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活性剂润湿作用
表面活性剂润湿作用
固体表面上的原子或分子的价键力是未饱和的,与内部原子或分子比较有多余的能量。
所以,固体表面与液体接触时,其表面能往往会减小。
通常,暴露在空气中的固体表面积总是吸附气体的,当它与液体接触时,气体如被推斥而离开表面,则固体与液体直接接触,这种现象称为润湿。
一、润湿过程在清洁的玻璃板上滴一滴水,水在玻璃表面上立即铺展开来;而在石蜡上滴一滴水,水则不能铺展而保持滴状,如图1所示。
从水面与固体面的接触点沿水面引切线,切线与固体面之间的夹角θ称为接触角。
水与玻璃的接触角接近于零,而与石蜡的接触角约为1100。
接触角小的固体易为液体润湿,反之,接触角大的固体则不易被液体润湿。
因此,接触角的大小可作为润湿的直观尺度。
又如,在玻璃板上滴一滴酒精,酒精滴也会在玻璃板上铺展开来,其接触角为零,铺展情形与水的情况没有什么差异。
当固体物质不是玻璃时,其润湿情况有显著不同。
因此,在研究润湿时,接触角是一个重要判据。
为对润湿尺度给以更严格的规定,下面讨论润湿过程。
图1.接触角润湿即固体表面吸附的气体为液体所取代的现象,这就是说发生润湿时,固一气界面消失,形成新的固-液界面。
在这种过程中能量(自由能)必发生变化,自由能变量的大小可作为润湿作用的尺度。
固一气界面消失,新的固-液界面产生有多种方式,所以润湿的类型也相应有多种。
图2为三种类型润湿。
图2(a)为铺展润湿,水、酒精等在玻璃表面上铺展即为这种铺展润湿。
发生这种润湿时能量变化由式一决定:(式一)式中y s——固体的表面张力;Y L——液体的表面张力;Y SL——固体和液体的界面张力;W S——铺展功,亦称做铺展系数。
W S的物理意义从图可以清楚地看出:在固体表面上铺展的液体膜,在逆过程中减少单位面积所需的能量。
经过这种过程后,固体产生lcm2的新表面,同时消失1cm2液体表面和lcm2固-液界面,所以从式一由表面张力和界面张力立即算出W s。
在发生这种润湿的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和W s相等,W s≥0时发生润湿。
表面活性剂功能与应用——润湿作用
第三章表面活性剂功能与应用一一润湿作用一、润湿功能例子:水润湿玻璃,加入表面活性剂润湿容易;水滴在石蜡上,石蜡几乎不被润湿,加入少量表面活性剂石蜡就容易被润湿了;较厚的毛毡或棉絮放入水中,很难渗透,加入一些表面活性剂就容易浸透了。
表面活性剂具有渗透作用或润湿作用所谓润湿是指一种流体被另一种流体从固体表面或固液界面所取代的过程。
润湿过程往往涉及三相,其中至少两相为流体。
1. 润湿过程润湿作用是一个过程。
润湿过程主要分为三类:沾湿、浸湿和铺展。
产生的条件不同。
其能否进行和进行的程度可根据此过程热力学函数变化判断。
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可方便使用润湿过程体系自由能变化表征。
(1)沾湿主要指液-气界面和固-气界面上的气体被液体取代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消失的固-气界面的大小与其后形成的固-液界面的大小是相等的。
如喷洒农药,农药附着于植物的枝叶上。
沾湿附着发生条件:△ G= Y SL- Y SG丫LG V 0 W A= Y SG- Y SL+ Y LG> 0 (沾湿)式中:Y SG Y SL和Y LG分别为气-固、液-固和气-液界面的表面张力(2)浸湿浸湿是指固体浸入液体的过程,原有的固气界面空气被固液取代。
如洗衣时衣物泡在水中;织物染色前先用水浸泡过程浸湿发生条件:△ G = Y SL- Y SG< 0W i = Y SG- Y SL》0 (W:浸湿功)(3)铺展液体取代固体表面上的气体,固-气界面被固-液界面取代的同时液体表面能够扩展的现象。
铺展发生条件为:△ G= Y SL+Y LG-Y SG< 0S= Y S(- Y SL- Y LG》0 (S:铺展功)一般,若液体能够在固体表面铺展,则沾湿和浸湿现象必然能够发生。
从润湿方程可以看出:固体自由能Y SG越大,液体表面张力Y LG越低,对润湿越有利。
2. 接触角和润湿方程(杨氏方程)接触角:固、液、气三相交界处自固-液界面经过液体内部到气液界面处的夹角。
表面活性剂的润湿
因此,在溶液浓度较稀时,-SO4—基在链端的 比在链中间的化合物其表血张力较低;而在浓 度较高时,-SO4—基在链中间的化合物(15-8) 降低表面张力的有效值则较强,显示出较好的 润湿性能。
