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问题与解决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与生活

营销092

于旺

200904024222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整体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们在追求身体健康的同时,也关注着心理健康,作为天子骄子的大学生也不例外。现今的大学生具有开阔的视野,活跃的思维,追求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充满着色彩浪漫的情感,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心理问题和冲突。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对作为天子娇子的大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

大学生存在许多的心理问题。从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用硫酸泼黑熊,到中国政法大学学生伏天越刀砍教授;从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连杀四人到华中科技大学情侣留遗书双双坠楼……高校触目惊心的“校园事件”的不断发生,引起了社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普遍关注与担忧,也引发了社会对中国高等教育片面忽视心理教育的质疑与探讨。

根据调查显示,2003年大学生自杀案件是27起;2004年为68起;2005年为116起;2006年为130起。大学生自杀事件有逐年增多的趋势。2008年,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腾讯网教育频道,对7080名大学生的调查发现,89.3%的大学生有过极度的心理体验,超过25%的大学生有过自杀倾向!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逐年增加,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不容乐观!大学生的环

境适应能力差,人际交往能力不强,面对困难挫折时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是社会对大学生的普遍看法。大学生高文化素质和低心理素质并存的现象,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遭遇的尴尬。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仅是提高大学生健康水平,健全大学生人格的重要举措,也是中国高等教育突破发展瓶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既有社会原因和教育体制的原因,也有学生自身的原因。简单概括,可以发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社会因素的作用。在中国教育水平比较低下的背景下,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过高,对大学生容易求全责备,这些都给大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另外,由于市场经济观念的冲击,人们都比较趋向追逐显性的利益。这种观念拓展到健康领域,具体表现为社会对大学生健康的认识也局限于显性的生理健康,而对隐性的心理健康比较轻视。这种认识成为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制约因素。

二、中国教育体制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忽视。由于升学的压力,全国的中小学基本上都没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进入大学之前,学生们根本就没有心理健康的概念。在升学的压力下,很多学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只是这些心理问题都被繁忙的学业掩盖了而已。进入大学后,由于没有了升学的压力,更多的空余时间的刺激让长期潜伏的心理问题很容易爆发出来。长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也让大学生在面对很多不同于中小学的问题时都无从适应,因此大学生比较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三、大学生承受的压力大。大学生承受的心理压力过大,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由于特殊的年龄结构特点,很多大学生都同时面临着恋爱、学业和工作的巨大压力。但是大学生的社会经历不足,自己并不具备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又使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后缺少专业的心理引导,因此在各种压力下的大学生很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四、没有准确的定位。相信大家也听过一些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这是因为他们,自视甚高,认为基层的工作是大材小用,造成一种虚浮的风气,宁肯待业在家,也不去工作。因此,必须全面分析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各种因素,据此制定解决方案及其配套措施。

大学生心理问题解决方法

首先,调整现行的大学教育模式,增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大学的教育模式是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环境背景,是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直接作用主体。进入大学后,学生得以从升学的压力中解脱出来,有了更多的自主时间。由于中学时期缺少对学生人生规划的指导,而在大学里类似中学时期为高考而忙碌的学习条件已经不复存在,很多学生在面对大学里的自主时间是难免不知所措。很多学生终日忙忙碌碌却仍然觉得自己在虚度光阴,因此很容易出现对待时间的恐惧心理。由于在大学里没有相关的课程教育,很容易让学生对时间的焦虑成为心理问题产生的潜在因素。因此,有必要在大学里增设心理健康教育的公共课程,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心理健康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能力。

其次,通过各种渠道大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改变大学生对心理问题的认识。心理学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心理问题的普遍存在。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心理问题。心理问题本身并没有褒贬的含义,心理问题既包括积极的心理问题,也包括消极的心理问题。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忽视,导致了很多大学生对心理问题产生了误解,认为存在心理问题是件很羞耻的事情,自己更不会主动地寻求心理咨询。因此,应该以学校为主要宣传渠道配合各种政策措施,引导学生转变对心理健康的认识,鼓励学生正视自己的心理问题,将心理问题的消极方面转化为进步的积极因素。

再次,建立学校和学生家庭的信息交流平台,实现学校和学生家庭对学生心理健康信息的共享。很多学生由于心理问题做出的极端行为,既给学生家庭带来了严重的物质损失和精神伤害,也给社会造成了很大的不良影响。其实很多学生做出各种极端行为之前,自己的心理疾病都会反映在日常的言语行动之中。如果学校和学生家庭通过双向交流,及时发现学生心理的微妙变化,进而采取心理危机干预措施,是很有可能避免各种悲剧的发生的。这就需要我们建立学校和学生家庭的信息交流平台,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干预由事后补救转变为事前防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