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
美丽的呼伦贝尔草原为何面目全非
![美丽的呼伦贝尔草原为何面目全非](https://img.taocdn.com/s3/m/516605f94a7302768f993980.png)
美丽的呼伦贝尔草原为何面目全非作者:郑魏民来源:《决策与信息》 2013年第10期郑魏民“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雄鹰展翅,骏马奔腾,马头琴声悠扬”……初到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草原是1995年,草原的磅礴气势符合人们此前对她所有美好的想象,驰骋在草原上,一切都变得毫无牵绊。
呼伦贝尔草原总面积约1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三大草原之一,水草丰美,牛羊成群,然而对有些牧区来讲,这一切却正在变成历史。
从去年夏季至今年年初的半年里,记者深入呼伦贝尔草原调查,看到的不再是以前的光景,到处是挖煤带来的坑洼和地陷,化工产生的污水、垃圾横遍草原,煤灰漂浮带来的空气污染,这些都时刻威胁着草原人甚至更多人的健康。
大片地陷让草原面目全非2012年夏,呼伦贝尔草原一角,无数小煤窑开采后留下的大坑、地陷,直径从几米到几十米不等,着实令人震惊。
那些大坑将草原肢解得分崩离析,走在坑与坑之间,仿佛过独木桥,无论人还是牛羊,不小心跌下去很可能丧命。
各种规模的煤矿、火电厂、煤化工厂在草原上分布广泛:从东北部的呼伦贝尔、科尔沁,到西边的锡林郭勒、鄂尔多斯、阿拉善,甚至宁夏、新疆、青海,规模庞大。
从我国煤炭资源分布图上可以看出,超过80%的煤炭储量在北方,其中我国西北部是煤炭分布最集中的区域,而呼伦贝尔这片美丽的草原正处于其中。
记者走进煤矿旁边的一户牧民家,他们正在搬家,“这附近已经破坏得不成样子了,没一点活路了”,男主人感慨地说。
煤矿开采使草原受到严重污染,草变差、牲畜饲料不足,吃了被污染的草、喝了污水,牲畜极容易生病、死亡。
一个牧民告诉记者:“周围的粉尘飘过来,落在牧草上,羊吃了,有毒的粉尘就进入肺部,我们养的绵羊几乎都有呼吸系统疾病。
”除了破坏草场,开采露天煤矿更对当地水资源造成了巨大破坏。
由于煤层所处位置也可能有地下水,为了采煤,必须先把地下水抽干,那位牧民家不远处的一个露天煤矿就在24小时不间断地往外抽水。
地下水被抽空,整个草场如同一片荒漠,不仅牧草会慢慢枯死,人畜饮水更成问题。
呼伦贝尔的生态问题及解决对策
![呼伦贝尔的生态问题及解决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31ef2efd04a1b0717fd5dd02.png)
呼伦贝尔市的生态问题及解决对策一.基本概况呼伦贝尔市地处内蒙东部,总面积25.3万km2,南部与兴安盟相连,东部以嫩江为界与黑龙江省为邻,北和西北部以额尔古纳河为界与俄罗斯接壤,西和西南部同蒙古国交界。
呼伦贝尔草原位于大兴安岭以西,由东向西呈规律性分布,地跨森林草原、草甸草原和干旱草原3个地带。
除东部地区约占本区面积的10.5%为森林草原过渡地带外,其余多为天然草场,多年生草本植物是组成呼伦贝尔草原植物群落的基本生态性特征。
呼伦贝尔市有林地面积1.90亿亩,森林覆盖率49%,林区的主要树种有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白桦、黑桦、山杨、蒙古柞等。
呼伦贝尔市探查到的各类矿产达40余种,矿点370多处,其中57处矿点已探明,主要有煤炭、石油、铁、铜、铅、锌、水泥灰岩等。
野生植物资源也相当丰富,共有野生植物1 400多种,有经济价值的野生植物达500种以上。
野生动物品种和数量繁多,受国家保护的一、二、三类野生动物和受自治区保护的野生动物品种有30余种,其中有些是珍稀兽类和禽类,全市313种鸟类中,受国家保护的鸟类有60多种,如丹顶鹤、白头鹤、白鹤、灰鹤、大天鹅和小天鹅等。
二.主要环境问题及分析(一)生态系统退化严重呼伦贝尔市自开发以来,生态环境质量明显下降。
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最明显表现在土地沙化对草地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全市土壤侵蚀面积达632万hm2,其中强度侵蚀面积近615万hm2。
坡耕地中有水土流失现象的1 417万hm2,中强度水土流失面积近617万hm2。
侵蚀强度在三级(土壤流失量大于2 500 t/(年•km2))以上,急需治理的耕地面积达3 418万hm2。
土壤养分流失和土层活化现象非常严重。
由于林地面积减少,生态屏障作用大大减弱,蓄水防洪能力降低,,许多河流水量已明显减少。
①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呼伦贝尔大草原正在遭受到严重的沙化侵袭,生态状况正呈严重恶化之势。
据最新监测显示,呼伦贝尔市沙化土地面积131万hm2,其中流动沙地2.8万hm2、半固定沙地9.1 万hm2、固定沙地74.9万hm2、露沙地43.7万hm2,同时,还有近111万hm2的土地具有明显沙化趋势。
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小尺度突破地理学习——内蒙古篇——呼伦贝尔草原
![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小尺度突破地理学习——内蒙古篇——呼伦贝尔草原](https://img.taocdn.com/s3/m/aeebe40c76a20029bc642d4c.png)
内蒙古篇——呼伦贝尔草原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呼伦贝尔草原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被称为世界上最好的草原,是世界著名的天然牧场图中为“中国内蒙古呼伦贝尔牧区(甲)”和“阿根廷潘帕斯牧区(乙)分布示意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呼伦贝尔牧区与潘帕斯牧区共同具备的区位条件有()①草场广布,草类茂盛①土地辽阔,地形平坦①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①距海港近,便于出口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2.当前,呼伦贝尔畜牧业正处于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型的阶段,下列措施中不利于呼伦贝尔实现畜牧业顺利转型的是()A.围栏放牧、划区轮牧、种植饲料B.加强交通建设,提高产品外运能力C.培育良种,加强牲畜的病害防治D.充分利用天然草场,扩大放牧规模呼伦贝尔草原是亚洲较为肥美的草原。
