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讲堂11
继续医学教育 第21卷第12期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
邱贵兴(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骨科 100710)
作者简介邱贵兴,男,江苏省无锡市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骨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骨科杂志主编,吴阶平医学基金会理事,中华医学会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委员会委员。影像导航技术问世之前,骨科医生在术中,凭借人体的骨骼解剖特点、术前患者的影像学资料(X线片、CT、MRI)和术中的X线透视进行定位。但是,解剖变异或解剖标志的缺乏等往往会导致术中的定位偏差。因此,手术者的实践经验就非常重要。然而,即使是非常有经验的骨科医生,用传统方法进行较精确定位的手术,也有出现偏差的可能性。临床和实验研究已经显示,用传统定位方法行腰椎椎弓根钉植入的失误率为20%~30%。然而,如果
应用影像导航技术,椎弓根钉植入的失误率只有0~4%。近年来,计算机辅助影像导航系统用于术前制定手术计划和术中导航,在手术过程中跟踪手术器械,帮助骨科医生更精确和更安全地进行多种复杂手术。因此,该技术有许多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已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骨科手术中。1 骨科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的简史影像导航,也称为无框架立体定向。1986年Roberts首次报告使用声波数字化仪跟踪手术器械或显微镜的方法,从而开创了无框架立体定向神经外科。随后,Bernett和 Reinhard对超声波系统进行了改进,使导航精度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声学环境及温度很容易造成干扰而使导航失败。1991年日本的Wanatabe和美国的Pell相继发明了遥控机械臂定位系统,可以不受瞄准线约束。但因其体积过大,使医生的操作受限。1992年,使用红外线跟踪技术的影像导航系统在美国开始应用于临床。这是世界上首台光学手术导航系统,由于其精度较高,所以成为目前市场上的主流产品。同年,著名的神经外科专家Kevin Foley将光学手术导航系统应用于脊柱外科领域。1995年,Gunkel推出了电磁感应型导航系统,但由于手术室各种金属器械及仪器都会影响电磁场,从而影响其精度,所以未能很好推广。1999年首台完全针对骨科的手术导航系统进入市场。X线透视和红外线跟踪技术、计算机定点手术技术的结合提供了一种新颖的术中影像导航的方法,减少了术中X线透视的缺点。同时,应用术前的CT和MR扫描数据进行骨结构的三维重建,在术前进行手术方案设计,并在术中对正常或病变结构进行精确定位,以协助医生安全、精确地完成手术。2 骨科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以X线透视影像导航为例,X线透视法和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增加了标准透视法的优点,减少了缺点。在“C”型臂透视X线机的图像增强器上安装校准靶,经过一次或多次投照中获得的透视图像和位置校准后,计算机工作站就可以建立起一个透视图
像的模型,将追踪的手术器械与保存的图像叠加在
一起。当手术器械对之前获得的透视图像进行操作
时,系统可以同时显示它们在多个平面上的位置关系,这种方式称为“虚拟透视”。透视图像可保存,透视时手术人员可以从手术区域离开,大大减少了放射线辐射。而且系统已保存了多次投照的影像和有效的数据,因此不必重新摆放“C”型臂。“C”型臂可以推离手术区域,导航可以继续,而且不妨碍医生的操作。
近年来,新型的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可将患者的术前薄层CT扫描(可以0.8 mm)或MR扫描数据进行处理,使患者的骨骼扫描数据变成三维立体虚拟图像储存在计算机中。医生可在术前利用该计算机系统进行详尽的手术设计。术中应用光学定位系统,跟踪测量手术器械上的发光二极管或被动反射球的位置。由计算机测算手术器械与被操作的骨结构之间的位置关系,可以动态的显示手术器械
国内讲堂
12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Vol.21.No.12
的正确位置、前进方向和推进距离等,较虚拟透视
系统更准确。这种新型系统已经广泛用于临床。
