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篇生物碱
中药化学技术生物碱

3、应用:(1)检识生物碱的存在(预试) (2)鉴定、检识(反应、薄层显色) (3)追踪提取分离生物碱 (4)分离纯化季铵碱 (5)定量(组成固定) 4、注意事项: 假阳性 干扰成分:蛋白质、多肽、鞣质 解决方法:酸水提取液碱化后用氯仿萃取,再用酸水反萃氯仿,得到的酸水再进行沉淀反应。
净化方法: 阳离子交换树脂法 用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多为磺酸型。交联度4%~8%。 先用中性水洗脱杂质,再用酸水或盐水洗脱生物碱;也可先将树脂用氨水碱化(PH10左右),再用有机溶剂回流提取生物碱。 有机溶剂萃取法:先碱化,后萃取。 加碱沉淀法:一般加石灰乳沉淀。此法用于生产。
醇提法
01
游离生物碱及生物碱盐的提取均可。 方法:渗漉、浸渍、回流、连续回流。 缺点:常含有亲脂性杂质,可利用生物碱溶于 酸水,杂质不溶而加以纯化。
常见吸电子基:苯基、羰基、羟基、双键、
醚键、酯键。
常见供电子基:烷基
3
2
1
4
电效应
当有供电子基或吸电子基与氮原子处在同一共轭体系中,引起氮原子的电子云密度增加或降低,使碱性增强或降低的效应。
01
此效应不受碳链长短的限制。
02
共轭效应
立体效应 氮原子的周围取代基的构型、构象等立体因素,如果阻碍氮原子与质子的结合,则使其碱性降低。
简单吡啶类
基本结构为吡啶和六氢吡啶(哌啶)。此类生物碱衍生物数量较多。
03
02
01
槟榔碱 烟碱
喹诺里西啶类 结构特征为两个哌啶共用一个氮原子的稠环化合物。如苦参中的苦参碱(matrine)和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
吲哚类 结构特征为苯并吡咯。如具有兴奋子宫作用的麦角新碱(ergometrine)
第十章 生物碱

2)旋光性 有明显的旋光,通常左旋体的生理活性比右旋体强。
四、生物碱的性质
3)溶解度: 游离碱及其盐类溶解度与N的存在形式, 极性 基团数目,以及溶剂等有关。
(1)游离生物碱 亲脂性生物碱:叔氨类、仲氨类 亲水性生物碱:季铵类、N-氧化物 特殊官能团生物碱:具酚羟基、羧基的两性生物碱,溶于酸水碱水。
三、生物碱的分类 四、生物碱的性质
五、生物碱的提取和分离
六、生物碱的检识 七、生物碱的提取分离实例
五、生物碱的提取和分离 一)总生物碱的提取
1.水或酸水提取法 (1)阳离子交换树脂除杂质
A. 氯仿或乙醚回流载样树脂 B. 碱性乙醇洗脱 C. 酸水或酸醇洗脱
(2)雷氏铵盐法纯化 (3)萃取除杂质
酸水提取液碱化游离, 亲脂性有机溶剂萃取.
具内脂、内酰胺结构,与碱成盐。
(2)生物碱盐:溶于水、醇,
有些生物碱盐不溶于水如:盐酸小檗碱、草酸麻黄碱等。
四、生物碱的性质
二)化学性质 1)碱性: 以 pKa 计,碱性大则 pKa大,碱性小则 pKa 小 。一般生物碱 (酰胺除外)均为碱性; 其碱性强弱不同;大多可与有机酸或无机酸 成盐而溶于水;但与某些特殊的酸(硅钨酸, 苦味酸等)成盐后不溶于水-可用于鉴别, 分离。
第十章
第十章 生物碱
一、生物碱概述 二、生物碱的分布 三、生物碱的分类
四、生物碱的性质
五、生物碱的提取和分离 六、生物碱的检识
七、生物碱的提取分离实例
一、 概述
• 十九世纪德国学者F.W.Sertrner从鸦片 中分离出吗啡碱(morphine) • 现从自然界中分离得到约10000种 • 《全国医药产品大全》中收载的药物及 其制剂达六十余种 • 植物中存在的生物碱大多有明显的生理 活性如:
第十章生物碱-PPT资料83页

(二)吲哚里西啶类 为蒎啶和吡咯共用一个氮原子稠合的衍生物。
主要分布于大戟科一叶萩属植物中。如:一叶萩 碱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
O
HO
N
吲哚里西啶
N
一叶萩碱
一叶萩碱
O HO N
叶、嫩枝、花、果
(三)喹诺里西啶类
由两个蒎啶共用一个氮原子稠合而成的衍生
味: 生物碱多具苦味。 颜色: 生物碱一般无色或白色,少数有颜色,如小檗
槟榔碱
COOH N CH3
槟榔次碱
槟榔
来源:棕榈科的干燥成熟种子
有杀虫、破积、下气、行水的 功效,是我国名贵的“四大南 药”之一。主治虫积,食积、 气滞、痢疾、驱蛔、外治青光 眼,嚼吃起兴奋作用。
槟榔果实中含有多种人体所需 的营养元素和有益物质,如脂 肪、槟榔油、生物碱、儿茶素、 胆碱等成分。是历代医家治病 的药果。
巴痢疾药物。将石蒜碱结构进行
改造,制成石蒜内铵盐 (AT-180) 腹腔注射,不仅能抑制癌细胞生
OH HO
H
长,而且还能杀死癌细胞。临床 O 上主要用于消化系统肿瘤,如胃 O
HN
癌、肝癌、食管子癌,也可用恶
性淋巴瘤、肺癌、子宫癌等。
(四)吐根碱类 分布于茜草科、八角枫科植 物中。代表性化合物:1-吐根碱(1-emetine)。
单萜类生物碱:龙胆科 倍半萜类生物碱:石斛科 二萜生物碱:毛茛科(如乌头碱)
OH OMe
N HO
OAc
MeO OMe
OMe
O OH
乌头碱
龙胆
石斛
乌头
七、甾体类生物碱
本类生物碱都具有 甾体母核,但氮原子均不 在甾体母核内。
生物碱

原小檗碱
35
小檗碱又称黄连素。一种常见的异喹啉生物碱, 主要用于治疗胃肠炎、细菌性痢疾等肠道感染、 眼结膜炎
O O N+ OHOCH3 OCH3
小檗碱
36
(4)吗啡烷类 结构特征为哌啶环垂直与多氢 菲稠合。主要存在于大戟科、马钱科、防己 科、罂粟科等植物中。如吗啡与可待因。
H3 C N
H3C N
8
生物活性:
黄连中的小檗碱(berberine)用于抗菌消 炎。
黄连
9
吗啡是从鸦片中提取的生物碱,是鸦片 中起主要药理作用的成分。用于镇痛、心源 性哮喘、镇静。
鸦片
10
麻黄碱是一种生物碱。存在于多种麻黄属 植物中,中草药麻黄的主要成分。无色挥发 性液体。可以水蒸气蒸馏。发汗、平喘、利 尿、抗炎
4
生物碱的分布特点:
1.在植物的各部位都有分布,但多集中在某 一器官。如黄柏主要集中在树皮中;麻黄主 要集中在草质茎中;黄连主要集中在根茎中; 粉防己主要集中在根中。这常与中药习惯用 药部位吻合,其中的有效成分也不同程度代 表了这味中药的功效。
5
2 .植物体内生物碱的含量差别很大,但一般都较低 (1%以下),通常把含量在0.01%的植物称为生物碱 植物。如金鸡纳树皮中生物碱含量达15%以上;麻黄 中生物碱含量1%-2%;美登木中生物碱含量仅为千万 分之二,一般生物碱的含量在 1%以上可认为比较高 了。生物碱的含量还要受不同产地和采集时间的影 响,如生长在山西大同的麻黄较其他地区的含量高, 秋末时采集的麻黄较春分时采集的含量高20%。
RO
N
异喹啉
H3CO
NH CH3
萨苏林
R=H
萨苏里丁 R=CH3
生物碱(alkaloids)

