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教案-2.3 分子的性质 第二课时
高中化学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第二节第二课时杂化轨道理论配合物理论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
![高中化学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第二节第二课时杂化轨道理论配合物理论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https://img.taocdn.com/s3/m/311ebf5b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5f.png)
第二课时 杂化轨道理论 配合物理论课后篇素养形成 A 组 定向巩固定向巩固一、杂化轨道理论1.下列分子中的中心原子采取sp 2杂化的是( )3H 8223,采取sp 3杂化;CO 2分子中碳原子采取sp 杂化;氯化铍分子中铍原子采取sp 杂化;三氧化硫分子中S 原子采取sp 2杂化。
2.在乙烯分子中有5个σ键、1个π键,它们分别是( )2杂化轨道形成σ键,未杂化的2p 轨道形成π键 2杂化轨道形成π键,未杂化的2p 轨道形成σ键C.C —H 之间是sp 2杂化轨道形成的σ键,C —C 之间是未参加杂化的2p 轨道形成的π键 D.C —C 之间是sp 2杂化轨道形成的σ键,C —H 之间是未参加杂化的2p 轨道形成的π键 解析乙烯分子中的两个碳原子都是采取sp 2杂化,C —H 键是碳原子的杂化轨道与氢原子的s 轨道形成的σ键,C C 键中一个是sp 2杂化轨道形成的σ键,另一个是未杂化的2p 轨道形成的π键。
3.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3为平面三角形分子H 4+的电子式为[H ∶∶H]+4分子中的4个C —H 键都是氢原子的1s 轨道与碳原子的2p 轨道形成的sp σ键4分子中的碳原子以4个sp 3杂化轨道分别与4个氢原子的1s 轨道重叠,形成4个C —H σ键3为平面三角形;N H 4+为正四面体形;CH 4中碳原子的1个2s 轨道与3个2p 轨道形成4个sp 3杂化轨道,然后与氢原子的1s 轨道重叠,形成4个σ键。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3杂化的分子,其立体构型都是正四面体形2中,中心原子S 采取sp 杂化轨道成键3型的共价化合物,其中心原子A 均采用sp 3杂化形式成键3分子中,中心原子采取sp 3杂化,但NH 3分子为三角锥形,A 错误;在SCl 2中,中心原子S 与2个Cl 形成2个σ键,同时有2对孤电子对,价层电子对数为4,采取sp 3杂化轨道成键,B 错误;杂化轨道只用于形成σ键或用于容纳未参与成键的孤电子对,C 正确;AB 3型的共价化合物,当中心原子周围存在一对孤电子对时才采用sp 3杂化形式成键,D 错误。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课件-杂化轨道理论和配合物简介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课件-杂化轨道理论和配合物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29fe47d6eff9aef8951e069c.png)
【提示】 形成配合物后,物质的性质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影响:(1)一些难溶于水的金属化合物形成配合 物后,易溶解;(2)当简单离子形成配合物时颜色可能发生改变, 利用此性质可检验离子的存在;(3)形成配合物后,稳定性增强。
(1)不是所有的配合物都具有颜色。如[Ag(NH3)2]OH 溶液无 色,而 Fe(SCN)3 溶液呈红色。(2)过渡金属原子或离子都有接受 孤电子对的空轨道,对多种配体具有较强的结合力,因而过渡 金属配合物远比主族金属配合物多。
1.在四水合铜离子中,铜离子与水分子之间的 化学键是如何形成的?该化学键如何表示?
下列分子的空间构型可用 sp2 杂化轨道来解释的是( A )
①BF3 ②CH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CH2 ③
④CH≡CH ⑤NH3
⑥CH4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③⑤⑥
解析:①BF3 是平面三角形分子,且 B—F 键夹角为 120°; ②CH2===CH2 是平面形分子,其中碳原子以 sp2 杂化,未杂化的
代表物 CO2 CH2O CH4 SO2 NH3 H2O
杂化轨道数 0+2=2 0+3=3 0+4=4 1+2=3 1+3=4 2+2=4
杂化轨道类型
sp sp2 sp3 sp2 sp3 sp3
2.共价键全部为 σ 键的分子构型与杂化类型
3.含 σ 键和 π 键的分子构型和杂化类型
4.s-p 杂化轨道和简单分子几何构型的关系
(2)在 HCHO 分子的形成过程中,中心 C 原子的 1 个 2s 电 子激发到 2p 空轨道,其中含 1 个未成对电子的 2s 轨道与 2 个 2p 轨道进行 sp2 杂化,形成 3 个完全等同的 sp2 杂化轨道。然后, 中心 C 原子以夹角均为 120°的 2 个完全等同的 sp2 杂化轨道,分 别与 2 个 H 原子的 1s 轨道重叠,形成 2 个 sp2-s 型的 σ 键;C 原 子的另一个 sp2 杂化轨道与 O 原子的 2p 轨道“头碰头”重叠形 成 1 个 sp2-p 型的 σ 键,然后再用未参与杂化的一个 2p 与 O 原 子的一个 2p 肩并肩形成 π 键,从而形成 HCHO 分子。
人教版选修3高中化学 第2章第2节 分子的立体构型(第2课时)
![人教版选修3高中化学 第2章第2节 分子的立体构型(第2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31a698d8bcd126fff6050b26.png)
锥形
sp 杂化和 sp2 杂化这两种形式中,原子还有未参与杂化的 p 轨道,可用于形成 π 键,而杂化轨道只能用于形成 σ 键或 者用来容纳未参与成键的孤电子对。
指出下列分子中,中心原子可能采取的杂化轨道类 型,并预测分子的立体构型。 (1)BeCl2:__________ (2)PCl3:__________ (3)BCl3:____________ (4)CS2:__________ (5)SCl2:____________
4.如图是甲醛分子的模型。根据该图和所学化学键知识回 答下列问题:
甲醛分子的比例模型 甲醛分子的球棍模型 (1)甲醛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 作出该判断的主要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下 列 是 对 甲 醛 分 子 中 碳 氧 键 的 判 断 , 其 中 正 确 的 是 ________(填序号)。 ①单键 ②双键 ③σ 键 ④π 键 ⑤σ 键和 π 键
(3)sp3 杂化 sp3 杂化轨道是由一个__s____轨道和三个_____p____轨道杂 化 而 得 , 杂 化 轨 道 间 的 夹 角 为 __1_0_9_°__2_8_′_ , 立 体 构 型 为 _正__四__面__体___形,如 CH4 分子。
(1)在形成多原子分子时,中心原子价电子层上的某些能量 相近的原子轨道发生混杂,重新组合成一组新的轨道的过 程,叫做轨道的杂化。双原子分子中,不存在杂化过程。 (2)只有能量相近的轨道才能杂化(ns,np)。
