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防控知识讲座
传染病知识讲座
![传染病知识讲座](https://img.taocdn.com/s3/m/fbcc3c42e53a580217fcfe90.png)
预防: ①接种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每年9~ 11月是最佳接种季节。 ②注重自我保护。平时要注意锻炼身体,增强对 各种疾病的抵抗力。流感流行季节要根据天气变 化来增减衣服。少去甚至不去,不去拥挤不卫生 的公共场所和正在患类流感疾病者的家中。节假 日娱乐要适度,不能暴饮暴食,房间要经常通风 换气,保持清洁。不接触病禽和病畜。
①对手消毒不能随意使用消毒剂,有些消毒
剂会烧伤、损坏、刺激手部皮肤,一旦皮肤 损坏了,手被感染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加。
②经常接触病人和护理病人的人最好经常剪 指甲,并使指甲保持平整光滑的状态。
第二部曲:开窗通风
如果家庭或者办公室成员中有人患感冒或 其他呼吸道感染,室内的空气就会被病毒、病 菌污染。开窗通风是排除室内空气污染、从外 界获取新鲜空气的有效手段,也是最经济有效 的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方法。
皮疹主要位于躯干,四肢较少。水痘皮 疹是分批出现,故各期皮疹可同时呈现。
预后: 预后良好。部分病人患水痘后,病毒可长时 间潜伏在神经节内,当免疫力下降或某些诱 因激活病毒,可引起带状疱疹。
预防:
①隔离病儿至皮疹干燥结痂为止。 ②避免接触水痘病人和带状疱疹病人。 ③托幼机构中已经接触病人的易感者应隔 离观察3周。 ④1岁以上、没出过水痘的儿童可到医院接 种水痘疫苗,以获得终生免疫。
学校常见传染病及 新冠肺炎防控知识讲座
卫生室 2020.5.29
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防控知识讲座.doc
![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防控知识讲座.doc](https://img.taocdn.com/s3/m/3f91e58e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5a.png)
学校常有传得病的防控知识讲座流行特色(一)极易发生1.学校是人群高度集中的地方,一个班几十个学生集中在几十平方左右的教室里,成天在一同生活学校,互相之间亲密接触。
2.假如卫生设备不好,卫生制度不健全,卫生习惯不好,这就具备了传得病在学校里发生与流行的条件。
(二)学校是传得病的集散场所学校是社会一个特别的构成人,年纪构成从小孩、少年到青年。
学生每日从四周八方一家一户聚集到学校里来,又从学校分别到千家万户里去。
传染源从社会的每个角落进入学校,又从每个学校分别到每个家庭和社会上各个角落,因此说学校是传得病的集散场所。
(三)学校极易造成传得病的迸发和流行传染源、流传门路和易动人群是传得病流行的基本条件,缺一不行。
而流行的强度大小则到决于传染源的多少、易感者的密度、流传门路实现机率大小和病原微生物致病力的强弱。
学校易感者密度高,传染源又简单进入学校,传染体制极易实现。
因此学校极易造成传得病的迸发和流行。
(四)季节性学校传得病的流行与社会上传得病流行同样,拥有显然的季节性变化。
冬春天呼吸道传得病多发,夏秋天则以肠道传得病为主。
除此之外,学校传得病发,夏秋天则以肠道传得病为主。
除此之外,学校传得病的发生还与学校寒暑期及开学有亲密关系。
(五)年纪特色学校里的在校学生,其年纪能够从6岁到20岁左右。
学校传得病的发生与流行,可因年纪不一样而有所不一样。
小学因为学生基础免疫水平低,而易发生呼吸道传得病流行;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呼吸道和肠道传得病均能够迸发、流行。
传得病觉症状1.发热:由感染性的原由惹起,可分为三个阶段。
(1)体温上涨期:特色为产热大于散热。
体温上涨的方式有骤升和渐升。
体温忽然高升,在数小时内体温就上涨到最高点,称为骤升,如肺炎球菌性肺炎。
体温渐渐高升,在多日内上涨到最高点,称为渐升,如伤寒。
(2)高热连续期:其特色为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趋于均衡。
(3 )退热期:其特色为散热大于产热,散热增添而产热趋于正常,体温恢复至正常调理水平。
学校常见病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知识讲座
![学校常见病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知识讲座](https://img.taocdn.com/s3/m/b193b342998fcc22bdd10d5c.png)
学校常见病、传染病预防知识讲座第一篇概述学校健康教育的目标健康教育的容:传授健康知识、建立卫生行为、改善环境。
总目标为:提高儿童青少年自我保健、预防疾病的意识,逐步建立、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自觉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身心健康,改善生活质量。
学校健康教育的要求:掌握一定的卫生知识,包括个人卫生习惯、营养、体育锻炼、防病保健、环境卫生、心里卫生、安全措施等与健康的关系。
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心理状态,了解不同阶段的生长发育情况,特别是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变化;改变不良行为、建立健康行为、改善环境,促进身心健康。
教育部明确规定,将学生常见病防治、学校健康教育、改善学校环境和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并列,作为基层学校应完成的学校卫生四大基本任务。
1992年卫生部、教育部联合颁发“全国中小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法”(1992—2000),确定视力不良、沙眼、龋齿、肠道蠕虫感染、贫血、营养不良等六病为重点防治的学生常见病。
学校重点传染病: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细菌性痢疾,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水痘,肠道蠕虫病。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者第二篇各种疾病的预防一、预防近视眼凡裸眼视力低于5.0的,一般称为视力低下。
近视是指眼睛辨认远方(5米以上)目标的视力低于正常,但视近正常,近视眼是由于眼对光的曲折力同眼轴长度不相适应造成的。
包括:眼轴长度正常,晶状体的曲折力过强;晶状体的曲折力正常,而眼轴长度过长。
用眼卫生习惯不良及遗传因素是造成近视的主要原因。
预防近视的措施锻炼身体,增强体制;注意营养、不挑食;改善照明、端正坐姿;节制看电视、用电脑;经常望远,做眼保健操。
二、预防沙眼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是致盲眼病之一。
因其在睑结膜表面形成粗糙不平的外观,形似沙粒,故名沙眼。
怎样预防沙眼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被褥、毛巾、手帕、枕巾等物品常常洗晒,保持干燥;不能共用洗脸、洗澡的毛巾、脸盆;积极锻炼身体,注意饮食营养,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学校预防流感讲座发言稿(3篇)
![学校预防流感讲座发言稿(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8899b4f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6a.png)
