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动力汽车及其动力匹配策略

合集下载

混合动力客车动力系统参数匹配与控制策略研究的开题报告

混合动力客车动力系统参数匹配与控制策略研究的开题报告

混合动力客车动力系统参数匹配与控制策略研究的
开题报告
题目:混合动力客车动力系统参数匹配与控制策略研究
1. 研究背景和意义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成本的下降,混合动力客车逐渐被人们所接受,成为现代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混合动力客车动力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的参数需经过精确匹配,以达到最佳的动力性能和燃油经济性。

因此,对混合动力客车动力系统参数匹配和控制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 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旨在对混合动力客车动力系统中的各种参数进行优化匹配和有效控制,以提高其整体性能和经济性。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
(1)混合动力客车动力系统中各组成部分的参数优化匹配;
(2)混合动力客车动力系统中的控制策略研究和优化;
(3)混合动力客车动力系统的模拟仿真和实验验证。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资料调研、理论模型建立、仿真模拟、实验验证等方法。

通过构建混合动力客车动力系统的数学模型,设计相应的控制策略,进行系统仿真,并根据实验结果对系统参数进行优化,最终得到最佳的动力系统参数匹配和控制策略。

3. 预期成果和应用价值
本研究的预期成果主要包括:
(1)混合动力客车动力系统中各组成部分的优化匹配方案;
(2)混合动力客车动力系统的控制策略设计方案;
(3)混合动力客车动力系统的模拟仿真和实验验证结果。

此外,本研究还将为混合动力客车的设计和生产提供技术支持,为城市公共交通的绿色化和智能化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策略.pptx

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策略.pptx
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策略及其研 究方向
目录
1.混合动力汽车的系统结构 2.混合动力汽车的控制策略 3.混合动力汽车的研究方向
1.混合动力汽车的系统结构
根据动力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方式的不同,混合 动力电动汽车可分为串联式、并联式、混联式。近 年,又新出现了电动轮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1.1串联式动力系统
2.1串联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控制策略
由于串联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动机与汽车行 驶工况没有直接联系,因此控制策略的主要目 标是使发动机在最佳效率区和排放区工作。此 外,为了优化控制策略,还必须考虑合并在一 起的电池、电传动系统、发动机和发电机的总 体效率。以下介绍串联式混合动力汽车的两种 基本的控制模式。
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
1.2并联式动力系统 并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主要由发动机、
电动/发电机两大部件总成组成,它们可分开 工作也可以协调工作,结构具有明显的多样性, 可以根据使用要求选用。两大动力总成的功率 可以互相叠加,发动机功率和电动/发电机功 率约为电动汽车所需最大驱动功率的0.5~1倍, 因此,可以采用小功率的发动机与电动/发电 机,使得整个动力系统的装配尺寸、质量都较 小,造价也更低,行程也可以比串联式混合动 力电动汽车长一些,其特点更加趋近于内燃机 汽车。由于并联混合动力汽车有两套驱动系统, 且不同的驱动系统有不同的工作效率区间,这 就使得汽车在不同的行驶工况下,具有不同工 作模式。
2.1.1恒温器控制模式 2.1.2发动机跟踪器控制模式
上述两种控制模式可以结合起来使用,其目的
是充分利用发动机和电池的高效率区,使其达到 整体效率最高。发动机在荷电状态值较低或负载 功率较大时均会起动;当负载功率较小且荷电状 态值高于预设的上限值时,发动机被关闭;在发 动机关和开之间设定了一定范围的状态保持区域, 这样可以避免发动机的频繁起停。发动机一旦起 动便在相对经济的区域内对电动机的负载功率进 行跟踪,当负载功率大于或小于发动机经济区域 所能输出的功率时,电池组可以通过充放电对该 功率差进行缓冲和补偿,采用该控制策略可以减 少电能的循环损耗,避免电池大电流放电和发动 机的频繁起动,降低了油耗,提高了排放性能。

插电式混合动力城市客车动力系统匹配与控制优化研究

插电式混合动力城市客车动力系统匹配与控制优化研究

对于发动机,其转速控制应考虑发动机输出功率、排放性能和燃油经济性。 在电池电量充足时,应尽量保持在高效区间运转。当电池电量较低时,发动机应 能在高效区间运转,同时带动发电机为电池充电。
对于发电机,其负载控制应考虑电池的充电效率和充电时间。在保证电池电 量充足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发电机负载,以减小发动机的负荷和提高整车经济性 能。
在现有的研究中,插电式混合动力城市客车动力系统的匹配和控制策略主要 于提高燃油效率和降低排放。然而,仍存在一些问题尚未解决。首先,动力系统 部件的匹配度对整体性能的影响尚未完全明确。其次,控制策略的优化方法尚不 完善,导致无法充分发挥插电式混合动力城市客车的优势。因此,本次演示将针 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发动机是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核心部件之一。为了实现最佳的燃油经济性 和排放性能,需要对发动机参数进行匹配优化。这包括选择合适的发动机型号、 确定合适的发动机功率和扭矩,以及优化发动机控制策略。
2、电动机参数匹配
电动机是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另一重要部件。电动机的功率、扭矩和电池 容量等参数对车辆的性能和效率有重要影响。在匹配优化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 的电动机型号,确定合适的电动机功率和扭矩,以及优化电动机控制策略。
本次演示对插电式混合动力城市客车动力系统匹配与控制优化进行了有益的 研究。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实验验证等方法,本次演示成功地优化了插电 式混合动力城市客车的动力系统匹配和控制策略。这些优化措施显著提高了客车 的燃油效率、降低了排放,并改善了客车的动力性能。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仍有诸多问题尚待进一步探讨。
3、传动系统参数匹配
传动系统是将发动机和电动机的动力传递到车轮的关键部件。在插电式混合 动力汽车中,传动系统的参数匹配优化至关重要。这包括选择合适的传动比、确 定合适的离合器和变速器配置,以及优化传动系统控制策略。