• 1、“手和脑在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 2、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 •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 4、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不只是传授知识。 • 5、数学教学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案:2.3 分子的性质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案:2.3 分子的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56f2b6878e9951e79a892777.png)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第三节分子的性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2、结合常见物质分子立体结构,判断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多原子分子中,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的判断。
教学过程创设问题情境:(1)如何理解共价键、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概念;(2)如何理解电负性概念;、Cl2、N2、HCl、CO2、H2O的电子式.(3)写出H2提出问题:由相同或不同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共用电子对在两原子出现的机会是否相同?讨论与归纳: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讨论.一般说来,同种原子形成的共价键中的电子对不发生偏移,是非极性键.而由不同原子形成的共价键,电子对会发生偏移,是极性键。
提出问题:(1)共价键有极性和非极性;分子是否也有极性和非极性?(2)由非极性键形成的分子中,正电荷的中心和负电荷的中心怎样分布?是否重合?(3)由极性键形成的分子中,怎样找正电荷的中心和负电荷的中心?讨论交流:利用教科书提供的例子,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借助图示以及数学或物理中学习过的向量合成方法,讨论、研究判断分子极性的方法。
总结归纳:(1)由极性键形成的双原子、多原子分子,其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重合,所以都是非极性分子。
如:H2、N2、C60、P4。
(2)含极性键的分子有没有极性,必须依据分子中极性键的极性向量和是否等于零而定。
当分子中各个键的极性的向量和等于零时,是非极性分子。
如:CO2、BF3、CCl4.当分子中各个键的极性向量和不等于零时,是极性分子。
如:HCl、NH3、H2O.(3)引导学生完成下列表格一般规律:a.以极性键结合成的双原子分子是极性分子。
如:HCl、HF、HBr b.以非极性键结合成的双原子分子或多原子分子是非极性分子。
如:O2、H2、P4、C60.c.以极性键结合的多原子分子,有的是极性分子也有的是非极性分子.d.在多原子分子中,中心原子上价电子都用于形成共价键,而周围的原子是相同的原子,一般是非极性分子。
辽宁省锦州市锦州中学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2-3 分子的性质2导学案
![辽宁省锦州市锦州中学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2-3 分子的性质2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6567409369dc5022aaea00c5.png)
锦州中学高二年级化学学科导学案课题:_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第三节分子的性质第二课时_总第_10_课时编写人:_王冬晓_审核人:_刘净_ 时间:_2016_年_4_月_6_日目标:(简洁、明确、概念、要点、规律)1、从分子结构的角度,认识“相似相溶”规律。
2、了解“手性分子”在生命科学等方面的应用。
3、能用分子结构的知识解释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
重点:手性分子和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难点:手性分子和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教学设计(知识系统化、问题化)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第三节分子的性质第二课时四、溶解性1.“相似相溶”规律非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溶剂,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溶剂。
2.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1)外界因素主要有、等。
(2)从分子结构的角度有“相似相溶”规律。
(3)如果溶质与溶剂之间能形成,则溶解度增大,且作用力越大,溶解度越大。
(4)溶质与水发生化学反应时可其溶解度,如SO2与H2O生成H2SO3,NH3与H2O生成NH3·H2O等。
(5)“相似相溶”规律还适用于的相似性,如CH3OH中的-OH与H2O中的-OH相似,故甲醇能与H2O互溶,而CH3CH2CH2CH2CH2OH中的烃基较大,其中-OH跟水分子中的-OH相似的因素小的多,因而戊醇在水中的溶解度明显减小。
五、手性1.手性异构体具有完全相同的和的一对分子,如同左手与右手一样互为镜像,却在三维空间里不能重叠,互称手性异构体。
2.手性分子有的分子叫做手性分子。
如乳酸六、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1.对于同一种元素的含氧酸来说,该元素的化合价,其含氧酸的酸性。
2.含氧酸的通式可写成( HO)m RO n,如果成酸元素R相同,n值,酸性。
课后作业(限60分钟内完成)1.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W、X、Y+、Z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其电子层数的比值依次为2、3、4、2(不考虑零族元素)。
下列关于这些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 X和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至少2种的二元化合物B. W和X、Z两种元素分别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中,均有直线形分子C. W、X和Y三种元素可以形成碱性化合物D. Z和其他三种元素形成的二元化合物,其水溶液均呈酸性2.(2012四川)已知W、X、Y、Z为短周期元素,W、Z同主族,X、Y、Z同周期,W但是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比Z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Y为金属元素,X的阳离子的氧化性小于Y的阳离子的氧化性。
2024年高中化学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第二节第1课时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
