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R实验室废物废水处理规章制度

合集下载

pcr实验室废物处理流程

pcr实验室废物处理流程

pcr实验室废物处理流程英文回答:PCR Lab Waste Disposal Procedures.Introduction.PCR laboratories generate a variety of hazardous and non-hazardous waste that must be properly disposed of to protect human health and the environment. These wastes include:Biological waste: Potentially infectious materials, such as blood, saliva, and urine.Chemical waste: Acids, bases, solvents, and other hazardous chemicals.Radioactive waste: Radioactive isotopes, such as phosphorus-32 and sulfur-35.Sharps: Needles, syringes, and other sharp objects.Waste Segregation and Collection.The first step in waste disposal is to properly segregate and collect waste materials. This can be done by using different containers for different types of waste, such as biohazard bags for biological waste, chemical waste containers for chemical waste, and sharps containers for sharps.Waste Treatment and Disposal.Once waste has been collected, it must be treated and disposed of in accordance with applicable regulations. Treatment methods may include:Autoclaving: Biological waste is heated under pressure to kill microorganisms.Incineration: Chemical waste is burned at hightemperatures to destroy hazardous chemicals.Chemical disinfection: Chemical waste is treated with chemicals to render it non-hazardous.Landfilling: Non-hazardous waste is disposed of in landfills.Recordkeeping and Reporting.It is important to keep accurate records of waste disposal activities. These records should include the type of waste, the amount of waste, the treatment method used, and the date of disposal. This information may be required by regulatory agencies.Safety Considerations.When handling and disposing of laboratory waste, it is important to follow proper safety procedures. These procedures include:Wearing appropriate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PPE), such as gloves, lab coats, and safety glasses.Handling sharp objects with care.Avoiding contact with biological waste.Disposing of waste promptly and properly.中文回答:PCR实验室废物处理流程。

pcr实验室规章制度

pcr实验室规章制度

pcr实验室规章制度一、实验室守则实验室是进行PCR实验的专门场所,严格的规章制度对于实验室的安全和研究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为此,制定以下实验室守则:1. 实验室进入与离开a. 进入实验室前,必须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实验服、手套、护目镜等。

b. 离开实验室前,必须彻底清洁工作台和使用的器具,并将废弃物正确处理。

2. 实验室设备与试剂a. 使用实验室设备前,必须经过相应的培训并取得资质。

b. 试剂的选用和储存必须符合实验要求,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3. 实验操作与安全a. 实验前必须认真阅读操作手册,并按照规定的步骤操作。

b. 实验时必须注意个人安全,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和生物危险。

4. 废弃物处置a. 废弃物必须按照规定分类,放置在指定的容器中。

b. 生物危险废弃物必须遵守特殊处置程序,确保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伤害。

5. 突发情况应急处理a. 对于实验室中的火警、泄漏等突发情况,必须迅速采取并熟记应急处理措施。

b. 实验室成员应提前了解实验室相应的逃生通道和避灾区域。

二、实验室操作规范为确保PCR实验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制定以下实验室操作规范:1. 清洁与消毒a. 实验前,工作台面必须经过清洁和消毒处理。

b. 实验结束后,工作台面必须及时清理消毒,保持整洁。

2. 样品处理a. 样品的处理必须在规定的生物安全柜内进行,避免交叉污染。

b. 实验前,样品必须经过标记和记录,确保样品的准确性和追溯性。

3. 试剂调配a. 使用试剂前,必须按照规定的比例正确调配。

b. 试剂瓶盖必须随时紧闭,以防止污染或损失。

4. 器具使用a. 所有使用过的器具必须经过清洗和消毒处理,确保下次使用的安全性。

b. 使用自动取样器等自动化设备时,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操作。

5. 实验数据记录a. 所有实验数据必须按照规定的格式记录,包括实验日期、操作者等信息。

b. 实验数据必须及时保存和归档,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三、实验室安全管理为了保障实验室的安全和人员的健康,制定以下实验室安全管理措施:1. 事故与紧急情况处理a. 实验室成员必须了解应对各类事故和紧急情况的处理方法。

实验室废液环保管理制度

实验室废液环保管理制度

实验室废液环保管理制度一、总则1. 本制度旨在规范实验室废液的收集、存储、处理和处置,确保废液处理符合国家环保法规和安全标准。

2. 实验室废液包括但不限于化学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化学品、溶剂、重金属溶液、酸碱废液等。

3. 实验室所有人员必须遵守本制度,对于违反规定的行为,将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二、废液分类与标识1. 实验室废液应根据其化学性质和危害程度进行分类。

2. 不同类型的废液应使用不同的容器进行收集,并在容器外明确标识废液的种类、危害等级和安全警示。

三、废液收集与存储1. 实验室应使用专用的防腐蚀、防泄漏的容器收集废液。

2. 废液容器应存放在指定的安全区域,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防止泄漏和意外事故。

3. 存储期限不得超过规定的时间,定期检查容器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四、废液处理与处置1. 实验室废液应根据其化学性质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如中和、沉淀、氧化还原等。

2. 处理后的废液应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方可进行排放或进一步处置。

3. 无法现场处理的废液应交由有资质的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安全处置。

五、安全操作与培训1. 实验室人员应接受有关废液处理的专业知识培训,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和应急处理措施。