一种并联式混合动力客车动力系统选型及匹配设计

一种并联式混合动力客车动力系统选型及匹配设计

一种并联式混合动力客车动力系统选型及匹配设计摘要:在本文中,我们介绍了一种并联式混合动力客车动力系统的选型及匹配设计方法。

该系统采用了发动机与电动机的并联工作模式,充分利用了两种动力源的优势,提高了车辆的燃油经济性和环保性。

我们基于系统的结构特点,通过对发动机、电动机、电池等关键部件的选型,建立了一套匹配设计方法,以确保系统具有良好的动力性、经济性和稳定性。

同时,我们还对该系统进行了仿真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性能和实用性。

关键词:并联式混合动力、客车、选型、匹配设计、燃油经济性、环保性。

正文:1. 研究背景随着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和油价的上涨,混合动力车型已经成为汽车技术发展的热点。

在客车领域,混合动力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燃油经济性和环保性,解决客车行业中面临的多种燃油经济性、环保性、可靠性等方面的难题。

并联式混合动力是一种常见的客车动力系统,它采用了发动机与电动机的并联工作模式,使得两种动力源可以双向转换和相互补充,从而提高了动力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

2. 并联式混合动力客车动力系统的结构该系统由发动机、电机、电池、变速器、控制系统等部分组成。

其中,发动机和电机被并联连接,电池作为储能装置,提供电机的动力源。

变速器通过换挡机转换发动机和电机的驱动力,实现车辆的不同驱动模式。

3. 系统的选型和匹配设计针对这种系统,我们制定了一套选型和匹配设计的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选择适合的发动机和电机。

发动机应选用低油耗、低噪音、低排放的先进技术;电机应选用高效率、低功率密度和快速响应的型号。

其次,我们需要选用合适的电池,以满足对电动机的能量供应和能量回收要求。

最后,我们需要设计匹配系统,以确保发动机、电机和电池之间的动力匹配和控制逻辑的一致性。

4. 系统的仿真和试验验证为了验证该系统的性能和实用性,我们进行了系统的仿真和试验验证。

通过在仿真软件上建立动力学模型和控制逻辑模型,对系统进行了电学、性能和耗能等方面的评估。

动力匹配技术提升新能源汽车竞争力

动力匹配技术提升新能源汽车竞争力

动力匹配技术提升新能源汽车竞争力一、新能源汽车动力匹配技术概述随着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

新能源汽车的动力匹配技术是其核心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车辆的性能、效率和用户体验。

动力匹配技术涉及电机、电池、控制器等多个方面,其目标是实现动力系统的最优配置,以提升新能源汽车的整体竞争力。

1.1 新能源汽车动力匹配技术的核心特性新能源汽车动力匹配技术的核心特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高效率:通过优化电机和电池的匹配,提高能量转换效率,减少能量损失。

- 高性能:通过精确的动力匹配,实现车辆的快速响应和良好的驾驶性能。

- 长续航:通过合理的电池和电机匹配,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和使用寿命,增加车辆的续航里程。

- 智能化:通过先进的控制算法,实现动力系统的智能管理,提高驾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1.2 新能源汽车动力匹配技术的应用场景新能源汽车动力匹配技术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城市通勤:为城市通勤车辆提供高效、经济的动力系统,满足日常出行需求。

- 长途旅行:为长途旅行车辆提供长续航、高性能的动力系统,满足远距离行驶需求。

- 商用车:为商用车辆提供高效率、高可靠性的动力系统,满足商业运输需求。

- 特种车辆:为特种车辆提供定制化的动力匹配方案,满足特定应用场景的需求。

二、新能源汽车动力匹配技术的发展历程新能源汽车动力匹配技术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过程,需要汽车制造商、电池供应商、电机制造商等多方的共同努力。

2.1 国际新能源汽车动力匹配技术的发展国际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动力匹配技术的发展。

例如,欧洲和的一些汽车制造商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已经开发出了一系列高性能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

2.2 新能源汽车动力匹配技术的关键技术新能源汽车动力匹配技术的关键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高性能电机:开发高效率、高功率密度的电机,提高动力系统的输出性能。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传动系统匹配与优化-文档资料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传动系统匹配与优化-文档资料

