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基于国内外文献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里所指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管理当局自愿或者按照既定的披露要求将企业内部控制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评价的信息以公开报告的形式提供给利益相关者,以满足利益相关者作出合理决策的一种行为。2002年美国萨班斯法案第404条款、第302条款与第906条款的颁布,标志着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开始纳入强制性披露范围,并赋予了严厉的法律责任。我国2009年实施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执行本规范的上市公司,应当对本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2010年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则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并对内部控制审计过程中注意到的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在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增加“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描述段”予以披露。也就是说注册会计师对于企业内控控制信息披露具有一定的作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内部控制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其完善有助于内控体系的健全、执行并发挥应有职能,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对相关学者就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和比较。
一、国外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的文献综述
国外学者对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主要以内控信息披露中最为重要、最具实质性的方面——
—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为切入点,并从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影响因素和市场反应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影响因素研究
国外学者主要以控制风险与内部控制缺陷的正相关关系为前提,从企业控制风险相关的影响因素出发,进而研究影响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因素。学者们认为影响因素主要包括:
1.企业具体交易层面的影响。如,Ge和McVay(2005)
分析得出内控缺陷披露的内容往往是与较复杂的账户(如衍生金融工具和所得税费用账户)有关;McVay(2005)研究了披露至少一个重大漏洞以上的261家公司。结果发现,内部控制实质性缺陷通常与资源分配不充分的会计控制有关。
2.企业整体特征层面的影响。如,Bryan(2005)研究发现,披露重大漏洞的公司通常比同行规模小,业绩也比较差,风险系数较高。同样,Doyle(2007)证实了一些规模小、成立时间短、业务复杂、成长速度快、财务状况差的公司存在缺陷的可能性更大。Petrovits(2011)以非营利组织为研究对象得到和上述一致的研究结论。Ge和McVay(2005)研究发现公司规模和公司盈利能力对内控披露的作用具有上述一致的结论。除此之外,也有相反的观点,如,McVay (2005)认为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与公司规模和盈利能力无关。笔者认为这可能与前述学者在研究中对内控缺陷的具体认定标准不同,从而使不同的学者即使针对同一主体公司,对于其是否存在重大漏洞或是否为内控重大缺陷公司也有不同的观点。
3.公司特殊时期或变化时期的影响。如,Leone(2007)通过对在年报中披露了内部控制缺陷的上市公司进行研究,发现影响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因素有组织结构的复杂化及报告期重要的组织变化等。Hill和Short(2009)发现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与一般上市公司相比,对内控信息缺陷及风险管理信息的披露较少。Ashbaugh-Skaife等(2007)认为重组并购的企业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可能性较大。
4.控制环境和内控活动执行特征的影响。如,Christo-pher S.Armstrong等(2011)实证发现具有监督激励措施的公司,其经受外部监管执法机构管制和披露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可能性较小。Felo(2007)证实高管层对职业道德的管理可以提高企业内控信息披露的透明度。Lin等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
—基于国内外文献综述
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李越冬刘伟伟
【摘要】文章对国内外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与比较,发现国内外研究重点有所不同:国外主要从内部控制缺陷的角度进行研究,对其披露的影响因素和市场反应给予了深入的剖析;国内则偏重于研究内控信息总体披露现状及改进建议,并于近年逐步关注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影响因素、必要性和国内外现状对比。为从根本上完善我国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体系和状况,今后应加强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影响因素及其市场反应和内控信息披露格式及内容体系等方面的具体研究。