2. 实验室内应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和应急设备,如防化服、眼洗器、急救箱等。

六、记录与报告1. 实验室应建立废液管理台账,详细记录废液的产生、收集、处理和处置情况。

2. 对于废液处理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七、监督检查1. 实验室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废液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 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整改,并跟踪整改效果。

八、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由实验室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2. 对于本制度未尽事宜,应参照国家相关环保法规和标准执行。

请注意,以上内容是一个基本的模板,具体的管理制度应根据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和当地法律法规进行调整和完善。

PCR实验室废物废水处理规章制度

PCR实验室废物废水处理规章制度

PCR实验室废物废水处理规章制度一、废物分类和管理1.PCR实验室产生的废物应按照其性质进行分类,并进行合理的储存和管理。

2.废物分类包括但不限于:生物危险废物、化学废物、固体废物、危险和有害废弃物等。

3.废物应分别放置在不同的标识箱内或储存容器内,以避免交叉污染和事故发生。

4.确保废物容器上标有明确的废物种类、数量、储存日期等信息,并随时更新。

二、废物处理流程1.废物的收集、储存、转运、处置工作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操作。

2.废物收集过程中需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并确保收集容器密闭,防止溢出和外泄。

3.废物储存区域应符合相关安全要求,设有防火、防爆、通风等必要设施,并由专人负责日常巡检。

4.废物转运必须由专业的废物处理公司负责,并提供有效的运输证明和废物运输单据。

5.废物处置应由合法的废物处理单位执行,确保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环保要求。

三、废水处理1.PCR实验室产生的废水必须进行合理处理,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2.废水收集系统应具备良好的密闭性,确保不会外泄和污染周边环境。

3.废水处理设备应按照标准进行选择和安装,确保废水能够达到排放标准。

4.废水处理过程中应监测并记录各项指标,确保废水处理效果符合要求。

5.废水处理设备应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有效处理废水。

四、废物应急处置1.PCR实验室废物废水处理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紧急情况,应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3.实验室所有人员必须熟悉和掌握应急处理程序,并在事故发生时立即按照预案进行处置。

五、培训和宣传1.所有实验室人员必须接受废物废水处理相关的培训,了解相关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

2.实验室应定期开展废物废水处理的安全宣传活动,提高实验室人员对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的重视。

3.每位实验室人员应定期参加废物废水处理的联席会议,及时沟通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以上仅为一份关于PCR实验室废物废水处理规章制度的例子,实际制订时应结合实验室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实验室废品废液管理制度

实验室废品废液管理制度

实验室废品废液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实验室废品废液管理工作,防止废品废液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保护环境,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实验室废品废液的管理,包括有毒有害物质、废旧设备和废弃化学品等废品废液的收集、处理、运输和处置。

第三条实验室内应设立专门的废品废液管理人员,负责实验室废品废液的收集、处理、运输和处置工作。

第四条实验室废品废液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废品废液的有害性及处理方法,确保废品废液的安全处理。

第五条实验室废品废液管理人员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加强对实验室废品废液的管理和监督。

第六条实验室废品废液管理人员应定期接受相关的培训,提高废品废液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第七条实验室废品废液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宣传教育,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环保意识,减少废品废液的产生。

第八条实验室废品废液管理人员应建立健全的废品废液管理制度,完善相关的管理流程和制度。

第二章废品废液的分类收集第九条实验室废品废液管理人员应根据废品废液的不同性质和特点,将其进行分类。

一般可分为有害废物、危险废物和一般废物。

第十条对于有害废物和危险废物,实验室废品废液管理人员应将其单独收集、储存和运输,并按规定进行处置。

第十一条对于一般废物,实验室废品废液管理人员应将其分类收集,并按照规定进行储存、运输和处理。

第十二条实验室废品废液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废品废液分类收集的宣传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的分类投放意识。

第三章废品废液的储存和运输第十三条实验室废品废液管理人员应将废品废液临时储存于指定的储存场所,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防止废品废液的泄漏和外溢。

第十四条实验室废品废液管理人员应根据废品废液的性质和特点,选择合适的储存容器,并进行标识和分类储存。

第十五条实验室废品废液管理人员应定期对储存的废品废液进行检查,确保其安全性和稳定性。

第十六条实验室废品废液管理人员应按照相关规定选择合适的运输工具,并对废品废液进行包装和标识。

实验室废弃物、废水的处理制度

实验室废弃物、废水的处理制度

实验室废弃物、废水的处理制度第一篇:实验室废弃物、废水的处理制度4.15.2.7 制定实验室废弃物、废水的处理制度医疗废物管理制度一、使用后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必须由取得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环保部门颁发的卫生许可证、经营许可证的集中处置单位统一收集处置,不得出售给个体商贩、废品回收站或交由其他任何单位收集处理。

二、医疗一次性废物应分类放置于防渗漏、防锐器穿透的专用包装物或者密闭的容器内,须有明显的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

由专人应用专用的转运工具按照确定的时间、路线转运到指定贮存地点。

转运工具和容器使用后应当及时进行消毒和清洁。

三、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不能混合收集。

少量的药物性废物可以混入感染性废物,但应在标签上注明。

进行焚烧。

四、医疗废物中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废物,应当首先在产生地点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化学消毒处理,然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