第三章 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参数初 步匹配
整车基本参数与技术要求
动力传动系统匹配
整车基本参数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项目 整车整备质量(kg) 最大总质量(kg)
前轮距(mm) 长×宽×高(mm)
轴距(mm) 车辆迎风面积(m2)
滚动阻力系数 风阻系数
最小离地间隙(mm) 接近角(°) 离去角(°)
精品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传动系统匹配与优 化
论文构成
第一章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简介 第二章 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系统方案研究 第三章 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参数初步匹配 第四章 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传动系统的仿真分析 第五章 混合动力汽车传动系统参数优化
第一章 混合动力汽车简介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作为一种代步工具,汽车 与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密不可分。然而,汽车在带给我们生 活上的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如能源危机 和环境污染。这成为困扰汽车工业继续发展的主要障碍, 于是我们不得不寻找新的替代能源以解决上述问题。在经 过多年的努力一种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的替代方案呼之 欲出——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根据国际机电委员会下属的 电力机动车技术委员会的建议,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是指由两 种能源或转换器等作驱动能源,其中至少有一种能提供电能 的车辆称为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它不仅降低了燃油的消耗 而且改善了排放性能,而且技术上实现相对简单。
所以,
rr
2.1 15
ima x T em rraTx (Msig n Mcg o sC 2 D A .1 1a 2)5 u
满足附着条件的要求:
所以,
Tem i axmaxT rr
M1g
imax

混合动力汽车

混合动力汽车

作业混合动力汽车的类型特点关键零部件的选型(发动机电机电池)动力匹配原理及能量掌握策略混合动力汽车类型从能量流到混合动力系统输出轴的流经路线,可将混合动力汽车分为串联式、并联式、混联式和复合联接式四种。

1.串联式(SHEV)驱动系统的典型结构与基本组成部件如下所示,主要由发动机、发电机和电动机组成,原动机一般为高效内燃机。

发动机直接驱动发电机发电,电能通过掌握器输送到电池或电动机,由电动机通过变速机构驱动汽车。

电池在发动机输出和电动机需求功率间起到调峰调谷的作用。

为了满意汽车在起动、加速时的大功率需求,在串联式结构中还有加超级电容等功率密度较大的蓄能装置,在制动能量回收时也起到快速回收能量的作用。

9E动力率-1M回爆功率图表1串联式2.并联式(PHEV)的布置如下所示,其特点是动力系有两种动力源一一发动机和电动机。

当汽车加速、爬坡时,电动机和发动机能够同时向传动系供应动力; 一旦汽车车速达到巡航速度,汽车将仅仅依靠发动机维持该速度。

并联式ΠEV能设置成用发动机在高速大路行驶模式,加速时由电动机供应额外动力。

图表2并联式3.混联式(SPHEV)如下所示,这种布置形式包含了串联式和并联式的特点,即功率流既可以象串联式流淌,乂可象并联式流淌。

它的动力系统包括发动机、发电机和电动机。

依据助力装置不同,它又可分为发动机为主和电机为主两种。

在发动机为主形式中,发动机作为主动力源,电机为帮助动力源,日产公司(Nissan)Tino属于这种状况。

在电机为主形式中,发动机作为帮助动力源,电机为主动力源,Toyota Prius HEV就属于这种状况。

这种结构的优点是掌握敏捷便利,缺点是结构相对简单。

驱动功率回皴功率图表3混联式4.复合联接式(CHEV)的布置形式的混合动力汽车结构相对简单,主要消失在双轴驱动的HEV中。

在这种联结形式中,HEV前轴和后轴之间没有传动轴连接,它们分别由动力部件驱动,从而实现四轮驱动,如图卜5所示,。

混合动力越野车辆动力传动系统匹配分析

混合动力越野车辆动力传动系统匹配分析

随着国际战略环境和战争形态的重大变化,世界各军事强国正加快轻型部队建设,对越野车辆的使用提出了新的要求:越野车辆在具备高机动、防护、极端环境适应性等能力的基础下,还要进一步提高车辆的动力性能和隐蔽性能;同时,随着新式武器及通信设备的装配,对车辆电力保障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达到前述要求,车辆动力传动系统的选择是关键。

doi:10.3969/j.issn.1005-2550.2024.01.001 收稿日期:2023-11-01混合动力越野车辆动力传动系统匹配分析混合动力越野车辆动力传动系统匹配分析段军涛,薛敏,惠东方,戴旭,王成云(东风越野车有限公司,武汉 430000)摘 要:文章分析了混合动力技术在越野车辆的应用优势,并对不同混合动力构型进行优劣性分析,根据越野车辆的实际战术需求,通过调查问卷形式,采用AHP层次分析法及加权计算法,确定了串联式混合动力构型为较优动力驱动形式。

