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干预对中国经济走向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府干预对中国经济走向的作用
中国目前:中央直接投资+信贷扩张(实际上就是多印钞票)+维持汇率
因为政府可能认为:只要消费品上涨不大,多发钞票就没有太大问题。
“中国多发的钞票,主要是在扩张的信贷中?”(我的疑问)
插叙:
“鲨鱼定律”萨伊定律:
Wiki:
基本论点
萨伊有四个基本论点:
1. 由于某种生产物之过剩,乃他种生产物之不足。因此,社会不会发生全体的生产过剩。
2. 对个人而言,生产者愈多,将促进市场愈繁荣,彼此将会愈有利。由于一种产业的繁荣,亦会导致对其他种类产业的繁荣,因此,都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国家与国家,彼此之间的繁荣都有连带关系。
3. 外国商品的输入有利于本国商品之输出。因为了购买外国商品,自己就会运用本国的商品市场扩展生产。
4. 不从事物质生产方面的阶级,譬如官僚、军人等,纯消费者对一国财富的增加,将无所贡献。
依据萨伊定律的推理,经济市场不加干涉,生产者运用各种生产因素,继续生产下去,最后整个经济社会,将会达到充分就业,到头来货币只不过是当作交换的媒介而已。因此,需求恒等于供给(Dn≡Sn),现金余额将等于零(Dn-Sn≡△M≡0)。
[编辑] 萨伊定律的历史和表达形式
“供给创造自己的需求”[2](Supply Creats Its Own Demand)是对萨伊定律最常见的表达形式。不过,如果因此误以为所有商品生产以后,一定能够销售却是误会了定律的意义。詹姆斯·穆勒本人是这样说的:“‘生产,分配,交换只是手段。谁也不为生产而生产。’所有这一切都是中间,中介的活动。‘目的是消费。’”[3]詹姆斯·穆勒说明了生产者是为求达到消费目的,形成对其他商品的需求才进行生产性的劳动,至于为何创造了“自己的需求”?因为在商品的流通过程中,生产者的生产引起了对其他生产者的商品需求,整个经济体系也就达到循环,某一数量商品的供给也就带动了对相同数量商品的需求。于是,古典学派经济学者得出了这样的一个结论:生产过剩不可能在流通过程发生。古典学派的代表人物李嘉图如是说:“任何人从事生产都是为了消费或销售;销售则是为了购买对他直接有用或是有益于未来生产的某种其他商品。所以一个人从事生产时,他要不是成为自己商品的消费者,就必然会成为他人商品的购买者和消费者。”[1]
至于长久被认为是本定律“发明者”,萨伊的描述表达了定律的某些假设前提:
Cquote1.png 在以产品换钱,钱换产品的两道交换过程中,货币只一瞬间起作用。当交易最后结束时,我们将发觉交易总是以一种货物交换另一种货物。Cquote2.png
由此可见,萨伊定律需要有两个假设前提[4]:
1. 在不同时间点之间,货币的价值是稳定的。
2. 货币仅作交换媒介,在流通过程中一般不涉及对货币无了期的储藏。
由此,一个明确的定律开始确立。直到詹姆斯·穆勒之子,英国哲学家和经济学家,约翰·斯图尔特·穆勒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当中对李嘉图的学说,还有萨伊和老穆勒的学说进行了总结,萨伊定律从此隐蔽地存在经济理论,并主宰古典学派的理论基础[5]。
TI:供给创造需求。并不是说只要生产出来就能销售得出去。而是说,甲生产了A以后(赚到了钱)才会对其他商品产生需求。(需要+购买力=需求)
e.g. 灾后重建拉动GDP?
灾区不供给了,所以也就没有需求了。外地捐款给灾区建设,是外地的需求的转移,整个市场并没有产生新的需求。如果不转移,这样的需求在外地也一样创造GDP。
鲨鱼定律告诉政府:政府干预一定减少供给,导致减少需求;政府干预不创造财富,只转移财富。
产品可以分为资本品和消费品,它们内部和只见都可以交换。资本品是为了将来的消费,其实就是一种储蓄。而消费品就是眼前的消费。
无论个人怎么处理钱,只要他还工作,市场就一定会有安排(需求增加?)。
消费:目前消费
储蓄/购买资本品:将来消费
放在家里刨坑埋了:市场货币购买力增加。
如果政府强制拉动内需(要么你花钱,要么我抢过来帮你花),增加了现在的消费,自然就减少了储蓄和资本品。那未来的供给就会减少,需求也会减少,经济进入萧条。
完全自由的市场只有经济波动,政府干预下的市场会有经济周期。
政府不印钞票+储蓄和资本品增加=真实利率下降(资本供应上升导致价格下降)
政府多印钞票+储蓄和资本品不变+人为压低利息→企业家误以为资本品增加了→盲目开厂建店
但因为实际资本品没有增加,也就是将来的消费也没有增加,就导致企业的投资失败。
多印钞票,百姓手里的钞票贬值,企业因此获得廉价的资本,其实只是使百姓的钱转移到一部分人的口袋。
为什么中国政府会多印纸币?
首先:为什么人民币汇率被故意低估?
出口导向的经济发展战略(增加国家外汇储备):所有出口交易换来的外汇统统由央行高价(固定汇率)买入,实际上是把自己的货币廉价卖给了企业,当货币不够的时候,政府就开始印钱。这是被动的。
但是09年大放信贷(虚假复苏),政府是主动多印钱。
政府的策略(或者说错误)一贯是先印钱,等消费品涨了再加息。但是一加息,社会生产成本上升,市场进入紧缩/萧条。
消费呼唤供给
供给创造需求
地方政府不一定必然依靠土地财政,他可能更指望工业生产的税收
出口导向,出口价格比国内价格低,实际上是把非出口企业的资源给了出口企业。出口导向的根源是重商主义(mercantilism,也称作“商业本位”,16至18世纪)。重商主义是十八世纪在欧洲受欢迎的政治经济体制。它建立在这样的信念上:即一国的国力基于通过贸易的顺差--即出口额大于进口额--所能获得的财富。
现在发现手里拿着大量的外汇如烫手的山芋不知道怎么办好。
GDP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其实只有消费反映经济的实际状况
09年保增长:扩张信贷虚假繁荣
调结构:进一步扭曲
解决方案:降低市场准入,让民营企业进入。
萧条的标志:失业,企业破产,物价上涨(政府可能干预),社会保障也会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