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病症状

合集下载

牛布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牛布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牛布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牛布病是一种由牛布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感染牛群,但也可传染给其
他偶蹄类动物。

牛布病对养牛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因此及时了解牛布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法对于预防和控制牛布病具有重要意义。

症状。

1. 发热,感染牛布病后,患牛会出现明显的发热症状,体温可达40℃以上。

2. 粘膜出血,患牛的口腔、鼻腔、眼睛等粘膜出现出血现象,严重时还可出现
消化道出血。

3. 神经系统症状,牛布病进展后,患牛可能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抽搐、瘫痪等。

4. 产后难产,患牛在发病后可能出现产后难产的情况,对母牛和幼崽都会造成
危害。

治疗方法。

1. 预防为主,加强牛群的免疫力是预防牛布病的关键。

定期为牛群注射疫苗,
做好免疫工作。

2. 隔离治疗,一旦发现有牛患上牛布病,应立即将其隔离治疗,避免病毒传播
给其他牛只。

3. 对症治疗,针对牛布病的症状,可以采取相应的对症治疗措施,如控制发热、止血、补液等。

4. 加强环境卫生,定期对牛舍进行消毒,保持牛舍内的清洁卫生,减少病毒传
播的机会。

总结。

牛布病是一种严重危害牛群健康的传染病,及时了解其症状及治疗方法对于预防和控制牛布病至关重要。

在日常养牛过程中,要加强对牛群的免疫工作,定期做好疫苗接种工作,对发现患病牛要及时隔离治疗,同时加强环境卫生管理,预防病毒传播。

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牛布病的传播,保障牛群的健康和养殖业的发展。

布病的诊断标准

布病的诊断标准

布病的诊断标准
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传染病,常见于家畜和野生动物。

该病在人类中也有发生,且病情较为严重。

因此,及早诊断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对于预防和控制布病的传播至关重要。

布病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临床表现:布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但常见的症状包括发热、乏力、头痛、肌肉和关节疼痛、恶心、呕吐等。

此外,还可能出现皮肤瘀点、脾肿大、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2.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是诊断布病的主要手段之一,包括血清学检查、细菌学检查和分子生物学检查等。

其中,血清学检查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可通过血清学试验检测患者血清中的抗体水平来判断是否感染了布鲁氏菌。

3.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可用于评估患者内部器官的情况,如肝脾、淋巴结、骨骼等。

通常采用X线、CT、MRI等影像
学检查方法。

4. 病原学检查:病原学检查是指通过分离和鉴定布鲁氏菌来确定患者是否感染了该菌。

这种方法需要在医院或实验室中进行。

总之,布病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原学检查等多种因素。

及早发现并诊断布病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同时,预防措施也很重要,如加强动物防疫工作、做好食品卫生等。

羊布病的症状是什么?

羊布病的症状是什么?

羊布病的症状是什么?现在羊价不错,很多养羊户在过年那段时间赚了一笔,但是养羊户朋友也表示养羊其实也很不容易,比如在母羊的繁殖过程中,经常会发生羊布病,而提到羊布病,很多养羊户都头疼。

一、羊布病的症状布病也叫布氏杆菌病、布鲁菌病等,是布鲁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病情轻重不一的发热、多汗、关节痛等。

一般母羊感染上布病,第一胎多会在妊娠后2~3个月出现流产,胎盘及羊水呈灰白色或灰黄色,流产一次后母羊基本上不会再流产,但是会终身带菌,而且会产弱羔及增加乳房炎、子宫内膜炎及胎衣不下等病症的发病率。

公羊感染后会有生殖器官炎症和关节炎,例如睾丸肿大、关节肿大等,会通过配种传染给健康母羊。

二、羊布病的预防方法羊布病的治疗周期比较长,一般都需要连续用药三个月至六个月左右用,因此很多养殖户都是人为一旦患上这种病,就没有什么治疗价值,原因就是用药多了,羊只抵抗力会下降;治疗费用是一笔不小的钱;治疗过程长也很容易对养殖户造成感染,一般都是建议予以淘汰进行无害化处理。

所以羊布病还是预防为主比较好。

1.平时做好羊舍卫生消毒工作,并注意自身防护,例如给羊接产时必须戴手套、接触羊后必须用肥皂洗手等。

2.在引种时应对羊只抽血检验布病,一群羊只要查出一只布病羊,那么最好不要在该群中引种,以免有羊只携带病菌或有羊只感染布病处于潜伏期。

3.羊群每年应进行1~2次布病检查,一般只检查种公羊和种母羊即可,只要种羊没有问题那么商品羊基本上不会有问题,若检查出布病羊,应将其淘汰掉并增加布病检查频率,每年需要检查2次以上,连续3年未有新的患羊出现再将检查频率降至每年1~2次。

4.发现流产羊及睾丸肿大等具有布病症状表现的羊只时,应先抽血检查是否为布病,非布病的情况下再进行治疗。

以上就是羊布病的全部内容,新手养羊户朋友可以多多学习预防措施,关于羊布病到底该不该治疗,你怎么看?。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布病是一种由布鲁菌引起的传染病,它不仅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也对畜牧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从布病的危害、诊断及防治方面进行介绍,希望能够增加大家对这一疾病的了解,从而更好地防范和控制。

一、布病的危害1.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人类感染了布鲁菌后,会出现发热、关节炎、无力、头痛、出汗、食欲不振等症状,严重时会影响脾脏、肝脏、肺部、心脏等器官,甚至危及生命。

布病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2.对畜牧业的危害:布病会导致牛、羊、猪等家畜出现流产、难产、性早熟、发情期延长、生长缓慢等症状,严重影响了养殖业的发展。

布病还会导致畜产品质量下降,造成经济损失。

3.对社会稳定的危害:由于布病是一种传染病,一旦出现疫情,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还会引发公众恐慌,甚至影响社会稳定。

布病的危害不容忽视。

二、布病的诊断布病的临床症状比较复杂,很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因此诊断时需要进行综合分析。

一般来说,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布病的诊断:1. 临床症状: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如发热、关节炎、无力等症状进行初步判断。

