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型城镇化问题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新型城镇化问题研究

摘要: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因此发展新型城镇化是中国未来城镇化发展的方向,也是中国现阶段建设发展的重要特征和实质内容,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拉动力量,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新型城镇化的创新之处,分析目前中国发展新型城镇化面临的调整和机遇,提出发展新型城镇化的相关战略措施。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产业结构调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一、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义

新型城镇化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实现城镇现代化为本质,以促进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城乡统筹发展为标志,以和谐社会为方向,以全面、协调、和谐、可持续为特征,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机制,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大中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元化城镇化模式。

(一)推进新型城市化是发展新型工业化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实施必然会促进城市转型,因为新型工业化道路强调高科技、高效益、低碳、绿色、集约、协调。强调高科技,必然会带动传统的工业城市结构向新型的信息化城市结构转变;强调绿色集约,必然带动传统的生产型、生活型城市职能向生态型城市职能转变;强调低碳,必然带动传统工业城市的发展动力的转变;强调协调,必然带动传统的城镇布局向更加合理的方向转变,改变各级城市规模。同时,城市的各种转型也必将加速工业转型的进程。因此我国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就必然要积极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新型城市化的道路。

(二)推进新型城市化是扩大内需的持久动力

扩大内需是国际金融危机下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现实选择,也是“十二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内生增长动力机制的必由之路。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不仅多种经济资源向城镇集聚,而且人们自身也发生巨大变化,一是就业领域从农业转向非农产业;二是居住地由农村转到城镇;三是生活方式由农民转为市民。这一系列变化将在城镇基础设施、住房、公共服务、农副食品等多方面产生消费需求。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城镇规模的扩大,将带动城镇的交通、供水、供电、通信、文化娱乐等公用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城镇人口规模的扩大,将使得大批农民进入城镇,扩大城市消费需求;城乡统筹发展,加大农业规模化发展,将带动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改善农村消

费环境,扩大农村消费市场等。

(三)发展新型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

“三农”问题,主要是指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问题。“三农问题”也是关乎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实现国家现代化的核心问题。由此可见只有大量减少农民的数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而大量吸纳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只有通过走新型城镇化战略、大力增加就业机会,提高人口的素质和技能才能够最终完成。加快发展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是协调发展大、中、小城镇与小城镇,从而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因此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根本战略举措就是推进新型城镇化,构筑开放、流动、有序、互补和共享的中国城乡体系。

二、中国推进新型城镇化面临的问题

(一)推动新型城镇化受传统工业化道路缺陷限制

在计划经济时期下,我国的工业化道路主要是由国家计划推动、优先发展重工业、以粗放型增长方式为主、过份追求高速度、排斥城镇化、片面强调自力更生、资源消耗高、经济效益差。这种传统工业化道路,由于对城镇化的误解,排斥城镇化,造成城镇化滞后,同时还因为由国家计划推动、优先发展重工业,增长方式粗放型、经济效益差,也延缓了城镇化的进程。

(二)现有的体制和制度跟不上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需要

1.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制度

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最早起始于50年代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通过把全国人口分为农业和非农业,实现城乡分割,从而阻止人口在农村与城镇之间流动,防止城镇居民就业困难,防止食品供应困难,防止农业劳动力过度流失,防止过度城镇化,这是在一定历史背景和经济条件下制定的制度。目前由于我国的经济环境已从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目前的户籍制度,己严重阻碍了我国城镇化的进程。

2.社会保障制度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涌入城镇的农村人口越来越多。虽然,国家为了改变以前主要针对城镇的社会保障制度,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对农村农民的社会保障。但由于游离在城镇与农村之间的进城农民工镇民化的问题没有解决,农民工及其家庭成员在享受义务教育、高考、劳动就业、医疗卫生、社会福利及政治权利等方面仍与城镇镇民有明显的差别。

(三)推进新型城镇化受当前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1.农业现代化基础薄弱,对城镇化的“推力”不强

农业现代化是城镇化发展的基础。只有实现农业现代的发展,才能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农业发展受到“大跃进”、“人民公社”等违背农村经济自身规律的运动的影响,遭到了很大的打击。同时我为了优先发展工业,工农产品之间的剪刀差,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为工业化提供积累,使得农业的比较效益直线下降,农民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一直以来,中国农村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村生产效率较低,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的基础薄弱,已经严重影响了城镇化发展。

2.忽视第三产业,城镇功能发育不良

第三产业是吸纳劳动力最强的产业,一是因为第三产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需要较多的劳动力,二是因为第三产业不需要高技术人才,对劳动力的技术要求低,可以使农村人口经过简单培训就能实现向非农人口的转移,是城镇化的最方便路径。而我国的第三产业,一直长期滞后于第一、第二产业。从而使得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的作用得不到发挥,从而无法发挥其对城镇化发展的贡献。因此,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一方面由于无法发挥吸纳劳动力的作用,不利于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另一方面由于城市中的第三产业不足,导致城镇化进程中城镇的功能单一、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城镇能够提供的公共服务不全、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低下,从而弱化城镇的聚集辐射能力,影响城镇化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