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的演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币汇率的演进
1949年建国至今,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变迁主要经历了以下七个阶段:
第一阶段,国民经济恢复时期频繁调整的盯住美元汇率制度(1949-1952);第二阶段,基本保持固定的盯住美元汇率制度(1953-1972);第三阶段,盯住一篮子货币的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1973-1980);第四阶段,官方汇率与贸易结算汇率并存的双重汇率制度(1981-1984);第五阶段,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并存的双重汇率制度(1985-1993);第六阶段,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1994-2005年6月);第七阶段,实行以市场供求关系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2005年7月-今)。

”这几个阶段的汇率制度可以概括为三种类型,即盯住汇率制度、双重汇率制度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一、盯住汇率制度
1.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频繁调整的盯住美元汇率制度(1949-1952)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中国人民银行的成立,人民币被发行作为统一货币。

人民币对美元的汇价于1949年1月18日首先在天津挂牌,因各地区物价水平不一致,各地区中国人民银行可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公布各自的外汇牌价。

这一阶段,我国实行的是具有爬行钉住汇率制特点的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以“物价对比法”作为基础来计算,即这一时期人民币汇率的制定的依据是物价。

因为正值建国之初,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面临着如何生存的问题。

当时的政治任务就是对内如何恢复与发展国民经济,对外如何突破帝国主义的封锁,新中国的汇率政策正是配合奖出限入的外贸政策与外汇政策的产物,因而实行独立自主的、灵活机动的浮动汇率制度。

2. 基本保持固定的盯住美元汇率制度(1953-1972)
1953年,我国开始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国家规定物价,物价水平基本稳定。

在这种条件下,人民币汇率主要用于非贸易交易的结算,对外停止挂牌,对内采用事实上的固定汇率制度,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在16 年间一直保持在1美元合2.4618 元人民币的水平上。

因为当时是中国计划经济体制得以完备建立的时候,为了跟国家即将全面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当时的决策层决定稳定汇率水平,以便于统一预算,进出口差额统一由财政垫支。

3. 盯住一篮子货币的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1973-1980)
1973年,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资本主义国家主要货币纷纷实行浮动汇率,为避免受世界汇率剧烈变动的影响,人民币汇率放弃了对美元的盯住,实行盯住一篮子货币的可调整的盯住汇率制度。

1973年3月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西方国家普遍实行了浮动汇率制。

由于各国货币汇率变动频繁,我国无法按外国官方汇率的变化来调整人民币汇率,并开始意识到人民币汇率在对外贸易发展中的作用,于是采用了钉住一篮子货币的汇率机制。

二、双重汇率制度
1. 官方汇率与贸易结算汇率并存的双重汇率制度(1981-1984)
为了促进对外开放、扩大对外贸易、奖出限入、加强经济核算并适应外贸体制改革的需要,1979年8月,国务院决定改革我国汇率制度,除继续保留公布牌价外,另外制定内部结算汇率,并从1981年开始正式试行,由此,人民币汇率进入了双重汇率制度时期。

这一时期的双重汇率制度,主要体现为内部结算汇率和官方牌价汇率的并存,这二者分别用于贸易品和非贸易品。

2. 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并存的双重汇率制度(1985-1993)
1981-1984年的双重汇率制度,即贸易结算汇率和官方汇率并存,出现了较多的问题,
导致了1985年之后的汇率制度改革,即取消贸易结算汇率实行单一汇率制度。

与此同时,我国在深圳成立第一个外汇调剂中心,形成了外汇调剂市场以及相应的外汇调剂价格,从而进入了名义上单一汇率,而事实上外汇调剂市场汇率与官方汇率并存的双重汇率时期。

政治原因:1981-1993年的双轨汇率制度时期体现了中国改革的渐进特征,反映着决策层对市场汇率认识的改进,同时也体现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博弈、政府与企业的博弈关系。

当时国际社会对中国双轨汇率制并非没有指责,但比较容忍,主要是因为一方面中国经济的规模还没有足够大到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特别大,另一方面日本是美国的主要经济对手、苏联是美国的全球争霸对手,美国为了打中国牌,采取让中国“融入世界”的政策,容忍了中国的双轨制,而目这段时期IMF正处在历史最弱状态,没有力量监督各国汇率安排。

三、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1.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1994-2005年6月)
从1994年1月1日起,我国对外汇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实现了以外汇额度管理为主向银行结售汇制的转变,进一步确定了市场交易基础,扩大了交易范围;人民币汇率实现并轨,由官定汇率和市场调节汇率双重汇率并存向“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汇率”转变。

这是因为中国接受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八条款,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在结售汇制下,人民币汇率越来越缓慢升值,人民银行调控汇率痕迹非常明显。

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中国作出自我牺牲,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危机后,变成了事实上的钉住汇率制,并且具有极强的制度惯性。

2.以市场供求关系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2005年7月-今)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对人民币汇率制度进行重要改革,改变原有单一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同时自2005年7月21日19时起,人民币升值2.1%,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

”这一汇率制度改革结束了执行11年的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形成了更富有弹性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建国以来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一方面反映了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经济体制改革历程,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国融入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接轨的意图,在这一演变过程中,人民币汇率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呈阶段性变化。

我国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主要有三大特征:1、人民币汇率走向弹性化和市场化,以市场供求为基础。

结售汇业务模式的改善、即期和远期外汇交易的导入、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发展使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人民币不再单一盯住美元,而是参考“一篮子”货币,也使人民币汇率的制定具有更强的自主性和弹性。

2、限定了人民币的汇率变动区间。

央行规定美元兑人民币的交易价在中间价上下0.3%的幅度内浮动,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的交易价在中间价上下1.5%的幅度内浮动。

由此可见,人民币汇率仍然设定在窄幅区间内波动,波动范围较为有限。

3、现行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是在适当调整条件下的有管理浮动。

根据央行的声明,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今后将根据市场发育状况和经济金融形势适当调整,因此这一汇率安排实际上是有管理浮动。

当然,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可调整的盯住汇率安排是不可持续的,因此目前的汇率制度只是改革的一个过渡阶段,并不是汇率体制改革的终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