![2024年高中化学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第二节第1课时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https://img.taocdn.com/s3/m/a690fe50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ae.png)
答案:因为N有一个孤电子对,孤电子对与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斥力大于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斥力,导致键角缩小。
3. 请画出CH4和NH3的分子结构,并标注键角。
答案:CH4的键角为109.5°,NH3的键角约为107°。
4. 给出两个分子结构相同但分子性质不同的例子,并解释原因。
- 八面体:6个电子对
3. 电子对排布与分子形状
- 成键电子对:中心原子与周围原子之间的共价键
- 孤电子对:中心原子上的未成键电子对
4. VSEPR模型应用
- 预测分子几何结构
- 解释分子性质与结构的关系
5. 实例分析
- BeCl2、CH4、NH3、H2O、SF6等分子的结构分析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分子结构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分子结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5. 能够通过分子模型和多媒体资源,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将抽象的化学概念具体化,加深对分子结构空间排列的理解。
6. 在巩固练习中,能够自我检测对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的理解程度,通过错题订正,识别并纠正自己的知识盲点。
7. 拓展知识视野,了解分子结构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在教学过程中,我尽力营造了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提问和分享观点,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交流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但我也意识到,在课堂管理上,我需要更加精细化,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讨论中有所收获,避免个别学生游离于课堂之外。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 第二章 第三节 分子的性质(第2课时).ppt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 第二章 第三节 分子的性质(第2课时).ppt](https://img.taocdn.com/s3/m/1ab973fb9e314332396893d3.png)
范德华力大小: CI4> CCl4 >CF4 >CH4
2014年7月24日星期四
8
范德华力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练习: 下列变化过程只是克服了范德华力 的是( C )
A、食盐的熔化
B、水的分解
C、碘单质的升华 D、金属钠的熔化
2014年7月24日星期四
9
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沸点/℃100
75 50 25 0 -25 -50 -75 -100 -125 -150 CH 4 NH3 HF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课件系列
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 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三节 分子的性质 第2课时
2014年7月24日星期四
1
范德华力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我们知道:分子内部原子间存在 相互作用——化学键,形成或破坏 化学键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物质三相之间的转化也伴随着能 量变化。这说明:分子间也存在着 相互作用力。
液态水中的氢键
2014年7月24日星期四
22
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2014年7月24日星期四
23
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2014年7月24日星期四
24
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练习:
下列关于氢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 每个水分子内含有两个氢键
B. 在所有的水蒸气、水、冰中都含有氢键 C. 分子间能形成氢键,使物质的熔沸点升高 D. HF稳定性很强,是因为其分子间能形成氢键
2014年7月24日星期四
6
范德华力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思考:
分子间 将干冰气化,破坏了CO2分子晶体的作用力 —————
共价键 将CO2气体溶于水,破坏了CO2分子的————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2.3《分子的性质》课件 (共59张PPT)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2.3《分子的性质》课件 (共5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a0686ce7f1922791688e830.png)
无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无 无 180º
直线型 直线型 直线型
非极性 极性 非极性 极性 极性
非极性
104º 30' V型 107º 18' 三角锥型 120º
109º 28 ' 正四面体型
平面三角形 非极性
一、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
小结:
键的极性
决定 分子的空 键角 决定
间结构
分子的 极性
一、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 2、判断ABn型分子极性的经验规律:
细胞和细胞膜的双分子膜
科学视野
1、什么是表面活性剂?亲水基团?疏水基团? 肥皂和洗涤剂的去污原理是什么?
一类有机分子一端有极性(亲水基团),另一端非极性(疏水基团)
2、什么是单分子膜?双分子膜?举例说明。
表面活性剂分散在水表面形成一层疏水基团朝空气的单分子层。
细胞和细胞膜是双分子膜,由大量两性分子组装而成
①氢键的本质 ②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四、溶解性
①相似相溶原理 ②氢键与溶解性 ①手性、手性碳原子 ②手性分子
五、手性
六、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
①同种元素的含氧酸化合价越高,酸性越强 ②非羟基氧n值越大,含氧酸的酸性越强
一、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
1、极性键与非极性键
非极性键:
共用电子对无偏向 (电荷分布均匀) 共用电子对有偏向 (电荷分布不均匀)
3、为什么双分子膜以头向外而尾向内的方式 排列?