(2)非离子聚氧乙烯类表面活性剂的EO数:
R一般以C7-C12的润湿性最好,C12以上润湿性 下降。以C8及C9为例,EO数变化时,润湿性 不断变化、EO=10~12时,润湿性最好;EO >12时,润湿性急剧下降;EO数较低时,润 湿性也差。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中主要是壬基苯酚和辛基 苯酚的环氧乙烯加成物和低碳脂肪醇和低聚氧 乙烯加成物如渗透剂JFC。
6.2强碱性溶液的润湿剂 强碱性溶液的润湿剂
丝光与煮练要求碱液能均匀而且很快地润湿织物, 有些润湿剂是不溶解的。
煮练
棉纤维生长时,有天然杂质(果胶质、蜡状物质、 含氮物质等)一起伴生。棉织物经退浆后,大部分 浆料及部分天然杂质已被去除,但还有少量的浆料 以及大部分天然杂质还残留在织物上。这些杂质的 存在,使绵织布的布面较黄,渗透性差。同时,由 于有棉籽壳的存在,大大影响了棉布的外观质量。 故需要将织物在高温的浓碱液中进行较长时间的煮 练,以去除残留杂质。煮练是利用烧碱和其他煮练 助剂与果胶质、蜡状物质、含氮物质、棉籽壳发生 化学降解反应或乳化作用、膨化作用等,经水洗后 使杂质从织物上退除。
6.润湿剂的选用 润湿剂的选用
在印染加工过程中,要迅速得到润湿效果,润 湿剂必须能迅速的吸附到界面上去。实际上, 具有最大表(界)面活性的物质,并不都是最好 的润湿剂。 而能促使最快吸附到界面而润湿的表面活性剂 才是最好的润湿剂。
6.1弱酸和弱碱性溶液的润湿剂 弱酸和弱碱性溶液的润湿剂
润试剂在弱酸性和弱碱性以及中性溶液的应用 最为普遍,在染整工业中如退浆、漂白、染色、 树脂整理、织布行业的上浆、上油等。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中可作为润湿剂和渗透剂用 的如渗透剂T(琥珀酸双异辛酯磺酸钠)、十二 烷基硫酸酯钠盐、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丁基萘 磺酸钠(Nakal BX)、太古油(磺化油AH油酸丁 酯硫酸酯钠盐)等,其中以渗透剂T为最佳。
表面活性剂的七大作用
表面活性剂的七大作用(总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表面活性剂的七大作用!1润湿作用要求:HLB:7-9所谓润湿即固体表面吸附的气体为液体所取代的现象, 能增强这一取代能力的物质称为润湿剂。
润湿一般分为三类∋接触润湿一沾湿( 浸入润湿一浸湿( 铺展润湿一铺展。
其中铺展是润湿的最高标准, 常以铺展系数) 作为体系之间润湿性能的指标。
此外, 接触角大小也是润湿好坏的判据使用表面活性剂可以控制液、固之间的润湿程度。
农药行业中在粒剂及供喷粉用的粉剂中,有的也含有一定量的表面活性剂,其目的是为了提高药剂在受药表面的附着性和沉积量,提高有效成分在有水分条件下的释放速度和扩展面积,提高防病、治病效果。
在化妆品行业中,做为乳化剂是乳霜、乳液、洁面、卸妆等护肤产品中不可或缺的成分。
2胶束与增溶作用要求:C>CMC ( HLB13~18)表面活性剂分子缔合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
当其浓度高于CMC值时,表面活性剂的排列成球状、棒状、束状、层状/板状等结构。
增溶体系为热力学平衡体系;CMC越低、缔合数越大,增溶量(MAC)就越高;温度对增溶的影响:温度影响胶束的形成,影响增溶质的溶解,影响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随温度增加而急剧增大这一温度称为Krafft点, Krafft点越高,其临界胶束浓度越小。
对于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溶解度急剧下降并析出,溶液出现混浊,这一现象称为起昙,此温度称为昙点。
在聚氧乙烯链相同时,碳氢链越长,浊点越低;在碳氢链相同时,聚氧乙烯链越长则浊点越高。
非极性有机物如苯在水中溶解度很小, 加入油酸钠等表面活性剂后, 苯在水中的溶解度大大增加, 这称为增溶作用。
增溶作用与普通的溶解概念是不同的, 增溶的苯不是均匀分散在水中, 而是分散在油酸根分子形成的胶束中。
经X射线衍射证实, 增溶后各种胶束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大, 而整个溶液的的依数性变化不大。