2. 实验室检查:通过血清学检测、培养分离、PCR技术等方法检测布鲁菌的存在,以确定诊断。

3. 影像学检查:通过X射线、CT、MRI等技术对相关部位进行检查,如肺部、脾脏等。

4. 临床病史:了解病人的生活习惯、接触史等信息,帮助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

5. 生物学检测:通过对病变组织或体液的病理学检查,观察布鲁菌的形态结构,从而做出诊断。

布病的诊断需要综合利用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临床病史和生物学检测等方法,以确保准确诊断,从而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三、布病的防治1. 预防措施:(1)加强环境卫生:对养殖场、屠宰场、农贸市场等场所进行定期清洁、消毒,减少布鲁菌的传播。

(2)健康教育:加强对农民、屠宰工人等从业人员的健康教育,提高其对布病的认识,避免直接接触感染源。

(3)防止交叉感染:引导公众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食用生、半生的禽畜肉及其制品。

布病的牛怎么处理,附布病有什么症状

布病的牛怎么处理,附布病有什么症状

布病的牛怎么处理,附布病有什么症状当牛群里面出现布氏杆菌病后一定要马上把呈阳性反应牛隔离,养殖1-1.5月后,再对所有的牛左两次血清平板凝集试验。

如果多次检疫同时隔离阳性反应牛后,牛群里面还是有少数牛出现阳性反应,这时可以给所有阴性牛注射m5号菌苗。

被阳性牛污染的畜舍、饲槽及各种饲养用具等,可以使用苏儿溶液、10%-20%石灰乳、2%氢氧化钠溶液消毒。

一、布病的牛怎么处理1、当牛群中检验发现有布氏杆菌病后一定要马上将阳性反应牛隔离进行饲养,1-1.5月后,再对全群牛进行两次血清平板凝集试验。

如果每次检疫除已知阳性反应牛仍保持阳性反应外,其余牛均为阴性,就可以将阳性牛按其经济效益情况进行屠宰或转移到远离健康牛群的地方单独隔离饲养。

2、如果经多次裣疫并不断剔除阳性反应牛后,牛群里面还是有少数牛表现为阳性反应,这时可以给全群阴性反应牛进行一次m5号菌苗预防注射。

当隔离饲养的阳性牛数量较多时,则可以组建阳性隔离牛群,指定专人进行管理,加强兽医卫生和消毒工作。

在兽医监督下边使用边淘汰,并逐步从阳性牛群中选出健康牛群。

3、对阳性牛所污染的畜舍、饲槽以及各种饲养用具等,使用来苏儿溶液、10%-20%石灰乳、2%氢氧化钠溶液等进行消毒。

流产的胎儿、羊水及产道分泌物等一定要进行妥善消毒和处理,病牛皮要用3%-5%的来苏儿浸泡后方才能利用,乳汁要煮沸消毒,粪便要进行发酵处理。

二、布病有什么症状1、布病在临床上的表现主要是轻重不一的发热、多汗、关节痛等,一般母羊如果感染上布病,第1胎在妊娠后2-3个月就会流产,胎盘及羊水会出现灰白色或灰黄色。

流产1次后母羊基本上就不会再流产,但是会终身带菌。

母牛的主要的症状也是流产,流产一般发生在妊娠期后5-8个月左右,流产胎儿可能是死胎或者弱犊。

流产之后就会出现胎衣滞留,不断从阴道排出污灰色或者棕褐色的分泌物等现象。

2、对于牛、羊、猪等患病动物,可以使用四环素与链霉素一起治疗,慢性感染可以使用四环素和链霉素混合使用。

牛布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牛布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牛布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牛布病,也称为牛流行性腹泻病,是一种由牛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其症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腹泻:牛布病最明显的症状是剧烈的腹泻,粪便呈稀水样或黏液样,严重时可伴有鲜红色血便。

2. 呕吐:患牛布病的牛经常伴有恶心和呕吐的症状。

3. 消瘦:牛布病会导致牛体重下降,出现消瘦的症状。

4. 站立不稳:部分患病牛会出现站立不稳,徘徊或踉跄的症状。

治疗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对症治疗:根据牛布病的症状,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如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等。

2. 改善饲养环境:提供清洁卫生的饮水和饲料,确保牛群的环境卫生,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3. 免疫接种:通过给予牛使用牛布病疫苗,增强牛的免疫力,预防和减少牛布
病的发生。

4. 隔离患病牛:将患有牛布病的牛隔离,以防止病毒传播给其他牛群。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果发现牛出现上述症状,请及时就医咨询兽医专业人士进行诊疗。

牛布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牛布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牛布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法牛布病,又称布鲁氏菌病或布鲁氏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动物传染病,主要感染牛、猪、羊等反刍动物,也可以感染人类。

下面将详细介绍牛布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症状:1. 角膜炎:牛布病的早期症状之一,表现为眼结膜充血、浓液流出,角膜水肿等。

2. 产后瘫痪:牛布病常引发产后瘫痪,表现为患牛引产后不能站立、行走,出现下半身瘫痪的症状。

3. 体温升高:牛布病患牛出现全身体温升高,常达40-41,持续数天至数周。

4. 乳房炎:感染布鲁氏菌的患牛乳房呈红肿、疼痛,有时伴有泌乳增多。

5. 消瘦:患牛患有牛布病后,常出现食欲减退,消瘦的症状,严重时甚至出现腹泻、水肿等。

治疗方法:1. 抗生素治疗:对于感染布鲁氏菌的患牛,使用特定的抗生素进行治疗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

常用的抗生素包括土霉素、氨苄西林等,其能抑制布鲁氏菌的增殖,有效控制疾病的发展。

但要注意,治疗过程中需严格按照医嘱用药,避免滥用和过量用药。

2. 免疫治疗:目前已有一种针对牛布病的疫苗可供使用。

患牛可以接种疫苗进行免疫,提高体内对布鲁氏菌的耐受能力,减轻疾病的发病程度。

疫苗免疫是预防牛布病的有效措施之一。

3. 消毒隔离:在牛布病患牛的饲养场,要进行充分的消毒工作,以减少布鲁氏菌的传播。

同时,对感染布鲁氏菌的患牛要进行隔离,避免与其他动物接触,以防止疾病的扩散。

4. 饲养管理:加强对牛的饲养管理,提高养殖环境卫生水平,减少感染牛布病的机会。

例如,定期清理牛舍、更换牛栏材料、提供干净饮水等。

5. 严格检测:要加强对养殖场的布鲁氏菌检测工作,定期进行血清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及时发现布鲁氏菌感染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总之,牛布病是一种影响牛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对养殖业和人类健康都有一定的危害。

