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瘤菌菌根区别

合集下载

关于根瘤菌的科学问题

关于根瘤菌的科学问题

关于根瘤菌的科学问题关于根瘤菌的科学问题根瘤菌是一种能够与植物建立共生关系的微生物,它们在土壤中分布广泛,对植物生长和土壤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根瘤菌的生物学特性、与植物的共生关系、在土壤中的分布及影响、遗传与变异、培养与繁殖、应用与农业实践以及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等方面的科学问题。

1.根瘤菌的生物学特性根瘤菌是一类革兰氏阴性细菌,具有圆形或椭圆形的细胞形态,通常呈浅黄色或黄褐色。

它们可以通过荚膜、鞭毛和菌毛等结构与植物根系相互作用,形成根瘤。

根瘤菌的基因组大小通常在2-6兆碱基对之间,具有高度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2.根瘤菌与植物的共生关系根瘤菌与植物之间建立了一种互惠互利的共生关系。

根瘤菌可以通过植物的根系获取营养物质和生长所需的能量,同时帮助植物吸收土壤中的氮、磷等营养元素。

植物则可以为根瘤菌提供碳源和生长所需的能量以及其他营养物质。

这种共生关系可以提高植物的抗逆性、促进生长发育和提高产量。

3.根瘤菌在土壤中的分布及影响根瘤菌在土壤中的分布广泛,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土壤中生存和繁殖。

它们在土壤中的数量和种类受到土壤类型、气候条件和植物种类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根瘤菌在土壤中的存在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和促进植物生长,对维持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

4.根瘤菌的遗传与变异根瘤菌的遗传和变异是它们适应环境变化的重要机制之一。

根瘤菌的基因组中包含许多可变异的基因,这些基因可以编码与共生、代谢、抗逆性等相关的蛋白。

根瘤菌在面对环境压力时,可以通过基因重组和突变等机制适应环境变化,维持其生存和繁殖。

这种适应机制使得根瘤菌可以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生存和繁殖,并对植物生长产生重要的影响。

5.根瘤菌的培养与繁殖根瘤菌的培养和繁殖需要提供适宜的营养和生长条件。

常用的培养基有酵母提取物、蛋白胨、葡萄糖等,并提供适量的氮源和碳源以及其他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

根瘤菌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和菌落计数等方法进行繁殖和培养。

园艺学概论部分答案

园艺学概论部分答案

(园艺学概论部分答案,仅供参考。

转换过程中有部分格式错误,请另行修改)绪论园艺:园艺是指园艺生产的技能和艺术。

园艺学:是研究园艺植物的种质资源、生长发育规律、繁殖、栽培、育种、贮藏、加工、病虫以及造园等的科学。

无公害蔬菜和绿色食品蔬菜、有机蔬菜的区别⏹无公害蔬莱是指在良性生态环境中,按照一定的技术规程生产出的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的商品蔬菜。

⏹绿色食品蔬菜是由绿色食品引申而来的概念。

绿色食品是无污染、安全、优质食品的总称。

⏹有机蔬菜是根据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生产、加工标准生产,并经过有机食品颁证组织发给证书的蔬菜产品。

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有机蔬菜之间的不同:⏹标准不同⏹标识不同⏹级别不同⏹认证机构不同⏹认证方法不同第一章园艺植物的分类方法有哪几种?1.植物学分类2.栽培学分类3.生态学分类(植物学分类法是按照园艺植物所属的科属及亲缘关系的远近进行系统分类;栽培学分类法是根据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要求基本相似的原则,对园艺植物进行分类,又称农业生物学分类法;生态学分类法是根据园艺植物的生活型与生态习性进行的分类。

)蔬菜重点掌握5个科• 1.十字花科:萝卜、白菜、甘蓝、芥菜• 2.豆科:菜豆、豇豆、刀豆、豌豆、蚕豆• 3.葫芦科:黄瓜、冬瓜、南瓜、西瓜、甜瓜、丝瓜、苦瓜• 4.茄科:番茄、辣椒、茄子• 5.伞形科:胡萝卜、茴香、芹菜、芫荽果树重点掌握6个科•果树重点掌握6个科。

• 1.蔷薇科:苹果、梨、桃、李子、杏、山楂、樱桃、枇杷。

• 2.芸香科:柑橘、柚子、柠檬• 3.葡萄科:葡萄• 4.芭蕉科:香蕉• 5.凤梨科:菠萝• 6.漆树科:芒果、腰果、阿月浑子植物分类系统的排列级次是(至少5级以上)界(regnum)门(divisio)纲(classis)目(ordo)科(familia)属(genus)种(species)第二章(重点)根系的功能①固定功能:即把植株固定于土壤中,防止倒伏②吸收功能:即吸收水分和矿质养分,供地上部生长需求。

植物学思考题答案

植物学思考题答案

绪论一、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产生的?有哪些主要因素影响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生物进化是否仍在进行?答: 1 、太阳系云团分散出地球云团冷却(H 和 O 结合)地壳和原始海洋放电、紫外线等在原始海洋里形成了“有机物”(含蛋白质、核酸、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原始生命体光合自养细菌。

2 、原始海洋、太阳光、有机物的形成、臭氧层。

3 、仍在进化。

二、自氧植物与异氧植物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各自在地球上的作用如何?答: 1 、自养植物光合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贮存于有机物中;异养植物靠分解现成的有机物作为生活的能量来源。