表面活性剂的润湿作用
表面活性剂的润湿作用作者:xhh指导教师:作者单位:学科专业:2010年11月摘要表面活性剂是指在溶剂中加入很少量即能显著降低溶剂表面张力,改变体系界面状态的物质。
表面活性剂可以产生润湿或反润湿,乳化或破乳,分散或凝集,起泡或消泡,增溶等一系列作用。
素有"工业味精"之美称,广泛应用于洗涤剂、纺织、皮革、造纸、塑料、橡胶、农药、冶金、矿业、医药、建筑、化妆品等工业。
它是精细化工最重要的产品之一。
表面活性剂能够显著降低体系的表面或表面张力,当浓度超过临界胶束浓度时,在溶液内部形成胶束,从而产生日常生活中的多种作用,其中破乳与乳化作用就是其各种重要作用之一。
表面活性剂的发展十分迅速,其应用领域很广,如食品、制药、纺织、金属加工、石油、建筑等行业。
关键字:表面活性剂、润湿功能、作用原理、影响因素、应用实例目录前言 (4)一、润湿过程 (4)二、表面活性剂的润湿作用 (5)1.在固体表面发生定向吸附 (5)2.提高液体的润湿能力 (5)三、润湿剂 (6)四、表面活性剂在润湿方面的应用 (6)1.矿物的泡沫浮选 (6)(1)定义 (6)(2)浮选法原理 (6)(3)浮选过程 (7)2.金属的防锈与缓蚀 (8)3.织物的防水防油处理 (8)(1)防水处理 (8)(2)防油处理 (8)参考文献: (10)前言润湿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种现象,最为普通的润湿是固体表面的气体被液体所取代,或是固-液界面上的一种液体被另一种液体取代。
例如:洗涤.印染.润滑.农药喷洒等;还有一些场合往往不希望润湿发生,例如:防水.防油.防锈等。
润湿:是指一种流体被另一种流体从固体表面或固-液界面所取代的过程。
即润湿过程往往涉及三相,其中至少两相为流体。
润湿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常见的润湿过程是固体表面的气体被液体取代,或是固-液界面上的一种液体被另一种液体所取代。
例如洗涤、印染、润滑、原油开采等润湿是前提。
但有些场合又要防止润湿,如防水、防油等。
表面活性剂HLB值、溶解性、润湿等知识详解
表面活性剂HLB值、溶解性、润湿等知识详解1.表面活性剂的HLB值与应用关系表面活性剂分子是同时具有亲水基和亲油基的两亲分子,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的亲水基和亲油基是不同的,其亲水亲油性便不同。
表面活性剂的亲水性可以用亲水亲油平衡值(hydrophile and lipophile balance ,values,HLB)来衡量,HLB值是表示表面活性剂亲水性大小的相对数值,HLB值越大,则亲水性越强;HLB值越小,则亲水性越弱,亲油性越强。
表面活性剂的HLB值直接影响到它的性质和应用。
在应用时,根据不同的应用领域、应用对象选择具有不同HLB值的表面活性剂。
例如,在乳化和去污方面,按照油或污的极性、温度的不同选择合适HLB值的表面活性剂。
表1-2列出了具有不同HLB值表面活性剂的适用场合。
表1-2 表面活性剂的HLB值与应用关系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HLB值可能不同,根据应用的需要,可以通过改变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得到不同HLB值的产品。
对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可以通过亲油基碳数的增减或亲水基的种类的变化来调节HLB 值;对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则可以采取一定亲油基上连接的环氧乙烷链长或经基数目的增减来细微地调节HLB值。
表面活性剂的HLB值可以由计算得到,也可以测定得出。
常见的表面活性剂的HLB值可以从有关手册或著作中查得。
2.表面活性剂溶解性与温度的关系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低温时在水中的溶解度一般较小。
如果增加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的浓度,达到饱和状态,表面活性剂便会从水中析出。
但是,如果加热水溶液,溶解度将会增大,当达到一定的温度时,表面活性剂在水中的溶解度会突然增大。
