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礼”制下的传统服饰纹样-2019年文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礼”制下的传统服饰纹样

作为礼仪之邦的古代中国,素以“衣冠之国”著称,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服饰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信息和内涵。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在服饰上有极其显著的反映。中国传统服饰制度具有鲜明、独特的礼制文化特色,它与礼制相结合,通过颁布律令,规范和管理不同阶层的穿衣戴帽。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均有“舆服制”,对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的服饰纹样作了严格等级规定,从服装的质料、服色、图案纹样等等作出区分,以服装来区分君臣士庶的身份、地位。在历朝统治者眼中,服饰还是政治与社会秩序的组成部分,是“礼制”的表征,完成了服饰制度,其政治和社会秩序也就完成了很大一部分。可以说,古代服饰纹样是中国“礼”制下的产物。随着历史的发展,新的时尚和文化观念将成为传统服饰纹样艺术的精神意蕴。

一服饰纹饰以一种特有的“标识”形式显现封建的礼制

早在《虞书?益稷》篇就有这样的记载:“予预观古人之象,以日,月,星辰……以五彩彰施与五色,作服汝明。”这说的是仲雍在举行祭祀礼仪时穿着图腾衣,各部联盟首领在祭祀礼仪活动中以五彩之色施与衣物上,即将十二章花纹用画与绣的方法施于冕服上。这就是“天子衮服十二章”的来源。日、月、星、龙、山、华虫、火、宗彝、藻、粉米、黼、黻的十二章纹饰,说明当时的服饰已经具有了阶级等级和其鲜明的象征意义。殷商时代,

社会已出现了等级,但服饰形制还没形成。到了周朝时期,才逐步形成了华夏民族的礼乐衣冠体系。随着各种礼仪制度的确立,上至天子,下至庶民,无论贵贱尊卑,都穿着相应的服饰,以“礼”

的精神规范自己的生活,“兴正礼乐,度制于是政,而民和睦,颂

声兴”。周朝设礼官掌管天下礼仪,并把这项制度推向了较为完备的阶段。

服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汉代儒家传统地位确立之前,就

被“礼”所约束。随后汉代把《仪礼》列入五经。“仪礼”的关注点是整个社会活动,项目繁缛,对于服饰有着全面严格的规定,是典型的儒家所倡导的礼制在服饰上的反映,它直接影响了几千年来国人的服饰观念和风格。例如,西汉建立以后,新的统治者吸取了秦朝的教训,在服饰礼制方面规定得十分用心,不仅对百官

服饰的样式和色彩进行了严格的规定,甚至对民间服饰也做出了限定。在当时,百姓只能穿着本色的麻布衣,而不得使用其他色彩的服饰。此外,还对生活用品进行详细完备的规定,诸如相关的生活基本需求,如衣帽鞋袜、车马乘骑、日用杂品等都做了具体规定。在汉朝,不论花色、品种、质料,还是色彩,都有严格的等级划分。此后,历代更是在朝廷中设立相关的机构对礼制进行管理。作为一种上层建筑,历代统治者都把此作为行为准则,用法制、礼教等统治人们的思想,使人们循礼蹈规,安份守己,达到社会的稳定。

服饰纹饰以一种“标识”所特有的形式,显示着封建礼制的

等级制度。在《旧唐书?舆服志》中有一段关于中国官服补子起源的记载:“则天天授二年二月朝,集使刺史赐绣袍,各于背上绣八字铭……诸王饰以盘龙及鹿,宰相饰以凤池,尚书饰以对雁。”由此可见,武则天以绣袍赐予百官,是以鸟兽纹样为主,而且装饰部位在前襟后背。这一做法带有一定的标志性,它直接以一个有形的文化符号显示在服装上,使其具有了明显的中国礼制文化特点。到了宋代,宋人受程朱理学的影响,焚金饰、简纹衣,以取纯朴淡雅之美,对妇女的装束也有了详细严格的规定。服饰制度与宋代程朱理学有着异常密切的联系。而清代的服饰是我国服饰发展的顶峰,服饰纹样在这时的装饰作用已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各种服饰装饰纹样堆砌繁杂,在图案上反映出鲜明的等级观念。清代在图案的设计上承袭传统的十二章的纹样,在明代的八吉祥纹样的基础上,集服饰纹样的装饰作用之能事,使之达到了繁复