2 、自养植物是地球上有机物质的生产者,异养植物是分解者。

三、您认为“五界系统”划分的优缺点是什么?有无更好的划分方法?答: 1 、五界系统将生物划分为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功能界,其优点是在纵向显示了生物进化的三大阶段,即原核生物、单细胞真核生物(原生生物)和多细胞真核生物(植物界、真菌界、动物界);同时又从生物演化的三大方向,即光合自养的植物,吸收方式的真菌和摄合方式的动物,其缺点是它的原生生物界归入的生物比较庞杂、混乱。

2 、 1974 年黎德尔( Leedale )提出了一个新的四界系统,他将五界系统中的原生生物分别归到植物界,真菌界和动物界中,解决了原生生物界庞杂、混乱的缺点,近年来不少学者提出三原界系统(古细菌原界、真细菌原界、真核生物原界)正受到人们的重视。

四、什么是植物?动植物有何主要区别?答: 1 、具细胞壁,含叶绿体,终生具分生组织能不断产生新器官,不能对外界环境的变化迅速做出运动反应的生物。

2 、具运动性和吞食性者为动物,行固着生活能自养者为植物。

五、您认为今后植物学的发展趋势如何?答:在宏观方面,已由植物的个体生态进入到种群、群落以及生态系统的研究,甚至采用卫星遥感技术研究植物群落在地球表面的空间分布和演化规律,进行植物资源的调查。

在微观方面,将与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生物物理学、量子力学等相互渗透,将在新的水平上进一步相互交叉、融合,向着综合性的方向发展。

植物学问答题

植物学问答题

机械组织有什么共同特征?如何区别厚角组织与厚壁组织?答题要点:对植物起主要支持作用的组织称为机械组织,主要有厚角组织与厚壁组织两大类。

一般机械组织有细胞壁加厚的共同特征。

厚角组织是指细胞壁具有不均匀,初生壁性质增厚的组织,是活细胞;而厚壁组织是指细胞具有均匀增厚的次生壁,并且常常木质化的组织,是死细胞。

常常可通过看细胞壁的特点和细胞的死活来区别厚角组织与厚壁组织。

影响种子生活力的因素有哪些?种子休眠的原因何在?如何打破种子的休眠?答题要点:影响种子生活力的因素有植物本身的遗传性;种子的成熟程度、贮藏期的长短、贮藏条件的好坏等等。

种子形成后虽已成熟,即使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也往往不能立即萌发,必须经过一段相对静止的阶段才能萌发,种子的这一性质称为休眠。

种子休眠的原因主要是种皮障碍;胚未发育完全;种子未完成后熟;以及种子内含有抑制萌发的物质等。

生产上可用机械方法擦破种皮或用浓硫酸处理软化种皮;低温处理;人工施用赤霉素等方法打破种子的休眠。

试分析种子萌发所需的内因和外部条件。

答:内因,种子萌发必须是在胚完全成熟,抑制物彻底分解的情况下才能萌发。

外因,种子的胚完全成熟后,需在有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足够的氧气的条件下才能萌发。

水分可使种皮变松软,以利氧气的进入和胚根及胚芽的外突,并使原生质由凝胶状态转变为溶胶状态,以使各种生理生化活动得以顺利进行;适宜的温度可使酶的催化活性增强,使各种生理生化活动顺利和加速进行;氧气可保证有氧呼吸得以正常进行,以便为各种生理活动提供足够的能量。

简述根、茎、叶主要功能的异同。

答案要点:三者担负着植物体的营养生长,为营养器官.(1)三者不同点:主要生理功能各不相同.根的主要生理功能,首先是吸收作用,其次是固着和合成的功能;茎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输导作用和支持作用,叶的主要生理功能,首先是光合作用,其次是蒸腾作用.(2)三者相似之处:根和茎均有储藏和繁殖作用:叶也有吸收作用(类似根)少数植物的叶还有繁殖能力.维管系统把根、茎、叶三者连成一个整体,三者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流,故三者均有输导作用.在特殊例子中,植物叶退化,而由茎行使光合作用的功能:鳞茎中的鳞叶也具储藏作用,茎卷须和叶卷须是一对同功器官。

根的次生结构根瘤及菌根实验

根的次生结构根瘤及菌根实验

根瘤菌在土壤中的生态作用
根瘤菌是一种与豆科植物共生的细菌,它们在土壤中 的生态作用非常重要。根瘤菌通过与豆科植物的共生 关系,能够固定大气中的氮气,并将其转化为植物可 利用的氮肥。这一过程对于土壤肥力和植物生长具有 重要意义,尤其是在缺乏有效氮肥的土壤中。此外, 根瘤菌还能够促进土壤中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和活动, 从而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因此,根瘤菌在土壤中的 生态作用对于维持土壤健康和植物生长具有重要意义 。
参考文献3
该文献通过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环境因素对根的次生结构、根瘤及菌 根的影响,为实际应用中提高植物抗逆性和生长提供了理论支持。
THANKS
观察根瘤的形成过程
01
总结词
02
详细描述
通过实验观察,了解根瘤的形成过程,包括根瘤菌与植物之间的共生 关系和相互作用机制。
根瘤是植物与根瘤菌之间形成的一种共生关系,根瘤菌为植物提供氮 素营养,而植物则为根瘤菌提供能量和碳源。通过实验观察,可以了 解根瘤的形成过程、结构特点和功能机制。
探究菌根的共生关系
观察根瘤菌的生长情况,记录菌落形态、 颜色、大小等特征。
菌根共生关系的建立与观察
01
02
03
准备实验材料
选择健康植株,准备好含 有菌根真菌的培养基。
接种与培养
将植株根部接种到含有菌 根真菌的培养基上,在适 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培 养。
观察与记录
观察植株与菌根真菌的生 长情况,记录菌丝在根部 的生长和分布情况,以及 植株的生长表现。
根瘤菌在土壤中的生态作用还包括对土壤中其他微生物 的竞争作用。根瘤菌在土壤中占据了特定的生态位,通 过与土壤中其他微生物的竞争,能够降低土传病害的发 生率,从而保护植物的健康。此外,根瘤菌还能够产生 一些抗菌物质,抑制其他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和活动。这 些抗菌物质对于保护植物免受病原菌侵害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根瘤菌在土壤中的生态作用对于维持土壤健康 和植物生长具有重要意义。

