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知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问卷法:定义: 特点:标准化程度高;收效快。
分类(1)结构问卷;非结构问卷 (2)发送问卷、访问问卷、邮寄问卷
问卷的构成:七个部分
1、题目; 2、前言; 3、指导语; 4、问题及备选答案; 5、人口学数据的记录; 6、结束语; 7、计算机编码 问卷设计的主要原则:
目的性原则、全面性原则、非歧义性原则、
二、社会交换理论:从经济学的投入与产出关系 的视角研究社会行为的理论。“人们之间的互 动是物质与非物质的一种交换”
霍曼斯提出的五个命题:
1、成功命题;2、刺激命题; 3、价值命题;4 、剥夺-满足命题;5、侵犯-赞同命题。
趋利避害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准则。
人们在互动中倾向于扩大收益、缩小代价或 倾向于扩大满意度、减少不满意度。布劳认为 人们的交往是互惠、自愿的。
(一)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
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
勒温的公式:B=f(P,E)
B
行为, P
个体,E
情景, f 函数
(二)社会心理 社会心理是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
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引导作用的心理活动。 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二者紧密相连。
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1)在个体层面:个体社会化、社会知觉等 (2)在人际层面:人际沟通等 (3)在群体层面:群里凝聚力等 (4)在社会层面:风俗、时尚、阶层等 本章主要介绍前3方面的内容。
自然主义倾向。 心理治疗的目的应该是发展病人的创造性潜力及完
整的人格,而不是治疗症状。 集体潜意识理论
(三)新精神分析论的主要观点 1、霍妮的“文化因素论” 强调文化和环境在人的行为、性格和精神疾病中 的作用。 2、沙利文的人际关系说 沙利文认为人际关系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泉源。
第二节:社会化与自我
第一单元:社会化
一、概述 定义: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 过程:早期社会化、继续社会化、再社会化、终生社会化。
二、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一)教导社会成员掌握生活与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二)教导社会成员遵守社会规范 (三)教导社会成员树立生活目标,确定人生理想 (四)培养社会角色
三、社会化的基本条件 (一)人类有较长的生活依附期 (二)人类的遗传素质提供了社会化的可能性
四、个体社会化的载体 (一)家庭、(二)学校、 (三)大众传播媒介、(四)参照群体
第三单元:社会心理学的研究 方法
一、社会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1、价值中立原则: 2、系统性原则:动态原则、整体原则、 有序原则、反馈原则。 3、伦理原则:
二、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一)观察法: 1、自然观察: 2、参与观察(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存在互
动关系)
(二)调查法
1、访谈法:定义: 特点:创造信任的氛围;提纲。
第二单元:社会心理学简史
美国学者霍兰德把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划分为哲学思辩、 经验描述、实证分析三个阶段。也就是社会心理学的启蒙期、 形成期及确立期。
一、哲学思辩阶段: 人性的辩论。康德、卢梭: 马基雅维里、霍布斯:
性善; 性恶。
二、经验描述阶段:在观察的基础上
1、达尔文的进化论:从进化的角度探讨人类行为模式的变 化
非暗示性原则、适度规模原则
3、档案法 包括调查报告、个案资料、事件记录、统计资料、
出版物及历史文献等。
三、如何看待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 “生百度文库学效度的问题” 把握局限性和使用范围。 努力增强研究结果的解释力,也不夸大应用范围。
第四单元: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一、社会学习论 (一)简史:起源于行为主义。 (二)学习的机制:1、联想(经典条件反射); 2、强化;3、模仿。 (三)观察学习:1、注意过程: 2、保持过程: 3、动作再现过程: 4、动机过程:外部强化、替代强化 自我强化