近年来,该地斑点状荒漠化不断发展,呼伦湖水位不断下降,面积不断缩减,湖水变咸。
图示为呼伦贝尔地区及周边区域图。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3.图中沙地形成的人为原因包括()①过度放牧①过度农垦①气候干旱,蒸发旺盛①过度樵采A.①① B.①① C.①① D.①①4.呼伦贝尔地区的发展方向是()A.退耕还草,加强人工草场建设和发展畜牧产品深加工业B.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C.保护天然林,加强森林资源的综合利用D.建设自然保护区,变畜牧业为旅游业图甲为“长白山望天鹅景区一角”、图乙为“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图丙为“塔克拉玛干沙漠”。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从图甲到图乙再到图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规律6.在塔克拉玛干地区,由于气候干旱,多为风成地貌,体现了地理环境要素中() A.气候对地貌的影响B.水文对地貌的影响C.地貌对气候的影响D.植被对气候的影响呼伦贝尔草原是世界著名的天然牧场,草原植被生长一般依赖地下水。
呼伦贝尔生态脆弱区实现美丽与发展双赢应采取的基本原则及对策措施
![呼伦贝尔生态脆弱区实现美丽与发展双赢应采取的基本原则及对策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f6bb9e03581b6bd97f19ea59.png)
特色产 业发 展, 保护 和恢 复脆弱 区生态 系统 , 是维护 区域 生态系 统完整 性 、实 现生 态环 境质 量 明显 改善 和区域 可 持续 发 展 的必 由之 路 。 1 4统 筹规 划, . 分步 实施 在 明确 区域 分布 、地理 环境特 点 、重 点生 态 问题 和成 因 的基础 上, 定 制 相应 的应 对战略 , 分期 分批开展 , 逐步 推进, 极探索 生态脆弱 区保护 的多样化 积 模式 , 形成 生态脆 弱 区保护 格局 。 2呼伦 贝尔 生态脆 弱 区实现 美 丽与发 展双 赢应 采取 的对 策措 施 2 1 完善 生态脆 弱 区的政 策与法 律法 规体 系 . 由于脆弱 区生态 保护 与建设法 律法 规体系 不健全 , 政策措施 不完 善, 导致 环境监 察与 行政 执法能 力薄 弱, 资源过 度开 发、 为破坏 生态 等仍 是引 发生态 人 脆弱 区土地 退化和 水土 流失 的主要 因素 。因此, 加快 制定 法律法 规, 健全 生态 保护 行政 执法 体制 , 设高素 质执 法 队伍 、严 格 管理制 度 、强化 行政 执法 能 建 力, 是杜 绝生 态脆弱 区 资源不合 理利用 、防 止滥砍 乱伐 、滥搂乱采 、 无节 制开 垦 、非法采 矿等 人 为破坏 现象 的有 效措 施, 也是保 证规 划 目标如 期实 现 的关
3内蒙古 鄂伦春 旗野 生动物 救护 中心 内蒙古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阿里河
15 5) 6 40
[ 要] 摘 生态 脆弱 区也就 是 生态环境 脆 弱的地 区, 也称 生态 交错 区 (c t n ) 是指两 种 不 同类 型 生态系 统交 界过渡 区 域 本 文具 体介绍 了呼伦 贝 尔生态 Eooe,
脆 弱 区实现 美丽 与 发展双 赢 应采 取 的基本 原 则, 同时 提 出 了对 策措 施 。 [ 关键词 ] 生态脆 弱区 原 则 措施 中 图分类号 :8 0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09 9 4 (0 0 2—2 2 O 10— 1X 2 1)2 0 7一 1
呼伦贝尔沙化草地系统退化特征及围封效应研究
![呼伦贝尔沙化草地系统退化特征及围封效应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3ee99fe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33.png)
呼伦贝尔沙化草地系统退化特征及围封效应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对呼伦贝尔沙化草地系统的退化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并探讨围封措施对退化草地系统的恢复效果。
呼伦贝尔草原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的天然草原之一,近年来受到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双重影响,草地沙化现象日益严重。
这不仅影响了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也对当地畜牧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
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将对呼伦贝尔沙化草地系统的退化特征进行详细分析。
通过收集历史资料和现场调查数据,研究草地沙化的空间分布、时间演变以及影响因素,揭示草地沙化的主要驱动力和机制。
同时,通过对草地植被、土壤理化性质、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综合分析,评估草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和退化程度。
本文将探讨围封措施对退化草地系统的恢复效果。
围封作为一种有效的草地管理措施,可以通过减少人为干扰、促进植被恢复、改善土壤质量等方式,促进退化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
本文将通过对比实验和长期监测数据,分析围封措施对草地植被、土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影响,评估围封措施的恢复效果和可持续性。
