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局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7课 伟大的转折

合集下载

部编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部编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伟大的历史转折导入新课:幻灯1:封面师:这首歌曲中提到“有一位老人”,他是谁呢?(邓小平)。

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是怎样引领我们走进改革开放的呢?让我们通过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去了解一下。

幻灯2:课题“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过程:一、确立目标幻灯3:学习目标整体感知:请同学们浏览一下本课课文,这一课将主要学习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快速的的浏览课本,并集体回答)1、改革开放的春雷——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2、在希望的田野上——农村经济体制改革3、对外开往的窗口——沿海城市对外开放二、合作探究这次伟大的转折是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标志的,它犹如一声巨响的春雷,唤醒了祖国的复苏,让我们首先学习第一部分内容:(一)改革开放的春雷师:请同学们自学这部分内容。

幻灯4 自学导航:中共十一届三全会:背景:“左”的错误仍然存在、邓小平恢复工作时间、地点:1978年12月、北京会议主要内容:指导思想、工作重点伟大历史意义:我国从此走上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师:同学们学的怎么样呢?我来检测一下。

师:让我们来认识几位历史功臣。

幻灯4:邓小平等参加会议的场景图。

师:通过以上学习,请同学们再明确一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怎样的战略决策?幻灯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怎样的战略决策?以经济建设为重心:对内改革对外开放过渡: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雷一声巨响,改革的春风首先吹向了农村、吹绿了田野。

(二)在希望的田野上幻灯8:影视资料:小岗村改革师:影片中提到了一个地方,是什么地方?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

听说过这个地方?凤阳县可是个有名的地方,凤阳的花鼓词出名,另外凤阳还出了一个名人: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

自从出了个朱元璋,十年到有九年荒。

”师:一个字“穷”,穷不要紧,穷则思变。

幻灯9—10:安徽凤阳小岗村、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群众自行发动:1978年12月的一天夜里,安徽凤阳县犁园公社小岗生产队的18户社员的代表聚集在村里一间屋里秘密写下了一张契约。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第七课伟大的历史转折一、教学目标1.掌握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内容及意义;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在全国的展开。

2.通过学习让学生深刻领悟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什么是“建国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的转折”,培养学生完整、准确地评价历史事件及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明白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虽然出现了曲折,但敢于正视错误并及时纠正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及意义。

难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老师: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讲话“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

那么,改革开放是如何起航的?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第七课伟大的历史转折”(二)讲授新课知识点一: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1.老师:十年文革结束了,当时的中国是什么样的一个情况呢?结合材料,小组讨论归纳当时中国所面临的问题。

材料一: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问题二: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阶级斗争,一抓就灵!材料三:“文革”十年动乱只是国民收入就损失人民币5000亿元。

1977年全国农村的贫困人口超过2亿,中国经济与世界的差距也在日益拉大。

——《<文化大革命>简史》学生小组讨论回答,老师归纳。

2.老师:感谢以上几个小组同学分享的答案,老师把把以上几组同学的答案总结为以下几条(1)坚持两个凡是(2)以阶级斗争为纲(3)国民经济损失巨大,中国世界的差距日益拉大3.老师:站在十字路口的中国何去何从?思想界传来一个声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展示多媒体课件),阅读教材找出这次思想大讨论的意义和性质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登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阅读教材,讨论归纳问题的答案,派出代表展示本组的答案,老师总结归纳4.老师:感谢以上几个组同学的答案,老师把以上几组同学的答案归纳为以下几点(1)性质: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2)意义: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伟大的转折PPT课件4 中华书局版

伟大的转折PPT课件4 中华书局版
走进新时代
我们唱着东方红, 当家作主站起来;
我们讲着春天的故 事,改革开放富起 来。
第三单元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7课伟大的转折
江西省安福县山庄中学龙咏梅
想一想:“文化大革命”后,党和国家的首 要任务是什么?
全面“拨乱反正”
治平林彪、四人帮之乱, 改正毛泽东晚年的错误
“拨乱反正”遇到什么问题?导致什么局面? 问题:
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集 体领导。
“两个凡是”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 我们都坚决拥护;
凡是毛主席的指示, 我们都始终不渝的遵循。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实行改革开放的略决策。坚持改革开放,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
伟大转折,也是新中国的 伟大转折。
• 6、邓小平评价某会议说:“虽然过去我们已经进 行了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我们仍然有足够 的理由说,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 C ”与此会议无关的是( ) A 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 增选陈云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C 结束了王明的左倾错误领导 D 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 7、比较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有何相似之处 ?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4.“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 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词中赞扬的领导中国人民 “当家作主站起来”和“改革开放富起来”的领袖人物分 别是 ) B(
A.毛泽东、周恩来 C.邓小平、江泽民
B.毛泽东、邓小平 D.江泽民、胡锦涛
5.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 B )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确立了十一届三种全会的基本指导思想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中华书局版八年级下册第7、8课教案

中华书局版八年级下册第7、8课教案

第7课伟大的转折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及其历史意义。

2、能力目标比较分析完整领悟,联系“文革”事实,认识“两个凡是”的错误,联系八大等历史,领悟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3、德育目标树立民族复兴责任感。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探索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成就辉煌。