五、使用过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如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和输血器等物品必须就地进行毁形。

无回收价值的可放入专用收集袋直接焚烧。

六、锐器不应与其他废弃物混放,用后必须稳妥安全地置入锐器容器中进行焚烧。

七、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应按照医疗废物进行管理和处置;各科室产生的污水、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排泄物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严格消毒,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八、禁止在运送过程中丢弃医疗废物;禁止在非贮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或将医疗废物混入其他废物和生活垃圾。

九、各级各类人员加强监督,定期检查。

第二篇:18医疗废弃物、废水处理制度目的:建立医疗废弃物处置标准操作规程,确保医疗废弃物处置的正确性和规范性适用范围:检验科所有工作人员。

制度细则:1、损伤性废物针头、移液器、刀片、玻片、玻璃试管等,放入专用防刺伤的黄色锐器盒中,所有长期存放感染性医疗废物的容器必须有盖,随时关启。

2、感染性废物2.1.一次性使用的口罩、帽子、手套等用后均应放入黄色双层垃圾袋中。

实验室“三废”处理制度范本

实验室“三废”处理制度范本

实验室“三废”处理制度范本实验室“三废”是指实验室中产生的废液、废固体和废气。

这些废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都会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实验室“三废”的处理是一项必不可少的任务。

为了规范实验室“三废”的处理,制定一套科学、可行的处理制度是十分重要的。

以下是一份实验室“三废”处理制度的范本。

一、废液处理1. 废液的分类实验室中产生的废液可分为有机废液和无机废液两类。

有机废液包括酸性废液、碱性废液和有机溶剂废液等;无机废液包括金属离子废液和其他无机溶液废液等。

2. 废液的收集实验室应设置专门的废液收集容器,分别用于收集有机废液和无机废液。

收集容器应标有明确的标识,以区分废液的种类。

3. 废液的中和处理有机废液和无机废液均需进行中和处理。

中和处理应根据废液的性质选择适当的中和剂,并按照正确的比例进行中和。

中和后,废液的酸碱度应调整至中性。

4. 废液的处理方式中和后的废液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

可以选择经过特殊处理的排水系统排放,或者委托专业废物处理公司进行处理。

无论采取何种处理方式,都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二、废固体处理1. 废固体的分类实验室中产生的废固体可分为有机废固体和无机废固体两类。

有机废固体包括废纸、废塑料、废药品等;无机废固体包括废玻璃、废金属、废石材等。

2. 废固体的分类和分装废固体应按照其性质进行分类和分装。

废纸、废塑料等可选择进行分类再利用或交由专业废物处理公司处理;废玻璃、废金属等可选择回收再利用或委托专业废物处理公司处置。

3. 废固体的中和处理对于有机废固体中潜在的危险物质,如废药品等,应进行特殊处理。

可以选择采用化学中和、热处理或物理隔离等方式进行处理,确保废固体的无害化。

三、废气处理1. 废气的排放控制实验室中产生的废气应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排放控制。

可以通过安装排气装置、使用吸附剂或进行气体处理装置来降低废气的浓度。

2. 废气的收集和处理应设置特殊收集装置,将排放的废气收集起来,并进行适当的处理。

检验室废水、废液处理标准操作规程

检验室废水、废液处理标准操作规程
4.2.3铬
含铬废液中加入还原剂,如硫酸亚铁、亚硫酸钠、铁屑,在酸性条件下将六价铬还原成三价铬,然后加入碱,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等,使三价格形成Cr(OH)3沉淀,清液可排放。沉淀干燥后可用焙烧法处理,使其与煤渣一起焙烧,处理后可填埋。
4.2.4砷
加入氧化钙,调PH至8,生成砷酸钙和亚砷酸钙沉淀,在Fe3+存在时共沉淀。或使溶液PH大于10,加入硫化钠,与砷反应生成难溶、低毒的硫化砷沉淀。产生含砷气体的试验在通风橱中进行。4.2.5酚
低浓度含酚废液可加入次氯酸钠或漂白粉,使酚氧化成二氧化碳。高浓度可使用丁酸乙脂萃取,在用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复萃取。调解PH后,进行重蒸馏,提纯后使用。
4.2.6氰
低浓度废液可加入氢氧化钠调节调PH至10以上,再加入高锰酸钾粉末(3%),使氰化物分解。若是高浓度的,可使用碱性氯化法处理,先用碱调至PH至10以上,加入次氯酸钠或漂白粉。经充分反应,氢化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氮气,放置24小时排放。含氰化物废液不得乱倒或与酸混合,生成挥发性氰化氢气体有剧毒。
4.3.4微生物检验接种培养过的琼脂平板应压力灭菌30min,趁热将琼脂倒弃处理。
5.相关记录

