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概述发生在肺部及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概述发生在肺部及组织细胞处的气体
交换过程》教学设计
瓮安第三中学张昆
一、教育理论指导
该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三章第二节。本节课依据新课标倡导的“探究性学习”的理念进行设计的。这一课时是一个承上启下的知识重点,它发生在体内,比较抽象,而七年级学生感性思维仍占主导地位,因而我利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串联知识,通过观察、猜想、体验、合作、探究、验证几个层面,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教学方法梳理
通过生动活泼的探究活动,结合多种媒介手段,层层深入,引领学生探索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过程,并通过创造性的板书设计帮助学生梳理思维,突出了“肺与外界气体交换过程”这一重点。同时,分别利用三个探究实验突破三个难点,通过体验、测量、推理,充分利用动态课件、自制模型、实物(澄清的石灰水、一次性注射器)等辅手段,易化难点,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容积变化导致气体变化,从而引起气体运动。
三、学情分析
《概述发生在肺部及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主要讲
述了外界气体是如何进出肺部的,气体进入肺部以后,在肺泡与血液,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又怎样发生了气体交换。本节内容是本章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上承消化系统,后续循环系统,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这部分内容有助于学生对“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有更深刻的理解。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胸廓容积变化的原因,
2、理解外界与肺泡,肺泡与血液,血液与组织细胞处是怎样进行气体交换的。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动态课件及学生实验等活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胸廓变化的原因。
2、外界与肺泡,肺泡与血液,血液与组织细胞处是怎样进行气体交换的。
教学难点:
1、胸廓变化的原因。
2、外界与肺泡,肺泡与血液,血液与组织细胞处是怎样进行气体交换的。
六、教学准备
课件、注射器、自制教具、澄清石灰水、一次性塑料杯、吸管、花露水。
七、教学过程:
(一)自学.引导
(二)合作.展示
(三)揉合.强化
我是通过这几步来完成教学过程的。自学(课前发放导学案,学生自主完成导学内容。上课2分钟检查自学情况),引导:(3分钟)利用多媒体完成“气体进出呼吸系统的自述”,
在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时,师:①呼吸系统的组成;②呼吸道的作用。进而提出气体是如何进入肺的?来鼓励学生大胆的去猜想假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举手回答,
教师出示幻灯片让学生直观的感受肺的结构及肺在胸腔的位置及胸廓的组成。使抽象的问题直观化。
合作/展示:(25分钟)
接着,教师设问胸廓与呼吸有关吗?
探究一:
师: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摁住两侧肋骨感受呼吸时胸廓的变化,
生:吸气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扩大。
呼气时:肋骨向下向内运动,胸廓缩小。
设计意图:让学生客观的、科学的认识问题,学生再次的阅读教材,教师播放视频,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自己的体验、观察、归纳得出肋间肌的收缩和舒张导致了胸廓的变化。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观察与思考:
师:利用自制的教具,演示膈肌的作用,
胸廓的变化除了肋间肌外还与那一部分有关呢?
生:阅读教材,得出与膈肌有关的结论。
探究二:
小组合作:(每个小组发放一只一次性注射器)用左手握住针筒,右手往外拉针管,拉出2-3cm长,用左手食指堵住针管管口,右手继续往外拉针筒,之后松开,观察有什么现象?
学生总结归纳出压力的存在。
设计意图:教师借助胸腔与肺的结构与瓶与气球之间的
相似性进一步探究胸腔容积能否发生变化,在证实胸腔容积也会发生变化的基础上,通过推拉橡皮膜的活动来引导学生,分析容积变化和压力大小的关系,从而理解胸廓容积的变化也会引起肺内压的改变,而导致呼吸。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的演示、动画演示、小组讨论,归纳总结得出外界气体进入肺的原因。
探究三:
观看PPT图片,吸入和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变化示意图。
小组实验:(甲注射器向杯子内注入空气,乙用吸管向里面吹入人体呼出气体,)甲杯、乙杯中石灰水的混浊程度不同说明了什么?
生: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减少了,
设计意图:证明通过呼吸进出肺部的气体在肺部发生了气体交换。
师:同学们请观看课本,回答问题:1、肺部发生气体交换的场所是什么地方,
生:肺泡
师: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有哪些?
生:学生总结得出;1、肺泡数目多,2、肺泡壁薄,3、外面缠绕着弹性纤维和毛细血管
师:肺中的氧气最终被运到哪里去了?氧气最终是在哪
里被利用的?
引出呼吸作用:简单描述一下呼吸作用为后面讲解肺与毛细血管,毛细血管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做铺垫。
讨论:
气体为什么能在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发生气体交换?
回顾我进教室之前所做的动作,(喷花露水)引出扩散的慨念: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
柔和:(5分钟)
总结回顾本节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巩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强化:(5分钟)
完成导学案上的内容
八:教学评价:
本课我在教学中从学生的已有的感知出发,尽量创设情景,引出学生的活动,强调学生的亲身感受与体验。让本节课从直观到理论、化难为易、由繁变简。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既可以使每个学生都有参加活动的机会,又能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发展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九:设计特色
本节课,我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