第1篇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在这里为大家做一场关于学校预防流感的讲座。
流感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每年都会在全球范围内流行,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作为学校的一员,我们更应该加强防范意识,共同筑牢健康防线。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大家详细讲解如何预防流感。
一、流感的传播途径及症状1. 传播途径流感主要通过空气飞沫、接触传播和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等方式传播。
当流感病毒进入人体后,会在呼吸道黏膜上繁殖,引起呼吸道炎症。
2. 症状流感的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咽痛、乏力、肌肉酸痛等。
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流感病情轻重不一,严重者可出现肺炎、心肌炎等并发症。
二、预防流感的措施1. 增强免疫力(1)保持良好的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2)合理膳食,多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
(3)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2. 注意个人卫生(1)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用流动水洗手。
(2)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住口鼻。
(3)不随意触摸眼睛、鼻子和嘴巴。
3. 保持室内通风保持教室、宿舍等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换气,降低病毒浓度。
4. 接种流感疫苗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
每年接种流感疫苗,能有效降低感染流感的风险。
5. 避免接触患者尽量减少与流感患者的接触,尤其是家庭成员。
如需接触,应佩戴口罩,做好防护措施。
6. 及时就医如出现流感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病情加重。
三、学校预防流感的具体措施1.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讲座、海报、广播等形式,普及流感防治知识,提高师生预防意识。
2. 做好晨检、午检工作对师生进行每日健康监测,发现疑似流感患者,及时隔离治疗。
3. 加强校园卫生管理定期清洁、消毒教室、宿舍等场所,保持环境卫生。
4. 严格执行请假制度有发热、咳嗽等症状的师生,应请假休息,及时就医。
5. 开展流感疫苗接种活动组织师生接种流感疫苗,提高群体免疫力。
四、总结流感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预防流感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治的知识讲座PPT课件
![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治的知识讲座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0b76292aa00b52acfc7cacb.png)
猩红热
皮疹初呈淡红色斑丘疹,大小不等,高出皮肤, 压之褪色,散在,后渐密集呈鲜红色,进而转 为暗红色,疹间皮肤正常。
6
麻疹
临床表现: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 血、口腔粘膜斑(又称柯氏斑)及皮肤出 现斑丘疹等,其中以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 和颊黏膜出现柯氏斑为特征
7
风疹
➢ 临床表现:以低热、上呼吸道轻度炎症、全身散在红色斑丘 疹及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
23
24
4
猩红热
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 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传播 潜伏期:通常2~3天 临床表现:1、发热:多为持续性,可达39℃ 2、咽峡炎:表现有咽痛、吞咽痛, 3、皮疹。 4、“草莓舌”、“杨梅舌”:舌乳头肿胀形成“草
莓舌”,2~3日后舌苔脱落,舌乳头凸起,称为 “杨梅舌” 隔离期限:咽拭纸培养3次阴性,无条件咽拭纸培 养者自治疗之日起不少于7天。
症状:单眼或双眼结膜充血,大量粘液脓性 分泌物,但一般不影响视力。
18
保护易感人群
控制传染源 防控措施
19
控制传染源
பைடு நூலகம்
不少传染病在开始发病以前就已经具有了传染性,当
发病初期表现出传染病症状的时候,传染性最强。因此,
对传染病人要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
离、早治疗,防止传染病蔓延。患传染病的动物也是传染
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
成都市双庆小学校医务室
1
学 校 常见传 染 病
常见出疹性传染病 麻疹、风疹、水痘、猩红热、手足口病
其他常见呼吸道传染病 流腮、流感
2
水痘
传染源:病人为唯一传染源 传播途径:密切接触及空气飞沫传播 潜伏期:12~21天,平均14天 临床表现:
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防控知识讲座
![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防控知识讲座](https://img.taocdn.com/s3/m/5aec5cab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bc.png)
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防控知识讲座学校是人群密集的场所,学生是易感人群,极易感染传染病。
因此,为了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加强学校传染病的防控工作至关重要。
流感: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疾病,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流鼻涕等。
水痘:水痘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病,症状包括皮肤出现水泡、瘙痒、发热等。
手足口病: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症状包括口腔溃疡、手部和足部出现疱疹等。
红眼病:腺病毒感染引起的眼部疾病,症状包括眼红、眼痛、流泪等。
加强学生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如勤洗手、戴口罩等。
定期对教室、宿舍等场所进行消毒,保持环境卫生。
做好学生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防范意识。
学校传染病的防控工作是保障学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