由于细胞膜的两侧是水溶液,而两性分子膜的头 基是极性基团、尾基是非极性基团
二、范德华力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 又称范德华力
作用微粒 作用力强 弱 意义
影响物质的化 相邻原子 作用力强烈 化学键 学性质和物理 之间 性质 影响物质的物 范德华力 分子之间 作用力微弱 理性质(熔、 沸点及溶解度 等)
2020高中化学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第2节第2课时杂化轨道理论配合物理论讲义精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
![2020高中化学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第2节第2课时杂化轨道理论配合物理论讲义精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https://img.taocdn.com/s3/m/b2a45340b90d6c85ed3ac623.png)
第2课时 杂化轨道理论 配合物理论[知 识 梳 理]一、杂化轨道理论简介1.用杂化轨道理论解释甲烷分子的形成在形成CH 4分子时,碳原子的一个2s 轨道和三个2p 轨道发生混杂,形成四个能量相等的sp3杂化轨道。
四个sp 3杂化轨道分别与四个H 原子的1s 轨道重叠成键形成CH 4分子,所以四个C —H 键是等同的。
可表示为2.杂化轨道的类型与分子立体构型的关系【自主思考】1.2s轨道与3p轨道能否形成sp2杂化轨道?原子轨道杂化后,数量和能量有什么变化?答案不能。
只有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才能形成杂化轨道。
2s与3p不在同一能层,能量相差较大。
杂化轨道与参与杂化的原子轨道数目相同,但能量不同,n s轨道与n p轨道的能量不同,杂化后,形成的一组杂化轨道能量相同。
2.用杂化轨道理论解释NH3、H2O的立体构型?答案NH3分子中N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2s22p3。
1个2s轨道和3个2p轨道经杂化后形成4个sp3杂化轨道,其中3个杂化轨道中各有1个未成对电子,分别与H原子的1s轨道形成共价键,另1个杂化轨道中有1对孤电子对,不与H原子形成共价键,sp3杂化轨道立体构型为正四面体形,但由于孤电子对的排斥作用,使3个N—H键的键角变小,成为三角锥形的立体构型。
H2O分子中O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2s22p4。
1个2s轨道和3个2p轨道经杂化后形成4个sp3杂化轨道,其中2个杂化轨道中各有1个未成对电子,分别与H原子的1s轨道形成共价键,另2个杂化轨道中各有一对孤电子对,不与H原子形成共价键,sp3杂化轨道立体构型为正四面体形,但由于2对孤电子对的排斥作用,使2个O—H键的键角变得更小,成为V形的立体构型。
3.CH4、NH3、H2O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都为sp3,键角为什么依次减小?从杂化轨道理论的角度比较键角大小时有什么方法?答案CH4、NH3、H2O中心原子都采取sp3杂化,中心原子的孤电子对数依次为0个、1个、2个。
第二章第三节分子的性质第二课时-2024-2025学年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二课件
![第二章第三节分子的性质第二课时-2024-2025学年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二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2d41834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6a.png)
8.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1)对物质熔、沸点的影响
对羟基苯甲醛(熔点115 ℃) 邻羟基苯甲醛(熔点-7 ℃)
分子间氢键增大了分子间作用力,使物质熔、沸点升高。 分子内氢键降低了分子的极性,使分子间作用力减小,物质的熔、沸点 降低。
(2)氢键对水密度的影响
解释冰的密度比液态水的密度小的原因
冰中一个水分子 周围有4个水分 子
一、 范德华力
1、概念:
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称为范德华力
实质: 分子间的一种静电作用
2、特点:
①范德华力很弱,比化学键的键能小1~2数量级
分子
HCl H14 23.11 26.00
共价键键能(kJ/mol) 431.8 366 298.7
②范德华力一般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只要分子 周围空间允许,总是尽可能多的吸引其他分子。
通常用“X—H…Y”表示 “—”表示共价键 “…”表示形成的氢键 “X、Y”可以相同可以不同
O—H…O
N—H…N
F—H…F
O—H … N
O—H … F
N—H … O
F—H … O
5.氢键的特征
①介于化学键与范德华力间,不属于化学键。
类型
键能或范德 华力强度
氢键、范德华力、化学键的比较
氢键
范德华力
化学键
单质
正戊烷 异戊烷 新戊烷
相对分 子质量
72 72 72
沸点 /℃ 36.1
28
10
课堂练习1:下列关于范德华力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B )
A.范德华力的实质也是一种电性作用,所以范德华力是一种特殊 的化学键 B.范德华力与化学键的区别是作用力的强弱问题 C.任何分子间在任意情况下都会产生范德华力 D.范德华力非常微弱,故破坏分子间的范德华力不需要消耗能量
学高中化学 2.3 分子的性质习题课 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3
![学高中化学 2.3 分子的性质习题课 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3](https://img.taocdn.com/s3/m/d9737d1a31126edb6f1a10a6.png)
2.3 分子的性质习题课新人教版选修3练基础落实知识点1物质的溶解性1.下列现象不能用“相似相溶”解释的是()A.氯化氢易溶于水B.氯气易溶于NaOH溶液C.碘易溶于CCl4D.碘难溶于水2.碘单质在水中溶解度很小,但在CCl4中溶解度很大,这是因为()A.CCl4与I2相对分子质量相差较小,而H2O与I2相对分子质量相差较大B.CCl4与I2都是直线形分子,而H2O不是直线形分子C.CCl4和I2都不含氢元素,而H2O中含有氢元素D.CCl4和I2都是非极性分子,而H2O是极性分子3.下列物质中,属于易溶于水的一组是()A.CH4、CCl4、CO2B.NH3、HCl、HBrC.Cl2、H2、N2D.H2S、C2H6、SO2知识点2手性分子4.下列分子中含有手性碳原子的是()5.在有机物分子中,当碳原子连有4个不同原子或原子团时,这种碳原子称为“手性碳原子”,凡具有一个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一定具有光学活性。