基于该混合动力构型,结合整车动力性能及纯电续驶里程的要求,提出了相应车辆动力传动系统匹配方案,并利用Cruise 软件进行动力性仿真计算,验证了此方案的可行性。

文章对混合动力越野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匹配分析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越野车辆;混合动力;动力传动系统匹配中图分类号:U4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550(2024)01-0002-08Matching Analysis of Powertrain System for Hybridoff-road VehiclesDUAN Jun-tao, XUE Min, HUI Dong-fang, DAI Xu, WANG Cheng-yun( Dongfeng Off-Road Vehicle Co., Ltd., Wuhan 430000, China)Abstract: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application advantages of hybrid technology in off-road vehicles, and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different hybrid configurations. Based on the actual tactical needs of off-road vehicles, through a survey questionnaire, AHP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nd weighted calculation method, the series hybrid configuration is determined as the optimal power driving form. Based on the hybrid configuration, combined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vehicle’s power performance and pure electric range, a corresponding matching scheme for the vehicle’s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was proposed, and the feasibility of this scheme was verified through power simulation calculations using Cruise software. The article has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the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matching analysis of hybrid off-road vehicles.Key Words: Off-Road Vehicle; Hybrid;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Matching汽车科技 / AUTO SCI-TECH2024年第1期近年来,新能源动力汽车凭借节能与环保优势,在民用领域蓬勃发展,其中,纯电动汽车受制于续驶里程短、充电时间长、电池污染等问题,暂无法完全取代燃油汽车,而混合动力汽车兼顾了电动汽车和燃油汽车的优点,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因此,可考虑将混合动力作为越野车辆的动力方案。

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总成参数匹配方法与控制策略的研究

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总成参数匹配方法与控制策略的研究

优化算法则可以对参数进行全局搜索,找到最优解,进一步提高参数匹配的精 度和效率。
在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策略方面,主要是指通过调节发动机、电机等部件的运转 状态,实现车辆的动力输出与能量管理。常用的控制策略包括基于规则的逻辑 门限值控制、模糊逻辑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这些控制策略各有特点,逻辑 门限值控制简单易行,但过于依赖经验;模糊逻辑控制可以处理不确定信息, 但精度有待提高;神经网络控制具有良好的自适应性,
但计算量大,实时性较差。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结合具体需求进行选择 和控制策略的优化。
为了探究不同参数匹配方法和控制策略的适用性和效果,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 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数值模拟和优化算法的参数匹配方法可以在较短 时间内找到较为理想的参数组合,有效提高车辆的性能和油耗。同时,在控制 策略方面,采用模糊逻辑控制和神经网络控制策略可以更好地实现能量的优化 管理,提高车辆的排放性能。
一、混合动力挖掘机动力总成
混合动力挖掘机动力总成主要由发动机、电机、电池、液压系统等组成。其中, 发动机是挖掘机的核心部件,负责提供挖掘作业所需的动力。电机和电池则是 混合动力系统的核心,它们的作用是在发动机低效工作时,提供额外的动力, 以实现节能减排。液压系统则负责将发动机的动力转化为挖掘机的动作。
在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总成参数匹配方面,近年来研究者们提出了多种不同的方 法。在早期,研究者们主要依靠经验进行参数选择和匹配,这种方法虽然在一 定程度上可以满足需求,但具有较大的局限性。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值 模拟方法和优化算法开始得到广泛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可以通过模拟发动机、 电机等部件的动态响应,得出参数匹配的初步方案。
电机和电池是混合动力系统的核心,其参数匹配直接影响到挖掘机的能源利用 效率。在参数匹配过程中,应考虑以下因素:

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匹配计算方法研究

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匹配计算方法研究

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匹配计算方法研究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匹配计算方法研究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的匹配计算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步骤一:确定车辆性能需求首先,我们需要确定混合动力汽车的性能需求,包括最大速度、加速度、续航里程等。

这些需求将直接影响到动力系统的设计和匹配。

步骤二:确定主要动力源根据车辆性能需求和市场趋势,我们需要确定主要动力源,即内燃机还是电动机。

内燃机可以提供较高的动力输出和长续航里程,但排放较高。

电动机则具有零排放和高效能的优点,但续航里程受到电池容量限制。

步骤三:计算动力需求根据车辆性能需求和主要动力源的选择,我们可以计算出动力需求,即所需的平均功率和峰值功率。

平均功率是为了满足日常驾驶需求,而峰值功率是为了应对加速和爬坡等特殊情况。

步骤四:选择辅助动力源在混合动力汽车中,通常还会配备一个辅助动力源,用于提供额外的动力支援或充电。

常见的辅助动力源包括发电机、超级电容器和燃料电池等。

选择辅助动力源需要考虑其功率输出、能量转换效率和成本等因素。

步骤五:匹配动力系统组件根据动力需求和选择的主要动力源和辅助动力源,我们可以开始匹配动力系统的组件。

这包括选择合适的内燃机或电动机、电池容量、发电机功率和燃料电池堆的大小等。

匹配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动力输出、能量转换效率和整车重量等因素。

步骤六:模拟和优化在确定初始动力系统配置后,我们可以通过模拟和优化的方法来评估其性能和经济性。

通过模拟可以预测车辆的动力性能、续航里程和排放等指标,以及整车的燃料消耗和成本。

优化可以帮助我们调整动力系统配置,以达到最佳的性能、经济性和环保性。

步骤七:实际测试和验证最后,为了验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我们需要进行实际的测试和验证。

这包括在实际路况下测试车辆的加速性能、续航里程和排放等指标,以及对整车的燃料消耗和成本进行实际测量。

通过实际测试和验证,我们可以进一步优化动力系统的配置和调整。

综上所述,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的匹配计算方法包括确定车辆性能需求、选择主要动力源、计算动力需求、选择辅助动力源、匹配动力系统组件、模拟和优化,以及实际测试和验证。