对于含汞废液的处理,可先将亚铁作为共沉淀剂,生成硫化铁沉淀可将硫化汞微粒吸附沉淀,然后静止分离,清液可排放,残渣可用焙烧法回收汞或制成汞盐。
4.2.2铅、镉
用碱将废液调PH至8~10,生成Pb(OH)2和Cd(OH)2沉淀,再加入硫酸亚铁作为共沉淀剂,沉淀物可与其他无机物混合进行烧结处理,清液排放。
4.2化学类废液处理方法
含汞、铬、铅、镉、砷、酚、氰的废液必须经过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
4.2.1含汞废弃物的处理
若不小心将金属汞散落在实验室里(如打碎温度计)必须及时清除。用滴管收集至烧杯中用水覆盖。散落在地面上的汞颗粒应撒上硫磺粉,生成毒性较小的硫化汞;或喷上20%三氯化铁水溶液,干后再清除(但该方法不能用于金属表面,会产生腐蚀)。

实验室废弃物污水管理制度

实验室废弃物污水管理制度

污水管理制度1 目的为了使实验室的废水得到更有效的控制,防止和减少废水对水体和环境的污染。

2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实验室各类污水的管理及处理流程。

3 规范性引用文件GB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4 职责4.1实验室人员主要负责实验室产生的污水的治理工作,定期监控、分析污水处理情况,,确保污水处理效果达到标准要求;4.2 工艺技术部、研发中心、检测中心负责推行清洁工艺和配方,减少和降低污染物的排放;4.3环保部负责对污水管理的技术指导、监督检查和委外监测工作;4.4检测中心负责对污水定期进行内部监测;4.5各单位配合实施污水治理和管理。

5.工作程序5.1污水来源主要包括实验室普通用水和实验废水;5.1.1普通污水的管理a)普通污水主要包括清洁用水、厕所水与其它污水;b)定期对污水排放管道、污水处理装置进行检修,纳入厂区统一生活废水处理;5.1.2 工业废水的管理a)实验废水主要包括化工配制的冲洗废水、实验残液、冷凝水,;b)总工办制订废水处理的作业指导书,规范有关处理方面的内容。

工艺技术部、研发中心、检测中心在产品设计中要努力推行清洁工艺和配方、使用污染较低的原料、减少污染工序、降低工业废水的排放量和污染物含量;c)冷却、绿化、清洗要采用循环用水,尽量减少污水的排放;5.2 处理工艺公司将所有的生活污水纳入污水管道,并汇集到污水处理站进行预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网,统一进行处理。

实验用水经预处理达标后排入污水处理池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网,统一进行处理。

5.3监测与检查5.3.1废水污染物排放浓度应符合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三级标准。

5.3.2检测中心负责管理污水的内部检测工作,定期对污水进行水质分析,并记录在《污水处理检测报告》上,一份抄送工程环保部,由工程环保部根据检测结果与污水处理厂进行收费核对。

5.3.3工程环保部每月委托检测中心对污水进行一次检测,确保按照要求达标,并做好考核工作;5.3.4各单位对污水的纳管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做好记录,若发现违章情况及时协调处理。

PCR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程序

PCR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程序

PCR废弃物的处理程序
1.目的:保证实验室、实验人员和外部环境的安全。

2.适用范围:核酸扩增荧光检测实验室常用化学试剂(NaOH、EDTA、乙醇、生理盐水
等)、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
3.负责人:操作人:
4.细则:
4.1科室职责应对本室工作人员讲明本程序在预防交叉、实验室污染及切断传播途径中的重要性,并要求严格执行。

4.2实验室所有垃圾,装入专用污物袋内,各区备有:生活垃圾袋(黑色)及生物污染垃圾袋(黄色)。

使用过的一次性消耗品(如试管、吸头、离心管、等),先放入10%次氯酸钠溶液中浸泡2〜4小时后,再放入黄色垃圾袋内,使用过的手套、鞋套等直接放入黄色垃圾袋内交医院集中处理。

4.3夹取标本的工具,如钳、镊、接种环、吸管等,用后均应消毒清洁,进行微生物检验时,应重新灭菌,金属工具可烧灼灭菌或消毒液浸泡;玻璃制品干热或压力蒸汽灭菌。

4.4 一次性塑料痰盂,用2%戊二醛液浸泡2〜4小时后,放入黄色垃圾袋内交医院集中处理。

4.5废弃标本如血、尿、胸水、腹水、脑脊液、唾液、胃液、肠液、关节腔液等用10%的84液浸泡2〜4小时后,交医院集中处理。

4.6盛标本的容器,若为一次性使用的纸质容器及其外面包被的废纸,放入污物袋里交医院处理;对可再次使用的玻璃、塑料或搪瓷容器,煮沸15分钟或加入10%次氯酸钠溶液浸泡2〜4小时,消毒液每日更换,消毒后用洗涤剂及流水刷洗,沥干,用于微生物培养采样者,用压力蒸汽灭菌后备用。

4.7废弃标本及其容器装入黄色垃圾袋内、封闭,交医院污物处理中心处理。

4.8日常生活垃圾如纸屑等按一般垃圾交医院处理。

实验室废液管理制度范文

实验室废液管理制度范文

实验室废液管理制度范文实验室废液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为规范实验室废液的处理和管理,保护环境、保障人员安全,提高实验室工作效率,制定本规定。

第二章废液生成与处理管理第一节废液的生成第一条实验室废液指实验室在试验、研究和分析等方面产生的带有污染性质的废水。

第二条实验室废液的主要生成方式有以下几种:1. 实验室实验试剂和化学品的使用和处理;2. 化学反应产生的废水;3. 各类试验设备的清洗产生的废水;4. 其他与实验室工作有关的废液。

