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审美教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舞蹈教学与审美教育

内容摘要在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综合素质越来越被强调,我们也已清楚地认识到美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而舞蹈作为美育的手段之一,又有着其特殊的功用与意义。笔者立足于我国高校舞蹈教育之现状,从舞蹈教育的愉悦性、和谐性、创新性三方面,深刻地分析了开展舞蹈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意义,并提出相关建议与改进措施以期其日后更进一步的发展。

关键词高校舞蹈教学;审美教育;愉悦性;和谐性;创造性;舞蹈功用。

审美教育,即美育,是指培养人感受美、鉴赏美、展示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就是培养人审美的观点和美感情操的教育。这是一个古老而又常讲常新的课题。世界文明史向我们生动地表明:真、善、美是人类文明的三大支柱,它们犹如鼎之三足,其中有一足不济,文明之鼎便会倾斜乃至坍塌。人类对自然美、社会美、工艺美、艺术美乃至人体美、人性美、人格美等等不断探索的历史证明,人在孜孜不息地追求着物质享受的同时也努力按照美的规律塑造自己。毫无疑问,缺少美的文明是畸形的文明,缺少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乃至畸形的教育。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国民,其审美意识的强调和审美水平的高低,不仅决定着其精神文明的水准,而且决定着其物质文明建设的水平;而国民审美的强调水平的高低,又决定于美育在国民教育中的地位与实施水平。所以我们需要重视审美教育,加强审美教育。

我们说审美教育以“美”为最高境界,其基本精神是:愉悦性、和谐性、创造性。这也是其他如德育,智育所不能替代的功用。

1、愉悦性。愉悦性是指教育影响的美及教育活动的美引起学生的审美情感,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的事物在人心中所唤起的感觉,是类似我们当着亲爱的人面前时洋溢于我们心中的那种愉悦。我们无私地爱美,我们欣赏它、喜欢它,如同喜欢我们亲爱的人一样。由此可知美包含着一种可爱的、为我们的心所宝贵的东西。”车尔尼雪夫斯基为我们形象地揭示了美的愉悦性,审美教育同样具有愉悦性。这种在审美教育模式的运行中,要求致力于创造这种愉悦性,使学生主观精神在感知、想象、思维、体验等心理因

素共同运动中获得快乐感和满足感。愉悦性来自于教育活动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中,是审美教育本质力量的体现。因此,愉悦性也成了判断教育是否具有审美特质的一个标志。

2、和谐性。和谐性既体现为教育影响的和谐搭配,教育活动中教与学的和谐互动,又表现为学生在审美化的教育境界中自主地选择发展方向,多方面地接受教育影响,使他们的知、情、意、技、能和谐生成、同步发展,在全面发展中体现个性特征,在个性发展中获得全面提高。审美教育不仅着眼于完整的人的培养,而且着眼于完美的人的塑造。通过教育帮助和促成人寻求一种个性发展的最佳结构,即知、情、意、技、能的和谐构成。在认知领域表现为求真的进取性;在情感领域表现为感受美、理解美的升华和超越;在意志领域表现为关心、合作、主动的倾向;在技能领域表现为创新、创美的发展态势。

3、创造性。美是创造,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审美教育既是教育的一种审美规范,又是一种审美活动。因此,创造性一面体现在教育者充分利用自身的精神面貌、文化修养、对教育的独特感受、认识和情感,创造新颖、多样、丰富的教育活动操作样式,另一方面体现为学生在这种审美教育境界中发展创造思维,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创造才能。在这里,创造性不再是普遍意义上的单方面的创造活动,而是教育活动中特有的教与学互动发展式的创造,是教师和学生双方主体意识、主体感情、主体精神的撞击与闪光。

古往今来,已有不少学者探讨审美与其教育问题,也试图寻找合理的手段以期达到理想中的结果。席勒在他的《审美教育书简》中有说,艺术应当能够代替宗教,发挥出统一的力量,因为艺术被看作是一种深入到人的主体间性关系当中的“中介形式”(Form der Mittei lung)。席勒把艺术理解成了一种交往理性,将在未来的“审美王国”里付诸实现。席勒是用康德哲学的概念来分析自身内部已经发生分裂的现代性,并设计了一套审美乌托邦,赋予艺术一种全面的社会——革命作用。较之于那个时代他已经领先了一步。