菌根和根瘤微课件

菌根和根瘤微课件

(二)菌根形成的意义
1. 加强植物根部的吸收能力 2. 参与某些生理功能例:有的可产生VB1、 VB6等活性物质,促进根发育
3. 有些也具有固氮作用。
外生菌根
菌根的形态
(二)根瘤的产生 是土壤的根瘤菌侵入根皮层,使其迅速分裂,产生 局部膨大的瘤状突 起,即根瘤。
(三)根瘤形成的意义
1. 根瘤菌从根的皮层细胞中吸收营养 2. 生物固氮,为豆科植物利用 3. 根瘤菌合成的含N物质还可分泌到土壤中,
为其他植物所用。
豆科植物根
(一)菌根的概念及类型 1. 概念:高等植物的根与土壤中某些真菌所形成的 共生体 2. 类型:内生菌根、外生菌根和内外生菌根
外生菌根—真菌的菌丝多数长在幼根的外面如:松科、桦木科等。 内生菌根—真菌的菌丝侵入到根的皮层细胞内如,禾本科、银杏等植物。 内外生菌根—共生的真菌既能形成菌丝鞘,又能侵入宿主根细胞内的一 类菌根如草莓。
植物的营养器官-根
《植物与植物生理》第二单元微课件6
学习目标
掌握根瘤、菌根的概念及种类; 了解根瘤、菌根的形成过程; 掌握根瘤、菌根形成的意义。
主要内容
根瘤、菌根的概念、类型 根瘤、菌根形成的意义
重点和难点
重点
根瘤、菌根形成的意义
难点
“种豆肥田”的解释
一、根瘤
(一)根瘤的概念 由固氮细菌或放线菌侵染宿主根部细胞所形成的瘤 状共生结构,常见于豆科植物。根瘤具有固氮作用

《植物学》复习题

《植物学》复习题

植物细胞和组织二、判断与改错(对的填“+”,错的填“-”)1.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组织。

()2.生物膜的特性之一是其具有选择透性。

()5.有丝分裂间期的细胞核可分为核膜、核仁和核质三部分。

()9.所有植物细胞的细胞壁都具有胞间层、初生壁和次生壁三部分。

()14.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无核膜。

()15.有丝分裂中DNA 复制在G1 期进行。

()16.细胞分裂可分为核分裂,胞质分裂和减数分裂三种。

()18.减数分裂的结果总是使子细胞染色质只有母细胞的一半。

()23.成熟的导管分子和筛管分子都是死细胞。

()29.维管植物的主要组织可归纳为皮系统、维管系统和基本系统。

()三、填空1.质膜具有透性,其主要功能是。

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和两大部分。

后者又可分为、和三部分。

4.质体是、和的总称。

5.核糖体是细胞中的中心。

10.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出现在期,片短互换发生在期。

11.导管其相连的横壁上形成孔,侧壁有、、、和五种加厚式样。

12.根据在植物体中所处的位置,可把分生组织区分为、和等三类,按来源性质,可把分生组织区分为、和等三类。

14.保护组织因其来源及形态结构的不同,可分为和。

15.由一种类型细胞构成的组织称组织,由多种类型细胞构成的组织称组织。

16.成熟组织(永久组织)按照功能分为、、、和。

17.周皮是生保护组织,来源于分生组织,其组成包括、和。

20.填写下列植物细胞和组织属于那种组织:表皮毛形成层传递细胞树脂道导管叶肉细胞石细胞纤维。

23.基本组织根据其生理功能的不同,可分为、、、、五种类型。

25.细胞壁的主要变化包括、、和。

26.梨果肉中坚硬的颗粒即成簇的。

28.纹孔分为、、三种类型。

四、选择填空5.初生纹孔场存在于。

A.次生壁 B .初生壁 C.胞间层D.角质层7.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是。

A.线粒体 B .叶绿体 C .核糖体 D .高尔基体8.与细胞分泌功能有关的细胞器是。

A.线粒体 B .高尔基体 C 溶酶体 D .白色体10.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内DNA 含量在加倍。