o 1819年,W.Weissner把植物中的碱 性化合物统称为生物碱。
o现从自然界中分离得到约10000种 。
o《全国医药产品大全》中收载的药物 及其制剂达六十余种 。
o 植物中存在的生物碱大多有明显的生 理活性如:
第十章 生物碱(alkaloids)
本章基本内容
一、概述 二、生物碱的结构与分类 三、生物碱的理化性质 四、生物碱的提取与分离 五、生物碱的检识 六、生物碱的结构研究 七、实例
第一节 概 述 o 17世纪初,《白猿经》中记述了从乌头 中提炼出砂糖样毒物作箭毒用--乌头碱。
o1806年,德国学者F.W.Sertrner从鸦片 中分离出吗啡(morphine) 。
三、生物碱的含量: 金鸡纳树皮含奎宁碱——1.5% 长春花含长春花新碱——百万分之一 美登木含美登素——千万分之二 一般情况下,含量在0.1~1%的植物则可进 行开发利用。若含量低但其活性很强,则 可通过合成和半合成等方式进行开发
0.001~0.076% 抗肿瘤活性,主要用于卵巢癌、乳腺癌、肺癌等。
1、裸子植物:红豆杉属,麻黄属等 2、单子叶植物:百合科、石蒜科等 3、双子叶植物:毛茛科,小檗科、防 己科、罂粟科、茄科、豆科等
➢在系统发育较低的类群中(地衣、苔 藓、蕨类、藻类等),较少或无 。
➢ 极少与萜类和挥发油共存于同一植 物中。
➢ 越特殊的生物碱,其分布的类群就 越窄,如二萜生物碱主要分布于毛茛 科的乌头属和翠雀属。
N H N
毒藜碱
N Me N
菸碱
COOCH3
N Me
槟榔碱
2.颜色——多为无色或白色,少数有颜色。
生物碱结构类型ppt实用资料

一 杂环衍生物
莨菪碱是由莨菪醇(tuopine,C3竖键羟基)
与莨菪酸(tuopic acid)缩合而生成的一元酯:
H N CH3
OH
莨菪醇
CH2OH
+
HOOC CH
缩合 莨菪酸
H N CH3
OCO
CH2OH C H
莨菪碱(阿托品)
28
如:植物颠茄中的生物碱(belladonna alkaloids)
多属于此类 O
O
N
N
N
N
O
苦参碱
氧化苦参碱
26
matrine
oxymatrine
一 杂环衍生物
3. 莨菪烷(tropane)衍生物 由吡咯啶和哌啶骈合而成的杂环。
H N CH3
OH
分:颠茄生物碱(belladonna alkaloids) 如:莨菪碱
古柯生物碱(coca alkaloids) 如:古柯碱
H
H
1莨如R菪:,2S碱 古是柯麻N由碱黄莨碱C菪H醇3(tuOopCinO e,C3竖C H C 键H羟2基O)H与莨菪酸(tuopicHaO cid)缩合而N生成C的H一3元酯O:CO
CH2OH C H
由吡咯啶和哌啶骈合而成的杂环。
生物碱的主要物理化学性质,
莨菪碱 其它:有机胺类、萜类、甾类生物碱等
颠茄,俗名“野山 茄”,为茄科,颠茄属多 年生草本植物,全草入药。 原产欧洲地中海地区和小 亚细亚,20世纪30年代引 入我国。
10
生物碱化学结构的研究为合成药物提供了线索
植物古柯中的有效成分古柯碱(cocaine)虽有很强的
局部麻醉作用,但是毒性较大,久用容易成瘾将其结构
天然药物化学第十章生物碱ppt课件

碱。
生物碱的碱性强弱主要取决于分子结构中 氮原子的电子云密度,若电子云密度升 高,则碱性增强,反之碱性减弱。
(二)生物碱的碱性强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1.氮原子的杂化方式 2.诱导效应 碱性为sp3>sp2>sp; 3、共轭效氮应原子附季近式铵有存碱供在因电,羟子呈基基强以团碱负(如性离烷。子基形)时,
H
莨菪烷
莨菪碱(阿托品)
O N CH3
O CH2OH OCC
H
东莨菪碱
四.异喹啉类生物碱
N
异喹啉
H3CO N
H3CO
H3CO
OCH3
罂粟碱
O
O
N+ OH-
OCH3
OCH3
小檗碱
吗啡
五.吲哚类生物碱
N H
吲哚
O glc
N H
靛青苷
毒扁豆碱
CH3 H CONHCH CH2OH
N CH3
N H
麦角新碱
麻黄生物碱 麻黄碱、伪麻黄碱
CH3
1
2
CHOH CH
NHCH3
有机胺类(苯丙胺衍生物) l—麻黄碱 (1R 2S) d—伪麻黄碱(1S 2S)
性质
提取分离
性质
1、无色结晶,有旋光性,有挥发性。 2、不能和多数生物碱沉淀试剂发生沉淀。 3、麻黄碱草酸盐难溶于水,伪麻黄碱草酸
第十章(一-三节)生物碱结构及分类

在不同植物中的分布
植物中生物碱含量的多少差异极大,如 金鸡纳树皮中生物碱含量在1.5%以上,而长 春花中长春新碱含量仅百万分之一,美登木 中美登木碱含量仅千万分之二。 一般植物中含生物碱量达到千分之一以上 就算比较高了。
影响生物碱含量的因素
同科同属植物,甚至同种植物中,生物碱的 有无及含量高低还受生长环境、季节等因素的影 响。如欧洲产的麻黄,麻黄碱的含量很低,而我 国产的则含量较高。而产于山西大同附近的麻黄 又较其他地区为高,可达1.6%,并且以秋末冬初 采收的含量最高。
(八)普托品类
这类生物碱从结构上看不含异喹啉母核,但 从生源观点来看它是由原小檗碱型衍生的。在植 物体中两者常共存,如延胡索亦含有具促进胆汁 分泌作用的普托品
(九)苯骈菲啶类
这类生物碱由原小檗类B环开环重排产生。 如白屈菜中具有神经肌肉毒作用的白屈菜红碱及 具有解痉和抗肿瘤作用的白屈菜碱
一 、吡咯生物碱 二、莨菪烷类生物碱 三、哌啶类生物碱 四、喹啉类生物碱 五、吖啶酮类生物碱 六、喹啉唑类生物碱 七 、咪唑类生物碱 八、异喹啉类生物碱 九 、吲哚类生物碱 十、嘌呤及黄嘌呤类生物碱 十一、大环类生物碱 十二、萜类生物碱 十三 甾体类生物碱 十四、有机胺类生物碱
第三节 生物碱的分类
生物碱的分类方法有数种,但都存在一定的 缺点 1、按照生物碱生源途径分类法 2、生物碱结构中氮原子存在的主要杂环母核 进行分类
1、按照生物碱生源途径分类法
生物碱的生源途径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由氨基酸为前体,另一是由甲瓦龙酸为前体。 前者生成的生物碱又称真生物碱, 后者生成的生物碱又称伪生物碱。 由甲戊二羟酸形成的伪生物碱包括萜类和甾类生 物碱。
第三章-生物碱

H
H
OH H
C
C
CH3
C
C
CH3
OH NHCH3
H
NHCH3
麻黄碱
伪麻黄碱
碱 ④分子内氢键 ⑤分子内氢键
性
理化性质
Me Me H O H H2 H1 H2 O H H H1 NHMe
+
+
NHMe
麻黄碱
伪麻黄碱
碱 ④分子内氢键 ⑤分子内氢键
性
理化性质
Me
Me H O H H2 H2 H1 NHMe
1819年:发现马钱子碱 (brucine)、胡椒碱 (piperine)、
咖啡碱 (caffeine) 1820年:发现奎宁、秋水仙碱 (colchicine)等 1870年: 确定第一个生物碱毒芹碱的结构式
我国赵学敏 《本草纲目拾遗》记载: 17世纪初《白猿经》一书中即记述了从乌头中提炼出砂 糖样毒物作箭毒用,用现代的观点分析,该物质应是乌头 碱(aconitine)。这比欧洲科学家发现的生物碱要早二百年左 右。
多数具有碱性且能和酸结合生成盐;
多数有较强的生理活性。
分布:
主要存在于植物界,如:茄科、防己科、罂粟科毛
茛科等植物中。
基本知识
结 构
理化性质
提 取
分
鉴
离
定
结 构
有机胺类生物碱
吡啶类生物碱
生 物 碱
莨菪烷类生物碱 异喹啉类生物碱
吲哚类生物碱
其他类生物碱
有机胺类生物碱
结 构
结构特点:氮原子不结合在环内的一类生物碱。
一、概述 植物古柯中的有效成分古柯碱(cocaine)虽有很 强的局部麻醉作用,但是毒性较大,久用容易成瘾
第十章生物碱