这个使表面活性剂在水中的溶解度突然增大的温度点叫克拉夫特点(Krafft point),也称为临界溶解温度。
这个温度相当于水和固体表面活性剂的溶点,故临界溶解温度为各种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特征常数,并随烃链的增长而增加。
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特别是聚乙二醇型)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正好相反,在低温时易与水混溶,将其溶液加热,达到某一温度时,表面活性剂会析出、分层,透明的溶液会突然变浑浊,这一析出、分层并发生浑浊的温度点叫该表面活性剂的浊点(cloud point)。
第四章_表面活性剂的润湿功能
(3)铺展:以固液界面取代固气界面同时,液体表面 扩展的过程。
铺展系数S = γsg -(γlg + γsl) = -∆G ≥ 0 时液体可以在固体表 面上自动展开,连续地从固体表面上取代气体。
又可写成:S = Wi-γlg ,则: 若要铺展系数大于0,则Wi必须大于γlg。
γlg是液体表面张力,表征液体收缩表面的能力。与之 相应,Wi则体现了固体与液体间粘附的能力。因此,又称 之为黏附张力。用符号A表示。
(1)沾湿:液体与固体由不接触到接触,变液气界面和固 气界面为固液界面的过程
Wa = γlg +γsg – γsl = -∆G Wa: 粘附功 > 0 自发
(2)浸湿:固体浸入液体的过程。(洗衣时泡衣服)固气 界面为固液界面替代, 液体表面并无变化。
-∆G = γsg - γsl = Wi
Wi: 浸润功 >0 是浸湿过程能否自动进行的依据
(2)对比三者发生的条件
沾湿: Wa = γlg +γsg - γsl≥ 0 浸湿: γsg - γsl ≥ 0 铺展: S = γsg -(γlg + γsl) ≥ 0 (3)固气和固液界面能对体系的三种润湿作用的贡献是一致的。
2 接触角与润湿方程
将液体滴于固体表面 上,液体或铺展或覆 盖于表面,或形成一 液滴停于其上,此时 在三相交界处,自固 液界面经液体内部到 气液界面的夹角就叫 做接触角。
因此当表面层的基团相同时不管基体是否相同其高能表面的自憎现象虽然许多液体可在高能表面上铺展如煤油等碳氢化合物可在干净的玻璃钢上铺展但也有一些低表面张力的液体不能在高能表面上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这些有机液体的分子在高能表面上吸附并形成定向排列的吸附膜被吸附的两亲分子以极性基朝向固体表面而非极性基朝外排列从而使高能表面的组成和结构发生变化
润湿剂的作用原理
润湿剂的作用原理
润湿剂的作用原理
润湿剂是一种添加剂,可以改善或改变物质的性质,使之更易于处理。
润湿剂也称为型润湿剂、界面活性剂或表面活性剂,可以显著地改善
液体般物质的流变性,改变表面张力,促进润湿能力,并降低粘结能力。
因此,润湿剂被广泛应用于工业、消费者产品和医学领域。
润湿剂的作用原理主要是引起液体分子表面的变化,使其形成一层表
面被表面活性剂覆盖的屏障,以改善液体的润湿性能。
这一屏障由一
系列氧化物或有机分子组成,构成了液体表面的一层保护膜,使其具
有优良的润湿性能。
表面活性剂分子上具有相同性质的两端,这种结
构可以使润湿剂与液体有效结合,形成完整的润湿层。
润湿剂不仅可以“包裹”液体分子表面,还能形成表面活性能量梯度,从而改变液体表面的作用环境。
这样,润湿剂就可以在表面微结构层
上形成润湿能力,从而改变液体的表面张力和表面内部的润湿性。
这
就是润湿剂的基本原理。
此外,润湿剂也可以用来减少液体分子表面的能量变化,从而降低液
体的粘结性、湿润性、流变性等物理性质。
在处理液体的过程中,润
湿剂的应用可以显著地改善液体的流动性,改善液体表面的润湿性、
润湿度和表面内部结构,减少液体分子表面的能量变化,使液体更容
易处理。
从上述,我们可以看出,润湿剂的作用原理在液体处理技术中发挥了
很大的作用,可以显著地改善液体的润湿性能和流变性,使液体更易于处理。
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原理和应用
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原理和应用
表面活性:因溶质在表面发生吸附(正吸附)而使溶液表面张力降低的性质被称为表面活性。
表面活性剂的用途极广,主要有5个方面。
1、润湿作用
表面活性剂可以降低液体表面张力,改变接触角的大小,从而达到所需的目的。