因此,预防牛布病是非常重要的。

除了上述治疗方法,还要加强养殖管理和卫生状况,提高养殖场的防控能力,降低疾病传播的风险。

同时,人们在食用牛类产品时也要注意其安全性,选择经过规范养殖和检疫的产品。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布病,又称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

该病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发生,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和农村地区。

布病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都带来了很大的危害,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

本文将对布病的危害、诊断和防治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一、布病的危害1. 对人体的危害布病是一种通过感染布鲁氏菌而引起的全身性传染病。

人类感染布鲁氏菌后,可引起高热、头痛、乏力、关节疼痛等症状。

长期患病者可能导致败血症、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严重后果。

病变还可能发展为慢性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

布病不仅对人类有危害,同样也对牛、羊、猪等家畜造成严重伤害。

感染了布鲁氏菌的家畜往往出现不同程度的生殖系统和泌乳系统损害,导致生产力下降,加重了农民的经济负担。

布病还会对动物的免疫系统造成破坏,降低其免疫力,使其易受其他疾病的侵害。

由于布病对人和动物的危害,会给社会和家庭经济带来很大的损失。

在动物方面,由于感染了布鲁氏菌,导致生产力下降,肉和奶制品的质量受到影响,市场价值下降,直接影响了畜牧业的发展。

在人类方面,患病者需要长期的治疗和康复,医疗费用和生活费用大大增加,给家庭经济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二、布病的诊断1. 临床诊断临床诊断是诊断布病的最简单和最常用的方法。

患者出现高热、关节疼痛、乏力等症状,并且有职业接触动物或动物产品的历史,应高度怀疑布病。

但这种方法不能作为确诊的依据,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测。

2. 实验室检测(1)血清学检测: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的抗体水平,来判断是否感染了布鲁氏菌。

(2)培养检测:通过体液培养的方法来检测布鲁氏菌是否存在。

实验室检测是确诊布病的最可靠方法,可彻底确定患者是否感染了布鲁氏菌。

三、布病的防治1. 动物的防治(1)加强养殖环境卫生管理,减少家畜与布鲁氏菌的接触,保证养殖场的卫生条件。

(2)对家畜进行定期检疫和疫苗接种,提高其免疫力,降低感染的风险。

(3)对疫区或易发区的养殖场进行隔离和消毒,阻断病原菌的传播途径。

布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布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布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布病是一种由兽类中的一种细菌所引起的传染病,最常见于家畜中的牛羊等动物。

布病的症状与治疗方法有着密切的关联。

症状:
1. 高热:布病患者会出现持续的高热症状,体温可能超过40
摄氏度。

2. 疲劳:患者会感觉极度疲乏和虚弱,常伴有无力感和食欲不振。

3. 关节疼痛:部分患者会出现关节肿胀和剧烈的关节疼痛。

4. 夜间出汗:患者在夜间睡眠中会大量出汗,导致被汗水浸湿的床单和衣物。

5. 淋巴结肿大:布病患者在身体的不同部位可能会出现淋巴结肿胀的症状。

6. 呼吸系统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和胸闷的症状。

治疗方法:
1. 抗生素治疗:抗生素是治疗布病的首选药物,例如强力霉素是最常用的一种。

抗生素可以有效抑制病原菌的繁殖,减轻症状并加快康复过程。

2. 对症治疗:根据布病患者的不同症状进行对症治疗,例如对于关节疼痛可以给予镇痛药和消炎药物来缓解疼痛和肿胀。

3. 休息和饮食调整:患者需要休息充分,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来增强免疫力,并促进康复。

4. 预防措施:对于布病的预防非常重要。

在农牧业生产中,要坚持科学养殖管理,对动物实施保健措施,以减少布病的发生。

人们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患有布病的动物的肉制品。

尽管布病在世界范围内仍然存在,但通过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病人通常可以很好地康复。

因此,对于布病的症状和治疗方法需要有一定的了解,以便能够及时采取措施并遵循医生的建议。

同时,加强对布病的预防措施不仅能够减少家畜的感染,也能够保障人类的健康。

布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布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布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法布病是一种由布鲁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的分泌物或体液而引起。

本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和农村地区。

本文将介绍布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法,以便更好地了解和预防这一疾病。

症状。

布病的潜伏期通常为1-3周,患者在感染后可能出现以下症状:1. 发热,布病患者常出现不规则的发热,持续数周至数月不等。

2. 头痛,患者可能出现头痛、乏力和全身不适的症状。

3. 关节痛,患者可能出现关节痛和肌肉酸痛,影响日常活动。

4. 消化系统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

5. 神经系统症状,少数患者可能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头晕、失眠、抑郁等。

治疗方法。

布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支持性治疗两个方面:1. 药物治疗,布病的药物治疗主要以抗生素为主,如多西环素、利福平等。

患者在发病早期及时接受抗生素治疗,可以有效缩短病程,减轻症状。

2. 支持性治疗,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充分休息,保持充足的营养,多饮水,以帮助身体排出毒素,增强免疫力。

对于出现关节痛和肌肉酸痛的患者,可适当进行物理治疗和按摩缓解症状。

预防措施。

为了预防布病的发生,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饲养动物时要注意个人防护,避免直接接触感染动物的分泌物或体液。

2. 食用生牛奶和生肉时要加热处理,避免食用生的或未煮熟的动物制品。

3. 定期进行卫生检查,保持室内外环境清洁,避免蚊虫叮咬。

总结。

布病是一种由布鲁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的分泌物或体液而引起。

患者在感染后可能出现发热、头痛、关节痛、消化系统症状和神经系统症状等症状。

治疗上主要以抗生素为主,同时进行支持性治疗。

为了预防布病的发生,我们可以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和注意食品安全。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大家能更好地了解布病,提高对这一疾病的认识,做好预防和治疗工作。