第⼗章⽣物碱第⼗章⽣物碱课次:29课题:⽣物碱概述⼀、教学内容:1.⽣物碱的含义。
2.⽣物碱的发展史及常见的⽣物碱概述。
3.⽣物碱的分布规律及概况。
4.⽣物碱的结构类型。
5.⽣物碱的性质(上):性状、旋光性、酸碱性、溶解性。
⼆、课堂⽬标:1.说出⽣物碱的基本含义。
2.简述⽣物碱的发展史,举例说明中药中常见的⽣物碱及其临床疗效。
3.说出植物中⽣物碱分布的基本概况,简述⽣物碱分布的特点及规律。
4.详述⽣物碱的结构分类及各类⽣物碱的结构特点。
5.简述⽣物碱的基本性状、旋光性与结构的关系。
6.详述⽣物碱的酸碱性及其与结构的关系、溶解性的基本规律及其与结构的关系。
三、教学内容分析及教法设计:⽣物碱是⼈们最早研究的⼀类天然药物成分,也是最重要的中药有效成分之⼀。
⽣物碱是进⼊各论部分以后学⽣接触到的第⼀类有效成分,它在整个各论部分所占的⽐重特别⼤。
⽣物碱部分的教学,内容较多,化合物类型较多,要注意加强类⽐分析,归纳推理,增进学⽣理解记忆。
寻找规律,分门别类的攻克难关,掌握⽣物碱的基础知识。
本部分教学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精讲多练,注重推理分析,争取能在各论的第⼀部分-⽣物碱教学中,让学⽣掌握中药化学学习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法。
本次课全部内容采⽤启发式讨论教学。
四、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检查学⽣出勤,填写教学⽇志,随机应变,组织好课堂纪律。
2.课程引⼊:⽣物碱是⼀类存在于⽣物体内的具有⽣理活性的含氮的碱性有机化合物。
⽣物碱是中草药有效成分之⼀,在我国,中草药的使⽤已有数千年历史,⽬前从各种植物中分离出的四千多种⽣物碱,应⽤于临床的已有数百种,随苷对⽣物碱结构、性质及作⽤的深⼊研究,必将促进中草药的临床应⽤。
⽣物碱的结构有何特点?⽣物碱的研究历史怎样?⽣物碱的分布有何规律?⽣物碱的基本性状如何?本次课我们将对以上问题进⾏详细研究。
3.展⽰⽬标:(1)⽣物碱的含义。
(2)说出⽣物碱的分布概况和分布规律。
(3)举例说明常见的⽣物碱及其在临床上的应⽤。
生物碱

1
黄连
小檗碱
西布曲明
3
一、概述 二、结构类型 三、生物碱的理化性质 四、生物碱的提取与分离 五、生物碱的鉴定
4
黄连
咖啡豆
麻黄
罂粟壳
马钱子
附子
5
概述——发展历史
生物碱是一类十分重要的天然有机化合物,也 是一类研究得最早的有生物活性的天然化合物。 “生物碱的研究是天然药物化学发展的开端”
结构复杂,N多在环内
生物碱
具有碱性 生理活性强
氨基酸、氨基糖、肽类、蛋白质、核酸、核苷 酸及含氮维生素 等不包括在生物碱的范围类。
7
在系统发 育较低的 类群中, 分布较少 或无
概 述 分 布
植物界
1.藻类、水生植物、异养植物中未发现 生物碱 2.菌类、麦角菌少数植物中含有 3.地衣、苔藓植物中仅发现少数简单吲 哚生物碱 4.蕨类植物中除简单类型生物碱如烟碱 外,结构复杂的集中分布在小叶型真蕨 如木贼科、卷柏科、石松科等植物中
毒扁豆碱
29
②酰胺型
O C N O C N CH3O CH3O OCH 3 C O NH C CH3
弱碱性 H2N H2N C NH H+ OH H2N H2N
+
NH2
O OCH 3 Colchicine PKa=1.84
强碱性
30
碱性强弱——空间效应
PKa=4.39 PKa=5.15 H C CH3 C H OH N H CH3 Ephedrine PKa=9.56
4.颜色:多数呈无色,少数有颜色
O O N OH OCH3 OCH3 Berberine( 黄色) [H] Zn / H2SO4
生物碱

第一节 生物碱概述
生物碱的含义: 生物碱的含义:
是指来源于生物界(主要是植物界) 是指来源于生物界(主要是植物界)的一 生物活性的含氮有机化合物 类具有生物活性的含氮有机化合物。 类具有生物活性的含氮有机化合物。 多有较复杂的环状结构,氮原子结合在环内; ★ 多有较复杂的环状结构,氮原子结合在环内; 多呈碱性,可与酸成盐; ★ 多呈碱性,可与酸成盐; 多具有显著的生理活性。 ★ 多具有显著的生理活性。 注意:生物界的含氮有机化合物还有氨基酸、 注意:生物界的含氮有机化合物还有氨基酸、 氨基糖、肽类、蛋白质、核酸、 氨基糖、肽类、蛋白质、核酸、核苷酸及含氮 维生素等。 维生素等。
生物碱的生物活性: 生物碱的生物活性:
镇痛:吗啡、红古豆碱、古柯碱、 镇痛:吗啡、红古豆碱、古柯碱、延胡索乙 素(颅通定)、乌头碱、茛菪碱、东茛菪碱 颅通定)、乌头碱、茛菪碱、 )、乌头碱 止咳平喘:麻黄碱、可待因、 止咳平喘:麻黄碱、可待因、贝母碱 抗菌消炎:小檗碱 抗菌消炎: 解痉:阿托品、茛菪碱、东茛菪碱 解痉:阿托品、茛菪碱、 治类风湿关节炎:青藤碱、 治类风湿关节炎:青藤碱、雷公藤碱及雷公 藤次碱 降血压:利血平、 降血压:利血平、猕猴桃碱
生物碱的生物活性: 生物碱的生物活性:
降血糖: 降血糖:长春花碱 兴奋中枢神经:咖啡因、一叶秋碱( 兴奋中枢神经:咖啡因、一叶秋碱(治小儿麻痹后 遗症) 遗症) 抗肿瘤:长春碱、长春新碱、喜树碱、苦参碱、娃 抗肿瘤:长春碱、长春新碱、喜树碱、苦参碱、 儿藤碱、秋水仙碱、野百合碱(治皮肤癌) 儿藤碱、秋水仙碱、野百合碱(治皮肤癌) 驱虫(绦虫):槟榔碱; 驱虫(绦虫):槟榔碱;烟碱可作农业杀虫剂 ):槟榔碱 抗心律失常:鹰爪豆碱;降血脂:香菇嘌呤; 抗心律失常:鹰爪豆碱;降血脂:香菇嘌呤;治疗 白细胞减少: 白细胞减少:千金藤碱
天然药物化学第十章:生物碱

用药指导
根据生物碱的药效和毒性特点,制定 合理的用药方案。
风险控制
采取必要的风险控制措施,如规定适 应症、限制剂量和使用期限,以降低 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潜在风险。
06
生物碱的开发与应用前景
生物碱在中药及民族药中的应用
中药中的生物碱
许多中药中都含有生物碱,如黄连、麻黄等。这些生物碱具有抗菌、抗炎、抗肿瘤等药理作用,被广 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抗炎药物
一些生物碱具有抗炎作用,可以用于治疗炎症相 关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生物碱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前景
农业领域
一些生物碱具有杀虫、杀菌作用,可以用于开发新型 的农药。
食品工业
某些生物碱具有抗氧化、防腐等特性,可以用于食品 添加剂的开发。
化妆品工业
一些生物碱具有美白、保湿等功效,可以用于化妆品 的研发。
有的药效。
04
生物碱的生理活性与药理 作用
抗肿瘤作用
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生物碱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DNA 和RNA的合成,阻止肿瘤细胞增 殖,从而达到抗肿瘤效果。
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一些生物碱可通过诱导肿瘤细胞 凋亡,加速肿瘤细胞的死亡,从 而抑制肿瘤的生长。
抑制肿瘤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生成
生物碱可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 切断肿瘤的营养供给,使肿瘤无 法生长。
民族药中的生物碱
一些民族药如藏药、蒙药中也含有丰富的生物碱,这些生物碱在治疗某些特殊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疗效 。
生物碱在新药研发中的潜力
抗肿瘤药物
一些生物碱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如长春碱、 喜树碱等,是当前新药研发的重要方向。
抗病毒药物
某些生物碱如金刚烷胺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 为抗病毒药物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天然药物化学-生物碱习题