第三条实验室废液必须经过净化处理后方能排入污水管网或者其它排放途径。

各实验室废液必须分类收集、分开储存。

第二节废液的处理与处置第四条实验室废液处理与处置应遵守以下原则:1. 废液的处理应尽量减少或者消除有害物质,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2. 废液的处理与处置所产生的副产品应加以合理利用;3. 废液的处理与处置应符合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要求;4. 废液的处理与处置应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安全。

第五条废液的处理与处置应遵循以下原则:1. 废液经过初级处理后再进行进一步的处理;2. 废液的处理应采用低成本、高效率的方法;3. 废液的处理应尽量减少或者消除其危险性。

第六条实验室废液处理与处置的常见方法有以下几种:1. 物理处理方法:包括过滤、沉淀、气浮等;2. 化学处理方法:包括中和、氧化等;3. 生物处理方法:包括微生物降解等;4. 辐射处理方法:包括紫外线照射等。

第七条废液处理与处置的具体方法以实验室废液的性质和污染程度为准,经过合理论证和审批后确定。

第三章废液管理制度第八条废液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对实验室废液的全过程管理,确保废液的安全、有效处理和处置。

第九条废液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废液的产生、收集、贮存等环节的管理;2. 废液的处理与处置的管理;3. 废液的交接和移交的管理;4. 废液管理的监督与检查。

第十条实验室废液管理的责任主体是实验室的负责人。

他有权制定和调整废液管理制度,并确保废液管理制度的实施。

PCR实验室废弃物的管理登记制度

PCR实验室废弃物的管理登记制度

PCR实验室废弃物的管理登记制度第一篇:PCR实验室废弃物的管理登记制度PCR实验室废弃物的管理登记制度1目的:保证实验室、实验人员和外部环境的安全。

2.范围:PCR实验室3.职责:PCR实验室的工作人员负责医疗废弃物的处理及登记4.程序:4.1部门职责应对本实验室工作人员讲明本程序在预防交叉、实验室污染及切断传播途径中的重要性,并要求严格执行。

4.2实验室所有垃圾,装入专用污物袋内,各区备有:生物污染垃圾袋(黄色)。

使用过的一次性消耗品(如试管、吸头、扩增管、等),先放入利器盒内后,用0.55%含氯消毒液消毒后再放入黄色垃圾袋内,使用过的手套、鞋套等直接放入黄色垃圾袋内。

4.3实验所用到的患者采样管在实验结束后,应先消毒后放入黄色垃圾袋内。

4.4本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工作完成后需对当天产生的医疗废弃物进行包装处理,并明确登记医疗废弃物的产生量、时间、处理人等。

通过废弃物专用通道运往高压灭菌室。

4.5每天应有专业人员对当日产生的医疗废弃物进行高压灭菌,并伴有化学指示卡,灭菌结束后需要进行明确的登记。

4.6每日有院内专门负责医疗废弃物转运的人员进行交接,交接时应明确等登记(时间、转运人等)第二篇:PCR实验室管理制度PCR实验室管理制度1. 本实验室进行临床基因扩增检测及相关检验工作,不得进行其他实验操作。

2. 本实验室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作为临床基因诊断的主要手段,实验室分为四个区:试剂储存和准备区(第一区)、标本处理区(第二区)、扩增区(第三区)、扩增产物分析区(第四区)。

每一工作区配备专用的设备、仪器、辅助设施、耗材、清洁用品、办公用品、专用工作服,并有明显的区分标识,专用工作服。

标本的接收则在标本接收处进行。

3. 各工作区专用的仪器设备、办公用品、工作服、实验耗材和清洁用具等,不可混用。

4. 严格遵守从“试剂储存和准备区→标本处理区→扩增区→扩增产物分析区”的单一流向制度,不得逆向进入前一工作区。

废液管理制度

废液管理制度

化学试验室废液、物管理处置制度
为了对在检验检测过程中产生的废液、物进行规范统一的管理、处置,确保检验检测过程中产生的废液、物不得随意排放污染环境,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化学试验室产生废液、物类别:
(1)废液类:
a 低浓度 (<5%)综合废液、样品分析残液及洗涤残液;
b 较高浓度酸、碱类废液
(2)废物类:
a废弃化学试剂容器、废弃包装物;
b 危险化学品包装物。

二、废液、物的管理处置应严格执行以下几点:
(1)检验过程中产生的较高浓度酸、碱类废液应通过酸碱中和处理后,根据其化学特性选择合适的密闭容器存放, 不可混合贮存,存放容器标签必须标明废液种类。

(2)废液存放桶的存放地点必须张贴危险警示标识,专人负责管理,废液桶装满或存放期超过半年后,管理人员应及时通知废液处理公司进行收集处置,并做好相应移交处理记录。

(3)严禁把无法回收的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进行排放。

(4)废弃化学试剂容器、废弃包装物及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应统一存放,统一交由废液处理公司集中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5)过期的废试剂必须由原试剂瓶包装,不得倒入废液桶内,统一交由废液处理公司集中回收处置。