本文将对呼伦贝尔沙化草地系统的退化特征和围封效应进行综合分析,提出针对性的草地管理和生态恢复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呼伦贝尔草原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同时也为其他类似地区的草地沙化防治和生态恢复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研究区域概况呼伦贝尔草原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地处大兴安岭西麓,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5°31′~126°04′,北纬47°05′~53°20′之间。
这片广袤的草原是中国乃至世界上著名的天然草原之一,总面积约为10万平方公里。
呼伦贝尔草原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重要的生态功能,成为了生态学、地理学、环境科学等多个领域研究的热点地区。
该区域的气候属于寒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且寒冷,夏季短暂而温暖。
呼伦贝尔草原的土壤侵蚀类型及现状
![呼伦贝尔草原的土壤侵蚀类型及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5e10500790c69ec3d5bb75b5.png)
呼伦贝尔草原的土壤侵蚀类型及现状*刘洪鹄1,刘宝元1,吴海生2,王长河3(1.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北京100875;2.呼伦贝尔市水务局, 海拉尔 21000;3.呼伦贝尔市水保站,扎兰屯 162650)Email: honghu2005@摘 要:呼伦贝尔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之一,是中国甚至世界上最好的草场之一,与大兴安岭共同构成了东北和华北的天然生态屏障,保留着大量有具有科学价值的植物。
侵蚀类型包括有水蚀和风蚀。
目前水蚀主要是由道路侵蚀造成的,包括公路侵蚀、乡村道路侵蚀和牲畜(牛羊)道侵蚀。
牲畜道侵蚀沟以村庄为圆点,以1-2公里为半径,呈放射状分布。
通过分析土壤机械组成和侵蚀性风速的出现频率来看,呼伦贝尔草原的风蚀潜在性非常大。
如果植被被破坏, 海拉尔市、新巴尔虎右旗出现扬沙天气的频率在1/5~1/4。
关键词:土壤侵蚀;呼伦贝尔草原土壤侵蚀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能够引起土地退化、淤积河道、污染水质等生态环境问题。
搞清土壤侵蚀类型和发生规律,是治理土壤侵蚀的前提之一。
侵蚀类型是根据不同外营力作用下,土壤侵蚀发生发展过程中所呈现的各种形式或形态[1]。
在黄秉维[2]、朱显谟[3,4]、罗来兴[5]等分类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研究,唐克丽等[1]建立了中国土壤侵蚀分类系统,认为侵蚀类型包括水力侵蚀、风力侵蚀、重力侵蚀、冻融侵蚀和复合侵蚀,并且认为人为因素是助长其它类型的主要因素,陈永宗等[6]认为人为侵蚀是单独的一个侵蚀类型,包括挖掘和运移。
显然人为因素助长了其它侵蚀类型,农地比林地或草地的侵蚀强度大的多[7,8],直接挖掘和运移作为一种侵蚀类型是值得商榷的。
呼伦贝尔草原面积为1.106×105km2,占全国草原总面积的2.96%,是中国甚至于世界上最美丽的草原之一,是我国重要畜牧业生产基地之一,东北、华北的天然生态屏障,而且保留有大量具有科学价值的植物[9]。
如果它被破坏,我们不仅仅会失去美丽的草原、大量的肉奶制品、东北与华北的天然生态屏障,它将会成为中国沙尘暴的物质源之一。
内蒙古草原生态环境退化的调查与思考
![内蒙古草原生态环境退化的调查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16765e86dd3383c4bb4cd238.png)
内蒙古草原生态环境退化的调查与思考作者:王皓田来源:《北方经济》2011年第11期草原资源是可再生资源,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不仅可以增加资源量,而且还能永续利用,造福后代。
如果掠夺式地开发,必然引起草原退化,引发水土流失、草地沙漠化、自然灾害等一系列恶果。
因此,建立草原生态补偿奖励机制在我国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不仅有益于推进畜牧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还可以有效调节利益分配格局,化解社会矛盾,使牧民彻底摆脱贫困。
一、内蒙古草原生态环境退化的现状(一)内蒙古草原天然草场退化严重以草地资源为基础的草原生态,具有巨大的生态屏障、环境维护功能,对我国生态安全和经济生活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近些年,由于自然的特别是人为的因素,导致我国草地资源严重退化。
根据国家环保局统计(1999),我国草原的90%以上处于不同程度退化之中,内蒙古自治区退化草原面积已占自治区草原面积的31.77%。
20世纪60年代内蒙古草原面积13.2亿亩,80年代下降为11.8亿亩,90年代下降为10.37亿亩。
内蒙古科尔沁草原退化面积达50%左右,每年以3.7%的速度增长。
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退化面积从60年代占草原面积的15%增加到80年代的49%。
锡林郭勒盟草原面积2.95亿亩,可利用草场面积2.67亿亩,截至2005年,草原退化占可利用草场的74%。
据内蒙古草原勘探院调查显示,内蒙古33个典型牧区旗县从20世纪60年代到21世纪初,都出现了大面积的退化现象,截至2002年除极个别外退化面积占可利用草原面积均超过了50%,有的旗县像翁牛特旗、乌审旗、鄂温克自治旗、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东乌珠穆沁旗、乌拉特中旗甚至达到了100%,这样的退化速度是令人害怕的。
本来内蒙古有五大草原: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科尔沁草原、乌兰察布草原、鄂尔多斯草原,现如今科尔沁草原、乌兰察布草原、鄂尔多斯草原三大草原基本消失,特别是乌兰察布草原成为内蒙古土地沙化最严重、环境最恶劣、生活最贫困的地区。
内蒙古草原生态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内蒙古草原生态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8f7dfe115f0e7cd184253677.png)