要加强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师生的防范意识和能力,建立健全的防控机制,切实做好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传染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不仅影响着我们的健康,还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特别是学校这样的集体环境,人口密度大,学生之间互动频繁,更容易引发传染病的传播。
因此,对学校常见传染病进行防治,普及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学校中常见的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水痘、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等。
这些疾病的传播方式各不相同,如空气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等。
因此,我们需要了解这些疾病的传播方式,从而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它们的传播。
预防措施: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眼等部位;保持教室等场所的清洁和通风;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避免接触患病者,如发现身边有人患病,应尽量避免接触。
治疗措施:一旦发现患病,应立即就医,遵医嘱进行治疗。
同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学校传染病的防治需要学生、家长和学校的共同努力。
我们要加强预防措施,提高防治意识,减少传染病的传播。
学校应加强健康教育和宣传工作,提高学生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学校春季传染病防控知识讲座
![学校春季传染病防控知识讲座](https://img.taocdn.com/s3/m/d5088cad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70.png)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治疗支持
为患病学生提供及时有效 的治疗支持,确保早日康 复。
追踪观察
对隔离和治疗后的学生进 行追踪观察,确保康复后 无传染风险。
04
个人防护措施
勤洗手、戴口罩
勤洗手
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每次至少20秒,尤其在接触公共物品、咳嗽或打喷嚏 后,以及准备食物前。
戴口罩
在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以及与他人近距离接触时,应佩戴口罩, 以减少飞沫传播的风险。
建立学生健康监测机制
晨检制度
建立晨检制度,对学生体温、 口腔等基本情况进行检查,发 现异常及时处理。
缺勤追踪
对缺勤学生进行追踪,了解缺 勤原因,及时采取防控措施。
定期开展体检
定期对学生开展体检,了解学 生身体健康状况,及早发现传 染病迹象。
做好病例隔离和治疗工作
01
02
03
隔离措施
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例,立 即采取隔离措施,避免病 毒扩散。
如水痘、手足口病等病毒可通过接触传播。
食物和饮水传播
如细菌性痢疾等病原体可通过食物和饮水传播。
春季传染病的症状表现
发热:许多春季传染病 都会出现发热症状。
咳嗽和喉咙痛:流感、 麻疹、风疹等病原体引 起的呼吸道症状。
皮疹:水痘、手足口病 等病原体引起的皮肤症 状。
乏力、头痛、肌肉疼痛 等全身症状:许多春季 传染病都会出现这些症 状。
如何正确洗手?
用流动水湿润双手,涂抹洗手液或肥 皂,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掌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 行。
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揉搓 。
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 进行。
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 转揉搓,交换进行。
传染病知识讲座
![传染病知识讲座](https://img.taocdn.com/s3/m/b8960526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d7.png)
传染病知识讲座XXX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XXX主讲人:(活动时间:2018年9月)学校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场所,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等。
这些传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
学校是人员比较密集、比较集中的地方,一旦出现更是比较容易传播,会对广大师生的工作研究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学校所有师生及学生家长有必要对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有所了解。
一、学校常见传染病:1、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
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1周。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
2、风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它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
发病初期类似感冒,流鼻涕、咳嗽、头痛、发热等。
病菌进入脑脊液后,头痛加剧,嗜睡、颈部强直、有喷射样呕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状。
传染源主要是病人或带菌者,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潜伏期一般为2—3天,最长的为1周。
人群普遍易感,好发于小年龄段儿童。
3、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8—12日,一般10天左右可治愈。
麻疹一般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即前驱期:出疹前3天左右出现38度左右的中等度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口腔颊粘膜出现灰白色小点(这是特点);出疹期:病程第4-5天体温升高达40度左右,红色斑丘疹从头而始渐及躯干、上肢、下肢;恢复期:出疹3-4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开始消退,皮肤留有糖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
麻疹是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
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讲座
![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讲座](https://img.taocdn.com/s3/m/80dd5b42e53a580217fcfe81.png)
肺结核可以治愈吗?