2、起泡作用
“泡”就是由液体薄膜包围着的气体。
有表面活性剂和水可以形成一定强度的薄膜,包围着空气而形成泡沫,用于浮游选矿,泡沫灭火和洗涤去污等,这种活性剂称为起泡剂。
也有时要使用消泡剂,在制糖、制中药过程中泡沫太多,要加入适当的表面活性剂降低薄膜强度,消除气泡,防止事故。
3、增溶作用
非极性有机物如苯在水中溶解度很小,加入油酸钠等表面活性剂后,苯在水中的溶解度大大增加,这称为增溶作用。
增溶作用与普通的溶解概念是不同的,增溶的苯不是均匀分散在水中,而是分散在油酸根分子形成的胶束中。
经X射线衍射证实,增容后各种胶束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大,而整个溶液的依赖性变化不大。
4、乳化作用
一种或者几种液体以大于10-7m直径的液体分散在另一不相混溶的液体之中形成的粗分散体系称为乳状液。
要使它稳定存在,必须加乳化剂。
根据乳化剂结构的不同可以形成以水为连续相的水包油乳状液(o/w),或以为连续相的油包水乳状液(w/o)。
有时为了破坏乳状液需加入另一种表面活性剂,称为破乳剂。
将乳状液中的分散相和分散介质分开。
例如原油中需要加入破乳剂将油和水分开。
5、洗涤作用
洗涤剂中通常要加入多种辅助成分,增加对被清洗物体的润湿作用,又要有起泡,增白,占领清洁表面不被再次污染等功能。
表面活性剂的润湿性能
表面活性剂的润湿性能一、润湿功能例子:水润湿玻璃,加入表面活性剂润湿容易;水滴在石蜡上,石蜡几乎不被润湿,加入少量表面活性剂石蜡就容易被润湿了;较厚的毛毡或棉絮放入水中,很难渗透,加入一些表面活性剂就容易浸透了。
表面活性剂具有渗透作用或润湿作用所谓润湿是指一种流体被另一种流体从固体表面或固液界面所取代的过程。
润湿过程往往涉及三相,其中至少两相为流体。
1.润湿过程润湿作用是一个过程。
润湿过程主要分为三类:沾湿、浸湿和铺展。
产生的条件不同。
其能否进行和进行的程度可根据此过程热力学函数变化判断。
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可方便使用润湿过程体系自由能变化表征。
(1)沾湿主要指液-气界面和固-气界面上的气体被液体取代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消失的固-气界面的大小与其后形成的固-液界面的大小是相等的。
如喷洒农药,农药附着于植物的枝叶上。
沾湿附着发生条件:△G A=γSL-γSG-γLG<0W A=γSG-γSL+γLG≥0 (沾湿)式中:γSG、γSL和γLG分别为气-固、液-固和气-液界面的表面张力(2)浸湿浸湿是指固体浸入液体的过程,原有的固气界面空气被固液取代。
如洗衣时衣物泡在水中;织物染色前先用水浸泡过程浸湿发生条件:△G i=γSL-γSG≤0W i=γSG-γSL≥0 (W i:浸湿功)(3)铺展液体取代固体表面上的气体,固-气界面被固-液界面取代的同时液体表面能够扩展的现象。
铺展发生条件为:△G S=γSL+γLG-γSG≤0S=γSG-γSL-γLG≥0 (S:铺展功)一般,若液体能够在固体表面铺展,则沾湿和浸湿现象必然能够发生。
从润湿方程可以看出:固体自由能γSG越大,液体表面张力γLG越低,对润湿越有利。
2.接触角和润湿方程(杨氏方程)接触角:固、液、气三相交界处自固-液界面经过液体内部到气液界面处的夹角。
接触角与固-液,固-气和液-气表面张力的关系可表示为:γSG-γSL=γLG COSθ杨氏方程COSθ=(γSG-γSL)/γLG加入表面活性剂,γLG↓γSL↓ COSθ↑θ↓θ>90°不润湿θ<90°润湿θ越小润湿越好θ=0°或不存在→铺展将杨氏方程代入W A W i SW A =γLG (1+ COS θ)≥0 θ≤180° W i =γLG COS θ ≥0 θ≤90° S =γLG ( COS θ-1) ≥0 θ≤0° 纤维特性=γSL +γLG COS θ θ前进接触角 由于液体表面曲率,液体在毛细管中提升力大小为2πr γLG COS θ。
十二烷基硫酸钠作为润湿剂
十二烷基硫酸钠作为润湿剂
十二烷基硫酸钠是一种常见的表面活性剂,也被广泛用作润湿剂。
润湿剂的作用是降低液体的表面张力,使其能够更容易地渗透到固体表面上。
在清洁剂、洗涤剂和个人护理产品中,十二烷基硫酸钠通常被用作润湿剂,因为它能够有效地降低水的表面张力,使其更容易渗透到需要清洁或处理的表面上。
此外,十二烷基硫酸钠还具有乳化和分散功能,可以帮助将油脂和污垢分散在水中,从而更容易清洁。
它还可以增加清洁剂和洗涤剂的起泡性能,提高清洁效果。