第十章生物碱【习题】(一)选择题 [1-220]A型题[1-58]1.生物碱不具有的特点是A.分子中含N原子B. N原子多在环内C. 具有碱性D. 分子中多有苯环E.显著而特殊的生物活性2.具有莨菪烷母核的生物碱是A. 甲基麻黄碱B. 小檗碱C. 阿托品D. 氧化苦参碱E. 乌头碱3.属于异喹啉生物碱的是A. 东莨菪碱B. 苦参碱C. 乌头碱D. 小檗碱E. 麻黄碱4.在常温下呈液体的生物碱是A. 槟榔碱B. 麻黄碱C. 苦参碱D. 乌头碱E. 莨菪碱5. 具有挥发性的生物碱是A. 吗啡碱B. 小檗碱C. 苦参碱D. 麻黄碱E. 乌头碱6. 具有升华性的生物碱是A. 烟碱B. 咖啡因C. 小檗胺D. 益母草碱E. 氧化苦参碱7. 生物碱的味多为A. 咸B. 辣C. 苦D. 甜E. 酸8. 具有颜色的生物碱是A. 小檗碱D. 莨菪碱C. 乌头碱D. 苦参碱E. 麻黄碱9. 无旋光性的生物碱为A. 伪麻黄碱B. 小檗碱C. 烟碱D. 乌头碱E. 长春新碱10. 表示生物碱碱性的方法常用A. pkbB. KbC. pHD. pkaE. Ka11. 生物碱碱性最强的是A. 伯胺生物碱B. 叔胺生物碱C. 仲胺生物碱D. 季铵生物碱E. 酰胺生物碱12.水溶性生物碱主要指A. 伯胺生物碱B. 仲胺生物碱C. 叔胺生物碱D. 两性生物碱E. 季铵生物碱13. 溶解脂溶性生物碱的最好溶剂是A. 乙醚B. 甲醇C.乙醇D. 氯仿E. 水14.生物碱沉淀反应呈桔红色的是A. 碘化汞钾试剂B. 碘化铋钾试剂C.饱和苦味酸试剂D. 硅钨酸试剂E. 碘-碘化钾试剂15. 生物碱沉淀试剂反应的介质通常是A. 酸性水溶液B. 碱性水溶液C. 中性水溶液D. 盐水溶液E. 醇水溶液16.水溶性生物碱分离的常用方法是A. 碘化汞钾沉淀法B. 硅钨酸沉淀法C. 雷氏盐沉淀法D. 苦味酸沉淀法E. 碘化铋钾沉淀法17. 用离子交换树脂法分离纯化生物碱时,常选用的离子交换树脂是A. 强酸型B. 弱酸型C. 强碱型D. 弱碱型E. 中等程度酸型18. 从CHCl3中分离酚性生物碱常用的碱液是A. Na2CO3B. NaOHC. NH4OHD. NaHCO3E. Ca(OH)219. 碱性较强的生物碱在植物体内的存在形式多为A. 有机酸盐B. 络合状态C. 游离状态D. 无机酸盐E. 两性状态20. 在水溶液中两性生物碱形成沉淀的pH为A. 1B. 10C. 2~3D. 6~7E. 8~921. 游离生物碱的提取可选用A. pH 8的水B. pH 9的水C. pH 10的水D. pH 11的水E. pH 1的水22. 生物碱酸水提取液常用的处理方法是A. 阴离子交换树脂B. 阳离子交换树脂C.硅胶柱色谱吸附D. 大孔树脂吸附E. 氧化铝柱色谱吸附23.碱性不同生物碱混合物的分离可选用A. 简单萃取法B. 酸提取碱沉淀法C. p H梯度萃取法D. 有机溶剂回流法E. 分馏法24. 分配色谱法分离脂溶性生物碱选作固定相的是A.氨水B. Ca(OH)2水C. CaO水D.甲酰胺E. 二乙胺25. 吸附色谱法分离生物碱常用的吸附剂是A. 聚酰胺B. 氧化铝C. 硅胶D. 活性炭E. 硅藻土26. 分离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是利用A. 硫酸盐溶解度B. 草酸盐溶解度C.硝酸盐溶解度D. 酒石酸盐溶解度E. 磷酸盐溶解度27. 氧化苦参碱水溶性大于苦参碱的原因是A. 呈离子键B. 碱性强C.呈喹诺里啶类D. 具有酰胺键E. 具有N→O配位键28. Vitali反应阳性,氯化汞试剂反应呈白色沉淀的生物碱是A. 莨菪碱B. 黄连碱C. 药根碱D. 东莨菪碱E. 阿托品29. 盐酸小檗碱可与下列哪项发生加成反应A. 甲醇B. 乙醚C. 丙酮D. 乙醇E. 氯仿30. 含有酚羟基的生物碱是A. 表小檗碱B. 黄连碱C. 巴马丁D. 药根碱E. 甲基黄连碱31. 生物碱的薄层色谱和纸色谱法常用的显色剂是A. 碘化汞钾B. 改良碘化铋钾C. 硅钨酸D. 雷氏铵盐E. 碘—碘化钾32. 用氧化铝薄层色谱法分离生物碱时,化合物的R f值大小取决于A. 极性大小B. 碱性大小C. 酸性大小D . 分子大小E . 挥发性大小 33. 在水中溶解度最大的小檗碱盐是A . 硫酸盐B . 酸性硫酸盐C . 磷酸盐D . 盐酸盐E . 枸橼酸盐 34.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生物碱时,通常使用的流动相为A . 弱酸性B . 弱碱性C . 中性D . 强酸性E . 强碱性35. 此生物碱结构属于A . 吲哚类B . 吡啶类C . 喹啉类D . 萜类E . 莨菪烷类 36. 此生物碱结构属于A . 吲哚类B . 异喹啉类C . 吡啶类D . 甾体类E . 大环类 37. 下列三个化合物碱性大小顺序为(a ) (b ) (c ) A . a >b >c B . c >b >a C . c >a >bD . a >c >bE . b >c >a38. 碱性最弱的生物碱是 A . 季胺碱 B . 叔胺碱 C . 仲胺碱D . 伯胺碱E . 酰胺碱 39. 雷氏盐沉淀反应的介质是A . 冷水B . 醇水C . 酸水 N CH 3OC O CHCH 2OHNH 3COH 3CO H 3COOCH 3N CH 3COOCH 3N 3ONCOOCH 3D. 沸水E. 碱水40. 碘化汞钾反应生成沉淀的颜色为A. 棕色B. 蓝色C. 白色D. 橘红色E. 黑色41. 不属于生物碱沉淀试剂的是A. 苦味酸B. 碘化铋钾C. 硅钨酸D. 碘化汞钾E. 变色酸42. 提取生物碱盐不选用的溶剂是A. 酸水B. 甲醇C. 乙醇D.水E. 氯仿43.分离季铵碱的生物碱沉淀试剂为A. 碘化汞钾B. 碘化铋钾C. 硅钨酸D. 雷氏铵盐E. 碘-碘化钾44.能与盐酸生成难溶于水的生物碱盐的是A. 伪麻黄碱B. 小檗胺C. 麻黄碱D. 小檗碱E. 粉防己碱45. 属于两性生物碱的为A. 巴马丁B. 黄连碱C. 吗啡碱D. 可待因E. 延胡索乙素46. 难溶于水的生物碱是A. 麻黄碱B. 氧化苦参碱C. 小檗碱D. 伪麻黄碱E. 黄连碱47. 毒性较强的生物碱是A. 次乌头碱B.黄连碱C.药根碱D. 乌头原碱E.表小檗碱48. 麻黄碱可与下列哪种试剂发生颜色反应A. 二硫化碳碱性硫酸铜B. 碘化铋钾C. 硅钨酸D. 碘化汞钾E. 苦味酸49.不是季铵碱的化合物为A. 小檗碱B. 巴马汀C. 黄连碱D. 药根碱E. 粉防己碱50. 检识小檗碱常用的显色反应是A. 氯化汞沉淀反应B. 铜络盐反应C. 苦味酸反应D. V itali反应E. 漂白粉反应51. 区别莨菪碱与东莨菪碱的反应是A. Vitali反应B. 氯化汞沉淀反应C. 碘化铋钾反应D. 苦味酸沉淀反应E. 铜络盐反应52. 溶剂法分离l—麻黄碱和d—伪麻黄碱的依据是A. 硫酸盐溶解度的差异B. 草酸盐溶解度的差异C.醋酸盐溶解度的差异D. 磷酸盐溶解度的差异E. 游离碱溶解度的差异53. 阿托品属于A. 内消旋体B. 右旋体C. 左旋体D. 外消旋体E. 都不是54. 存在于黄连中的小檗碱属于A. 季铵碱B. 酚性季铵碱C. 芳胺碱D. 叔胺碱E. 酚性叔胺碱55. 下列生物碱碱性最强的是A. 季胺碱B. 叔胺碱C. 仲胺碱D. 伯胺碱E. 酰胺碱56.具有隐性酚羟基的生物碱是A. 小檗胺B. 粉防己碱C.防己诺林碱D. 烟碱E. 槟榔碱57.