坚持正规治疗,绝大多数肺结核患者可以治愈。
➢新发传染性肺结核的彻底治愈时间需要一般服药6~8个月, 忌中途漏服和间断服药。
➢如果私自停药或间断服药,不但极易复发,还有可能产 生耐药性。耐药后的肺结核患者治疗技术复杂、治疗时 间更长(18~24个月)、治疗费用更大(药是非耐药肺结 核治疗费用的100倍左右)。
如何预防结核病
1.三早是关键
➢发现疑似肺结核患者,动 员及时就医,督导正规治 疗;
➢密切接触的人员进行相关 检查。
如何预防结核病
2.良好的卫生习惯
➢生活有规律,锻炼身体,保持健康的身心,增强体质。 ➢咳嗽、打喷嚏时将纸巾捂住口鼻; ➢不随地吐痰。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勤晒被褥 。
如何预防结核病
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讲座
主要内容
一、传染病的影响 二、学校/托幼机构常见传染病 三、怎么应对
传染病易在学校、幼儿园传播蔓延
学校、幼儿园人群高度集中、接触频繁,一旦出 现传染病疫情容易传播蔓延,会对广大师生的身心 健康、工作学习带来较大的影响。
一、传染病的影响
健康
➢生病 ➢生命危险
一、传染病的影响
主要临床表现为手、足、 口腔等部位斑丘疹、疱疹; 重症病例可出现脑炎、脑 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 循环衰竭等
(二)手足口病
传染源为现症患者和隐性感染 者
主要通过人群消化道、呼吸道 和分泌物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在发病的第一周传染性最强, 患者的粪便在数周内仍具传染 性。
(二)手足口病
急性起病、发热为主,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 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疼;
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讲座+课件
![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讲座+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8abaa3e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55.png)
02
缺乏定期的健康教育和培训,导致师生对传 染病防控知识了解不足。
04
教训二应急响应迟缓
在传染病爆发初期,未能及时采取隔离和 治疗措施,导致疫情扩散。
05
06
未能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延误了防 控的最佳时机。
THANKS 感谢观看
05 学校传染病防控管理
加强健康教育
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
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活动,包括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症状、预防措施等,提高师生对传染病防控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
建立预防机制
制定防控措施
建立健全学校传染病防控机制,包括定期开展健康检查、加强校园环境卫生管理、落实消毒措施等, 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04 传染病的治疗与护理
及时就医
及时就医是治疗传染病的关键,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降 低并发症和死亡率。
一旦出现传染病症状,应立即停止上学或工作,尽快前往正 规医疗机构就诊。在就诊过程中,要如实告知医生病情、接 触史和旅行史等相关信息,以便医生准确诊断和治疗。
遵医嘱治疗
遵医嘱治疗是治愈传染病的重要保障,患者应严格遵守医生的诊疗建议和用药指 导。
预防措施包括接种流感疫苗、勤洗手 、避免接触患病者等。
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流鼻 涕、头痛、肌肉疼痛、疲乏、打喷嚏 等。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皮肤病 ,通过直接接触传播,具有高度
传染性。
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咳嗽、恶 心等,并在皮肤上出现水疱、瘙
痒等症状。
预防措施包括接种水痘疫苗、避 免接触患病者、保持良好的个人
卫生习惯等。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皮肤病,通过直接接触传播,具有高度传染性。
传染病防控知识讲座课件
![传染病防控知识讲座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5947fd4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61.png)
病例。
该班停课。 麻疹疫苗的8 15岁以下,未
流感样症状学 2、1周内累计 月龄~35岁人 患过水痘、在
校到我中心采 出现10例及以 群。应急接种 1年内没有接
集标本(咽拭 上病例或3个 麻疹疫苗。 种过水痘疫苗
子)送检市疾 班级分别出现
、水痘免疫史
控检测流感病 2例及以上病
不足2次或免
毒。
例,全校停课
• 手足口病:直到退热,口足的溃疡及水泡结痂后1周或自发病之日起2周。 • 水痘:自发病之日起至全部水痘疱疹结痂,但不得少于14日。
• 结膜炎(红眼病):眼睛不再有异常分泌物(1~2天)。
• 风疹:自出疹起计7天。 • 流行性腮腺炎:由呈肿胀起计9天。 • 病毒性肠炎:症状消失后解除隔离。
•传染病防控知识讲座
黄疸:是指高胆红素血症,临床表现即血中胆红素增 高而使巩膜、皮肤、粘膜以及其他组织和体液出现黄 染的现象。
