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股文并没有原罪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股文并没有原罪
傅斯鸿今天09:35
分享
两篇八股文入选了杭州高级中学高二学生的语文教材,一时间八股文该不该入选高中教材的争议瞬间升温。

在多年的学校教育里,尤其是在历史教科书上,八股文历来被说成是禁锢人们思想,阻碍创新与进步的一种文体,从而由八股文体延伸至八股取士,最终沦为对整个科举制度的批判。

八股文在很多人眼里也成为了洪水猛兽,从此被一竿子打翻。

从某种程度上说,如果不是在大学学古典文学的人,恐怕很少有人会去读一读这被带上了原罪的八股文。

八股文作为中国古代的一种经义文体,最早起源于宋朝。

王安石变法期间,由这位“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散文家率先开创。

八股文的产生,本身有其进步意义,相对于唐朝科举主要考诗赋与明经,王安石开创的这种文体,主要是用来锻炼考生们对于儒家经典的理解和对时局策论的分析,是一种具有开创性的行文格式。

宋朝的八股文言简意赅,以王安石的《里仁为美》为例,短短三百余字,便将孔子所谓的“里仁为美”阐释得更加清晰明了。

比之从南北朝以来的四六骈文那种铺成排序的文风,这种经义文也算是当时的一股新风了。

除王安石外,包括苏轼、苏辙、杨万里、陆九渊、文天祥等人都写出过十分优秀的八股文。

然而,这种文体经过了南宋以后的继续发展,等到明太祖朱元璋定鼎江南,开科取士时,便要求考试文体必须用宋朝的经义体。

其主要原因还是考虑到这种文体简便易读,而且条理清晰,对于朱元璋这种农民出身,连圣旨都用白话的皇帝而言,八股文似乎是他比较能看得懂的文章了。

到了明宪宗成化年间,八股文便被正式定型为国家科举考试的专门文体,并形成了明清八股文那严格的行文格式。

即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分组成,并且相互之间形成八比,中间四组必须严格对仗,不单纯是音韵、词组的对仗,而且思维逻辑也要对仗,所以八股文不仅有其严格的行文格式,也需要行文者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即使是明清时期的“代圣人立言”,也需要考生们在自己的知识储备里找出相应的依据来,组合成这种既能言之有理,又能符合平仄、词组、句式以及思维逻辑对仗的文体。

这样一来便使得原本简单的经义体,变得极其复杂,说事情好像在回答问题,说道理又像写论文。

引证资料要像写赋那样掌握渊博的典故,对仗平仄,又要像写律诗。

加之明清科举命题只从《四书》《五经》中出题,又不能让学生们发挥
自己的思想,这才导致了许多知识分子对八股取士的反对,进而对于科举考试的
反对。

也才有了顾炎武那句:“八股之害等于焚书。


然而,古代的科举考试并非我们想象那么简单。

八股文之所以成为后来的人
们所诟病的一种文体,与后期科举考试的内容与出题方式有着很大的关系。

明清时代的科举命题大多出自《四书》《五经》,而且出题还分为大题和小题。

大题一般是多句和整章,小题则是一句或者一句中的几个字。

例如:“战”(《论语》),“妻”(《孟子》),“是也”(《论语》)等这样的题目,都是让
考生一看到就比较头疼的题目。

更有比较荒唐的所谓截搭题,如:“王速出令,
反其旄倪,止其重器。

”这是孟子对齐宣王说的话。

有人竟然就取“王速令出反”
五个字来作为题目,于是出现了考生们都理解成“王快速出命令使人造反”这样的
笑话。

当然,这种所谓截搭题几乎都出现在清朝中后期,如果是遇到像康熙、雍正、
乾隆这样的皇帝,敢出这种考题的考官那就是作死。

金庸先生的祖先查嗣庭就是
因为在考题中出了个“维民所止”而掉了脑袋。

除了那种儿戏的小题、截搭题外,要是遇到如乾隆时期的彭元瑞作学政,一连三场都出了同样的考题“洋洋乎”,在
最后一场考生们已经黔驴技穷的情况下,看到的考题竟然是“少则洋洋焉”(出于《孟子》),恐怕考生们自杀的心情都有了吧!
在科举考试中,另一个成为后人诟病的方面便是阅卷。

在阅卷过程中,八股
文体也给考官们带来了某些方便之处。

由于八股文有着固定的格式,所以考官在
阅卷的时候一般先看考生对于考题的破题。

如果考生破题一旦偏了或是格局不高,那么考官根本用不着看你下面写了些什么,直接就可以划定等级了。

更有考官直
接用了个圆圈(句话)作为考题,而考第一名的考生竟用了这样的破题:“圣人
治学之始也,空空如也”,真的是把破题都想绝了。

也正是这样的阅卷方式,让
许多慢热型的考生在破题这关就被打入另册,造成了蒲松龄这样小说写得很棒,却屡试不第的人生悲剧。

当然,在科举考试中,也有人戏耍了考官一把,居然不中而中,最后还当了
个三品官。

有一年,张之洞督学四川,所出考题居然是《鼋鼍蛟龙鱼鳖》,因为
过分怪僻而引起众考生的强烈不满。

其中有个颇有才学的生员,为了发泄内心的
不满,索性不做正卷,而在试卷上面写了一段游戏性质的文字,用以嘲讽这位大
考官:“鼋有鼋之洞,鼍有鼍之洞,蛟有蛟之洞,龙有龙之洞,鱼有鱼之洞,鳖
有鳖之洞,犹夫张有张之洞耳!”如此讽刺朝廷大员按理应当治罪,但张香帅毕
竟雅量非凡,非但没治其罪,反而请他入了幕僚。

尽管八股文与明清的科举考试受到人们的批判已经有上百年的时间,但在这些八股文章里,也并非没有可以一读的好文章。

本次入选杭州高中语文教材的那篇由王鏊所写的《民既富于下,君自富于上》便以其立足民本,规劝君王藏富于民,不加赋税的立意表达成为了八股文里难得的好文。

如今,科举考试已经废除了上百年的时间,一两篇好的八股文入选高中教材,让中学生们看一看又有何妨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