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时间: 2013 年 11 月 15 日

主备人:武芳

参加人员:语文教研组全体教师

主题:《黄生借书说》

内容:教材分析

《黄生借书说》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教学内容为:了解作者及其作品,掌握文中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了解文章大意,理解文章主旨,学习本文运用对比层层深入表达观点的方法。通过教学,使学生树立良好的读书观。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文提出中心论点并层层深入论证的写法。

2 .学习本文运用对比阐明道理的写法。

3 .领会文中所阐述的“书非借不能读也”的道理。

教学的重点、难点:

1.重点

( 1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培养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 2 )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

2.难点:

学习课文构思严密,对比鲜明的写作特点。

一、教学设计

(一)导入

用学生借书读书的经历导入。

(拉近文章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距离,为理解文章内容做好铺垫,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

(二)自主学习

1、学生自读课文,用横线标出难读的句子和字。

2、听读,注意用横线标示的地方,并用斜线化难读句子的停顿。

3、学生再次自由读,向同组请教仍然读不准的地方。

(提高学生听读能力,学会在听读中培养语感)

(三)掌握字词

1.注音

摩mó俟sì辄zhé俸fèng

2 .词句补释

书非借不能读:书不是借来的就不会好好地读。

惴惴焉摩玩之不巳:忐忑不安地将它玩弄不止。惴惴,音zhuìzhuì,惴惴不

安、提心吊胆,忧惧的样子。摩玩,摩挲 ( suō) 玩弄,抚弄。

必高束焉,庋藏焉:一定捆起来挂在高处,收藏起来。“高”形容词作“束”的状语,“在高处”。庋,音 guǐ,置放;收藏。

姑俟异日观:姑且等到日后再来看吧。姑,姑且、且。俟,音sì,等候、

等待。异日,日后、将来。

今黄生贫类予:如今黄生像我(以前)一样贫穷。类,似,像。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既然如此,那么我是实在不幸而遇到张 ( 这样的吝啬

鬼 ) 。然而,既然这样,那么 ,, 。固,本来、诚然、实在。

3.辨音

①假jiǎ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jià 假期

②省xǐng 故有所览辄省记shěng节省

二、作者简介

袁枚 ( 1716 - 1798 ) ,字子才,号简斋、随园主人,清朝钱塘 ( 今浙江杭州 ) 人,著名诗人。

三、作品简介

1 .内容:这篇“说”就青年黄允修向作者借书一事发表议论,提出“书非借不

能读”的观点,勉励青年人努力为自己创造学习条件,奋发向学。

2 .“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

道理。

四、本文的结构层次

全文可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 (第 1 - 2段)就黄生借书一事,提出“书非借不能读” 的观点,

接着用摆事实、作类比等方法,列举藏书不读书的情形进行论证。首句是统领句,

指明以下的话是对黄生说的。

第二部分 (第3段)写自己年幼时和做官以后的切身体会,再次说明“书非借不能读”,这是用谈体会的方法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

第三部分 (第4段)拿黄生与自己相对比,向黄生提出希望,勉励黄生珍惜有利条件,勤奋读书。

第四部分 (第5段)照应开头“授以书而告之” ,结束全文,进一步表示对黄生的期望。

五、写作特色

1 .全文构思严密,紧扣中心。

2 .文章夹叙夹议,议论层层深入,含蓄有力的表达了主旨。

3 .运用对比手法。

六、疑难解析及思路范例

1 .“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

乎”中的“然”和“然则”在用法上有什么不同?

“然”和“然则”在文言文中都充当连接成分,但一个是词,一个是短语,具体

用法也不同。“然天子读书者有几”中的“然” ,相当于“然而”“可是”等,表

示转折的意思。“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 中的“然则”,相当于“这样 (看来),那么 ,, ”,它紧承上文引出下面的意思。

2 .课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书非借不能读也” 。

3 .根据中心论点,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自己不必存书,只有借书才能“读

书也必专”呢 ?

作者写作文的另一个重要意图,在于借“书非借不读也”的观点予以发挥,否定那种耽于安逸、不思进取的行为,勉励青年们正视客观困难,创造条件,在

逆境中奋发进取。

4 .从结构方面分析,作者是怎样论证“书非借不能读也”这个中心论点的?

5 .从写作方法方面分析,作者是怎样论证“书非借不能读也” 这个中心论点的?

提示之一:课文第二段从几个角度论证“书非借不能读”这个论点?

从两个角度论证:藏书多者,“读书者有几” ? 无书而借书读者,“非夫人之物而强假要,必虑人副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

两个角度一正一反地对中心进行论证,这是什么论证方法?

文中的对比论证还有几处?这几处的对比意在分析哪几方面的问题?作用是什么 ?

七、布置作业

1、巩固本课内容

2、背诵全文。

教研总结:

主备人总结:

《黄生借书说》是清代进士袁枚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美文。作者就黄生借书一事发表观点,鼓励年轻人勇于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努力学习。对于文言文的教学,

最重要的是要求学生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了解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的词语,能够翻译句子,进而能够理解文章的内涵。按照以往惯例,我会让学生事先做好预习工作:读课文、找词语、译句子、提问题等等,然后回到课堂上进行学习。但

课堂上作为教师的我往往会因为时间紧、内容多等因素而忽略学生的预习工作,这样,他们预习作业的利用率就不高,从而导致思想上的不重视引起作业质量的逐步下滑。作为执教老师,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教学内容、设置问题;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预习状况以更好地进行教学,可否提前一天让他们进行预习,老师可有充足的时间思考等等 ,,

总之,本次上课方式的改变力在使学生们能通过新颖、活泼的课堂教学,重燃学习斗志,有信心继续做好预复习工作,掌握所学知识,进而提高学习成绩!组内老师的建议:

课堂应该交给学生,老师可以利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引导课程的进行,让学生充分的动起来,这样有助于在课堂活动中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增加课堂活动的趣味性。教学设计要联系学生生活经验。教学时要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