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初探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师生相互交流的教学技能。在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从而推动教学目标高度达成。从教师的角度来看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误区,并对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进行探索,便于今后作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问题
在新课程实施多年的今天,我们的教学理念在不断更新,课堂教学也在随之不断改变。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它能使教师和学生双方都获得发展,是所有教师追求的教学目标。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
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教学技能,是师生相互作用,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一般分为两种情况:学生课堂提问与教师课堂提问。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有效提问是使用有效的方法来提出有效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推动教学目标高度达成。
本文从教师的角度来看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误区,并对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进行探索,便于今后作进一步研究。
一、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误区
1.问题设计存在误区
(1)伪问题多,问题设计缺少整合性
教师所设计问题缺乏科学性,没有进行详细预设,没有一定的深度、难度;所设计问题价值不大,随意生成一些不太符合课程要求的无效问题;所设计问题缺少整合,这也是教师问题设计存在普遍的现象。通常在课堂上使用“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语言让学生回答,表面上课堂热闹,一片“繁荣”,但实际上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2)目标模糊,问题设计缺少层次性
问题设计缺乏整体布局,没有课堂主线,没有整体思路,导致目标模糊。这样的问题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不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各个问题之间缺乏内在联系,不能体现层次性,以致问题之间的推进或者冗长迟缓,或者泛泛而过,时间、速度、教师的点拨等均处在随意中。
(3)脱离学情,问题设计缺少关注性
问题设计脱离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基本想法不关注;对学生所表达出的想法不敏感;没有认清学生的认知水平,以致学生容易答非所问。问题设计缺少对学生的关注,更有甚者或令学生难堪,比如“你怎么会不知道呢?”这样的问法,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
2.提问操作存在误区
(1)提问漠视情境
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没有从教学实际的需要出发,漠视提问所需
的情境。没有引入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氛围,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和热情参与其中;不能帮助学生正确、迅速、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效率;甚至有个别教师在学生听课注意力不集中或做小动作时,把课堂提问当作处罚学生的一种手段和方法。(2)提问急于求成
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急于求成。教师提出问题后只停留一两秒就开始点名要求作答,学生由于思考时间不充分、精神紧张、准备不足等原因,通常无法回答或者仓促回答导致错误,当学生无法回答或回答错误时,立即又找另一名学生回答;甚至花费更多的时间给学生提示或者亲自说出正确答案纠正学生的错误,以致学生思维遭到压抑,产生“害怕回答”的情绪。(3)提问对象狭窄
课堂教学中的提问,不能面对全体学生,提问对象范围小。只关注成绩好的学生,不关心后进生;提问不能做到因材施教,点面结合,造成课堂机会不公正,使后进生被冷落,心生嫌怨,失去学习信心。
(4)提问评价缺失
课堂教学中的提问,缺失恰当合理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没有评价,或者评价失准;对学生思维过程缺乏有效评价,只关注学生思维的结果;不善于倾听学生的回答,对学生思维的火花视而不见。
二、对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探索
1.问题设计力求合理
(1)问题要有科学性
问题设计要具有较高的思维水平,要切合学生实际,体现科学性。否则,设问过于浅白,没有思考的余地,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提不起学习兴致;太艰深,又让学生无从下手,不仅达不到教学目的,反而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教学《背影》时,为了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可提问:《背影》是篇叙事散文,它描写了二十年前父亲在火车站送儿子——“我”的情景。从记写内容看,文章的题目是否可用《回忆我的父亲》?《回忆我的父亲》这个题目明白如话,既通俗,又朴实,那么为什么作者不用这样好的题目,而偏用《背影》呢?学生会因“悬念”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探讨欲。这正是问题设计的科学性。
(2)问题要有针对性
问题设计要针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教师要对教材进行分析,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并以此作为设计问题的依据,使设计的问题既明确易懂无歧义,又能突出知识的重难点。
如《空城计》一课,从内容上看,“通过阅读课文,深刻理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是教学重点。针对教学重点,可设计以下几个问题:
①什么是“空城计”?
②诸葛亮为什么要摆“空城计”?
③摆“空城计”的结果怎样?
④诸葛亮摆“空城计”为什么能成功?
问题不多,但都针对教学重点设计,每个题目都和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有关。学生必须带着问题认真读书,从字里行间受到启发,自己再动脑筋分析,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从而抓在重点上,问在关键上,练在实处,体现了问题的针对性。
(3)问题要有关注性
问题设计要把握学生主体性,关注学生。必须以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并有效地学习为前提,要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基础水平、性格特点、反应能力等为中心。
一个班的学生有好有差,尖子生有浓厚的求知欲,在课堂上自觉性高,表现欲强;学困生基础薄弱,学习缺乏主动性。这时,如果教师的提问只照顾学困生而设计得过于简单,就会造成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厌倦感,使提问的有效性大大降低;反之,如果提问太难,课堂容易成为几个尖子生的表演舞台,而学困生的学习压力会更大。
2.提问操作力求严谨
(1)把握时机,激活思维
提问要根据教学需要,恰到好处地进行。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只有把握时机,提出问题,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于漪老师在教《孔乙己》一文时,她一开篇就问学生:“孔乙己姓甚名谁?”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马上产生认知的冲突,很自然地认真研读课文。接着再因势利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