麻黄碱的碱性小于伪麻黄碱是因为A. 诱导效应B. 共轭效应C. 空间效应D. 立体效应E. 共轭酸的氢键效应58. 从三棵针中提取和分离盐酸小檗碱和小檗胺,是利用二者下列哪项的水溶性差别A. 硫酸盐B. 酸性硫酸盐C. 磷酸盐D. 盐酸盐E. 枸橼酸盐B型题 [59-133][59-63]A.有机胺类B. 异喹啉类C. 二萜类D. 喹喏里西啶类E. 莨菪烷类59. 小檗碱属60. 麻黄碱属61. 苦参碱属62. 阿托品属63. 乌头碱属[64-68]A. 麻黄碱B. 吗啡碱C. 咖啡因D. 氧化苦参碱E. 槟榔碱64. 有挥发性的是65. 呈酸碱两性的是66. 有N→O配位键的是67. 呈液态的是68. 有升华性的是:[69-73]A. 小檗碱和小檗胺B. 麻黄碱和伪麻黄碱C. 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D. 莨菪碱和东莨菪碱E. 吗啡和可待因69. 利用极性差异进行分离的是70. 利用草酸盐溶解度差异而分离是71. 利用碱性差异进行分离的是72. 利用酚羟基进行分离的是73. 利用盐酸盐差异进行分离的是[74-78]A. 杂化方式B. 诱导效应C. 共轭效应D. 空间效应E. 分子内氢键74. 东莨菪碱碱性比莨菪碱弱是因为75. 秋水仙碱碱性弱的原因是由于76. 麻黄碱碱性强于去甲麻黄碱是由于77. 小檗碱碱性强的原因是由于78. 伪麻黄碱碱性强于麻黄碱是由于[79-83]A. 麻黄碱B. 小檗碱C. 苦参碱D. 莨菪碱E. 乌头碱79. 碱水解后可减低毒性的是80. 不与生物碱沉淀试剂反应的是81. 与碱液接触易发生消旋化的是82. 与氯化汞试剂加热反应生成红色复合物的是83. 在碱液中可转变为醇式或醛式的是[84-88]A . 苦参碱B . 小檗碱盐酸盐C . 麻黄碱D . 乌头碱E . 莨菪碱84. 与CS 2、CuSO 4、NaOH 试液可产生黄棕色沉淀的是 85. 与NaOH 、Me 2CO 生成黄色结晶性加成物的是86. 与浓硝酸、氢氧化钾的醇溶液呈深紫色,渐转暗红色,最后颜色消失的是 87. 酸性溶液中加入漂白粉,溶液变樱桃红色的是88. 加热条件下皂化开环生成溶于水的羧酸盐,酸化后又可环合的是 [89-93]89. 可得到水溶性生物碱的部分是 90. 可得到酚性叔胺碱的部分是 91. 可得到非酚性叔胺碱的部分是 92. 可得到水溶性杂质的部分是 93. 可得到脂溶性杂质的部分是 [94-98]A. B . C .D .E .94. 上述化合物碱性最强者 95. 上述化合物碱性最弱者1~2 AB总碱的酸性水溶液氯化铵处理氯仿提取分解沉淀ED 氯仿层 C OH CH CH HNCH 3CH3OH CH CH 2CH 3OH CH CH (CH 3)2CH 3N(CH 3)3+OH-NH CCH 396. 上述化合物碱性处于第二位者97. 上述化合物碱性处于第三位者98. 上述化合物碱性处于第四位者[99-103]A. NaHCO3B.NH3·H2OC.草酸盐溶解度差异D. NaOHE. 盐酸盐溶解度小99. 只碱化树脂上的东莨菪碱,可利用100. 欲碱化树脂上的莨菪碱,可利用101. 分离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可利用102. 分离吗啡与可待因,可利用103. 分离精制小檗碱,可利用[104-108]A. 乌头碱B. 咖啡因C. 东莨菪碱D. 防己诺林碱E. 喜树碱104. 有酯键可被水解成醇胺型的是105. 有升华性的是106. 有隐性酚羟基的是107. 有内酯结构的是108. 有旋光性的是[109-113]A. 具发汗平喘作用B. 具抗菌作用C. 具镇痛作用D. 具镇静麻醉作用E. 具抗肿瘤作用109. 东莨菪碱110. 粉防己碱111. 苦参碱112. 小檗碱113. 麻黄碱[114-118]A. 莨菪碱B. 槟榔碱C. 小檗碱D. 长春碱E. 麻黄碱114. 属于有机胺类生物碱的是115. 属于莨菪烷类生物碱的是116. 属于吡啶类生物碱的是117. 属于异喹啉类生物碱的是118. 属于吲哚类生物碱的是[119-123]A. 小檗碱B. 小檗胺C. 莨菪碱D. 山莨菪碱E. 麻黄碱119. 可用于平喘的生物碱是120. 属于酚性生物碱的是:121. 属于季铵碱的是122. 属于挥发性生物碱的是123. 属于两性生物碱的是[124-128]A. 吗啡B. 小檗碱C. 莨菪碱D. 麻黄碱E. 苦参碱124. 可用雷氏铵盐沉淀法分离的是125. 在较高pH值的碱性溶液中易于消旋化的是126. 可溶解于氢氧化钠溶液中进行分离的是127. 具有内酰胺结构,在加热条件下皂化开环生成溶于水的羧酸盐而进行分离的是128. 可用水蒸气蒸馏法分离的是[129-133]A. 麻黄碱B. 小檗碱C. 苦参碱D. 东莨菪碱E. 士的宁129. 黄连中的主要化学成分是130. 洋金花中的主要化学成分是131. 麻黄中的主要化学成分是132. 三棵针中的主要化学成分是133. 苦参中的主要化学成分是C型题 [134-183][134-138]A. 粉防己碱B. 防己诺林碱C. 二者均是D. 二者均不是134. 属双苄基异喹啉衍生物135. 具有隐性酚羟基136. 可溶于冷苯137. 氧化铝柱色谱时,苯-氯仿混合溶剂洗脱,先被洗脱下来的是138. 具有镇痛作用[139-143]A. 碱性增强B. 碱性减弱C. 二者均可D. 二者均不可139. 生物碱N原子α位有羟基时140. 生物碱N原子α位有羰基时141. 生物碱N原子α位有甲基时142. 生物碱N原子α位有双键时143. 生物碱N原子α位有苯基时[144-148]A.Wagner反应(+)B. Vitali反应(+)C. 二者均是D.二者均不是144. 麻黄碱是145. 苦参碱是146. 莨菪碱是147. 粉防己碱是148. 乌头碱是[149-153]A. 酸水提取法B. 亲脂性溶剂提取法C. 二者均可D. 二者均不可149. 提取药材中的叔胺碱用150. 回流提取药材中弱碱性生物碱用151. 提取药材中的总生物碱用152. 提取药材中季铵型生物碱用153. 提取药材中对热不稳定的生物碱用[154-158]A. 酚性叔胺碱B. 酚性季铵碱C. 二者均是D. 二者均不是154. 粉防己碱属于155. 轮环藤酚碱属于156. 防己诺林碱属于157. 药根碱属于158. 小檗碱属于[159-163]A. 有毒性B. 有酯键C. 二者均有D. 二者均无159. 乌头原碱具有160. 次乌头碱具有161. 乌头碱具有162. 莨菪碱具有163. 小檗碱具有:[164-168]A. 可溶于水B. 可溶于氯仿C. 二者均可D. 二者均不可164. 麻黄碱165. 氧化苦参碱166. 小檗碱167. 东莨菪碱168. 阿托品[169-173]A. 盐酸盐溶解度小B. 草酸盐溶解度小C. 二者均是D. 二者均不是169. 麻黄碱是170. 伪麻黄碱是171. 小檗碱是172. 莨菪碱是173. 苦参碱是[174-178]A. 东莨菪碱B. 盐酸小檗碱C. 二者均是D. 二者均不是174. 属原小檗碱型生物碱175. 属莨菪烷类生物碱176. 属吲哚里西啶类生物碱177. 颜色为黄色178. 为粘稠液体[179-183]A. 莨菪碱B. 东莨菪碱C. 二者均有此性质D. 二者均无此性质179. 可异构成阿托品的是180. 在碱水中加热可水解的是181. 具发汗平喘作用182. 