完整版)布病防治知识

完整版)布病防治知识

完整版)布病防治知识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由患病的家畜传染给人类。

患者表现出长期发热、多汗、乏力、关节肌肉疼痛等症状,还可能出现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肿大、关节肿大畸形等。

如果不及时治疗,患者可能会终身残废、丧失劳动生活能力或死亡,甚至可能转化为慢性病。

羊、牛、猪是布病的主要传染源,其中病羊是最危险的传染源。

动物患布病后主要表现为流产,流产物含有大量细菌,人和其他动物接触落胎后极易感染布病。

因此,淘汰宰杀病畜是消灭布病的关键。

布鲁氏菌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消化道和呼吸道等途径感染人体。

直接接触传播是人间布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大部分患者由于接触病畜、处理流产物、饲养、放牧、起羊圈、挤奶、剥皮、屠宰、肉类加工、接触病畜的分泌物、胎儿、胎盘、粪、尸体、污染肉类等而感染。

消化道传染主要是通过食用病畜的生奶及奶制品、食用半生或生的病畜肉等途径感染。

呼吸道传播主要是吸入来自畜圈、牧场、屠宰场、皮毛车间、布病实验室等处污染的空气。

预防布病的关键在于管理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

对牧场、奶厂和屠宰场的牲畜定期进行布病检疫,及时扑杀病畜,深埋流产物及死畜,用漂白粉或石灰乳消毒污染的环境,煮沸消毒乳及其制品,提倡圈养,牲畜的圈舍应远离住房处,严禁在住房内产羔和接羔。

此外,禁止食用病畜肉及乳品,不要喝生奶,不吃半生不熟的肉及内脏,防止病畜或患者的排泄物污染水源,接羔助产和处理流产胎儿、死羔、剪羊毛时应戴乳胶手套,清扫畜圈时要戴口罩,并用消毒液洗手,严禁赤手抓拿流产物。

最后,家畜的流产胎儿、胎盘、胎衣和死胎等,不要随意丢弃,应将其深埋在地下0.5米以下或烧毁,对流产胎儿和羊水污染的场地,用石灰乳或漂白粉消毒。

布病防治知识

布病防治知识

布病防治知识
布病,也称为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传染病。

以下是布病防治的一些知识:
1. 症状:人患布病后,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多汗、乏力、关节肌肉酸痛、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睾丸炎等。

这些症状可能与风湿、结核等疾病相混淆,因此当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出汗、乏力、关节肌肉疼痛时,与家畜接触史或食用过病畜肉者,应及时就医确诊并接受规范治疗。

2. 传播途径:布病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感染,如与感染了布鲁氏菌的家畜密切接触,或者食用被布鲁氏菌污染的食品或水。

此外,通过皮肤、黏膜的直接接触也可能导致感染。

3. 预防措施:
•加强病畜检疫、屠宰、隔离病畜。

•不吃不干净或被病菌污染的食物和奶,家庭食用畜肉应小块煮熟,生熟分放。

•减少人与牲畜的接触,与家畜接触时应做好个人防护,如戴乳胶手套、口罩等。

•对可能被病畜污染的家庭环境、物品、病畜粪便进行消毒处理。

4. 治疗措施:对于布病患者,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及时正规治疗。

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治疗和对症治疗。

患者需要卧床休息,补充水分和营养,使用抗生素治疗等。

总之,布病是一种传染病,需要采取措施来预防和控制其传播。

如果您有任何与家畜接触的经历或在疫情高发区域生活或旅行过,请及时向当地卫生部门报告并接受检查。

同时,采取预防措施也是非常重要的。

猫咪布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猫咪布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猫咪布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猫咪布病(Toxoplasmosis)是一种由原虫寄生体布氏原虫(Toxoplasma gondii)引起的感染病。

以下是猫咪布病的常见症状和治疗方法:
症状:
1. 无症状感染:大多数猫在感染布氏原虫后并不表现出任何明显的症状。

2. 食欲不振:猫咪可能出现食欲下降、拒食或体重下降的情况。

3. 呕吐和腹泻:猫咪可能出现呕吐和/或腹泻,特别是在感染初期。

4. 毛发问题:布氏原虫感染可能导致猫咪毛发质量下降及掉毛。

5. 发热:体温升高是布病的常见症状之一。

6. 鼻眼分泌物:部分猫咪在感染后会出现鼻腔和眼睛部位的分泌物增多。

7. 眼部病变:布病可能导致眼睛结膜炎、角膜炎和葡萄膜炎等眼部病变。

8. 神经系统症状:重度感染的猫咪可能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共济失调、抽搐等。

治疗方法:
1. 抗生素治疗:针对布氏原虫感染,可使用抗生素如吡喹酮(pyrimethamine)和磺胺异噁唑(sulfadiazine)等进行治疗。

2. 免疫刺激剂:如立克次体抗体(Rickettsia antibody)等可用于增强猫咪的免疫系统。

3. 对症治疗:根据猫咪的症状,如食欲不振可使用营养补充剂来改善猫咪的营养状况;同时,可以给予抗呕吐药物和止泻药物等进行对症治疗。

4. 环境管理:保持猫咪生活环境的清洁和卫生,减少传播布氏原虫的机会。

请注意,以上治疗方法仅供参考,具体的治疗方案应根据兽医的建议和实际情况决定。

在治疗过程中,及时就诊兽医以进行检查和诊断是很重要的。

牛布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牛布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牛布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牛布病,又称为布氏杆菌病,是一种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影响牛、羊、猪等家畜,也可感染人类。

本文将介绍牛布病的
症状及治疗方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症状:
1. 发热,患有牛布病的动物会出现持续性发热,体温超过39
摄氏度。

2. 乳腺炎,母牛患病后,乳房会出现肿胀、发热、疼痛等症状,乳汁中可能带有血丝。

3. 流产,患有牛布病的母牛容易发生流产,胎儿死亡率较高。

4. 无乳症,患病的母牛可能会出现乳腺无法分泌乳汁的情况。

5. 贫血,患有牛布病的动物会出现贫血的症状,粘膜苍白,活
动力下降。

治疗方法:
1. 抗生素治疗,对于确诊患有牛布病的动物,可采用抗生素治疗,如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

2. 免疫治疗,对于家畜群体,可以进行布氏杆菌疫苗接种,提高动物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传播。