内蒙古草原生态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一、内蒙古草原生态存在的主要问题在自治区发改委的大力支持下,我会组织自治区和盟市部分长期在内蒙古工作的老同志、老专家组成调研组从今年7月-10月对我区草原生态状况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
通过座谈讨论、资料分析、现场察看,总体看近年来通过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天然草原保护和建设工程、退牧还草工程等生态建设项目,以及建立和完善基本草原保护、草畜平衡、禁牧休牧轮牧等制度,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特别是项目区草原生态状况呈现区域性好转,草地植被覆盖度、草层高度、产草量较建设前均有大幅度提高。
但由于历史与现实、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全区广大草原的生态环境形势仍然很严峻。
目前处在改善与恶化并存,局部好转、但整体恶化的趋势还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草原数量逐年减少内蒙古自治区是全国草原资源大区。
上世纪80年代以前,总面积达13.2亿亩,占自治区国土面积的74.38%。
据2001年遥感调查资料,内蒙古现有草原面积为11.249亿亩,近年来草原的面积仍在减少。
草原面积逐年减少的主要原因:一是草原被垦为农田,80年代以前经历了3次大开垦,80年代再一次开垦;二是由于草原退化,植被覆盖度降低到5%以下,失去利用价值;三是适宜造林的草原变成林地;四是小城镇、工矿及交通建设、旅游开发等占用草原。
二是,草原质量不断下降内蒙古草原以水草丰美著称于世,。
但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草原退化呈快速蔓延趋势。
据资料显示,60年代中后期退化加速;到80年代退化面积达37555万亩,占可利用草地面积的39.37%;到90年代末,草地退化面积达草地总面积的73%。
草地退化,造成草地质量下降。
主要表现在草群中优良牧草的种类和数量大幅度减少,有毒有害及不可食的植物种类和数量增多,草群平均高度和覆盖度下降,草原的单位面积产草量大幅度降低.。
根据内蒙古草勘院资料,50年代内蒙古草原平均产草量为127公斤/亩,到80年代为71.25公斤/亩,30年来平均下降45.08%。
内蒙古草原生态环境缘何严重恶化
![内蒙古草原生态环境缘何严重恶化](https://img.taocdn.com/s3/m/c6c724d0ce2f0066f53322c8.png)
内蒙古草原生态环境缘何严重恶化内蒙古牧区草原生态环境在短短几十年内急剧恶化,这一严重局面直接危及到中国北方和有关邻国的生态安全。
据研究,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2.6亿公顷,其中80%发生在牧区,占牧区草原面积的70%,而且呈加速退化趋势。
目前,内蒙古牧区90%以上的草原出现“三化”,草场生产力普遍下降一半以上,其中三分之一以上的荒漠草原草场基本丧失经济功能和生态功能。
原因重点分析如下:草原生态环境恶化原因,已成为草原沙漠化争论的一个焦点,主要理论观点有:超载过牧论、粗放经营论、气候干旱论、人口超载论、游牧消失论(文化改变论)、传统游牧论、草场产权论、山羊刨食论和社会经济发展论,还有形形色色的“阴谋论”。
其中,超载过牧论是主流理论。
近些年,gov-ern-ment(政府)已经依据这一理论,投入数千亿元巨资,采取“围封转移”“退牧还草”“草畜平衡”“禁牧休牧”、“转移牧民”等一系列重大对策措施。
其中部分已经以失败告终,如“围封转移战略”。
而其他对策措施也有待商榷,如“退牧还草”符合草原生态规律吗?“草畜平衡”后,规模经济消失,大量牧户破产贫困化,加剧了社会矛盾;“牧民进城”、“禁牧休牧”后,草原遭到变本加厉的洗劫,等等。
实际上,内蒙古草原生态环境整体急剧恶化的原因在理论上远未得到解决。
作为近十几年草原牧区工作指导理论,“超载过牧论”的科学性值得质疑。
“超载过牧论”认为,牲畜数量超过了草场的承载力,造成草原生态系统的破坏。
严格讲,超载与过牧是两个概念。
超载是指牲畜数量超过草场的承载力;而“过牧”则指牲畜在草场上采食践踏的时间超过草场保存、恢复生产力所能忍受的“极限”时间,实际就是指定牧——停止游牧。
据内蒙古草原勘探设计院提供的牧区上世纪60年代初、80年代初和本世纪初三个理论载畜量和国家统计局内蒙古农调队所提供的1956年牲畜头数数据,可以得到近40多年内蒙古牧区24个纯牧业旗市草场理论载畜量和实际载畜量都有关系。
《内蒙古城市气候脆弱性评价及其适应性研究》范文
![《内蒙古城市气候脆弱性评价及其适应性研究》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ff91949d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f3.png)
《内蒙古城市气候脆弱性评价及其适应性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城市气候脆弱性问题逐渐凸显。
内蒙古地区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发展区,其城市气候脆弱性评价及其适应性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通过对内蒙古城市的气候脆弱性进行评估,并探讨其适应性策略,为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内蒙古城市气候脆弱性评价1. 评价方法本文采用综合评价法,结合气象数据、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等多方面因素,对内蒙古城市的气候脆弱性进行评估。
具体包括数据收集、指标体系构建、权重分配、综合评分等步骤。
2. 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气候因素、生态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等方面。
其中,气候因素包括气温、降水、风速等;生态环境因素包括植被覆盖度、土地沙漠化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能源消耗等。
3. 评价结果通过综合评价,我们发现内蒙古城市的气候脆弱性较高,主要表现在气温波动大、降水分布不均、生态环境脆弱等方面。