艺术具有如此之力量,固然是件好事。但她的涵盖面很广,难以逐个深究。如今作为一个即将从事舞蹈教学推广工作的我来说,深刻认识舞蹈这一艺术门类在审美教育中的作用,并努力使其得以最好地发挥其作用是关键。一代舞蹈大师邓肯在她的文章《未来的舞蹈》中说:未来的舞蹈家将登上辉煌的艺术高峰,而且伸手提携其他所有的艺术。……艺术就是要表现最道德、最健康、最美好的事物,这就是舞蹈家的使命。在此足可见舞蹈在大师的眼里是何等地位。

舞蹈作为一种肢体语言的艺术,它既有非凡的审美价值,又不失为是一种贴近青少年生活的活动,被人们所喜闻乐见,特别在教育功能方面以其生动直观的形象,富有创造力的想象,陶冶着广大青少年情操。如果让学生广泛地参于其中,相信能潜移默化地提高全民族的

文化素质,特别青少年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在改革开放与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在不断提高,文化艺术是人们实现素质与人格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形势下,许多家长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下一代,为了园他们儿时的梦,也越来越注重艺术教育。在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中,舞蹈随同着音乐,已渐融入孩子们的生活,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家长的陪同下,进了一些专门的舞蹈课堂。而在高校,在成人中,这现象并不乐观,舞蹈的功用显得较为单一。我们说,舞蹈教育不该仅停留于孩子中,这可以是全民的,终身的。有生命就会有舞蹈。

首先,舞蹈能给生命注入活力,给人以美的享受。舞蹈是一种生命形式的跃动,有生命的地方就有生命形式的跃动,就有欢悦的舞蹈。她伴随着人的一生,无论是婴儿﹑幼儿﹑青年﹑中年或老年,人的一生都离不开舞蹈,特别是当人们处在欢乐的时刻,舞蹈就是表达这种欢乐心情的最佳手段。

用舞蹈来表达内心的欢悦之情是人类共同的生理心理现象,这种共同的人性不受地域﹑民族﹑阶级﹑阶层的限制,可谓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每逢节庆假日,在公园、在湖边、在广场、在空地,舞潮涌动;时值大典,北京天安门前,宛如歌舞的海洋。放眼全球:巴西的狂欢节是《桑巴舞》的世界,坦桑尼亚的群众集会时必跳《塞洛舞》,而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农民收割小麦时则要跳《芦迪舞》。

“舞以达欢”,这是我们的先人对舞蹈功能所作的十分精辟的概括。古人还说:“盖乐心内发,感物而动,不觉手足自运,欢之至也。此舞之所由起也。”对于舞蹈的起源,学者们众说纷纭:劳动说、游戏说、宗教巫术说、性爱说······等等,都持之有故,言之成理,但我们以为自娱自乐、抒发情怀,至少也应该是舞蹈产生的原因之一,闻一多先生说:舞蹈是当今生命情调最直接、最实质、最强烈、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足的表现。人类的这种自娱意识从古到今,延续了千万年,至今仍然十分强烈的存在着,发展着,所以当前社会生活中自娱性的舞蹈,仍然是舞蹈中最为普遍存在的一种。舞蹈参与者在自身形体有节奏的律动中,充分感受到自我的存在,感受到生命的活力,感受到自我显示的形体之美、气质神韵之美、节律之美和力量之美;在内情外化的过程中,同时获得了精神和肉体的美感和快感,进入身心合一,内外交融的美妙境界。这大概就是那些秧歌舞、新嘎光、交谊舞、迪斯科等自娱性舞蹈经久不衰的原因所在。古希腊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琉善(Loukianos约125-约192)曾说过:“有的消遣可以给人愉悦,有的则可以给人益处,而只有舞蹈可以二者兼得;·······舞蹈通过一个危险少得多,同时又优美、悦目得多得途径来表现年轻人的活力”。

青年人喜爱用舞蹈来抒发他们如火如荼的青春热情。所以在许多高校,我们就可以看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