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鲁格曼国际贸易新理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第二,国际资本流动的方向也具有一定的 意义,它会从高收入地区流向中等收入地 区,却不会流向最贫困的地区。
• 第三,这个阶段中,从全世界的范围看, 中等收入地区和高收入地区的差别不断缩 小与中等收入地区和低收入地区之间差别 不断扩大着两种现象同时存在。
• 张伯伦模型的首次出现就标志着一 个突破,它是第一次使人们能够从 理论上来研究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 争条件下的贸易问题。
5.3库尔诺双头垄断模型
• 5.3.1贸易产生的原因总是可以用国家 之间的差异、分工及规模经济这两种 原因的组合效应来解释。但是库尔诺 双头垄断模型实际上已经发现了贸易 产生原因的第三种解释,他认为,贸 易产生的原因可以纯粹是因为不完全 竞争的企业想通过向别国的国内市场 倾销来扩大销售。
3.4小结
• 一、世界贸易的绝大部分是在要素 相似的国家之间进行的
• 二、相似国家之间的贸易的大部分 是产业内贸易,即相似产品的双向 贸易
• 三、产业内贸易的增长并非带来严 重的收入分配问题
第四章 一个互相倾销的国际贸易模 型
• 4.1本章摘要
• 本章中,我们是要说明倾销是由于 与寡头垄断行为有关的制度原因而 产生的。
5.2.1从贸易中获利问题
• 赫尔普曼和克鲁格曼(1985年)提出, 在某些假定条件下,生产规模和产品 花色品种都与产业的总产量同涨同落。 即工业制成品的全世界总产量大于本 国没有贸易时的产量时,贸易就会带 来收益。
5.2.2贸易和收入分配
• 与比较优势相比,规模经济给贸易 带来的收益要大一些。相对于世界 要素的整体而言,一个国家的要素 禀赋与其越相似并且国家越小,就 越可能出现所有要素都能从贸易中 获利的情况。
6.3不平衡发展的动态性
1. 长期均衡的特点取决于偏好和技术,但那 个地区起什么作用却取决于它最初时的地 位,例如取决于原始积累
2. 另一个引人关注的问题是贸易所能起到的 作用。资本存量的不平衡取决于假定只要 两个国家之间没有实现完全的国际分工, 则产品贸易会使两国工资率(即一个要素 的价格)相等。不平衡发展理论与赫克歇 尔-俄林-萨缪尔森模型之间便存在着相似 性。
代表作品:《期望减少的年代》 《亚洲奇迹之谜》 《萧条经济学的回归》等
古 典 国 际 贸 易 理 论
新 古 典 国 际 贸 易 理 论
新 贸 易 理 论
新新贸易理论 新经济地理学
新贸易理论的主要命题
一.新贸易理论产生的原因
新贸易理论的初衷是对国际经济的最基 本问题—为什么要进行贸易—提供一种能替 换传统贸易理论的答案。本书第一章专门论 述这个答案,我们建立了一个数学模型,用 它来说明在一个各国之间不存在自然差异的 世界中贸易完全是由于报酬递增而产生的。
第三章产业内分工与从贸易中获利
• 3.1封闭经济的模型 • 由于不同国家的企业生产不同的产品,
因此,在同一产业内必然会出现双向 的国际贸易,阻碍这些国家在本国生 产的各种花色品种的产品之原因,是 产品生产中存在着固定成本,于是, 规模经济成为产业内贸易的根本原因。
3.2要素比例及贸易模式
• 我们的研究重点是前面提到的那个命题, 即要素禀赋相似的国家之间进行产业内贸 易,要素禀赋不同的国家之间则进行赫克 歇尔-俄林式贸易。
6.4国际投资
假定有三个地区:一 是中心地区,而是周 边地区,三是外围地 区。三个地区的资本 存量分别是Kc,KS, Kp。
• 第一,两个地区中哪一个贫困地区会在这 个阶段实现工业化是无法预见的,绝大多 数情况下是历史上的某个偶然事件或两个 落后地区之间生产条件的微笑差别成为一 种决定因素。
第二章 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及贸易 模式
• 2.1基本模型
• 2.1.1模型的假定条件
• 2.1.2封闭经济条件下的均衡
• 2.1.3贸易的作用