3. 饲养管理,加强饲养管理,保持动物圈舍的清洁卫生,定期消毒,减少疾病传播的可能。

4. 隔离治疗,对于患有牛布病的动物,应及时隔离治疗,避免疾病传播给其他健康的动物。

5. 合理饲养,合理饲养管理,保证动物的饮食营养均衡,提高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总结:
牛布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家畜健康的传染病,对于患有该病的动物,应及时进行治疗,避免疾病传播给其他动物。

同时,加强饲养
管理,提高动物的免疫力,是预防牛布病的重要措施。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牛布病的防治工作,保障家畜的健康和生产。

诊断布病的金标准

诊断布病的金标准

诊断布病的金标准摘要:1.布病的定义与症状2.诊断布病的金标准3.布鲁氏菌病的治疗方法4.预防布病的措施正文:1.布病的定义与症状布病,全称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

该病主要通过感染的牲畜(如牛、羊等)传播给人,也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病菌的组织或分泌物传播。

布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多汗、关节疼痛、肌肉酸痛等,严重时可导致肝、肾等器官损害。

2.诊断布病的金标准目前,诊断布病的金标准是血清学检测。

布鲁氏菌感染人体后,会在体内产生特异性抗体,通过血清学检测可检测到这些抗体。

常用的血清学检测方法有凝集试验、补体结合试验、ELISA 法等。

这些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于早期和晚期的布病诊断都有重要价值。

3.布鲁氏菌病的治疗方法布鲁氏菌病的治疗主要采用抗生素疗法,常用的抗生素有链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等。

治疗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用药,并按照疗程进行,以防止病情反复。

对于重症患者,可能需要采用多种抗生素联合治疗。

同时,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营养,以促进病情康复。

4.预防布病的措施预防布病的关键在于加强畜禽养殖场的卫生管理,防止病菌传播。

具体措施包括:(1)对养殖场进行全面清扫、清洗、彻底消毒,尤其是病畜所在的圈舍;(2)严格实行养殖场的生物安全制度,限制人员和车辆往来,对进出人员和车辆进行严格消毒;(3)对病畜群进行严格隔离、扑杀、销毁,防止病菌传播;(4)加强对畜禽的疫苗接种,提高畜禽的抵抗力;(5)对从事畜牧业的人员进行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隔离感染者,切断传播途径。

总之,诊断布病的金标准是血清学检测,而预防布病的关键在于加强畜禽养殖场的卫生管理和提高人们的防范意识。

布病诊断标准

布病诊断标准

布病诊断标准
《布病诊断标准》
一、病变的布局、流行病学及特点:
1、布病常表现为分叶、条斑或斑块状,分布有偏好,多见于胸及腹部,也可及头、面、四肢表面。

2、布病的流行病学分析表明,布病可分单纯型和复杂型,单纯型布病典型表现为斑片及斑块状,复杂型布病多伴有皮肤灼热感及瘙痒。

3、布病表现出季节性变化,夏秋之交容易发作,春季发病率较低。

二、临床表现:
1、布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发红,出现斑片、斑块状,而且瘙痒严重,且有皮肤灼热感。

2、布病的皮肤病变表现为有针尖状的小红斑,斑片逐渐增大,皮肤呈现红色、粉红色及紫红色,并伴有明显的皮肤肿胀症状。

三、对抗布病的治疗方法:
1、用抗菌药物:抗生素和抗真菌药物都可以用于治疗布病,无菌的涂抹在布病病变部位,可以减轻症状,以缓解病情。

2、使用激素药物:采用外用激素药物,可以缓解症状,减轻皮肤的痒痛,但也存在依赖性,不宜长期使用。

3、芦荟:芦荟具有很好的抗炎、抗过敏作用,可以清除皮肤炎症,减轻症状。

芦荟汁可以直接用于布病病变部位。

四、预防布病的方法:
1、保护皮肤:尽量避免皮肤接触油脂、水份等可引起炎症的物质,以免促使布病加重。

2、适当更换衣物:保持身体清洁舒适,改换衣物清爽有利于布病的治疗。

3、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例如多吃水果和蔬菜,有助于改善皮肤状况,减少发病的可能性。

牛布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牛布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牛布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法牛布病是一种由于牛布斯菌感染引起的草食动物疾病,它主要影响到牛、羊和其他反刍动物。

该病的临床症状包括神经系统损害、行为异常和体重减轻。

目前,对于牛布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预防控制,没有特效药物能够彻底治愈患病的动物。

牛布病常见的症状之一是神经系统损害。

受感染的牛可能表现出异常行为,如忧虑、兴奋或镇静,有时甚至出现暴力行为。

他们可能会出现肌肉僵硬、抽搐和不自主的动作。

另外,口腔和咽喉的运动也可能受到影响,导致牛出现吞咽困难和流涎。

此外,牛布病还会导致牛的行为异常。

患病的牛可能失去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变得易激惹和易受惊吓。

他们可能会表现出精神抑郁、粗暴和不友善的行为。

患病的牛还可能出现食欲减退和体重减轻的情况。

这些症状的严重程度取决于感染程度和免疫状态。

对于牛布病的治疗方法,预防控制是关键。

目前还没有特效药物能够完全治愈牛布病,所以重点是预防病魔的扩散。

首先,应该采取措施防止牛和其他反刍动物感染牛布斯菌。

这包括加强动物的卫生管理,定期进行消毒、隔离和检疫。

其次,养殖场应该注意卫生环境的改善。

牛舍和饲料等地方的清洁和消毒非常重要,以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此外,饮水设备也需要保持清洁,并定期更换水源,防止污染。

此外,农民还可以通过疫苗接种来预防牛布病。

目前有一些可用于预防牛布病的疫苗,可以有效地提高动物的免疫力,减轻病情。

农民应该在兽医的指导下,按照合理的接种计划,给属于高风险群体的动物接种疫苗。

除了预防控制,适当的护理也对牛布病的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患病的牛,我们应该提供足够的营养和水源,保持良好的饲养条件。