根瘤菌生理特征和发育

根瘤菌生理特征和发育

根瘤菌生理特征和发育根瘤菌,是微生物的一个属,根瘤菌属,其为一种固氮菌,属于共生固氮菌,与豆科,榆科植物共生形成根瘤。

根瘤菌的特性:革兰氏阴性细菌,杆状,有鞭毛,无芽孢.化能有机营养型,好氧.有PHB.在根瘤内成为类菌体,形态多样.类菌体行固氮作用.各种根瘤菌生长速度不同。

根瘤菌是与豆科植物共生,形成根瘤并固定空气中的氮气供植物营养的一类杆状细菌。

这种共生体系具有很强的固氮能力。

已知全世界豆科植物近两万种。

根瘤菌是通过豆科植物根毛侧根杈口(如花生)或其他部位侵入,形成侵入线,进到根的皮层,刺激宿主皮层细胞分裂,形成根瘤,根瘤菌从侵入线进到根瘤细胞,继续繁殖,根瘤中含有根瘤菌的细胞群构成含菌组织。

根瘤菌进入这些宿主细胞后被一层膜套包围,有些菌在膜套内能继续繁殖,大量增加根瘤内的根瘤菌数,以后停止增殖,成为成熟的类菌体;宿主细胞与根瘤菌共同合成豆血红蛋白,分布在膜套内外,作为氧的载体,调节膜套内外的氧量。

类菌体执行固氮功能,将分子氮还原成NH3,分泌至根瘤细胞内,并合成酰胺类或酰尿类化合物,输出根瘤,由根的传导组织运输至宿主地上部分供利用。

根瘤是由于根瘤菌侵入根部后,根皮层细胞分化增生而形成的组织。

其形成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接触识别、专一性和根瘤发育。

在豆科和非豆科作物系统中,共生现象的特征是对寄主或多或少具有明显的偏好甚至专一性。

因此,如果在以前没有种植相同的或有共生关系豆科作物的土壤上引种该种豆科植物,要达到有效的固氮的目的,就需要对种子进行适宜的根瘤菌接种。

1. 根瘤菌感应:豆科植物根部分泌一种化学物质,称为诱导因子,诱导根瘤菌感应。

2. 根瘤菌感染:根瘤菌通过感应后,向豆科植物根部释放一种鞭毛,穿过根毛进入植物根部内部,形成根瘤。

3. 根瘤菌固氮:在根瘤中,根瘤菌与豆科植物根部细胞形成共生囊,囊内有氧气限制,根瘤菌通过固氮酶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植物可利用的氨基氮,供植物吸收利用。

4. 豆科植物提供碳源:豆科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碳水化合物供给根瘤菌利用,帮助其生长和固氮。

植物学复习简答论述题(非常重 要植物学大题基本从这出)

植物学复习简答论述题(非常重  要植物学大题基本从这出)

植物学简答论述题一、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1、比较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与禾本科植物茎的结构有何不同?○1双子叶植物:具有皮层;表皮上有周皮形成;维管束呈束状筒状排列,没有维管束鞘,为无限维管束;具有髓和髓射线;木质部导管成列排布;具有束中形成层,能进行次生生长。

○2禾本科植物:没有皮层;表层以内为基本组织,不形成周皮;维管束呈星散状排列在基本组织中;茎中央形成髓腔,没有随和髓射线;具有维管束鞘;木质部导管呈V形;没有束中形成层,为有限维管束,没有次生生长。

2、双子叶植物根与茎的初生结构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1相同点:1、都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柱组成;2、都有初生韧皮部、初生木质部和形成层;初生韧皮部的发育方式都为外始式。

○2不同点:根:表皮没有气孔和角质层,具有根毛;皮层有内皮层和凯氏带,皮层和维管柱分界明显;维管柱没有髓,具有中柱鞘,位于根的中心;初生韧皮部内没有明显的韧皮纤维,与初生木质部相间排列;初生木质部发育顺序为内始式,具有木纤维和木薄壁细胞。

茎:表皮有气孔器和角质层,无根毛;皮层没有内皮层,皮层与维管组织分界不明显;维管柱有髓和髓射线,没有中柱鞘,在横切面上排成一圈;初生韧皮部有韧皮纤维,初生韧皮部在外,初生木质部在内,组成内外相对的外韧维管束;初生木质部发育顺序是内始式,少有木纤维和木薄壁细胞。

3、双子叶植物茎和单子叶植物茎的区别?○1双子叶植物茎具有皮层和髓;维管束呈束状、筒状排列;具有束中形成层,为无限维管束;具有髓射线○2单子叶植物茎没有皮层,表层以内为基本组织,由薄壁细胞组成;维管束呈星散状排列在基本组织中;没有束中形成层,为有限维管束;茎中央形成髓腔;木质部导管呈V 形,具有维管束鞘。

4、说明双子叶植物根或茎中次生韧皮部和次生木质部的组成及各组成的功能?1)次生韧皮部:筛管:运输有机物如糖类及其他可溶性有机物;伴胞:协同筛管进行有机物运输;韧皮薄壁细胞:主要起储藏作用;韧皮纤维:起机械支持作用;韧皮射线:横向输导和储藏2)次生木质部:导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同时也具有横向运输的功能;管胞:运输水分和无机盐,同时具有支持作用;木薄壁细胞:具有横向运输和贮藏养分的功能;木纤维:主要起机械支持的作用;木射线:横向运输和储藏。

植物学第四章 根 论述题

植物学第四章 根 论述题

第四章根1.比较双子叶和单子叶植物根初生结构的主要异同点。

如表所示。

2.试述根的次生生长过程及次生结构。

解:根的次生生长是指由根次生分生组织(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细胞分裂、分化产生次生组织的过程。