在这个模型中,传统的产生贸易的原因一个 也没有,但尽管如此,贸易仍然可以发生而且贸 易能带来利益。贸易产生的原因是出现了规模报 酬,每个不同质的产品只在一个国家生产,之所 以能从贸易中获利,是因为世界市场比起国内市 场来能够提供更多的花色品种,每个消费者选择 的范围能够更为广泛。
• 1.2
本节将分析一个垄断竞争的基本模 型,也是我要在下一节中研究的模式。 该模型是迪克西特-斯蒂格利茨模型的简 版。
假定只有一个生产要素(劳动力)的国家 经济
假定改过经济能够生产任何数量的指数为i 的产品
假定生产的产品数量从1到n,其中n被假定 为数量很大
假定所有居民都具有同样的效用函数。
• 在国与国之间不存在偏好、技术或要素禀 赋方面的差别时,可以用规模经济来解释 这两国之间产生的贸易的原因以及从贸易 中得到的利益。
• 本论文研究的模型与某些其他传统的贸易 模型一样,要素流动可以替代贸易。
• 1.4小结
• 本章借用张伯伦理论来分析规模经 济报酬递增条件下的贸易。它说明 贸易并不一定是国家之间技术或要 素禀赋差别的必然结果。
5.2张伯伦模型
• 张伯伦的基本思想是:人们可以把至 少某些产业看成是新进入市场的企业 能够生产不同质(与市场原有企业生 产的产品相比)产品的市场进入过程。 每个企业因此将具有部分垄断权,也 就是说需求曲线向下倾斜。一个产业 是由许多小垄断者组成的,这些许多 小垄断者使该产业形成饱和从而消灭 了任何垄断利润。
第二部分
• 历史积累过程和作用
第六章 贸易、历史积累和不平衡 发展
• 6.1摘要
• 克鲁格曼的研究认为:不平衡发展 理论竟与赫克歇尔-俄林的理论完 全吻合。
6.2基本模型
• 假定两个地区北方和南方是完全对称 的
• 假定这两个地区的劳动力相等 • 假定每个地区可以生产两种产品:一
个是工业制成品M,另一个是农产品A, 并且能够以零运输成本条件进行贸易。
5.3.2小结
• 库尔诺双头垄断模型揭示出一个新 的从贸易中获利源泉,这是一种贸 易加剧竞争的作用。还揭示了一个 新的贸易产生的原因:由于产品供 应垄断者预见到出口比在本国市场 销售具有更高的需求弹性,从而互 相进入别国的市场。
5.4未来的研究任务
1.动态的模型 2来自百度文库更贴近现实世界的竞争模型 3.无法实现经济一体化现象
4.2基本模型
• 运输成本下降会产生三个效应:第一, 对于所有现在正在进口的产品来说, 成本下降,这是一种获利;第二,消 费量上升,于是对每单位的额外消费 量来说,可以获得一个等于价格减去 进口产品边际成本的收益;第三,由 于用高成本的进口产品替代本国生产 的产品,福利受到损失。
4.3小结
• 企业之间因寡头垄断的相互作用可以 导致贸易在没有任何通常的动因(成 本的差别或规模经济)情况下出现。 这种互相倾销的贸易福利效应非常有 意义:如果企业获得盈利,在运输成 本很低的情况下,贸易的发生就会改 善福利;反之,如果运输成本很高, 进行贸易也许会实际的造成福利损失。
2.2运输成本
• 如果两个国家的生产成本都相同, 产品的生产地点距离比较大的市场 越近就越有利,因为这样可以尽可 能减少运输成本,为使两国的劳动 力继续在本地就业,这种优势必须 通过工资差别来抵消。
2.3国内市场对贸易格局的影响
• 克鲁格曼认为,把最基本的封闭经济 模型扩展到一个有两个国家的模型 (在每个产业中有许多不同质产品)。 于是,我们将会看到,当两个国家进 行不同质产品贸易时,每个国家都成 为国内市场需求比较大的产品的净进 口国。
第i个企业将按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来决 定其产品的价格,即
利润最大化的价格取决于边际成本及需 求弹性。
现在,我们已经完整的描述出一国经济 的均衡状态,接下来用该模型分析劳动 力增长、贸易及要素流动的作用。
• 1.3 劳动力、贸易及要素流动
• 1.3.1
• 克鲁格曼认为劳动力增长可以提高有代表 性的个人的福利。
5.1.2外部经济研究:小结
• 对马歇尔报酬递增属于外生经济的研 究,如果能正确理解并且再加上合适 的假定条件,就会出现一个非常清晰 并且引人入胜的贸易理论。把握这一 理论的基本要求是愿意假定贸易会实 现一个假定的完全的经济一体化的综 合作用,如要素价格均等化,还要愿 意把注意力集中在纯要素服务贸易而 不是产品贸易上。