此外,定期进行体温和体重监测,及时发现患病动物的病情变化。

在临床上,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支持性治疗措施来缓解患病牛的症状。

这包括使用镇静剂来减轻牛的不适感,使用抗生素来预防继发感染,以及使用抗癫痫药物来减轻抽搐等症状。

然而,这些治疗方法只能起到暂时缓解的作用,并不能彻底治愈患病的牛。

羊布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羊布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羊布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羊布病是一种由于疟原虫感染引起的寄生虫病。

它主要影响羊和其他家畜,并可能传播给人类。

以下是羊布病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症状:
1. 发热:感染初期,患羊常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达40℃以上。

2. 贫血:羊布病会导致红细胞破坏增加,造成贫血,患羊常表现出无精神、食欲不振、贫血的症状。

3. 黄疸:由于寄生虫在胆红素代谢方面的干扰,患羊的黏膜和皮肤会出现黄疸。

4. 肿胀:患羊可能会出现腹部、脚部和其他部位的肿胀症状。

5. 呼吸困难:疟原虫感染可导致肺部和呼吸系统的病变,引起患羊呼吸困难。

治疗方法:
1. 使用抗寄生虫药物:常用药物包括氯喹、乙胺嘧啶等。

这些药物能有效杀灭体内的疟原虫,减轻病情。

2. 补充营养和输液治疗:由于羊布病引起的贫血和体液丢失,需要给予补充营养和输液治疗,维持患羊的体力和液体平衡。

3. 防止再感染:对于疫区或有疑似感染的羊群,应加强管理和卫生防护措施,防止再次感染和传播。

4. 疫苗接种:为羊群接种相应的疫苗,可有效预防羊布病的发生。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治疗方法仅供参考,具体的治疗方案应根
据实际情况和兽医的建议进行。

另外,预防措施也非常重要,包括定期检查动物的健康状况,保持环境卫生和动物的合理饲养管理等。

布病健康教育讲座范文精简处理

布病健康教育讲座范文精简处理

布病健康教育讲座布病健康教育讲座一、什么是布病布病是一种由于感染布鲁氏菌引起的传染病,可在人类和动物之间传播。

布鲁氏菌存在于染病动物的血液、尿液、乳汁等分泌物中,人类通过接触这些被污染的物品或直接接触染病动物而感染。

二、布病的症状1. 发热:布病患者常常出现长时间的发热,体温可持续升高并伴有周期性波动。

2. 乏力:患者会感到精力不振、疲劳无力。

3. 头痛和关节痛:布病可引起头痛和关节疼痛,症状类似流感。

4. 夜间出汗:患者常在夜间出汗,有时多到需要更换衣物。

5. 消化系统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等。

三、如何预防布病1. 合理饮食:生吃或未煮熟的牛奶和肉类可能是传播布病的途径,要确保食物煮熟煮透。

2. 避免接触患病动物:如牛、羊和病犬等,尽量避免接触其体液和排泄物。

3. 个人防护措施:在接触动物或工作环境可能被污染的场所时,佩戴手套、口罩和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设备。

4.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患有布病的动物和人。

四、布病的治疗和控制1. 抗生素治疗: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控制布病的关键,抗生素是主要的治疗药物。

2. 配合治疗:患者应注意休息,补充充足的营养,保持良好的心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五、布病对人类的影响1. 健康影响:布病可致病人长期乏力、营养不良及体质下降。

2. 经济影响:布病对养殖业和农业产生了重大影响,损失巨大。

六、如何增强布病防控意识1. 宣传教育:加强布病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防控意识。

2. 政府监管:加强农场、养殖场的管理,规范养殖和饲养环境。

3. 聚焦高危人群:对经常接触动物的人群,特别是养殖工人进行重点培训和宣传。

七、布病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对人类和动物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预防布病必须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个人防护意识,加强政府监管,并重点关注高危人群。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布病的传播。

牛布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牛布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牛布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牛布病是一种传染性的动物疾病,主要影响牛群的健康和生产力。

该病的症状和治疗方法如下:
症状:
1. 发烧:患牛布病的牛通常会出现持续性发烧,体温可升高至40摄氏度以上。

2. 精神状态异常:患病的牛可能表现出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等症状。

3. 呼吸道症状:牛布病可导致牛出现呼吸急促、咳嗽等呼吸道症状。

4. 嗜睡:患病的牛可能会出现嗜睡的情况,常常躺卧不起。

5. 泌乳量下降:患牛布病的牛通常泌乳量明显减少,甚至完全停止。

6. 排尿异常:牛可能出现排尿困难、尿血等排尿异常症状。

7. 腹泻:有些患病牛会表现出腹泻,粪便呈黄绿色,可能带有血丝。

治疗方法:
1. 症状缓解:针对发热和精神不振等症状,可以使用解热药和免疫增强剂来促进牛的康复。

2. 抗生素治疗:如出现继发感染症状,可以使用抗生素来控制感染并预防并发症。

3. 营养支持:提供高质量的饲料和营养补给,以维持患牛的体力和免疫力。

4. 隔离患牛:将患有牛布病的牛隔离,以防止疾病的传播。

5. 环境消毒:对患牛所处的环境进行彻底消毒,以防止病原体
的传播和再感染。

值得一提的是,牛布病是一种烈性传染病,早期的预防和控制措施非常重要。

因此,及早的疫苗接种、卫生条件的维护和疫情监测对于防治牛布病具有重要意义。

在疫情暴发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以采取有效的隔离和控制措施。

同时,合理管理和饲养牛群,保持牛的健康状况,也是预防牛布病的重要手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布病症状症状一、临床症状、体征(一)潜伏期:在一般情况下其潜伏期为1一3周,平均为2周。