例如,下面所示有机物含有一个手性碳原子,具有光学活性。
当发生下列化学变化,生成的新有机物无光学活性的是()A.与新制银氨溶液共热B.与甲酸酯化C.与金属钠发生置换反应D.与H2加成知识点3无机含氧酸的酸性6.无机含氧酸的化学式可以用XO n(OH)m来表示(X代表-成酸元素,n代表XO基中的氧原子数,m代表-OH数),则n值越大、m值越小,该酸的酸性就越强,硫酸、磷酸的结构分别为,,则它们的酸性()A.硫酸和磷酸都是强酸B.硫酸是强酸,但是酸性比磷酸弱C.硫酸是强酸,且酸性比磷酸强D.磷酸和硫酸都是弱酸7.R、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同一短周期元素,下列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是(m、n均为正整数)()A.若R(OH)n为强碱,则W(OH)n+1也为强碱B.若H n XO m为强酸,则Y是活泼非金属元素C.若Y的最低化合价为-2,则Z的最高正化合价为+6D.若X的最高正化合价为+5,则五种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练方法技巧手性分子的判断方法8.有机物具有手性,发生下列反应后,分子仍具有手性的是()①与H2发生加成反应②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③发生水解反应④发生消去反应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相似相溶规则的应用拓展技巧9.有许多单质或化合物,易溶于含该元素的盐溶液、酸溶液或熔融液中,如I2易溶于KI溶液中,S易溶于K2S溶液中,KF易溶于液态HF中。
高中化学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3_2范德华力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课件新人教版选修3
![高中化学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3_2范德华力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课件新人教版选修3](https://img.taocdn.com/s3/m/e4e8a28fe45c3b3566ec8b49.png)
解析:由题意知 A 是 H 元素,B 是 O 元素,C 是 Na 元素,D 是 S 元素,E 是 Cl 元素。(1)O2 中含 O===O 键,既有 σ 键又有 π 键; H2O 中 O 采取 sp3 杂化,有 2 个孤电子对。(2)H2O 与 H2S 结构相似, 但水分子间能形成氢键,故 H2O 的沸点高于 H2S。(3)Cl 原子的电子 排布式是 1s22s22p63s23p5 或[Ne]3s23p5。(4)两种物质均由 H、O、Na、 S 组成,由 Na 的存在想到可能是碱或者盐,但碱最多由三种元素组 成,所以只能是盐,而且只能是酸式盐——NaHSO4 和 NaHSO3。
10.下列事实与氢键有关的是( B ) A.水加热到很高的温度都难以分解 B.水结成冰体积膨胀,密度变小 C.CH4、SiH4、GeH4、SnH4 熔点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升 高 D.HF、HCl、HBr、HI 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
解析:形成氢键的条件是一方有“裸露”的氢原子,另一方 有半径较小且吸引电子能力较强的活泼非金属原子。A 表示水的 稳定性,C 与分子间作用力有关,D 与共价键的键能有关,只有 B 是由于形成氢键。
2.氢键的表示方法 氢键通常用 A—H…B— 表示,其中 A、B 为 N、O、F , “—”表示 共价键 ,“…”表示形成的 氢键 。
3.氢键的类型 氢键可分为 分子间氢键 和 分子内氢键 两大类。 4.键能大小 氢键不属于化学键,是分子间一种较弱的作用力。氢键键能 较小,但氢键比 范德华力 强。 5.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氢键主要影响物质的 物理性质 ,如熔点、沸点等,氢键的 存在会引起沸点的反常变化,如图:
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卤素元素的非金属氢化物中 HF 的沸点最高,是由于 HF 分子间存在氢键 B.邻羟基苯甲醛的熔、沸点比对羟基苯甲醛的熔、沸点低 C.H2O 的沸点比 HF 的沸点高,是由于水中氢键的键能大 D.氨气极易溶于水与氨气分子和水分子间形成氢键有关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 2.3分子的性质第2课时(课件1)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 2.3分子的性质第2课时(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b3518588be23482fb5da4c5e.png)
3.结构相似的含氧酸,中心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氧化 性)越强,其相应酸的酸性越强。例如,酸性: H2SO3>H2SeO3>H2TeO3。
4.酸分子中不与氢原子相连的氧原子的数目越多,酸 性越强。
【答案】 C
1.掌握相似相溶规律中的“两个相似” 溶质极性、溶剂极性。 2.掌握手性碳原子的“一个不同” 连接C原子的四个基团或原子各不相同。 3.掌握[(HO)mROn]中“两个数值”的含义
m决定是几元酸、n决定酸的强弱。
1.根据“相似相溶”规律,你认为下列物质在水中溶解 度较大的是( )
A.乙烯
【答案】 D
4.小明同学在学习钠的化合物性质时,记录了以下四
个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Na2SiO3+H2O+CO2===Na2CO3+H2SiO3↓ ②Na2CO3+H2SO4===Na2SO4+H2O+CO2↑ ③Na2CO3+H2SO3===Na2SO3+H2O+CO2↑ ④Na2SO3+H2SO4===Na2SO4+H2O+SO2↑ 请你根据学过的知识判断4个反应中的4种含氧酸,其中
【解析】 很多有机物分子都是极性分子,但因为极性 很弱,所以大部分难溶于水,而有机物之间的溶解度却很 大,所以A项错误。溴分子是非极性分子,故B项错误。二 氧化碳(O===C===O)是非极性分子,D项错误。
【答案】 C
探究2 备选例题 2.(2013·牡丹江高二质检)无机含氧酸的化学式可以用 XOn(OH)m来表示(X代表成酸元素,n代表非羟基中的氧原 子数,m代表OH数),则n值越大,m值越小,该酸的酸性就 越强。硫酸、磷酸的结构为: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_《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二章教学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_《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二章教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36cc6712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9e.png)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_《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二章教学案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教材分析本章比较系统的介绍了分子的结构和性质,内容比较丰富。
