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完成审计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CPA 应以此作为最后审计意见的依据。
二、管理当局声明书
1.定义:是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在审计期间向CPA提 供的各种重要口头声明的声明陈述。
2.作用: ? 明确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对其会计报表的应负的
会计责任 ? 有利于保护CPA。共同过失。口头证据转化为书
面证据。 实质:对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产生心理威慑
第一节 审计终结
一、编制审计差异调整表和试算平衡表
(一)编制审计差异调整表 (1)定义:审计差异调整表是审计人员用于汇总审计过程中发现的 财务报表差错的一种工作底稿。 (2)审计差异分类:核算误差、重分类误差 (3)核算误差:用审计重要性原则来衡量,可把核算误差分为建议 调整的不符事项、不建议调整的不符事项(即未调整不符事项) (4)审计差异调整表的编制
3.格式: ? 标题:××公司管理当局声明书 ? 收件人:接受委托的会计师事务所和签发审计报告的
注册会计师。
? 声明内容:应CPA的要求列出各项声明 ? 签章:被审计单位负责人、被审计单位会计机构负责
人签署,加盖被审计单位公章
? 日期:一般与审计报告的日期一致。
4.声明内容:重要的 ? 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由管理当局负责 ? 财务会计资料已全部提供 ? 会议记录已全部开放 ? 交易已全部入帐 ? 关联方交易均已提交CPA检查 ? 期后事项和或有事项均已提供 5.证明力:内部的书面证据
第九章 完成审计工作
一、目的要求: (一)了解注册会计师的报告责任,审计报告与会计报 表的关系,审计报告的编制程序和编制要求,及审计报 告的使用要求。 (二)理解审计报告编制前要做的准备工作,理解其必 要性并掌握主要内容,期后发现的事实的概念,及如何 对期后发现的重大不一致和重大错报进行处理。 (三)掌握或有事项.期后事项.持续经营能力审计的目标 和程序及其对审计报告的影响;审计报告的种类,审计 意见基本类型及其确定依据,掌握审计报告的基本内容、 基本格式和措词要求。 二、讲授内容: (一)终结审计 (二)审计报告编制前的工作 (三)编制审计报告
三、律师声明书
1.定义:是被审计单位律师对CPA函证问题所作的答复 和声明,也即律师的回函。通常就期后事项和或有事 项向律师进行函证
2.格式:无固定格式 3.内容:无固定内容,回答CPA的函证问题即可。 4.证明力:外部的书面证据 ? 通常,CPA应调查该律师的职业条件和声誉情况,满
意时,应接纳律师声明书中的意见。
4.主营业务收入
百分比
计划百分比
核算误差的划分-重要性原则的运用
1.单笔核算误差超出账户层次重要性水平的,应列 为调整误差
2.单笔核算误差小于账户层次重要性水平, 但性质 重要的,如涉及舞弊、影响收益趋势的,应列为 调整误差
3.单笔核算误差小于账户层次重要性水平, 且性质 不重要的,应列为未调整不符事项
七、评价审计结果
1.对重要性和审计风险进行最终的评价 (1)确定报表中包含的错漏报,包括: ? 已知,通过实质性测试确定的 ? 估计的,通过审计抽样和分析性复核估计的 (2)确定可能错漏报的汇总金额,以判断重要性 2.技术性复核: ? 《会计报表检查清单》,由项目经理填列,并经部门
经理和主任会计师复核。
? 发现的主要问题,建议的主要调整事项
? 审计结论,拟出具的审计意见类型。
六、二级复核
1.执行人:部门经理进行 2.执行时间:外勤工作结束时 3.作用: ? 对项目经理复核的再监督, ? 对重要审计事项的重点把关 4.复核内容: ? 重要审计程序是否适当,是否实施, ? 重点审计事项的审计证据是否充分、适当 ? 审计范围是否充分 ? 未调整不符事项是否适当 ? 审计工作底稿中重要的勾稽关系是否正确
4.同类未调整不符事项汇总数超出账户层次重要性 水平的,应选择几笔转为调整误差,过入调整分 类汇总表。
注意:
这里的调整和未调整事项实质是建议调整和建议不调 整事项,建议调整事项应书面通知被审计单位,其 结果可能是
? 全部调整:同意调整的书面确认
? 部分调整:
? 拒绝调整: 由此产生应调整但未调整和建议不调整不符事项汇总
审计总结: 1.准备工作:一级复核 2.时间:外勤工作结束前 3.撰写人:项目经理 4.作用: ? 发现审计过程中的疏漏 ? 对已做出的专业判断进行一次全面的再鉴定。 ? 为二、三级复核提供全面汇总资料
5.应包含内容: ? 公司简介,
? 审计概况,审计过程、审计计划的执行、采用的审计 方法、审计总体评价(调整及未调整的理由)、审计 前后的主要财务指标、重大事项
有无重大遗漏;是否符合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要求;
八、与客户沟通
1.定义:是指CPA就会计报表审计有关事项询问、告知 被审计单位或与其进行商讨。
2.目的: ? 明确责任:通过沟通,明确各自的责任与义务 ? 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 ? 保证执业质量,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通过沟通获得
更多的相关信息。
3.方式: 口头 书面:对重要事项,沟通函,包括管理建议书等
3.形成审计意见,草拟审计报告 审计意见类型应建立在被审计单位的调整行为基础之上,
? 全部调整:标准意见 ? 部分调整或拒绝调整:视应调整但未调整+未调整不
符事项的重要程度出具保留或否定意见
4.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最终复核 ? 执行人:主任会计师 ? 执行时间:签发审计报告前 ? 复核作用:质量控制 ? 复核内容:审计程序的恰当性;审计证据的充分性;
? 如果,律师在声明书中暗示或明示拒绝提供信息, CPA应认为审计范围受到限制,只能发表保留或拒绝 表示意见。
四、分析性复核
? 必须采用 ? 对审定报表的总体把握,并假定所有建议调整事项均
已调整 ? 通常由项目经理、部门经理甚至主任会计师进行。 ? 集中在CPA认定的重要审计领域,
五、详细复核与审计总结
调整分录汇总表
序号 调整内容及 索引 调整金额
影响利润
项目

借方 贷方 +(-)
合计
重分类分录汇总表
序号 重分类内容及项目 索引号 重分类金额 借方 贷方
合计
未调整不符事项汇总表
序号 未调整的内容 索引 未调整金额 备注
及说明
号 借方 贷方
未予调整的影响:
项目
金额
1来自百度文库净利润
2.净资产
3.资产总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