混动汽车的混合动力模式与策略

混动汽车的混合动力模式与策略

混动汽车的混合动力模式与策略混动汽车(Hybrid Electric Vehicle,HEV)是一种同时搭载内燃机和电动机的汽车,通过合理利用两种动力系统的优点,实现更高效的能源利用和减少尾气排放。

混动汽车的混合动力模式与策略有助于提高燃油经济性、降低排放,并且根据不同的驾驶条件进行智能切换,以达到最佳的性能和效率。

一、系列并联混合动力模式系列并联混合动力模式是混动汽车中常用的一种模式。

该模式将内燃机作为发电机,通过发电机产生的电能驱动电动机,提供动力给车辆。

内燃机在这种模式下可以以最高效率工作,而电动机则可以提供高功率输出。

在需要加速时,内燃机会启动,通过发电机提供电能给电动机,同时也会充电以保证电池的充电状态。

而在慢速行驶或停车时,内燃机可以停止工作,只依靠电动机提供动力。

这种模式下混动汽车可以实现零排放,同时也能满足高功率输出的需求,提供良好的加速性能。

二、并联混合动力模式并联混合动力模式是另一种常见的混动汽车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内燃机和电动机可以同时或者分别驱动车辆,提供动力。

内燃机主要负责提供行驶动力,而电动机则主要用于辅助动力和提供额外的扭矩。

在低速行驶或者急加速时,电动机可以提供高扭矩输出,提高起步力和加速性能;而在高速行驶时,内燃机可以以最高效率工作,减少燃油消耗。

这种模式下,混动汽车可以根据驾驶条件自动选择合适的动力来源,达到最佳的能源利用效果。

三、能量管理策略混动汽车的能源管理策略对于整个混动系统的性能至关重要。

合理的能量管理策略可以在满足驾驶性能的同时实现最佳的燃油经济性和环境友好性。

常见的能量管理策略包括三种:1. 最小化燃油消耗:这种策略主要通过控制内燃机的工作点以及电池的充电和放电状态来最小化燃油消耗。

根据驾驶条件和驾驶者需求,合理调整内燃机和电动机的工作模式,以实现最佳燃油经济性。

2. 最大化动力输出:在需要较高动力输出时,能量管理策略会调整内燃机和电动机的工作模式,提供最大的动力输出。

新型混合动力轿车动力匹配及控制策略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新型混合动力轿车动力匹配及控制策略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新型混合动力轿车动力匹配及控制策略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近年来,汽车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关注环保与高效。

混合动力车辆为满足这一需求而生,已经开始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混合动力车辆是指同时搭载燃油发动机和电动机,可以根据驾驶情况自动切换使用不同动力形式,达到节油减排的目的。

然而,混合动力车辆的研究和开发仍面临诸多挑战,尤其是如何合理地进行动力匹配及控制。

动力匹配指的是在车辆行驶中根据不同行驶状态智能地分配燃油发动机和电动机的功率输出,实现最佳的能量利用和性能表现。

而动力控制则是控制车辆的动力转换、电池充放电,以及在行驶过程中优化动能回收等操作,从而确保车辆的燃油经济性和性能稳定性。

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混合动力车辆动力匹配及控制策略的研究,探索一种新型的动力匹配及控制策略,提高车辆的燃油经济性和性能稳定性,为混合动力车辆的研发和市场推广提供技术支持。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文将从混合动力车辆的原理和工作机制出发,基于仿真平台,开展以下研究内容:1. 基于功率需求的动力匹配策略考虑到动力匹配的目标是最大程度地利用燃油和电能的优势,本研究将基于功率需求特性,开发一种自适应的动力匹配策略。

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根据车速、加速度、负载等因素实时判断所需的总功率,并分配给燃油发动机和电动机各自的输出功率。