与氯化汞的乙醇溶液反应生成黄色沉淀,加热后转为红色沉淀的是183. Vitali反应呈深紫色的是X型题 [184-220]184. 能溶于水的是A. 叔胺生物碱B. 生物碱盐C. 季铵型生物碱D. 仲胺生物碱E. 酚性生物碱185. 可作生物碱沉淀试剂的是A. 碘化铋钾B. 雷氏铵盐C. 硅钨酸D. 醋酸铅E.钼酸钠186. 对生物碱进行分离时,可利用A. 碱性差异B. 溶解性差异C. 分子大小差异D. 极性差异E. 特殊官能团差异187. 提取生物碱常用的提取方法有A. 醇提取丙酮沉淀法B. 酸水提取法C. 碱提取酸沉淀法D. 醇类溶剂提取法E. 亲脂性有机溶剂提取法188. 影响生物碱碱性强弱的因素有A. 氮原子的杂化方式B. 诱导效应C. 羟基数目D. 内酯结构E. 分子内氢键189. 亲水性生物碱通常指A. 两性生物碱B. 游离生物碱C. 季铵生物碱D. 仲胺生物碱E. 具有N→O配位键的生物碱190. 用溶剂法提取生物碱常采用的方法为A. 萃取法B. 水蒸气蒸馏法C. 分馏法D. 浸渍法E. 渗漉法191. 用亲脂性有机溶剂提取生物碱时,常用下列试剂处理药材A. 石灰水B. 氨水C. 醋酸铅D. 水E. 碳酸钙192. 用乙醇提取生物碱可提出A. 游离生物碱B. 生物碱无机酸盐C. 生物碱有机酸盐D. 季铵型生物碱E. 两性生物碱193. 硅胶薄层色谱法分离生物碱,为防拖尾可选用A. 酸性展开剂B. 碱性展开剂C. 中性展开剂D. 氨水饱和E. 醋酸饱和194. 在煎煮过程中,可与小檗碱形成难溶于水的盐或复合物的成分有A. 甘草酸B. 黄芩苷C. 大黄鞣质D. 淀粉E. 多糖195. 小檗碱的检识反应有A. 碘化铋钾试剂B. 茚三酮试剂反应C. 丙酮加成反应D. 钼酸钠试剂E. 漂白粉显色反应196. 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区别为A. 分子式的不同B. 极性的不同C. 立体结构的不同D. 碱性的不同E. 草酸盐溶解性的不同197. 用吸附柱色谱法分离生物碱常用的吸附剂为A. 纤维素B. 氧化铝C. 硅胶D. 聚酰胺E. 硅藻土198. 硅胶色谱法分离检识生物碱,使用碱性展开剂,常用的碱是A. 二乙胺B. 氨水C. 碳酸氢钠D. 碳酸钠E. 氢氧化钠199. 溶剂法分离水溶性生物碱时,常用的溶剂有A. 丙酮B. 正丁醇C. 异戊醇D. 甲醇E. 乙醇200. 用酸水提取生物碱时,可用A. 煎煮法B. 回流法C. 渗漉法D. 浸渍法E. 连续回流法201. 能溶于苛性碱水溶液的生物碱是A. 季铵类生物碱B. 仲胺类生物碱C. 酚性叔胺碱D. 酚性弱碱性生物碱E. 非酚性生物碱202. 生物碱的色谱法检识可应用于A.测定中药和中药制剂中生物碱的含量B. 检查生物碱的纯度C. 确定总生物碱中单体的含量D. 鉴定已知的生物碱E. 判断生物碱的碱性强弱203. 酸水提取法提取总生物碱时,一般用A. 0.5%~1%的盐酸或硫酸B. 煎煮法提取C. 提取液通过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柱D. 提取液通过大孔吸附树脂柱E. 提取液用氯仿进行萃取204. 多数生物碱A. 以结晶形固体、非晶形粉末或液体状态存在B. 具挥发性C.无色D. 其旋光性不受溶剂、pH等因素的影响E. 生理活性与旋光性有关205. 在植物体内,生物碱A. 不能以游离状态存在B. 多与共存的有机酸结合成生物碱盐C. 往往在植物的某种器官含量较高D. 可与无机酸成盐E. 多以酯或苷的形式存在206. 生物碱分子结构与其碱性强弱的关系正确的是A. 氮原子价电子的P电子成分比例越大,碱性越强B. 氮原子附近有吸电子基团则使碱性增强C. 氮原子处于酰胺状态则碱性极弱D. 生物碱的立体结构有利于氮原子接受质子,则其碱性性增强E. 氮原子附近取代基团不利于其共轭酸中的质子形成氢键缔合,则碱性强207. 生物碱的沉淀反应A. 一般在稀酸水溶液中进行B. 可不必处理酸水提取液C. 选用一种沉淀试剂反应呈阳性,即可判断有生物碱D. 有些沉淀试剂可用作纸色谱和薄层色谱的显色剂E. 可应用于生物碱的分离纯化208. 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分离依据是A. 特殊官能团进行分离B. 挥发性差异进行分离C. 其在水中的溶解度差异进行分离D. 其分子量大小的差异进行分离E. 碱性不同,在阳离子交换树脂上的稳定性差异进行分离209. 小檗碱A.是苄基异喹啉衍生物B.可溶于氯仿C. 可与丙酮发生加成反应生成黄色结晶D. 其有机酸盐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E. 有降压平喘作用210. 利用生物碱及其盐的溶解度差异进行分离的是A. 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B. 莨菪碱和东莨菪碱C. 小檗碱和黄连碱D. 汉防己甲素和汉防己乙素E. 麻黄碱和伪麻黄碱211. 用亲脂性有机溶剂提取总生物碱时,一般A. 先用酸水湿润药材B. 先用碱水湿润药材C. 先用石油醚脱脂D. 用氯仿、苯等溶剂提取E. 用正丁醇、乙醇等溶剂提取212. 中药苦参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A. 有内酰胺结构可被皂化B. 既能溶于水又能溶于氯仿C. 可用氯化汞沉淀反应鉴别D. 由于有酰胺结构所以碱性很弱E. 氧化苦参碱的极性大于苦参碱213. 中药麻黄中的麻黄碱和伪麻黄碱A. 属于芳烃仲胺生物碱B. 都有挥发性C. 既能溶于水又能溶于亲脂性有机溶剂D. 麻黄碱的碱性稍强于伪麻黄碱E. 麻黄碱在水中的溶解度比伪麻黄碱小214. 常用于检识生物碱的试剂是A. 碘化铋钾试剂B. 醋酸镁试剂C. 碘化汞钾试剂D. 雷氏盐试剂E. 苦味酸试剂215. 东莨菪碱具有的反应是A.碘化铋钾橙红色沉淀B. 氯化汞试剂砖红色沉淀C. Vitali反应阳性D. 氯化汞试剂白色沉淀E. 雷氏盐沉淀呈粉红色216. 小檗碱具有的反应有A. 碘化铋钾红色沉淀B. 漂白粉呈红色C. 与丙酮生成结晶D. 氯化汞试剂白色沉淀E. 雷氏盐沉淀呈粉红色217. 麻黄草中检识麻黄碱的方法有A. 氯化汞反应B. 铜络盐反应C. 雷氏盐沉淀反应D. 碘化铋钾反应E.二硫化碳碱性硫酸铜反应218. 苦参碱阳性的反应有A. Dragendoff反应(+)B. Vitali反应(+)C. 与漂白粉呈红色D. 丙酮加成反应E. 碘化汞钾反应219. 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分离可利用A. 离子交换树脂B. 凝胶柱色谱C. 水蒸气蒸馏D. 生物碱盐溶解度不同E. 硅胶柱色谱220. 分离酚性生物碱和非酚性生物碱的步骤包括A. 二者混合物的氯仿溶液用5%氢氧化钠溶液萃取B. 将碱水萃取液调偏酸性,使酚羟基游离C. 用碳酸钠碱化,再用氯仿萃取出酚性生物碱D. 将碱水萃取液调弱碱性,用氯仿萃取出酚性生物碱E. 将碱水萃取液加热,过滤,滤液酸化后再碱化,用氯仿萃取出酚性生物碱(二)名词解释 [1-5]1.生物碱2.两性生物碱3.生物碱沉淀反应4.霍夫曼降解5.Vitali反应(三)填空题 [1-12]1. 生物碱按化学结构通常分为、、、、、等六大类。
第十章 生物碱习题-学生

