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师园简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师园简介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苏州网师园
网师园,苏州中型古典山水宅园的代表作品。

地处苏州古城东南隅阔家头巷,被誉为苏州园林之“小园极则”,堪称中国园林以少胜多的典范。

园址原为南宋吏部侍郎史正志于淳熙年间(公元 1174~1189 年)所建之“万卷堂”旧址,花园名为“渔隐”。

清时由光禄寺少卿宋宗元于乾隆中叶(约公元 1770 年)购其地筑园。

因园毗邻王思巷,谐其间喻渔隐之义,称为“网师园”。

乾隆末,园为瞿远春购得,增建亭宇,叠石种树,瞿远春的巧为运思,清代着名学者钱大昕评价网师园“地只数亩,而有行回不尽之致;居虽近廛,而有云水相忘之乐。

柳子厚所谓‘奥如旷如’者,殆兼得之矣。

”至今网师园尚总体保持着瞿氏当年造园的结构与风格”。

网师园现面积约 10 亩(包括原住宅),其中园林部分占地约 8 亩余,内花园占地 5 亩,其中水池 447 平方米。

总面积还不及拙政园的六分之一,但小中见大,布局严谨,主次分明又富于变化,园内有园,景外有景,精巧幽深之至。

建筑虽多却不见拥塞,山池虽小,却不觉局促。

全园清新有韵味,因此被认为是苏州古典园林中以少胜多的典范。

网师园以池水为中心,按石质分区使用,主园池区用黄石,其他庭用湖石,不相混杂。

可分东部住宅区、南部宴乐区、中部环池区、西部内园殿春簃和北部书房区等五部分组成。

也可分为东、中、西三部分。

全园布局外形整齐均衡,内部又因景划区,境界各异。

园中部山水景物区,突出以水为中心的主题。

水面聚而不分,池西北石板曲桥,低矮贴水,东南引静桥微微拱露。

环池一周叠筑黄石假山高下参差,曲折多变,使池面有水广波延和源头不尽之意。

园内建筑以造型秀丽,精致小巧见长,尤其是池周的亭阁,有小、低、透的特点,内部家具装饰也精美多致。

东部宅第规模中等,前后三进,屋宇高敞,有轿厅、大厅、花厅,内部装饰雅洁,外部砖雕工细,堪称封建社会仕宦宅第的代表作。

大门门厅至轿厅,东有避弄可通内宅。

轿厅之后,大厅崇立,即万卷堂。

其前砖细门楼为乾隆间物,雕镂之精,被誉为苏州古典园林中同类门楼之冠。

其后撷秀楼原为内眷燕集之所。

楼后五峰书屋为旧园主藏书处。

以上 3 处的家具陈设,多为清式,尤富丽端庄。

屋东北梯云室内黄杨木落地罩上镂刻双面鹊梅图,雕工极精。

梯云室北为下房区及后门。

西部为内园(风园)占地约 1 亩。

,北侧小轩三间,名“殿春簃”。

旧时以盛植芍药闻名。

“殿春簃”旧为书斋,为明代古朴爽洁之建筑。

轩北略置湖石,配以梅、竹、芭蕉成竹石小景。

由红林镶边的长方形窗枉框松成的框景,满目青竹,苍翠挺拔,翠周围的傲腊梅、红色天竹子和奇峰迭起的假山石,仿佛是雅致的国画小品,人在到内,似在室外,富有诗情画意。

庭院假山,采用周边假山布局,东墙峰洞假山围成弧形花台,松枫参差。

南面曲折蜿蜒的花台,穿插峰石,借白粉墙的衬托而富情趣,与“殿春簃”互成对景。