二.历史的作用
在报酬递增条件下,特别是当这些 报酬递增以外生经济形式存在时,历史 的作用非常关键。某种国际分工模式也 许是因为历史上的偶然事件或者这个国 家的最初的经济特点所形成的,然后随 着生产规模扩大形成优势的积累使这一 国际分工模式得以固定下来。
三.技术与贸易
这是新贸易理论(强调报酬递增和 不完全竞争)和技术创新促进国际分工 这两个观点之间的自然联系。本书第十 章把技术和贸易的分析与新贸易理论相 联系。来说明技术创新带来的报酬递增 是怎样导致不完全竞争条件的出现,而 且反过来说明短期垄断是技术创新的必 要的动力。
第5章报酬递增与国际贸易理论
• 5.1.1马歇尔模型 • 如果规模经济的作用朝着不正确的方向发
展(使等产量线向外移动),就说明比较 优势不能使我们从贸易中获利,甚至可能 因此而受到损失。但是,由于经济规模是 在本国进行贸易前和世界进行贸易后之间 进行比较,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假定规模 效应将普遍的成为能使我们从贸易中获利 的源泉,而且这个源泉要胜于比较优势的 源泉。
• 假设有两个国家:本国及外国 • 在几乎所有具有规模经济特征的模型中,
都存在着要素禀赋相似国家之间贸易。
3.3贸易带来的利益和损失
参数z的值决定相对工资,参 数θ用来衡量一个产业中各产 品之间的替代程度。右下角是 利益冲突区,处在这一区域不 是规模经济没有意义就是两国 的要素禀赋相差很大,因此稀 缺要素在贸易中受到损失,其 他部分称为互利区,表示产业 内分工带来的利益大于传统的 分配效应,每个人都从分配中 得到好处。
克鲁格曼国际贸易新理论
[美] 保罗·克鲁格曼
作者简介
个人概况:
保罗·罗宾·克鲁格曼 Paul R. Krugman 民族:犹太 出生地:纽约长岛 出生日期:1953年2月28日
个人背景: 职业:教授 毕业院校:耶鲁大学经济学
个人贡献:
主要成就:贸易模式分析,经济活动定位 1991年获克拉克经济学奖 2008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一.重新认识国际贸易的产生原因 (五章)
二.历史积累过程和作用(三章) 三.技术要素(三章) 四.不完全竞争及战略贸易政策
(三章)
第一章
报酬递增、垄断竞争和国际贸易
• 1.1
本章将建立一个简单的均衡模型,这是 一个解释贸易产生的原因并不是资源禀赋或 技术方面的差异而是规模经济的模式。这种 观点有别于其他绝大多数按报酬递增条件建 立的贸易模型,这些模型都假定规模经济是 企业的外生经济,因此市场始终处于完全竞 争状态,但是在我们这个模式中,规模经济 被嘉定是企业内生的。
假定所有产品以同样成本函数生 产,每件产品生产中所使用的劳 动力数量是产量的线性函数
一种产品的产量必须等于该产 品个别消费量的总和。
假定有充分就业的条件
在有限的收入条件下,必须使其效用函数 最大化,最大化问题带来的第一级条件用 公式可以表示为:
我们可以将个人消费量与产量之间 的关系带入公式(7),使该公式 能够表示某一个企业单独面对的需 求。
5.2.4运输成本
• 张伯伦的模型是建立在贸易会带来经 济一体化这个假定条件之上的,而零 运输成本又是这个假定条件的关键。 如果运输成本更接近实际,维纳布尔 斯(1985年)完善1980年克鲁格曼的 模型,提出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 各国趋向于成为国内具有较大市场的 产品的净出口国。
5.2.5小结
四.贸易政策
对许多人而言,任何经济理论说到 底是它对经济政策的影响。第十二章和 第十三章集中研究美国和日本之间的大 量贸易争端中所争论的一个问题,即: 一个受保护的国内市场实际上是一台促 进出口的发动机,而且这种促进出口的 方法可以成为一项成功的以邻为壑的战 略。
本书结构
本书分为四大部分,总共十四章。
5.2.3中间产品
• 只要贸易会带来经济一体化,进行中 间产品还是进行最终产品贸易两者没 有什么根本区别,赫尔普曼和克鲁格 曼(1985年)提出:如果规模经济条 件下生产的中间产品不能进行贸易, 结果将会导致产业联合体(即为了把 同一国家中所有不能进行贸易的中间 产品的用户集中在一起而组建的产业 集团)的出现。