首先,在第一章有关电子云和原子轨道的基础上,介绍了共价键的主要类型σ键和π键,以及键参数——键能、键长、键角;接着,在共价键概念的基础上,介绍了分子的立体结构,并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和杂化轨道理论对简单共价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进行了解释。
最后介绍了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分子间作用力、氢键等概念,以及它们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并从分子结构的角度说明了“相似相溶”规则、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等。
化学2已介绍了共价键的概念,并用电子式的方式描述了原子间形成共价键的过程。
本章第一节“共价键”是在化学2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运用的第一章学过的电子云和原子轨道的概念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共价键,通过电子云图象的方式很形象、生动的引出了共价键的主要类型σ键和π键,以及它们的差别,并用一个“科学探究”让学生自主的进一步认识σ键和π键。
在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中,首先按分子中所含的原子数直间给出了三原子、四原子和五原子分子的立体结构,并配有立体结构模型图。
为什么这些分子具有如此的立体结构呢?教科书在本节安排了“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和“杂化轨道理论”来判断简单分子和离子的立体结构。
在介绍这两个理论时要求比较低,文字叙述比较简洁并配有图示。
还设计了“思考与交流”、“科学探究”等内容让学生自主去理解和运用这两个理论。
在第三节分子的性质中,介绍了六个问题,即分子的极性、分子间作用力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溶解性、手性和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
除分子的手性外,对其它五个问题进行的阐述都运用了前面的已有知识,如根据共价键的概念介绍了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根据化学键、分子的极性等概念介绍了范德华力的特点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根据电负性的概念介绍了氢键的特点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根据极性分子与非非极性分子的概念介绍了“相似相溶”规则;根据分子中电子的偏移解释了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强弱等;对于手性教科书通过图示简单介绍了手性分子的概念以及手性分子在生命科学和生产手性药物方面的应用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第一节共价键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复习化学键的概念,能用电子式表示常见物质的离子键或共价键的形成过程。
高中化学选修三(人教)第二章 第二节--配合物
![高中化学选修三(人教)第二章 第二节--配合物](https://img.taocdn.com/s3/m/4817ab15ff00bed5b9f31dde.png)
配位数:直接同中心原子配位的原子的数目叫中心原子的配位数。
配离子的电荷数:配离子的电荷数等于中心离子和配位体的总电荷数的代数和。
[板书]
[练习]如:[Co(NH3)5Cl]Cl2这种配合物,其配位体有两种:NH3、Cl-,配位数为5+1=6。
[实验现象]看到试管里溶液的颜色跟血液极为相似。
[讲]这种颜色是三价铁离子跟硫氰酸根(SCN—)离子形成的配离子。利用该离子的颜色,可鉴定溶液中存在Fe3+;又由于该离子的颜色极似血液,常被用于电影特技和魔术表演。
[讲]配位键的强度有大有小,因而有的配合物很稳定,有的很不稳定。许多过渡金属离子对多种配体具有很强的结合力,是因为过渡金属原子或离子都有接受孤对电子的空轨道,对多种配体具有较强的结合力,因而,过渡金属配合物远比主族金属配合物多。
[板书](2)配位键越强,配合物越稳定。
[投影]科学视野:已知的配合物种类繁多,新的配合物由于纷繁复杂的有机
物配体而层出不穷,使得无机化合物的品种迅速增长。叶绿素、血红素和维
生素B12都是配合物,它们的配体大同小异,是一种称为卟啉的大环有机物,
而中心离子分别是镁离子、亚铁离子和钴离子。图2—25是叶绿素的结构示意图:
知识
目标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配合物)
能力
目标
1、配位键、配位化合物的概念
2、配位键、配位化合物的表示方法
重点
配位键、配位化合物的概念
难点
配合物理论
教学过程
备注
引入]我们在了解了价层电子互斥理论和杂化轨道理论后,我们再来学习一类特殊的化合物,配合物
高中化学选修三(人教)第二章第二节--杂化轨道
![高中化学选修三(人教)第二章第二节--杂化轨道](https://img.taocdn.com/s3/m/7961fe969b6648d7c0c746a1.png)
知识目标第一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第二课时)能力目标1.认识杂化轨道理论的要点2.进一步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3.能根据杂化轨道理论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过程重点杂化轨道理论的要点难点杂化轨道理论教学过程备注[复习]共价键类型:σ、π键,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质疑] 我们已经知道,甲烷分子呈正四面体形结构,它的4个C--H键的键长相同,H—C--H的键角为109~28°。
按照我们已经学过的价键理论,甲烷的4个C--H单键都应该是π键,然而,碳原子的4个价层原子轨道是3个相互垂直的2p轨道和1个球形的2s轨道,用它们跟4个氢原子的ls原子轨道重叠,不可能得到四面体构型的甲烷分子。
为什么?[讲]碳原子具有四个完全相同的轨道与四个氢原子的电子云重叠成键。