•传染病防控知识讲座
•10
各种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隔离时间
• 流感:病人隔离至症状消失,且隔离时间不少于1 周
• 普通感冒:烧退后2天
• 麻疹:隔离至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者应隔离至出疹后10天。
流感样病例( 染病,大多数 病。临床症状 性传染病。、
ILI):发热( 患者症状轻微,有发热、咳嗽、皮疹形态发展
腋下体温
以发热和手、 流涕、眼结膜 从斑疹→丘疹
≥38℃),伴 足、口腔等部 充血、口腔粘 →疱疹→结痂
咳嗽或咽痛之 位的皮疹或疱 膜斑、全身淡 ,部分仅6~8
一。
疹为主要症状。红色丘疹。 小时,皮疹发
起2周。
•传染病防控知识讲座
•6
聚集疫情定义
流感
手足口病 麻疹
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讲座课件
![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讲座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1489d31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b8.png)
学校应确保食品卫生安全,严格执行食品卫生规 定。
3
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学校应定期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健康意 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传染病特点
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地域性和 季节性,部分传染病具有潜伏期 、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等基本环节。
常见传染病类型及传播途径
常见传染病类型
包括细菌性传染病如肺炎、痢疾等, 病毒性传染病如流感、肝炎等,以及 寄生虫类传染病如疟疾、血吸虫病等 。
传播途径
常见的传播途径包括空气传播、水传 播、食物传播、接触传播、生物媒介 传播等。
注意饮食卫生
避免摄入不洁、过期、变质的食品, 尽量选择清洁卫生的餐饮场所。
避免共享食物和饮料
不要与他人共享食物、饮料,以减少 病菌的传播。
注意个人卫生
如厕后要洗手,更换卫生巾或经期用 品后要及时处理。
其他类型传染病的预防方法
预防接种
避免接触感染源
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应按 照医生建议进行疫苗接种。
增强免疫力,合理饮食和锻炼
01
02
03
04
均衡饮食:吃富含维生素C、 E、B6、A和D的食物,如新 鲜蔬菜、水果、全谷类、蛋白
质食品等。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每天至少8小时。
适度运动:定期进行有氧运动 ,如快走、跑步、游泳等,以
增强免疫力。
避免熬夜和暴饮暴食,减少压 力和焦虑。
出现症状及时就医并告知学校相关人员
心理疏导
对师生进行心理疏导,减轻心理压力 和焦虑情绪。
疫情信息公开与透明度提升
信息公开
学校应当及时公开传染病 疫情信息,包括病例基本 情况、发病时间、地点、 诊断结果、处置措施等。
学校常见病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知识讲座
![学校常见病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知识讲座](https://img.taocdn.com/s3/m/dc3e095b580216fc710afd24.png)
学校常见病、传染病预防知识讲座第一篇概述学校健康教育得目标健康教育得内容:传授健康知识、建立卫生行为、改善环境、总目标为:提高儿童青少年自我保健、预防疾病得意识,逐步建立、形成有益于健康得行为,自觉选择健康得生活方式,促进身心健康,改善生活质量。
学校健康教育得要求:掌握一定得卫生知识,包括个人卫生习惯、营养、体育锻炼、防病保健、环境卫生、心里卫生、安全措施等与健康得关系。
培养良好得卫生习惯与健康得心理状态,了解不同阶段得生长发育情况,特别就是青春期生理与心理得变化;改变不良行为、建立健康行为、改善环境,促进身心健康。
教育部明确规定,将学生常见病防治、学校健康教育、改善学校环境与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并列,作为基层学校应完成得学校卫生四大基本任务。
1992年卫生部、教育部联合颁发“全国中小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法”(1992—2000),确定视力不良、沙眼、龋齿、肠道蠕虫感染、贫血、营养不良等六病为重点防治得学生常见病。
学校重点传染病: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肺结核,伤寒与副伤寒,细菌性痢疾,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水痘,肠道蠕虫病。
传染病流行得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者第二篇各种疾病得预防一、预防近视眼凡裸眼视力低于5。
0得,一般称为视力低下。
近视就是指眼睛辨认远方(5米以上)目标得视力低于正常,但视近正常,近视眼就是由于眼对光得曲折力同眼轴长度不相适应造成得。
包括:眼轴长度正常,晶状体得曲折力过强;晶状体得曲折力正常,而眼轴长度过长。
用眼卫生习惯不良及遗传因素就是造成近视得主要原因。
预防近视得措施锻炼身体,增强体制;注意营养、不挑食;改善照明、端正坐姿;节制瞧电视、用电脑;经常望远,做眼保健操。
ﻫﻫ二、预防沙眼沙眼就是由沙眼衣原体引起得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就是致盲眼病之一。