二、教学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三、教学难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组织学生复习有关内容:1、“文化大革命”是怎样发动起来的?2、毛泽东这种做法对不对?为什么?3、“文化大革命”中出现过哪两个反革命集团?(二)、新课学习: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1、粉碎“四人帮”后,为什么要展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当时人们要求对“文革”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而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引起全国上下的不满。

因此,思想理论界展开了真理标准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不是毛泽东个人所做的决策和指示。

)教师指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以后的拨乱反正工作扫清了障碍,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为打开改革开放新局面作好了思想准备。

2、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哪一年召开?(1978年)3、组织学生细读36页课文和插图,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决定,先在书上作出明确标记,完成37页“练一练”,然后通过“接龙”活动当场巩固记忆:A. 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B. 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C.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优质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优质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教学难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转变,还有其召开的历史意义。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音乐:《走进新时代》。

师:同学们,这首歌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那你们知道带领“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的伟人是谁吗?生:毛泽东。

师:那带领我们“改革开放富起来”的伟人又是谁?生:邓小平。

师:正确。

1978年,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带领我国人民走进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从此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转折。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究共和国历史上的这一伟大转折。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1.教师讲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

粉碎“四人帮”后,人们要求对“文革”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而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

2.引导学生讨论:对“两个凡是”方针,你们是怎么看的?提示:一个人不可能一辈子所说的话、所做的事都是正确的,毛主席是伟大的革命领袖,这点我们不能否认,他确实为中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并不是他所说的、所做的都是正确的,比如说“文化大革命”,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危害,那我们还要继续进行下去吗?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会遇见很多的新问题,我们不可能总是用旧的方法去解决新的问题,所以,对于“两个凡是”的方针,我们是应该予以反对的。

其实质就是“左”倾错误的继续。

3.教师总结:针对“两个凡是”的方针,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目的就是要反对“两个凡是”的方针。

4.图片展示:5.教师过渡: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播放纪录片《伟大转折》的片断。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2、掌握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主要政策。

3、理解在中国改革开放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

二、教学内容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2、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主要政策。

3、在中国改革开放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历史事件,自然引入本课的主题——伟大的历史转折。

2、新课内容讲解:通过多媒体展示、讲解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以及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主要政策。

同时,强调在中国改革开放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背景、意义以及改革开放的政策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些历史事件的意义和影响。

4、课堂总结:通过引导学生回顾本课内容,总结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要性和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背景和目的。

同时,强调在中国改革开放中的重要作用。

5、布置作业:让学生根据本课所学内容,写一篇关于“伟大的历史转折”的短文,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评估1、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评估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和记忆程度。

知识目标:帮助学生掌握世界历史的基本框架和重要事件,理解历史的发展规律和影响因素。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素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世界观,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分别是“世界古代史”、“世界中世纪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国际关系史”和“当代世界史”。

每个单元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教师需要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旧知识或引入新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课件)

论。
顺利进行……
一、徘徊前进扫残霾 结合课本知识思考: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内在联系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 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 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促 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性质:思想解放运动
2. 打破了“两个凡是”的思 想束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 的思想路线。
深圳为一什座么璀璨能夺取目的得创如新之此城巨。大的成就?
这些都要从“文革”后 1978年的那场会议说起……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12)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课程标准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学习目标
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知道“两个凡是”和关于真理标准问题 大讨论;
1977年4月10日,邓小平给 中共中央写信,针对“两个 凡是”的错误观点提出批评, 开了全党解放思想的先声。
一、徘徊前进扫残霾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978年12月13日中央工作会议 闭幕会,邓小平发表了《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
1978年,《光明日报》发表一篇题为《实践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
——席宣,金春明《“文化大革命”简史》
十年动乱积累下严重的政治和社会问题
一、徘徊前进扫残霾
理想与现实
3.“两个凡是”方针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阶级斗争为纲
徘徊时期
上访信
2.粉碎四人帮后,人们要 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 冤假错案进行平反,纠正 “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实质:“左”倾错误的继续
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 发表社论,公开提出“两个凡是”方针。

第7课__伟大的转折课件__中华书局

第7课__伟大的转折课件__中华书局

思想成果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思想
问题探究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与遵义会议相比的相同之处是( )
①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
②都是党的历史上重要转折点 ③都提出了要实行改革开放
A
④都形成了新的领导集体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动手动脑
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这场大讨论
标志: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
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
意义: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
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的历 史转折
1、召开: 1978年12月,北京
情景再现
2012年3月,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五次会议和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 会议(简称两会)在北京召开。国内外很多新 闻媒体的记者都从不同角度对两会的内容进行 了报道。
6、“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
开放富起来......”歌词中赞扬的领导中国人民 “当家做主站起
C 来”“和“改革开放富起来”的领袖人物分别是( )
A、毛泽东、周恩来
B、邓小平、新思想: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 ②新领导: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③新道路:开辟了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的新道路。 ④新时期: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时期的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
纠正了王明军事上和组织 上的左倾错误
事实上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 位(第一代领导集体)
今天,让我们回到34年前的北京,以记者的 眼光去观察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时的盛 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