• 第三,这个阶段中,从全世界的范围看, 中等收入地区和高收入地区的差别不断缩 小与中等收入地区和低收入地区之间差别 不断扩大着两种现象同时存在。
• 张伯伦模型的首次出现就标志着一 个突破,它是第一次使人们能够从 理论上来研究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 争条件下的贸易问题。
5.3库尔诺双头垄断模型
• 5.3.1贸易产生的原因总是可以用国家 之间的差异、分工及规模经济这两种 原因的组合效应来解释。但是库尔诺 双头垄断模型实际上已经发现了贸易 产生原因的第三种解释,他认为,贸 易产生的原因可以纯粹是因为不完全 竞争的企业想通过向别国的国内市场 倾销来扩大销售。
3.4小结
• 一、世界贸易的绝大部分是在要素 相似的国家之间进行的
• 二、相似国家之间的贸易的大部分 是产业内贸易,即相似产品的双向 贸易
• 三、产业内贸易的增长并非带来严 重的收入分配问题
第四章 一个互相倾销的国际贸易模 型
• 4.1本章摘要
• 本章中,我们是要说明倾销是由于 与寡头垄断行为有关的制度原因而 产生的。
5.2.1从贸易中获利问题
• 赫尔普曼和克鲁格曼(1985年)提出, 在某些假定条件下,生产规模和产品 花色品种都与产业的总产量同涨同落。 即工业制成品的全世界总产量大于本 国没有贸易时的产量时,贸易就会带 来收益。
5.2.2贸易和收入分配
• 与比较优势相比,规模经济给贸易 带来的收益要大一些。相对于世界 要素的整体而言,一个国家的要素 禀赋与其越相似并且国家越小,就 越可能出现所有要素都能从贸易中 获利的情况。
6.3不平衡发展的动态性
1. 长期均衡的特点取决于偏好和技术,但那 个地区起什么作用却取决于它最初时的地 位,例如取决于原始积累
2. 另一个引人关注的问题是贸易所能起到的 作用。资本存量的不平衡取决于假定只要 两个国家之间没有实现完全的国际分工, 则产品贸易会使两国工资率(即一个要素 的价格)相等。不平衡发展理论与赫克歇 尔-俄林-萨缪尔森模型之间便存在着相似 性。
代表作品:《期望减少的年代》 《亚洲奇迹之谜》 《萧条经济学的回归》等
古 典 国 际 贸 易 理 论
新 古 典 国 际 贸 易 理 论
新 贸 易 理 论
新新贸易理论 新经济地理学
新贸易理论的主要命题
一.新贸易理论产生的原因
新贸易理论的初衷是对国际经济的最基 本问题—为什么要进行贸易—提供一种能替 换传统贸易理论的答案。本书第一章专门论 述这个答案,我们建立了一个数学模型,用 它来说明在一个各国之间不存在自然差异的 世界中贸易完全是由于报酬递增而产生的。
第三章产业内分工与从贸易中获利
• 3.1封闭经济的模型 • 由于不同国家的企业生产不同的产品,
因此,在同一产业内必然会出现双向 的国际贸易,阻碍这些国家在本国生 产的各种花色品种的产品之原因,是 产品生产中存在着固定成本,于是, 规模经济成为产业内贸易的根本原因。
3.2要素比例及贸易模式
• 我们的研究重点是前面提到的那个命题, 即要素禀赋相似的国家之间进行产业内贸 易,要素禀赋不同的国家之间则进行赫克 歇尔-俄林式贸易。
6.4国际投资
假定有三个地区:一 是中心地区,而是周 边地区,三是外围地 区。三个地区的资本 存量分别是Kc,KS, Kp。
• 第一,两个地区中哪一个贫困地区会在这 个阶段实现工业化是无法预见的,绝大多 数情况下是历史上的某个偶然事件或两个 落后地区之间生产条件的微笑差别成为一 种决定因素。
第二章 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及贸易 模式
• 2.1基本模型
• 2.1.1模型的假定条件
• 2.1.2封闭经济条件下的均衡
• 2.1.3贸易的作用
在这个模型中,传统的产生贸易的原因一个 也没有,但尽管如此,贸易仍然可以发生而且贸 易能带来利益。贸易产生的原因是出现了规模报 酬,每个不同质的产品只在一个国家生产,之所 以能从贸易中获利,是因为世界市场比起国内市 场来能够提供更多的花色品种,每个消费者选择 的范围能够更为广泛。