(1)维管形成层的产生及活动过程:1)根在増粗生长前,初生木质部与初生韧皮部之间的薄壁组织恢复分裂能力产生维管形成层,形成层开始是在每一韧皮部内方产生,是片段状的。

随后,各段形成层向两侧扩展至木质部辐射角,同时,与木质部辐射角正对的中柱鞘细胞也恢复分裂能力形成部分形成层,与前面各形成层片段连接成一个闭合的波状环。

2)由于初生韧皮部内方的形成层产生最早,分裂也较快,因此在初生韧皮部内侧形成的次生组织多,而在初生木质部辐射角处的形成层活动较晚,形成的次生组织较少。

这样,初生韧皮部被新形成的次生组织推向外方,波状的形成层也逐渐变成圆环状,然后形成层继续分裂活动,向外产生次生韧皮部,向内产生次生木质部。

(2)木栓形成层的产生及活动过程:1)根中第一次木栓形成层的产生是由中柱鞘细胞恢复分裂能力产生的,木栓形成层产生后,进行平周分裂向外产生多层木栓层细胞,向内产生少量栓内层细胞,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共同构成周皮。

由于根的不断加粗,先形成的周皮被撑破,在周皮内侧再形成新的周皮。

2)根中第二次之后的周皮产生于韧皮部的薄壁细胞,这些细胞恢复分生能力形成新的木栓形成层,由新的木栓形成层产生新的周皮。

新周皮的产生位置随根的不断加粗而逐渐内移。

(3)根的次生结构:根的次生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1)周皮:包括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

2)韧皮部(包括少量初生韧皮部和次生韧皮部):在双子叶植物中由筛管、伴胞、韧皮纤维和韧皮薄壁细胞组成。

3)韧皮射线:分布于次生韧皮部内的径向排列的薄壁细胞。

4)维管形成层:一层次生分生组织细胞,位于次生韧皮部和次生木质部之间。

5)次生木质部:位于维管形成层之内,占据根次生结构的大部分,在双子叶植物中由导管、管胞、木纤维和木薄壁细胞等共同组成。

2019年自学考试《园林植物栽培》试题及答案

2019年自学考试《园林植物栽培》试题及答案

2019年自学考试《园林植物栽培》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哪种肥料可以用作种肥( B )。

A、硫酸铵B、过磷酸钙C、硝酸铵D、碳酸氢铵2、菌根是植物根与( A )共生的现象。

A、真菌B、细菌C、细菌和真菌3、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之间所形成的关系属( A )。

A、共生关系B、寄生关系C、附生关系4、哪种肥料容易吸湿和爆炸( A )。

A、硝酸铵B、氯化铵C、硫酸铵D、碳酸氢铵5、用高锰酸钾进行土壤消毒时,一般使用的浓度为( A )。

A、0.1%-0.5%B、1%-1.5%C、2%D、2.5%6、决定合理施肥量的因素是( A )。

A、苗木对养分的吸收量B、土壤中养分的含量C、肥料本身的性质和成分7、苗圃育苗哪种土壤质地最好( A )。

A、壤土B、沙壤C、沙土D、粘土8、苗木生长后期追施( A )。

A、磷酸二氢钾B、硝酸铵C、尿素D、硫酸铵9、肥料的三要素是指( A )。

A、氮、磷、钾B、硼、磷、钾C、氮、硼、磷D、氮、硼、硫10、酸性土一般用( A )中和。

A、石灰B、石膏C、硫磺D、硫酸11、粘土具有( B )。

A、蓄水性B、保肥性C、通气性D、透水性12、土壤质地的改良措施有( B )。

A、中耕松土B、客土法C、生物还田法D、引洪法13、土壤良好结构的培育可采用( B ),使“土肥相融”。

A、施用有机肥B、合理耕作C、应用结构改良剂D、灌水14、根外追肥在不产生肥害的情况下,应适当提高溶液的浓度是( A )。

A. 大量元素喷施浓度0.2—2% ;微量元素:0.01—0.2%B. 大量元素喷施浓度0.01—2% ;微量元素:0.1—0.2%C. 大量元素喷施浓度0.02—5% ;微量元素:0.01—0.5%D. 大量元素喷施浓度2—10% ;微量元素:1—5%15、森林土壤有机质来源于(ABD )。

A、森林凋落物B、土壤微生物C、矿物岩石分解D、土壤动物残体16、根系吸收养分最多的部位在根的(D)。

A:根冠区B:分生区C: 伸长区D:根毛区17、土壤养分主要来源于( C )。

植物的营养器官 (修改版)

植物的营养器官 (修改版)