第一节:概述
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 1908年美国罗斯的《社会心理学》、
麦独孤的《社会心理学导论》。
第一单元: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心理学的:
社会学的: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情景中的人的心理过程及其
行为规律的科学。G。W奥尔博特特和F。 奥尔波特的观点
二、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
三、符号互动论 该理论主张在与他人处于互动关系的个体的日常情景中
研究人类群体生活。 特别重视与强调事物的意义、符号在社会行为中的作用。 “符号”包括语言、文字、记号等,甚至个体的动作和姿势
也是一种符号。 通过符号的互动,人们形成和改变自我概念,建立和发展
相互关系,处理和应对外在的变化。
(一)符号互动论的基本假设 1、个体采取的行动是以该事物对他的意义为基础的。 2、事物的意义源于个体与他人的互动,而不在事物本身。 3、个体在应付他所遇到的事物时,往往通过自己的解释 去运用和修改事物对他的意义。
(二)主要观点
1、心智、自我和社会不是分离的结构,而是人际符号互动 的过程;三者的形成与发展都以使用符号为前提。 2、语言是心智和自我形成的主要机制。
3、心智是社会过程的内化。社会的内化过程伴随着个体的 外化过程。
4、行为并不是个体对外界刺激的机械反应,而是在行动过 程中自己“设计”的。
5、个体行为受其自身对情景的定义的影响和制约。 6、在个体与他人面对面的互动中,协商的中心问题是双方 的身份和身份的意义。
7、自我是社会的产物,是主我和客我互动的结果。
四、精神分析论 (一)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论的主要概念和观点
1、意识与潜意识(还有之间的前意识) 2、“力比多” 3、快乐原则与现实原则 4、生本能与死本能 5、人格结构:本我(生物面);自我( 心理面);超我(社会面)。
(二)容格的分析心理学 容格强调人的精神有崇高的抱负,反对弗洛伊德的
2、德国的民族心理学: 3、法国的群众心理学 4、英国的本能心理学:麦独孤—从本能中衍伸出社会现象 5、奥地利的精神分析学派
三、实证分析阶段:定性研究到定量研究、理论研究 到应用研究
先驱:美国的特里普力特;德国的莫德。 奥尔波特:研究社会促进,著有《社会心理学》 墨菲夫妇:《实验社会心理学》
1、瑟斯顿、李科特 2、谢里夫 3、莫里诺:社会测量法 4、勒温:群体动力学的研究,领导风格对群体氛围的研究 20世纪80年代后的跨文化社会心理学
分类(1)结构问卷;非结构问卷 (2)发送问卷、访问问卷、邮寄问卷
问卷的构成:七个部分
1、题目; 2、前言; 3、指导语; 4、问题及备选答案; 5、人口学数据的记录; 6、结束语; 7、计算机编码 问卷设计的主要原则:
目的性原则、全面性原则、非歧义性原则、
二、社会交换理论:从经济学的投入与产出关系 的视角研究社会行为的理论。“人们之间的互 动是物质与非物质的一种交换”
霍曼斯提出的五个命题:
1、成功命题;2、刺激命题; 3、价值命题;4 、剥夺-满足命题;5、侵犯-赞同命题。
趋利避害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准则。
人们在互动中倾向于扩大收益、缩小代价或 倾向于扩大满意度、减少不满意度。布劳认为 人们的交往是互惠、自愿的。
(一)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
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
勒温的公式:B=f(P,E)
B
行为, P
个体,E
情景, f 函数
(二)社会心理 社会心理是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
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引导作用的心理活动。 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二者紧密相连。
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1)在个体层面:个体社会化、社会知觉等 (2)在人际层面:人际沟通等 (3)在群体层面:群里凝聚力等 (4)在社会层面:风俗、时尚、阶层等 本章主要介绍前3方面的内容。
自然主义倾向。 心理治疗的目的应该是发展病人的创造性潜力及完
整的人格,而不是治疗症状。 集体潜意识理论
(三)新精神分析论的主要观点 1、霍妮的“文化因素论” 强调文化和环境在人的行为、性格和精神疾病中 的作用。 2、沙利文的人际关系说 沙利文认为人际关系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泉源。
第二节:社会化与自我
第一单元:社会化
一、概述 定义: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 过程:早期社会化、继续社会化、再社会化、终生社会化。