• 1.2
本节将分析一个垄断竞争的基本模 型,也是我要在下一节中研究的模式。 该模型是迪克西特-斯蒂格利茨模型的简 版。
假定只有一个生产要素(劳动力)的国家 经济
假定改过经济能够生产任何数量的指数为i 的产品
假定生产的产品数量从1到n,其中n被假定 为数量很大
假定所有居民都具有同样的效用函数。
• 在国与国之间不存在偏好、技术或要素禀 赋方面的差别时,可以用规模经济来解释 这两国之间产生的贸易的原因以及从贸易 中得到的利益。
• 本论文研究的模型与某些其他传统的贸易 模型一样,要素流动可以替代贸易。
• 1.4小结
• 本章借用张伯伦理论来分析规模经 济报酬递增条件下的贸易。它说明 贸易并不一定是国家之间技术或要 素禀赋差别的必然结果。
5.2张伯伦模型
• 张伯伦的基本思想是:人们可以把至 少某些产业看成是新进入市场的企业 能够生产不同质(与市场原有企业生 产的产品相比)产品的市场进入过程。 每个企业因此将具有部分垄断权,也 就是说需求曲线向下倾斜。一个产业 是由许多小垄断者组成的,这些许多 小垄断者使该产业形成饱和从而消灭 了任何垄断利润。
第二部分
• 历史积累过程和作用
第六章 贸易、历史积累和不平衡 发展
• 6.1摘要
• 克鲁格曼的研究认为:不平衡发展 理论竟与赫克歇尔-俄林的理论完 全吻合。
6.2基本模型
• 假定两个地区北方和南方是完全对称 的
• 假定这两个地区的劳动力相等 • 假定每个地区可以生产两种产品:一
个是工业制成品M,另一个是农产品A, 并且能够以零运输成本条件进行贸易。
5.3.2小结
• 库尔诺双头垄断模型揭示出一个新 的从贸易中获利源泉,这是一种贸 易加剧竞争的作用。还揭示了一个 新的贸易产生的原因:由于产品供 应垄断者预见到出口比在本国市场 销售具有更高的需求弹性,从而互 相进入别国的市场。
5.4未来的研究任务
1.动态的模型 2来自百度文库更贴近现实世界的竞争模型 3.无法实现经济一体化现象
4.2基本模型
• 运输成本下降会产生三个效应:第一, 对于所有现在正在进口的产品来说, 成本下降,这是一种获利;第二,消 费量上升,于是对每单位的额外消费 量来说,可以获得一个等于价格减去 进口产品边际成本的收益;第三,由 于用高成本的进口产品替代本国生产 的产品,福利受到损失。
4.3小结
• 企业之间因寡头垄断的相互作用可以 导致贸易在没有任何通常的动因(成 本的差别或规模经济)情况下出现。 这种互相倾销的贸易福利效应非常有 意义:如果企业获得盈利,在运输成 本很低的情况下,贸易的发生就会改 善福利;反之,如果运输成本很高, 进行贸易也许会实际的造成福利损失。
2.2运输成本
• 如果两个国家的生产成本都相同, 产品的生产地点距离比较大的市场 越近就越有利,因为这样可以尽可 能减少运输成本,为使两国的劳动 力继续在本地就业,这种优势必须 通过工资差别来抵消。
2.3国内市场对贸易格局的影响
• 克鲁格曼认为,把最基本的封闭经济 模型扩展到一个有两个国家的模型 (在每个产业中有许多不同质产品)。 于是,我们将会看到,当两个国家进 行不同质产品贸易时,每个国家都成 为国内市场需求比较大的产品的净进 口国。
第i个企业将按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来决 定其产品的价格,即
利润最大化的价格取决于边际成本及需 求弹性。
现在,我们已经完整的描述出一国经济 的均衡状态,接下来用该模型分析劳动 力增长、贸易及要素流动的作用。
• 1.3 劳动力、贸易及要素流动
• 1.3.1
• 克鲁格曼认为劳动力增长可以提高有代表 性的个人的福利。
5.1.2外部经济研究:小结
• 对马歇尔报酬递增属于外生经济的研 究,如果能正确理解并且再加上合适 的假定条件,就会出现一个非常清晰 并且引人入胜的贸易理论。把握这一 理论的基本要求是愿意假定贸易会实 现一个假定的完全的经济一体化的综 合作用,如要素价格均等化,还要愿 意把注意力集中在纯要素服务贸易而 不是产品贸易上。
二.历史的作用
在报酬递增条件下,特别是当这些 报酬递增以外生经济形式存在时,历史 的作用非常关键。某种国际分工模式也 许是因为历史上的偶然事件或者这个国 家的最初的经济特点所形成的,然后随 着生产规模扩大形成优势的积累使这一 国际分工模式得以固定下来。