因其在睑结膜表面形成粗糙不平得外观,形似沙粒,故名沙眼、怎样预防沙眼养成饭前便后洗手得习惯;被褥、毛巾、手帕、枕巾等物品常常洗晒,保持干燥;不能共用洗脸、洗澡得毛巾、脸盆;积极锻炼身体,注意饮食营养,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学校常见病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知识讲座
![学校常见病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知识讲座](https://img.taocdn.com/s3/m/a491c35d9b6648d7c1c7467f.png)
学校常见病、传染病预防知识讲座第一篇概述学校健康教育的目标健康教育的内容:传授健康知识、建立卫生行为、改善环境。
总目标为:提高儿童青少年自我保健、预防疾病的意识,逐步建立、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自觉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身心健康,改善生活质量。
学校健康教育的要求:掌握一定的卫生知识,包括个人卫生习惯、营养、体育锻炼、防病保健、环境卫生、心里卫生、安全措施等与健康的关系。
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心理状态,了解不同阶段的生长发育情况,特别是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变化;改变不良行为、建立健康行为、改善环境,促进身心健康。
教育部明确规定,将学生常见病防治、学校健康教育、改善学校环境和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并列,作为基层学校应完成的学校卫生四大基本任务。
1992年卫生部、教育部联合颁发“全国中小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法”(1992—2000),确定视力不良、沙眼、龋齿、肠道蠕虫感染、贫血、营养不良等六病为重点防治的学生常见病。
学校重点传染病: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细菌性痢疾,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水痘,肠道蠕虫病。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者第二篇各种疾病的预防一、预防近视眼凡裸眼视力低于5.0的,一般称为视力低下。
近视是指眼睛辨认远方(5米以上)目标的视力低于正常,但视近正常,近视眼是由于眼对光的曲折力同眼轴长度不相适应造成的。
包括:眼轴长度正常,晶状体的曲折力过强;晶状体的曲折力正常,而眼轴长度过长。
用眼卫生习惯不良及遗传因素是造成近视的主要原因。
预防近视的措施锻炼身体,增强体制;注意营养、不挑食;改善照明、端正坐姿;节制看电视、用电脑;经常望远,做眼保健操。
二、预防沙眼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是致盲眼病之一。
因其在睑结膜表面形成粗糙不平的外观,形似沙粒,故名沙眼。
怎样预防沙眼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被褥、毛巾、手帕、枕巾等物品常常洗晒,保持干燥;不能共用洗脸、洗澡的毛巾、脸盆;积极锻炼身体,注意饮食营养,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校园传染病防控知识讲座
![校园传染病防控知识讲座](https://img.taocdn.com/s3/m/059423f4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61.png)
校园传染病防控知识讲座近年来,随着校园人口的不断增加和交往范围的拓宽,校园传染病的发生频率也逐渐上升。
为了提高师生对传染病的认知和预防能力,学校特举办了一场校园传染病防控知识讲座。
下面我们就一起回顾一下这场讲座的内容,加强对校园传染病的认识和防控意识。
一、讲座主题“校园传染病防控知识讲座”,从主题命名来看,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本次讲座的核心内容,即校园传染病的防控知识。
针对当前学校中普遍存在的传染病问题,本次讲座旨在提高师生对传染病的预防意识,增强个人卫生习惯,减少传染病的发生。
二、讲座内容本次讲座全面介绍了校园传染病的防控知识,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1. 传染病基本知识首先,讲座向师生们详细普及了传染病的基本知识。
从传染病的定义、传播途径、症状和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解读,以此让师生们基本了解传染病的常见特征和主要传播途径。
2. 常见传染病介绍随后,讲座逐一介绍了校园中常见的传染病。
如手、足口病、流感、水痘等,通过对这些传染病的症状、预防和治疗进行详细说明,帮助师生们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这些疾病,并在防控上有针对性的措施。
3. 个人卫生习惯培养为了有效预防传染病的发生,讲座重点培养了每位师生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从洗手、咳嗽礼仪、饮食卫生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讲解,并提供实用的操作指南,帮助师生们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有效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4. 公共卫生环境管理此外,讲座强调了学校公共卫生环境的管理和保持。
