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格品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

1目的

适时处理不合格品,监审其是否能转用或必须报废,使物料能物尽其用,并节省不合格品的管理费用及储存空间

2 范围

质量不符合标准要求的进料、半成品及成品,但不包括以下两项

A、进料检验时判定的不合格辅料(应退货或特采)

B、进料检验后发现的不合格辅料且责任属进料供应商的(应退货或更换合格品)

3 职责

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召集设备、生产、物资等部门,组成监审小组负责监审

4 不合格品的原因分析

不合格品产生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产品设计、工序管理、原材料采购等环节,具体表现如下表所示:

不合格品原因分析表

5不合格品的记录

对不合格品的记录是为了方便以后的质量追溯,以及为公司质量改进提供原始资料。对不合格品的记录应包括以下具体内容:

5.1 不合格品的类别、规格、生产日期、生产工序机台、序号、责任人、数量及检查判定人

5.2 不合格品的缺陷描述

5.3 相关部门和责任人对不合格品的评审结论

5.4 不合格品的处理意见和实施结果的详细情况

5.5 针对不合格现象的纠正与预防措施及实施效果

6 不合格品的处理

6.1 不合格品处理的基本要求

6.1.1 及时发现不合格品,做出标记并隔离存放

6.1.2 确定不合格品的范围,如班次、机台号、时间等

6.1.3 评定不合格品的严重程度

6.1.4 按规定进行不合格品的鉴别、记录、标识、隔离、控制、审查与处理,并加以记录

6.1.5 通知受不合格品影响的部门做好预防措施,产生不合格品的部门做好纠正和预防措施

6.1.6不合格品处理人员,必须由质量检验人员或质量部门负责人授权的人员

6.1.7 处理不合格品必须坚持“三不放过”的原则

A 、原因找不出不放过

B、责任查不清不放过

C、纠正措施不落实不放过

6.1.8 不合格品的处理结论一次性有效,不能作为今后不合格品处理和验收的依据

6.1.9属于检验员错检、漏检经过的不合格品,由操作人员与检验员共同在“责任人”栏内签字,各负其责

6.2 不合格品处理程序

6.2.1 对出现的不合格品,发现部门应按要求记录,做好标识,及时隔离

6.2.2 初步处理:由质量检验员判定不合格品的类别,然后决定提交哪一级处理

6.2.3 做出结论:按规定权限,对不合格品做出结论(报废、返工和降级使用)返工产品由检验人员做出结论,报废和降级

使用由质量部门组织监审小组负责做出结论

6.2.4 处理结论的实施

6.3 不合格品处理

6.3.1 纠正:对已发现的不合格采取必要的措施使其达到一定的状态

A、返工:质量检验人员或质量部门将批准返工的“不合格品通知单”交生产部门进行返工,使其达到正常的标准

B、返修:为使不合格品能达到顾客满意所进行的一定程度的再加工

C、降级:为使不合格品符合不同于原有的要求而对其等级的改变

D、放行:对进入一个过程的下一阶段的许可

E、报废:为避免不合格产品原有的预期用途而对其采取的措施

F、让步:对使用或放行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的许可

G、挑选使用:在抽检发现的不合格品中,挑选出合格品

6.3.2 让步接受:是指产品不合格,但其不符合的项目和指标对产品的性能、寿命、安全性、可靠性及产品正常使用均无实质性影响,也不会引起顾客的申诉、索赔而准予使用和放行

6.3.3物料

A)退货:被评审为退货的不合格品,由供销部做退货处理

B)试用:如物料为生产急需,其部分不重要项目的检验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