因此,在洗涤剂和清洁剂中,常常会使用十二烷基硫酸钠作为润湿剂来提高产品的清洁性能。
此外,十二烷基硫酸钠还具有抗静电和抗沉淀的作用,可以帮助防止静电产生和沉淀物的形成,从而保持清洁剂和洗涤剂的稳定性。
它还可以改善产品的贮存性能,延长产品的保质期。
总的来说,十二烷基硫酸钠作为润湿剂在清洁剂、洗涤剂和个人护理产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提高产品的清洁性能、稳定性和贮存性能。
同时,使用时需要注意控制剂量,避免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简述表面活性剂的几个重要作用
简述表面活性剂的几个重要作用
1.乳化性,即乳化。
水和油混合很快会分层。
相反,如果加入表面
活性剂,略加搅拌就会持续形成乳浊液。
这就是表面活性剂所谓的乳化作用了。
2.润湿渗透性,即润湿。
譬如打完蜡的皮包,若没有表面活性剂,
很快就会变得干涩暗淡。
正是因为表面活性剂能充分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子,皮包才会显得润滑光泽。
3.溶解性,即溶解。
这一点类似乳化,主要是针对油类物质。
油类
物质中表面活性剂增加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很好地在溶解在水中。
4.分散性,即分散。
日常产生的各种污渍很容易聚集,在表面活性
剂的作用下,能将它们均匀分散为更为细小的微粒,悬浮在水上。
5.起泡性,即泡沫。
特别是低分子表面活性剂,它的定向吸附特性
能极大地降低气液两相间的张力,使气泡溢出液体,形成泡沫。
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原理
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原理表面活性剂是一类具有特殊化学结构的化合物,它们在水和油之间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中同时含有亲水性和疏水性基团,这使得它们能够在水和油的界面上降低表面张力,从而实现乳化、分散、润湿、起泡等作用。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原理。
首先,表面活性剂在乳化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当表面活性剂加入到水和油的混合物中时,它的分子会在水相和油相的界面上形成一个薄膜,这个薄膜能够有效地降低水和油之间的界面张力,使得两者能够均匀地混合在一起,形成乳状液。
这种乳化作用在食品加工、化妆品生产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次,表面活性剂还能够起到分散作用。
在液体中加入适量的表面活性剂后,它的分子会将固体颗粒包裹在其中,形成胶体颗粒。
这些胶体颗粒能够均匀地分散在液体中,避免固体颗粒的沉淀和团聚,从而保持液体的稳定性。
这种分散作用在油墨、涂料、颜料等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此外,表面活性剂还能够起到润湿作用。
当液体接触到固体表面时,如果表面张力较大,液体会呈现出珠状,无法完全覆盖固体表面。
而加入适量的表面活性剂后,它能够降低液体与固体表面之间的界面张力,使得液体能够完全覆盖固体表面,实现润湿。
这种润湿作用在农业、油田开发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最后,表面活性剂还能够起泡。
表面活性剂的分子在水中形成的薄膜能够降低水的表面张力,使得水能够形成稳定的泡沫。
这种起泡作用在洗涤剂、洗发水、泡沫塑料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综上所述,表面活性剂在乳化、分散、润湿、起泡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的作用原理主要是通过降低界面张力,使得不同相的物质能够均匀地混合在一起,或者使得液体能够完全覆盖固体表面,从而实现各种特定的功能。
这些特性使得表面活性剂在化工、日化、食品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炔二醇润湿剂原理