2. 能量管理系统控制策略根据不同状态下的需求和特性,开发一种能量管理系统控制策略,以实现能量的高效利用和回收。

其中包括电机控制、电池充电和放电管理、电能回收等控制策略。

3. 总控制策略在动力匹配和能量管理系统控制的基础上,研究一种总控制策略,以实现整个系统的协调和平稳运行。

将通过仿真实验,比较不同控制策略的性能表现和经济性,确定最佳的混合动力车辆动力匹配及控制策略。

三、研究预期结果本研究将通过仿真实验,开发出一种基于功率需求的动力匹配策略,能量管理系统控制策略和总控制策略,以提高混合动力车辆的燃油经济性和性能稳定性。

汽车混合动力控制策略概述

汽车混合动力控制策略概述
发动机最优控制策略
通过实时监测并联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动机状态,实现发动机 的最优控制,以提高车辆的动力和经济性能。
机械备份控制策略
在并联混合动力汽车中,当电池能量不足或故障时,通过机 械备份控制策略,保证车辆的正常行驶。
混联混合动力汽车的控制策略
发动机协同控制策略
在混联混合动力汽车中,通过发动机协同控制策略,实现发动机和电动机的 协同工作,以优化车辆的动力和经济性能。
汽车混合动力控制策略概述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混合动力汽车技术简介 • 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策略的分类及特点 • 各种控制策略的应用场景及案例分析 • 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策略的优化方向及未来发展趋
势 • 结论与展望
01
混合动力汽车技术简介
混合动力汽车的定义
• 混合动力汽车(Hybrid Vehicle):指同时搭载内燃机和电动机的汽车,将两种不同能源通过高效混合的方式结合起来 ,以实现更低排放和更高燃油效率的目标。
详细描述
03
应用场景:各种行驶条件
04
案例分析:混联混合动力汽车 结合了串联和并联混合动力汽 车的优点,能够在各种行驶条 件下实现最佳的能量利用和排 放控制
04
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策略的优化方向及 未来发展趋势
控制策略的优化方向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优化控制策略以提高燃油利用效率 ,降低油耗,减少排放。
加强驾驶体验
通过更精细的控制算法,提高汽车 的动力性能和驾驶平顺性。
智能化控制
应用先进的传感器和算法,实现汽 车各系统的智能化控制,提高响应 速度和精度。
安全性提升
强化安全控制策略,预防和减轻碰 撞,提高乘客安全性和舒适度。
未来发展趋势

浅析混合动力汽车及其动力匹配策略

浅析混合动力汽车及其动力匹配策略

浅析混合动力汽车及其动力匹配策略摘要:结合当下城市道路运作实况,本文设计研发了一款混合动力汽车(HEV),控制策略有电机提供加速、上坡峰值功率以及发动机提供车辆平均行驶功率等,进而满足车辆对动力性能提出的要求。

基于MATLAB2011a平台搭建仿真模型对汽车发动机、动力电池等参数作出匹配。

分析仿真结果后,可以认定本文设计出的HEV性能指标符合设计要求。

关键词: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参数匹配;仿真分析引言我国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环境污染、石油资源匮乏两大问题。

在实践中通过不断探究各种新燃料、能源即动力,认定混合动力汽车(HEV)是可靠、实用的一种选择,HEV继承了纯电动汽车节能、减排的优势,还弥补了纯电动汽车续航能力低的不足。

若能合理应用优化控制策略,能将会使发动机、电机及电池等维持在最适宜的经济区运转,高效率的回收再生制动能量,提高汽车对能量的综合利用效率,明显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

动力参数匹配及控制策略设计实施情况影响着整车性能,更好的满足其对动力性提出的要求,最大限度的提升系统的运行效率。

一、混合动力汽车的定义与基本原理混合动力汽车位电动汽车的一种类型,其被业内定义为有多种能量转换器提供驱动动力的混合型电动汽车。

针对其基本原理可以做出如下概述:利用适当的的燃料转换器、储能装置与电动机作为动力来源,依照预设的控制策略,使以上装置设备尽可能的在高效率、低排放区域内运作;在车辆制动工况下,基于发电机或电动机工作象限,精确整顿回收局部制动能量,进而明显的改善在不同工况下汽车燃油成本、尾气排放状况及他类使用性能。

二、HEV动力系统的参数匹配(一)发动机1、额定功率本课题研究中设计汽车的最大速度()140㎞/h,车速达到时,采用①式计算发动机应提供的行驶功率:①式中:P1为发动机满足时对应的输出功率(kW);m是整车质量1620㎏;g=9.8m/s²;滚动阻力系数 =0.013;空气阻力系数Cd=0.32;迎风面积A=2.1㎡;传动效率 =0.9。

城市混合动力汽车动力匹配技术调研

城市混合动力汽车动力匹配技术调研

城市混合动力汽车动力匹配技术调研城市混合动力汽车动力匹配技术调研一、引言城市混合动力汽车是指同时使用内燃机和电动机作为动力源的汽车。

它结合了内燃机的高功率和电动机的高效率,可以在城市道路上实现更低的燃料消耗和尾气排放。

在这篇调研报告中,我们将重点探讨城市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匹配技术。

二、背景传统的汽车采用单一的内燃机作为动力源,其能量利用效率较低,尤其在城市交通拥堵时更加明显。

为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减少环境污染,混合动力技术应运而生。

城市混合动力汽车通过将内燃机与电动机相结合,实现了能量的优化利用。

三、城市混合动力汽车的工作原理1. 动力系统组成城市混合动力汽车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内燃机、电池组、电驱系统和控制系统。

其中,内燃机负责提供额外的驱动功率,并通过发电机充电电池组;电池组储存并释放电能,为电动机提供驱动力;电驱系统控制电能的转换和传输;控制系统根据车辆的工况和驾驶需求,实现内燃机和电动机之间的协调运行。

2. 动力匹配策略城市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匹配策略是指在不同工况下,如何合理地分配内燃机和电动机的功率输出。

常见的动力匹配策略包括:串联式、并联式和分度式。

- 串联式:内燃机通过发电机将功率转化为电能,供给电池组,由电池组再为电动机提供驱动力。

这种方式适用于长时间高功率工况下,如高速行驶时。

- 并联式:内燃机和电动机同时提供驱动力,通过控制系统根据需求来调节两者之间的功率分配比例。

这种方式适用于低速行驶、起步和加速等工况。

- 分度式:根据车辆的工作状态和能量需求来选择合适的动力输出方式。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切换。

四、城市混合动力汽车的优势1. 节能减排城市混合动力汽车通过有效地组合内燃机和电动机,实现了能量的最大化利用,从而降低了燃料消耗和尾气排放。

与传统汽车相比,城市混合动力汽车可以显著减少二氧化碳、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有害物质的排放。