也有个别病例潜伏期可达一年之久。

潜伏期的长短与病原菌的菌型、毒力、菌量及机体抵抗力等诸因素有关。

(二)发病及前驱期症状:目前多数病例发病缓慢,少数病例发病较为急骤。

在发病缓慢者中,有些布病患者可以看到所谓的前驱期症状。

一般诉说全身不适,乏力感,有时失眠,食欲不振,劳动力减弱,头痛、多汗。

与一般感冒有类似。

有些病例可见便秘,腰及各部位肌肉和关节有轻度风湿样疼,傍晚有轻度畏寒等症状。

体检可以发现患者微热,傍晚为重;淋巴结轻度肿大。

偶见肝脾和扁桃体肿大。

前驱期持续时间变动甚大,短者几天长者为数周。

起病急剧者一般没有前驱期症状,或者易被忽略,发病一开始就表现为恶寒,发热,出汗等急性期症状。

(三)主要症状和体征1.主要症状(1)发热:发热是布病患者最常见而且是最典型的临床表现之一。

可见于布病的各个期。

热型不一,变化多样,观察体温傍晚升高。

据根我国布病患者热型分析,主要有以下五种型:低热型、波状热型,不规则热型,间歇热型,驰张热型。

而稽留热罕见。

在抗生素普遍应用之前,波状发热曾被认为是典型的热型,因此,曾把布鲁菌病称为“波状热”。

热波的数量、持续时间和强度等差异很大。

波与波之间的间隔不一,短者3~5天,长者数周。

波状发热多见于羊种布鲁菌感染。

近年来,波状热型已属少见。

布病患者在高烧时一般仍然是神志清醒,甚至自觉尚好;但体温下降时自觉症状增多,并加剧,这种高热与病况相矛盾的现象为布病所特有。

迁延性的布病患者,体温可能出现波动状态,波与波之间间隔不一。

短者3~5天,长者数周。

(2)多汗:多汗为布病主要症状之一,尤以急性期患者为甚。

特别是晚上增多,是其特征。

与一般发热疾病不同的是出汗相当严重,体温下降时更为明显,常可湿透衣裤,使患者感到紧张、烦躁,甚至影响睡眠。

大量出汗可以导致虚脱。

(3)疼痛:急、慢性期布病患者都可以发生骨关节与肌肉的疼痛。

在急性期关节与肌肉疼痛呈游走性与风湿颇为相似。

主要在大关节,疼痛十分剧烈。

慢性期的关节疼痛一般局限于某一部位,并以骶、髂、膝、肩、肘、踝等大关节处为常见。

多为持续性钝痛,常因过劳或气候变化而使疼痛加重。

其他部位的疼痛,如部分病人脑膜受到侵犯有相当剧烈的头痛和脑膜刺激症状,眼眶内疼痛和眼球胀痛等。

神经痛,多因神经干或神经根受累所致。

根性神经痛多发生于病后2~3日,以腰骶神经根居多,患者腰部及两下肢剧痛。

神经干病变多发生于肋间神经,坐骨神经。

(4)乏力:几乎全部病人都具有此症状。

患者自觉疲乏无力。

(5)其他症状:急性期患者可以产生极度的毒血症,血小板减少,心内膜炎或其他更严重的合并症症状。

并且常表现为食欲不振,腹泻、便秘,顽固性咳嗽。

少数女患者可见有流产。

慢性期患者常表现为精神抑郁不振,表情淡漠,失眠,烦燥不安,易于激动,畏寒喜暖,四肢发冷,阳萎,遗精,自觉手足发烧等。

2 主要体征(1)皮疹:急性期患者出现各种各样的充血性皮疹,持续时间短。

还可见到出血疹,水疱疹,类似天花的脓疤疹等。

少数患者可出现皮下出血性紫斑。

(2)淋巴结肿大:有些患者可以出现淋巴结肿大。

不仅有局限性淋巴结炎而且还可以发生多发性淋巴结炎。

个别患者淋巴结化脓形成瘘管,在脓汁中可以分离到布鲁菌。

(3)骨关节变化:骨关节系统的损害是布病的主要体征之一。

可发生于布病各个期,但慢性期多见。

关节肿大,多数由滑膜炎、关节周围炎,关节旁组织炎,关节炎,骨关节炎和滑囊,腱鞘炎症性变化弓起。

关节粘连。

在个别病例中,可以发生部分的或完全的关节粘连。

使关节呈屈曲畸型或强直以及肌肉萎缩等。

脊椎受累,寻者被迫处于固定的弯曲状态。

形成脓肿。

它仅偶见于个别病例。

(4)肝脾肿大:国内资料,急性期肝肿大占21.31%,脾肿大占10.13%;慢性期肝脾肿大占4.26%。

肿大的肝脾质软、中等硬。

由于肝脏损害,可出现黄疽。

(5)软组织肿胀:各期布病患者均可发生软组织的损害,比如筋膜、腱膜、关节囊、关节周围组织及肌肉等。

形成蜂窝组织炎和纤维组织炎,出现大小不同的结缔组织结节及浸润。

慢性期患者较常见。

二、各器官、系统的病理改变急性期表现为网状内皮系统的弥漫性炎症反应。

并发展成传染——反应性网状内皮细胞增殖症。

一般来讲,患病人体的器官和组织都会发生病理变化。

最易发生病变的为结缔组织系统,其次是淋巴系统,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

不仅间质细胞发生改变,而且实质器官细胞也发生结构上的变化。

(一)皮肤:有特异性肉芽肿,出血,结缔组织层的纤维裂解,水肿,毛细血管壁肿胀,并有血管壁渗透性增强等变化。

镜检取自急性患者丘疹,曾发现布鲁菌性巨大结节。

(二)淋巴结:形成类上皮细胞成分的结节,结节周围还有淋巴细胞,嗜酸性白细胞和浆细胞。

(三)血管系统:主要侵犯脑、肝、脾和皮肤的小动脉,毛细血管和毛细胞血管后静脉。

表现为血管内膜炎,血栓性脉管炎,动脉瘤和硬化以及主动脉炎等。

镜下见内皮细胞死灭和脱屑,管腔内形成血栓,内皮下层细胞增主,在内膜形成结节,血管中层有纤维素样坏死,管壁有炎性细胞浸润,管壁轮廊模糊可形成肉芽肿的小结节。

(四)心脏:组织学检查为布鲁菌性肉芽肿。

心肌炎通常和心内膜炎并发,心内膜炎主要侵犯主动脉瓣,较少侵犯二夹瓣。

(五)肝脾:布鲁菌性肝炎的特点是各期炎症过程按先后交替出现,先为浆液性,后转增殖——肉芽肿性,最后以硬变性炎症结束。

脾脏初期因网状内皮细胞和淋巴细胞增生而使脾脏肿大,脾髓增生充血形成肉芽肿。

有时见粟粒样坏死或血栓性脉管炎所致之梗塞。

镜检有网状内皮细胞的弥漫性增生和毛细血管的胶原性变,滤泡可发生纤维变性。

(六)骨髓:可发现有小的坏死,骨髓组织营养不良和纤维化。

有的急性和亚急性期病人发现骨髓样细胞增殖,园细胞的结节,多数浆液性水肿和渐进性细胞坏死。