炔二醇润湿剂原理
炔二醇润湿剂是一种表面活性剂,主要用于改善润湿性能,增强液体在固体表面的接触角减小,使液体更容易在固体表面展开。
炔二醇润湿剂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降低表面张力:炔二醇润湿剂可以降低液体的表面张力,使液体在固体表面形成较平坦的薄膜,减小液滴的接触角,从而增强润湿性能。
2. 提高液体在固体表面的扩展性:炔二醇润湿剂可以改善液体在固体表面扩展的能力,使液体更容易在固体表面展开,形成较大的接触面积。
3. 增加液体与固体的相互作用力:炔二醇润湿剂能够促进液体与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如静电力、吸附力等,使液体更紧密地与固体接触,提高润湿性能。
总的来说,炔二醇润湿剂通过调整液体的表面性质和改善液体与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改善液体在固体表面的润湿性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式七)
式中πL——因固体表面吸附液体蒸气而导致γS降低的值。
在前面的讨论中忽略了πL值。正确的计算应将它考虑进去。当液体和固体仅以色散力相互作用时,式八成立:
(式八)
将式八代入式七,可消去γS:
(式九)
将此式加以改写:
(式十)
按式十的计算值和实测值是相符的。式中πL。在大多数情况下可认为是零。当不能忽略时,可取近似值,即烃在水面上的铺展能和在固体上铺展能的差值。当固体仅以色散
(式一)
式中ys——固体的表面张力;
YL——液体的表面张力;
YSL——固体和液体的界面张力;
WS——铺展功,亦称做铺展系数。
WS的物理意义从图可以清楚地看出:在固体表面上铺展的液体膜,在逆过程中减少单位面积所需的能量。经过这种过程后,固体产生lcm2的新表面,同时消失1cm2液体表面和lcm2固-液界面,所以从式一由表面张力和界面张力立即算出Ws。在发生这种润湿的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和Ws相等,Ws≥0时发生润湿。
在研究润湿时,首先需要确定所发生的过程是哪种润湿,然后测定γL和θ,即可算出能量变化。γL值可采用表面张力测定法测出,θ的测定是在固体的表面滴一滴液体,然后用适当的光学放大,在投影屏上进行测量。
上面对发生润湿时引起能量变化做了讨论。自由能包括固体表面上液体分子定向吸附产生的吸附热的热量变化和熵变化。一些场合固体粉末浸于液体中,可以测定润湿产生的热量。这种热称为浸湿热或润湿热,其大小等于浸湿时热量的变化。浸湿能A的变化与润湿热Qi之间在热力学上有如下的关系式:
力与液体相互作用时,πL小于铺展能,显然当铺展能为零时,πL亦为零。
当忽略式十中右方最后一项时,测出各种液体在给定固体表面上的接触角,即可按忽略式算出固体的γdS值。图5为几种液体在不同固体表面上的接触角余弦与液体 的关系曲线,它们均为直线,其斜率为 从而可求出色散力对固体表面张力的贡献碟。从图可看出,全部直线皆通过C0Sθ=-l点。测出一种液体在固体上的接触角,即可得知其他液体在固体上的接触角。
图1.接触角
润湿即固体表面吸附的气体为液体所取代的现象,这就是说发生润湿时,固一气界面消失,形成新的固-液界面。在这种过程中能量(自由能)必发生变化,自由能变量的大小可作为润湿作用的尺度。固一气界面消失,新的固-液界面产生有多种方式,所以润湿的类型也相应有多种。图2为三种类型润湿。图2(a)为铺展润湿,水、酒精等在玻璃表面上铺展即为这种铺展润湿。发生这种润湿时能量变化由式一决定:
(式六)
润湿热是液体分子和固体表面相互作用产生的,测得此值即可推论固体表面的状态,也可给出固体粉末在液体中分散情况的信息。如果固体与液体无亲和性,它在液体中则不能分散,此时两者相互作用弱,而润湿热也小。图3为几种液体对固体粉末的润湿热与液体分子偶极矩的关系。润湿热是液体分子的偶极子与固体表面静电场相互作用产生的热。图中直线的斜率表示固体表面静电场的场强,即固体表面的极性。因此可以断定,二氧化钛的表面极性较大,而石墨化炭黑的表面是非极性的。具有极性表面的固体粉末易分散于极性大的液体内,而非极性表面的固体粉末易分散于非极性液体内。即固体粉末易分散于被其润湿的液体中,反之,固体粉末不分散于不为其润湿的液体中。良好分散的固体粉末在液体内发生沉积时,粉末粒子密集,,沉淀体积小;分散不好的固体粉末在液体内沉积时,发生杂乱无章凝聚,凝聚体内有空隙,沉淀体积大。所以沉淀体积可作为分散好坏的判据。