3 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与发展
计算机辅助骨科手术导航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
新技术。在国外,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应用较多,
获得了比较成功的经验。骨科手术导航系统能够让
骨科医生以更高的精确度,根据患者的实际解剖特
点进行手术。目前,该技术已应用于多个部位的骨
科手术,使骨科医生可以更安全、更精确地开展许
多传统定位手段无法完成的复杂手术。
3.1 颈椎前路手术:在进行颈椎前路钢板内固定、颈
椎前路融合等手术时,术前透视患者颈椎正侧位像,
术中导航时,可在多幅图像上观察到手术器械的实
时路径和器械尖端的实际位置,医生可以较准确地
控制钻头等工具的位置与深度。Foley和Smith描述
了影像导航行C1,2 螺钉植入融合术的效果。解剖学
研究显示,20%的患者具有特异的椎体解剖结构。
术中导航技术则有效提高了此类患者C1,2 螺钉安全
置入的成功率。Mandel等分析了C1,2联合体的形态
学特征,认为C2关节突的关节宽度及高度如小于
5 mm,对于直径3.5 mm螺钉置入的安全通道来
说就太狭窄了。Bloch等研究发现,使用影像导航,
如果患者的C2关节突关节的宽度及高度大于4 mm,
直径3.5 mm螺钉就可以安全置入。他们得出结论,
此项技术的精度使那些先前认为从技术上不能进行
手术的患者从20%下降到6%。
3.2 齿突骨折手术:齿突骨折是交通事故中挥鞭损伤
的常见骨折,手术难度及危险性大,传统的手术方
法是用 2台“C”型臂或 1台“G”型臂,同时显
示齿突的正侧位图像进行螺钉固定,不但操作繁琐,
还容易污染手术野。导航系统用双光束可以同时显
示前后位和侧位的X线影像,确定前后位位置、侧
位角度,动态模拟观察进针位置,导向器引导拧入
螺钉,大大提高了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3 胸腰椎椎弓根钉固定手术:经椎弓根内固定技术
是目前脊柱外科最常用的方法,但也存在很大的风
险。文献报道椎弓根固定失败率达21%~31%。手
术导航系统的应用,显著提高了该手术的成功率。
1998年法国Merloz报告了导航系统辅助下的椎弓根固定技术。该组病例研究提示,A组(6例滑脱,20例骨折)由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支持下行椎弓根螺钉置入,结果有7.7%的螺钉穿透骨皮质(4/52侧椎弓根),无一例神经,血管损伤;B组(5例脊柱滑脱,21例骨折)采用传统定位方法进行椎弓根螺钉置入,结果有42.3%的螺钉穿透率(22/52侧椎弓根)。该组的评定指标为术后的三维CT扫描。根据Steinman报告的一组腰骶椎手术,椎弓根钉安置不准确、螺钉穿破骨皮质的发生率,由应用导航前的21%~31%降低至5.5%。尤其在较细的胸椎椎弓根固定手术中,其应用价值更大。3.4 椎体成形术:该手术无须传统的皮肤切口,导航下穿刺针直接穿刺到病变的椎体内,通过特制的导管向被破坏的椎体内注入骨水泥,加固椎体,减轻或消除疼痛。这项新技术主要是针对骨质疏松引起的脊柱压缩性骨折,对于因肿瘤转移而引起椎体病变的患者,还可起到杀死肿瘤细胞的作用。使用导航系统进行该手术,可大大降低医生和患者的X线辐射量。3.5 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术: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使用“C”型臂X线图像,引导经皮穿刺螺钉的置入,通过经皮穿刺小创口直接置入腰椎椎弓根钉和棒,钉棒置入的解剖位置与开放式手术入路的位置相近。在不影响脊柱内固定效果的前提下,大大减小了手术创伤。3.6 人工关节置换术:计算机导航下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是近几年开展的新技术。其特点是不但能够最大限度地使下肢力线恢复正常,并能更好地恢复下肢的旋转力线,减少仅凭目测和经验而发生错误的可能,提高了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精确性。近来,许多医生正在研究和尝试将计算机导航系统应用于人工髋、肘、踝、肩关节的置换手术中。3.7 股骨和胫骨骨折手术:应用手术导航系统,使带锁髓内针的置入简单、方便。带锁髓内针治疗长骨干骨折已经成为主流手术,但远端锁钉的闭合锁定(尤其股骨)仍为难点,手术时间较长,术中X线辐射量大。而应用计算机导航系统,可以准确闭合复位和检查髓内针的置入位置,提高了闭合锁钉的准确性,有效地缩短了手术时间,避免长时间的X线辐射对患者和医务人员的损害。此外,该技术还可以应用于股骨颈骨折、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