【关键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文献综述
(2011)从内部审计的机构(包括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及组织对内部审计的投资力度)和内部审计执行(包括对审计质量控制的要求、与外部审计人员的相互协调、内部审计对缺陷内控的后续审计)两个方面阐述内部审计与内控缺陷披露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内部审计机构的相关要素中,只有审计人员的受教育水平与内控缺陷披露呈显著负相关。
内部审计执行的相关运行特性中,质量审计及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审计活动范围、对以前发现的内控问题的追踪与内控披露呈负相关。另外,内部审计人员与外部审计人员的相互协调与内控缺陷披露呈正相关。
5.外部审计主体特征和报表重述的影响。如:Ashbaugh -Skaife 等(2007)发现更换事务所和聘请四大事务所进行审计的被审计单位倾向于披露内部控制缺陷。这与现任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在与前任事务所进行沟通后保持应有的职业怀疑态度、四大事务所具有较高的职业能力和较高的品牌诉讼风险有关。Richardson 等(2003)则发现进行报表重述的企业,更会披露内部控制缺陷。
6.公司治理的影响。如,Brown 和Caylor (2004)发现企业存在机构投资者持股和其持股数的增加会更趋向于披露企业内部控制缺陷。机构投资者相对于分散的个体投资者有更多的专业经验及更高的监督实力,且其“用脚投票”的几率较小,能更有效地维护投资方的权益。
7.不同内部控制法规的影响。如:Hoitash 等(2009)研究了在比较严格的萨班斯法案第404条款(而非萨班斯法案第302条款)规定之下,董事会及审计委员会特征与内控信息披露间的关系:他们的会计及财务监督能力越高则披露内控缺陷的可能性越低;董事会及审计委员会的总体实力越强,其披露内控缺陷的可能性也越小。在美国,对于符合第407条款公认财务管理资格的专家,其披露内控缺陷的可能性仍会较低;而符合第407条款公认监督资格的专家,相对于没有公认监督资格的专家而言,则更倾向于披露内控缺陷。在遵循第404条款的规定时,重大缺陷披露与董事会层面的公司治理质量呈负相关关系,而这种相关性在执行第302条款时则不存在。
另外还有学者从信息技术、社会关注、注册会计师受管理层说服策略等软性影响因素角度,研究了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影响因素。如:Morris (2011)实证得出ERP 系统的使用可以减少财务报告中有关内控缺陷的披露,且在企业整体和基本账户两个层面均有体现。Petrovits 等(2011)发现政府补助、个人捐助及企业捐助的后续增加与公益性慈善事业的内部控制缺陷披露情况呈负相关。Wolfe 等(2009)将管理层与注册会计师的沟通策略区分为承认策略和抵赖策略,分别研究这两种策略是否影响审计人员对信息化控制偏差和人工控制偏差所形成的内部控制缺陷的判
断。根据实验数据统计分析发现:
在信息化控制偏差下,管理层采用承认策略时会降低审计人员对内部控制缺陷评价的严格性并提高对管理层解释的接受程度;在人工控制偏差下,管理层无论是采用承认策略还是抵赖策略,审计人员对内部控制缺陷评价的严格性及对管理层解释的接受程度都无显著差异。
(二)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市场反应研究
国外学者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引起的市场反应主要从股票市场反应和资本成本变动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1.对于股票市场反应的研究。如,Beneish 等(2008)实证得出企业的市场股价与内控缺陷报告情况呈负相关,在缺陷为重要缺陷时,这种负相关性会更明显。Kim 等(2009)实证也发现,当公司披露其内部控制缺陷时,股票超额收益与市场不确定性变化幅度(用日股票收益标准方差的变化来衡量)呈负相关关系。
2.对于资本成本的研究。如,Ogneva (2006)研究了重大漏洞与公司权益资本成本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披露重大漏洞的公司的资本成本相对稍高。Ashbaugh-Skaife (2009)认为,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有显著高的公司特定风险、系统风险和权益资本成本;并且审计师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意见的变化也会影响资本成本的变化,如:前期报告的内部控制缺陷本期得以修正时,权益资本成本也会发生显著变化。Dhaliwal 等(2011)和Kim 等(2011)发现在控制其他债务契约影响因素的前提下,债权人会给内控缺陷披露单位相对于未披露单位更长的债务延期,且该现象在其进行贷后管理监控的企业更为显著。笔者认为这是由于内控信息披露情况能反映公司财务管理人员的能力等。投资者面对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会重新评价公司管理层披露财务报告的质量,或者调整自己对公司会计信息系统质量的评估(Ham 等,2008)从而作出最终的投资决策。
国外学者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内控信息披露中最具有信息含量的内容———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作为内控信息披露中的关键内容,其完善可以从根本上改善内控信息披露。国外对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影响因素和市场反应的深入研究,可以推进实务中审计师对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的有效认定,进而采取对应的内控审计程序、与企业进行有效的沟通、出具内控信息披露完备的审计报告;便于投资者或潜在投资者和债权人或潜在债权人以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为依据合理地参照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和特征等,作出合理的投资决策。虽然,国外学者在内部控制缺陷披露方面的研究比较深入,但未形成一个完整的框架体系,也没有针对内部控制缺陷披露或者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