三.技术与贸易
这是新贸易理论(强调报酬递增和 不完全竞争)和技术创新促进国际分工 这两个观点之间的自然联系。本书第十 章把技术和贸易的分析与新贸易理论相 联系。来说明技术创新带来的报酬递增 是怎样导致不完全竞争条件的出现,而 且反过来说明短期垄断是技术创新的必 要的动力。
第5章报酬递增与国际贸易理论
• 5.1.1马歇尔模型 • 如果规模经济的作用朝着不正确的方向发
展(使等产量线向外移动),就说明比较 优势不能使我们从贸易中获利,甚至可能 因此而受到损失。但是,由于经济规模是 在本国进行贸易前和世界进行贸易后之间 进行比较,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假定规模 效应将普遍的成为能使我们从贸易中获利 的源泉,而且这个源泉要胜于比较优势的 源泉。
• 假设有两个国家:本国及外国 • 在几乎所有具有规模经济特征的模型中,
都存在着要素禀赋相似国家之间贸易。
3.3贸易带来的利益和损失
参数z的值决定相对工资,参 数θ用来衡量一个产业中各产 品之间的替代程度。右下角是 利益冲突区,处在这一区域不 是规模经济没有意义就是两国 的要素禀赋相差很大,因此稀 缺要素在贸易中受到损失,其 他部分称为互利区,表示产业 内分工带来的利益大于传统的 分配效应,每个人都从分配中 得到好处。
克鲁格曼国际贸易新理论
[美] 保罗·克鲁格曼
作者简介
个人概况:
保罗·罗宾·克鲁格曼 Paul R. Krugman 民族:犹太 出生地:纽约长岛 出生日期:1953年2月28日
个人背景: 职业:教授 毕业院校:耶鲁大学经济学
个人贡献:
主要成就:贸易模式分析,经济活动定位 1991年获克拉克经济学奖 2008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一.重新认识国际贸易的产生原因 (五章)
二.历史积累过程和作用(三章) 三.技术要素(三章) 四.不完全竞争及战略贸易政策
(三章)
第一章
报酬递增、垄断竞争和国际贸易
• 1.1
本章将建立一个简单的均衡模型,这是 一个解释贸易产生的原因并不是资源禀赋或 技术方面的差异而是规模经济的模式。这种 观点有别于其他绝大多数按报酬递增条件建 立的贸易模型,这些模型都假定规模经济是 企业的外生经济,因此市场始终处于完全竞 争状态,但是在我们这个模式中,规模经济 被嘉定是企业内生的。
假定所有产品以同样成本函数生 产,每件产品生产中所使用的劳 动力数量是产量的线性函数
一种产品的产量必须等于该产 品个别消费量的总和。
假定有充分就业的条件
在有限的收入条件下,必须使其效用函数 最大化,最大化问题带来的第一级条件用 公式可以表示为:
我们可以将个人消费量与产量之间 的关系带入公式(7),使该公式 能够表示某一个企业单独面对的需 求。
5.2.4运输成本
• 张伯伦的模型是建立在贸易会带来经 济一体化这个假定条件之上的,而零 运输成本又是这个假定条件的关键。 如果运输成本更接近实际,维纳布尔 斯(1985年)完善1980年克鲁格曼的 模型,提出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 各国趋向于成为国内具有较大市场的 产品的净出口国。
5.2.5小结
四.贸易政策
对许多人而言,任何经济理论说到 底是它对经济政策的影响。第十二章和 第十三章集中研究美国和日本之间的大 量贸易争端中所争论的一个问题,即: 一个受保护的国内市场实际上是一台促 进出口的发动机,而且这种促进出口的 方法可以成为一项成功的以邻为壑的战 略。
本书结构
本书分为四大部分,总共十四章。
5.2.3中间产品
• 只要贸易会带来经济一体化,进行中 间产品还是进行最终产品贸易两者没 有什么根本区别,赫尔普曼和克鲁格 曼(1985年)提出:如果规模经济条 件下生产的中间产品不能进行贸易, 结果将会导致产业联合体(即为了把 同一国家中所有不能进行贸易的中间 产品的用户集中在一起而组建的产业 集团)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