[引入]碳原子的价电子构型2s22p2,是由一个2s轨道和三个2p轨道组成的,为什么有这四个相同的轨道呢?为了解释这个构型Pauling提出了杂化轨道理论。
[板书]三、杂化轨道理论简介1、杂化的概念:在形成多原子分子的过程中,中心原子的若干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重新组合,形成一组新的轨道,这个过程叫做轨道的杂化,产生的新轨道叫杂化轨道。
[讲]杂化轨道理论是一种价键理论,是鲍林为了解释分子的立体结构提出的。
为了解决甲烷分子四面体构型,鲍林提出了杂化轨道理论,它的要点是:当碳原子与4个氢原子形成甲烷分子时,碳原子的2s轨道和3个2p轨道会发生混杂,混杂时保持轨道总数不变,却得到4个相同的轨道,夹角109°28′,称为sp3杂化轨道,表示这4个轨道是由1个s轨道和3个p轨道杂化形成的。
当碳原子跟4个氢原子结合时,碳原子以4个sp3杂化轨道分别与4个氢原子的ls轨道重叠,形成4个C--Hσ键,因此呈正四面体的分子构型。
[投影][讲]杂化轨道理论认为:在形成分子时,通常存在激发、杂化、轨道重叠等过程。
但应注意,原子轨道的杂化,只有在形成分子的过程中才会发生,而孤立的原子是不可能发生杂化的。
高中化学选修3全册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3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d4ad148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49.png)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 3 全部教学案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教材分析:一、本章教学目标1.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 (1 ~36 号 )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了解能量最低原理,知道基态与激发态,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产生原子光谱。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知道电子云和原子轨道。
4.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
5.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6.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抽象思维、理论分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本章知识分析:本章是在学生已有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原子的结构,从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介绍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以及原子光谱等,并图文并茂地描述了电子云和原子轨道;在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介绍了元素周期系、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
总之,本章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比较系统而深入地介绍了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为后续章节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尽管本章内容比较抽象,是学习难点,但作为本书的第一章,教科书从内容和形式上都比较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原子结构的知识,在原子水平上认识物质构成的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注意本章不能挖得很深,属于略微展开。
相关知识回顾(必修2)1.原子序数:含义:(1)原子序数与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原子序数====。
( 3)原子组成的表示方法a. 原子符号:Az z X Ab.原子结构示意图:c.电子式:d. 符号表示的意义:A B C D E(4)特殊结构微粒汇总:无电子微粒无中子微粒2e- 微粒8e- 微粒10e- 微粒18e- 微粒2.元素周期表:(1)编排原则: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叫周期;再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有上到下排成纵行,叫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分子的性质
[讲]范德华力: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范德华力很弱,约比化学键能小l一2数量级。
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大;分子的极性越大,范德华力也越大。
[板书](2)大小判断:
1 影响分子间作用力的主要因素: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子的极性等
2 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
3 分子的极性越强,分子间作用力越大。
[学与问]怎样解释卤素单质从F2~I2的熔、沸点越来越高?[汇报]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大,熔、沸点越来越高。
[板书]2、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的熔、沸点的影响:范德华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越高。
[投影]
[讲]能量远小于化学键能,分子间作用力一般只有每摩尔几千焦至几十千焦,比化学能小1-2个数量极,分子间作用力主要影响分子晶体类型物质的物理性质,而化学键主要影响物质的化学性质。
存在于分子之间,且分子间充分接近时才有相互间的作用力,如固体和液体物质中。
[问]夏天经常见到许多壁虎在墙壁或天花板上爬行,却掉不下来,为什么?
[讲]壁虎为什么能在天花板土爬行自如?这曾是一个困扰科学家一百多年的谜。
用电子显微镜可观察到,壁虎的四足覆盖着几十万条纤细的由角蛋白构成的纳米级尺寸的毛。
壁虎的足有多大吸力?实验证明,如果在一个分币的面积土布满100万条壁虎足的细毛,可
以吊起20kg重的物体。
近
年来,有人用计算机模拟,
证明壁虎的足与墙体之间
的作用力在本质上是它的
细毛与墙体之间的范德华
力。
[投影]
[设问]你是否知道,常见物质中,水是熔、沸点较高的液体之一?你是否知道,冰的密度比液态的水小?
