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深化理论与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4400字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深化理论与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4400

内容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各国经济体制的健全,利率市场化作为金融深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我国正在进行的金融体制改革中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其中的重要一环,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我国实际,提出进一步深化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措施,具有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金融深化利率市场化金融体制改革

金融深化理论及实证研究

利率是资金的价格,是经济中的核心变量。许多发展中国家出于垄断控制资金分配、配合宏观调控等原因,都对利率实行严格的控制,政府根据自己发展的偏好规定金融工具的利率水平,对不同的融资规定复杂的差别性利率与优惠利率,从而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与安全、实现政府的发展战略。

1973年麦金农和肖的金融深化理论对金融抑制政策作出了批评,他们指出,利率管制不仅没有压低资金成本从而促进资本积累,反而由于低的甚至负的实际利率导致居民储蓄的下降,降低了可贷资金量,抑制了资本积累,使实际增长率下降。

在图1中,横轴表示储蓄和投资,纵轴表示实际利率,I代表投资函数,是实际利率的减函数;S(g0)、S(g1)、S(g2)分别代表经济增长率为g0、g1、g2时的储蓄函数。假定社会储蓄全部转化为社会投资,投资曲线和储蓄曲线的交点则决定均衡利率的水平。FF线代表金融抑制,在此处,政府对名义利率加以管制,使实际利率r0低于均衡水平。由于储蓄(可贷资金量)为I0,从而实际投资被限制在I0的水平。如果当局放松金融抑制,利率由市场供求决定,由FF上升至F#39;F#39;,管制的实际利率提高到

r1;实际利率的提高首先提高了储蓄,从而提高了可贷资金量,投资也相应的增加了;投资的增加,导致经济增长率的提高,又进一步促进了储蓄和投资的增加;最终,经济的均衡储蓄函数为S(g1),均衡投资水平为I1,增长率为g1。从而,对利率管制的放松将导致储蓄和投资的增加,经济增长。

大量的实证研究也发现,金融抑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投资的质量。弗莱(1978)的实证检验发现,如果亚洲的实际存款利率朝竞争性的自由市场均衡利率水平每提高一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率要提高0.5个百分点,即实际存款利率的相关系数为0.5(MaxwellJ.Fry,1978);兰依(nyi)和萨拉卡格鲁

(R.Saracoglu)1983年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了关于21个发展中国家1971-1980年十年间的实际利率与金融资产增长率及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之间关系的分析报告,发现利率抑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经济增长;据世界银行(1989)的分析,1965—1985年间

的横截面数据的回归方程表明平均增长率与平均实际利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那些实际存款利率很低的国家要比实际利率为正的国家的经济增长率低很多;世界银行(1989)估计的经济增长率与实际利率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2(世界银行,1989),盖尔伯估计的相关系数为0.2-0.26(Gelb,1989);金和莱文(KingandLevine1993)检查77个发展中国家1960-1989年间交叉部门的金融与经济增长的多变量指标之间的联系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我国的利率抑制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实行的是一种高度集中的利率管制体制和低利率政策。1978年虽然开始了经济市场化改革,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国一直对利率予以严格的管制。原因主要是:第一,利率管制是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经济发展,需要大量资金,较低的利率水平能够降低经营者的融资成本,使原本无利的项目变得有利可图,从而吸引更多投资者。第二,利率管制有利于金融体系的稳定。在金融市场不成熟的条件下,金融机构缺乏自我约束,为了竞争需要,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可能不顾后果地自行抬高利率以吸引存款,使得其资金来源成本提高,刺激商业银行对高收益、高风险项目放款,这会给商业银行经营乃至整个金融体系运行带来很大的风险。政府对利率的管制则防止了这种危害的发生。

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利率管制的消极因素不可避免的显现出来。利率没有发挥优化资源配置、引导资金流向的作用。在利率管制的条件下,国有金融机构控制了大部分的社会金融资源,大量的资金被配置到效益较低甚至无回报的项目中去,从而降低了资金的整体配置效率。利率管制没有考虑到利率的风险结构。在自由定价的市场上,资金的价格利率应该由平均收益、风险、税收待遇和流动性等决定。由于金融市场上资金的需求者千差万别,其价格(利率)也要采取区别对待的方式。如果进行利率管制,由政府将利率定在某一平均水平上,对企业不分优劣,一视同仁,显然是不公平的。这样做也会使谨慎的投资者退出市场,出现逆向选择的现象。利差较小。由于利率管制,银行贷款利率偏低,创利空间狭小;20世纪80年代,我国又针对不同行业规定了不同的优惠利率,这不但影响了银行业的收入构成,也使得其利差收入进一步降低。权力“寻租”,金融腐败。在利率管制下,信贷是一种稀缺的垄断性资源,不可避免的产生寻租行为,信贷资产的安全也受到威胁。实践中的许多企业支付的资金成本远高于官方规定的利率,只是这部分利率剩余被个体或小集团寻租(黄金老,2021),没有反映在金融机构的会计报表中。由于正常的融资渠道被管制,使大量资金游离于正式的金融体制之外,造成了所谓的“脱媒”危机,致使非法集资泛滥,民间利率奇高。

为了消除利率管制所带来的经济低效和失衡,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自1986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在借鉴世界各国经验的基础上,开始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尝试。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成就

到目前为止,我国优先市场化的利率主要是货币市场的利率,如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国债市场的发行和回购利率,其市场化的时间较早,程度也较高,已经基本实现市场化。由于我国货币市场利率受到中央银行再贷款利率的影响,因此利率市场化之后的利率水平比较平稳。另外一个利率市场化程度较高的金融品种是外币存贷款,到2000年9月,外币贷款利率已经完全实现市场化,大额外币存款利率也基本实现了市场化。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利率也已顺利实现了“贷款利率管下限,存款利率管上限”的阶段性目标。进一步推动银行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并最终实现贷款定价的自主化、存款利率的自由浮动,是构成我国今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主要内容。

2021年1月31日,央行发布了《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报告》,《报告》指出,利率市场化最为核心的问题是变革融资活动的风险定价机制,让商业银行成为真正地买卖风险或定价风险的金融机构。具体来说,就是逐渐过渡到中央银行不再统一规定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水平,而是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直接调控货币市场利率,进而间接影响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