从校园环境的清洁与消毒、饮用水安全、食品卫生等方面给出了一系列的管理规范和操作建议,通过提高整个校园的卫生状况,进一步减少传染病的发生风险。
三、讲座收获与反响通过本次讲座,师生们获益匪浅。
师生们对传染病的认知有了较大的提升,了解到了许多以前未曾接触的传染病知识。
讲座中提到的传染病防控知识和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方法也给师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外,师生们也积极参与了讲座互动环节,提出了各自的问题和疑惑,得到了现场专家的耐心解答。
学校常见传染病知识讲座ppt课件
![学校常见传染病知识讲座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4a426fa192e45361166f559.png)
托幼机构预防控制措施
三、保护易感人群 流感、水痘、麻疹可以通过接种疫苗。 加强营养、平时锻炼身体,增强对各种疾病 的抵抗力。
37
托幼机构预防控制措施
四、健康教育 (1)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告知家长外出回家要养成洗手习惯;老师 个人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状况。 (2)高发季节(4月至7月)做好宣教工作, 可以将学校常见传染病小知识做成小册子 发给家长,学校宣传栏张贴宣传海报,在 洗手盆显眼处张贴洗手5步骤。
38
39
流水哗啦啦,小动物教你洗手法
每天洗手想一想,六种动物不能少
40
欢迎加入
• 乐从幼儿教育群QQ:289396120 • 乐从 中小学卫生教育QQ:370167703
41
接触污染的手、毛巾、手绢、 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 及床上用品、内衣等
13
传播途径
➢空气飞沫传播
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 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14
传播途径
➢经水和食物传播
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和食物
15
易感人群
• 人对人肠道病毒普遍易感 • 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 • 尤以3岁及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
26
流行特点
该病全年均可发生,多见于春、秋两季, 各,结膜炎主要通过多种媒介直接接触传播, 在公共场所、集体单位如幼儿园、学校、医院、 工厂及家庭中迅速蔓延,导致流行。
27
临床表现
(1)若感染红眼病,会感到眼部有强烈的疼痛感, 烧灼感、瘙痒感、异物感并伴有畏光、自觉
流泪等症状。 (2)会出现眼睑及结膜红肿,结膜充血,球结膜下
•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 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 肺炎等,如不及时治疗可 危及生命
学校秋冬季传染病预防知识讲座课件
![学校秋冬季传染病预防知识讲座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d16288b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be.png)
常见秋季传染病的种类
几种主要传染病及症状
(四)麻疹 • 麻疹发病初期,症状和患感冒差不多,有发烧、咳嗽、流鼻涕、眼怕光、流泪等现象。发病2-3
天后,口腔黏膜会有改变,口腔内两侧臼齿旁的颊黏膜上,可以看到灰白色针尖大小的小点,周 围有红晕。 • 这种麻疹黏膜斑是麻疹所特有的症状,是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发病3-4天后,开始出皮疹。皮 疹会按照耳后、颈部至面部、躯干、四肢,最后到手心、脚心的顺序出现。出疹一般持续3-5天, 这期间持续高烧,常伴有呕吐、腹泻等症状。疹子出齐后,体温开始下降,并逐渐恢复正常,症 状也随之减轻。
2、发热:是肺结核的早期症状之一。 3、盗汗。多发生在重症患者,在入睡或睡
醒时全身出汗,严重者衣服尽湿,伴随衰竭 感。
常见秋季传染病的种类
几种主要传染病及症状
(七)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
乙脑是由嗜神经的乙脑病毒所致的中枢 神经系统性传染病。
经蚊等吸血昆虫传播,流行于夏秋季,临床 上以高热、意识障碍、惊厥、呼吸衰竭及脑 膜刺激征为特征。部分患者留有严重后遗症, 重症患者病死率较高。
苍蝇、蟑螂叮爬过食物; 3. 不吃生的或未煮熟的河鲜或海鲜;隔夜的饭菜
和买回来的熟食要重新煮沸蒸透;生食瓜果蔬 菜要洗涤消毒; 4. 生吃瓜果要削皮,喝开水不喝生水,碗、筷等 餐具要严格消毒,生熟刀板要分开
如何预防秋季传染病
(三)养成个人良好的卫生习惯:
讲究个人卫生,要养成饭前便后洗手、外出归家和 拿钱钞后洗手的良好习惯
第二章节 如何预防秋季传染病
如何预防秋季传染病
(一)做好学校卫生
1. 要搞好室内外卫生,室内经常通风换气,保持 空气清新;
2. 经常晒洗衣物及被褥。 3. 搞好粪便管理,清除垃圾,疏通污水沟,消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防控知识讲座
流行特点
(一)极易发生
1.学校是人群高度集中的地方,一个班几十个学生集中在几十平方左右的教室里,整天在一起生活学校,相互之间密切接触。
2.如果卫生设施不好,卫生制度不健全,卫生习惯不好,这就具备了传染病在学校里发生与流行的条件。
(二)学校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