三、若因不按操作规程而导致环境污染和损害人体健康责任事故发生,应及时上报给公司领导。

废液(物)处理流程图。

PCR实验室发生污染后处理方法

PCR实验室发生污染后处理方法

PCR实验室发生污染后处理方法PCR实验室是分子生物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实验室之一,它用于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以扩增DNA序列。

然而,PCR实验室也面临着可能发生污染的风险,这可能会导致实验结果的不准确性或无效性。

因此,识别和处理PCR实验室的污染至关重要。

1.身体保护措施:实验人员应该正确佩戴实验室工作服和个人防护装备,包括手套、眼镜、口罩等,以避免污染的发生和传播。

此外,实验人员在进入和离开实验室之前应该进行正确的手部清洁,以减少外部污染的风险。

2.试剂和物品消毒:实验人员在每次使用试剂之前应该进行试剂瓶口的消毒处理,例如使用70%的乙醇擦拭试剂瓶口。

另外,实验室中的常用仪器和设备也应该进行定期的清洁和消毒,以避免交叉污染的发生。

3.工作区域的清洁:实验人员应该定期清洁工作台和实验室周围的区域,以防止积尘和交叉污染。

工作台表面可以用含酒精的消毒剂擦拭,确保无菌和干燥。

4.废弃物处理:实验室中产生的废弃物(如实验管、尖筒、试剂瓶等)应该正确分类和处理。

有害废弃物应该按照规定进行妥善处理,以避免对环境和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5.污染源的检测和评估:定期对PCR实验室中的污染源进行检测和评估,例如通过真空采样器对空气中的微生物进行采样,通过培养和PCR技术进行分析。

同时,对实验中的常见污染源进行监测,例如试剂、管道水质等。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处理PCR实验室污染的方法,但是实际处理污染的具体方法可能会因为污染源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如果发生实验室的污染事件,可以设计一套适合自己实验室的污染应急预案,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包括清洁、消毒、更换试剂等,同时尽可能避免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总之,PCR实验室的污染是一种常见的问题,但也是可以预防和处理的。

实验人员应该具备正确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时刻注意实验室的清洁与卫生,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以确保PCR实验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PCR实验室废物废水处理规章制度

PCR实验室废物废水处理规章制度

PCR实验室废物废水处理规章制度一、按照规定,废弃物按要求存放,统一销毁。

二、为加强环境保护,防止有毒有害废弃物的流散而污染环境。

根据我室具体情况,特制定本办法:1、实验室医学废物的处理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在设计和执行关于生物危害性废弃物处理、运输和废弃的规划之前,必须参考最新版的相关文件。

2、废弃物处理的首要原则是所有感染性材料必须清除污染、高压灭菌或焚烧。

3、本室明确专人负责实验室废弃物的登记、收集和处理,在各室配套污物收集桶。

废水:配有利器盒。

废物:废枪头、EP管等固体废物交吴山固废统一无害处理。

废气:经换风扇、通风柜排出室外,备有口罩、胶手套、防护镜眼等劳保用品,防止气溶胶的伤害。

4、应在每个工作台上放置盛放废弃物的利器盒。

当使用消毒剂时,应使废弃物充分接触消毒剂(即不能有气泡阻隔),并根据所使用消毒剂的不同保持适当接触时间。

盛放废弃物的容器在重新使用前应高压灭菌并清洗。

5、培养基、组织、体液及其他具有潜在危险性的废弃物须放在防漏的容器储存、运输及经压力蒸汽灭菌处理后按医疗废物处理。

6、高压蒸汽灭菌是清除污染时的首选方法。

需要清除污染并丢弃的物品应装在容器中。

也可采用其他可以除去和(或)杀灭微生物的替代方法。

7、废弃物处理办法:(1)实验废液排入实验室内工作区污水设施,由实验室内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网。

(2)固体废弃物标本:a、带有血凝块等的废弃样品管,在加盖后应当放入标有“医疗废物”黄色包装容器内,容量不能超过容器3/4,集中送入吴山固废进行无害化处理。

b、使用过的枪头、EP管、使用过的试剂瓶等放入10%的次氯酸钠的利器盒中浸泡4h以上,然后集中送入吴山固废进行无害化处理。

c、可反复利用的已被污染的材料应选择先消毒再高压灭菌或直接高压灭菌。

灭菌后的材料经洗涤、干燥、包扎、再灭菌后使用。

d、使用过的棉球、棉签、纸巾、以及使用过的一次性吸管和手套、口罩等放入标有“医疗废物”黄色包装容器内,容量不能超过容器3/4,集中送入吴山固废进行无害化处理。

实验室废液规章制度

实验室废液规章制度

实验室废液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实验室废液管理,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规范实验室废液处理工作,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实验室废液的产生、收集、贮存、处置等管理工作。

所有实验室工作人员都应遵守本规章制度的规定。

第三条实验室废液是指实验室在日常工作中产生的废液,包括但不限于废水、废液、废溶液等。

第四条实验室废液管理委员会是负责实验室废液管理工作的决策机构,由实验室主任领导,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参与。