在慢性期见有髓样细胞增殖,某些病例尚有园细胞的病灶性浸润。

(七)肺:急性期可见病灶性卡他样肺炎,炎症病灶通常局限于肺下叶。

有时在肺内见到由类上皮细胞和巨噬细胞构成的肉芽肿。

(八)泌尿生殖系统:有的作者发现肾脏有实质——类脂体性营养不良,也可见到间质性肾炎。

羊种布鲁菌感染的急性期,常可出现病灶间质性和弥漫性肾小球肾炎。

生殖器官变化较肾脏变化更为多见。

如睾丸炎,附睾丸炎,子宫内膜炎,卵巢炎,输卵管炎等。

急性期睾丸内可见有血管周围圆细胞的炎性浸润灶。

在疾病的慢性期,除了圆细胞浸润之外,在睾丸间质出现类上皮细胞结节。

同时尚有精细管的萎缩和间质硬化。

(九)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可发生脑膜炎,脑炎,脊髓膜炎,脊髓炎等。

周围神经系统损害中,以腰骶的后根和坐骨神经部分表现最为明显。

神经系统的主要病理变化为退行性,渗出性,增殖——肉芽肿性和硬化性改变。

(十)运动器官:急性脓毒血症患者,有时可在肌肉和关节内发生局限性脓性病灶。

骨骼肌肉可见有急性,亚急性及慢性的炎症。

结缔组织内,初期表现为浆液出血性炎症,沿着血管走向,同时发生圆细胞浸润。

这种浸润或完全消散,或被肉芽组织所代替,然后纤维化。

三、现阶段布病的临床特点近年来,布病多为轻型经过。

不典型病例较常见。

甚至在畜间出菌率相当高的地区,也很少发现急性典型病例,以隐性感染或慢性感染病人居多。

发病率低,疾病持续时间比较短、神经系统、支持——运动器官和泌尿生殖系统的损害也显著减少、疾病有良好的经过。

研究证明,广泛使用抗菌素不仅使疾病的临床经过轻和预后良好,而且影响病原体的致病性。

有的学者曾作过对比观察,发现近年布病症状和体征有明显减轻的趋向。

其特点是:发热期短,高热患者明显减少,中毒症状轻微,没有明显的肝脾肿大,关节,肌肉,骨骼等没有发现明显的客观变化,周围神经的损害明显减轻;神经丛和中怄神经系统的损害很少发现,生殖器官损害的发生率显著减少,绝大部分病例的试管凝集试验是低效价,变态反应强阳性者也大大减少。

四、病程及预后病程及预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布鲁菌侵入门户,感染菌量以及菌种、型,毒力和当时人体的生理状态,治疗方法等。

布病病程长短不一,以3~12个月者居多。

多数患者只要治疗及时,治疗方法得当,一般预后良好。

有些患者不经治疗往往1~3个月自然康复。

但是,疲劳症状可能持续很长时间。

然而也有些患者如不及时治疗,易由急性转为慢性,形成隐性病灶,反复发作,迁延数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严重影响健康和劳动能力,甚至病灶纤维化后形成瘢痕,引起内脏器官的器质性改变或骨关节的变形强直,终生不愈。

布病本身不易引起患者死亡,但是个别急性病例,由于极度的菌毒血症,脑膜炎,血小板减少,心内膜炎或其他更严重的并发症也可以死亡。

五、布病诊断及鉴别诊断(一)诊断1、人间布病诊断方法和判定标准:布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比较复杂,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很难以某一症状来确定诊断。

对人布病的诊断,应该是综合性的。

具体诊断方法和判定标准如下:(1)流行病学接触史:密切接触家畜、野生动物(包括观赏动物)、畜产品、布鲁菌培养物等或生活在疫区内的居民。

(2)临床症状和体征,应排除其他疑似疾病。

(3)实验检查:病原分离、试管凝集试验、补体结合试验、抗人球蛋徊试验。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皮内变态反应试验仅供初诊用)。

凡具备(1)、(2)项和第(3)项中的任何一项检查阳性即可确定为布病病人。

对已确诊的慢性布病病人和接种过菌苗的人,应以伤床症状为主要依据,血清学试验效价高低,皮内变态反应强弱仅供参考。

实验检查阳性判定标准(1)病原分离己检出布鲁菌。

(2)试管凝集试验:1:100(++)及以上,即100国际单位/毫升及以上。

(3)补体结合试验:1:10(++)及以上。

(4)抗人球蛋白试验:1: 400(++)及以上。

(5)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血清0.03毫升,检查出现可见凝集。

(6)皮内变态反应:皮试后24、48小时分别各观察一次,皮肤红肿浸润范围有一次在2.5×2.5厘米及以上(或6.25平方厘米及以上)。

人间布病实验检查的各种方法和要求,按照卫生部地方病防治司和农业部畜牧局主编的“布鲁菌病防治手册”和有关其他规定进行。

(二)鉴别诊断在临床实践中,常常见到一些疾病的表现与布病甚为相似,如果不很好地注意和其他疾病进行鉴别,常常会造成误诊和漏诊。

1、布病与风湿病的鉴别:主要区别是布病多以侵犯大关节为主,风湿病则以侵犯小关节为常见。

在风湿病时,经常见到红细胞沉降率加速,中性白细胞增多,心脏瓣膜常见损害。

这在布病是罕见的。

而淋巴结和肝脾综合征在风湿病时极少看到。

此外,水杨酸制剂,对风湿病有明显疗效,应用于布病只能起暂时缓解疼痛的作用。

实验室检验:风湿病抗“O”试验为阳性,布病试管凝集和皮肤检查等反应是阴性,而布病正相反。

2、布病与伤寒、副伤寒的鉴别:布病患者在急性发病期:可能与伤寒混淆。

主要区别,伤寒起病急,高热,神昏谵语,烦燥不安,脉相对缓,体温与脉搏的分离现象,蔷薇疹以及消化系统症状等与布病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