第十章生物碱一、填空题1.大多数叔胺碱和仲胺碱多为亲()性,一般能溶于()溶剂,尤其易溶于()溶剂。
2.具内酯或内酰胺结构的生物碱在正常情况下,在()中其内酯或内酰胺结构可开环形成()而溶于水中,继之加()可复又环合。
3.生物碱分子的碱性随p轨道在杂化轨道中的比例升高而(),即()>()>()。
4.一般来说双键和羟基的吸电诱导效应使生物碱的碱性()。
5.生物碱沉淀反应要在()或()中进行。
水溶液中如有()亦可与此类试剂产生阳性反应,故应在被检液中除掉这些成分。
6.将总生物碱溶于氯仿等亲脂性有机溶剂,以不同酸性缓冲液依pH(由高至低)依次萃取,生物碱可按碱性()先后成盐依次被萃取出来而分离,此法称为()。
7.苦参总碱中含量最多的生物碱是()。
8.汉防己的镇痛有效成分()作用最强,其化学结构属于()型生物碱。
9.生物碱在植物体中往往与()成分结合成()状态存在。
10、在生物碱的色谱检识中常选用的显色剂是(),它与生物碱斑点作用常显()色。
11、一般来讲,在有机溶剂中,()对游离生物碱的溶解度较大。
二、选择题1.生物碱碱性的表示方法多用()A.K b B.pk b C.K a D.pk a2. 生物碱不具有的特点是( )A. 分子中含N原子B. N原子多在环内C. 具有碱性D. 分子中多有苯环E. 显著而特殊的生物活性3. 在常温下呈液体的生物碱是( )A. 槟榔碱B. 麻黄碱C. 苦参碱D. 乌头碱E. 莨菪碱4. 具有升华性的生物碱是( )A. 汉防己碱B. 咖啡因C. 小檗碱D. 益母草碱E. 氧化苦参碱5.两性生物碱在水溶液中沉淀的pH 为( )A .10B .2~3C .6~7D .8~96.碱性最强的生物碱类型为( )A .酰胺生物碱B .仲胺生物碱C .季胺生物碱D .两性生物碱7.不含盐酸小檗碱的植物是( )A .延胡索B .三棵针C .黄连D .黄柏8.碘化铋钾反应生成沉淀的颜色为 ( )A .白色B .黑色C .棕色D .橘红色9.不能与生物碱沉淀试剂产生沉淀的是 ( )A .生物碱B .多糖C .多肽D .蛋白质10.分离碱性不同的混合生物碱可用( )A .简单萃取法B .酸提取碱沉淀法C .pH 梯度萃取法D .分馏法11.可分离季铵碱的生物碱沉淀试剂是 ( )A .碘化汞钾B .碘化铋钾C .硅钨酸D .雷氏铵盐12.以硅胶为吸附剂进行薄层色谱分离生物碱时,常用的处理方法是 ( )A .以碱水为展开剂B .以酸水为展开剂C .展开剂中加入少量氨水D .展开剂中加入少量酸水13.下列中药中,其主要活性成分为生物碱的是( )A. 人参B. 甘草C. 乌头D. 薄荷14.试比较下列化合物的碱性大小( )A. A>C>D>BB. A>D>C>BC. C>D>B>AD. B>A>C>D15.试比较下列化合物的碱性大小(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生物碱一、填空题1、大多数叔胺碱和仲胺碱为亲()性,一般能溶于()溶剂,尤其易溶于()溶剂。
2、具内酯或酰胺结构的生物碱在正常情况下,在()中其内酯或内酰胺结构可开环形成()两溶于水中,继之加()可复又环合。
3、生物碱分子的碱性随P轨道的杂化轨道中的比例升高而(),即()>()>()。
4、季铵碱的碱性强,是因为其羟基以()形式存在,类似()碱。
5、一般来说双键和羟基的吸电诱导效应使生物碱的碱性()。
6、莨菪碱的碱性强于东莨菪碱主要是因为东莨菪碱醚环的(),其次是因为醚环的()。
7、生物碱沉淀反应要在()或()中进行。
水溶液中如有()、()、()亦可与此类试剂产生阳性反应,故应在被检液中除掉这些成分。
8、生物碱的提取最常用的方法是以()进行()或()。
9、Hofmann降解反应的必要条件是(),其次是()。
而Von Braun反应可直接使()键断裂,不要求氮原子的β位有()。
10、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因其为(),不能与大多数生物碱沉淀试剂发生沉淀反应故常用()和()鉴别之。
11、延胡索中主要含()型和()型异喹啉类生物碱。
12、小檗碱一般以()的状态存在,但在其水溶液中加入过量碱,则部分转变为()或()。
13、阿托品为莨菪碱的()。
14、莨菪烷类生物碱都是()类,易水解,尤其在碱性溶液中更易进行。
如莨菪碱水解生成()和(),而东莨菪碱水解生成的()不稳定,立即异构化成()。
15、区别莨菪碱和东莨菪碱可用(),此时莨菪碱反应生成()沉淀,而东莨菪碱反应生成()沉淀。
16、苦参总碱中含量最多的生物碱是()。
17、汉防已的镇痛有效成分()作用最强,其化学结构属于()型生物碱。
18、马钱子中的主要生物碱是()和(),属于()衍生物。
19、乌头碱水解后生成的单酯型生物碱叫(),无酯键的醇胺型生物碱叫()。
20、红豆杉中的主要生物碱为(),化学结构为()类似物,其主要生物活性为()。
二、选择题(一)单选题(每题有5个备选答案,备选答案中只有1个最佳答案)1、生物碱碱性的表示方法多用()A、Kb B.pKbC.KaD.pKaE.pH2、碱性最强的生物碱类型为()A、酰胺生物碱B、叔胺生物碱C、仲胺生物碱D、季铵生物碱E、两性生物碱3、下列生物碱碱性最强的是()A、莨菪碱B、东莨菪碱C、山莨菪碱D、N—去甲莨菪碱E、樟柳碱4、不含盐酸小檗碱的植物是()A、延胡索B、三颗针C、黄连D、黄柏E、唐松草5、生物碱沉淀反应的条件是()A、酸性水溶液B、碱性水溶液C、中性水溶液D、盐水溶液E、酸溶液6、碘化铋钾反应生成沉淀的颜色为()A、白色B、黑色C、棕色D、橘红色E、蓝色7、分离碱性不同的混合生物碱可用()A、简单萃取法B、酸提取碱沉淀法C、pH梯度萃取法D、有机溶剂回流法E、分馏法8、吸附柱色谱法分离生物碱常用的吸附剂是()A、硅胶B、氧化铝C、聚酰胺D、活性炭E、硅藻土9、可分离委铵碱的生物碱沉淀试剂是()A、碘化汞钾B、碘化铋钾C、硅钨酸D、雷氏铵盐E、碘-碘化钾10、以硅胶为吸附剂进行薄层色谱分离生物碱时,常用的处理方法是()A、以碱水为展开剂B、以酸水为展开剂C、展开剂中加入少量氨水D、展开剂中加入少量酸水E、以CHCl3为展开剂11、在水中溶解度最小的小檗碱盐是()A、硫酸盐B、酸性硫酸盐C、磷酸盐D、盐酸盐E、枸橼酸盐12、从苦参总碱中分离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是利用二者()A、在水中溶解度不同B、在乙醇中溶解度不同C、在氯仿中溶解度不同D、在苯中溶解度不同E、在乙醚中溶解度不同(四)多选题(每题的备选答案中有2个或2个以上正确答案,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1、生物碱分子结构与其碱性强弱关系正确的是()A、氮原子价电子的p电子成分比例越大,碱性越强。