第二章实验室废液的分类和识别第五条实验室废液应根据其性质和危害程度进行分类,包括有毒废液、腐蚀性废液、易燃废液、放射性废液等。

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对废液进行分类,并在废液容器上明确标识。

第六条实验室废液的识别工作应由实验室主任或负责人统一负责,确保废液的正确识别和分类。

第七条对于未知性质的废液,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并进行妥善处理。

第三章实验室废液的收集和贮存第八条实验室废液应及时收集,防止废液的泄漏和污染环境。

废液收集容器应具备密封性能,避免废液挥发和泄漏。

第九条实验室废液应按照其性质和危害程度进行分类存放,禁止混装混存。

不同性质的废液间应有足够的间隔距离,避免交叉污染。

第十条实验室废液贮存容器应定期清洗和检查,确保容器的密封性能良好。

第十一条实验室废液存放区域应设有明显标识,严禁非工作人员进入。

第四章实验室废液的处置第十二条实验室废液的处置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严禁随意倒入下水道或土壤中。

第十三条有毒废液应委托有资质的处理单位进行处理,确保废液的安全处理和无害化排放。

第十四条腐蚀性废液应采取适当措施进行中和处理,确保废液的安全处置。

第十五条易燃废液应分装储存,并谨防火源,避免引起火灾事故。

第十六条放射性废液应按照《放射性废物管理办法》的要求进行处置,确保废液的安全处置和无害化排放。

第五章实验室废液管理的监督与评估第十七条实验室废液管理委员会应定期对实验室废液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废液的安全处置和环境保护。

实验室废弃物、废水处理规范及流程

实验室废弃物、废水处理规范及流程
检验标本均具潜在感染危险,应按感
染性材料处理。采集检验标本或接触装有 检验标本的容器,特别是装有肝炎和结核 病的检验标本者,应戴手套,一次性使用 的手套用后放收集袋内,集中烧毁;可反 复使用者用后放消毒液内集中消毒。夹取 标本的工具,如钳、镊、吸管等用后均应 消毒清洁。进行微生物检验的工具,应重 新灭菌。金属工具可灼烧灭菌或消毒液浸 泡。玻璃制品可干热或压力蒸汽灭菌。
完整版pt
17
一、标本溢洒衣服、物表、地面的处理
1、标本溢洒后,首先放置警示标识。 2、工作人员做好个人防护。 3、用吸水纸覆盖溢洒表面防止渗流。 4、视标本性质选择消毒液浓度
完整版pt
18
完整版pt
19
5、倾倒消毒液时由溢出区域的外围向中心进 行。作用30 分钟后,按照医疗垃圾分类 原则将所处理的物质分类收集。
完整版pt
4
(2)损伤性废物:能够刺伤或者割伤人体 的废弃的医用锐器。包括:①医用针头、 一次性的采血针;②载玻片、玻璃试管、 玻璃安瓿等;③手术刀等各类医用锐器。
(3)化学性废物:具有毒性、腐蚀性、易 燃易爆性的废弃的化学物品。包括:①废 弃的化学试剂;②废弃的过氧乙酸等化学 消毒剂;③废弃的汞温度计等。
实验室废弃物、废水处理规范 及流程
完整版pt
1
一、目的 二、职责 三、工作程序
完整版pt
2
一、目的
规范医疗废物实验室的管理,防止医疗 废物外流影响公共安全,保护工作人员。
二、职责
工作人员:严格遵守本规定,做好本职工 作。
科室负责人:监督全科室人员遵守此规定, 对于违背此规定的行为进行及时处理。
完整版pt
③医疗废弃物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年)内容:医疗 废物的来源(生产者和地点)、废物的种类 (性质)、重量或者数量、交接时间处置办法、

废物、废液处理管理制度

废物、废液处理管理制度

废物、废液处理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防止试验室的药液污染扩散,对生产、检验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废液安全处理,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试验室处理废液的一般原则第二条在证明废液浓度已相当小而又安全时,可以排放到排水沟中。

第三条尽量浓缩废液,使其体积变小,放在安全处隔离储存,处置。

第四条利用蒸馏、过滤、吸附等方法,将危险物分离,而只弃去安全部分。

第五条无论液体或固体,凡能安全燃烧的则燃烧,但数量不宜太大,燃烧时切勿残留有害气体或残余物,如不能焚烧时,要选择安全场所填埋,不能裸露在地面上。

第六条一般有毒气体可通过通风橱或通风管道,经空气稀释后排除,大量的有毒气体必须通过与氧充分燃烧或吸附处理后才能排放。

第七条废液应根据其化学特性选择合适的容器和存放地点,通过密闭容器存放,不可混合贮存,标明废物种类,贮存时间,定期处理。

第三章废液的处理分类第八条化学废液应根据其化学特性选择合适的容器和存放地点,通过密闭容器存放,不可混合贮存,容器标签必须标明废物种类、贮存时间,定期处理。

一般废液可通过酸碱中和、混凝沉淀、次氯酸钠氧化处理后排放,有机溶剂废液应根据性质进行回收。

第九条综合废液,用酸、碱调节废液PH为3-4、加入铁粉,搅拌30min,然后用碱调节pH为9左右,继续搅拌10min,、进行混凝加入硫酸铝或碱式氯化铝混凝剂沉淀,上清液可直接排放,沉淀于废渣方式处理。