项目一 植物的根
2.气生根 凡露出地面,生长在 空气中的根均称为气 生根。根据所担负的 生理功能不同,气生 根又分为支持根(如 玉米)攀缘根(如常春 藤)和呼吸根(如榕树 、红树等)
项目一 植物的根
3.寄生根 有些寄生植物如苑丝子、列当等茎缠绕在寄生茎上,它 们的不定根形成吸器,侵人寄主体内,从寄主体内摄取 营养物质,这种根称为寄生根
三、根的功能
植物庞大的根系足以支持繁茂的茎叶系统,并把植株牢牢固定在陆生环境中 植物一生中所需要的水分和养分主要由植物的根吸收获得
植物的根把所吸收的水分、矿物质以及其他物质运送到地上部分,供茎、叶、 花、果实的生长发育需要 ;同时又可接受地上部分合成的营养物质,供根的生
长发育 植物的根能合成与转化多种有机物,如氨基酸、生物碱、激素及有机氮磷化合
有固氮能力,可将空气中植物不能直接利用的氮转变为含氮化合物,供豆科植物利用
项目一 植物的根
2.菌根 菌根是高等植物根与某些真菌的 共生体。菌根所表现的共生关系 是真菌能增加植物根对水和无机 盐的吸收和转化能力,而植物则 把其制造的有机物提供给真菌。 菌根有外生菌根、内生菌根两种 类型
项目一 植物的根
项目一 植物的根
五、根瘤和菌根
植物的根系分布于土壤中,它们和土壤中的微生物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有些土壤微生物能 侵人某些植物根部,与其建立互助互利的共生关系。植物与微生物间的共生关系包括根瘤 和菌根两种类型
项目一 植物的根
1.根瘤 在豆科植物的根上,常常有许多形状各异、大小不等的瘤状物,称为根瘤(图 2-6)。它是土 壤中根瘤细菌与根的共生体。豆科植物的根为根瘤细菌提供水和营养物质,而根瘤细菌具
项目二 植物的茎
2.长枝和短枝 植物在生长中,茎的伸长有强有弱,因此节间也就有长有短。节间显著伸长的枝条,称为长 枝;节间缩短,各个节紧密相接的枝条,称为短枝

生理学第三章根

生理学第三章根
? 根维管形成层的活动过程:维管形成层的活动过程均为向外形成次生韧皮部,向内形成次生木质部,由此类共同组成次生维管组织,根因此就增粗了,其中产生次生木质部的量要明显多于产生次生韧皮部的量。
8、 了解根内皮层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结构特点
? 根初生结构的内皮层细胞位于皮层的最内层,仅内一层排列紧密的细胞构成,在每个内皮层的细胞的径向壁和横向壁上会形成一条栓化和木化的闭合带状加厚且与细胞膜紧密结合,谓之凯式带。
2)根瘤形成过程:豆科植物幼苗的分泌物吸引了分布在根附近的根瘤菌,使其聚集在根毛周围大量繁殖,根瘤菌分泌纤维素酶,分解根毛的细胞壁而侵入根毛细胞并形成侵入线,根瘤菌沿其侵入到根的皮层细胞内并大量繁殖,皮层细胞受刺激而快速分裂,皮层的体积膨大而向外突出形成根瘤。
3)根瘤的作用:根瘤中的根瘤菌能进行固氮作用,为根提供氮素营养。
? 根的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是各自成束,相间排列,在整体上成辐射状,谓之辐射维管束。
6、 掌握根次生生长、次生结构概念
1) 根的次生生长:即根的增粗生长,是由根的次生分生组织即侧生分生组织即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通过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的过程。仅发生于木本植物。
2) 根的次生结构:由根的次生生长所形成的结构即为根的次生机构,主要由维管形成层的形成的次生维管组织和木栓形成层的次生保护组织即周皮构成。
? 根的初生木质部位于根的中央,具2—数个辐射角伸向中柱鞘。
? 根的初生木质部分化成熟的顺序是从外部开始逐渐向内,先形成的为原生木质部在外,由环纹和螺纹导管组成,后形成的为后生木质部在内,由梯纹、网纹或孔纹导管组成。
? 根的初生木质部外始式发育方式能缩短水分进入导管柱的距离。
5、 掌握根初生木质部与初生韧皮部的排列方式

