。龟背上的花纹,呈环形的九部分,天然一幅“九宫图”(见图2)。伏羲老祖大概就是见到如此“龟甲”,受到启发,顺便将代表天、地、水、火、山、泽、雷、风的“八卦”:乾、坤、坎、离、艮、兑、震、巽的卦爻,分别画入“龟背图”外圈“八方”,作成《八卦图》(见图3)。周围“八方”,加上“中央”,即为“九方”,大禹便据此“龟背九方”,治理“九水”、“九土”,而定“九州”。既是地面“九方”,所以也可画成方形的《九方图》(见图4)。其实,这种“九分图”,画法可圆可方,画成圆图,代表“天圆”,画成方图,则代表“地方”。正如《河洛精蕴》所言:“汉孔安国云:‘《河图》者,伏羲氏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文以画八卦。《洛书》者,禹治水时,神龟负文而列于背,有数至九,禹遂因而第

之以成《九类》。’”[25][P5]

《淮南子・天文训》:“天道曰圆,地道曰方,方者主幽,

圆者主明。”[26][P2]

《河洛精蕴》引邵子云:“盖圆者,《河图》

之数。方者,《洛书》之文。”[27][P7]根据“天圆地方”,似乎“河图”为“天圆图”,“洛书”为“地方图”。于是,有人便理解“河图”与“洛书”为两个不同的图,如朱熹在《周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