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主要特征,涵盖了“听”“说”“读”“写”四大块
工具性:语文本身是传情达意的思维交际工具,可以帮助人们生活学习工作,传达社会价值观,从而维系社会的正常运转
人文性: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突现教师的人文关怀,
人文性具备三个特质:人文精神的感染,作为语文教程的价值取向、学生作为具有文化个性的人,在语文课程中应受到人文关怀、教师是语文课程的组织者,建设者和引导者,应努力实践以人为本,为学生发展服务的理念
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本质:注重理解文本的思想意义、注重语言文字的训练、注重知道学习方法、注重领悟表达方法
一堂课:背诵、讨论、写、布置作业
语文教学必须体现以人为本
人的全部尊严在于思想,教育的着眼点,绝对不是在于传授知识,而是挖掘人的潜能发挥人的主体性,发现自我价值,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全面提高语文教师文学素养
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堂教学艺术
于永正:五重教学法1重情趣2重感悟3重积累4重迁移5重习惯(朗读的习惯、每天看半小时书、开一个交流讨论会)
教学艺术:对教学内容的准确把握。高明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乐学易学,使知识能掌握,智慧能得到启迪,情操得以陶冶,让学生学有所得。
1教学艺术源于对教材内容的准确把握(基础)
2教学艺术来自对学生的理解和尊重
3教学艺术来自于老师的艺术修养(表达技巧就是语言艺术,老师是最具表达技巧的人)4如何掀起教学艺术的高潮:
a求活形成高潮
b务实
c以爱蕴育高潮
d以美蕴育高潮
把学生当作有差异的个体
如何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和学生的独特体验之间的关系:
通过(课本)作品怡人情,提升人格;用丰富的作品去充实学生的精神需求;
因为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所以对文本解读也不同
学生具有独特的视角,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处理好引导价值取向和学生独特体验之间的关系,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
总的目标:即情感、态度、价值观
价值观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求真、求善、求美
上课需要标题和板书适量,不能自问自答,让学生自己体会,黑板上体现思路,切忌手擦黑板,记得布置作业,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悟,问题由易到难可以让它们写随笔
语文教学怎样才能注重实践?
什么是语文实践?
让学生在口头语和书面语亲密接触中通过理解和感悟,积累欣赏,评价等学习活动,真真确确地把握了语言运用的一些本领使语言文字真正成为自己生活中为重要的交际工具
加强语文教育的实践性,不把语文课上成语法课、写作课、文学课
不要追求语文系统知识的完整
1知识和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保证全体学生的参与
2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增强学生学习实践的机会
一:研读教材是最基本的语文实践
二:为学生创设可亲历可体验的实践情境
三:从丰富的语文资源中直接接触语文教材
四:语文实践要在综合上下功夫
五:精心设计有思维和语言发展价值的习题
1精心选取典型的语言材料,使他成为学生进行语文实践的重要模块
2实践展开的层次上要合理
3实践的目标就是发展
一:大声朗读对提高语文能力有不可替代的效果(诗歌、故事、宣言、书信、散文等)二:让学生养成独立阅读的能力(让学生个人阅读35分钟左右,教师指导10分钟,同伴一起阅读10分钟,集体交流5——6分钟)
三:鼓励自由写作,自己找资料,自己创作,自己编写故事自己修改
四:学习语言和词汇,教师在认读、拼音、结构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
五:选择学生都很熟悉的文章进行讨论并与朗读相结合
阅读课如何加强读的指导
读:有声朗读、冒顿
诵读:熟读成诵、精思,音调抑扬顿挫
诵读的好处在于: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独立见解,有助于学生的思考,从而克服仰天书歌的坏习惯
默读是读书较为常见的一种方法,把读和四相结合,并获得个人感受的疑问,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速读能力
低年级在游戏情境中指导朗读
高年级用教师的范读促进文本的感悟和概括
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主进行学习的
语文综合性学习如何体现语文特色
原来过于注重知识的记忆和机械性的锻炼,听、说、读、写失衡
语文综合性学习语文学科是核心
实现语文文本注意以下几点
1可以从口语交际或写作活动为出发点设计综合性学习
2充分利用综合性学习的整体性来推进整组的单元教学
3应该多采用一些有语文味的成果汇报方式
综合活动的六大模块
1社会活动的策略
2虚拟活动策略
3模拟实践策略
4角色活动策略
5专题研究策略
6自由拓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