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状况变化趋势分析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7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Vol. 42 No. 02-03 2014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状况变化趋势分析研究
从社会和经济总的变化趋势看,人类文明进程总是在不断进步,社会经济也在不断向前发展。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GDP 年均增长近10%,正在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迈进。但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严峻的环境污染和生态保护问题。对于环境问题,无论从国家层面还是社会公众层面都相当重视。各级环保部门工作人员和研究人员、企业从业者、众多环保志愿者都做了大量工作。但是,从目前现实情况看,我国公众对环境现状并不满意,对水体污染、大气雾霾、生态破坏、垃圾围城等诸多环境问题颇有怨言,环保部门面临巨大的工作和心理压力。客观分析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状况变化关系及发展趋势,对于正确认识我国环境问题的形势,做好今后的环境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数据的收集与统计分析
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状况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受诸多因素影响的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各因素相互影响,各要素相互制衡。我们选择国内生产总
值GDP、环保投资、单位GDP 能源消耗等因素的历年数据来进行统计分析研究。
作直角三角形OAG,见图1。O 点表示研究分析的起始年份,即原点。线段OA 表示统计数据的历年年份。三角形垂直边AG 上的线段AE 为代表性污染物排放量的平均增量,在分析研究中采用废水、COD、二氧化硫与烟尘、工业粉尘排放量增长率的平均值数据,表示社会经济发展对主要环境因素水环境和大气环境的影响程度。EC 线段表示环境投资对环境改善或对环境恶化趋势的遏制作用,在分析研
究中用历年环保投资占GDP 的百分率表示。线段CD 表示生产方式的改变和科技进步对环境恶化趋势的遏制作用,在分析研究中用单位GDP 能耗的负增长率表示。线段DG 表示除环保投资和生产方式与科技进步对环境恶化阻滞因素外的其余环境保护综合因素对环境恶化趋势的阻滞作用。由于环境保护综合因素效应的定量化表达极其困难,用线段DG 来代表还是相当粗略和笼统的。线段AG 表示GDP 同比增长率。
本文作者收集了1993—2011年上述各要素相关的统计数据,数据来源
■文/李蔚 王丽平 程子峰
摘 要 基于历年与社会经济和环境状况相关的统计数据,分析研究国内生产总值GDP 增长与污染物排放量增长逐年变化的相互关系,探究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状况相互关系的总体变化趋势,分析评价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状况变化趋势之间关系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近20年来,我国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状况虽然有所恶化,但总的恶化趋势得到遏制。未来,遏制环境状况恶化趋势的能力有增长空间,应当增强。关键词 社会经济;环境状况;变化趋势
图1
G(经济)
D(科技进步)
C(环保投资)
O 1993 1994 … 2000 … A
E(环境)
观点58包括《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环境年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以及《新中国55年统计资料汇编》等公开发表的书刊,部分数据取自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数据库。
原始数据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经济发展数据,即1993—2011年历年国内生产总值GDP 增长率;二是污染物排放数据,即1993—2011年历年全国工业废水排放总量、工业COD 排放总量、工业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工业烟尘排放总量、工业粉尘排放总量,由此计算得出年度污染物排放平均增长率;三是环境投入数据,即1993—2011年历年环境污染治理资金投入占GDP 的比重,其中,1993—1995年数据由本年工业企业污染治理资金使用总额计算所得;四是能源消耗数据,即1993—2011年历年单位GDP 能耗,由此计算得出单位GDP 能耗的负增长率。根据以上数据,可以得出我国1993—2011年GDP 与污染物排放量变化趋势图(图2)。
GDP 增长曲线和代表经济发展对环境状况影响的污染物排放增量曲线相互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进程的方式和发展的
可持续程度,它们之间的关系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
第一类,污染物排放增量曲线的上升斜率超过GDP 增长曲线的上升斜率,这种发展模式是一种典型的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这种社会经济发展方式是对资源进行掠夺式的开发,对生态环境无节制的破坏,环境状况极度恶化,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持续,是我们要时刻警惕、严格防范的发展方式。
第二类,污染物排放增量曲线的上升斜率和GDP 增长曲线的上升斜率相似,两条线呈平行向上的姿态,表明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状况受到相当程度的破坏,污染物排放控制不得力,环境保护措施不太有效,是一种粗放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也是一种不可持续发展的方式。
第三类,污染物排放增量曲线和GDP 总量增长曲线呈发散趋势,表明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重视了环境保护问题,采取了有效的控制污染和防止生态系统破坏的措施,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环境状况的恶化。但是总体社会经济发展还没有达到良性循环水平,需要进一步改进生产方式,采用
先进生产工艺和清洁生产手段,进一步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和加强生态系统的保护,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第四类,污染物排放增量曲线呈
向下倾斜状,表明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中,环境状况得到改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已经越过了库兹涅兹曲线的拐点,社会经济已达到良性的可持续发展的阶段。
从图2看出,我国社会经济近20年来的发展进程,大体属于第三类。表明我国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进程中,环境状况的恶化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那么,遏制环境状况恶化趋势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各因素起的作用有多大,是否有挖掘各因素潜力的空间等问题成为我们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通过学习和归纳分析我国环保工作发展的历程,笔者认为,遏制环境状况恶化势头的主要因素有三个。
首先是环保投入。环保投入加强了我国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城市和企业建设的各种水污染治理设施,企业和社会使用的各种锅炉和燃烧设备所上的脱硫、脱硝、除尘设备,机动车船上的催化减污装置都大大削减了我国污染物排放总量,政府和民间植树造林和生态保护活动都一定程度地改善了生态环境。环保投入是遏制环境状况恶化趋势的基本保证。
其次是科技进步因素。科学技术的进步使我们有机会转变生产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淘汰高能耗、高资源消耗、高污染排放的生产装置,代之以先进的清洁生产工艺。可以说,科技的进步使我们有可能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每一个环节上降低消耗、减少排放,科技进步是遏制环境状况恶化不可或缺的因素。
再次是国家总体开展的环境保护
图2 1993—2011年GDP与污染物排放变化趋势图
环境线
GDP 线600%500%400%300%200%100%0%
-100%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观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