的程度。这一时期,服装出现了一种叫“补子”的装饰,以“补子”的纹样代表官职的贵贱,“补子”纹样的差别反映了清代等级的森严。这一时期,帽子也一改历代的式样装束,开始注重帽子上顶戴花翎的装饰,以花翎的不同反映不同的官职。

可以说“礼”在中国古代,是法权体系的一个重要支撑。而服饰在这一过程中,则体现了相当重要的补充作用。中国的服饰制度始终与中国礼制思想紧密相连,使中国古代服饰纹样始终依从着礼制而发展。

二古代“礼”制下传统服饰纹样的文化内涵

传统服饰纹样包含着千百年来广大民众的艺术创造精华,具

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较深的文化内涵,它的内容十分丰富,历经

千年的锤炼传承,形成独特的象征文化。“凡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传统服饰纹样通过谐音、会意、借代、比喻等多种表现手法,传达一定的主题和思想意识,突出地表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

祈祷向往,蕴涵着丰富的中国文化精神。具体来说,传统服饰纹样可分为宗教神话、人物故事、祥禽瑞兽、花木果蔬、山水园林、文字符号等,而其表现手法大致可归纳为谐音、寓意和符号三种:

1 谐音:即借音而述意。如,“金玉(鱼)满堂”――绣金鱼和金鱼缸;“平(瓶)安如意”――绣花瓶中插着玉如意;“三阳(羊)开泰”――绣三只羊仰望太阳,开泰是交好运的意思,羊与阳谐音,又是吉祥的祥字略体;“五福(蝠)捧寿”――绣五只蝙蝠围

着一个寿字;“六(鹿)合(鹤)同春”――绣鹿与鹤在一株常青树下,古时称天地四方为六合,鹿鹤与六合谐音,象征幸福长

寿;“连(莲)年有余(鱼)”――绣娃娃、莲花和鱼;“马上封(蜂)侯(猴)”――绣猴子、蜜蜂和马;“耄(猫)耋(蝶)富贵”――绣猫、蝴蝶和牡丹,耄耋二字,出于《礼记》“七十四耄,八十四耋”,言长寿之意,且以牡丹喻宝贵;“吉(戟)庆(磬)如意”――绣金戟、磬和玉如意;“喜上眉(梅)梢”――绣喜鹊站立梅枝上等。

2 寓意:借一件物体或一组画面暗喻美好的事物。如:“四合如意”――由四个云卷状的如意头组合而成的图案,象征事事如意,四合即四方之意;“三多”――由佛手、石榴、寿桃组合的图

案,“佛”“福”谐音,寓意多福;石榴喻意多子,寿桃喻意多

寿;“万事如意”――由两只玉如意和万字格底纹组成的图案,

万字格寓意万事;“凤戏牡丹”――凤凰转头相迎盛开的牡丹,

凤为百鸟之王,牡丹为富贵之花,寓意富贵吉祥;鸳鸯――寓意夫妻恩爱;白头鸟――寓意夫妻白头到老;葫芦、葡萄――寓意多子;松、鹤、龟――寓意长寿;梅、兰、竹、菊――称为“四君子”,寓意品德清高等等。

在黄河流域的民间艺人中还留存着不少隐秘的寓意图案纹样,反映着本地区原始的生殖崇拜意识的遗存,如“鱼戏莲”、“鹭鸶探莲”暗喻男女交欢。

有的图案在表现手法上“谐音”和“寓意”兼而有之,如“福寿双全”,福与“蝠”谐音,寿桃比喻长寿。

3 符号:在造型上,一种实际上已经脱离现实生活的原形,通过文化传承,形成个体意识与集体意识的统一,一种传承已久的

集体的心智,使那些与人的切身利益相关的客观对象逐渐固定化为观念的替代物,成为约定俗成的符号系列。如:“虎”――用于避邪和护生,“鹰”――用于镇宅;鸡――象征吉利,又吃五

毒;“桃”――寓意长寿,又能作避鬼之用等。

这些传统服饰纹样的表现手法具有精神的象

征性,反映了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含蓄地表达了我们民

族的精神品质,具有一种内在的精神价值。我们的传统服饰纹样审美心理也同政治、道德、伦理紧密联系在一起,它的形成受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