B、氮原子附近有吸电子基团则使碱性增强C、酰胺状态氮原子,则碱性极弱D、生物碱的立体结构有利于氮原子接受质子,则其碱性增强E、氮原子附近取代基团不利于其共轭酸中的质子形成氢键缔合,则碱性强2、鉴别麻黄生物碱可选用()A、Molish反应B、二硫化碳—硫酸铜反应C、Vitali反应D、漂白粉显色反应E、铜络盐反应3、小檗碱()A、是原小檗碱型异喹啉衍生物B、可溶于氯仿C、盐酸盐可与丙酮发生加成反应生成黄色结晶D、其硫酸盐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E、有降压平喘作用4、检识莨菪碱阳性的反应有()A、Kedde反应B、氯化汞沉淀反应C、Vitali反应D、三氯化锑反应E、过碘酸氧化乙酰丙酮缩合反应三、名词解释1、alkaloids-2、生物碱沉淀反应-3、Hofmann降解反应-起始物为伯、仲、叔胺,用CH3 I和Ag2O进行彻底甲基化反应,生成季铵碱;再将季铵碱加热,消除β-H,同时伴随C-N键断裂,生成三甲胺和稀的C-N 裂解反应四、问答题1、简述生物碱的溶解性规律。
2、生物碱的碱性大小与该碱共轭酸的 pKa有何关系?3、生物碱中氮原子的杂化方式有何特点?碱性大小与氮原子的杂化方式有何关系?4、简述并举例说明诱导效应对生物碱碱性大小的影响。
5、举例说明生物碱中氮原子与双键共轭对碱性的影响?6、说明碘化铋钾试剂、碘化汞钾试剂、硅钨酸试剂的组成及与生物碱反应的结果。
7、以反应式表示阳离子交换树脂提取生物碱的反应过程。
8、以亲脂性有机溶剂提取生物碱,一般药材先采用什么方法处理?有何作用?9、用pH梯度萃取法分离混合生物碱具体有哪两种方法?10、莨菪碱、山莨菪碱、东莨菪碱、樟柳碱均为莨菪烷类生物碱,请比较四者的碱性大小,并说明为什么?11、乌头中具有毒性的生物碱有哪几种?从化学成分角度说明为什么乌头炮制后毒性变小?一、填空题1、脂有机亲脂性有机2、碱水溶液羧酸盐酸3、增强sp3 sp2 sp4、负离子无机5、减小6、空间效应吸电诱导效应7、酸水酸性稀醇蛋白质多肽鞣质8、酸水浸渍渗漉9、氨原子的β位应有氢β-氢能够在反应中被消除C—N氢原子10、仲胺二硫化碳-硫酸铜反应铜络盐反应11、小檗碱原小檗碱12、季铵型生物碱醛式醇式13、外消旋体14、氨基醇的酯莨菪醇莨菪酸东莨菪醇异东莨菪醇15、氯化汞沉淀反应黄色白色16、氧化苦参碱17、汉防已甲素双苄基异喹啉18、士的宁马钱子碱吲哚类19、乌头次碱乌头原碱20、紫杉醇紫杉烷二萜抗肿瘤二、选择题(一)单选题1、D答案分析:pKa为生物碱共轭酸的酸式离解常数,目前生物碱碱性大小统一表示。
2、D3、A答案分析:其他各碱因为空间效应或诱导效应的存在,碱性均小于A。
4、A5、A6、D7、C8、B答案分析:氧化铝多具碱性,生物碱在此条件下易游离而易洗脱。
9、D10、C11、D答案分析:小檗碱盐酸盐在水中溶解度较小,为1:500。
12、E(二) 多选题1、ACD2、BE3、AC4、BC三、简答题(一)名词解释1、生物碱是指来源于生物界(主要是植物界)的一类含氮有机化合物,大多具有较复杂的环状结构,氮原子多结合在环内,且多呈碱性,并多具有显著的生理活性。
2、生物碱在酸性水或稀醇中与某些试剂生成难溶于水的复盐或络合物的反应称为生物碱沉淀反应。
3、起始物为伯、仲、叔胺,用CH3 I和Ag2O进行彻底甲基化反应,生成季铵碱;再将季铵碱加热,消除β-H,同时伴随C-N键断裂,生成三甲胺和稀的C-N裂解反应。
四、问答题1、(1)在游离生物碱中,大多数为亲脂性生物碱,一般能溶于有机溶剂,尤其易溶于亲脂性有机溶剂,特别易溶于氯仿;溶于酸水,不溶或难溶于水和碱水。
亲水性生物碱主要指季铵碱和某些含氮-氧化物的生物碱。
这些生物碱可溶于水、甲醇、乙醇,难溶于亲指性有机溶剂。
两性生物碱既可溶于酸水,也可溶于碱水溶液,但在pH8~9时溶解性最差,易产生沉淀。
具内酯或内酰胺结构的生物碱在正常情况下,其溶解性类似一般叔胺碱,但在碱水溶液中可开环形成羧酸盐而溶于水中,继之加酸复又还原。
(2)生物碱盐一般易溶于水,可溶于醇类,难溶于亲脂性有机溶剂。
生物碱在酸水中成盐溶解,调碱性后又游离析出沉淀。
2、pKa大,碱性强;pKa小,碱性弱。
3、生物碱分子中氮原子的孤电子对在有机胺分子中为不等性杂化,其碱性强弱随杂化程序的升高而增强,即ap3>sp2>sp。
4、牲碱分子中氮原子上的电子云密度受到氮原子附近供电基(如烷基)和吸电基(如务类含氧基团、芳环、双键)诱导效应的影响。
供民诱导使氮原子上电子云密度增加,碱性增强;吸电诱导侃氮原子上电子去密度减小,碱性降低。
如麻黄碱的碱性(pKa9.58)强于去甲麻黄碱(pKa9.00),即是由于麻黄碱氮原子上的甲基供电诱导的结果;而二者的碱性弱于苯异丙胺(pKa9.80),则是因前两者氨基碳原子的邻位碳上羟基吸电诱导的结果。
5、生物碱分子中氮原子的孤电子对与π-电子基团共轭时一般使生物碱的碱性减弱。
如酰胺的碱性弱,即有共轭效应的影响。
6、碘化铋钾(Dragendorff)试剂组成为KbiI4,与生物碱反应生成橘红色至黄色无定形沉淀(B*HbiI4)。
碘化汞钾(Mayer)试剂组成为K2HgI4,与生物碱反应生成类白色沉淀[B*H·HgI2或(B·H)2HgI4]。
硅钨酸(Bertrad)试剂组成为SiO2·12WO3·nH2O,与生物碱反应生成类白色或淡黄色沉淀。
7、酸水提取:BH+Cl→BH++Cl-交换:R-H++BH→R-BH++H+氨水碱化:R-BH++NH3·H2O→R-NH4++B+H2O8、一般要将药材用少量碱水湿润后提取,以便使生物碱游离,也可增加溶剂对植物细胞的穿透力。
9、一种是将总生物碱溶于氯仿等亲脂性有机溶剂,以不同酸性缓冲液依pH由高至低依次萃取,生物碱可按碱性由强至弱先后成盐依次被萃取出而分离,分别碱化后以有机溶剂萃取即可。
另一种是将总生物碱溶于酸水,逐步加碱使pH值由低至高,每调节一次pH值,即用氯仿等有机溶剂萃取,则各单体生物碱依碱性由弱至强先后成盐依次被萃取出而分离。
10、茛菪碱>山茛菪碱>东茛菪碱≈樟柳碱。
这几种生物碱由于氮原子周围化学环境、立体效应等因素不同,使得它们的碱性强弱有效大差异。
东茛菪碱和樟柳碱由于6、7位氧环立体效应和诱导效应的影响,碱性较弱;茛菪碱无立体效应障碍,碱性较强;册茛菪碱分子中6位羟基的立体效应影响较东茛菪碱小,故其碱性介于茛菪碱和东茛菪碱之间。
11、乌头中具有毒性的生物碱主要有乌头碱、次乌头碱、美沙乌头碱等双酯型生物碱。
若将双酯型生物碱在碱水中加热,或将乌头直接浸泡于水中加热,或不加热在水中长时间浸泡,都可水解酯基,生成单酯型生物碱或无酯键的醇胺型生物碱,则无毒性。
如乌头碱水解后生成的单酯型生物碱为乌头次碱,无酯键的醇胺型生物碱为乌头原碱。
单酯型生物碱的毒性小于双酯型生物碱,而醇胺型生物碱几乎无毒性,但它们均不减低原双酯型生物碱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