花台西南为天然泉水“涵碧泉”。

洞容幽深,寒气逼人,与主园大池水脉贯通,此一眼泉水如蛟龙吐,使无水的“殿春簃”不偏离网师园以水为中心的主题,北半亭“冷泉亭”因“涵碧泉”而得名。

亭中置巨大的灵壁石,形似展翅欲飞的苍鹰,黝黑光润,叩之铮琮如金玉,是灵壁石中的珍品。

在亭中“坐石可品茗,凭栏可观花”,令人赏心悦目。

中部为主园,名曰“网师小筑”,以全园以水池彩霞池为中心,面积约半亩。

池岸西北、东南两隅,各有水湾一处,曲折深奥,有渊源不尽之感。

沿池布置石矶、假山、花木和亭榭,黄石假山“云岗”体量不大,但位置和造型得体。

由于池岸低矮,临池建筑接近水面,所置山石、花木也不高大,使水面
显得开阔。

这里池水清澈,游鱼戏水,花木争妍。

环池廊、轩、亭翼然,夹岸有叠石、曲桥,疏密有致,相得益彰。

亭阁山水错落映衬,疏朗雅适,廊庑回环,移步换景,诗意天成。

古树花卉也以古、奇、雅、色、香、姿见着,并与建筑、山池相映成趣,构成主园的闭合式水院。

池水清澈,东、南、北方向的射鸭廊、濯缨水阁、月到风来亭及看松读画轩、竹外一枝轩。

集中了春、夏、秋、冬四季景物及朝、午、夕、晚一日中的景色变化。

游园时,宜坐、宜留、以静观为主。

绕池一周,可前细数游鱼,可亭中待月迎风。

花影移墙,峰峦当窗,宛如天然图画。

濯缨水阁纤巧柔美,基部全用石梁柱架空。

池水出没于下,宜夏日纳凉,传旧时又充戏台。

月到风来亭居于水涯之上,凭栏赏月最胜。

池北竹外一枝轩原为封闭式斜轩,何氏改为敞轩,小巧空灵,简朴素雅,从池南望去,宛似船舫。

墙上又置圆洞门、空窗,益使景色如画。

轩前黑松斜出水上。

看松读画轩轩内陈设精雅,陈列着有亿年历史的硅化木,轩前罗汉松与古柏传为南宋所植,前者惜于 1981 年遭冻害枯死;后者挺立池边,高 10 余米,为全园最高物,虬枝遒劲,树干斑斓苍古,冬日坐此轩赏雪最佳。

池东南溪上置石拱桥名引静桥,为苏州园林最小石桥。

桥下壁间嵌一石,刻“檠涧”二字,传为南宋物。

其旁小山丛桂轩系园内主要建筑,可观赏四面景色。

隔墙琴室旧为园主操琴之处,居中置琴砖一方,传为汉代物,厚重中空,奏琴于上,音韵悠然。

西楼小山丛桂轩为网师园主厅,轩的南、西为两个小院,幽曲深闭,桂香满庭。

轩北有用黄石叠成的“云岗”。

从轩西向北,可至蹈和馆和濯缨水阁。

水阁悬于池上,倚栏照水,但见波光潋滟,柳暗花明。

中部为主园,有池水一泓,清澈如镜。

环池建廊、轩、亭、榭,夹岸有叠石曲桥,疏密有致,配合得当。

池角为园内最小的石拱桥——引静桥。

桥下壁间嵌一石,刻“檠涧”二字,传为南宋物。

其旁小山丛桂轩系园内主要建筑,可观赏四面景色。

隔墙琴室旧为园主操琴之处,居中置琴砖一方,传为汉代物,厚重中空,奏琴于上,音韵悠然。

西部为内园,占地一亩,自成庭园。

园中有屋宇、亭廊、泉石、花草,体现了苏州庭园布置的精萃。

濯缨水阁和看松读画轩隔池相望,是读书作画的所在;月到风来亭和射鸭廊遥遥相对,是观鱼和欣赏水中倒影的佳处。

殿春簃自成院落,是主人读书修身之处,环境幽静,具有典型的明朝风格。

网师园的亭台楼榭无不面水,全园处处有水可倚,布局紧凑,以精巧见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