学校是社会一个特殊的组成人,年龄构成从儿童、少年到青年。
学生每天从四面八方一家一户汇集到学校里来,又从学校分散到千家万户里去。
传染源从社会的每个角落进入学校,又从每个学校分散到每个家庭和社会上各个角落,所以说学校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
(三)学校极易造成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
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是传染病流行的基本条件,缺一不可。
而流行的强度大小则到决于传染源的多少、易感者的密度、传播途径实现机率大小和病原微生物致病力的强弱。
学校易感者密度高,传染源又容易进入学校,传染机制极易实现。
所以学校极易造成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
(四)季节性
学校传染病的流行与社会上传染病流行一样,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多发,夏秋季则以肠道传染病为主。
除此以外,学校传染病发,夏秋季则以肠道传染病为主。
除此以外,学校传染病的发生还与学校寒暑假及开学有密切关系。
(五)年龄特点
学校里的在校学生,其年龄可以从6岁到20岁左右。
学校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可因年龄不同而有所不同。
小学由于学生基础免疫水平低,而易发生呼吸道传染病流行;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均可以爆发、流行。
传染病觉症状
1.发热:由感染性的原因引起,可分为三个阶段。
(1)体温上升期:特点为产热大于散热。
体温上升的方式有骤升和渐升。
体温突然升高,在数小时内体温就上升到最高点,称为骤升,如肺炎球菌性肺炎。
体温逐渐升高,在数日内上升到最高点,称为渐升,如伤寒。
(2)高热持续期:其特点为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趋于平衡。
(3)退热期:其特点为散热大于产热,散热增加而产热趋于正常,体温恢复至正常调节水平。
体温急剧下降称为骤退,如大叶性肺炎;体温逐渐下降称为渐退,如伤寒。
体温下降时,由于大量出汗,体液丧失,年老体弱及患心血管病的病人,易出现虚脱或休克现象,表现为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四肢湿冷等,应密切观察,加强护理。
2.发疹:许多传染病在发热的时候伴有发疹,疹子出现的时间因病种而异,水痘、风疹最早,伤寒最迟。
疹子的分布也因病种不同而有所差异,水痘的疹子主要分布于躯干,麻疹有柯氏斑,皮疹由耳后向四肢躯干蔓延。
形态分4种
①斑丘疹:多见于麻疹、风疹、猩红热等。
②疱疹或脓疱疹:多见于水痘、手足口病等。
③出血疹:多见于流行性出血热等。
④荨麻疹:多见于血清病、病毒性肝炎等。
传播途径
1.空气、飞沫、尘埃以呼吸道为进入门户的传染病,如麻疹、流感、水痘等。
2.水、食物、苍蝇以肠道为进入门户传播的传染病,如菌痢、伤寒等。
3.手、用具、玩具又称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如手足口病等。
4.虫媒传播:蚊子、跳蚤等,如乙脑、疟疾等。
5.血液/体液/血制品传播:见于乙肝、艾滋病等。
6.土壤被虫卵、芽孢等污染时,成为传播途径,如寄生虫病。
常见传染病种类
流行性感冒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麻疹水痘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
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
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传播
潜伏期:1~3天
临床表现:症状较普通感冒重,表现为突然起病的高热、寒颤、头痛、肌痛、全身不适
水痘
传染源:病人为唯一传染源
传播途径:密切接触及空气飞沫传播
潜伏期:12~21天,平均14天
临床表现:
1.发热:低热或中等发热及头痛、全身不适
2.疱疹:初期为红斑疹,经数小时发展为疱疹,形似露珠水滴,3~5mm大小,疱液透明,后转为混浊。
先出现于躯干和四肢靠近心脏一端,四肢远端较少。
曾接种过疫苗者表现不典型。
流行性腮腺炎
腮腺炎患者和健康带毒者是本病的传染源。
腮腺炎主要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发生,尤以5-15岁患者较为多见。
由患者和健康带毒者的唾液或呼吸道分泌液飞沫经空气传播。
被患者和健康带毒者唾液污染的食具或玩具,在短时间内接触到易感者的口腔亦可引起感染。
本病潜伏期14-21天,平均18天。
临床表现:
1.腮腺肿大:为该病的特征性病变,75%患者表现为双侧腮腺肿大,疼痛明显。
2.起病急,有发热、怕冷、头痛等类似感冒症状。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脑通过呼吸道传播,传染源主要是健康携带者。
婴幼儿发病最高、其次为学龄儿童及青少年,冬春季节高发。
潜伏期为2-10天,平均4天左右。
临床表现主要有急性发热、剧烈头通、恶心、呕吐、颈强直、畏光、皮肤瘀斑等。
麻疹
由于近年来麻疹疫苗的应用,使麻疹的临床症状变得不十分规律。
典型麻疹有潜伏期,前驱期,出疹期和恢复期,典型症状是高热、皮疹及呼吸道卡他等炎症。
潜伏期:平均为10-14天。
前驱前:2-4天,有发热、上呼吸道卡他结膜炎等,此期后期可见到颊粘膜周围有红晕的0.5-1mm灰白色小点,称柯氏斑,是早期诊断麻疹的标志。
出疹期:多在发热4-5天后出现,持续2-5日不等。
皮疹为玫瑰色丘疹,自耳后、发际、前额、面、颈部开始逐渐波及躯干和四肢手掌足底,出疹时体温达到高峰,皮疹出齐后体温开始下降。
恢复期:皮疹色变暗,有色素沉着及糠皮样脱落。
如不出现并发症,病情自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