其中,一些资源型城市和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其气候脆弱性更为显著。
三、内蒙古城市气候适应性研究1. 适应性策略针对内蒙古城市气候脆弱性问题,本文提出以下适应性策略:一是加强气候变化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提高气候灾害的应对能力;二是优化城市规划,合理布局城市空间,降低气候风险;三是推广节能减排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四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 实践案例以某资源型城市为例,该城市在应对气候脆弱性方面采取了多项措施。
一是建立了气候变化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掌握气候变化信息,为应对气候灾害提供科学依据;二是优化了城市规划,合理布局工业区和居住区,降低了气候风险;三是推广了节能减排技术,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四是加强了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通过植树造林、治理土地沙漠化等措施,提高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效降低了该城市的气候脆弱性,提高了其气候适应性。
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
![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99cd586f0b1c59eef8c7b4e8.png)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8,13(5):48 54Journal o f China A g ricultur al U niv ersity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刘东霞1 卢欣石2(1.河北北方学院农林科技学院,河北张家口075000;2.北京林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100083)摘 要 为了对草原态环境脆弱程度进行分析,以内蒙古东部呼伦贝尔草原陈巴尔虎旗为例,以多元空间信息为基础,采用G IS技术手段和空间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了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模型,模型引入了水热条件、土壤、土地覆盖、地貌状况4个方面的7个指标,通过空间随机取样并对样点进行主成分分析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来构建模型。
根据模型的分析结果,将该地区草原生态环境质量分为4级;表明生态环境质量从东北向西南逐渐变差,并沿着海拉尔河和额尔古纳河的两岸呈条带状辐射分布,这一变化与水热等气候因素以及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的变化趋势有较强的相关性;各草原类型为单元的分类结果表明,沙地植被的生态环境质量最差,其CEVI(生态环境脆弱性综合指数)为1 51,沼泽类较之稍好,为1 24,低平地草甸和典型草原生态环境质量中等,其CEVI分别为0 24和0 22,草甸草原和山地草甸生态环境质量良好,其CEVI分别为-0 45和-0 99。
各类草原类型的生态环境质量的优劣顺序为山地草甸>草甸草原>典型草原>低平地草甸>沼泽类>沙地植被,基本符合我国草原由东向西草原类型逐渐演替的趋势。
说明该评价模型具有科学合理性与客观准确性。
关键词 呼伦贝尔草原;退化;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GIS;环境评价中图分类号 S812 文章编号 1007 4333(2008)05 0048 07 文献标志码 AEvaluation of eco environmental vulnerability ofgrassland in Hulunbeier steppeLIU Dong xia1,LU Xin shi2(1.College of Agri culture and Forest,Hebei North University,Zhangj iakou,075000,China;2.College of Natural R es ources and Environment,Beijing Fores try University,Beijing100083,China)Abstract In orde r to a naly ze the g ra de of e co e nvironmenta l vulne rability,the study wa s conducte d in Chenbae rhu Banne r.Geo graphica l info rmation system(GIS)techno log ies w ere a do pte d,and a nume rical e valuation model of eco enviro nme nt v ulne ra bility w as dev elo pe d by using spatial principal co mpone nt a nalysis method base d on the v ecto r da tum.Acco rding to the nume ric al results,the v ulnera bility w as cla ssifie d into four leve ls.Eco enviro nme nt vulne rability in study are a pres ented distinct ge og ra phical horizontal belt dis tribution,a nd hea vy vulnerable are as were distributed in tw o sides of the Haila r Rive r and Arg un Rive r.The eco enviro nme nt wa s gradua lly de te riorating fro m northea st to south w est,w hich has s trong rela tiv ity c ompa re d to the changing tre