根瘤与菌根

根瘤与菌根

根瘤与菌根
一、根瘤:根瘤的形成是由于土壤中的根瘤菌侵入到根部组织所引起的。

根瘤细菌首先侵入根毛,然后进入根的皮层,并在皮层内大量繁殖,皮层细胞受到刺激而大量分裂,使细胞数目和体积增大,皮层膨大,向外突出形成根瘤。

作用:将大气中游离的氮(N2)转变为(NH3)。

二、菌根:同真菌共生的根。

根据菌丝在根中存在部位分为三种:外生菌根、内生菌根、内外生菌根。

(一)外生菌根:真菌菌丝包被在幼根表面,或进入皮层细胞间隙,代替根毛的作用,扩大了根系的吸收面积。

不具根毛。

(二)内生菌根:菌丝侵入到皮层的细胞腔内和细胞间隙中,根尖有根毛,外形呈瘤状突起。

(三)内外生菌根:菌丝不仅包围根尖,还侵入到皮层细胞的细胞腔及腔间隙中。

项目三根任务2根的变态

项目三根任务2根的变态

4.1 贮藏根
4.1 贮藏根

根的一部分货全部膨大呈肉质状,这种 跟称为贮藏根:根据来源不同,贮藏根 可分为肉质直根和块根两种类型。 (1)肉质直根 有主根或下胚轴参与形成的肉质贮藏根 叫肉质直根。代表植物有萝卜、胡萝卜、 丹参、芜菁。
4.1 贮藏根
肉质直根:萝卜
4.1 贮藏根
肉质直根:甜菜
《园林植物基础》课堂教学CAI
项目 3 根
模块7 根瘤与菌根 根的变态
理论教学目标 1.根瘤的概念及其作用 2.根瘤形成的原因 3.菌根的概念及其类型 4.菌根对植物的作用
模块二 根瘤与菌根 根的变态
实践技能目标 1.用生物显微镜观察细菌的形态绘出细菌 细胞结构图,并注明各部位的名称。 2.观察真菌菌丝的形态结构特点。 2.能正确识别根瘤和菌根,能正确区分菌 根的类型。
红树林自然景观
4.3 寄生根
4.3寄生根 菟丝子寄生在活 有些寄生植物如菟丝 植物体上 子、上寄生等,它们 的茎能产生不定根, 深入寄主茎的组织内, 吸取寄主体内营养来 维持自身生活,这种 根叫寄生根。 如菟丝子、桑寄生等。
任务4根的变态
菟丝子
任务4根的变态
列 当 桑寄生
本模块复习思考题
1. 根瘤和菌根是如何形成的?它们在林业 生产中对植物有何作用? 2.简述器官变态的概念,根的变态有哪些 主要类型? 3.肥大直根有哪些?谈谈它与人类生活的 关系。 4.具有攀援根和气生根的植物有哪些类型? 说明它们在园林绿化中的重要作用。
4.2 气生根
常春藤的攀援根 凌霄的攀援根
4.2 气生根
花叶络石 五叶地锦
4.2 气生根
(3)呼吸根 生长在沼泽和热海 滩地带的植物,如 红树、水松等产生 许多上地上生长的 根,挺于淤泥外的 空气中,这种根叫 呼吸根。 如水松、红树等。 水松的呼吸根

根瘤与菌根名词解释

根瘤与菌根名词解释

根瘤与菌根名词解释
嘿,你知道根瘤和菌根吗?这可都是植物世界里超级有趣的玩意儿呢!
根瘤啊,就好比是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一场奇妙合作。

你想想看,就像你和你最好的朋友一起完成一个大项目一样!植物的根系和一些特定的细菌联手,在根部形成一个个小瘤子。

这些根瘤可不是普通的东西哦!比如说豆科植物,像大豆啊、花生啊,它们的根上经常就有根瘤。

这些根瘤就像是一个个小小的工厂,里面的细菌能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植物可以利用的氮肥。

哇塞,是不是很神奇?就像你突然发现自己有了超能力,可以轻松做到以前觉得很难的事情!
再来说说菌根。

菌根就像是植物的秘密盟友!植物的根系和真菌形成一种特殊的共生关系。

这就好比是两个人一起踏上一段冒险之旅!真菌可以帮助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而植物呢,就为真菌提供生存的地方和一些养分。

菌根有好几种类型呢,外生菌根、内生菌根等等。

它们都在默默地为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助力。

比如说,在一些森林里,很多树木都和真菌有着这种紧密的联系。

没有菌根的帮助,那些树木可能就没办法长得那么高大挺拔啦!你说菌根是不是很重要?
根瘤和菌根,它们虽然看起来不起眼,但对于植物的世界来说,那可是至关重要的!它们就像是植物的秘密武器,帮助植物在各种环境中茁壮成长。

这不就和我们人一样嘛,我们也有自己的朋友和伙伴,一起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所以啊,可别小瞧了这些小小的根瘤和菌根,它们可是大自然的奇妙创造呢!它们的存在让植物的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也让我们对大自然的神奇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敬畏。

矿产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瘤与菌根
植物根系和土壤微生物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它们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微生物不仅存在于土壤中,也存在于一部分植物的根组织里,与植物构成特殊的共生关系,即根瘤和菌根。

1 基本概念与基本类型
1.1 根瘤指豆科等植物根部的瘤状突起。

是土壤中某些细菌或放线菌与植物根部形成的共生体,是由于细菌或放线菌侵入根部组织而形成的瘤状结构,其中能够形成根瘤的细菌一般称为根瘤菌。

根据根瘤中共生菌的种类,可将根瘤分成3大类:根瘤菌根瘤主要存在于豆科植物,也存在于榆科植物;蓝细菌根瘤存在于苏铁等极少数植物;放线菌根瘤主要存在于木本植物。

1.2 菌根指某些土壤真菌与植物根的共生体。

共生部位无瘤状突起。

根据真菌与细胞间的关系,通常将菌根分为3大类型:外生菌根是真菌菌丝侵入到根部的细胞间隙,并在根表面交织成套状体——菌套,多存在于深根性高大乔木;内生菌根是真菌菌丝伸入到根部细胞内部,多存在于草本植物与小乔木或灌木树种;过渡菌根在解剖学上具有介于外生菌根和内生菌根之间的特征,即真菌菌丝一部分伸入到根细胞内部,一部分侵入到根细胞间隙,所以又称为内外生菌根或间生菌根,通常存在于形成外生菌根的植物上,种类较少。