第四章化学室废液的具体处理第十条对于废酸液,可先用耐酸塑料网纱或玻璃纤维过滤,然后加碱中和,调PH值至6-8后可排出,少量废渣埋于地下。

第十一条对于剧毒废液,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消除毒害作用后再进行处理。

第十二条试验室内大量使用冷凝用水,无污染可直接排放。

第十三条洗刷用,污染不大,可排入下水道。

第十四条酸、碱、盐水溶液用后均倒入酸、碱盐污水桶、经中和后排入下水道。

第十五条有机溶剂回收于有机污桶内,采用蒸馏、精馏等分离办法回收。

第十六条重金属离子(包括)沉淀法等集中处理。

PCR实验室传染性废物管理程序

PCR实验室传染性废物管理程序

PC R实验室传染性废物管理程序一、目的:为防止实验室废弃物对环境造成污染。

二、适用范围:主要适用于实验室扩增前、扩增后的废弃物处理。

三、相关性文件:《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工作规范》《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安普利仪器使用说明书》福建省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技术人员培训班《培训教材》四、传染性废物管理程序:实验室应按以下内容制定和完成传染性废物的管理程序:1.1 指定专人负责和协调传染性废物的管理。

1.2 确定传染性废物的产生地并确定废物的成份及数量。

1.3 建立隔离、包装、转运、保存和处置程序。

1.4 有关操作要求文件化,要有记录。

2 传染性废物的操作2.1 隔离有关单位必须对实验室可能产生的传染性废物加以确定,并采取安全、有效、经济的隔离和处理方法。

必须由专业人员严格区分传染性和非传染性废物,一旦分开后,传染性废物必须加以隔离。

2.2 锐利物锐利物品包括针、刀和任何可以穿破聚乙烯包装袋的物品。

实验室应尽量减少使用可生成锐利物的用品。

采用有皱的包装材料包装易碎的玻璃和塑料制品,在包装中同时加入吸附性材料。

针或刀应保存在有明显标记、防泄漏、防刺破的容器内。

2.3 标签已经确认的传染性废物应分类丢入垃圾袋,所有收集传染性废物的容器都应有''生物危害''标志,使用红色或黄色容器。

装有锐利物品的容器在任何时候都应有''生物危害''标志。

所有运输未经处理的传染性废料的容器上都应有''生物危害''标志。

2.4 包装所有的传染性废物都必须进行包装,并应依据废物的性质及数量选用适合的包装材料。

应使用红色或桔黄色聚乙烯或聚丙烯包装袋,并应标记有传染性物品。

有液体的传染性废料时,应确保容器无泄漏。

3 传染性废物的处置传染性废物的处置即减少或限制其潜在致病性的过程,灭菌和焚烧是最常用的处置方法。

处置的主要目的是去除污染,使病源体数量减少到致病水平以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 C R实验室废物废水处
理规章制度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PCR实验室废物废水处理规章制度
一、按照规定,废弃物按要求存放,统一销毁。

二、为加强环境保护,防止有毒有害废弃物的流散而污染环境。

根据我室具体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1、实验室医学废物的处理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在设计和执行关于生物危害性废弃物处理、运输和废弃的规划之前,必须参考最新版的相关文件。

2、废弃物处理的首要原则是所有感染性材料必须清除污染、高压灭菌或焚烧。

3、本室明确专人负责实验室废弃物的登记、收集和处理,在各室配套污物收集桶。

废水:配有利器盒。

废物:废枪头、EP管等固体废物交吴山固废统一无害处理。

废气:经换风扇、通风柜排出室外,备有口罩、胶手套、防护镜眼等劳保用品,防止气溶胶的伤害。

4、应在每个工作台上放置盛放废弃物的利器盒。

当使用消毒剂时,应使废弃物充分接触消毒剂(即不能有气泡阻隔),并根据所使用消毒剂的不同保持适当接触时间。

盛放废弃物的容器在重新使用前应高压灭菌并清洗。

5、培养基、组织、体液及其他具有潜在危险性的废弃物须放在防漏的容器储存、运输及经压力蒸汽灭菌处理后按医疗废物处理。

6、高压蒸汽灭菌是清除污染时的首选方法。

需要清除污染并丢弃的物品应装在容器中。

也可采用其他可以除去和(或)杀灭微生物的替代方法。

7、废弃物处理办法:
(1)实验废液排入实验室内工作区污水设施,由实验室内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网。

(2)固体废弃物标本:
a、带有血凝块等的废弃样品管,在加盖后应当放入标有“医疗废物”黄色包装容器内,容量不能超过容器3/4,集中送入吴山固废进行无害化处理。

b、使用过的枪头、EP管、使用过的试剂瓶等放入10%的次氯酸钠的利器盒中浸泡4h以上,然后集中送入吴山固废进行无害化处理。

c、可反复利用的已被污染的材料应选择先消毒再高压灭菌或直接高压灭菌。

灭菌后的材料经洗涤、干燥、包扎、再灭菌后使用。

d、使用过的棉球、棉签、纸巾、以及使用过的一次性吸管和手套、口罩等放入标有“医疗废物”黄色包装容器内,容量不能超过容器3/4,集中送入吴山固废进行无害化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