2. 动力输出平稳由于城市混合动力汽车可以根据驾驶需求灵活地调节内燃机和电动机之间的功率输出比例,因此其动力输出更平稳。

增程式混合动力系统应用及其能量匹配优化策略

增程式混合动力系统应用及其能量匹配优化策略

增程式混合动力系统应用及其能量匹配优化策略张国华1,冯文希2,张南峰3(1.广州朗华汽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000;2.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广州510000;3.中华人民共和国黄埔海关,广东广州510000)【摘要】本文通过对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学进行分析,对于特定工况下实现最高化系统作为最优化目标。

基于MATLAB/Simulink 仿真平台,建立增程式混合动力系统应用能量匹配优化仿真模型。

经仿真结果表明:此种优化能量匹配管理策略,能够有效提高动力经济性,并且搭建增程式混合动力系统,实现系统测控及数据采集软件开发,进行以混合动力汽车为例的设定特定循环工况下的系统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此种优化策略可以有效控制,为类似研究提供参考意义。

【关键词】增程式混合动力系统;能量匹配;优化【中图分类号】U46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066(2020)03-0218-02混合动力汽车作为一种被公认具有对汽车油耗及排放汽车尾气降低效能的新型能源汽车,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则作为先进技术的混合动力车结构。

以往研究中也针对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展开全局优化策略研究。

文献[1]在研究中依照发动机的恒定工作功率及发动机的优化工作曲线,提出了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的主要控制策略。

本文也将借鉴前人研究成果,提出对增程式混合动力系统应用及能量匹配的优化策略。

1增程式混合动力系统及主要工作模式对于车辆来讲,蓄电池作为主要的动力来源,能够对车辆提供动力性能,以及电续行驶里程。

车联动力电池系统主要组成包括了发电系统及蓄电池,发电系统又包括了发动机、电机,能够为蓄电池经驱动电机提供辅助功率,并不断增加行驶里程[2]。

目前匹配增程式混合动力系统,包括两大方式,其中一种作为将动力电池的放电时间作摊长处理,也就是对车辆在具体运行中的动力电池具体放电功率进行合理控制,以及车辆具体运行过程中,增程器能够运用VMS 大功率需求,请求电池启动发电,也能够提供相应所需的动力系统补充功率。

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系统参数匹配与策略研究

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系统参数匹配与策略研究

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系统参数匹配与策略研究随着能源储备的枯竭和环境污染的严重性,混合动力汽车逐渐成为世界各国的汽车发展趋势之一。

混合动力汽车由传统的内燃机和电动机组成,能够综合两种动力源的优势,提高燃油利用率和减少尾气排放。

而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系统的参数匹配与策略研究,关乎汽车性能的优化和经济性的提升。

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系统的参数匹配涉及到内燃机和电动机的功率、扭矩特性、传动比以及电池容量等关键参数的确定。

首先,内燃机的选择要考虑功率和扭矩输出能力,以满足车辆的加速、爬坡等工况需求。

而电动机则需要兼顾充电时间和续航里程,以及电池容量的大小。

对于参数的匹配,需要综合考虑内燃机和电动机之间的协同工作,以及电池的充电和放电特性。

在确定驱动系统的参数后,接下来是制定合适的驱动策略。

混合动力汽车可以根据功率需求的大小自动切换内燃机和电动机的工作方式,实现最优的能源利用。

一般来说,低速和城市行驶时,电动机更适合提供动力,因为电动机低转速有较高的效率和较大的扭矩输出能力。

而在高速和长途行驶时,内燃机的功率优势能够更好地满足车辆的需求。

因此,制定合适的驱动策略需要结合车辆使用场景、行驶环境和路况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针对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系统参数匹配与策略研究,目前已经有很多的研究成果。

例如,有学者通过建立模型和仿真分析,研究不同参数组合对混合动力汽车性能和经济性的影响。

通过多种参数的组合和配比,实现了混合动力汽车最佳的整车性能。

同时,也有学者通过驾驶行为的监测和识别,结合车辆的运行状态,制定了适用于不同驾驶场景的驱动策略。

这些研究成果为混合动力汽车的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

然而,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系统参数匹配与策略研究仍然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混合动力汽车的参数匹配和驱动策略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车辆的动力需求、环境条件、用户行为等,这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知识融合。

其次,由于混合动力汽车的驱动系统具有较高的复杂性和耦合性,如何建立准确的数学模型和进行有效的仿真分析也是一个挑战。

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匹配的研究

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匹配的研究

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匹配的研究篇一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匹配的研究一、引言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混合动力汽车作为一种能够有效地提高燃油效率和减少环境污染的汽车类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而发动机作为混合动力汽车的核心部件,其匹配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汽车的燃油消耗、排放性能以及驾驶性能。

因此,对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的匹配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匹配的基本原则满足汽车行驶工况的需要混合动力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行驶工况选择合适的发动机工作模式。

在城市道路行驶时,汽车频繁启停,发动机需要频繁地启动和停止。

而在高速公路行驶时,汽车速度相对稳定,发动机需要保持稳定的工作状态。

因此,在匹配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时,需要考虑到这些不同的行驶工况,选择适合的发动机型号和参数。