将上面的讨论用于润湿热上,可估量色散力和其他分子间力对润湿热的贡献。浸湿自由能的变化可由式 求出,当固体和液体的相互作用仅为色散力作用时,可采用式八:
将上式代人润湿热Qi的关系式六,得到:
(式十一)
目前还没有关于rdS随温度变化的数据,但根据热膨胀推断,它是很小的,此项对润湿热的贡献在2%以下。对石墨化炭黑来说,γdS为lO8mJ/m2,用此值代入式十一,计算出25℃时液体的润湿热,将结果列于表2,表中也列出了实测值,两者数值相当吻合。这表明,此润湿过程主要是由液体和固体之间的色散力相互作用引起的。显然这与石墨化炭黑表面是非极性的事实一致的。
图5.固体表面上几种液体的接触角
表2.润湿热的计算值和实验值的比较
进一步可推断和计算色散力和其他分子间力对吸附热的贡献。
图4.各种液体对聚乙烯表面的润湿
表1.固体的临界表面张力
三、润湿的分子理论
在液体和固体的界面上,液体面上的单分子层一方面受液体内部分子的吸引,另一方面受固体表面分子的吸引。饱和烃液体与固体间的相互吸引仅仅是色散力的作用,在这种引力作用下使张力减小 这里γdL和γdS分别为色散力对液体和固体表面张力的贡献。固体由于其晶格上的缺陷和力学上的应变,对其表面张力下定是困难的,而γdS则是由相接触分子在色散力作用下引起的,其物理意义和量是非常明确的。
图3.润湿热Qi与液体分子偶极矩Pi的关系
二、固体的临界表面张力
如上所述,根据接触角可判断液体对固体润湿程度。烃和高分子固体的表面张力比较小,滴纯液体于其平滑的表面上,测定液滴的接触角,小心操作重复性会很好。图4绘出了几种液体的表面张力与它们跟聚乙烯表面接触时形成接触角的余弦之间的关系。
各测定点几乎在一条直线上,对直线外推至COSθ=1,即θ=0的表面张力值为3lmN/m。此值称为聚乙烯的临界表面张力,以γc表示。其物理意义是,具有小于此表面张力值的液体均能在聚乙烯表面上铺展开来,表面张力大于此值的液体则不能铺展。故γc是固体表面特有的值。表1列出了几种固体的临界表面张力γc。由表可看出,聚四氟乙烯胶不易为液体润湿,而聚苯乙烯和聚酰胺较易为液体润湿。
(式四)
式四称为杨氏(Young)公式。利用杨氏公式可将式一、式二、式三写成如下的形式:
(式五)
式中A=γs—γSL。
由上式可看出,发出润湿时,三种润湿的能量变化不相同,所以自发条件也不相同。润湿时的能量变化Ws、Wī和Wa必须为正值:
铺展润湿Ws≥O,即θ=00
浸湿Wj≥0,即θ≤900
沾湿Wa≥0,即θ≤l800
表面活性剂润湿作用
【内容】
固体表面上的原子或分子的价键力是未饱和的,与内部原子或分子比较有多余的能量。所以,固体表面与液体接触时,其表面能往往会减小。通常,暴露在空气中的固体表面积总是吸附气体的,当它与液体接触时,气体如被推斥而离开表面,则固体与液体直接接触,这种现象称为润湿。
一、润湿过程
在清洁的玻璃板上滴一滴水,水在玻璃表面上立即铺展开来;而在石蜡上滴一滴水,水则不能铺展而保持滴状,如图1所示。从水面与固体面的接触点沿水面引切线,切线与固体面之间的夹角θ称为接触角。水与玻璃的接触角接近于零,而与石蜡的接触角约为1100。接触角小的固体易为液体润湿,反之,接触角大的固体则不易被液体润湿。因此,接触角的大小可作为润湿的直观尺度。又如,在玻璃板上滴一滴酒精,酒精滴也会在玻璃板上铺展开来,其接触角为零,铺展情形与水的情况没有什么差异。当固体物质不是玻璃时,其润湿情况有显著不同。因此,在研究润湿时,接触角是一个重要判据。为对润湿尺度给以更严格的规定,下面讨论润湿过程。
图2(b)为浸入润湿(浸湿)。将纸、布浸于水中,水即附着于其表面和渗入其中,这种过程称为浸湿,此时能量变化为:
(式二)
式中Wi——浸湿功。
Wi的物理意义是:液体在润湿纸、布的纤维毛细管的逆过程中,露出单位面积固体表
图2.三种类型润湿
面所需的能量。当Wi大于等于零时发生浸湿,与图2(a)时的情形相同。
图2(c)为沾附润湿(沾湿),在玻璃上滴一滴水银,两者形成一定的接触面,这种润湿称为沾湿。能量变化用下式表示:
(式三)
式中Wa——沾湿功。
沾湿功是将液体和固体接触部分分离开lcm2,形成lcm2新液体表面和lcm2新固体表面所需的能量,Wa大于等于零时发生沾湿。
在计算上述三种润湿时,需要知道固体表面张力YS和固-液界面张力Wa,目前还不能直接测定它们,所以必须从公式中消去之。消去法如下:当液滴溶在固体表面上时,γs、γL、γSL。和接触角θ之间服从图2所示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