[投影]为什么水、氟化氢和氨的沸点出现反常。
[板书]四、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讲]为了解释水的这些奇特性质,人们提出了氢键的概念。
氢键是除范德华力外的另一种分子间作用力,它是由已经与电负性很强的原子形成共价键的氢原子(如水分子中的氢)与另一个分子中电负性很强的原子(如水分子中的氧)之间的作用力。
[板书] 1、氢键:是由已经与电负性很强的原子形成共价键的氢原子(如水分子中的氢)与另一个分子中电负性很强的原子(N、O、F)之间的作用力。
[讲]以HF为例,在HF分子中,由于F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很强,H-F键的极性很强,共用电子对强烈地偏向F原子,亦即H原子的电子云被F原子吸引,使H原子几乎成为“裸露”为质子。
这个半径很小、带部分正电荷的H核,与另一个HF分子带部分负电荷的F原子相互吸引。
这种静电吸引作用就是氢键。
[讲]氢键不是化学键,为了与化学键相区别,在下图中用“…”来表示氢键,注意三个原子要在同一条直线上。
[板书]2、氢键表示方法:X—H…Y。
[投影]
[讲]在用X-H…Y表示的氢键中,氢原子位于其间是氢键形
成的最重要条件之一,同时,氢原子两边的X原子和Y原子所属元素具有很强的电负性、很小的原子半径是氢键形成的另一个条件。
由于X原子和Y原子具有强烈吸引电子的作用,氢键才能存在。
这类原子应该是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右上角元素的原子,主要是氮原子、氧原子和氟原子。
有机物分子中含有羟基时,通常能形成氢键。
[板书]3、氢键的形成条件
[投影]
[讲]由于氢键的存在,大大加强了水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使水的熔、沸点较高。
另外,实验还证明,接近水的沸点的水蒸气的相对分子质量测定值比用化学式H2O计算出来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一些。
用氢键能够解释这种异常性:接近水的沸点的水蒸气中存在相当量的水分子因氢键而相互“缔合”,形成所谓“缔合分子”。
后来的研究证明,氢键普遍存在于已经与N、O、F等电负性很大的原子形成共价键的氢原子与另外的N、O、F等电负性很大的原子之间。
例如,不仅氟化氢分子之间以及氨分子之间存在氢键,而且它们跟水分子之间也存在氢键。
[板书]4、氢键的类型:分子间氢键、分子间内氢键
[讲]氢键既可以存在于分子之间,也可存在于分子内部的原子团之间。
如邻羟基苯甲醛在分子内形成了氢键,在分子之间不存在氢键,对羟基苯甲醛不可能形成分子内氢键,只能在分子间形成氢键,因而,前者的沸点低于后者的沸点。
[投影]分子内氢键和分子间氢键
[强调]尽管人们把氢键也称作“键”,但与化学键比较,氢键属于一种较弱的作用力,其大小介于范德华力和化学键之间,约为化学键的十分之几,不属于化学键。
[讲]下面,让我们回到之前的问题,为什么水、氟化氢和氨的沸点出现反常。
如上图所示,NH3、HF和H2O的沸点反常,分子间形成氢键会使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升高,这是因为固体熔化或液体汽化时必须破坏分子间的氢键,从而需要消耗较多能量的缘故。
[板书]5、氢键对物质的影响:分子间氢键使物质熔点升高分子内氢键使物质熔点降低
[讲]以水为例,由于水分子间形成的氢键,增大了水分子间的作用,使水的熔沸点比同周期元素中H2S高。
当水结冰时,体积膨胀,密度减小。
这些反应的性质均与氢键有关。
[投影]
[讲]在水蒸气中水以单个H2O 分子形式存在;在液态水中,经常是几个水分子通过氢键结合起来,形成(H2O)n;在固态水(冰)中,水分子大范围地以氢键互相联结,形成相当疏松的晶体,从而在结构中有许多空隙,造成体积膨胀,密度减少,因此冰能浮在水面上。
水的这种性质对水生物生存有重要的意义。
[讲]除此之外,接近水的沸点时,用实验测定的水蒸气的
相对分子质量比用化学式H2O计算出来的相对分子质量大
一些。
这也是由于氢键的存在使接近水的沸点的水蒸气中存
在相当量的水分子相互“缔合”,形成了一些“缔合原子”的原因。
[阅读]资料卡片及科学视野:生物大分子中的氢键。
[投影小结]分子间作用力与氢键的比较
分
类
分子间作用力(范
德华力)
氢键
概
念
物质分子之间存
在的微弱相互作
用(实际上也是静
电作用)
分子中与氢原子形成共价键的非金
属原子,如果吸引电子的能力很强,
原子半径又很小,则使氢原子几乎
成为“裸露”的质子,带部分正电荷。
这样的分子之间,氢核与带部分负
电荷的非金属原子相互吸引。
这种
静电作用就是氢键
存
在
范
围
分子间某些含氢化合物分子间(如HF、H2O、
NH3)及某些有机化合物分子内
强比化学键弱得多比化学键弱得多,比分子间作用力
备课注意事项:
1、立足课本。
2、明确目标。
3、明确重点。
4、把握重难点。
5、注重学习自学和互学。
6、教师少说学生多练习。
7、练习要梯度。
8、当堂训练批改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