保证发动机的经济性和排放性能在匹配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时,需要考虑到发动机的经济性和排放性能。

经济性方面,需要选择能够提供高效能量转换的发动机,降低汽车的燃油消耗。

排放性能方面,需要选择能够减少废气排放的发动机,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考虑发动机的可靠性和耐久性在匹配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时,需要考虑到发动机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由于混合动力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需要频繁地启动和停止,对发动机的可靠性要求较高。

此外,由于混合动力汽车的运行环境较为复杂,需要选择能够在不同环境下稳定工作的发动机,以保证汽车的耐久性。

三、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匹配的关键技术发动机功率匹配技术在匹配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时,需要根据汽车行驶所需的功率来选择合适的发动机功率。

在城市道路行驶时,由于频繁启停和加减速的需要,发动机需要提供较大的功率。

而在高速公路行驶时,由于速度相对稳定,发动机需要提供较小的功率。

因此,需要对发动机的功率进行合理匹配,以满足不同行驶工况的需求。

发动机转速匹配技术在匹配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时,需要根据汽车行驶所需的转速来选择合适的发动机转速。

混合动力汽车及其动力匹配策略

混合动力汽车及其动力匹配策略

混合动力汽车及其动力匹配策略
叶李军;牛礼民;阮晓东
【期刊名称】《汽车工程师》
【年(卷),期】2013(000)011
【摘要】为应对石油危机及大气污染,混合动力汽车(HEV)成为汽车行业的研究重点.从动力来源、动力混合程度及动力系统布置及组合方式3方面对HEV进行分类,介绍了串联式、并联式及混联式HEV的结构形式及优缺点.将当前的控制策略归为基于规则的控制策略和基于系统优化的控制策略,指出当前的控制策略无法自适应复杂路况的需求,不够智能,不利于整车性能提高.提出兼顾整车性能的多智能体集成控制是未来HEV控制策略的研究重点.
【总页数】4页(P16-18,54)
【作者】叶李军;牛礼民;阮晓东
【作者单位】安徽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安徽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安徽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动力与电气工程——动力机械工程—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策略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J], 于秀敏;曹珊;李君;高莹;杨世春;钟祥麟;孙平
2.混合动力汽车及其动力匹配策略 [J], 叶李军;牛礼民;阮晓东;
3.混合动力柴油机起动过程扭矩匹配策略研究 [J], 李铁栓;张文学;张幽彤;郑浩栋
4.混合动力汽车动力耦合行星齿轮系动力学模态 [J], 杨忠凯;廖连莹;左言言;倪明

5.轻度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性能仿真及动力系统参数匹配研究 [J], 秦大同;舒红;胡建军;胡明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合动力汽车及其动力匹配策略
作者:叶李军, 牛礼民, 阮晓东
作者单位:安徽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刊名:
汽车工程师
英文刊名:Tianjin Auto
年,卷(期):2013(11)
1.陈平录;俞小莉;聂相虹并联型气动燃油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策略[期刊论文]-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1(02)
2.Huang K D;Tzeng S C;Chang W C Energy-saving hybrid vehicle using a pneumatic-power system[外文期刊] 2005(01)
3.陈立超;张昕;张欣超级电容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控制策略的研究[期刊论文]-北京汽车 2011(02)
4.Amir H E;Behzad A Effects of Using Ultracapacitors on Acceleration and Regenerative Braking Performances 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2010
5.尹安东;李领领基于CRUISE的轻度ISG型HEV控制策略研究[期刊论文]-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1)
6.Liu L;Yu X L Practicality study on air-powered vehicle[期刊论文]-Frontiers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in China 2008(01)
7.Chen P L;Yu X L;Liu L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study of electro-pneumatic value used in air-powered engine[期刊论文]-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 2009(03)
8.俞小莉;元广杰;沈瑜铭气动汽车发动机工作循环的理论分析[期刊论文]-机械工程学报 2002(09)
9.于秀敏;曹珊;李君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策略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期刊论文]-机械工程学报 2006(11)
10.欧健;张勇;陈宝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策略研究进展[期刊论文]-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8(02)
11.郑维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总成参数匹配方法与控制策略的研究 2010
12.Cuddy M R;Wipke K B Analysis of the fuel economy benefit of drivetrain hybridization 1997(02)
13.Kimura A;Abe T;Sasaki S Drive force control of a parallel-series hybrid system[外文期刊] 1999(03)
14.Ehsani M;Gao Y M;Butler K L Application of electrically peaking hybrid (ELPH) Propulsion system to a full-size passenger car with simulated design verification[外文期刊] 1999(06)
15.Rahman Z;Butler K L;Ehsani M A comparison study between two Parallel hybrid control concepts 2000(01)
16.彭武;张俊智;卢青春混合动力电动公共汽车控制策略的仿真[期刊论文]-公路交通科技 2003(01)
17.赵立新;左曙光;吕胜利并联混合动力汽车模糊逻辑控制策略的设计[期刊论文]-汽车技术 2007(01)
18.赵震;王铁并联混合动力汽车模糊控制策略设计与仿真[期刊论文]-北京汽车 2011(05)
19.张博;郑贺悦;王成可外接充电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策略[期刊论文]-机械工程学报 2011(06)
本文链接:/Periodical_tjqc201311002.asp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