nd o f clima te fa cto r,and status of reso urce e xplo itation.Moreo ve r,the ass essment result base d o n the type s of g rasslands showe d tha t the e co e nvironmenta l quality of Sa ndy veg e ta tio n g ra ssland wa s the wo rst and the CE VI(compre hensiv e ec o environmental v ulne ra ble index)was1.51,and the fo llowing is Mea do w steppe,of w hich the CEVI was1.24.The CEVI of Mea do w steppe in hill and Typica l steppe were0.22a nd0.24re spe ctive ly and the e co e nvironmenta l qualities o f them belong e d to media l lev el.The qua lity of eco env ironment in Mo untain mea do w s te ppe a nd Me adow steppe wa s better and the CE VI rea ched-0 99and-0.45 re spective ly.The va lue o f CEVI w as widely rang ed that me ansthe ec o env ironmental vulnerability w as mo re se rious,收稿日期:2008 02 22基金项目:科技部林业科技支撑项目资助(2006BAD26B0403)作者简介:刘东霞,博士,E ma il:liudongdong2879@sina.co m;卢欣石,教授,通讯作者,主要从事草地生态方向研究,E ma il:lux inshi@第5期刘东霞等: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and the order of e co e nvironmenta l qua lity was:Mounta in me adow ste ppe>Mea do w steppe>Typical ste ppe>Mead o w steppe in hill>Me adow morass>Sa ndy ve g etation g ra ssland,which w as consis te nt with trend of ve ge table succ es sio n.This indic ated that the asse ssment mo de l has s cientific ra tionality and impersonal v eracity.Key words Hulunbeir grass land;de gra da tio n;eco env ironment;vulne rability ev aluation;GIS;environment e va lua tion呼伦贝尔草原地处内蒙古东部,是东北森林草甸向干草原的过渡地带,自然条件的严酷性、气候的波动性、以及社会和经济条件的复杂性使这一地区成为对全球变化响应的敏感带。
呼伦贝尔草原退化现象及原因分析报告报告材料
![呼伦贝尔草原退化现象及原因分析报告报告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aa7acd551711cc7931b7169d.png)
呼伦贝尔草原退化现象及原因分析报告20100410 冯琪一、草原退化现状:飞机就要降落呼伦贝尔机场,我看到,绿油油的草原上不规则地露出黄色沙面,犹如一块块疮疤,令人心痛。
呼伦贝尔大草原被誉为“中国最美的草原”,聪明的人们对它的发现不止于景色,如今,地下丰富的矿产成了草原和林区财富的重要来源。
在工业开采给这个城市带来G D P蛋糕的同时,牧民们也坚信工业污染是草原沙化的原因之一,特别是煤炭的开采,破坏了原有的气候环境,影响了降雨,造成地下水位下降。
草原牧区和林区到底该不该工业化,业界争论不休。
要摆脱贫困还是死守生态,看起来是个两难,呼伦贝尔大草原的未来如同那曾经美丽的草原一样茫茫无边。
见不到“风吹草低见牛羊”现在,呼伦贝尔草原仍以每年2%的速度退化,而草原建设速度每年仅为0.2%。
有关专家指出,长此以往,呼伦贝尔草原将可能会变成“呼伦贝尔沙漠”。
从海拉尔到满洲里,不足300公里的路程,路旁的草原被三条沙带隔开。
在公路旁的草原上记者经常看到上千只的羊群和牛群,有些牧户家的羊群甚至达到了2000只以上。
一些私营业主租用草场放牧。
牧羊人乌日木勒看护着1200多只羊和200多只牛。
他说,这些羊和牛是满洲里人的,租用了当地牧民的1万多亩草场,按照当地的规定放牧标准,这一羊群远远超载了。
陈巴尔虎旗神华宝日希勒能源公司露天煤矿附近,已经见不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场景。
当地居民介绍,为了保护草原,宝日希勒镇所辖草原已经禁牧多年。
可是,没有牧民过度放牧的草原却饱受当地煤矿和化工企业的污染。
宝日希勒镇现有煤矿企业六家,每年超过2000万吨的开采量。
马上要上马的国华电厂和投产的生产化肥的金新化工都是高污染企业。
二、原因分析:工业污染现在已成呼伦贝尔草原沙化的原因之一。
呼伦贝尔市林业局工会主席张殿成介绍说,“到去年底普查的结果是,呼伦贝尔草原退化面积达483万公顷,约占可利用草原面积的近一半,另外还有近300万公顷的潜在沙化区域。
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环境现状分析
![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环境现状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2509a02763231126edb11ad.png)
u乎伦 贝尔草原位于呼伦贝尔市西部大兴安岭 以西 ,东起 大兴 安 岭西 麓 ,西 至 呼 伦 湖 西岸 的低 lll丘 陵 。主要 涵 盖鄂 温 克族 自治 旗f以下 简 称鄂 温 克旗)、陈巴尔虎旗(以下简称陈旗)、新 巴尔虎左旗 (以下 简 称 新 左旗 )、新巴 尔 虎 右 旗 (以下 简称 新 右 旗),这 四个 旗被 称 为牧业 四旗 (见 图 1),该地 区 被 称为 呼 伦 贝尔草 原牧 区。草 原地 区在 海拉 尔 区 、 额 尔古 纳 市 、和牙 克石 市也 有 部 分分 布 .但 面 积 不 大 。
号 N JSY I 6 2
. I .