2 形态结构与功能
2.1 根瘤的形态结构与功能根瘤菌自根毛侵入根内(有的植物是由侧根穿过表皮的裂隙部位进入根内),存在于根皮层的薄壁细胞中。

根瘤菌在皮层细胞中迅速地分裂繁殖,同时皮层细胞因根瘤菌侵入的刺激,进行细胞分裂,使这一区域的皮层细胞数目增加,体积增大,形成瘤状突起。

蓝细菌、放线菌也都大致如此。

有所不同的是蓝细菌先定居在根瘤表面,在小共生体的外面又覆盖上一层次生皮层细胞,使其成为一种夹在两层宿主细胞间的胞外共生。

而放线菌在感染早期,还需要细菌辅助,但这种辅助细菌并不进入根瘤,它的作用在于促进根毛卷曲,增加放线菌的感染机会。

根瘤的形成过程大体上可分为菌的感染和侵入、根瘤的发生、根瘤的发育3个阶段。

成熟的根瘤具有下列内部结构:根瘤皮层:包括4~10层外围细胞,是未受感染的薄壁细胞,细胞较小,排列紧密。

分生组织:构成根瘤的生长点,由活跃分裂和生长的细胞所组成。

能决定根瘤的形状和大小。

含菌组织:位于根瘤中部,含有大量根瘤菌或菌丝。

维管束系统:与根中柱的木质部和韧皮部相连接,成为输导组织,主要是将植物养料输送给根瘤,并将根瘤中菌类形成的含氮物质和其他副产物运送给植物。

根瘤的主要功能:固定游离态氮并合成含氮化合物,供植物所利用。

2.2 菌根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真菌在根的生长阶段渗入到次生根内,使根的结构发生变化。

其形态结构由所参与的每一成员的特性所决定,也由植物与真菌的特异结合所决定。

但总的来讲,在感染过程中,真菌侵入根的表皮和皮层,不进入维管束或被根冠覆盖的分生组织。

外生菌根是真菌的菌丝在根的表面相互交织成菌套,使根与周围环境隔开。

来自菌套上的菌丝伸入到皮层细胞间隙,形成相互连结的哈氏网结构,从而使根的发育发生变化,不形成根毛。

哈氏网在植物与外生菌根的作用主要是通过菌套及生长到土壤中的一些向外伸展的菌丝网来吸收水分和养料,即取代根毛的功能。

内生菌根是真菌的菌丝进入到根毛及其他表皮细胞内,甚至于进入皮层细胞。

从外表来看,被侵染的根和正常根没有什么区别,只是通过显微镜检查,可以发现真菌的菌丝以线状或泡囊状态存在于根细胞内,并高度分枝成丛枝状菌丝或呈现卷曲状态。

一般认为丛枝状菌丝和根毛结合能比根毛单独吸收更多的养料和水分。

过渡菌根介于内生菌根和外生菌根之间,菌套或有或无,即使有,也很纤细。

有哈氏网,根细胞内有菌丝。

菌根的主要功能可以归纳为以下3 点:促进营养物质和水分的吸收,特别是在土壤磷浓度较低的情况下,使植物更有效地从土壤中吸收磷;能够产生植物生长调节物和抗生素,
增强植物体的免疫功能;能刺激根的生长。

影响根瘤与菌根的生态因素根瘤菌不是专性共生生物,在长时间没有适当宿主的情况下,也能营自生生活。

但放线菌、蓝细菌有其特定的宿主范围。

它们的生长发育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3.1 非生物因素(1)土壤水分根瘤对土壤缺水和渍水都很敏感。

水分不合适,不仅菌的感染受到限制,同时,也严重削弱根瘤的固氮作用。

如根瘤严重失水,会造成根瘤构造的永久性损伤——根瘤脱落。

对缺水的耐受能力,与根瘤的形状构造有关。

长形根瘤对缺水的耐受能力强于球形根瘤。

渍水使土壤缺氧而产生乙烯,同时也造成许多土壤微生物发酵产生有毒物质。

这些都能限制根瘤的形成。

水分过多同样严重削弱根瘤的固氮作用。

(2)温度除直接影响根瘤本身的生长、发育外,还可通过影响植物的代谢过程而间接影响根瘤的形成及其功能。

(3)光照光对根瘤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影响光合作用而影响根瘤的养分供应;二是对根瘤形成过程中的非光合效应,与一定波长的红光和远红光有关。

红光和远红光对根瘤形成过程的调控是通过植物光敏色素进行的。

(4)CO2 浓度适当增加环境中CO2 浓度,会生成更多的根瘤,能够明显地提高固氮效率及延长根瘤的活跃固氮期。

这主要是因为CO2 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光呼吸过程。

(5)土壤pH 和矿质营养不利的土壤pH 能抑制菌的感染而影响根瘤的形成;还能影响菌的存活和土壤中矿质元素的作用;还可能诱发某些元素的毒性。

而根瘤的形成过程及生长发育和固氮功能都需要多种矿质元素的参与。

其中钙是菌感染时所需要的,硼是微管束系统发育需要的;钼和铁是合成固氮酶所需要的;磷是固氮时所需ATP 的合成原料。

(6)化肥和农药硝态氮对形成根瘤有抑制作用,主要影响菌对农药也能使根瘤的代谢受阻。

3.2 生物因素主要有菌间的生存竞争、植物病原体、昆虫、根线虫及根际效应。

所谓根际效应,主要是指同系宿主根际分泌物吸引并促进本系根瘤中菌的生长与发育。

以上所述影响根瘤的生态因素,对菌根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根瘤和菌根技术的应用与展望根瘤的应用技术已成为农业实践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目前普遍实行的绿肥轮作制度、播种某些农作物时用根瘤菌制剂拌种等,可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结构和理化性质,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

菌根技术在造林方面也显示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森林土壤的苗圃中培养苗木、在草原上造林时,常进行菌根接种,使林木实生苗与真菌建立良好的共生关系,来保证林木顺利地生长和发育。

根瘤与菌根技术的应用,大大减少了化肥的需求量,尤其是磷肥的需求量,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化肥对环境的污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