二、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一)教导社会成员掌握生活与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二)教导社会成员遵守社会规范 (三)教导社会成员树立生活目标,确定人生理想 (四)培养社会角色
三、社会化的基本条件 (一)人类有较长的生活依附期 (二)人类的遗传素质提供了社会化的可能性
四、个体社会化的载体 (一)家庭、(二)学校、 (三)大众传播媒介、(四)参照群体
第三单元:社会心理学的研究 方法
一、社会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1、价值中立原则: 2、系统性原则:动态原则、整体原则、 有序原则、反馈原则。 3、伦理原则:
二、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一)观察法: 1、自然观察: 2、参与观察(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存在互
动关系)
(二)调查法
1、访谈法:定义: 特点:创造信任的氛围;提纲。
第二单元:社会心理学简史
美国学者霍兰德把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划分为哲学思辩、 经验描述、实证分析三个阶段。也就是社会心理学的启蒙期、 形成期及确立期。
一、哲学思辩阶段: 人性的辩论。康德、卢梭: 马基雅维里、霍布斯:
性善; 性恶。
二、经验描述阶段:在观察的基础上
1、达尔文的进化论:从进化的角度探讨人类行为模式的变 化
非暗示性原则、适度规模原则
3、档案法 包括调查报告、个案资料、事件记录、统计资料、
出版物及历史文献等。
三、如何看待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 “生百度文库学效度的问题” 把握局限性和使用范围。 努力增强研究结果的解释力,也不夸大应用范围。
第四单元: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一、社会学习论 (一)简史:起源于行为主义。 (二)学习的机制:1、联想(经典条件反射); 2、强化;3、模仿。 (三)观察学习:1、注意过程: 2、保持过程: 3、动作再现过程: 4、动机过程:外部强化、替代强化 自我强化
第一节:概述
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 1908年美国罗斯的《社会心理学》、
麦独孤的《社会心理学导论》。
第一单元: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心理学的:
社会学的: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情景中的人的心理过程及其
行为规律的科学。G。W奥尔博特特和F。 奥尔波特的观点
二、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
三、符号互动论 该理论主张在与他人处于互动关系的个体的日常情景中
研究人类群体生活。 特别重视与强调事物的意义、符号在社会行为中的作用。 “符号”包括语言、文字、记号等,甚至个体的动作和姿势
也是一种符号。 通过符号的互动,人们形成和改变自我概念,建立和发展
相互关系,处理和应对外在的变化。
(一)符号互动论的基本假设 1、个体采取的行动是以该事物对他的意义为基础的。 2、事物的意义源于个体与他人的互动,而不在事物本身。 3、个体在应付他所遇到的事物时,往往通过自己的解释 去运用和修改事物对他的意义。
(二)主要观点
1、心智、自我和社会不是分离的结构,而是人际符号互动 的过程;三者的形成与发展都以使用符号为前提。 2、语言是心智和自我形成的主要机制。
3、心智是社会过程的内化。社会的内化过程伴随着个体的 外化过程。
4、行为并不是个体对外界刺激的机械反应,而是在行动过 程中自己“设计”的。
5、个体行为受其自身对情景的定义的影响和制约。 6、在个体与他人面对面的互动中,协商的中心问题是双方 的身份和身份的意义。
7、自我是社会的产物,是主我和客我互动的结果。
四、精神分析论 (一)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论的主要概念和观点
1、意识与潜意识(还有之间的前意识) 2、“力比多” 3、快乐原则与现实原则 4、生本能与死本能 5、人格结构:本我(生物面);自我( 心理面);超我(社会面)。
(二)容格的分析心理学 容格强调人的精神有崇高的抱负,反对弗洛伊德的
2、德国的民族心理学: 3、法国的群众心理学 4、英国的本能心理学:麦独孤—从本能中衍伸出社会现象 5、奥地利的精神分析学派
三、实证分析阶段:定性研究到定量研究、理论研究 到应用研究
先驱:美国的特里普力特;德国的莫德。 奥尔波特:研究社会促进,著有《社会心理学》 墨菲夫妇:《实验社会心理学》
1、瑟斯顿、李科特 2、谢里夫 3、莫里诺:社会测量法 4、勒温:群体动力学的研究,领导风格对群体氛围的研究 20世纪80年代后的跨文化社会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