温克旗 、新巴尔虎右旗 、新 巴尔虎左旗 、额尔古 纳市 、鄂伦春旗 、牙克石 、满洲里 、海拉尔 )草 地面积减少了 88.22万 hm 。2 l世纪初全呼伦 贝尔
草地 上 的三条 沙 带 已 由 7O年 代 的 7_7臀 公4顷 发
啦 ●● ■ ●●
展到现在的 88万 hm 。(吴锁柱 ,2004);一些草原
毒 -蠡 连 2
开垦 后 出现 了严 重 的水 土 流失 现象蚤, 草O 原 涵养 水 O G O
市草原退化 、沙化 、盐渍化面积为 398.22万 hm , 分能力下降 ,不时有河流断流现象发生 。而同期
比 8O年代 209.71万 hm 增加了 188.51万 hm ,占 的人工草地和改 良草地的建设速 度每年 只有 0.2
全市草原面积的 40%。其中 ,大兴安岭以西的呼 %,仅占退化速度的 1/l0(杨殿林 ,2oo ̄)。不仅
伦 贝尔草原退 化 面积 为 324.77万 hm 、沙化 面 积 如此 。在草地生态环境 日益恶化 的同时 ,家畜 的
内蒙古草原的生态环境问题
![内蒙古草原的生态环境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e1f10bd4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ca.png)
内蒙古草原的生态环境问题内蒙古是中国最大的省份之一,位于中国北方。
由于其广阔的土地和多样化的生态系统,内蒙古成为了世界上最重要的草原地区之一。
内蒙古的草原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包括了大量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共同形成了一个生态链,维持着内蒙古大草原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近年来,由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内蒙古草原的生态环境也面临着严重的问题。
首先,内蒙古的干旱气候是草原生态系统的主要限制因素。
因为内蒙古缺乏充足的雨水和地下水,草地的生长和植被的覆盖度容易受到影响,进而使土地容易出现荒漠化现象。
此外,过度放牧也是草原退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长期以来,内蒙古的牧民们普遍依靠放牧来维持生计,牛羊数量增加导致过度放牧,这不仅影响了植被的生长,还导致草原植物品种丧失和生态系统失衡。
因此,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草原资源是保护内蒙古草原生态环境的关键。
自然环境的影响只是草原生态系统的一方面,人类活动也是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特别是在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工业化进程加快的今天,人类对于草原的利用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带给草原生态系统更大的压力。
例如,在草原区域的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城市建设和旅游开发等方面,会带来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例如土地荒漠化、水资源短缺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因此,保护内蒙古草原的生态环境必须从多个方面入手。
一方面,需要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控制过度放牧、保持草原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另一方面,必须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推动城市和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控制环境污染。
当前,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促进内蒙古草原的保护,例如推动草原生态补偿机制、投入大量的治沙治理费用以及制定严格的环境法律法规等。
但是,对于内蒙古全省来说,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还是任重道远,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和投入。
只有保护好内蒙古这片美丽的草原,才能让未来的世代继续享受草原的美好和繁荣。
在内蒙古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中,科技和教育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内蒙古城市气候脆弱性评价及其适应性研究》范文
![《内蒙古城市气候脆弱性评价及其适应性研究》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1405037a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c6.png)
《内蒙古城市气候脆弱性评价及其适应性研究》篇一一、引言内蒙古,作为中国的一个独特地区,其复杂的地理环境与特殊的气候条件给该地区的城市发展带来了独特的挑战。
本文将对内蒙古城市的气候脆弱性进行评价,并进一步探讨其适应性策略,以期为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二、内蒙古城市气候特点内蒙古地区位于中国北部,具有独特的气候特点。
其气候以寒冷、干燥和变化多样为主要特征。
尤其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该地区的气候越来越难以预测和稳定,导致了诸多气候变化相关的问题,如极端气候事件的频发和强度增强等。
三、气候脆弱性评价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为了全面评价内蒙古城市的气候脆弱性,我们构建了一个包括气候条件、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
其中,气候条件包括温度、降水、风速等气象因子;生态环境指标主要考量了土地退化、水资源等环境问题;社会经济指标则涉及到城市化程度、经济发展水平等社会因素。
2. 评价结果分析通过对内蒙古各城市的气候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我们发现该地区的城市在气候方面存在着明显的脆弱性。
主要表现为:气候极端事件的频发,如干旱、洪涝、大风等;生态环境恶化,如土地退化、水资源短缺等;以及社会经济压力的增大,如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等。
四、适应性策略研究针对内蒙古城市的气候脆弱性,我们提出了以下适应性策略:1. 强化气候监测与预警系统:建立完善的气候监测与预警系统,及时掌握气候变化动态,为应对极端气候事件提供有力支持。
2. 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通过植树造林、水土保持等措施,改善生态环境,增强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
3. 发展绿色经济与产业:积极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减少对环境的压力,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4. 加强社会管理与政策支持: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气候变化应对工作,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应对能力。
五、结论通过对内蒙古城市的气候脆弱性评价及其适应性策略的研究,我们发现该地区的城市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存在诸多挑战。
呼伦贝尔草原沙漠化现状、潜在危险及对策
![呼伦贝尔草原沙漠化现状、潜在危险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3bcfaef3376baf1ffc4fadca.png)
呼伦贝尔草原沙漠化现状、潜在危险及对策作者:张德平冯宗炜来源:《北方经济》2006年第15期呼伦贝尔草原是生态环境脆弱区。
由于恶劣气候环境的影响,加之近百年以来人类不合理的过度利用产生的负面作用,导致草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生态恶化环境破坏逐步加剧。
呼伦贝尔草原大规模沙漠化的生态灾难正在向我们逼近,这对东北、西部松辽平原的生态安全也将构成威胁。
面对近年来沙漠化加速发展的现实,必须果断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应对生态安全面临的挑战。
一、沙质草原生态地质环境的脆弱性强劲的风力构成风蚀沙化的动力,巨厚的松散沉积物为风蚀沙化准备了丰富的物质来源,干旱少雨、冬季漫长、温差显著的气候条件,阻隔强风与散沙结合为害的草原植被和土层非常薄弱。
以上是构成沙质草原脆弱生态地质环境的四个关键要素。
呼伦贝尔草原具备了以上全部条件。
(一)深厚的松散沙层是风蚀沙化的物质基础以海拉尔河、呼伦湖-克鲁伦河为分界线,呼伦贝尔草原大体分为三大生态地质单元:(1)海拉尔河北部的典型草原,(2)呼伦湖-克鲁伦河以西的干旱草原,(3)兴安岭以西的伊敏河两岸,海拉尔河以南,克鲁伦河以东广大地带的半湿润、半干旱沙质草原,其范围大致与海拉尔构造盆地相当。
严重的风蚀沙化主要发生在沙质草原上。
新生代中期,曾经被夷平的大兴安岭地带开始间歇式穹曲-断块上升运动,并持续到新生代晚期的晚更新世。
伴随大兴安岭地带的上升,海拉尔盆地从新生代早期开始形成并接受沉积,在晚更新世形成分布广泛、松散无胶结的海拉尔组含砾中-细砂、黄土状亚砂土和粉土,其平均厚38米,最厚102米,最薄9.5米。
海拉尔组松散细粒沉积物构成草原的成壤母质,同时也构成风蚀沙化的丰富沙源,是呼伦贝尔草原风蚀沙化的物质基础。
(二)气候干旱多大风,为沙漠化创造条件并提供强大动力沙质草原区多年平均降水量240~350毫米,多集中在7~9月且变率较大。
年平均气温–1℃~3℃,冬季干燥寒冷漫长,春季少雨多大风,夏季短促。
呼伦贝尔草原的保护与利用
![呼伦贝尔草原的保护与利用](https://img.taocdn.com/s3/m/c38feb5a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45.png)
呼伦贝尔草原的保护与利用珊丹【期刊名称】《当代畜禽养殖业》【年(卷),期】2016(000)003【总页数】1页(P17)【作者】珊丹【作者单位】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锡尼河东苏木孟根畜牧兽医站 021110【正文语种】中文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不仅对呼伦贝尔自身的气候调节、水源涵养、防沙固沙、水土保持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生态作用,而且成为保障嫩江水系、额尔古纳水系汛期安全的根本,是根治松辽流域洪涝灾害的生命线,更重要的是构筑了我国东北、华北地区的绿色屏障。
呼伦贝尔草原由东向西跨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半荒漠草原3个地带,天然草场总面积993.3万公顷,可利用草场面积为833.3万公顷。
但是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环境极为脆弱,近年来,由于气候条件变化、开垦和砍伐以及不合理的开发导致了草原沙化加剧,当前以每年2%的速度退化,而草原建设速度每年仅为0.2%。
有关专家指出,长此以往,呼伦贝尔草原将可能会变成“呼伦贝尔沙漠”。
目前,虽然国家对呼伦贝尔草原保护与建设予以高度关注,投入有所增加,力度不断加大。
但是呼伦贝尔草原面积大,历史欠账多,草原建设速度赶不上退化速度,草原生态“局部改善,总体退化”的趋势依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加强草原保护与建设已经刻不容缓。
草原也是牧区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少数民族的重要聚居区,在促进牧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方面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
呼伦贝尔市高度重视草原保护工作。
要求各级政府要全面认识草原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不断增强使命感,像重视粮食安全一样重视草原生态安全;像保护基本农田一样保护基本草原;像建设林业生态一样建设草原,切实加强呼伦贝尔草原保护与建设工作。
并采取了一些列的保护措施。
(1)实行草原保护制度。
为了改善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环境,保护草原资源,提高草原质量,呼伦贝尔市实行了基本草原保护制度,并将草原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将草原面积、等级、植被构成和生产能力等列入年度考核目标,分解下达,责任到人,层层建立目标责任制。
呼伦贝尔草原退化现象及原因分析报告
![呼伦贝尔草原退化现象及原因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0897689ec3a87c24028c495.png)
呼伦贝尔草原退化现象及原因分析报告20100410 冯琪一、草原退化现状:飞机就要降落呼伦贝尔机场,我看到,绿油油的草原上不规则地露出黄色沙面,犹如一块块疮疤,令人心痛。
呼伦贝尔大草原被誉为“中国最美的草原”,聪明的人们对它的发现不止于景色,如今,地下丰富的矿产成了草原和林区财富的重要来源。
在工业开采给这个城市带来G D P蛋糕的同时,牧民们也坚信工业污染是草原沙化的原因之一,特别是煤炭的开采,破坏了原有的气候环境,影响了降雨,造成地下水位下降。
草原牧区和林区到底该不该工业化,业界争论不休。
要摆脱贫困还是死守生态,看起来是个两难,呼伦贝尔大草原的未来如同那曾经美丽的草原一样茫茫无边。
见不到“风吹草低见牛羊”现在,呼伦贝尔草原仍以每年2%的速度退化,而草原建设速度每年仅为0.2%。
有关专家指出,长此以往,呼伦贝尔草原将可能会变成“呼伦贝尔沙漠”。
从海拉尔到满洲里,不足300公里的路程,路旁的草原被三条沙带隔开。
在公路旁的草原上记者经常看到上千只的羊群和牛群,有些牧户家的羊群甚至达到了2000只以上。
一些私营业主租用草场放牧。
牧羊人乌日木勒看护着1200多只羊和200多只牛。
他说,这些羊和牛是满洲里人的,租用了当地牧民的1万多亩草场,按照当地的规定放牧标准,这一羊群远远超载了。
陈巴尔虎旗神华宝日希勒能源公司露天煤矿附近,已经见不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场景。
当地居民介绍,为了保护草原,宝日希勒镇所辖草原已经禁牧多年。
可是,没有牧民过度放牧的草原却饱受当地煤矿和化工企业的污染。
宝日希勒镇现有煤矿企业六家,每年超过2000万吨的开采量。
马上要上马的国华电厂和投产的生产化肥的金新化工都是高污染企业。
二、原因分析:工业污染现在已成呼伦贝尔草原沙化的原因之一。
呼伦贝尔市林业局工会主席张殿成介绍说,“到去年底普查的结果是,呼伦贝尔草原退化面积达483万公顷,约占可利用草原面积的近一半,另外还有近300万公顷的潜在沙化区域。
矿产
![矿产](https://img.taocdn.com/s3/m/829bb502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9b.png)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